人教部编版初中化学考点规律总结
初中九年级化学学科重要规律归纳总结
初中九年级化学学科
重要规律归纳总结
一、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至弱: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按顺序背诵) 钾钙钠镁铝 锌铁锡铅(氢) 铜汞银铂金
1.金属位置越靠前的活动性越强,越易失去电子变为离子,反应速率越快。 2.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酸里的氢, 排在氢后的金属不能置换酸里的氢, 跟酸不反应。 3.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排在后面的金属 跟排在前面的金属的盐溶液不反应。 4.混合盐溶液与一种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的顺序是“先远”“后近”。 注意:*单质铁在置换反应中总是变为+2 价的亚铁离子。
七、影响物质溶解的因素:
1.搅拌或振荡。搅拌或振荡可以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 2.升温。温度升高可以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 3.溶剂。选用的溶剂不同物质的溶解性也不同。
八、元素周期表的规律:
1.同一周期中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从左至右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依次递增。
2
初中九年级化学学科重要规律归纳总结
十、初中要调节平衡。调节平衡时,先把游码移到零刻度,然后转动平 衡螺母到达平衡。 2.加热使用试管或烧瓶给药品加热时,先预热,然后集中加热。 3.制取气体时,必须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装药品。 4.固体液体相互混合或反应时,要先加入固体,然后加入液体。 5.在试验氢气等的可燃性时,要先检验氢气等气体的纯度,然后试验其可燃性等性质 6.用还原性的气体(如 H 2 、CO)还原氧化铜等固体物质时,一般需要加热。实验时,要 先通一会儿气体,然后再加热。实验完毕,继续通氢气,先移去酒精灯直到试管冷却, 然后再移去导气管。 7.稀释浓硫酸时,先往烧杯里加入蒸馏水,然后沿烧杯壁慢慢注入浓硫酸,并用玻璃棒 不断搅拌,冷却后装瓶。 8.用重结晶的方法分离食盐和硝酸钾的混合物,当食盐占相当多量时,可以先加热蒸发 饱和溶液,析出食盐晶体,过滤,然后再冷却母液析出硝酸钾晶体;当硝酸钾占相当多 量时,可以先冷却热饱和溶液,析出硝酸钾晶体,过滤,然后再蒸发母液,析出食盐晶 体。
化学规律归纳总结
九年级化学规律归纳总结
一、化合价规律
1.化合物中,H元素通常显+1价,O 元素通常显-2价;
2.化合物中,K,Na,Ag +1价,Al +3,亚铁+2,铁+3,其余金属通常显+2价;
3.硫酸根(SO4)、碳酸根(CO3)-2价;硝酸根(NO3)、氢氧根(OH)-1价,铵根(NH4)+1价
4.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5.氯化物中,Cl元素显-1价;6.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
1.两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判断的方法:
(1)根据金属能否与酸反应或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速率来判断。
(2)根据金属能否与盐溶液反应来判断。
2.探究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法:以活动性居中的金属为标尺。
方案一:选择中间的金属和两边的盐溶液;
方案二:选择中间的盐溶液和两边的金属;
方案三:选择前两种金属与稀酸反应,再用较不活泼金属与后一种金属的盐溶液反应。
三、常见酸碱盐溶解性规律
1.(一般情况下)所有的酸均可溶;
2.碱中可溶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钾(KOH)、氢氧化钡[(Ba(OH)2]和氨水(NH3·H2O),氢氧化钙[(Ca(OH)2]微溶,其余的碱均难溶;
3.(1)所有的钾盐、钠盐、铵盐和硝酸盐均可溶;
(2)盐酸盐(氯化物)中不溶AgCl;
(3)硫酸盐中不溶BaSO4,微溶CaSO4和Ag2SO4,其余均可溶;
(4)碳酸盐只溶钾、钠、铵,微溶MgCO3,其余的均难溶。
初中化学规律知识总结
初中化学规律知识总结一1、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至弱: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按顺序背诵) 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 铜汞银铂金①金属位置越靠前的活动性越强,越易失去电子变为离子,反应速率越快②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酸里的氢,排在氢后的金属不能置换酸里的氢,跟酸不反应;③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排在后面的金属跟排在前面的金属的盐溶液不反应。
④混合盐溶液与一种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的顺序是“先远”“后近”注意:*单质铁在置换反应中总是变为+2价的亚铁2、金属+酸→盐+H2↑中:①等质量金属跟足量酸反应,放出氢气由多至少的顺序:Al>Mg>Fe>Zn②等质量的不同酸跟足量的金属反应,酸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放出氢气越多。
③等质量的同种酸跟足量的不同金属反应,放出的氢气一样多。
3、干冰不是冰是固态二氧化碳;水银不是银是汞;铅笔不是铅是石墨纯碱不是碱是盐(碳酸钠);塑钢不是钢是塑料。
4、物质的检验(1) 酸(H+)检验。
方法1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石蕊试液变红,则证明H+存在。
方法2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如果蓝色试纸变红,则证明H+的存在。
方法3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道溶液的pH,如果pH小于7,则证明H+的存在。
(2) 碱(OH-)的检验。
方法1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石蕊试液变蓝,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2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红色石蕊试纸上,如果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3将无色的酚酞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酚酞试液变红,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4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道溶液的pH,如果pH大于7,则证明OH-的存在。
初三化学重要知识点、规律总结
初三化学重要知识点、规律总结绪言1、化学是研究唔知道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2、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等到微粒构成的,即“原子学说”标志化学的开始。
(道尔顿,阿伏加德罗)一切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门捷列夫整理元素周期表3、 1-20号元素。
1—1 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3、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4、硫酸铜溶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现象:有蓝色沉淀(氢氧化铜)生成。
硫酸铜+氢氧化钠——硫酸钠+氢氧化铜5、物理性质:如熔、沸点密度硬度色态味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1—2 1、蜡烛燃烧火焰分为外焰、1:常用的仪器(仪器名称不能写错别字)A:不能加热:量筒、集气瓶、漏斗、温度计、滴瓶、广口瓶、细口瓶等B:能直接加热: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 C:间接加热:烧杯、烧瓶、锥形瓶(1)胶头滴管用于移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注意:?使用时胶头在上,管口在下(防止液体试剂进入胶头而使胶头受腐蚀或将胶头里的杂质带进试液 ?滴管管口不能伸入受滴容器(防止滴管沾上其他试剂) ?用过后应立即洗涤干净并插在洁净的试管用于量取一定量体积液体的仪器。
不能?在量筒是一种称量仪器,一般精确到0.1克。
注意:左物,右码,取用砝码用镊子,不能用手,天平不能称量热的物体, 被称物体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要在两边先放上等质量的纸,易潮解的药品或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固体)必须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4)酒精灯 ?使用前先检查灯心,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也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酒精灯酒精灯的外焰最高,应在外焰部分加热先预热后集中加热。
?要防止灯心与热的玻璃器皿接触(以防玻璃器皿受损)实验结束时,应用灯帽盖灭,决不能用嘴吹灭?万一酒精在桌上燃烧,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规律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规律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变化及其与能量的关系的科学。
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我们会接触到许多不同的知识点和规律。
这篇文章将为你总结九年级化学中常见的知识点规律,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
1. 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元素周期表是化学的重要工具,其中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
每个元素都有自己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和原子质量,它们按照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排列。
在同一周期(横行)中,元素的原子序数递增;在同一族(纵列)中,元素具有相似的性质。
2. 元素的化合价规律元素的化合价是指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取价能力。
大部分非金属元素的化合价等于其原子价层电子数目与 8 的差值,而金属元素的化合价多为其原子实际电荷值。
化合价的确定有助于我们预测元素之间的化学反应和化合物的生成。
3. 组成质量百分含量和摩尔分数在化学中,我们常常关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相对含量。
组成质量百分含量是指某元素在化合物中所占的质量百分比,而摩尔分数则是指某元素所占的摩尔比例。
通过计算这些比例,我们可以了解化合物的成分以及元素之间的相对比例关系。
4. 反应中的物质守恒定律物质守恒定律是化学中的基本法则之一,它指出在任何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总质量等于生成物总质量。
换句话说,物质在化学反应中不能被创造或消失,只能进行转化。
这一定律对于平衡反应方程式的确定和化学计量的计算非常重要。
5. 酸碱中的酸碱度酸碱是化学中常见的概念,它们的酸碱度可以通过 pH 值来表示。
pH 值的取值范围为 0-14,数值越小表示越酸,数值越大表示越碱。
中性溶液的 pH 值为 7。
酸性和碱性的溶液在化学反应中具有不同的性质,pH 值的变化可以预测酸碱中和的可能性。
6. 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反应速率是指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程度,它受反应物浓度的影响。
根据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我们可以得出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成正比的规律,即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这个规律对于理解和控制化学反应的速率非常重要。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全)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全)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全)一、基本概念1.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挪移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XXX、生成沉淀等。
有时可经过反应现象来推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啥物质。
(3)物理性质:物质别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也并别是惟独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别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要紧有:颜群、状态、气味等。
③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惟独在化学变化中才干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2. 物质的组成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具整体参加反应,好似一具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
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 物质的分类(1)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组成中有两种或多种物质。
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气、海水、自来水、土壤、煤、石油、天然气、爆鸣气及各种溶液。
纯净物:组成中惟独一种物质。
①宏观上看有一种成分,微观上看惟独一种分子;②纯净物具有固定的组成和特有的化学性质,能用化学式表示;③纯净物能够是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也能够是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单质和化合物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可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稀有气体。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氧化物、酸、碱和盐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有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人教部编版初中化学中考高频考点总复习基础知识详细总结
一、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常常同时发生。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物质的三态变化(固、液、气)是物理变化。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的特征: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2.物质的性质 (描述性质的语句中常有“能……”“可以……”等字)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
如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可燃性、热稳定性。
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二)物质的分类金属单质混合物单质非金属单质酸性氧化物稀有气体氧化物碱性氧化物质纯净物元素种类无机物酸其他氧化物碱化合物有机物盐3.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例如,空气,溶液(盐酸、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矿物(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纯净物、混合物与组成元素的种类无关。
即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或混合物。
4.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例如:水、水银、蓝矾(CuSO4 ·5H2 O)都是纯净物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都是纯净物,是化合物。
5.单质:由同种(或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如:铁氧气(液氧)、氢气、水银。
6.化合物:由不同种(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是化合物。
7.有机物(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除CO、CO2和含碳酸根化合物外)无机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以及CO、CO2和含碳酸根的化合物8.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初中化学知识总结化学规律
初中化学知识总结(化学规律)1、金属活动性序次:金属活动性序次由强至弱: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按序次背诵)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①金属地址越靠前的活动性越强,越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反应速率越快②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酸里的氢,排在氢后的金属不能够置换酸里的氢,跟酸不反应;③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边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排在后边的金属跟排在前面的金属的盐溶液不反应。
④混杂盐溶液与一种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的序次是“先远”“后近”注意:*单质铁在置换反应中总是变成+ 2 价的亚铁2、金属+酸→盐+H2↑中:①等质量金属跟足量酸反应,放出氢气由多最少的序次:Al > Mg> Fe> Zn②等质量的不相同酸跟足量的金属反应,酸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放出氢气越多。
③等质量的同种酸跟足量的不相同金属反应,放出的氢气相同多。
3、干冰不是冰是固态二氧化碳;水银不是银是汞;铅笔不是铅是石墨:, 纯碱不是碱是盐(碳酸钠);塑钢不是钢是塑料。
4、物质的检验(1)酸(H+)检验。
方法 1 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若是石蕊试液变红,则证明H+存在。
方法 2 用干燥干净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若是蓝色试纸变红,则证明H+的存在。
方法 3 用干燥干净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pH 试纸上,尔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知道溶液的pH,若是 pH 小于 7,则证明 H+的存在。
-(2) 碱( OH)的检验。
方法 1 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若是石蕊试液变蓝,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 2 用干燥干净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红色石蕊试纸上,若是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 3 将无色的酚酞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若是酚酞试液变红,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 4 用干燥干净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pH 试纸上,尔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知道溶液的-pH,若是 pH 大于 7,则证明 OH的存在。
初中化学重要规律总结
初中化学重要规律总结一、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至弱: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按顺序背诵) 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 铜汞银铂金1.金属位置越靠前的活动性越强,越易失去电子变为离子,反应速率越快。
2.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酸里的氢,排在氢后的金属不能置换酸里的氢,跟酸不反应。
3.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排在后面的金属跟排在前面的金属的盐溶液不反应。
4.混合盐溶液与一种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的顺序是“先远”“后近”。
注意:*单质铁在置换反应中总是变为+2价的亚铁离子。
二、金属+酸→盐+H2↑中:1.等质量金属跟足量酸反应,放出氢气由多至少的顺序:Al>Mg>Fe>Z n。
2.等质量的不同酸跟足量的金属反应,酸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放出氢气越多。
3.等质量的同种酸跟足量的不同金属反应,放出的氢气一样多。
三、干冰不是冰是固态二氧化碳水银不是银是汞;铅笔不是铅是石墨;纯碱不是碱是盐(碳酸钠);塑钢不是钢是塑料。
四、物质的检验1.酸(H+)检验方法1: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假如石蕊试液变红,则证明H+存在。
方法2: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假如蓝色试纸变红,则证明H+的存在。
方法3: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比,便可明白溶液的pH,假如pH小于7,则证明H+的存在。
2.碱(OH-)的检验方法1: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假如石蕊试液变蓝,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2: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红色石蕊试纸上,假如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3:将无色的酚酞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假如酚酞试液变红,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4: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比,便可明白溶液的pH,假如pH大于7,则证明OH-的存在。
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基本概念1.?物质的变化及性质(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
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2.?物质的组成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好像一个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
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物质的分类(1)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组成中有两种或多种物质。
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气、海水、自来水、土壤、煤、石油、天然气、爆鸣气及各种溶液。
纯净物:组成中只有一种物质。
①宏观上看有一种成分,微观上看只有一种分子;②纯净物具有固定的组成和特有的化学性质,能用化学式表示;③纯净物可以是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也可以是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单质和化合物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可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稀有气体。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氧化物、酸、碱和盐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有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部编版(人教版)初中化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人教版)初中化学七年级上册知识
点汇总
本文档总结了部编版(人教版)初中化学七年级上册的知识点。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知识点概述:
1. 化学基本概念
- 物质:由原子或离子组成的具有一定组成和性质的物质。
- 元素: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比如氧气、氢气等。
- 化合物:由两种或更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比如水、盐等。
- 混合物:由两种或更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比如沙子和
水的混合物。
2. 物质的性质
- 物质的物理性质:能通过观察和测量获得的性质,比如颜色、形状、密度等。
- 物质的化学性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时表现出的性质,比
如燃烧、溶解等。
3. 物质的状态和转化
- 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根据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力来划分。
- 物质的状态变化:物质在不同条件下从一种态转换为另一种
态的过程,比如融化、沸腾、凝固等。
4. 常见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 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根据物质溶液呈现的酸性或碱性来分类,比如醋、碱水等。
- 非金属元素:物理性质大多不良导电,化学性质多样,比如
氧气、碳等。
- 金属元素:物理性质良好导电,化学性质相对稳定,比如铁、铜等。
5. 实验和观察
- 实验方法:通过实验来观察和验证化学现象,比如蒸馏、过
滤等。
- 实验记录:正确记录实验的步骤和结果,以便复现和分析实
验过程。
这些是初中化学七年级上册部编版(人教版)的主要知识点概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字数:200)。
初三化学重要知识点、规律总结
绪言1、化学是研究唔知道的构成、构造、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2、全部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等到微粒构成的,即“原子学说”标记化学的开始。
(道尔顿,阿伏加德罗)全部物质都是由元素构成的。
门捷列夫整理元素周期表3、1-20 号元素。
1— 1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3、实质差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4、硫酸铜溶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现象:有蓝色积淀(氢氧化铜)生成。
硫酸铜+氢氧化钠——硫酸钠 +氢氧化铜5、物理性质:如熔、沸点密度硬度色态味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氧化性复原性金属活动性开朗性稳固性腐化性毒性等。
1— 21、蜡烛焚烧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
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
2、蜡烛焚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3、怎样判断某物质焚烧能否生成了二氧化碳?用一个附有澄清石灰水水珠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若石灰水变污浊。
怎样判断某种物质焚烧能否生成了水?用一个干燥的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若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则生成了水。
4、人呼出的气体与空气有何不一样? 人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较空气多。
1— 3 1 :常用的仪器(仪器名称不可以写错别字)A :不可以加热:量筒、集气瓶、漏斗、温度计、滴瓶、广口瓶、细口瓶等B:能直接加热:试管、蒸发皿、坩埚、焚烧匙C:间接加热:烧杯、烧瓶、锥形瓶(1)胶头滴管用于移取和滴加少许液体。
注意:①使用时胶头在上,管口在下(防备液体试剂进入胶头而使胶头受腐化或将胶头里的杂质带进试液②滴管管口不可以伸入受滴容器(防备滴管沾上其余试剂)③用事后应立刻清洗干净并插在干净的试管内,未经清洗的滴管禁止汲取其余试剂④滴瓶上的滴管一定与滴瓶配套使用(2)量筒用于量取必定量体积液体的仪器。
不可以①在量筒内稀释或配制溶液,决不可以对量筒加热。
也不可以②在量筒里进行化学反响注意:在量液体时,要依据所量的体积来选择大小适合的量筒(不然会造成较大的偏差),读数时应将量筒垂直安稳放在桌面上,并视野与量筒内的液体凹液面的最低保持水平。
中考化学知识点:初中化学规律总结
中考化学知识点:初中化学规律总结?1、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至弱: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按顺序背诵) 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 铜汞银铂金①金属位置越靠前的活动性越强,越易失掉电子变为离子,反响速率越快②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酸里的氢,排在氢后的金属不能置换酸里的氢,跟酸不反响;③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前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排在前面的金属跟排在前面的金属的盐溶液不反响。
④混合盐溶液与一种金属发作置换反响的顺序是〝先远〞〝后近〞留意:*单质铁在置换反响中总是变为+2价的亚铁2、金属+酸→盐+H2↑中:①等质量金属跟足量酸反响,放出氢气由多至少的顺序:Al>Mg>Fe>Zn②等质量的不同酸跟足量的金属反响,酸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放出氢气越多。
③等质量的同种酸跟足量的不同金属反响,放出的氢气一样多。
3、干冰不是冰是固态二氧化碳;水银不是银是汞;铅笔不是铅是石墨纯碱不是碱是盐(碳酸钠);塑钢不是钢是塑料。
4、物质的检验(1) 酸(H+)检验。
方法1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盛有大批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假设石蕊试液变红,那么证明H+存在。
方法2用枯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假设蓝色试纸变红,那么证明H+的存在。
方法3用枯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规范比色卡对照,便可知道溶液的pH,假设pH小于7,那么证明H+的存在。
(2) 碱(OH-)的检验。
方法1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盛有大批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假设石蕊试液变蓝,那么证明OH-的存在。
方法2用枯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白色石蕊试纸上,假设白色石蕊试纸变蓝,那么证明OH-的存在。
方法3将无色的酚酞试液滴入盛有大批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假设酚酞试液变红,那么证明OH-的存在。
方法4用枯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规范比色卡对照,便可知道溶液的pH,假设pH大于7,那么证明OH-的存在。
知识归纳2初中化学规律
知识归纳二初中化学规律
一、金属活动性顺序
二、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2.化学反应前后各种量的变化
三、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四、铁生锈的条件和防锈的原理
1.铁生锈的条件:铁与空气(或氧气)和水同时接触,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2.防锈原理:隔绝空气和水。
五、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1.生成物中有水、沉淀或气体(即海陆空),满足其一即可。
2.反应物均溶于水或酸(即无酸参加须都溶,但碳酸盐可与酸反应)。
中考化学规律知识点总结
中考化学规律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1. 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反应物消耗或生成产品的量与时间的比值。
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化学反应速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温度、浓度、压力、催化剂等因素。
3. 化学平衡的概念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当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达到一定平衡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4. 平衡常数的定义平衡常数K是描述反应物在达到化学平衡时浓度的平衡性质的常数。
5.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主要包括温度、浓度、压力等因素。
6. 平衡常数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平衡常数与化学反应速率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之间的变化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
二、化学元素周期表1. 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元素的周期性进行排列的一张表格。
2. 元素周期表的主要特点元素周期表的主要特点包括元素周期性规律、元素所属族的性质、元素的周期性趋势等。
3. 元素周期律规律元素周期律规律主要包括周期性的原子半径、电负性、金属活性等规律。
4.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分类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主要包括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过渡元素、稀有气体等。
5.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性质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根据原子序数、周期性和族性等因素,具有不同的性质和趋势。
三、化学键和分子结构1. 化学键的定义化学键是原子之间通过共价键、离子键或金属键等方式相互连接的化学联系。
2. 共价键的形成共价键是由原子之间共享电子而形成的一种化学键。
3. 金属键和离子键的形成金属键是由金属原子间的电子云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化学键,离子键是由金属离子和非金属离子之间的电荷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化学键。
4. 分子结构的形成分子结构是由原子之间的化学键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结构。
5. 分子形状的影响因素分子形状受到原子之间的共价键数和对称性等因素的影响。
四、化学反应热学1. 化学反应的放热与吸热反应化学反应中,放热反应会释放能量,而吸热反应则会吸收能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初中化学考点规律总结
一、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至弱: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按顺序背诵) 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 铜汞银铂金
1.金属位置越靠前的活动性越强,越易失去电子变为离
子,反应速率越快。
2.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酸里的氢,排在氢后的金属
不能置换酸里的氢,跟酸不反应。
3.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
液里置换出来。
排在后面的金属跟排在前面的金属的盐溶液
不反应。
4.混合盐溶液与一种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的顺序是“先远”“后近”。
注意:*单质铁在置换反应中总是变为+2价的亚铁
二、金属+酸→盐+H2↑中:
1.等质量金属跟足量酸反应,放出氢气由多至少的顺序:Al>Mg>Fe>Zn。
2.等质量的不同酸跟足量的金属反应,酸的相对分子质
量越小放出氢气越多。
3.等质量的同种酸跟足量的不同金属反应,放出的氢气
一样多。
三、干冰不是冰是固态二氧化碳
水银不是银是汞;铅笔不是铅是石墨;
纯碱不是碱是盐(碳酸钠);塑钢不是钢是塑料。
四、物质的检验
1.酸(H+)检验
方法1: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
振荡,如果石蕊试液变红,则证明H+存在。
方法2: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蓝色石蕊
试纸上,如果蓝色试纸变红,则证明H+的存在。
方法3: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道溶
液的pH,如果pH小于7,则证明H+的存在。
2.碱(OH-)的检验
方法1: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
振荡,如果石蕊试液变蓝,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2: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红色石蕊
试纸上,如果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3:将无色的酚酞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酚酞试液变红,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4: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道溶
液的pH,如果pH大于7,则证明OH-的存在。
3.CO32- 或HCO3-的检验
将少量的盐酸或硝酸倒入盛有少量待测物的试管中,如
果有无色气体放出,将此气体通入盛有少量澄清石灰水的试
管中,如果石灰水变浑,则证明原待测物中CO32-或HCO3-的存在。
4.铵盐(NH4+)
用浓NaOH溶液(微热)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五、金属+盐溶液→新金属+新盐:
1.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新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时,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变重,金属变轻。
2.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新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时,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变轻,金属变重。
3.在金属+酸→盐+H2↑反应后,溶液质量变重,金属变轻。
六、物质燃烧时的影响因素:
1.氧气的浓度不同,生成物也不同。
如:碳在氧气充足
时生成二氧化碳,不充足时生成一氧化碳。
2.氧气的浓度不同,现象也不同。
如:硫在空气中燃烧
是淡蓝色火焰,在纯氧中是蓝色火焰。
3.氧气的浓度不同,反应程度也不同。
如:铁能在纯氧
中燃烧,在空气中不燃烧。
4.物质的接触面积不同,燃烧程度也不同。
如:煤球的
燃烧与蜂窝煤的燃烧。
七、影响物质溶解的因素:
1.搅拌或振荡。
搅拌或振荡可以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
2.升温。
温度升高可以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
3.溶剂。
选用的溶剂不同物质的溶解性也不同。
八、元素周期表的规律:
1.同一周期中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从左至右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依次递增。
2.同一族中的元素核外电子数相同、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从上至下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层数依次递增。
九、原子结构知识中的八种决定关系:
1.质子数决定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核电荷数)
因为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
2.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3.质子数、中子数决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因为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4.电子能量的高低决定电子运动区域距离原子核的远近
因为离核越近的电子能量越低,越远的能量越高。
5.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类别
因为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4为金属,>或=4为非金属,=8(第一层为最外层时=2)为稀有气体元素。
6.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因为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4为失电子,>或=4为得电子,=8(第一层为最外层时=2)为稳定。
7.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合价
原子失电子后元素显正价,得电子后元素显负价,化合
价数值=得失电子数
8.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原子失电子后为阳离子,得电子后为阴离子,电荷数=得失电子数。
十、初中化学实验中的“先”与“后”
1.使用托盘天平使用托盘天平时,首先要调节平衡。
调节平衡时,先把游码移到零刻度,然后转动平衡螺母到达
平衡。
2.加热使用试管或烧瓶给药品加热时,先预热,然后集
中加热。
3.制取气体制取气体时,必须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然后装药品。
4.固体和液体的混合固体液体相互混合或反应时,要
先加入固体,然后加入液体。
5.试验可燃性气体在试验氢气等的可燃性时,要先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