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地理(考点解读+命题热点突破)专题09 区域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
2017年高考地理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7 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Ⅲ)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11 小题,每题4 分,满44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2009 年9 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图是一帧剪纸作品.据此完成1~3 题.1.如图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A.四川盆地B.华北平原C.珠江三角洲D.长江三角洲【考点】82: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专题】142:地理图像材料题;36:图文结合思想;423:在新情境中迁移;53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分析】根据图示景观可以看出以小桥流水为主,因此反映的是江南水乡的景观.【解答】解:根据分析可知,如图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以小桥流水为主,因此反映的是江南水乡的景观,对应的应该为长三角区域。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结合图片即可得出答案.2.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考点】82: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专题】142:地理图像材料题;36:图文结合思想;47:利用区域特征;53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分析】根据图示景观可以看出以小桥流水为主,因此反映的是江南水乡的景观。
【解答】解:江南水乡的形成主要与区域的地形和气候相关,长三角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水充足;地形平坦,河流流速较缓,分叉较多,因此河道密集,传统出行方式为船。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自然景观的形成原因,需要结合江南的地形,气候等进行分析。
3.该景观主要分布区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A.川剧B.豫剧C.粤剧D.越剧【考点】82: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专题】142:地理图像材料题;38:区域案例思想;423:在新情境中迁移;53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分析】根据图分析可知,图示景观以小桥流水为主.应该为我国的长三角地区.【解答】解:川剧为四川一带的剧种,豫剧主要在河南一带,粤剧主要在广东,广西一带;越剧是上海江苏一带的剧种,只有越剧是在长三角一带。
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真题详细解析(新课标ⅱ)
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Ⅱ)一、选择题:本大题11小题,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分)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如图).据此完成1﹣3题.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A.无划分指标依据 B.与自然河道一致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2.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C.互相联系的促进作用D.相互联系阻隔作用3.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A.市场B.技术C.资金D.交通(8分)汽车轮胎性能测试需在不同路面上进行.芬兰伊瓦洛(位置见图)吸引了多家轮胎企业在此建设轮胎测试场,最佳测试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据此完成4~5题.4.推测该地轮胎测试场供轮胎测试的路面是()A.冰雪路面B.湿滑路面C.松软路面D.干燥路面5.在最佳测试期内,该地轮胎测试场()A.每天太阳从东南方升起B.有些日子只能夜间进行测试C.经常遭受东方寒潮侵袭D.白昼时长最大差值小于12时(12分)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据此完成6~8题.6.热带地区原始的耕种方式多为刀耕火种.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够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A.用水便利B.土壤肥沃C.地势平坦D.植被缺失7.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A.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B.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C.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8.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于()A.热带雨林气候区 B.地中海气候区C.热带草原气候区 D.热带季风气候区(12分)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如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9~11题.9.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A.坡度和缓B.岩石裸露C.河流、沟谷众多 D.降水集中10.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小的主要原因是()①降水较少②山地相对高度较小③河流较长④风化物粒径较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1.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A.海拔较高B.土层浅薄C.光照不足D.水源缺乏二、非选择题:共56分.第13~14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试都必须作答.第15~16题为选考题,考试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46分13.(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山西省焦煤资源丰富,其灰分和硫分含量较低,所生产的冶金焦供应全国并出口.据调查,1998年山西省有1800余家小焦化企业.随着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实施,山西省逐步关停这些小焦化企业,至2014年已形成4个千万吨级焦化园区和14个500万吨级焦化园区,极大地改变了该产业污染严重的状况.如图示意1994年和2014年山西省焦化厂布局的变化.(1)说明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的存在条件.(2)分析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生产过程中污染严重的原因.(3)指出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运输过程中存在的污染问题.(4)推测山西省建立大型焦化产业园区后,在生产过程和运输过程中,对减少环境污染可采取的措施.14.(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白令海峡(如图)宽35~86千米,平均水深42米,最大水深52米,海峡两侧为山地.在第四纪冰期全盛时,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相连,印第安人祖先由此进入美洲.冰后期,温度上升,海平面升高,白令海峡形成,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间联系受到阻碍.即使在冬季白令海峡封冻时,人们仍难以徒步跨越.(1)分析目前在封冻时,人们难以徒步跨越白令海峡的自然原因.(2)推测冰期全盛时印第安人祖先从亚欧大陆进入美洲大陆的季节,并说明理由.(3)有人提议在白令海峡建设跨海大桥,但由于建桥成本高等原因,未获支持.分析在白令海峡建设跨海大桥成本高的原因.15.(10分)[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茶花古道是以茶、马为主要商品,以马帮为主要运输方式的古代商道.该商道分布在滇、川、藏等地区,沿途穿越高山、峡谷、密林.暑期一群旅游爱好者计划沿茶马古道,开展徒步古道游,体验马帮文化.从文化体验角度,指出他们应做的前期准备.16.[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地区因受人为干扰,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土壤侵蚀严重,出现“红色荒漠”(如图).为治理这一环境问题,20世纪80年代,当地采用人工种植松树和自然恢复等方式造林育林,形成了不同的植被景观。
2017年高考北京卷文综地理真题解析名师点睛
本试卷共18页,共30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40分)本部分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大数据显示,城市机动车流量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体现城市的生活节奏。
机动车流量百分比是指某时段机动车流量占当日机动车总流量的比例。
图1为甲城市工作日机动车流量变化图。
读图,回答第1题。
图11.甲城市所处时区是A.西二区B.西十区C.东十区D.东二区【答案】1.B考点:地方时和区时计算、城市交通。
【点睛】解答该题关键是理解城市工作时间和城市日机动车流量变化的关系,然后根据甲城市工作时间的北京时间与甲城市当地区时的关系,判断甲城市所处的时区。
注意甲城市是北京时间2时上班,说明甲城市的时区比北京(东8区)早6小时,而不是晚6小时。
图2为影响我国的某台风海面风力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2题。
图22.该台风A.夏季生成于我国黄海海面B.小于6级风的范围降水最强C.气压值最低处风速最大D.西北侧的风向为偏北风【答案】2.D【点睛】该题主要考查对台风的理解,台风是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的热带气旋,其中心附近风速在12级以上称为台风。
图3为某年内我国地跨10个经度区域的降水量变化图。
读图,回答第3~5题。
图33.据图可知,A.清明节之前各地阴雨连绵B.5月起雨带开始向北移动C.35°N以南地区秋高气爽D.35°N以北地区伏旱严重4.该区域A.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B.绝大部分属于内流区C.东部降水受暖流影响大D.人口密度北部大于南部5.芒种至小暑期间,A.该区域南北气温差异大B.塔里木河蒸发量大,出现断流C.白昼时间北京比上海长D.“雪龙号”科考船抵达南极大陆【答案】3.B 4.A 5. C考点:二十四节气、我国降水和中国区域地理。
【点睛】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先秦时期开始订立、汉代完全确立的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
01地球仪、地图与地理信息技术(高考押题)-2017年高考地理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含解析
下图示意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智慧城市。
读图,回答下题。
1.地理信息系统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 )A.分析、管理空间信息B.跟踪动态定位信息C.整合、集成网络信息D.获取实时通讯信息答案A下图为某地理研究小组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得出的同一地区不同地理事物分布图层,读图完成2~4题。
2.为了合理布局商业网点,最需要叠加研究的图层包括()A.甲、乙B.乙、丙C.丙、丁D.甲、丙3.进行上述研究,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RS B.GPS C.VR D.GIS4.①②两居民区规模较大的最主要原因是() A.地势较平坦B.位于河流交汇处C.交通较便利D.人口较稠密解析第2题,商业网点一般布局在交通便利、人口密集的地方,丙图层示意交通线分布,丁图层示意人口分布。
第3题,RS主要用于图像采集,GPS主要用于定位、导航等,GIS主要用于数据处理,所以进行上述研究,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GIS。
第4题,把河流、地形和公路三个图层叠加在居民区的图层上可以发现,①②两个居民区都位于河流交汇处。
答案2。
C 3。
D 4。
B科技人员开发一种随身携带的伴行包,以便家人及时找到迷路的老人,下图反映了寻找老人的过程.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伴行包和服务商分别采用的技术是() A.GPS和RS B.RS和GPSC.GPS和GIS D.RS和GIS答案:C解析:根据伴行包的位置可以确定老人的位置,采用的是GPS技术,服务商得到老人位置的信息后,利用GIS 技术帮助家人设计寻找老人的方向和最佳途径。
学@科网6.下列叙述中运用到GIS技术的是( )A.农作物产量的估算B.发生地质灾害时迅速及时了解受灾地区的灾害状况C.交通路线、人口密度与商业网点布局的相关分析D.珠穆朗玛峰高度的精确测量答案:C结合某日四川气象干旱监测图,回答7~8题。
7.要持续监测该地区的旱情,需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为( )A.GPS B.GISC.RS D.数字地球答案:C8.该幅干旱监测图的绘制主要是依赖() A.GPS B.GISC.RS D.数字地球答案:B解析:该图的绘制需要对多种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因而需要运用GIS.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地理环境的研究,服务于日常生产生活。
2019-2020学年度高考地理考点解读 命题热点突破专题09区域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2019-2020学年度高考地理考点解读+命题热点突破专题09区域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考向解读】1.区域概念和区域特征。
2.区域特征的分析方法和主要地理要素特征的描述。
3.不同区域特征差异的比较方法。
4.“3S”技术的特点、应用及其判断。
【命题热点突破一】区域地理环境及其影响分析1.掌握区域特征分析方法图922.识记常见地理因素特征描述答题模板区域要素具体内容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山河位置、政治地理位置、交通地理位置等地形特征地形种类、主要地形区分布、地势起伏、地形成因、地形对所在区域其他自然环境要素(气候、河流、植被、土壤)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等气候特征主要气候类型、气候要素(主要指气温和降水)分布、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对动植物和河流的影响、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等河流特征水文特征年径流总量、径流的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含沙量、结冰期等水系特征发源地、流向、河长、流域面积、干支流、河网密度、落差、河流分段与注入的海洋等开发利用河流中上游地势起伏大、河流流量大、落差大、水流急的地区,主要是开发水能资源;在河流中下游地势平坦、水流平缓、河道宽阔、流量稳定的地区,主要是开发内河航运3.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地理位置包括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等,纬度位置主要影响气温特点,海陆位置主要影响降水特点。
(2)地形、气候一般主导区域地理环境主要特征的形成,影响区域内水文特征、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线的布局。
(3)地质主要影响地质灾害的产生以及交通业和旅游业。
(4)土壤、气候、水文、地形主要影响农业地域类型和农业生产。
(5)自然资源主要影响区域内人类经济活动,如工业布局和工业生产等。
例1.读毛里求斯岛及附近区域示意图(图93)和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93普莱桑斯的气候资料月份123456气温(℃)25.926.125.824.823.221.8降水量(mm)251246217221148101月份789101112气温(℃)21.120.821.322.423.825.3降水量(mm)11389616789190(1)结合上表,简述普莱桑斯的气候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017年高考地理(考点解读+命题热点突破)专题10 区域地理
专题10 区域地理【考向解读】1.区域定位的方法。
2.世界主要国家,特别是日本、印度、俄罗斯、美国、巴西和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区域特点。
3.世界主要地区,特别是东南亚、中东、欧洲西部、撒哈拉以南非洲和极地地区的区域特征、成因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4.我国主要地区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及其影响。
【命题热点突破一】区域空间定位1.地理坐标定位法(1)直接从(区域)经纬网图中读出经纬度。
(2)根据纬度确定南北半球,再根据纬度的高低确定大体位置。
如北回归线附近有撒哈拉沙漠,红海,阿拉伯半岛,恒河三角洲,我国的云南、广西、广东、台湾四省级行政区,夏威夷群岛,墨西哥高原;40°N纬线附近有伊比利亚半岛、土耳其海峡、里海、塔里木盆地、北京、华盛顿等。
(3)根据经度确定东西半球,再根据具体的经线确定大致位置。
本初子午线经过伦敦、西班牙东部、非洲西部,120°E经线经过北京、台湾海峡、菲律宾西部、澳大利亚西部,180°经线经过太平洋中部,90°E经线经过印度洋中部。
2.海陆位置定位法有的地理事物位于大陆内部,有的地理事物位于大陆边缘(临海),有的被海洋包围(如岛屿),利用这一特性可以确定地理事物的大致位置。
3.通过地理事物的轮廓、形状定位国家、地区都有自己特殊的轮廓特征,河流、湖泊也有自己的形状。
要善于发挥想象,把轮廓、形状特征作为判断地理事物分布的一把钥匙。
如根据重要水域的轮廓特征定位:图1034.根据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定位(1)借助熟悉的点,根据相对位置定位。
如要判断P(45°N,125°E)在哪儿,可以联想到与其距离较近的北京(40°N,116°E),可知该点在北京东北,由此可以确定P点在我国东北地区。
(2)借用熟悉的地理事物,根据相对位置定位。
这是最常用的定位方法之一,就是以我们已经熟悉的河流、湖泊、海峡、海湾、内海、山脉、铁路、城市等为参考系,来确定未知点的位置。
2017年高考地理热点分析资料
2017届高考地理热点分析一.沙尘暴【知识链接】1.沙源地2.形成沙尘暴的天气系统3.危害【典型试题】[2001年津晋卷] 图2是北半球部分地区某时刻地面天气图。
读图2,回答9~11题9.图2中a、b、c三地气压P相比较A.P a>P b>P c B.P a<P b<P aC.P b>P c>P a D.P b<P c<P a10.当图2所示天气系统影响我国时,我国北方地区不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A.沙尘暴B.干旱C.泥石流D.暴雪11.此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B.太阳耀斑爆发C.我国大部分地区太阳早于6:00升起D.太阳直射北半球答案: 9 A 10 C 11 B[2002年广东卷]近年,浮尘、扬沙和沙尘暴天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据报道,2002年4月中旬,在世界四大沙尘暴中心之一爆发的一场强沙尘暴扬起的沙尘,随高空气流运行,导致瑞士山地的一场“泥雨”,将雪白的山峰染成了咖啡色。
回答1—3题。
1.这次沙尘暴的源地是A.中亚和中国西北部B.北美中南部C.撒哈拉大沙漠南部D.澳大利亚中部2.导致在瑞士降泥雨的主要原因是A.自东向西的海洋气流与含有沙尘的气流在山地相遇B.含有沙尘的北上气流与冷空气在山地相遇C.由东向西的含沙气流在迎风坡被抬升D.含沙气流在阿尔卑斯山的背风坡下沉3.中国北方一些大城市附近地区,春季频发扬沙天气的主要原因是A.高压脊过境,下沉气流“冲击”地表,造成就地扬沙B.裸地面积扩大,急行冷锋经过,导致近程扬沙C.西北的沙漠有充足的沙源,盛行风产生远程扬沙D.热岛效应导致强烈的对流,使高空的沙尘降落答案: C B D[2005年北京卷] 2005年4月28~30日,华北地区经历了一次沙尘天气,造成许多地方空气污染指数(API)增高,主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
读图1,回答1——2题。
1.造成该沙尘天气的天气系统是()A.气旋、冷锋B.气旋、暖锋C.反气旋、暖锋D.反气旋、冷锋2.该沙尘天气先后经过呼和浩特、北京、石家庄,它们依次是图中的()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②①D.②③①答案:D B[2004年全国卷] 36.(36分)图6所示的平原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频发沙尘暴。
2017年高考江苏卷地理试题解析(正式版)(解析版)
一、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据微信大数据分析,2017年春节期间,全国微信红包收发总量突破460亿个。
图1为“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前五位省份分布图”。
读图回答1~2题。
1.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最大的是A.京→冀B.闽→川C.桂→黔D.粤→湘2.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分布状况反映了地理A.要素综合性B.环境复杂性C.空间邻近性D.条件相似性【答案】1.D 2.C【解析】某乘客乘航班从悉尼起飞,约9小时后抵达广州。
图2为“航班起飞时的全球昼夜状况图”。
读图回答3~4题。
3.乘客抵达广州时的北京时间大约是A.12点B.15点C.18点D.21点4.该日悉尼和广州A.日出同为东南方向B.正午树影朝向相同C.正午太阳高度相同D.昼夜长短状况相同【答案】3.C 4.A【解析】图3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5.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A.甲乙丙B.乙丙甲C.丙乙甲D.丙甲乙6.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A.1 B.2 C.3 D.4【答案】5.B 6.B【解析】5.读地质剖面示意图可知,乙为断层,该断层形成后,发生岩浆活动,形成岩浆岩丙,之后才形成甲沉积岩。
6.图中共形成了4次侵蚀面,其中下面3次由于受挤压与表层侵蚀面不平行,说明岩层发生完全变形,形成褶皱构造;而中间两次侵蚀面平行,说明属于同一次褶皱过程。
因此,形成褶皱的次数是2次。
2017年5月5—6日,我国东北部分地区在立夏之后罕降暴雪。
图4为“5月6日0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
读图回答7~8题。
7.最可能降暴雪的地点是A.甲B.乙C.丙D.丁8.此时,远在我国南方戊地的天气状况为A.晴,B.阴,西北风C.晴,东南风D.阴,东北风【答案】7.A 8.C【解析】我国东南沿海某地拟修建一座水位60米的水库。
图5为“拟建水库附近地形示意图”。
2017年普通高考(全国卷)地理试题评析.doc
2017年普通高考(全国卷)地理试题评析2017年高考地理试卷以稳为主,稳中求进,在题型、风格、呈现形式等方面延续了以往特点,给考生以熟悉感和亲切感。
试题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地理学科关键能力的综合考查为主线,通过优选考试内容,精心创设问题情境,突出地理思维品质,实现高考地理试题的育人价值、选拔功能和引导教学作用。
一、内容选取导向明确,发挥考试的育人功能地理试题注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考生分析其中蕴含的地理原理,使优秀传统文化具体化,培养学生用地理思维看问题的敏感性。
如全国III卷1~3题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为载体,考查背后蕴含的地理特征、地理过程、地理联系。
始终贯穿人地关系的主线,在科学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传递和弘扬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之美,引导考生树立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养成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习惯。
如全国I卷43题、全国II卷44题、全国III卷43题。
沿着“一带一路”选取典型案例,彰显我国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国际合作理念,如全国II卷36题。
力求用新思维、新途径去解决考生看得懂、易接受、体会深的问题,引导学生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冷静理性看待现实世界。
使地理试题试卷不仅成为选拔的有效手段,也成为育人的重要途径和载体。
二、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注重培养学科思维能力高考地理试题依据高校人才选拔需求,强化关键能力的考查,拓宽试题素材范围,构建实际问题情境,不断创新能力考查方式方法,突出高考的选拔功能。
1.强调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增强基础性地理试题注重对基本概念、原理等主干知识的理解及其应用能力的考查。
如全国I卷6~8题呈现了经过模式化的闭合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未发生变化的背景,将水量平衡限定在降水与蒸发两者的关系上,重点考查学生对水量平衡原理的理解,纠正简单使用蒸发量来评价区域干旱程度的误区。
全国II卷第36题,以1994年和2014年山西省焦化厂布局的变化为切入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转型和环境保护的成就。
2017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1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
2017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1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专题11 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2017全国卷Ⅱ】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
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
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图1)。
据此完成1—3题。
图1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A.无划分指标依据B.与自然河道一致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2.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C.互相联系的促进作用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3.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A.市场B.技术C.资金D.交通【答案】1.C2.D3.D【解析】1、秦岭淮河一线,作为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是按照一定指标划分的,该线是我国800mm年降水量线,亚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等,但秦岭淮河一线在洪泽湖以东,没有自然河段与之对应,没有自然标志与之对应,又因为洪泽湖以东地区以平原为主,地理环境南北变化是渐变的,在理论线的南北两侧差异并不大。
2.根据材料提示,江苏境内长江段建了好几座大桥的寓意为:“由于长江的阻隔,历史上南北两岸交通不便,联系较少,现在两岸交通大大改善”,故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故选D。
3.从材料中可知,江苏境内修建多座长江大桥,交通更加便利,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
故选D。
考点:区域的划分及界线,区域特征。
【点睛】该题需要充分理解文字材料信息,江苏境内长江段建了好几座大桥的寓意:“由于长江的阻隔,历史上南北两岸交通不便,联系较少,现在两岸交通大大改善”,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的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结合架桥和合作更加广泛的材料信息,有利于理解交通的主导作用。
【2017全国卷Ⅲ】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17年全国卷高考地理试题解析
2017年高考全国卷地理试题解析2017全国Ⅰ卷地理解析2017全国Ⅱ卷地理解析2017全国Ⅲ卷地理解析2017年高考全国1卷地理试题解析图1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
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
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
据此完成1—3题。
图11.当地自然植被属于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2.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A.用地类型差异B.居民爱好差异C.景观规划差异D.行政管辖不同3.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气温B.降水C.光照D.土壤【答案】1.B 2.D 3.A德国海德堡某印刷机公司创始人及其合作者设计了轮转式印刷机,开创了现代印刷业的先河。
至1930年,海德堡已成立了6家大的印刷机公司。
同时,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也先后在海德堡集聚。
产业集聚、挑剔的国内客户以及人力成本高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不断刺激海德堡印刷机技术革新。
据此完成4—5题。
4.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先后在海德堡集聚,可以节省A.市场营销成本B.原料成本C.劳动力成本D.设备成本5.海德堡印刷机在国际市场长期保持竞争优势,主要依赖于A.产量大B.价格低C.款式新D.质量优【答案】4.A 5.D【解析】4.由题中德国海德堡某印刷机公司创始人及其合作者设计了轮转式印刷机,开创了现代印刷业的先河。
而造纸、油墨和制版属于印刷的上游产业,产业集聚会使劳动力成本提高,但会降低市场营销成本。
5.题中海德堡印刷机技术要不断革新,可知海德堡印刷机在国际市场长期保持竞争优势,主要依赖于先进的技术水平,即印刷质量优。
图2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
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6—8题。
高考地理仿真押题专题09区域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含解析)
专题09 区域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1.为监测并分析湖泊面积的发展变化趋势以期制定应对措施,采用的现代化技术是( )①全球定位系统②遥感技术③地理信息系统④雷达系统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C该图为我国四大地区(用甲、乙、丙、丁表示)局部示意图。
读图,完成2~3题。
2.关于四大地区主要划分依据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乙之间的界线:年平均降水量B.甲、丙之间的界线:≥10℃积温C.丙、丁之间的界线:气候状况D.乙、丁之间的界线:人口密度3.关于四大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黄河流经甲、乙、丙三大地区B.江苏省属于丙、丁两大地区C.乙地区具有四种干湿地区D.丁地区火山地震灾害较少【答案】2.C 【解析】结合题干信息和图示知,甲、乙、丙、丁分别为我国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其中青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界线依据为地形,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降水量差异明显,南北方地区的气候条件显著不同。
【答案】3.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知,我国南方部分地区位于板块交界处附近,地壳不稳定,多地震活动。
该图为某岛屿简图。
据此完成4~6题。
4.该岛屿气候冷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①纬度②西风③地形④洋流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5.下列关于该岛屿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B.补给以冰川融水为主C.含沙量较大 D.流速较慢6.适合该岛屿大力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商品谷物农业 B.畜牧业C.园艺业 D.混合农业【答案】4.C 【解析】结合图示知,该岛屿纬度和地势较高,同时受西风漂流影响,温度较低。
【答案】6.B 【解析】结合上题分析,当地自然条件使该岛人口较少,最适于发展畜牧业。
该图是一组世界区域地图。
据此回答7~9 题。
7.图中甲、乙两地发展种植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A. 土壤、水源B. 光热、降水C. 风向、地势D. 地形、河流8.乙地由于不合理灌溉而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沙尘暴C.土地盐渍化 D.洪涝灾害9.甲地所在国有世界闻名的大港口,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包括( )①为第二亚欧大陆桥西端②扼北海航线要冲③位于莱茵河入海口④经济腹地覆盖整个欧洲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答案】7.B 【解析】甲地常年受西风带的影响,多阴雨天气,光热不足是限制其发展种植业的因素;乙地深居内陆,远离海洋,且有山地阻挡,降水不足是限制其种植业发展的因素。
2017年高考地理(考点解读命题热点突破)专题15地理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专题15 地理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命题热点突破一】地理信息的分类、提取与应用1.地理要素信息的分类(1)数字信息:数字信息一般包括两类,一类是绝对数值,体现某地理要素的状态,该类问题多从地理要素的定性角度进行考查;另一类是变化数值,一般由一组不同数字组成,体现地理要素的变化特征,该类问题多考查地理要素随时间或空间的变化及区域差异。
(2)自然地理要素信息:包括材料中涉及的所有自然地理要素,这些信息包含在题干、图示、图例中。
如气候、河流、植被、湖泊、地质构造、地形、气压、风向等要素。
(3)人文地理要素信息:包括材料中涉及的所有人文地理要素,如城市、居民点、农田、工业区、道路、桥梁、建筑等要素。
2.各种地理要素信息的解题应用(以例1为例)题目答案的得出,是基于题目所提供的各类信息来完成的。
只有明确题目信息,对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并联系所学知识,才能保证答案的准确性。
解题时可遵循提取信息——分析信息——还原信息的步骤。
(1)提取地理信息将材料、图片(包括正图、图名和图例)、题干所包含的各种地理要素信息先提取出来,并且按照自然、人文、数字进行分类。
一般情况下,题目中的各种信息都是有用信息,从题目的严密性出发,无用或干扰信息一般不会出现。
所以提取信息时要将各类信息找准、找全。
第一步:找材料信息,从材料中获取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比如地名、区域特征、地理位置、地理事物分布等。
第二步:找图表信息,从图表的正图、图例、图名、附图、表格中提取人文、自然地理要素信息或数字信息。
第三步:找题干信息,从题干的设问中找到题目要求,对应前两步的信息找到关键信息。
如例1:①自然地理信息:气候、山脉、山峰、河流、湿地。
②人文地理信息:城市、辐射松、甜瓜生产基地、纸浆。
③数字信息:海拔、气温、降水量、水位。
(2)分析地理信息对各类信息的分析,要结合题干,一是把握地理要素的特点,二是注意各地理要素间的联系。
可先从单一要素出发,由简入繁,然后分析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09 区域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考向解读】1.区域概念和区域特征。
2.区域特征的分析方法和主要地理要素特征的描述。
3.不同区域特征差异的比较方法。
4.“3S”技术的特点、应用及其判断。
【命题热点突破一】区域地理环境及其影响分析1.掌握区域特征分析方法图922.识记常见地理因素特征描述答题模板3.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地理位置包括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等,纬度位置主要影响气温特点,海陆位置主要影响降水特点。
(2)地形、气候一般主导区域地理环境主要特征的形成,影响区域内水文特征、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线的布局。
(3)地质主要影响地质灾害的产生以及交通业和旅游业。
(4)土壤、气候、水文、地形主要影响农业地域类型和农业生产。
(5)自然资源主要影响区域内人类经济活动,如工业布局和工业生产等。
例1.读毛里求斯岛及附近区域示意图(图93)和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93普莱桑斯的气候资料(1)结合上表,简述普莱桑斯的气候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说出毛里求斯岛岛内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及其分布特点。
毛里求斯岛是地处印度洋西南部的一座火山岛。
自18世纪以来,甘蔗一直是其主要农作物。
(3)分析毛里求斯岛发展甘蔗种植业的有利条件。
【答案】(1)地处低纬,全年高温(各月气温在20℃以上);位于山地迎风坡,受东南信风的影响,年降水量丰富(1500毫米以上),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12月至次年5月)。
(2)公路运输。
特点: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呈环状,中部有一条高速公路穿过(连接港口和机场)。
(3)气候高温多雨;土壤(火山灰)肥沃;河流众多,水源充足;种植历史悠久;等等。
【命题热点突破二】区域差异比较1.掌握区域差异的分析方法不同区域之间因为在自然条件、历史基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形成了显著的区域差异。
区域间的差异,首先表现为自然环境的差异,一般可从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入手,探寻气候、地形、水文、土壤和植被等方面的不同。
不同的自然环境下,人类的活动也会不同,一般来说,可从农业生产类型(种植业、畜牧业等)和生产方式(包括耕地类型、复种指数等)、工业发展特点和布局、人口、城市和交通等方面进行比较。
区域差异的综合分析如图95所示:图952.识记常见地理因素特征差异成因答题模板(1)气候差异的形成图96(2)地貌差异的形成图97(3)水文差异的形成①气候因素中的降水量差异直接造成河流水量差异。
②地形条件决定了河流支流多少、流域面积大小和流速大小的不同。
③流域内的植被状况不同造成河流含沙量的不同。
④河流所处的纬度及流向决定了有无结冰期、结冰期长短及有无凌汛现象。
(4)土壤差异的形成不同区域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因素的差异造成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的差异。
例2.阅读下列我国两区域图(图98),回答下列问题。
(a)(b)图98(1)试比较图(a)、图(b)所示区域的自然特征。
(2)与图(a)所示区域相比,图(b)所示区域粮食生产的优势条件有哪些?(3)图(a)中甲地附近多风蚀地貌,该地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为探究增加西瓜产量的途径,分两组进行试验种植,A组直接在田地里种植,B组在田里覆盖一层砾石层后再种植。
试验结果发现B组种植的西瓜单产高于A组的。
请帮助他们解释其原因。
【答案】(1)(2)纬度较低,水热条件好,农作物复种指数高;河流众多,水源充足;劳动力资源丰富;种植历史悠久,精耕细作。
(3)当地气候干旱、多风沙,蒸发旺盛,覆盖砾石能减少水分蒸发;覆盖砾石使瓜田白天增温快,夜晚冷却快,增大了昼夜温差,有利于糖分积累;覆盖砾石可减少风对土壤的侵蚀。
【命题热点突破三】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1.明确“3S”技术的综合应用(1)遥感(RS)的应用图913(2)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应用图914(3)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图9152.“点、想、看”三字诀判别“3S”(1)“点”与“面”判断GPSGPS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
它的最大特点是工作对象是一个“点”或“多个点”,明显区别于RS和GIS 技术的工作对象——“面”。
在“3S”中选取适当技术手段时,要看其工作对象是“点”还是“面”,如果是“点”则选用GPS,如果是面则选用RS或GIS。
(2)“想”与“看”区分RS、GISGIS是地图的延伸,主要功能是进行空间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对事象的发展变化进行预测、评估,需要计算、思考,即“想”,凡是需要“想”的选GIS。
RS是人的视力的延伸,主要功能是收集信息,即“看”,只“看”不用“想”的选用RS。
例3、(2016•江苏卷)图8 为某地区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示意图。
读图回答15-16 题。
15. 以下图层组合最适合用遥感(RS)技术信息的是A.①②④B.①③⑤C.③④⑥D.②③⑥16. 进行农业适宜性评价可以利用的图层组合是A.①②④⑤B. ②③④⑤C.②③④⑥D.①③⑤⑥【答案】15.A 16.C【考点】地理信息技术和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变式探究】目前,网络购物已经成为不少人的购物选择。
图917为某公司的电子产品生产、销售流程简图。
读图,完成5~6 题。
图9175.该电子产品各仓储基地选址的主要条件是( )A.靠近名牌大学,便于储备研发人才B.地处大中城市,便于提供充足土地C.接近消费市场,便于成品就近配送D.交通运输便利,便于产品供应市场6.地理信息系统能够辅助该公司( )A.研发新型产品 B.调控生产流程C.调研买家意愿 D.决策空间布局7.监测雾霾分布最适合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全球定位系统(GPS)B.地理信息系统(GIS)C.遥感(RS)D.数字地球(DE)【答案】5.C 【解析】该电子产品各仓储基地选址时,应是充分考虑了配送中心的供货、调货需要,为及时将客户所购物品快速送达,应最大限度地接近消费市场。
【答案】6.D 【解析】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所具有的对地理空间的分析功能,知其可以辅助该公司决策空间布局。
【命题热点突破四】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图常见的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图有遥感图、电子地图、GIS图层叠加示意图等。
1.遥感图的判读(1)看形状①耕地:影像呈现规则或不规则的矩形斑块。
②居民区:城镇建设用地影像呈棋盘格状;农村居民区影像特征是规模小而分散,居民点之间有道路相连。
③交通线:多属于线状地物,多连接居民区,线条平滑。
④河流:呈线状,向某一方向逐渐变宽或变窄;水渠则呈整齐的直线。
(2)看色调:在黑白遥感图片中,黑白是根据物体的灰度不同而呈现的。
一般建筑物为灰白色,而草地和森林颜色较深,湖、河等水域的颜色呈黑色,居民点则呈浅灰色。
干燥的砂砾色调发白,而潮湿的砂砾色调发黑。
山地在图像中以山脊为界形成阴阳坡,阳坡为浅色调,阴坡为深色调,山越高色调差异越大。
冰雪覆盖区、盐沼分布区为白色。
(3)看变化:根据图中地理事物的形状和颜色变化确定地理事物的变化。
如水体颜色变深,可能是污染加剧;水域面积扩大,可能代表洪水泛滥;植被面积减小,可能是由于毁林开荒。
2.GIS图层叠加示意图的判读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存储采用“分层”技术,即将地图中的不同地理要素,存储在不同的“图层”中。
将不同的“图层”要素进行重叠,能形成不同的地图。
一个GIS中,可能包含多个图层。
如图919所示:图919例4、(2016•浙江卷)云杉(亚寒带代表性针叶树种)分布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为研究北美洲气候变化,用回复历史植物分布的方法,得到距今2.1万年(图甲)、距今5千年(图乙)和距今5百年(图丙)北美洲云杉主要分布区图,完成1、2题。
2.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得到甲、乙、丙三幅云杉主要分布区图,其研究过程是①实验分析并建立云杉主要分布区地理信息数据库②运用GPS对野外采样点进行空间定位③运用GIS分析和输出云杉主要分布区地理信息数据A. ①②③B. ①③②C. ③②①D. ②①③【答案】2.D【变式探究】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地理环境的研究,服务于日常生产生活。
图920是我国某著名淡水湖泊某年1月和7月的遥感影像图(阴影区为湖区)。
据此完成(1)~(2)题。
(a)(b)图920(1)该湖泊是( )A.洞庭湖图(a)是7月B.洞庭湖图(b)是7月C.鄱阳湖图(a)是1月D.鄱阳湖图(b)是1月(2)为了遏制该湖泊持续萎缩,应采取的最有效的措施是( )A.营造沿湖防护林B.跨流域调水C.退耕还湖D.禁止湖泊周边排放污水【答案】(1)B (2)C【高考真题解读】(2016•江苏卷)图8 为某地区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示意图。
读图回答15-16 题。
15. 以下图层组合最适合用遥感(RS)技术信息的是A.①②④B.①③⑤C.③④⑥D.②③⑥16. 进行农业适宜性评价可以利用的图层组合是A.①②④⑤B. ②③④⑤C.②③④⑥D.①③⑤⑥【答案】15.A 16.C【考点】地理信息技术和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2016•浙江卷)云杉(亚寒带代表性针叶树种)分布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为研究北美洲气候变化,用回复历史植物分布的方法,得到距今2.1万年(图甲)、距今5千年(图乙)和距今5百年(图丙)北美洲云杉主要分布区图,完成1、2题。
2.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得到甲、乙、丙三幅云杉主要分布区图,其研究过程是①实验分析并建立云杉主要分布区地理信息数据库②运用GPS对野外采样点进行空间定位③运用GIS分析和输出云杉主要分布区地理信息数据A. ①②③B. ①③②C. ③②①D. ②①③【答案】2.D【考点】全球气候变化和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2016•海南卷)某中德合资大型汽车企业总部设在吉林省长春市,从1991年成立至今,已形成长春、成都、佛山、青岛等生产基地。
长春基地原来生产高中低档各种车型,现主要保留高档车型的生产,中低档车型的生产大部分转移到其他基地。
据此完成7—9题。
7.长春基地高档车型的合理市场定位是A.吉林省市场B.东北市场C.全国市场D.欧洲市场8. 与保留生产中低档车型相比,长春基地保留生产高档车型可以A.减少运输成本B.降低生产成本C.获取更多利润D.扩大市场占有率9. 该汽车企业在成都等地建生产基地的主要目的是A.利用当地的廉价劳动力B.抢占当地的消费市场C.利用当地的交通优势D.借助当地的科技优势【答案】7.C 8.C 9.B【解析】7.从材料提取信息“汽车企业总部设在长春市”“已形成长春、成都、佛山、青岛等生产基地”,说明长春基地高档车型的市场并不止吉林省或者东北,应为全国市场。
相比欧洲,长春在高档车型生产中并不占优势,所以市场定位为欧洲市场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