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信息化建设培训参考资料汇编

合集下载

审计信息化培训计划

审计信息化培训计划

审计信息化培训计划一、培训需求分析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内部信息系统已经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信息系统的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规范、不规范的使用行为,需要进行规范的培训指导。

因此,对于审计人员来说,信息化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信息化培训,可以使审计人员熟悉企业信息系统,了解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并掌握相关的信息化工具和技术,提高审计人员的信息化水平,更好的适应业务发展的需求。

二、培训目标1. 审计人员了解企业信息系统的基本骨架和功能,为审计工作提供方便;2. 提高审计人员信息化水平,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3. 培养审计人员的信息化意识和信息化素养,提高信息安全意识,防止信息泄漏和滥用。

三、培训内容1. 信息系统基础知识a. 信息系统概念和分类b. 信息系统构成和运行机制c. 信息系统的应用范围和意义2. 企业信息化建设a. 企业信息化的概念和重要性b. 企业信息化的价值和目标c. 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和机遇3. 信息系统应用a. 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应用功能和特点b. 信息系统对企业的影响和作用c. 信息系统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4. 信息化安全管理a. 信息安全的概念和标准b. 信息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原则c. 信息安全管理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5. 信息化工具和技术a. 信息化工具和技术的介绍和应用b. 信息化工具和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四、培训方式1. 线下培训a. 邀请专业的信息化培训机构进行培训b. 企业内部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培训讲座2. 线上培训a. 制作相关的培训视频和教材进行培训b. 利用企业内部的网络平台进行远程培训五、培训时间安排1. 培训时间:培训时间一般安排在工作日内,根据审计人员的工作安排进行灵活安排。

2. 培训周期:培训周期一般为3-5天,根据培训内容的安排和审计人员的接受能力进行安排。

六、培训评估1. 培训前评估:对审计人员的信息化水平进行评估,明确培训的重点和难点。

审计工作信息化建设

审计工作信息化建设

审计工作信息化建设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审计工作也不例外。

审计工作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提高审计效率、增强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的重要手段。

一、审计工作信息化建设的背景与意义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的审计方法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审计需求。

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使得企业的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呈现出海量、复杂、多样化的特点,传统的手工审计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出现疏漏和错误。

审计工作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提高审计效率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快速获取、处理和分析大量的审计数据,大大缩短了审计周期,提高了审计工作的及时性。

2、增强审计质量利用先进的数据分析工具和技术,能够更准确地发现问题和风险,提高审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降低审计风险实时监控和预警功能有助于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防范,降低审计风险。

4、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现代化企业的管理和运营高度依赖信息技术,审计工作只有跟上这一发展趋势,才能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二、审计工作信息化建设的现状目前,我国审计工作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许多审计机构和企业都引入了审计软件和信息系统,实现了部分审计流程的自动化和信息化。

然而,在实际推进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1、信息系统整合不足不同的审计信息系统之间缺乏有效的整合和数据共享,导致数据重复录入和信息不一致。

2、数据质量问题部分企业的数据录入不规范、不准确,影响了审计分析的结果。

3、审计人员信息化素养有待提高一些审计人员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不够,无法充分发挥信息化工具的优势。

4、安全风险审计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如数据泄露、黑客攻击等。

三、审计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关键要素1、信息化平台建设构建统一、高效的审计信息化平台,整合审计数据资源,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共享。

2、数据治理建立完善的数据治理体系,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

审计信息化建设培训参考资料汇编

审计信息化建设培训参考资料汇编

审计信息化建设培训参考资料数据库简明读本第1章数据库基础1.1 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1.数据(data)数据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

例:(李明,男,1972,江苏,计算机系统,1990)数据与其语义是不可分的,上述数据表明:李明是个大学生,男,1972年出生,江苏人,1990年考入计算机系统。

2.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数据库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数据库中的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储存。

3.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简称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个软件系统,它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属于系统软件。

DBMS 可以在计算机上定义数据,建立数据库,对数据进行统一管理、统一控制,运行和维护数据库。

4.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 ,简称DBS)数据库系统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软件、数据库管理员、数据库用户构成,是一个实用的数据处理系统。

程序开发人员数据库系统1.2 数据库技术的产生与发展1.人工管理阶段20世纪50年代,没有操作系统、DBMS ,数据存贮在纸带、卡片、磁带上,采用批处理方式。

2.文件系统阶段20世纪50—60年代,操作系统具有了数据处理功能,数据和程序同时编写,数据嵌入在应用程序中,共享性差,独立性低。

3.数据库系统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后,计算机处理的数据量急剧增长,应用程序与数据库分离,数据库技术开始独立发展,数据由DBMS 统一管理和控制。

person2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1.3 数据模型1.模型即数据的逻辑结构,在数据库中用模型来抽象、表示和处理现实世界中的数据和信息。

数据模型一般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

关系模型是目前最重要,应用最广的数据模型。

关系模型的逻辑结构是一张二维表。

1.4 关系型数据库1.字段:表示数据项的属性:名称,类型(字符型、数字型、日期型……),长度。

审计培训资料

审计培训资料

审计培训资料一、培训概述本次审计培训旨在提高参训人员对审计工作的理解和技能,以及加强其在审计过程中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以下是本次培训的具体内容。

二、审计基础知识1. 审计定义及目的审计是指对特定对象进行系统性的、独立的调查和评估,旨在为相关方提供有关对象的可靠信息和意见。

其目的是确保对象的财务报告准确无误、资产得到充分保护以及运营活动符合法规和行业标准。

2. 审计程序和方法审计包括计划、风险评估、内控评价、测试、分析、发现和报告等一系列程序。

在审计过程中,审计师需要合理选择和使用各种审计方法,如询问、观察、抽样、对比分析等。

3. 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是审计师的最终输出,其内容必须准确、清晰明了。

报告应包括对财务报表的意见,以及对发现的重大问题的描述和建议。

审计报告是审计师责任和专业形象的重要体现。

三、内部控制和风险评估1. 内部控制定义和要素内部控制是组织内部确保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可靠性和合法性的一系列制度和程序。

其要素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以及监督。

2. 风险评估方法风险评估是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对组织内各项活动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确保制定合适的控制措施。

常用的风险评估方法有概率分析、影响度分析、风险矩阵等。

3. 内部控制审计内部控制审计是审计师评估和测试组织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并提供改进建议的过程。

审计师需要了解审计对象的内部控制制度,并根据相关标准进行审计工作。

四、职业道德和国际准则1. 审计师职业道德审计师需要遵守职业道德准则,包括诚实、保密、独立性、专业判断等。

审计师在审计工作中应保持客观中立,不受利益冲突和压力的干扰。

2. 国际审计准则国际审计准则是全球审计师公认的规范,为确保审计工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提供了指导。

审计师需要熟悉并遵守国际审计准则,确保审计工作的质量和可靠性。

五、案例分析和讨论本次培训还将组织案例分析和讨论环节,旨在通过实际案例演练,加深对审计工作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审计信息写作培训材料

审计信息写作培训材料

审计信息写作培训材料综合办公室张博威2004年4月16日此次培训分三个部分:1、简单介绍一下信息的基本概念;2、针对我局实际情况,谈谈审计信息的写作方法;3、通报目前信息的完成情况。

培训内容来源于:1、参加几次市局、区政府信息写作讲座;2、我局2001—2004年3年半共600余篇审计信息;3、我自己近几年写、编信息的一点儿体会。

一、信息的基本概念(一)信息的定义—信息是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存在方式、规律的表征和表述。

信息是客观存在的,是体现事物特征的普遍形式,与人的意识密不可分。

(二)信息的特点1、全—内容全,追踪事实全过程,什么问题、如何纠正、整改情况(效果),既报忧又报喜。

2、新—反映的内容要新颖,不要老生常谈,老问题尝试新角度描述。

3、准—事实准确,数字准确,引用法规准确,文字表达准确。

笔下有财产万千,笔下有人命关天;笔下有良田千顷,笔下有万里江山。

比如密云县雾灵山2002年发生山火的信息,将“数百亩”写成“数万亩”。

4、快—反映要快,体现时效性。

如SARS信息,现在报肯定没有意义。

5、简—短小精悍,开门见山,直截了当,避免套话、空话。

二、审计信息的写作方法(一)审计信息的定义—审计活动情况及其发展态势的选择性描述。

(二)审计信息的意义(作用、目的)。

也是信息被采用的依据,非常重要。

也就是七个转化:1、转化为领导的决策宣审信息第98期2003年6月25日库存抗非物资应加强管理SARS疫情发生后,百强公司承担了我区防治“非典”医用物资的供应任务,他们克服困难,积极组织货源,保证了使用单位防疫物资的需求。

截至审计日,该公司已向16个单位拨付防疫物资总价值665万元,而目前仍代管防护服、手术衣、过氧乙酸等剩余物资86万元。

随着疫情的缓解,防疫部门医用物资消耗明显减少,考虑到物资的使用效期,建议有关部门在加强库存物资管理的同时,适时调整物资的用途,避免损失浪费。

《宣审信息》第98期“库存抗非物资应加强管理”常务副区长蒋德忠批示:请永新同志阅。

XX审计局信息化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XX审计局信息化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XX审计局信息化建设经验交流材料w ww.),并注册了3721 中文网络实名。

新版网站注重时效性、资料性和互动性的有机结合,为社会公众提供了一个上网咨询了解审计动态、反映意见和建议的平台。

新的“XX审计”网站自去年8 月底正式运行以来,访问量近80000 次,平均日点击率愈200 余次。

在全市首届“网通杯”优秀网站评选活动中,“XX审计”网站还入选为全市10 个市直部门优秀网站之一。

我们还结合本局实际,在威海市审计局内部局域网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短时间内成功建立了XX市审计局内部网络办公系统,本局全体人员通过网络终端不仅可以实现公文流转、资源共享和远程控制等功能,还可以通过内网设置的法制平台、学习园地、问题讨论、审计文书、疑点库等栏目,及时了解掌握有关文件、法规和审计信息等资料,并可相互交流工作经验和思想体会。

为切实提高网络办公系统的利用效率,改变传统的文件打印传阅习惯,提高工作效率和建设“节约型”机关,我局还发动全员利用“内网”进行文件资料传阅、签批,并定期进行考核。

通过“内外兼修”,我局目前基本实现了办公的网络化、自动化、无纸化。

二、戮力创新,深化应用,不断提升审计工作效能1、注重学以致用,坚持“两个结合”。

一是坚持“新老”结合,开展每个审计项目都至少配备1 名老审计人员和1 名计算机业务骨干,实行优势互补,解决审计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并将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难点、需求反馈给局里的计算机研究小组,为开发审计软件奠定基础。

二是坚持“学创”结合,我们引进了两套“审易3.0”审计软件,使计算机研究小组能够借鉴通用的审计软件模式,结合具体的审计业务,开发出具有行业特点和地方特色的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建立较为固定的计算机辅助审计模型。

2、自主开发软件,实现“三步跨越”。

2003 年,我局与市委党校教师共同研制开。

信息化建设资料(审计)

信息化建设资料(审计)

加快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进程,提升审计信息化建设水平,既是积极落实国家审计署“金审工程”、适应新形势下审计工作信息化、政务办公网络化的需要,又是贯彻省审计厅提出的“抓建设、练内功、提效能”五年行动计划“审计创新年”目标内容的一项重要举措。

2009年,我局在上级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以“审计创新年”活动为契机,认清形势,真抓实干,奋力追赶,强力地推进了我局的审计信息化建设,为提升审计工作效率和效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具体做法是:一、加强组织领导,统一思想认识前任审计长李金华同志指出:审计机关的领导干部不了解信息技术将失去指挥的资格。

由于我局的审计信息化工作起步较晚,加之我局的中层干部年龄偏大,对审计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足,积极性也不高,所以,要想快速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加快我局的审计信息化建设,尽快提高大家对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尤为重要。

我局领导班子充分认识到这点,高度重视审计信息化建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更新观念、拓宽思路,坚持把审计信息化建设作为当务之急来抓。

首先,建立健全领导组织。

强化“一把手”工程,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局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组织实施我局的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

尔后,相继成立了局计算机审计攻关小组、审计信息化技能推广帮促小组、审计信息化考核领导小组,各尽其责、合力推进。

其次,积极深化教育,提高全员认识水平。

为调动全局人员推进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打牢广泛的群众基础,保证审计信息化技能在实际审计工作中的有效运用,我局利用讲解现代审计发展趋势、学习外地审计信息化先进经验、邀请外地审计信息化工作先进单位人员来局现场宣传、指导等多种方法,在全局人员中开展了以提高审计信息化建设重要性认识为主的思想教育活动,使大家充分认识到,熟练掌握运用信息化技能是开展计算机审计的必要条件,是新时期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实现审计创新、应对审计转型、提升审计效能、更好履行审计职能的必然要求。

审计工作信息化建设

审计工作信息化建设

审计工作信息化建设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审计工作也不例外。

审计工作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提升审计效率、保证审计质量、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审计工作信息化,简单来说,就是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审计的各个环节中,借助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等技术手段,实现审计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和存储,以及审计流程的优化和管理。

传统的审计方式主要依赖人工查阅大量的纸质账目和文件,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容易出现疏漏和错误。

而信息化建设能够大大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

通过信息化系统,可以快速采集和整理海量的财务数据、业务数据等,运用数据分析工具和算法,迅速筛选出异常数据和潜在风险点,让审计人员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从而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同时,信息化建设有助于提高审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人工审计可能会受到审计人员的经验、能力和主观因素的影响,导致审计结果存在偏差。

而信息化手段基于预设的规则和算法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够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提供更为客观、准确的审计结论。

审计工作信息化建设还能够增强审计的监督作用。

实时获取和分析数据,使审计工作能够更加及时地发现问题,对于违规行为和风险能够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更好地保障企业和社会的经济秩序。

然而,审计工作信息化建设并非一帆风顺,在推进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

技术方面,不同的信息系统之间存在兼容性问题,数据格式不统一,难以实现有效的数据共享和交换。

部分审计软件功能不够完善,无法满足复杂的审计需求。

此外,信息技术的快速更新换代也要求审计人员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技术知识,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不小的压力。

安全方面,大量的审计数据在网络中传输和存储,面临着数据泄露、篡改、丢失等风险。

网络攻击、病毒入侵等安全威胁时刻存在,如何保障审计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管理方面,一些审计机构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协调,导致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

审计信息化交流材料

审计信息化交流材料

审计信息化交流材料审计信息化是指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审计工作中,以提高审计效率、准确性和可靠性的一种手段。

谈及审计信息化,需要从信息化的背景、审计信息化的意义、影响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交流。

一、信息化的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已经深刻影响了各行各业的发展,审计工作也不例外。

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审计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信息化背景下,通过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提高审计效率和准确性已成为必然趋势。

二、审计信息化的意义1.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实现数据自动化收集和处理,大大节省了业务人员的工作时间和精力。

同时,审计数据的自动化处理,也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干扰,从而提高了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加强内部控制。

信息化系统的建立和运行,可有效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监督和管理,提高企业的风险防控能力。

审计信息化不仅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内部控制缺陷,还能够预防企业内部的风险和问题的发生。

3.促进审计与企业管理的融合。

信息化系统可以为企业提供全面的、实时的信息支持,使企业管理决策更加科学合理。

审计通过信息化技术与企业的管理系统相结合,可以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交流,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三、审计信息化的影响审计信息化的实施,将对审计工作的方式和内容产生深远影响。

具体而言,审计信息化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改善审计方法。

通过信息化技术,审计工作从传统的手工抽样到全面抽查,提高了审计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信息化技术也使得审计过程更加规范和科学。

2.跨地域审计能力的提升。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打破了地理限制,使得审计工作可以跨越地域进行,提升了审计机构的服务能力。

3.提高审计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

信息化系统的建立,可以实现数据的自动化收集、处理和保存,减少了手工录入和整理的错误率,提高了审计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

四、存在的问题目前,虽然审计信息化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信息安全问题。

审计工作信息化建设

审计工作信息化建设

审计工作信息化建设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正深刻地改变着各个领域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模式,审计工作也不例外。

审计工作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提升审计效率、保证审计质量、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

审计工作信息化,简单来说,就是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审计的全过程,包括数据收集、处理、分析、报告等环节,以实现审计工作的智能化、高效化和精准化。

它不仅是技术手段的更新,更是审计理念、审计方法和审计管理的全面变革。

信息化建设为审计工作带来了诸多显著的优势。

首先,极大地提高了审计工作的效率。

传统的审计方式往往需要大量的人工翻阅账目、凭证,耗时费力且容易出错。

而借助信息化手段,能够快速获取和处理海量的数据,大大缩短了审计周期。

其次,增强了审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数据分析工具,可以对数据进行全面、深入的挖掘和分析,发现潜在的问题和风险,减少人为判断的偏差。

再者,信息化建设拓宽了审计的范围和深度。

能够整合多来源的数据,进行跨部门、跨领域的审计,发现以往难以察觉的关联和趋势。

然而,审计工作信息化建设并非一帆风顺,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技术层面上,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一旦系统遭受攻击或出现故障,可能导致数据泄露、丢失,影响审计工作的正常进行。

同时,不同信息系统之间的兼容性和数据交换的顺畅性也是一个难题。

人才短缺是另一个突出的挑战。

既懂审计业务又精通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相对匮乏,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信息化建设的推进。

审计人员对新技术的接受和应用能力参差不齐,需要加强培训和学习,提升整体素质。

数据质量也是影响信息化建设效果的关键因素。

如果数据不准确、不完整、不及时,那么基于这些数据进行的分析和判断就会失去意义。

此外,法律法规和制度规范的不完善也给信息化审计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为了推进审计工作信息化建设,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在技术方面,要加大对信息技术的投入,建立安全可靠的信息系统。

采用先进的加密技术、防火墙等手段保障数据安全。

2012年内审培训资料(计算机应用技术)

2012年内审培训资料(计算机应用技术)
(1)窗口的组成:边框、控制菜单按钮、标题栏、 窗口控制按钮、菜单栏、工具栏、地址栏、任务栏、 内容窗口
(2)窗口的基本操作 窗口的操作主要包括:打开、关闭、移动、排列、 切换窗口、改变窗口大小等。 按[Alt]+ [Print Scrn]可把当前窗口复制到剪切板。
三、Windows XP操作系统
软件开发的生命周期模型: ⑴ 需求分析阶段:提交软件需求分析报告 ⑵ 系统设计阶段:提交总体和详细设计说明书 ⑶ 编码实现阶段:提交源程序表和用户手册 ⑷ 系统测试阶段:提交测试计划与测试报告 ⑸ 运行与维护阶段:提交维护报告
(七)常用软件介绍
(1)PDF阅读器(Adobe Reader)—专门用于
地理范围有限,为一个单位拥有,传输效率高、 延时短、误码率低,广泛使用以太网技术。 广域网/远程网:是一种跨越广阔的地理范围(几 十公理以上)的网络。 城域网:大约覆盖面一个城市范围的网络。
四、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一)计算机网络概述 5.网络的通讯协议: 网络协议是网络设备通讯的规则,它由语 法、语义和语序组成。传输控制协议/互 联网协议(TCP/IP)是内部网和国际互联 网常用的网络协议。
阅读.PDF文件的软件。 .PDF文件的文件格式与操作系统平台无关,
在各种操作系统中都通用。
(2)压缩/解压软件(winRAR)—一个强大的 压缩文件管理工具。 winRAR可对多种格式的 压缩文件解压,但只能创建RAR和ZIP格式的 压缩文件,如果文件大,它可设置压缩分卷, 也可将文件压缩添加到已存在的压
Windows XP是微软公司推出的一个32位 视窗操作系统。 (一) Windows XP的基本操作 1.桌面的组成 [开始]菜单 图标 任务栏 用户可通过快捷菜单设置桌面外观、屏幕 保护等属性。

审计信息化培训计划

审计信息化培训计划

审计信息化培训计划
一、背景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审计工作也需要不断适应新的技术和工具。

为了提高审计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水平,制定审计信息化培训计划是必不可少的。

二、目标
1.加强审计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意识,提高信息化技能;
2.掌握审计信息化工具的使用方法,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3.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提升信息共享和协作能力。

三、培训内容
1. 信息化基础知识
•信息化概念与特点
•信息化技术发展趋势
•信息化对审计工作的影响
2. 审计信息化工具培训
•数据分析工具的使用
•数据可视化工具的应用
•电子文档管理系统的操作
3. 案例分析与实操训练
•利用信息化工具进行案例分析
•实际操作练习,提高信息化处理能力
四、培训形式
1.线上课程: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远程培训,方便参与人员。

2.线下实操:组织实际操作训练,加深印象,提高应用能力。

五、培训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信息化基础知识培训,时间为1周。

•第二阶段:审计信息化工具培训,时间为2周。

•第三阶段:案例分析与实操训练,时间为2周。

六、培训效果评估
1.知识考核:对培训内容进行考核,评估学员掌握情况。

2.实操评估:对实操训练成果进行评估,检验应用能力。

七、培训师资
•邀请具有丰富审计和信息化经验的专家担任培训讲师,确保培训有效性。

八、总结与展望
审计信息化培训计划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审计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水平,增强团队的信息化协作能力,促进审计工作效率的提升。

同时,我们希望未来能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培训内容,推动信息化在审计领域的深入应用。

审计信息建设

审计信息建设

审计信息建设一、审计信息建设的背景和意义1.1 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各行各业都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持和依赖。

信息系统的安全和有效性对于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运维过程中可能存在各种潜在的风险和问题,需要通过审计来进行监控和管理。

1.2 意义审计信息建设的目标是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和高效运行,减少潜在的风险和问题,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通过审计,可以发现和解决信息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优化业务流程,提升管理效能,确保信息系统的合规性和可靠性。

二、审计信息建设的内容和方法2.1 内容审计信息建设包括以下内容: - 信息系统的规划和设计 - 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实施- 信息系统的运维和管理 - 信息系统的安全和风险控制 - 信息系统的合规性和监督2.2 方法审计信息建设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风险评估和管理 - 识别和评估信息系统中的潜在风险 - 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 - 监控和控制风险的实施情况2.审计计划和执行–制定审计计划和目标–进行审计测试和取证–分析和评估审计结果3.问题发现和解决–发现信息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提出改进和优化建议–跟踪和监督问题解决的进展4.合规性和监督–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掌握和应用合规性标准和规范–监督和审计信息系统的合规性和安全性三、审计信息建设的重要性和挑战3.1 重要性审计信息建设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保护企业信息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性 - 提高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 优化业务流程和管理效能 - 遵守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 - 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3.2 挑战审计信息建设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技术挑战 - 快速变化的信息技术和安全威胁 - 复杂的信息系统架构和应用环境2.组织挑战–信息系统建设和运维的复杂性和困难性–组织文化和管理体制的限制3.人员挑战–缺乏专业的审计人员和技术人员–缺乏对信息系统建设和安全的认识和重视四、审计信息建设的实施步骤和注意事项4.1 实施步骤审计信息建设的实施步骤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 确立目标和需求 - 分析和评估信息系统的需求和问题 - 制定审计信息建设的目标和计划2.设计和规划–制定信息系统的规划和设计方案–确定信息系统建设的范围和时间计划3.实施和测试–进行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实施–进行系统测试和验证4.监控和管理–监控信息系统的运行状态和性能–管理信息系统的变更和风险5.评估和改进–评估信息系统的效果和问题–不断改进和优化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运营4.2 注意事项在审计信息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 确保信息系统的合规性和安全性 - 坚持风险管理和问题解决的原则 - 加强组织和人员的培训和意识 - 遵循专业的审计标准和规范 - 定期评估和改进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运营五、总结审计信息建设是保障信息系统安全和有效运行的重要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计信息化建设培训参考资料
数据库简明读本第1章
数据库基础
1.1 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
1.数据(data )数据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

例:(李明,男,1972 ,江苏,计算机系统,1990)数据与其语义是不可分的,上述数据表明:李明是个大学生,男,1972 年出生,江苏
人,1990年考入计算机系统。

2•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
数据库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数据库中的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储存。

3. 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简称DBMS )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个软件系统,它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属于系统软件。

DBMS
可以在计算机上定义数据,建立数据库,对数据进行统一管理、统一控制,运行和维护数据库。

4. 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简称DBS)数据库系统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软件、数据库管理员、数
据库用户构成,
是一个实用的数据处理系统。

1. 2数据库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1人工管理阶段
20世纪50年代,没有操作系统、DBMS,数据存贮在纸带、卡片、磁带上,采用批处理方式。

2 •文件系统阶段
20世纪50—60年代,操作系统具有了数据处理功能,数据和程序同时编写,数据嵌入
在应用程序中,共享性差,独立性低。

3 •数据库系统阶段
20世纪70年代以后,计算机处理的数据量急剧增长,应用程序与数据库分离,数据库
技术开始独立发展,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

程序区
数据区
文件系统阶段
数据库系统阶段
1 • 3数据模型
1.模型即数据的逻辑结构, 在数据库中用模型来抽象、
表示和处理现实世界中的数据
和信息。

数据模型一般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

关系模型是目前最重要,应用最广的数据模型。

关系模型的逻辑结构是一张二维表。

学号 姓名
性别
系别 年龄 籍贯 95001 李勇
计算机 20 江苏 95002 刘晨
信息 19 山东 95003 王名
数学 18 北京 95004 张立
计算机
19 北京 95700
杨小东
男 物理
21
山西
1. 4关系型数据库
1. 字段: :表示数据项的属性:名称,类型(字符型、 数字型、日期型……)
,长度。

2. 记录: :完整的一条具体数据:例,李明,男, 1972,江苏,计算机系统,
1990
3. 表: 相同结构的一组数据,一个二维表。

4. 数据库:相互关联的若干张表组成一个完整的数据库。

学号 姓名 性别
系别 年龄 籍贯 95001 李勇
计算机 20 江苏 95002 刘晨
信息 19 山东 95003 王名
数学 18 北京 95004 张立
计算机
19 北京 95700
杨小东
男 物理
21
山西
1. 5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
从最终用户角度来看,数据库系统
DBS 分为:
学号 姓名 语文 数学 英语 政治 95001 李勇 80 99 56 77 95002 刘晨 90 10 66 87 95003 王名 98 0 76 97 95004 张立 78 65 89 66 95700
杨小东 88 76 65
56
1.单用户结构:安装在一台计算机上,一个用户独占,数据不能共享。

例:不同的部门必须重复存放每一名职工的基本信息(职工号、姓名等),容易失真。

用户用户
单用户数据库系统
2.主从式结构:应用程序、DBMS、数据都集中在主机上,所有任务都由主机来完成, 各用户共享数据。

终端成本低,网络压力大。

例:金融机构数据库。

3•分布式结构:数据库中数据逻辑上是一个整体,但物理地址分布在不同的结点,每
个结构都可以处理本地数据,执行局部应用,同时也可以存取和处理多外异地数据库的数据, 执行全局应用。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4.客户/服务器结构:DBMS和应用程序分别安装在不同的计算机上。

专门执行DBMS
的计算机称为“数据库服务器”,其他外围用户计算机称为“客户机”
咅户机客广机客广机
客户机F.眼驾器结构
1. 6常用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
DBMS是建立、维护和使用数据库的平台,不同的软件厂商开发了许多不同的DBMS。

比较常用的关系数据库DBMS主要有:
FoxPro、MS —SQL、MS —Access、IBM —DB2、Sybase Oracle
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
不同的DBMS 有不同的计算机语言,为了保持一致,使不同的数据库能够互相兼容,计算机人员容易掌握,1986 年,美国国家标准局公布了结构化查询语言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 )。

SQL是一个通用的,功能极强的关系数据库语言,目前已经成为关系数
据库的国际标准语言,已经逐渐作为大多数数据库共同的存取语言和标准接口。

2.1 建立、修改表
1.建立表。

例:建立一个“学生”表,有“学号、姓名、性别、年龄、所在系” 5 个属性。

CREATE TABLE 学生
学号CHAR(5),注: 5 位字符型
注:20 位字符型
姓名
CHAR(20),
性别
注: 1 位字符型
CHAR(1),
年龄
INT ,注:整数型
系CHAR(15);注:15 位字符型
2.修改表。

例:在“学生”表中增加“入学时间”字段。

ALTER TABLE 学生ADD 入学时间Data
2.3 查询:
建立数据库的目的是为了查询数据,数据库查询是其核心操作。

1.查询指定列。

例:查询全体学生的“学号”与“姓名”
SELECT 学号,姓名FROM 学生
2.按条件查询。

例:查询所有年龄在20 岁以下的学生姓名及其年龄
SELECT 姓名,年龄FROM 学生WHERE 年龄〈20
3.多重条件查询。

例:查计算机系年龄在20 岁以下的学生姓名
SELECT 姓名FROM 学生WHERE 系=“计算机” AND 年龄〈20 4.常用的比较运算符有:
〉,〈,〉=,〈= ,〈〉
5.连接查询
一个数据库中的多个表一般都存在某种内在联系,若一个查询同时涉及两个以上的表,则称之为连接查询。

2.4 数据更新
1.在表中插队记录。

例:在学生装表中插入一条记录。

INSERT INTO 学生
VALUES (‘ 95020',‘陈杰',‘男',‘物理',18)
2.修改记录。

例:将学生95001 的年龄改为22 岁
UPDATE 学生SET 年龄=22 WHERE 学号=‘95001 ' 3.删除记录。

例:删除学号为95019 的学生记录。

DELETE FROM 学生WHERE 学号=‘95019'
第3章
数据库工程与应用
3.1 数据库与应用软件
数据处理进入数据库阶段以后,数据库与应用软件的开发逐步分离。

对同一个数据库,可以开发多个应用软件完成不同的功能。

学习-----好资料
数据库与应用软件应用
数据库主要由数据库管理员建立、维护和管理,普通用户一般通过应用软件对数据进
行操作。

应用软件的界面越来越友好,操作简便,目前绝大多数支持图形界面、可视化操作。

3. 2数据库工程
数据库技术是信息资源开发、管理和服务的最有效的手段,数据库的应用范围越来越
广。

数据库的建设规模、信息量大小和使用频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信息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数据库设计步骤:
需求分析一概念结构设计一逻辑结构设计一物理设计一数据库实施一数据库运行和维护
需求分析:准确了解与分析用户需求。

需求分析是整个设计过程的基础,是最困难、最
耗费时间的一步。

需求分析的结果是否准确地反映了用户的实际要求,将直接影响到后面各个阶段的设计,并影响到设计结果是否合理和实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