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GPRS(B7)TBF_DL(UL)INIT_CS参数实验报告(2003.06.21)
G网络架构下移动通信系统性能测试实验报告
G网络架构下移动通信系统性能测试实验报告一、引言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G 网络架构逐渐成为了通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深入了解G 网络架构下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表现,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测试实验。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实验的目的、方法、过程、结果以及分析。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评估 G 网络架构下移动通信系统在不同场景下的性能,包括数据传输速率、信号覆盖范围、网络延迟、通话质量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性能指标的测试和分析,为移动通信系统的优化和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三、实验设备与环境(一)实验设备1、支持 G 网络的移动终端设备若干,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等。
2、网络测试仪器,如信号强度测试仪、数据传输速率测试仪等。
3、服务器,用于模拟网络中的数据中心和业务平台。
(二)实验环境1、选择了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实验地点,包括城市中心、郊区、室内、室外等不同场景。
2、考虑了不同的时间段,包括高峰期和非高峰期,以评估网络在不同负载情况下的性能。
四、实验方法(一)数据传输速率测试1、在不同的实验地点和时间段,使用移动终端设备下载和上传大文件,记录下载和上传的速度。
2、重复多次测试,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的数据传输速率。
(二)信号覆盖范围测试1、在不同的实验地点,使用信号强度测试仪测量 G 网络的信号强度,并绘制信号覆盖图。
2、记录信号强度低于一定阈值的区域,评估网络的覆盖范围和盲区。
(三)网络延迟测试1、在移动终端设备上运行网络延迟测试工具,向服务器发送请求并记录响应时间。
2、重复多次测试,取平均值作为网络延迟。
(四)通话质量测试1、在不同的实验地点进行通话,使用语音评估工具对通话质量进行打分。
2、记录通话过程中的杂音、卡顿、掉线等情况,评估通话的稳定性和清晰度。
五、实验过程(一)数据传输速率测试过程1、在城市中心的商业区,选择了一个人员密集的广场作为测试点。
在上午 10 点至 11 点的非高峰期,使用一部支持 G 网络的手机下载一个 1GB 的文件,同时使用另一部手机上传一个 500MB 的文件。
南京Multiple_CCCH在GPRS优化中的应用试验
南京Multiple CCCH在GPRS优化中的应用试验目录南京Multiple CCCH在GPRS优化中的应用试验 (1)一、Multiple CCCH功能概述 (1)二、Multiple CCCH逻辑结构 (1)三、Multiple CCCH配置原则 (2)四、OMCR参数 (2)五、gongrenwenhuagong1Multiple CCCH配置 (2)六、gongrenwenhuagong1配置Multiple CCCH前后指标对比 (5)七、附件 (12)一、Multiple CCCH功能概述随着网络中语音业务的增加,同时数据业务量也较以前有大幅提升,GSM网络中的公共控制信道资源CCCH日趋紧张。
在上行CCCH上,是RACH随机接入信道;在下行CCCH上,是寻呼信道PCH和立即指配允许信道共享。
在规范中,允许当网络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在BCCH载频上,可以在TS0,2,4,6四个时隙配置CCCH。
ALCATEL在B10版本中,允许TS0,2两个时隙配置CCCH。
二、Multiple CCCH逻辑结构其中F为频率纠正信道,S为同步信道,B为广播信道,I为空闲,C为公共控制信道。
相对于TS0,TS2的51复祯结构中,去除了频率纠正信道和同步信道。
那么手机如何与系统同步呢?手机与系统的同步仅发生在手机开机时。
当手机开机时,其根据扫描接收到的GSM信号,并驻留在最强一个BCCH上完成频率纠正和同步。
完成小区选择后,手机接收系统下发的系统消息3,在系统消息3的控制信道说明单元中,如果小区存在第二个CCCH,则将其置为“010”。
手机接收到系统消息3的指示后,根据IMSI计算出其所属的CCCH group,随后其所有与网络的联系均转移到其相对应的CCCH上进行。
三、Multiple CCCH配置原则1.如果在TS0和TS2上配置了2个CCCH,则TS1不能配置为数据业务信道。
CH只能配置在BCCH载频的第二个TS上。
南京GPRS(B7)增加PDCH信道资源参数实验报告(200(精)
南京GPRS(B7参数实验报告——增加PDCH信道资源实验为了增大南京GPRS信道资源,减少多个TBF同时占用一个PDCH的情况,加快RLC层吞吐量,6月19日16:00~17:00我们对BSC25进行了增加PDCH资源的实验。
1参数调整及说明实验中,我们对BSC25的以下三个参数进行了修改:其中:TRX_Pref_Mark定义了GSM话务占用TRX的优先次序。
(取值:0(优先级低~7(优先级高GPRS_Pref_Mark定义了GPRS话务占用TRX的优先次序,当GPRS_Pref_Mark=0时,该TRX不支持GPRS。
(取值:0(不支持GPRS~3(优先级高Max_PDCH定义了可以分配给一个小区的PDCH最大值。
(取值: 0~127 参数调整说明:TRX_Pref_Mark和GPRS_Pref_Mark的调整采用以下规则:✓小区中支持GPRS的载频数=INT[小区总载频数/2]+1;✓小区中TRX的GPRS优先级从下往上依次递减;✓小区中TRX的GSM优先级从下往上依次递增。
✓具体设置请见下图:MAX_PDCH的调整采用以下规则:✓小区的MAX_PDCH=小区中支持GPRS的载频数X 7 2实验评估调整后我们对该BSC的以下指标进行了评估:GPRS质量指标:✓PDCH分配、占用情况-PDCH平均可用数;-PDCH平均占用数;-PDCH平均占用率;-PDCH分配成功率;✓DL/UL RLC层平均速率;✓DL/UL TBF建立请求部分成功率、无线拥塞率;GSM质量指标:✓TCH话务量及拥塞率(含切换/不含切换;2.1PDCH分配、占用情况2.1.1PDCH平均可用数由上图可见,增加了PDCH信道资源后,BSC空中接口PDCH的平均可用数从原来的240个增加到了1024个。
但是,BSC最大可用的PDCH数还受到GPU能力的限制。
目前南京一个BSC 对应一块GPU,最大能支持240个PDCH。
所以,就目前情况而言,一个BSC空中接口的PDCH配置数一般应小于400~500。
GPRS信令详解
阿尔卡特B7版本中GPRS信令流程及时延分析阿尔卡特B7版本中,GPRS方面增加了DL TBF延迟释放和UL TBF Final Ack延迟发送的功能,加快了TBF建立的时间。
另外,在参数设置上,我们将TBF_Init_CS从CS1调整到CS2,加快了空中接口数据传送速率。
所以,在新的版本中,PING时延、WAP时延、Attach和PDP激活时延等较B6均有不同程度的缩短。
但是,我们也看到,即便如此,我们在一些方面,一些特定情况下的时延仍比我们的竞争对手(如爱立信、诺基亚等)长了很多。
下文中给出了阿尔卡特B7版本GPRS的一些主要信令流程,并对各信令阶段的时延进行了统计。
由于时间仓促,数据样本不多,而且关于手机方面的处理时延均为推测,所以统计数据可能有一定偏差,仅供参考。
在以下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各信令流程中,TBF的建立和准备均占到总时长的一半或一半以上。
(除了500Byte连续PING。
)所以,缩短TBF的建立和准备时间,特别是在CCCH上建立UL TBF的建立和准备时间,是缩短阿尔卡特GPRS个流程时长的关键所在。
一、阿尔科特B7版本GPRS主要信令流程时延:二、阿尔科特B7版本GPRS信令流程各阶段时延:三、阿尔科特B7版本GPRS信令流程:Note 1) Channel Request Delay——[GSM TS04.08] the number of slots belonging to the mobile station's RACH between initiation of the immediate assignment procedure and the first CHANNEL REQUEST message (excluding the slot containing the message itself) is a random value drawn randomly for each new initial assignment initiation with uniform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in the set {0, 1, ..., max (T,8) - 1}, where T stands for Tx_Integer. AssumingTx_Integer=25, corresponding time delay will be 0~120ms.Note 2) Transmission time for Channel Request message on Um interface.Note 3) Transmission time for last DL DATA on Um interface.Note 4) Considering the PC delay for COM-port data transmission and receiving, and also the SW time consumptions, which is totally about 400ms, the GLOBAL TIME DELAY for FIRST PING WITH PDCH ESTABLISHMENT will be 2030ms to 2150ms.Note 1) Channel Request Delay——[GSM TS04.08] the number of slots belonging to the mobile station's RACH between initiation of the immediate assignment procedure and the first CHANNEL REQUEST message (excluding the slot containing the message itself) is a random value drawn randomly for each new initial assignment initiation with uniform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in the set {0, 1, ..., max (T,8) - 1}, where T stands for Tx_Integer. Assuming Tx_Integer=25, corresponding time delay will be 0~120ms.Note 2) Transmission time for Channel Request message on Um interface.Note 3) Transmission time for last DL DATA on Um interface.Note 4) Considering the PC delay for COM-port data transmission and receiving, and also the SW time consumptions, which is totally about 400ms, the GLOBAL TIME DELAY for FIRST PING WITHOUT PDCH ESTABLISHMENT will be 1660ms to 1780ms.Note 1) During the DL TBF delay of last PING, Packet DL Data Ack/Nack is sent by MS every 200ms. Detecting a data transfer request from upper layer, MS will send Channel Request IE in the next Packet DL Data Ack/Nack message and wait for the UL TBF Assignment from network. Therefore, the delay of sending out channel request in the MS will be 0~200ms.Note 2) The transmission time for UL Data is shorter comparing to the one in First PING, since all of the data is transmitted with CS2 coding.Note 4) Transmission time for last DL DATA on Um interface.Note 5) Considering the PC delay for COM-port data transmission and receiving, and also the SW time consumptions,which is totally about 400ms, the GLOBAL TIME DELAY for CONSECUTIVE PING WITH DELAYED DL TBFRELEASE will be 1330ms to 1530ms.Note 3) DL TBF is already exist and no need to be re-established, therefore, the delay time for DL data transmitting is shortened to 80msNote 1) Channel Request Delay——[GSM TS04.08] the number of slots belonging to the mobile station's RACH between initiation of the immediate assignment procedure and the first CHANNEL REQUEST message (excluding the slotcontaining the message itself) is a random value drawn randomly for each new initial assignment initiation with uniform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in the set {0, 1, ..., max (T,8) - 1}, where T stands for Tx_Integer. Assuming Tx_Integer=25, corresponding time delay will be 0~120ms.Note 3) If the PDCHs are already exist, and no need to be established, the time delay between Channel Request to Channel Assignment UL on GSL interface will be about 12ms (pls. refer to 500BYTE PING SCENARIO——First PING,without PDCH establishment, B7). In this case, the global delay for the UL TBF establish will be 289~409ms.(TO BE CONTINUED)Note 2) Transmission time for Channel Request message on Um interface.Note 5) During the DL TBF delay, Packet DL Data Ack/Nack is sent by MS every 200ms. When MS finished SREScalculation, it will send Channel Request IE in the next Packet DL Data Ack/Nack message and wait for the UL TBF Assignment from network. Therefore, the corresponding delay will be 0~200ms.Note 7) According to the CMCC GPRS DT/CQT Test Criterion, GPRS Attach Delay is timing from when an Attach Request is about to be sent in the MS, to an Attach Accept message received by the MS. Considering the delay in Um interface for the last DL data (Attach Accept), which is about 20ms, the GLOBAL TIME DELAY for GPRSAttach with PDCH establishment will be 2150ms to 2470ms, while the GLOBAL TIME DELAY for GPRS Attach without PDCH establishment will be 1780ms to 2100ms.Note 6) DL TBF is already exist and no need to be re-established, therefore, the delay time for DL data transmitting is shortened.Note 4) “SRES Preparing Time” is the time that MS calculates SRESNote 1) The GLOBAL TIME DELAY for GPRS Attach with PDCH establishment will be 1080ms to 1200ms, while the GLOBAL TIME DELAY for GPRS Attach without PDCH establishment will be 710ms to 830ms.Note 1) The GLOBAL TIME DELAY for GPRS Attach with PDCH establishment will be 1090ms to 1210ms, while the GLOBAL TIME DELAY for GPRS Attach without PDCH establishment will be 720ms to 840ms.(TO BE CONTINUED)(TO BE CONTINUED)(TO BE CONTINUED)Note 1) The GLOBAL TIME DELAY for GPRS First WAP PAGE with PDCH establishment will be 6120ms to 7040ms, while the GLOBAL TIME DELAY for GPRS First WAP PAGE without PDCH establishment will be 5750ms to 6670ms.。
GPRS_坏小区处理方法
南京移动GPRS坏小区处理方法目录一、实时监控故障处理 (1)1.1 GPRS disabled小区处理 (2)1.2 GPRS misaligned小区处理 (2)1.3 GPRS吊死小区处理 (2)1.4 GPRS上行请求为0处理 (3)1.5 GPRS垃圾数据处理 (3)二、日常坏小区处理 (4)2.1 GPRS丢报告处理 (4)2.2 GPRS TBF建立成功率低处理 (4)2.3 GPRS CS/MCS重传率高处理 (6)2.4 GPRS PDCH复用度高处理 (6)2.5 GPRS Ater资源均衡处理 (7)2.6 GPRS GPU拥塞处理 (7)2.7 GPRS Ater拥塞处理 (8)GPRS坏小区处理主要分为实时监控故障处理(即GPRS吊死)和日常坏小区处理。
对于区域内指标极差的小区,认为是故障,必须实时处理,指标较差小区将进行一般性坏小区处理。
GPRS查看坏小区的指标主要通过ARP或者SQL两种工具。
一、实时监控故障处理GPRS实时监控故障处理的目标是类似GPRS业务不可用等严重影响客户感知的重大故障,处理的实时性要求很高,必须立即发现问题且进行相应处理,同时通知投诉班等相关人员,处理时限为1小时。
GPRS实时监控的故障类型分为:GPRS 小区disabled、GPRS小区misaligned、GPRS小区吊死和GPRS小区上下行申请为0。
1.1 GPRS disabled小区处理GPRS disable是指GPRS不可用,先在OMCR终端的编辑过滤器的Common 菜单下定义Administrative State = Unlocked,然后在Supervision菜单下定义MFS Operational State为Disabled。
处理方法:在OMCR1、OMCR2上过滤出GPRS Disabled的小区,对该小区做Re-initialize。
如果发现GPRS disable小区很多且持续几分钟后尚未恢复,观察是否属于同一BSC,如果同一BSC超过10个小区disable,可认为其GPU运行异常,对该GPU做reset。
移动通信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2. 掌握移动通信系统中基带话音的基本特点;3. 学习并掌握移动通信系统中常见的调制解调技术;4. 了解移动通信信道的特性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5. 熟悉移动通信实验设备和软件的使用。
二、实验设备与软件1. 实验设备:移动通信实验箱、示波器、频谱分析仪、计算机等;2. 实验软件:MATLAB、C++等编程语言及相关移动通信仿真软件。
三、实验内容1. 移动通信系统组成及功能(1)实验目的:了解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掌握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功能。
(2)实验内容:1)观察移动通信实验箱的组成,了解各个模块的功能;2)根据实验指导书,搭建移动通信实验系统;3)观察实验系统工作状态,分析各个模块的作用;4)总结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 基带话音的基本特点(1)实验目的:了解基带话音的基本特点,掌握话音信号的传输特性。
(2)实验内容:1)观察实验箱中的话音信号发生器,了解话音信号的生成过程;2)使用示波器观察话音信号的波形,分析其时域和频域特性;3)总结基带话音的基本特点。
3. 调制解调技术(1)实验目的:学习并掌握移动通信系统中常见的调制解调技术。
(2)实验内容:1)观察实验箱中的调制解调模块,了解其工作原理;2)搭建调制解调实验系统,进行模拟信号的调制和解调;3)使用频谱分析仪观察调制信号的频谱特性,分析调制效果;4)总结常见的调制解调技术及其特点。
4. 移动通信信道特性(1)实验目的:了解移动通信信道的特性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2)实验内容:1)观察实验箱中的信道模拟模块,了解信道特性;2)搭建信道模拟实验系统,进行信道特性分析;3)使用示波器观察信道模拟结果,分析信道对信号传输的影响;4)总结移动通信信道的特性。
5. 实验软件使用(1)实验目的:熟悉MATLAB、C++等编程语言及相关移动通信仿真软件的使用。
(2)实验内容:1)学习MATLAB、C++等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和编程技巧;2)使用相关移动通信仿真软件进行信号处理和系统仿真;3)总结实验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 掌握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如调制解调、编码解码、多址接入等。
3. 熟悉移动通信系统的信号传输过程,分析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干扰和噪声。
4. 通过实验验证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设备1. 移动通信实验箱一台;2. 台式计算机一台;3. 小交换机一台;4. 移动通信教材及实验指导书。
三、实验内容1. 移动通信系统组成及功能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掌握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功能。
(2)实验内容:①观察移动通信实验箱的组成,了解各个模块的功能;②分析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总结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功能;③通过实验验证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功能。
2. 调制解调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移动通信系统中的调制解调技术,了解调制解调的基本原理。
(2)实验内容:①观察调制解调实验模块,了解调制解调的基本过程;②分析不同调制方式的特点,如调幅(AM)、调频(FM)、调相(PM)等;③通过实验验证调制解调技术的性能。
(1)实验目的:掌握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编码解码技术,了解编码解码的基本原理。
(2)实验内容:①观察编码解码实验模块,了解编码解码的基本过程;②分析不同编码方式的特点,如线性编码、非线性编码等;③通过实验验证编码解码技术的性能。
4. 多址接入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多址接入技术,了解多址接入的基本原理。
(2)实验内容:①观察多址接入实验模块,了解多址接入的基本过程;②分析不同多址接入方式的特点,如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码分多址(CDMA)等;③通过实验验证多址接入技术的性能。
5. 信号传输与干扰实验(1)实验目的:分析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信号传输过程,了解干扰和噪声对信号的影响。
(2)实验内容:①观察信号传输与干扰实验模块,了解信号传输过程;②分析干扰和噪声对信号的影响,如多径干扰、加性噪声等;③通过实验验证干扰和噪声对信号的影响。
GPRS模块技术要求
南京普天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外购件技术要求
名称:GPRS模块
编号:
版本:V1.0
类别: A类
拟制
采购
审核
批准
修改记录
.1 技术要求
1.1主要检验性能:
管脚定义:
1.2外观要求:
外观光洁,无划痕;标识清晰;包装或器件上应有厂家标识。
1.3外形尺寸:
单位:毫米;
2检验方法
厂家按批次供货时要随货提供检测报告,其各项指标应符合1.1条的要求。
入库前还要按下面要求进行检验:
2.1外观及外形尺寸检验:每块均须符合1.2和 1.3的要求。
2.2使用检验:每块接入车载终端,开机加电,在终端上设置好IP地址和终端ID 号,在SIM卡槽里插好SIM卡,在电脑上打开通信服务器软件,终端应能够上线收发短信及打电话。
3型号和指定厂家:
SIMCOM生产的SIM300CZ型GPRS模块。
上海移远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M10-TE-A型GPRS模块。
4检验及使用中注意事项
4.1拔插模块时,应对准插座,以免将模块插针弄歪。
4.2不要带电插拔SIM卡和GPRS模块。
2003 GPRS reporting counter description
2003年GPRS报表指标解释文件一、SGSN配置报表L001:设备容量同时支持的附着用户数和PDP上下文激活的用户数。
L002:版本信息厂方提供的设备版本号L003:可支持的最大用户数厂方提供的SGSN系统容量用户数L004:可支持同时激活的PDP上下文数厂方提供的SGSN可支持同时激活的PDP的系统容量用户数L005:开通GPRS业务的用户数目前HLR中的开通GPRS用户数L006:峰值Gn吞吐率应指目前所有Gn接口总共达到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
L007:E1容量指可用于2M连接的最大数量。
L008:已用E1容量指已投入使用的2M数量。
L009:No.7链路容量指可开通的最大信令链路数。
L010:No.7链路剩余容量指可用于新开信令链路的局向数。
L011:PCU最大连接个数指SGSN设计的最大连接PCU连接个数。
L012:PCU目前连接个数指SGSN目前连接的PCU个数。
二、PCU-配置报表L101:BSC-PCU编号各PCU名称。
L102:PCU分组处理能力厂方提供的系统PCU每秒中分组处理的数目决定L103:PCU可支持PDCH为PCU设计可支持的最大PDCH数量。
L104:PCU最大支持小区数为PCU设计可支持最大小区数量。
L105:PCU静态信道配置数为PCU设计可支持的最大静态信道数量。
L106:PCU支持小区数为PCU实际支持小区数。
L107:PCU 2M容量每个PCU连接的2M个数。
三.GGSN配置报表L301:设备容量应指能同时允许的处于传输状态的用户数。
L302:版本信息厂方提供的设备版本号。
L303:峰值Gn吞吐率应指目前所有Gn接口总共达到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
L304:峰值Gi吞吐率指目前所有Gi口已达到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
三、SGSN性能报表L201:平均附着用户数统计位置:SGSN触发点:某一时间段内SGSN中附着的平均用户数目该测量值是通过按预定间隔对附着用户数进行取样,然后在粒度时间末取平均值得到。
南京GPRS(B7)TX_EFFICIENCY_ACK_THR_internal实验报告
南京GPRS(B7)参数实验报告—— TX_EFFICIENCY_ACK_THR参数实验为了减少数据重传率,抑制一些重传次数很高的进程,在6月27日11点至12点之间,对TX_EFFICIENCY_ACK/NACK_THR进行了修改。
1参数调整及说明实验中,我们对BSC15和BSC35的以下两个参数进行了修改:1.1 TX_EFFICIENCY_ACK_THR参数说明:该参数定义了在ACK模式下,由于较差的数据传输有效率的情况下,将TBF释放。
在六版中同样含义的参数为TBF_REL_RETRANS_THR。
定义了在无线链路监视中,RLC PDU重传率达到的极限下,释放TBF。
由于七版中引入ack和nack模式,因此由TX_EFFICIENCY_ACK_THR和TX_EFFICIENCY_NACK_THR两个参数代替。
合理的设置这个参数,可以抑制那些重传率过高的TBF,提早将其释放,从而避免过高的重传块数。
参数调整:10%→50%1.2 TX_EFFICIENCY_NACK_THR参数说明:该参数定义了在NACK模式下,在较差的数据传输有效率的极限下,将TBF释放。
其他说明同TX_EFFICIENCY_ACK_THR。
参数调整:15%→50%2实验评估调整后我们对该BSC的以下指标进行了评估:GPRS质量指标:✓CS2重传次数;✓上下行重传率;✓TBF非正常释放次数;GPRS路测情况2.1 CS2重传次数从图中可以看出CS2的重传次数明显减少了,而且突发的尖峰也不再出现。
由于在重传中绝大多数是由CS2引起的,因此这里把CS2的重传次数作为考核指标。
2.2 RLC上下行数据重传率从上行重传率来看,由于上行原先的重传率就很低,因此作用很小。
而对于下行来说,效果就非常明显。
全网绝大部分的重传是由下行引起的。
因此下行重传率对于全网重传率这个指标的提高有决定性作用。
2.3TBF非正常释放次数从上图可以看出,修改后TBF异常释放无线原因次数上升了100到200次,这也在我们预料之中,从图中也可以发现一个很有规律的情况。
南京GPRS(B7)BS_PA_MFRMS参数实验报告(2003.07.15)
南京GPRS(B7)参数实验报告——BS_PA_MFRMS参数实验目录1参数调整及说明2 2实验评估3 2.1GPRS路测评估42.1.1平均RAU间隔时间和间隔距离42.1.2平均小区重选间隔时间和间隔距离42.1.3虎踞路沿线信号拖尾现象的解决6 2.2GPRS统计指标评估82.2.1每兆字节传输小区重选次数(次/MByte)8 2.3GSM统计指标评估92.3.1位置更新次数92.3.2SDCCH掉话率和TCH掉话率10 2.4交换指标评估112.4.1(paging successful rate)11 3结论和建议12南京GPRS(B7)参数实验报告——BS_PA_MFRMS参数实验为了加快南京小区重选速率(特别是GPRS小区重选速率),减少GPRS 无覆盖区域,7月8日,我们对覆盖虎踞路的BSC12和BSC18中小区的BS_PA_MFRMS参数进行了调整,并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后(小区重选速率比参数调整之前有了明显的提高),于7月9日-7月10日对全网小区进行了调整。
1参数调整及说明我们对全网小区的BS_PA_MFRMS参数进行了调整:BS_PA_MFRMS是指相同的寻呼组相邻的两个PCH间隔的复帧数。
根据GSM规范05.08,手机在Idle模式下会逐个扫描所有邻小区的BCCH频点,并对每个邻小区BCCH频点的接收电平进行平均(平均值用于小区重选)。
平均窗口时长等于:Max{5,((5*N+6)/7)*BS_PA_MFRMS/4}其中,N为BA List中非服务小区BCCH频点的个数。
假设目前南京市区N=20,在BS_PA_MFRMS=5的情况下,平均窗口时长将达到18.9秒!在手机高速移动的情况下,这将导致严重的小区重选滞后,形成拖尾现象,影响覆盖。
将BS_PA_MFRMS调整到2后,在邻小区数不变的情况下,平均窗口时长可以缩短到7.6秒。
这将大大加快对邻小区数据的更新,加快小区重选速率,提高覆盖电平。
GPRS测试结果分析模板
GPRS测试结果分析模板1.统计结果分析1.1ATTACH时间、PDP激活时间、往返时延(PING)过长分析1.C/I较低,导致BLER和数据重传率较高所至。
2.资源过少造成拥塞(忙时话音业务可能会占用部分可用于GPRS业务和电路业务的可变信道),指配拒绝或排队指示,经多次尝试后才指配成功。
3.小区重选相对频繁,数据传送被挂起,导致网络的响应延迟。
4.编码方案设置不合理,没有在适当的时候采用最合适的编码,使数据的有效吞吐量没有达到最优值,具体表现有两种:1、BLER高,而CS2编码的比例较大,导致重传率高,2、BLER低,而CS2编码的比例较小,导致CS2编码的高速率特点得不到发挥。
5.SGSN、GGSN的处理时延或外部网络传输时延过长。
1.2WAP登陆时间过长、FTP上下载速率过低分析1.C/I较低,导致BLER和数据重传率较高。
2.资源过少造成拥塞(忙时话音业务可能会占用部分可用于GPRS业务和电路业务的可变信道),指配拒绝,经多次尝试后才成功。
3.小区重选相对频繁,导致数据传送频繁地挂起,降低了数据的吞吐量。
4.编码方案设置不合理,没有在适当的时候采用最合适的编码,使数据的有效吞吐量没有达到最优值,具体表现有两种:1、BLER高,而CS2编码的比例较大,导致重传率高,2、BLER低,而CS2编码的比例较小,导致CS2编码的高速率特点得不到发挥)。
5.TBF频繁的建立释放,系统用于TBF建立释放的时间时间过多,与核心网或外部网络有关。
1.3小区重选频繁原因分析1.3.1正常小区重选条件满足导致的小区频繁重选,现象表现为:服务小区被禁止(barred)服务小区的C1<0的持续时间超过5秒钟。
C2(n)> C2(s)的持续时间超过5秒钟。
原因:小区重选参数RXLEV_ACCESS_MIN、 MS_TXPWR_MAX_CCH、CRH、CRO、TO、PT 设置不合理所致。
1.3.2异常原因导致的小区重选一般是由于无线接口数据传输问题或基站分系统设备故障导致,具体现象有:1、尝试接入系统失败MAXRET次2、MS检测到一次下行链路失败3、MS在60秒内,没收到 SI13或 PSI134、MS从分组空闲模式进入分组专用模式时,由于下列原因之一导致第5次分组接入尝试中的冲突处理失败。
信号与系统实验报告
信号与系统实验报告信号与系统试验报告通信三班20211828张殿洋西南交通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实验一 ........................................................................... ............... 3 一、实验目的 (3)二、实验要求 (3)三、实验原理 (3)四、MATLAB程序 ...............................................................5 五、程序运行结果图 ............................................................ 8 六、分析比较与总结 .......................................................... 10 实验二 ........................................................................... ............. 11 一、实验目的 (11)二、实验要求 (11)三、实验原理 (11)四、MATLAB程序 .............................................................13 五、程序运行结果图 .......................................................... 17 六、分析比较与总结 . (20)实验一一、实验目的:1、掌握连续时间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的物理意义和分析方法;2、观察截短傅里叶级数产生的Gibbs现象,了解其特点及产生的原因;3、掌握连续时间傅里叶变换的分析方法及其物理意义;4、掌握各种典型的连续时间非周期信号的频谱特征以及傅里叶变换的主要性质;5、学习掌握利用MATLAB语言编写计算CTFS、CTFT的程序,并能利用这些程序对一些典型信号进行频谱分析,验证CTFT的若干重要性质。
移动通信期末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通信技术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本学期我们进行了移动通信期末实验。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移动通信系统组成、信号调制解调、信道特性等方面的理解。
二、实验目的1. 熟悉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功能。
2. 掌握信号调制解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了解移动通信信道的特性和建模方法。
4. 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内容1. 移动通信系统组成及功能实验本实验通过观察移动通信设备,了解其组成和基本功能。
实验内容如下:(1)观察GSM手机,了解其外观、按键、屏幕等组成部分;(2)观察GSM基站,了解其外观、天线、设备室等组成部分;(3)分析GSM手机与基站之间的通信过程,理解其基本功能。
2. 信号调制解调实验本实验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信号调制解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实验内容如下:(1)观察GSM手机的信号调制解调过程,了解其工作原理;(2)通过实验软件,实现信号的调制解调过程,验证调制解调效果;(3)分析不同调制方式(如QAM、GMSK)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3. 移动通信信道建模实验本实验通过模拟实验,了解移动通信信道的特性和建模方法。
实验内容如下:(1)观察白噪声信道的特性,了解其产生原因和影响;(2)通过实验软件,模拟白噪声信道对信号的影响,分析信噪比的变化;(3)研究多径干扰对信号的影响,了解其产生原因和抑制方法。
4. 移动通信系统仿真实验本实验通过仿真软件,模拟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
实验内容如下:(1)使用OFDM仿真软件,模拟OFDM调制解调过程,分析其性能;(2)研究DSSS调制解调过程,了解其抗干扰能力;(3)分析不同信道条件下的系统性能,评估系统可靠性。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移动通信系统组成及功能实验通过观察GSM手机和基站,我们了解了其组成和基本功能。
实验结果表明,GSM手机主要由天线、射频模块、基带处理器、显示屏等部分组成,基站主要由天线、射频模块、基带处理器、控制单元等部分组成。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移动通信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了解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工作过程,掌握移动通信系统的部署和调试技术。
二、实验原理移动通信系统是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包括移动方式系统、蜂窝网络、卫星通信系统等。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无线信道传输语音、数据等信息。
主要包括移动终端、基站子系统、网络控制子系统和运营支撑子系统。
三、实验设备与材料本次实验所需设备和材料如下:1. 移动通信设备测试平台2. 移动终端(方式、平板等)3. 电脑及相关软件四、实验步骤1. 设备准备,将移动通信设备测试平台连接至电脑,并将移动终端连接至设备测试平台。
2. 实验环境配置在电脑上安装移动通信设备测试平台所需的驱动程序和软件,并完成相应的环境配置。
3. 实验操作按照实验指导书上的要求,进行相应的实验操作,包括方式通话测试、网络连接测试等。
4. 数据采集与分析在实验过程中,通过测试平台采集各项数据,并进行相应的数据分析和统计。
五、实验结果和分析根据实验中采集的数据,进行相应的结果分析。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和优化方案。
六、实验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入了解了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工作过程。
通过实际操作,提高了我的实验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七、实验心得与体会本次实验让我对移动通信系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增强了我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与小组成员的交流和合作,我们共同完成了实验任务,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八、参考文献1. X. 移动通信系统设计与优化[M]. 电子工业出版社,2023.2. X. 无线通信原理与技术[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23.以上为移动通信实验的报告内容,总字数1500字。
实验报告重点介绍了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设备与材料、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分析、实验、实验心得与体会以及参考文献等内容。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1 确定移动通信实验的目的和意义(注:移动通信的发展背
景和应用情况)
1.2 确定实验的具体目标和任务(注:例如:了解移动通信网
络的架构和原理,掌握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测试方法等)
二、实验装置与材料
2.1 实验所用的移动通信设备和器材(注:例如:方式、基站、天线等)
2.2 实验所需的其他材料和工具(注:例如:电源、连接线等)
三、实验方法和步骤
3.1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注:例如: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实验
原理等)
3.2 实验所用的具体方法和步骤(注:例如:确定实验测量参数、设置实验场景等)
3.3 实验中涉及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注:例如:使用仪器软件进行数据采集、使用Matlab进行数据处理等)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4.1 实验测量数据的统计和整理(注:例如:原始数据的整理和处理)
4.2 实验结果的展示和解释(注:例如:绘制图表、计算指标等)
4.3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注:例如:与理论值的比较、不确定度分析等)
五、实验结论
5.1 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注:例如:对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进行评估、得出建议等)
5.2 实验的局限性和改进方法(注:例如: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改进的思路和方向等)
六、参考文献
6.1 实验所用的相关资料和文献
6.2 引用文献的格式和标注方式(注:例如:APA格式、IEEE 格式等)
七、附录
7.1 本文档涉及的附件(注:例如:实验数据原始记录、实验设备的图片等)
【法律名词及注释】
1. 法律名词1:注释1(注:例如:法律名词解释)
2. 法律名词2:注释2(注:例如:yyy法律名词解释)。
移动通信 实验报告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移动通信实验报告移动通信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传递了信息和推动了社会发展。
本篇文章将介绍我所参与的一次移动通信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1.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搭建一个基于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的通信系统,了解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通过实践操作,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移动通信的工作原理以及相关技术的应用。
2. 实验步骤首先,我们需要了解GSM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GSM系统由移动台(Mobile Station)、基站子系统(Base Station Subsystem,BSS)和网络子系统(Network Subsystem,NSS)组成。
移动台包括手机和SIM卡,BSS包括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BSC)和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NSS包括移动服务交换中心(Mobile Switching Center,MSC)和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等。
接下来,我们需要搭建实验环境。
我们使用了一台计算机作为MSC,通过连接BSC和BTS来模拟GSM系统。
在计算机上安装相应的软件,配置网络参数,并进行必要的调试。
然后,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操作。
首先,我们测试了移动台与基站之间的通信。
通过拨打电话、发送短信等操作,我们验证了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
接着,我们对通信系统进行了负载测试。
通过增加并发用户数和通信量,我们测试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容量。
同时,我们还对通信质量进行了评估,包括信号强度、通话质量等指标。
最后,我们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我们得出了一些结论和改进建议。
3. 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移动通信系统的稳定性和容量与并发用户数和通信量密切相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GPRS(B7)参数实验报告
—— TBF_DL (UL)_INIT_CS参数实验
为了减少Ping 500Byte 的平均时延,同时提高上下行数据传输速率,提高RLC层吞吐量,6月19日14:00~15:00我们对BSC20进行了修改TBF_DL (UL)_INIT_CS参数的实验。
1参数调整及说明
实验中,我们对BSC20的以下两个参数进行了修改:
参数说明:
这两个参数定义了上行和下行TBF建立后,数据传送的起始Coding Scheme。
(B7.2支持CS1和CS2)
参数调整:
CS1→CS2
2实验评估
调整后我们对路测指标和该BSC的统计指标进行了评估:
GPRS路测指标:
✓Ping 500Byte 平均时延
GPRS统计指标:
✓DL/UL RLC数据重传率;
✓DL/UL RLC层平均速率;
✓DL/UL RLC中CS2流量比例;
2.1 GPRS路测指标情况
Ping 500Byte 平均时延(满分指标1.5秒)
✓从1.6秒(调整前)→ 1.4秒(调整后)---(优于满分指标) 具体测试数据见下表:
2.2 GPRS统计指标情况
2.2.1 DL/UL RLC数据重传率
由上图可见,RLC数据重传率在修改该参数有了一些变化。
如果从平均的角度来看,平均重传率变化不大;但如果从相对瞬时的角度看,重传率抖动范围略微扩大了一些
下行RLC数据重传率的抖动范围从3.3%上升到6.8%
上行RLC数据重传率的抖动范围从3.7%上升到4.8%
但就总体而言,RLC数据重传率变化并不大
下行RLC数据重传率大都在3%以下
上行RLC数据重传率大都在1%以下
以上情况可以这么认为:如果频率干扰很小的情况下,修改该参数对RLC数据重传率没有一点影响;如果频率干扰比较严重的情况下,修改该参数会略微增加RLC数据重传率,但影响不大。
2.2.2 DL/UL RLC层平均速率
由上图可见,RLC层传输速率在修改该参数后上行RLC层平均速率明显的升高:
上行RLC层平均速率从8~9kbps左右上升到10~11kbps
下行RLC层平均速率在20kbps左右,没有明显的变化
2.2.3 DL/UL RLC中CS2流量比例
由上图可见,RLC层中上下行CS2流量比例在修改该参数后有了明显的升高:
RLC层中上行CS2流量比例从25%左右上升到90%左右
RLC层中下行CS2流量比例从95%左右上升到99%以上
3结论和建议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当参数TBF_DL (UL)_INIT_CS从CS1调整为CS2后的优点是:
1)可以明显降低Ping 500Byte 平均时延(一般在0.2秒左右)
2)可以明显提高上行RLC层平均速率
3)可以极大的提高RLC层中上下行CS2流量比例
传率,但总体上影响并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