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新世纪女性诗篇
当代女性诗歌中的女性意识
当代女性诗歌中的女性意识摘要:当代女性诗歌中涌动着强烈的生命意识。
这种生命意识在诗歌中主要通过对性意识以及“血”的意象的描写表现出来,并且唤醒了受到压抑和摧残的女性生命本能,给女性的生命价值以新的定位。
关键词:女性诗歌;生命意识;性意识;黑夜意识;血女性诗歌是指以女性诗人为创作主体并以女性生活为创作重心的诗歌,女性诗歌植根于女性的精神宇宙,通过女性的心理方式和语言方式表达女性的心理体验和生命状态,关注女性的命运及其与社会的关系。
生命意识在当代女性诗歌中表现得最刺目、最强烈、最先锋。
生命意识就是人的生命为了适应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依据先天的基因,加上后天的教化而形成的具有对客观事物进行解读、摄取、表现和改造的潜在能量的灵智和欲求。
生命意识是构成人之为人的重要标志。
动物也可以有生存感觉,比如说疲劳、恐惧,而人却是唯一知道自己必死从而可以省察生命过程的高级动物,这种省察性的结果便是生命意识。
它的指向是能够使人反思、体验,并且设计生存的样式、过程和终极目标。
这样,人就不是一个由生到死的物理过程,而是一个能由死到生的情感过程。
随着全球妇女解放运动的各种理想的相继实现,新时期女诗人不再去塑造特定的和超常的女性形象,而倾向于自我内心感受和女性独特的生命体验,诗歌中涌现和强化着一种个体生命的潜能和实现这种潜能的欲望,一种个体对生命的自觉。
这种生命意识的涌动和强化离不开时代的发展和艺术的变化,其发展使女性诗歌的生命意识得到了空前的苏醒和高扬。
生命意识在女性诗歌中集中体现为对性意识和血的意象描写。
性是生命意识的主要内容,性在人类种族繁衍、文化发展中所处的地位举足轻重,当代女性诗歌剧烈涌动着性意识,大胆触及女性性体验,女性用诗歌赞美自己的身体,表现正常的生命欲望。
黑夜作为女性特有的性意识的代表符号,其生活涵义的底蕴已被远远拓展了。
当代女诗人翟永明1984年在组诗《女人》序言《黑夜的意识》中写道:“作为人类的一半,女人从诞生起就面临着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她对这个世界最初的一瞥必然带着自己的情绪和知觉--她是否竭尽全力地投射生命去创造一贯黑夜?事实上每一个女人都面对自己的深渊,并非每一个人都能抗拒这均衡的磨难直到毁灭。
从《目光的海岸》看女性诗歌的写作
从《目光的海岸》看女性诗歌的写作□木子一个偶然的机会,有人给我推荐一本诗集《目光的海岸》并要我写评论,其实我是一个不太会写诗评的人,碍于情面,将《目光的海岸》带回家阅读,竟然意外地被这个名叫徐丽萍的女诗人轻盈飘逸的文字所吸引,她的诗文优雅含蓄,诗中浅斟低唱,柔美细腻,语言温情婉约。
书里没有堆砌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惊人之笔,她的诗给我较多的想象空间,在对比了一些口语化的网络诗歌后,便深感其诗韵味隽永、意境雅美。
这是一部既简单又复杂、既清丽又沧桑、既唯美又感伤的诗集,我们可以把它作为诗歌来吟诵,又可以把它作为散文来朗读。
诗的意象纷而不乱,词的调配淡而不寡,整部诗集优雅又淡定,多情又豪气,表现出的真情之美、意境之雅具有一定的穿透力,呈现着诗歌特有的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是近几年新疆本土作家出版的较好的诗集之一。
以女性的角度读这些诗歌,挖掘文字背后的内涵,寻找进入诗歌的切入点,寻找打开诗歌内核那把无形的钥匙,探询诗歌在瞬间绽放的无穷的魅力。
在女性诗歌中,爱情是主旋律,因为缪斯永远与爱神为伴,爱情历来是文学史上永恒的主题,是人类美好情感与抒情艺术的完美结合,而由女诗人写出的爱情诗更具有特殊的魅力。
我在徐丽萍的诗集里看到了席慕蓉的影子,从意象的选择、词句的节奏上,都有相似之处,也许她并不是刻意模仿,与其说是清秀雅丽的诗句打动读者,倒不如说是那持守的如烟般哀愁、如水般灵动的爱情,拨动着读者的心弦。
她在《回应》中所写“我停止了一切/对爱情的回应”/那些风声与我无关/我的血管里已成了空空麦管/听不到春天流淌到秋天/那些细微的声响/一路走去/许多迷惑将我们推向虚妄”道出了她对爱情的迷茫与困惑,她极力让回忆平静,却反反复复在诗文中提起,她在《我还是想你》里委婉而歌,诉说着刻骨铭心的思念:“我们到底已经分离了多久/或者仅仅是转眼之间/背过脸去/那些细小的伤痕还没有愈合/我又开始想你了”。
在《爱情的墓地》中诗人说:“这古朴的水域牵着金鱼/成了我私欲的密码/接连几天了/鱼用各种惨烈的方式/死的夸张又隐秘/每天/我都能看见小小的鱼缸/这爱情的目的上演的悲剧/直到水清无鱼”。
论新世纪女性诗歌
以大陆官方出版 的《 诗刊> 为例( 虽然此刊并非完全
准确评 定 诗歌 创作 水 平 ,因其 办 刊 时 间长 ,属 于 国家 刊
物, 不少诗人 以此为 “ 珠穆 朗玛 峰” , 20 )从 00年到 2 1 00
年 间, 参加青春诗会 ( 被誉为诗歌界的“ 黄埔军校 ”至于 , 诗人水平 , 民间褒贬不一 , 留待后人评说 ) 的女性诗人有 :
20 年 第 2 届 ,5 诗人 中 , 09 5 1位 女性 诗人 有 7 。 位
代到八十年代出生的女性作者 , 除用真名的作者之外 , 还
收入了重庆子衣 、 清荷玲子、 翩然落梅等 以网名形式出现 的作者。而且 , 这只是在编书时截止的博客时代的女性写
作 的一部 分 。
由以上材料大致可以看到 :从真 实的纸质媒体到虚 拟的网络空间 , 无论官方的权威刊物还是学术机构、 民间 评选 ,女性诗人和女性诗歌受到广泛关注。就像 雨后伞
纪 的女性 诗歌 创作 队伍 阵容 日渐 庞 大 ,女 性 写作 群体 引
《 阁楼上的疯女人》 以及伍尔夫的《 间自己的屋子> 一 等著
作 的翻译 ,使部分女性作家意识到女性既不是单独的存 在体 , 也不是男性的附属物 , 女性还与政治 、 社会有着密 切 的关系。女性意识的苏醒唤起了不少女性作家。与小 说、 散文的女性数量相比, 女性诗人相对也不多。翟永明、 陆忆敏、 唐亚平 、 伊蕾是这时期的代表诗人 , 她们在诗歌
3 2
; 论 期 评1z …
论 新世 纪女 性诗歌
陈 卫
、
诗 歌成 就 的高低 向来 与性 别 无直 接 关联 , 出 “ 提 女性
苏 的《 美杜莎的笑声>桑德拉 ・ , 吉尔伯特 与苏姗 ・ 巴的 格
从舒婷到翟永明看中国新时期女性诗歌的叙事发展
从舒婷到翟永明看中国新时期女性诗歌的叙事发展1. 引言1.1 中国新时期女性诗歌的兴起背景中国新时期女性诗歌的兴起背景始于上世纪末,随着中国社会的开放和变革,女性诗人们逐渐走上了文学舞台。
这一时期,女性在社会地位、意识形态、文化认同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为女性诗歌的崛起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随着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日益重要地位,她们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和表达需求。
传统观念逐渐被打破,女性被鼓励追求自我实现和独立性。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女性诗歌开始崭露头角。
女性诗人们通过诗歌作品表达对生活、情感、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感悟,展现出独特的情感表达和审美观念。
现代社会的信息爆炸和文化多元化也为女性诗歌的兴起提供了机遇。
女性诗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文学期刊等多种渠道展示自己的作品,受众范围更加广泛,交流和传播更加便捷快捷。
中国新时期女性诗歌的兴起,既是社会变革的产物,也是女性自身意识觉醒的结果。
这一现象的出现,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多元性,也为女性文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1.2 舒婷对中国女性诗歌的影响舒婷作为中国女性诗歌领域的先驱人物,对中国女性诗歌的影响深远而持久。
在中国新时期女性诗歌兴起的背景下,舒婷以她独特的视角和风格为后来的女性诗人们树立了榜样。
舒婷的诗歌作品表现了强烈的女性意识和情感体验,她将女性的内心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赋予了女性诗歌更加丰富和细腻的表现力。
舒婷的诗歌同时融入了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她敢于突破传统的诗歌形式和语言表达,更注重对内心情感和生活体验的深刻探索。
这种现代主义影响使得舒婷的诗歌更具有前卫性和创新性,为中国新时期女性诗歌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舒婷对中国女性诗歌的影响不仅在于她个人的作品贡献,更在于她所代表的一种女性意识和表现方式的塑造。
她的影响力不仅仅停留在她当代的女性诗人们,而是延续至今,成为中国女性诗歌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3 翟永明的作品与中国新时期女性诗歌的发展翟永明作为中国新时期女性诗歌的代表性人物,对于女性诗歌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飞翔”的可能与限度——论新世纪女性诗歌的动向与问题
关 键词 : 世 纪 ; 性诗 歌 ; 新 女 社会 性 别 : 身体
中图分 类 号 : 0 16 文献 标 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6 3 21 12 2)3-0 9-3 1 7 — (01 0 - 0 - l - . 0 0
性 主 义诗歌 运 动 的群 体 性 而 言 , 女性 结社 、 l 的 出版 以及女 性 诗 -物 ? j
歌 的批 评研 究 , 至 不如 亚洲 其他 国 家地 区的 情 况 . 甚 比如 E 本 、 l 韩
别” 的理 论 意义 一步 步 突显 出来 。“ 会性 别 ” 调性 别 身份 的“ 社 强 社
她 写坚 硬 锐利 的 “ ” 写陌 生灰 暗 的 “ 麻 岭 ” 写珠 三 角女 工 血 流 铁 , 黄 ,
群 体 发 声 的景 况 已 然 不在 。 也 是 不争 的事 实 。但 是 , 入 2 世 这 进 1 纪 ,时代 语境 的深 刻变 迁 赋 予了 女 诗人 们新 的文化 身 份 与社 会地 位 , 其 不 得 不 重新 进 行 自我 定位 , 使 重新 审 视 生 命 经 验 ; 正 因新 也 世 纪价 值 的 多 元共 生 , 女诗 人 个体 得 以突 出 , 必再 拘 泥于 己 身 的 不 狭 小 天地 、 黑 夜 中困 居 闺房 内低 吟 或独 白 , 于 展现 在 她们 面 前 的是 更 为广 阔 的社 会 人生 。 事 实上 ,这 种群 体 意 识 的削 弱 表象 并未 带 来女 性 诗歌 的 整体 性沉落 , 反 , 相 无论 从 女 诗 人 身份 的构 成 、 写作 追 求 还 是 从诗 歌 探
会性 ”将 政 治 、 济 、 力 、 , 经 权 文化 其 他 范畴 与性 别理 论 综 合运 用 . 从 而有 效避 免 了性别 一维 的 过度 阐释 。 这 一理论 立 足点 的 自觉 转变 投 射在 诗写 实 践上 ,就 表现 为 女
当代《女性诗歌》
在反抗中建立起自身与自由的世界——女性诗歌的崛起自古以来,女性都是沉默的。
在生活中,她们没有自主性;在政治上,她们没有发言权;在精神上,她们没有宣泄处。
然而,她们甚至连反抗的权利也不被赋予。
于是,女性就在男性的压制下,默默承受着。
没有自由,女性“选择”了“足不出户”;没有自主性,女性“选择”了“三从四德”;没有精神上的解放,女性“选择”了“沉默是金”。
就在这悠久的历史中,女性被“看”,被定义,被诠释,被叙述。
女性的历史也成为了被男性界定的历史。
然而,社会的进步,改变了以往女性只是沉默的局面。
封建社会被瓦解,女性被解放,这都预示着女性的社会地位将发生改变,女性不再是被男性统治着的了,女性的历史逐渐属于了女性自己。
女性在自我解放,这在诗歌创作上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80年代掀起的诗歌变革中,女性诗歌的崛起成为了变革中的主要脉流之一。
"过去的女性文学基本呈现空缺状态,女性作家作品更是少之又少,更别说女性意识被历史所认同。
“历史是一副男人面孔男人心思男人意志。
”女性只是男性历史的附庸。
然而,女性诗歌一反过去女性话语缺席与半缺席的僵局,在当代诗歌的洪流中树立起自己的诗歌大旗。
女诗人们呐喊、自白、奋力抗争,勇猛地冲破了男性织造的男权主义大网,在破空一喊中寻求女性的独立自主与个体意识。
伊蕾是新时期女性诗歌创作中一位具有代表性的诗人。
她的诗作,表现了一种强烈的“被围困感”和“突出重围”的叛逆激情。
“自由!与生俱来的一物/被社会一寸地剥夺/我落地生根,即被八方围困”``````这一声对于自由的呼唤,激起了多少女性的深刻心声和女性先觉者的叛逆意识。
被压迫的人儿啊,不再沉默,反抗的不只是男权,更是千百年来的社会的不公平。
这昭示着女性在崛起,女性也能撑起半边天。
“你不来与我同居”,这是出自伊蕾的《独身女人的卧室》的诗句,这是一句大胆率直、惊世骇俗的呼唤。
它既向传统道德发出了有力的挑战,又表达了对人性的追求和渴望,更是一个女性对个体意识的强烈要求。
歌颂女性的著名诗歌通用十篇
歌颂女性的著名诗歌通用十篇歌颂女性的著名诗歌 1女人就是春天的花朵带着三月春风的醉意桃花的含羞嫣然杨柳的嫩芽蹁跹三八节一路欢歌而来女人就是春天的花朵踩着激情澎湃的舞曲跳起蝴蝶飞翔的广场舞荡漾起精彩的人生跳广场舞的妇女们像春天展翅的燕子像花坛里绽放的'牡丹舞蹈着对母亲的赞扬天地因女人而无限辽阔四季因女人而缤纷多彩家因女人而万般温暖三八节因女人而热血沸腾当我们从襁褓里钻出当我从懵懂走向成熟当我们一次次走向新的人生都是母爱一路扶持妇女是半边天顶着人生的狂风暴雨照亮我们前行的路这个节日唯愿天下所有的女人像春天的花朵娇艳可爱永开不败歌颂女性的著名诗歌 2女性__女性美丽的天使水一样的女人似涓涓细流如诗如画你的名字永远是春天你的季节里写着辛酸纷飞的世界因女性而精彩芬芳的`心扉柔美的情怀像大海一样容纳百川你哺育着人类的延绵你谱写着人类伟大的诗篇纷飞的世界因女性而精彩女性生命的使者有了母性的光辉苍凉的世界才会生生不息让我们为女性欢呼让我们为女性祝福纷飞的世界因女性而精彩执着勤奋书香中寻求那真理的信念世界因女性而精彩无限让世界因为你而多姿纷飞的世界因女性而精彩__为自己是女性而骄傲吧女性__!祝福天下所有的女性节日快乐歌颂女性的著名诗歌 3女子从三月里款款走来的女子仿佛盛开的玫瑰,轻轻奏响了世界上最美的赞歌在春天苏醒的大地上放飞希望如春风一般明媚,似阳光一样灿烂从三月里款款走来的女子伸出双手捧出蔚蓝海水般冷静的智慧带着明月皓洁的神秘淡而清,美而雅,宛若清池里洁白的莲花女人如画,如一抹桂林山水,清丽、神奇女人如烟,仿佛温婉朦胧的江南水乡,安详、静谧女人如歌,似淙淙如练的飞瀑,开朗、奔放女人如水,宛然山间清澈透明的小溪,纯净,润泽性情沉静的女人,宁静端庄、仪态大方姿态优雅的女人,如天山般秀丽、妩媚、神采飞扬。
一支歌无法囊括世间所有女人的美丽一首诗不论多美的文字也抒发不尽女人的情怀女人在大地上歌唱,如和煦的春风吹过田野明快、轻盈又充满爱的温暖女人像一棵翠绿的大树最大限度地,把绿献给了脚下的大地和蔚蓝的天空女人,使飞翔的翅膀更加轻盈,更加明快女人使男人坚定信念,一步步走向幸福的彼岸在生命延续中,女人赋予了心灵的善良在未知的未来里,女人孕育着萌芽的希望女人啊,多亲切的名字,她如一股暖流沁透心脾女人啊,多美丽圣洁啊,她如阳光一般洒下光明女人啊,多伟大的母性,她如天使一般为孩子无私地奉献女人使世界变得如此美丽,女人使心灵变得更加高尚女人使生命的意义无限扩大,无限延伸女人坚持生活的快乐,就是如沐春风的快乐女人是大地上最富足的快乐,是鸟在飞翔时的快乐幸福在嘴边扩展,在内心升腾面对女人,让我们真诚地献上敬礼、鲜花和歌声著名的作家冰心女士曾经说过:女人是为爱而活着的是的,女人一生都在追求爱希望得到别人的`爱,总也不够,总也不嫌多如果没有了女人,也就没有了爱,世界就不存在对国家,对社会,对丈夫,对儿女女人从不吝惜自己的投入在书生朗朗的课堂上女人如蜡烛燃烧着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在医院里明媚的阳光下,女人是圣洁的白衣天使在企业工厂里,女人多的是技术能手,科技尖兵,劳动楷模新时代的新女性,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着未来和信念把青春和热血献给了我们慈爱的祖国正因为女人从未象今天这样自立、自强、自信、自尊从未辜负女人的名字赋予女人无上的光荣所以,女人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美丽动人!啊,纵使是最*凡的女人,默默无闻的女人,也是伟大的女人因为,女人创造着人世间最美的传说滚滚的红尘中,世事的纷扰,磨砺着女人那一颗细腻柔软的心女人更像一杯清茶落花无言,人淡如菊,煎茶闻香,养心颐性更多的时候,女人啊,升起了爱的风帆,守望爱的家园,成为心灵的港湾哦,女人绝不仅仅装饰了那桥上的风景哦,三月已经莅临,请允许我送上饱含浓浓真意的赞美哦,从三月里走过的女人,永远美丽的女人,是一道永恒的风景线祖国啊,让我们为今天的女人喝彩为三月的女人高歌,为新时代的女性热情的鼓掌歌颂女性的著名诗歌 4女人世上的女人最苦,为了家庭幸福安乐,软弱的肩膀扛起所有的家务。
从舒婷到翟永明看中国新时期女性诗歌的叙事发展
从舒婷到翟永明看中国新时期女性诗歌的叙事发展
中国新时期女性诗歌的叙事发展,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经历了从“自我革命”
到“女性意识”的转变,表现了女性个体在全面发展中的历程和女性主义的崛起。
最早代表中国新时期女性诗歌的是舒婷。
她的诗歌风格深受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影响,情感表达晦涩难懂,更注重探索诗歌语言的新方式。
但舒婷的作品仍展现了女性诗人对社
会现实和个人身份的关注。
例如《致橡树》中,“你的身影/穿过我的干涩/你的目光/摘
下我苍白的月亮”,表达了女性对爱情的渴望和对男性支配的反感。
进入新世纪后,女性诗歌更加突出个体感受和女性主义思想,翟永明的诗歌便是很好
的代表。
翟永明的作品广泛探讨女性面对性别歧视和生活压力所做出的选择和挣扎。
例如《你怎么能把我说成那种女人》中,“我难道让你们有了一种慰藉/慰藉时候的笑容多欢
悦/我的慰藉只是屏幕上别人的理解/你们压根不懂/你们压根不懂我在做什么”,表达了
女性在社会中所面临的不平等待遇和缺乏理解。
在女性诗人们的努力下,中国的女性主义思想逐渐发扬光大,更多的人们认识到女性
所面临的困境和压力。
女性诗歌也在推动女性意识的崛起和女性叙事的发展,更多女性的
声音被听到。
总之,中国新时期女性诗歌的叙事发展,代表了女性个体在全面发展中的历程和女性
主义的崛起。
这种叙事将女性视为独立的个体,探讨她们所面临的困境和挣扎,并对男性
的支配和社会的不平等进行批判。
女性诗人们通过自己的诗歌,为女性发声,促进了女性
的自我认识和社会地位的提升,值得我们继续关注和支持。
世纪代女性诗歌研究
关键词二:现代主义
20世纪90年代的女性诗歌,深受现代主义的影响。这一时期的诗人们,借鉴 了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艺术风格,将抽象的现代感受与具象的意象相 结合,形成了独特的现代主义诗歌风貌。这种风格体现在她们对语言、形式、意 象的创新运用上,使诗歌具有强烈的现代感和个性化特征。
关键词三:文化批判
二、对社会问题的
20世纪90年代的女性诗歌,对社会问题给予了高度。诗人们通过诗歌作品, 表达了对性别平等、权力关系、文化冲突等问题的深入思考。她们以敏锐的观察 力和批判精神,揭示了社会中的不公和不平等现象,呼唤社会正义和进步。
三、对艺术创新的探索
这一时期的女性诗歌,积极追求艺术创新。诗人们不断尝试新的写作技巧、 表现手法和媒介运用,为当代诗歌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她们在语言、 形式、意象等方面进行大胆尝试,使诗歌作品更具实验性和先锋性。
四、对历史与文化的反思
20世纪90年代的女性诗歌,还表现为对历史与文化的反思。诗人们借助历史 事件和社会背景,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她们通过反思历史和文化遗 产,为当代诗歌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思想深度。
总结而言,20世纪90年代的女性诗歌研究是一个综合性的领域,涉及到众多 关键词和内容。通过深入探讨这一时期的诗歌作品和理论成果,我们可以更好地 理解女性诗人在当代诗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同时也有助于推动当代诗歌 对性别平等、文化多元性等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探索。
20世纪90年代的女性诗歌,体现了对文化的批判精神。这一时期的诗人们, 社会现实和文化现象,将诗歌作为对社会问题进行深入剖析的工具。她们的诗歌 作品,往往涉及对性别、权力、文化等问题的批判,以及对社会现象的反思。
关键词四:艺术实验
20世纪90年代的女性诗歌,积极探索艺术实验。这一时期的诗人们,不断尝 试新的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挖掘诗歌新的可能性。她们通过跨媒介的写作、合 作、表演等方式,使诗歌从单一的文本形式走向更为丰富的艺术形式,为当代诗 歌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从“新红颜写作”看博客时代的女性诗歌
从“新红颜写作”看博客时代的女性诗歌近年来,博客上的青年女性诗歌写作已成为一种潮流,涌现了一个有实力的诗歌创作群体,她们的创作也呈现出新的艺术倾向。
2010年,诗评家李少君、张德明对这种诗歌新气象加以命名,从而明确了这个文学事实,新红颜写作的概念便应运而生。
[1]虽然诗坛对新红颜写作的提出褒贬不一,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它致力于概括和反映一个时代独有的女性诗歌写作样态,这也是它自产生便广受关注的原因。
新红颜写作的提出者李少君谈到,21世纪的诗歌界发生了三件有意思的诗歌现象:一是网络诗歌的出现,二是地方性诗歌团体大量涌现,最后一个就是网络上,尤其是博客上的女诗人越来越多,影响越来越大,并有成为主流之势。
新红颜写作正是基于这一客观事实而诞生。
无疑,网络平台尤其是博客这种新型网络互动工具,为女性诗歌的崛起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诗评家霍俊明认为:我们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我们的诗歌已经进入了一个博客时代,而博客与女性诗歌之间的关系更值得我们关注。
博客时代的女性诗歌甚至成了新世纪以来最为激动人心的文学现象,无论是已经成名立腕的,还是几乎没有在正式纸刊上发表诗作的青涩写手都可以在博客上一展身手。
[2]一些新红颜女诗人在谈到博客时代女性诗歌取得的突破性进展时,除了肯定网络对其诗歌写作的重要性,也看到了自新诗产生以来,女性诗人由于身处男权社会而受到的部分话语限制,正是借助了网络的自由开放性,表达了积蓄已久的创作灵感和表达欲望。
重庆女诗人金铃子的诗歌创作经历,在新红颜写作中具有一定代表性。
2005年8月7日,一个百无聊赖的日子,她在家里打开电脑,在搜索栏中输入诗歌二字,进入了中国诗歌网。
她把自己过去写的诗歌发表上去。
在网络上,她得到了许多陌生人的回应和鼓舞。
于是,她开博客,贴诗歌,边学边写,边写边学。
短短四五年时间,她成了重庆诗人中的佼佼者。
网络、博客平台与女性诗歌写作潮流的集体式爆发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网络诗歌阵地由最早的论坛,到诗歌网站再到现在的博客,由于网络媒介的进一步发展,固有的即时性、交互性、海量性等特点也进一步加强,使得诗歌的生产和传播更加自由、快捷。
女性书写与语言的自觉--新世纪广西女性诗歌论
第33卷第4期2018年8月Vol.33No.4Aug.2018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Guangxi Science &Technology Normal University女性书写与语言的自觉——新世纪广西女性诗歌论董迎春,叶亮梅(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广西南宁530006)摘要:以陆辉艳、黄芳、许雪萍等为代表的新世纪广西女性诗人,从对女性身份与意识的关注到对诗歌语言的探索,契合着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女性诗潮。
由女性书写过渡到语言自觉,具体表现为三种写作形态:其一是体现女性情感、角色与气质的写作,其二是关于女性意识与女性身体的书写,其三则为一种超性别化的写作。
这三种形态的转变显示出新世纪广西女性诗歌语言模式的嬗变及其意识逐渐自觉的过程。
关键词:女性诗歌;超性别写作;语言;可能中图分类号:I207.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2126(2018)04-0017-06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诗歌界掀起了一股“女性诗歌”浪潮。
以翟永明、唐亚平、伊蕾等为代表的“第三代”女性诗人突破朦胧诗的性别朦胧,通过“黑夜”意象唤醒诗人的女性意识。
她们以对女性身份、女性生理与心理层面的书写对抗父权制下的传统话语模式,建构起新的女性诗歌话语。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女性诗歌开始将目光由女性身体方面转移到对语言本体的关注,并力图实现女性意识与生命意义在诗中的融合。
21世纪以来的广西女性诗歌作为其版图中的一块,自觉或不自觉地受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的女性书写影响,她们在此基础上发展与创新,建构起女性诗歌中更具个体与地域经验的语言模式。
大体上看,女性书写特征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女性心理、情感等方面,一是关于女性身体的书写,它们从不同角度反映着女性作为社会与写作群体的独特性。
新世纪广西女性诗人的诗中更多的是对女性心理、内在情感及其个体身份的关注,性别对抗的色彩在她们的诗中并非最显著的存在。
对新世纪女性文学批评的思考
文 学批评应运而 生 。新批评 的衰 落,结构主义 向解 构批评 流中 ,吸 收着 西方女性主义 理论的营养成长起 来的 ,正如
的 转 化 ,为 女性 主 义 文 学 批 评 的 勃 兴 开 辟 了道 路 。 女 性 文 张 文 娟 博 士在 其 研 究 中所 归 纳 的 ,其 发 展 过 程 大 致 分 成 两 学 批 评 与 心 理 分 析 批 评 、解 构批 评 、 读 者 接 受 批 评 及 后 殖 个 阶 段 :8 O 年 代 是 大 量 西 方 女 性 文 论 被 介 绍 进 入 中 国 的 阶 民 批 评 等 一 起 , 改 变 了 当代 文 学 理 论 的分 析 模 式 ,对 当代 段 ,从 开 始 时 一 些 片 段 的译 介 到 大 规 模 引进 一 些 专 著 , 西
三 、神 秘 主 义 叙 事 的 回归 阶 段
事 物 的 发 展 都 呈 螺 旋 式 的 轨 迹 ,贾 平 凹 神 秘 主 义 叙 事 的 发 展 也 是 如 此 , 正 所 谓 : 见 山 是 山 ,见 水 是 水 ; 见 山
不 是 山 , 见 水 不 是 水 ; 见 山还 是 山 , 见 水 还 是 水 ,在 贾 平
对 新世 纪女性 文 学批评 的思考
0张 隆海 ຫໍສະໝຸດ 女 性 主 义 文 学 批 评产 生 于 2 O 世 纪7 O 年 代 初 , 其 中 以欧 中 国 的文 学创 作 及 理 论 研 究 皆 产 生 了深 刻 的 影 响 ,构 成 了 美 女 性 主 义 文 学 批 评 为 发 端 ,其 产 生 背 景 主 要 有 两 点 :一 2 0 世 纪文 学 批 评 史 的重 要 一 页 。这 种 文 学批 评 强 调 性 别 角 是 解 放 的新 文化 促 进 了女 权 运 动 的 再 次 高 涨 , 鼓 舞 了女 性 度 ,突 出对 女 作 家 的研 究 , 但 不 局 限于 此 。 它 同 时 也 研 究
浅析舒婷《致橡树》中的新时代女性意识
浅析舒婷《致橡树》中的新时代女性意识刘里燊中文系2011级汉语言文学四班 201113000211【内容摘要】女诗人舒婷的《致橡树》包括了三个层次的女性意识: 自我觉醒、自我审视、自我超越, 是时代与经历孕育诗人诗歌女性意识的主旋律。
舒婷诗歌的女性意识是对传统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意识的传承, 人格独立是当代女性文学回归这种女性意识的表现。
她在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基础上提出了崭新的爱情观。
这首诗不仅是一首爱情诗, 同时也是人道主义大潮中泛起的一朵别致的浪花。
它标志着中国新女性的的意识的觉醒。
【关键字】自我觉醒;自我审视;自我超越一、从意象浅谈文本内容。
“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在这里,橡树是高大威仪的,挺拔的,有魅力的,有深度的,并且有着丰富的内涵——“高枝”和“绿阴”就是一种意指,此处采用了烘托的写作手法。
诗人不愿要附庸的爱情,不愿作趋炎附势的凌霄花,依附在橡树的高枝上而沾沾自喜。
诗人也不愿要奉献施舍的爱情,不愿作整日为绿阴鸣唱的小鸟,不愿作一厢情愿的泉源,不愿作盲目支撑橡树的高大山峰。
诗人不愿在这样的爱情中迷失自己。
爱情需要以人格平等、个性独立、互相尊重倾慕、彼此情投意合为基础。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诗人要的是那种两人比肩站立,风雨同舟的爱情。
诗人将自己比喻为一株木棉,一株在橡树身旁跟橡树并排站立的木棉。
两棵树的根和叶紧紧相连。
诗人爱情的执著并不比古人“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逊色。
橡树跟木棉静静地、坚定的站着,有风吹过,摆动一下枝叶,相互致意,便心意相通了。
谈新世纪女性诗歌的表现形式
机 / 滑 行 在 她 的 乳 峰 间 , 过 了她 的 手 臂 , 达 气 象 中 心 正 绕 直 诗 评 家 谢 冕 说 :9 年 代 最 大 的 完 成 是 诗 的 个 人 化 。 “0 这 在 中 国 诗 史 的 总 体 上 看 ,可 以说 是 对 近 代 以 来 诗 超 负 荷 的社 会 承诺 的大 匡正 。” …而 另 一 位 诗 评 家 李 霞 也 说 : “ 0 代 的 汉 诗 写 作 ,告 别 了 浮 躁 与 赶 集 式 的 代 言 写 作 , 9年 由 苍 茫 的 大 陆 分 解 成 了 一 个 个 独 立 的 岛 屿 ,进 入 了 个 人 写作 的时代 。” 进 入 新 世 纪 以 来 , 诗 依 然 承 接 了 上 世 新 纪9 年代 个 人化 的 书写 模式 。 其是 女 性诗 歌 , 9 年代 0 尤 从 0 的 女 人 化 个 体 抒 情 模 式 向个 体 化 抒 情 延 伸 。 女 诗 人 们 抒 情 的 内容 也 由 “ 人 ” 归 到 “ ” 诗人 最 终 回 到 了一 个 女 回 我 , 生 活 中 平 凡 女 人 的 角 色 ,在 诗 歌 中 展 示 着 她 们 平 凡 的 欲 的忧 郁 蓝 图 。” 两 首 诗 带 给 读 者 对 自身 情 感 欲望 的认 这 同 。性 是 爱 的 最 低 纲 领 , 也 是 某 种 最 基 本 的 需 求 。在 诗 却 中 . 欲 的砝码 被 完 全放 大 , 为 生 活 的全 部 。这 是 爱在 情 成 情 欲 和 快 乐 背 后 的 危 机 , 也 是 诗 人 自身 的 危 机 。 代 薇 用 “ ” 来 描 述 这 种 危 机 :痛 是 蜜 蜂 包 围 的/ 尖 锐 的 刺 入 , 痛 “ 是
谈新世纪女性诗歌的表现形式
谈新世纪女性诗歌的表现形式作者:杨相英来源:《文教资料》2010年第19期摘要: 进入新世纪,新诗消却了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浮躁,但并未沉寂。
女诗人以更自我的形式延伸着女性诗歌的书写形式,那多重的隐喻展示着诗人的爱情和梦幻。
关键词: 女性诗歌隐喻回归诗评家谢冕说:“90年代最大的完成是诗的个人化。
这在中国诗史的总体上看,可以说是对近代以来诗超负荷的社会承诺的大匡正。
”[1]而另一位诗评家李霞也说:“90年代的汉诗写作,告别了浮躁与赶集式的代言写作,由苍茫的大陆分解成了一个个独立的岛屿,进入了个人写作的时代。
”[2]进入新世纪以来,新诗依然承接了上世纪90年代个人化的书写模式。
尤其是女性诗歌,从90年代的女人化个体抒情模式向个体化抒情延伸。
女诗人们抒情的内容也由“女人”回归到“我”,诗人最终回到了一个生活中平凡女人的角色,在诗歌中展示着她们平凡的欲望和幻想。
爱情是永恒的主题,在时间和生存的短暂沙漏中,它依然成为女诗人们诗中的主题,而隐喻则充当了语言和想象的使者。
一、用数字来隐喻情的重量沙戈的《槐花开了》:“槐花开了/我听见/我身体的内部/花开的声音/这声音/是不是一棵树或一个人/一直/想对我说的/那句话。
”诗中,槐花隐喻女人,整首诗隐喻女人与花朵间的种种可能。
含苞欲开的花在枝头,在树干上,在青春的女孩纯洁的肌肤内,就在等那句话,那句春天里最美的话。
正如诗人所说:“想象人们想象之外的。
”用“一棵树”、“一个人”、“一直”来隐喻爱的分量,它颤悠悠地轻轻地启开爱的心扉。
《三九天》描述的是爱情中常见的场景:思念和等待。
在相对传统的语境中,爱的书写以一种少的形式出席,个人的主体要素同传统的抒情经验,是爱情重量的另一支点。
“她在窗前站着/雪/仍在飘着/一个影子仍未出现/爱还在降温。
”丁燕的《我还是葡萄》中:“我还是葡萄/是四季的声音/是属于你一个人的隐私/顽强地守着诺言。
”关于爱的秘密,只限为“一个人的隐私”。
“一”是正整数中最小的数字,这几首诗都巧妙地用它来展示爱,隐喻“爱”是一种“少”的状态。
从舒婷到翟永明看中国新时期女性诗歌的叙事发展
从舒婷到翟永明看中国新时期女性诗歌的叙事发展中国的女性诗歌作品自解放以来,逐渐走向繁荣与成熟。
在这个时期,女性诗人们的作品逐渐展现出了深刻的社会性、人文性、女性主义、个性等特点,呈现出不同于男性诗歌的独特风格。
本文将以舒婷和翟永明为代表,探讨中国新时期女性诗歌叙事的发展变迁。
舒婷是中国的女性诗人中的代表人物,她的诗歌作品在新时期女性革命文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她的作品充满了女性主义,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和情感表达。
她的诗歌表现了女性对男权社会的反抗和争取自由平等的决心,她的作品更是展现了母性、母亲、儿女之间深厚的感情,以及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和对爱情的期待。
《天空之蓝》中,舒婷用温暖的语言描写了母亲对子女的爱,以及母爱的伟大无私:“一次次抚摸着/沉默着,/细心和耐心,/你懂我的语言”。
这篇诗歌表达出了母亲对子女深深的关怀和爱意,而这样的情感表达和人性关怀也是中国新时期的女性诗歌中的一个重要特点。
从舒婷到翟永明,中国新时期的女性诗歌逐渐由“女性主义”转向“人性关怀”,诗人们的作品突破了单一局限的主题,呈现出更为广阔的世界。
其中,翟永明是一位充满着人性关怀的女性诗人,在她的作品中,一直强调着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温馨、体贴的情感关系。
她的诗歌在细腻温暖的情感表达中,融入了女性主义理念和人道主义精神。
《既然是孩子》中,翟永明抒述了母亲对母爱的理解和珍视:“孩子们诞生在我的身体里/我努力的给他们生活,/同时他们也成为我的良心。
”她的诗歌表达了母亲对生命的热爱,对家庭的关怀和对家庭幸福的渴求。
翟永明的作品具有强烈的人类情怀和社会意义,她的作品为中国新时期女性诗歌的文学艺术创作注入了新的精神内涵。
总的来说,中国新时期的女性诗歌发展演变是一个不断拓展人文领域,自我提高、甘于奉献的过程,在时代的推动下得以不断创新创造。
随着时代的变迁,女性诗人的创作视角、写作背景、生活经验和文化素养不断丰富、多元,在诗歌的多维度表达中,呈现出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直白俗易的女性主义逐渐转变为更高层次的人文关怀,女性诗人们以抒发人间大爱、对人性、生命的赞美和认同作为诗歌创作的出发点,女性诗歌也成为了当代中国文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世纪90年代女性诗歌研究
世纪90年代女性诗歌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女性诗歌创作达到了一个高峰,许多优秀的女性诗人和作品涌现出来,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时代背景、文化氛围、女性诗歌的内涵和特点等方面,对世纪90年代女性诗歌进行研究。
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时期,也是中国女性文学的崛起和繁荣时期。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女性的地位得到了提高,女性的自我意识和性别平等意识逐渐增强。
这种社会背景为女性诗歌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机遇。
20世纪90年代的文化氛围是多元化和开放的,这为女性诗歌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女性诗人可以在这种文化氛围中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探索诗歌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当时的诗歌界也积极推动女性诗歌的发展,举办了各种女性诗歌的研讨会和朗诵会,使得女性诗歌得到了更广泛的和认可。
世纪90年代的女性诗歌在内涵和特点上都有其独特之处。
女性诗歌更加女性的生活和内心感受,表现了女性对性别平等和自由的渴望。
女性诗歌强调诗歌语言的优美和含蓄,追求诗歌艺术的独特性和创新性。
女性诗歌具有强烈的个人化和自传性质,许多作品都是诗人对自身经历和情感的表达。
世纪90年代有许多杰出的女性诗人和作品,以下是一些代表性的女诗人和作品:翟永明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最著名的女性诗人之一,她的组诗《女人》通过对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女性生活和心理的描写,表现了女性的独立和坚强。
该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现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伊蕾是20世纪90年代最具争议性的女性诗人之一,她的组诗《独身女人的卧室》通过对独身女性生活和心境的描写,表现了女性的孤独和对真正爱情的渴望。
该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社会意义,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
陆忆敏是20世纪90年代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女性诗人之一,她的组诗《美国女人》通过对美国女性的生活和心理的描写,表现了女性的自由和平等。
该作品以其独特的跨文化视角和深刻的社会意义,获得了广泛的赞誉和。
浅论新世纪女性诗歌(2)
浅论新世纪女性诗歌(2)作为女性,女性诗人们在建构启蒙命题时首先能做到的便是以她们人性中固有的博大和温情,仁爱、善意地看待这个世界,爱怜、呵护弱小,伤感与恐惧于苦难。
明智的是她们并不以此过多地对社会现实提出批判,而是以个人的觉醒,提示自己应该做什么,自己引导自己。
翟永明在本世纪初创作了诸如《雏妓》、《老家》等关怀社会弱者的诗歌。
《雏妓》一诗,对一个未成年少女被蹂躏的遭遇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她12岁瘦小而且穿着肮脏/眼睛能装下一个世界/或者根本已装不下哪怕一滴眼泪;”《老家》:“蜂拥而至的/除了玉米肥大的手臂/还有手臂上密密麻麻的小孔……老家的皮肤全部渗出/血点血丝和血一样的惊恐”。
读这样的诗,我们看到转变后的翟永明用敏锐的疼痛感和一颗朴素灵魂对世界深切而悲悯的抚触.作为读者,我们同情着诗歌里的人,而同时更是给自己一个明辨,它是悲切过后的精神壮大,是自己呼唤自己的智性苏醒.崛起于新世纪的女诗人宇向,她从一开始出现就站在了成熟诗人的行列。
写在2005年的一首《洪》———“我的儿女们自远方传来消息/他们在我之前/携手死亡/而依然流连这世界的人们/你们还不来/咒骂我/我为你们的死已写诗多年”———其中的一种痛楚感使人深深震撼。
然而更值得关注的是,这首诗所写作的时间显示它显然是受到2005年某镇山洪灾害中小学生死难惨剧触发写下的,但诗人在论坛贴出诗作时,注明并不是为因这次“惨剧”而发起的“纪念专题”而写。
由此,可以看出诗人的写作态度,即她试图超越一种社会关怀,而达到一种更深切的反省和自信的个人承担。
对于女性诗歌来说,关于启蒙的命题建构还表现在她们总是以精致的思维、巧妙的角度将社会和历史的变动聚焦在“精神性存在”上面。
“精神性存在只可能出现、存活在人们的精神性生活中,也就是说,只有过着精神性生活的人才会留意并感知到它们的存在”[4]。
对于女性诗歌创作者来说,她们对新世纪的存在用了一种特别的方式表达,即通过形而下的物质经验和外在体验,最终却用精神捕获把捉,去感受,体认,从而达到了存在启蒙的先锋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新世纪女性诗篇摘要:女性写作在当下面临两层窘境,从文本来看,要么是表达女权主义性政治的肉身写作,要么就反其道堕入与男权言语共谋的无性别写作傍边。
21世纪的女性诗篇首要打破了这样的迷惑,以更为前锋的姿势,整体体现了技能愈加内涵、启蒙的另一种许诺和超前性的身体叙事,为女性文学在新世纪面临存在身份的变换时,拓荒了一条必经的前驱之路.关键字:女性诗篇;技能内涵化;自在;前锋上世纪80年代,翟永明、伊雷们以斗胆幻想发明的“黑色认识”,让世人惊厥地赞赏,然后完结了女性写作觉悟、承认的进程。
到20世纪90年代,女性诗篇则进入了一个回归词语本身、直面语词国际、较前愈加偏重技能成分的言语写作期间.但是面临年代车轮的疾速前行,其本身技能的制约和有意淡化性别认识的办法并没有将最初女性诗篇的前锋位置据守。
这种看似热烈实为无序的诗篇,遍及缺少广博的胸怀、抱负的终极追求和高迈傲岸的诗魂支撑。
进入21世纪,前史场景的深化变迁赋予了诗人新的前史身份与社会位置,迫使企图持续写作的女诗人从头定位,从头描绘自身,因此一种对新维度、新叙事、新前锋的吁求显得极为火急。
女性诗篇以格外的灵性,紧跟年代步伐将个人从女性文学傍边再次托举。
一时之下我们嗅到的这股诗风,好像将咱们从上世纪女性文学光辉后的惋惜傍边从头振作,使咱们倾听并隐约看到了女诗人正在为女性文学确立起新的姿势和新的质量.一、技能内涵化如女诗人郑敏所说:“女性主义诗篇中应当不只是有女性的自我,只要当女性有国际、有国际时才实在有女性自我”。
[1]进入21世纪,女性诗人在创造上展开了她们新的探究,诗篇表面愈加朴素,技能愈加内涵,情绪愈加明晰,意图都是为了脱节之前极点“私人化”的窠臼,不再限制于身体和欲望,而是将视域投射得更远。
她们更多地作为生计个别对事物与心灵本身进行了充沛而有的放矢的表达,对事物及其细节的纹路掌握更为合理且更具说服力,其共有的当下的个人情绪,让咱们实在地感触到了她们是站在此时此地的日子中讲话.这种加强心灵力气的探究,有效地纠正了上世纪80、90年代女性写作傍边过多重视个人心里、少有对外在事物眷顾的写作取向,然后在文本上做出了一种既表达内涵心灵的感触,一起给予外在事物以真挚注视的前锋行为.这首要体如今老一代诗人翟永明进入21世纪后新个性的构成。
早在20世纪末时,翟永明就在一篇文章中自省地说:“女诗人正在缄默沉静中进行新的本身审视,亦即考虑一种新的写作方法,一种逾越本身限制,逾越原有的抱负主义,不以男女性别为参照但又呈现独立个性的声响。
”[2]明显,这段话表明晰翟永明现已走出了上世纪80年代热情叛变的期间,以逾越性别的声响呼喊新风景的到来。
走出黑夜的翟永明,她的诗篇仍然具有女性意识,只是淡化了性别对立的颜色,偏重体现前史和文明进程傍边的大事件。
以一首写在柏林的结尾一首诗《轻伤的人,重伤的城市》为例,咱们看到了这位女性作家在数年的韶光打磨中,仍然才思过人,并以优良的幻想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中处理了对事物的体会和对外在国际的认知。
战役中的柏林,在诗中不是史实地呈现,更不是虚拟,它依托女诗人的“回忆”,将“城市”、“修建”作为回忆的主体,去幻想,让读者捕捉到阅历了烽火洗礼的柏林在诗人这里更值得审视。
“轻伤的人,重伤的城市/六千颗炸弹砸下来/留下一个焚烧的军器所”———于此,在怜惜城市修建可怜遭遇的一起引导读者忍不住去追溯战役的实质。
这时,那个曾以《女性》组诗兴起的诗人,在当下,她的女性认识并不限定在以外在技能的陈设来能说会道地叛变男权上了,战役、权谋、罪责的主题在注重朴素表面的内涵技能下,将这个前史场域中的大事件经过个人情绪的表达为女性诗篇存在变换的起点清晰了方向.相关于一代老诗人的转变,在新世纪体现更加杰出的一些新锐诗人中,蓝蓝的诗篇以激烈表现对事物坚持的“温度”和灵敏力,生长为新世纪引人注意图亮点。
其诗篇中不只要宽广的视域、奇异的幻想,文本特异的朴素窍门也愈加呈现出丰盈的美感和生命力。
在这迅疾改变和充溢引诱的年代,蓝蓝忧伤的叹气、感恩的赞许和不灭的童心,让咱们葆有一种不曾抛弃的质量;她控制的表达完结了对心灵国际的诘问和对事物深化而内涵的思索。
如《鹤岗的芦苇》、《野葵花》等对生命感念的诗篇———“我看见秋天活在一根芦苇上/呼喊我进入/埋没或许下沉/芦花像一场漫山遍野的大雪/纷纷落满泽国”,“野葵花到了秋天就要被/砍下头颅。
/打她身边走过的人会俄然/回来。
天色已近傍晚,/她的脸,随落日化为/金色的烟尘/连同整个一望无垠的夏天”。
诗人将创造主体与目标主体的并置,让人感觉到生命本来关于“野葵花”、“芦苇”也会那么重要,与此一起,诗人在忧伤而美的抒发中,以心灵的共识呼吁了世人对大天然的爱和怜惜。
用诗人黄礼孩对蓝蓝的评估:“蓝蓝正走在完结个人的途中,正走在给予世人更多爱和信的途中。
”咱们无妨也能够说成,女性诗篇正在走出偏狭,正在走向通往宽广的途中,抵达心灵与事物的本身.二、启蒙的另一种许诺无可置疑,上世纪80年代的女性诗篇是前锋的诗篇,女诗大家以着重个人自在,叛变男权为目标,启蒙着“女性认识”的觉悟。
但在阅历了20世纪90年代写作认识团体承继并逐渐在文学范畴完结女性认识的承认之后,这样的启蒙好像显得平凡和传统。
新世纪,一些女诗人在有意寻求转变的一起,仍然从前锋的气势担当起这个文学的最高抱负。
这时她们以老练的理念参加整个国际,在人道、存在的光辉下,维护着庄严、抱负、受难和博爱,公平、自在、对等以新的形式进入大家的视界.洪治纲在《守望前锋》里说到,带有前锋气质的文学,它们“不是关于文明蒙昧的社会现实,不只强调理性的思维建构,而是指证自我精力的觉悟,即人对本身生命潜在状态的开掘、人道实质的拷问、非理性生命现象的描绘,它是一种人道的启蒙和存在的启蒙”[3]。
正是这样,新世纪的女诗人在前锋探究的途中虽然显得各自为阵,但她们从不相同角度,以不相同的体会方法,展现了不相同境遇中的生计感触。
在启蒙的感化下,她们许诺要作为独立的“人”,并以“女性”特有的性征投入到晋升魂灵、丰富思维、充分精力的崇高任务傍边.作为女性,女性诗大家在建构启蒙出题时首先能做到的便是以她们人道中固有的广博和温情,仁慈、好心地看待这个国际,爱抚、呵护微小,伤感与恐惧于磨难。
正确的是她们并不以此过多地对社会现实提出批评,而是以个人的觉悟,提示个人大概做啥,个人引导个人。
翟永明在本世纪草创造了比如《雏妓》、《老家》等关心社会弱者的诗篇。
《雏妓》一诗,对一个未成年少女被蹂躏的遭遇表明了殷切的怜惜:“她12岁瘦弱而且穿戴肮脏/双眼能装下一个国际/或许根本已装不下哪怕一滴眼泪;”《老家》:“蜂拥而至的/除了玉米肥大的手臂/还有手臂上鳞次栉比的小孔……老家的肌肤悉数渗出/血点血丝和血相同的惊慌”。
读这样的诗,咱们看到转变后的翟永明用敏锐的疼痛感和一颗朴素魂灵对国际殷切而悲悯的抚触.作为读者,咱们怜惜着诗篇里的人,而一起更是给个人一个明辨,它是悲切往后的精力壮大,是个人呼喊个人的智性复苏.兴起于新世纪的女诗人宇向,她从一开端出现就站在了老练诗人的队伍。
写在2005年的一首《洪》———“我的儿女们自远方传来音讯/他们在我之前/携手逝世/而仍然流连这国际的大家/你们还不来/诅咒我/我为你们的死已写诗多年”———其间的一种痛楚感使人深深震慑。
但是更值得关注的是,这首诗所写作的时刻显现它明显是遭到2005年某镇山洪灾祸中小学生遇难惨剧触发写下的,但诗人在论坛贴出诗作时,注明并不是为因这次“惨剧”而建议的“留念专题”而写。
由此,能够看出诗人的写作情绪,即她企图逾越一种社会关心,而到达一种更殷切的检讨和自傲的个人承当。
关于女性诗篇来说,关于启蒙的出题建构还体如今她们总是以精美的思维、奇妙的角度将社会和前史的变化聚集在“精力性存在”上面。
“精力性存在只能够呈现、存活在大家的精力性日子中,也即是说,只要过着精力性日子的人才会留心并感知到它们的存在”[4]。
关于女性诗篇创造者来说,她们对新世纪的存在用了一种格外的方法表达,即经过形而下的物质阅历和外在体会,结尾却用精力捕获把捉,去感触,体认,然后到达了存在启蒙的前锋试验。
诗人林雪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写下了一系列如《在绵阳》、《请答应我唱一首破碎的苕西》等诗篇,诗中她对悲剧性和可怜的存在给以重视和观照,其间有厚意的呼喊:“一首诗能拯救啥?/能不能让一个人活下去/而且唤回游荡在玉米田/和空阔野地上的亡灵”,此外还有一些诗句,她将直观的场景归入为个人的感触、体会对象。
“在这里,我才晓得,从前/我用过的…破碎‟,从没像如今/我看到的这么失望、彻底”,但毕竟作者让咱们感动的是“:破碎中,咱们还有魂灵/是完整的。
而且承继着了…/海岸上的大地,以及大地之上。
那太阳‟”,就在这沉重的、厚厚的豪情中,它们已然将作者从外在体会中抽升为赋有内蕴的、十分到位的启蒙特质,作者也天然要对其间活跃进取的启蒙要素作出自我的推介和耸立.三、神往魂灵与自在的身体叙事众所周知,上世纪女性文学呈现的前锋叙事特征首要归功于她们对性和身体的斗胆探究。
但她们在叛变和无畏的精力傍边,虽然从前锋的姿态坚持着对立和消解,却将女性诗篇置于个人化的极点张扬与过度愿望化的审美误区。
尹丽川、伊雷们的诗篇,从肉身和下半身动身,着重“这只是一个起点”,事实证明其间内涵化的男性角度反倒消解了个人。
的确,如评论家谢有顺声明的那样“写作中的身体绝不是朴实含义上的肉体———肉体只要经过了诗学变换,走向了身体的伦理性,它才结尾成为实在的文学身体”[5]51.比较起来,21世纪的女性诗篇在审美叙事上从来没有抛弃对身体的介入,20多年走过来,她们看理解的是,女性诗篇不大概为了表达勇于站在某种实力的对面,就以肉体的敞露为价值,而是更应站在女性本身的情绪,去发现“魂灵才使身体有超出身体拘限的感触才能,有区别的肉身感触认识力是魂灵赐予的”[6]。
当下的女性诗篇中,一些创作者在努力地做到为肉体安插上魂灵的同党,在文字中自在而诗意的栖居。
女诗人安琪的《像杜拉斯相同日子》,通篇并没有呈现惊世骇俗的字词,而是经过用词的节奏营建了“做爱”的空气,“脑再快些手再快些爱再快些性也再/快些/快些快些再快些快些我的杜拉斯亲爱的杜/拉斯……我累了亲爱的杜拉斯我不能/像你相同日子”。
比起之前身体写作的“情欲”描绘,安琪的诗篇算不上推翻,她必定身体的存在,却以自在略显凌乱得排序组织了这些一般的词语。
她只是经过这样一种身体的在场感,着重了她的反思性思维———“我不能/像你相同日子”,有力地构成了一次对“下半身”的辩驳。
在充溢了“做爱”气味的诗篇里,咱们看到更多来自女性诗人颇具思辨的魂灵言说.一位崇尚自在的女诗人王小妮,走过了女性诗篇开展进程的20年,在她看来,最能让她不倒的法宝即是这份“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