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经济热点常识汇总
经济常识知识点归纳
引言概述:经济常识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涉及到我们的日常消费、投资、创业等方方面面。
通过了解和掌握一些经济常识,我们可以更好地进行理财规划,判断经济形势,预测市场走向等。
本文将对经济常识进行归纳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经济相关的知识。
正文内容:一、货币与通货膨胀1. 货币的本质及发展: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的本质,货币的发展历程及货币形式的演变。
2. 通货膨胀的原因与影响:通货膨胀的定义与产生原因,以及通货膨胀对经济和个人的影响。
3. 控制通货膨胀的手段:央行通过货币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包括调整利率、货币供应量控制等方法。
二、供求关系与市场1. 供求关系的基本原理:供求关系是市场经济的基础,了解供求关系的基本原理对于预测市场变动具有重要意义。
2. 市场与价格的关系:市场的基础是价格,了解价格形成的基本规律以及价格对市场的影响有助于我们作出正确的经济决策。
3. 市场的分类与特点:市场根据交易对象和交易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每种市场都有其特点与规律。
三、国民经济与产业结构1. 国民经济的构成:国民经济包括五个方面的组成部分,即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和储蓄。
2. 产业结构的意义与调整:产业结构是指一个经济体所拥有的各个行业在总产出中的比重。
了解产业结构的意义以及如何调整产业结构对于推动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3. 产业结构调整的方法与策略:通过调整政策、加大投入、优化资源配置等多种方法来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
四、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1. 经济增长的因素与模式: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包括资本积累、劳动力增加、技术进步等,同时经济增长也有不同的模式,如需求驱动、供给驱动等。
2. 经济周期的定义与特征: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一定时间内起伏波动的循环,了解经济周期的定义及其特征对于识别市场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3. 对策与防范经济周期波动:由于经济周期的波动对个人和企业都会带来一定影响,因此对策与防范经济周期波动成为重要的问题。
公考经济学常识
公考经济学常识
公务员考试中经济学的常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市场经济体制:了解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运行机制,包括供需关系、价格形成、市场竞争等。
2. 国民经济核算:知晓国民收入与国民生产总值(GDP)的
概念和计算方法,了解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关系。
3. 金融体系:熟悉金融机构的类型和功能,如商业银行、证券市场、保险公司等,了解货币供应量的控制和货币政策的制定。
4. 宏观经济调控:了解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和目标,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税收政策等,以及宏观调控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5. 产业结构调整:了解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和目标,知晓产业政策、技术创新、劳动力结构调整等相关内容。
6.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了解市场失灵的常见原因和对策,以及政府在保障公共利益、调节市场等方面的作用。
7. 国际贸易与国际经济合作: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形式和利益,以及国际经济合作组织和协定的作用。
以上是公务员考试中经济学的一些常识点,考生需要细化学习和理解,掌握相关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经济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经济知识 当今,全球的经济态势主要表现为经济⽇益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对各国国民经济影响的⽇益深⼊。
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公共基础知识经济知识的内容,提供给⼤家参考和了解,希望⼤家喜欢! ⼀、公共基础知识经济知识——经济增长、经济周期波动 1、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率的⾼低是衡量⼀个国家总体经济实⼒增长速度的标志,它体现了⼀个国家在⼀定时期内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
劳动和资本常常被看作是影响长期经济增长的两个基本要素。
2、经济增长⽅式及其转换 经济增长⽅式主要有粗放型增长和集约型增长两种。
粗放型增长,是指在⽣产要素效率不变的情况下,主要依靠增加要素投⼊量⽽实现的经济增长。
集约型增长则是指在要素投⼊数量不变的情况下,主要依靠提⾼⽣产要素效率⽽实现的经济增长。
3、经济周期 任何⼀个国家的经济运⾏都不可能表现为直线式的增长,⽽是呈现⼀定的波动。
在时间序列,⼀国经济总量呈现扩张、收缩、再扩张、再收缩的变化。
这种经济现象称为经济周期(亦称经济波动、商业循环)。
特征:①不仅表现在个别部门上,⽽是表现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上;②可以把⼀个经济周期看成四个⾸尾衔接的阶段;③具有反复性。
机制主要有:①银⾏信⽤的扩张和收缩导致经济波动;②投资的扩张和收缩导致经济波动;③企业家的创新活动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4、经济波动的⾃发性 经济扩张和收缩存在累积效应。
累积效应是由乘数效应和加速效应交织产⽣的。
乘数理论指出:单位⾃发性⽀出的增加会引起⽀出连锁地增加,从⽽使总产出以⼀种放⼤的形式增加。
由于经济波动的⾃发性,完全避免经济波动⼏乎是不可能的事。
但政府应可以尽可能减少经济波动。
最明显的政策主张有两个: ⼀是凯恩斯的政策,其特征是相机抉择。
⼆是货币主义的政策,其特征是单⼀的货币规则,即通过稳定的货币发⾏使经济保持稳定。
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般认为,其主要原因是有效需求不⾜,也称为经济萧条。
通货膨胀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和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公考经济知识点总结
公考经济知识点总结一、市场与价格1. 市场的概念与功能市场是供求双方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联系,进行商品和服务交换的场所。
市场的功能包括资源配置、价格形成和信息传递。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机制使资源的配置朝向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方向,从而提高社会效率,另一个是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机制使供求双方达成交易,在实现之间价值的基础上使社会资源得到最有效的配置。
价格是市场中的信息传递者和资源配置调节者,通过价格机制能够实现资源的最优分配。
2. 价格机制价格机制是市场经济体系中一个重要的调节机制,其基本原理是供求关系决定价格。
价格机制通过价格的上涨和下跌来传递市场信号,引导资源向市场需求端流动,调节企业和消费者的行为。
价格机制可以有效地协调市场资源供求关系,引导资源的最优配置。
二、市场结构1. 完全竞争市场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市场上的供求者都是价格接受者,价格是完全透明的,任何一家企业在市场上出售的产品都可以轻易被其他的企业替代,企业间产品是同质化的。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市场上的价格是由供求双方的竞争决定的,不存在垄断者。
2. 垄断市场在垄断市场中,市场上的某一家或几家企业占据了整个市场的主导地位,能够控制市场上产品的供给和价格的制定权。
在垄断市场中,企业的利润取决于它们的垄断程度,而不再取决于市场上的供求关系。
垄断市场可以分为单一垄断、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
3. 寡头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是在市场中存在有几家垄断企业,这几家企业之间能够实施一定程度的价格协调,对市场的供给和价格进行操纵的市场形式。
在寡头垄断市场中,企业之间的价格协调程度较高,市场上的价格由这几家企业共同决定。
4. 垄断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是在市场上同时存在有大量的小型企业,企业之间都能够对市场上的价格进行自主决定,在市场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产品差别。
在垄断竞争市场中,企业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价格竞争,同时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产地竞争。
经济热点及知识点总结
经济热点及知识点总结全球通货膨胀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热点问题。
通货膨胀是指物价长期上涨并带来货币贬值的现象。
通货膨胀对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导致了许多问题,包括购买力下降、消费能力减弱、生活成本增加等。
那么,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应对通货膨胀呢?首先,要加强货币政策的调控。
货币政策是国家运用货币工具来调控经济的手段,包括调控利率、信贷政策等。
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央行可以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通过提高利率等手段来抑制通货膨胀。
此外,央行还可以采取其他手段,比如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限制信贷投放,来遏制通货膨胀的蔓延。
其次,要提高市场竞争和监管。
在市场竞争不充分的情况下,企业有可能滥用市场垄断地位,导致产品价格上涨,从而加剧通货膨胀。
因此,加强市场竞争,打破行业垄断,可以有效减少通货膨胀的问题。
与此同时,加强市场监管,打击价格操纵、市场扭曲等行为,也可以有效抑制通货膨胀。
另外,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效率。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以降低产品成本,从而减缓通货膨胀的压力。
因此,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大对技术创新、科研投入的支持力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效率。
此外,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也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途径。
最后,要加强国际合作和协调。
通货膨胀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合作来解决。
国际间可以通过货币政策的协调、市场监管的合作、技术创新的共享等方式,共同应对通货膨胀的挑战。
总的来说,应对全球通货膨胀需要从多个方面采取综合性措施,包括加强货币政策的调控、提高市场竞争和监管、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效率、加强国际合作和协调等方面。
只有综合运用这些措施,我们才能有效应对通货膨胀,维护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公基经济学基础知识
公基经济学基础知识1.市场机制主要有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风险机制。
其中,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基础,是市场配置资源的核心机制。
2.“看不见的手”由亚当·斯密提出,指市场对经济的自发调控。
3.“看得见的手”由凯恩斯提出,指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
4.市场配置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缺点。
5.各种市场主体中,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
6.企业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个人业主制、合伙制、公司制。
7.公司的两种主要形式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8.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9.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中,产权清晰是前提和条件,权责明确是核心,政企分开是关键,管理科学是基础。
10.按照市场客体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作用不同,市场体系主要包括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
11.市场体系三大支柱为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
12.市场体系的特点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
13.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的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14.影响需求的因素主要有:商品自身的价格、消费者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替代品和互补品)、消费者偏好、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预期。
15.商品需求量与商品自身的价格呈反比,与消费者收入水平呈正比。
16.替代品是指两种商品之间能够相互替代以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需要。
替代品的价格与该商品的需求呈正比。
17.互补品指两种商品必须互相配合,才能共同满足消费者的同一种需要。
互补品的价格与该商品的需求呈反比。
18.需求的价格弹性(价格弹性)衡量的是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19.需求量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比较敏感,即富有弹性;需求量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欠敏感,即缺乏弹性。
20.恩格尔系数表示的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是衡量生活水平的经济指标。
21.最高限价是政府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高价格,其价格一般低于市场的均衡价格。
公基--经济常识
一、目 ......................................................23 二、答案及解析 ...............................................25
目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1
一、研究对象 ..................................................1 二、商品.......................................................2 三、货币.......................................................6 四、资本和剩余价值 ............................................9
(注:具体劳动虽然是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但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具体劳动和 自然物质共同构成使用价值的源泉。)
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在时间上、空间上都是不可分割的。 性质不同的具体劳动,生产性质不同的使用价值,它表明怎样劳动,什么劳 动的问题;性质相同的抽象劳动,形成性质相同的价值,它表明劳动多少,劳动 时间多长的问题。如:教师上课的具体劳动是采用集体或个体、讲授或讨论;抽 象劳动是上了多长时间的课、教会了学生多少知识。
1
它是进行生产的客观条件。 ③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过程 人们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往往不是单个人进行的,而是以团体的形式来进
行的,也就是说,人们在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的时候,不仅要与自然发生关系, 而且相互之间也不然要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并且只有在这种关系中才能有人们 对自然的关系。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经济知识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经济知识【宏观调控】1.宏观调控宏观调控体系与现代企业制度、市场体系、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构成社会主义社会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要求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2.宏观调控的目标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保持国民经济的适度增长率;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实现劳动力的充分就业;公平的收入分配;国际收支平衡。
3.宏观调控的基本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
4.宏观调控的经济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党的十五大明确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即:“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而且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内容】(1)社会保险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纲领,起到补偿劳动者收入损失的功能。
(2)社会救助其目的是帮助社会成员获得最低限度的生活条件,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最低纲领。
(3)社会福利一个国家的社会福利状况,是其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反映,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最高纲领。
(4)社会优抚社会保障体系中的特殊纲领。
(5)社会互助和个人储蓄积累社会保障体系的补充纲领。
【经济体制改革】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在于: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逐步完善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要包括:建立和完善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分配制度,以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变政府职能、改善宏观经济调控,健全市场体系,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公共基础知识:经济常识积累
公共基础知识:经济常识积累
1.存款储蓄有多种形式,其中能够最大限度地吸收社会闲散奖金的有效形式是(活期存款)。
2.必须把提高经济效益行为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
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必须使(利润总量比成本总量增长快)。
3.市场调节是指:(通过市场竞争,由价值规律自发地进行调节)。
4.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有一般市场经济的共性,又有我国的显著特点。
这个显著特点表现在(它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
【公基常识】近期考过的高频知识点精选
【公基常识】近期考过的高频知识点精选【1】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1)时政简述:5月5日下午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2)重点强调:①经济: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题中应有之义。
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关系我们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
要坚持以实体经济为重,防止脱实向虚;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不能贪大求洋。
坚持三次产业融合发展,避免割裂对立。
坚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能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
坚持开放合作,不能闭门造车。
②人口: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性特征,必须全面认识、正确看待我国人口发展新形势。
要着眼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战略安排,完善新时代人口发展战略,认识、适应、引领人口发展新常态,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努力保持适度生育水平和人口规模,加快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要以系统观念统筹谋划人口问题,以改革创新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把人口高质量发展同人民高品质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2】天舟六号发射(1)时政简述:5月10日晚间,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天舟六号货运飞船。
(2)重点强调:①发射:2023年5月10日21时22分,搭载天舟六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七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②特殊意义:2023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任务的首次发射,也是我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首次飞行任务。
我国改进型货运飞船首发船。
世界现役货物运输能力最大、在轨支持能力最全的货运飞船。
【3】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座谈会(1)时政简述:10日在河北省雄安新区考察,主持召开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2)重点强调:①雄安新区:为河北省管辖的国家级新区,位于河北省中部,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包括雄县、容城县、安新县三县及周边部分区域。
公共基础知识经济知识点
公共基础知识经济知识点一、需求及其相关理论1、需求规律:商品价格上涨,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就会下降;商品价格下降,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这一规律就是需求规律。
2、影响需求的因素: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不只取决于该商品的价格,还主要取决于以下几方面的因素:(1)消费者的偏好;(2)替代商品的价格和数量;(3)互补品的数量和价格;(4)消费者的收入;(5)消费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
3、国民经济三驾马车是指投资、消费和出口,它们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力量,投资和消费合称为内需,出口称为外需。
4、所谓扩大内需政策,就是在生产相对过剩的情况下,调整经济结构(包括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培育消费热点,以拉动经济的增长。
简言之,就是通过扩大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来拉动经济增长。
扩大内需必须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和正确的消费政策。
二、财政政策1、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满足公共支出的需要,依法通过国家财政集中一定数量的货币或实物收入。
财政收入主要包括四个局部:税、利、债、费。
其中税收是指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通过税收工具强制地、无偿地征参与国民收入和社会产品的分配和再分配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2、政府支出是指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置,涉及各种工程,包括购置军需品、警察装备用品、政府机关办公用品、付给政府雇员的酬金、各种公共工程工程的支出等。
3、政府转移支付是指政府的社会福利等支出,如卫生保健支出、收入保障支出、退伍军人福利、失业救济和各种补贴等方面的支出,它是一种不以购置本年的商品和劳务为目的而作的货币性支付。
4、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当社会总支出水平过低,人们的有效需求缺乏,经济进入衰退,失业率提高时,按照凯恩斯的理论,需要增加社会的总支出。
这种政府主动增加总需求的政策即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具体做法即:增加政府支出和转移支付;减少税收。
紧缩性财政政策的做法那么相反,即:即减少政府支出和转移支付;增加税收。
公共基础知识的经济知识总结
公共基础知识的经济知识总结经济知识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涉及到我们生活中方方面面的方方面面,从个人与家庭的经济决策,到公司组织的运营管理,再到国家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总结一些公共基础知识的经济知识,帮助您更好地理解与应用经济原理。
1. 市场与供求市场是买卖商品和服务的地方,供求关系是市场经济运作的基础。
供应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卖方愿意出售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
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买方愿意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
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了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供求关系如果处于平衡状态,价格将会稳定,供需失衡则会导致价格波动。
2. 劳动力市场与收入分配劳动力市场是指雇主与劳动者之间进行劳动力交易的场所。
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了劳动力的价格或者说工资水平。
供给劳动力的人口数量和提供的劳动力的技能水平都会影响到工资水平。
工资水平的高低也会影响到收入分配的公平性。
在市场经济中,收入分配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3. 经济增长与生产率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物货币总值在一定时间内的增加。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生产率来实现,生产率是指单位劳动力或资源所生产的产品或服务数量。
提高生产率可以通过技术进步、劳动力素质的提升和资源的有效利用来实现。
经济增长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意味着更多的机会,更好的生活质量和更高的生活水平。
4. 货币与货币市场货币是一种广泛使用的交换媒介,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
货币市场是指货币交易发生的地方,包括银行、证券市场等。
货币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了货币的价值,货币市场的活跃程度也影响到经济的运行。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供给、利率水平和信贷政策来影响经济运行和控制通货膨胀。
5. 国际贸易与全球化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
国际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全球化的进程,全球化使得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更加频繁。
国际贸易有利于国家或地区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提高效率,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
公共基础知识之经济常识
2、货币供给途径。该途径的传导机制是:当 国外存在通货膨胀和价格上涨时,由于国外商 品的价格上涨,使得该国的对外贸易将出现大 量顺差,而大量的贸易顺差存在,又会使该国 的外汇储备大量增加。在固定汇率制下,大量 的外汇储备将导致国内货币供给大大增加,从 而引起国内利率降低、投资增加,并最终导致 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3、成本传导途径。该途径的传导机制是:由 于国际市场上石油、原材料等价格上涨,导致 国内这些基础产品的输入价格增加,从而引起 国内的价格上涨,并最终引发成本推动型通货 膨胀。
商品的社会属性是( ) A.价值 B.使用价值 C.价格 D.交换价值
7、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各 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必要 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 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 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8、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就是劳动者的生产 效率。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 比。(一个小时生产两双鞋到四双鞋)
3、经济发展速度。一些国家经济发展速度过 快,积累率过高,建设规模超过了生产所能承 担的能力,影响市场商品供求结构,造成货币 流通与商品流通不相适应。 4、外债。一些大量举借外债的国家,在外债 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的情况下,沉重的还本付息 负担阻碍了这些国家经济的正常发展,经济发 展的迟滞和难以应付的还本付息负担而造成的 财政赤字,必然导致通货膨胀。 5、国外通货膨胀通过价格途径、货币供给途 径、成本传导途径传导到国内。(输入型通货 膨胀)
资料链接:通货膨胀的成因、后果及对策
通货膨胀的成因: 1、财政赤字。中央银行向政府发放贷款弥补 财政赤字,通过财政支出,转变为商业银行存 款,再通过商业银行贷款,数倍扩张,产生派 生存款,增加货币供给量。而财政支出绝大部 分是非生产性支出,增加货币供给量的同时, 不能相应增加生产,因而为弥补财政赤字而增 加的货币供给量,是过多的货币。 2、信用膨胀。当信贷规模的扩大超过了生产、 流通的需要,致使货币供给量超过货币需要量 时,出现通货膨胀。
公考经济常识
公考经济常识一、公考经济常识的概述公考经济常识是指在公务员招考中涉及到的经济知识,包括宏观经济、微观经济、国际贸易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对于参加公务员招考的人来说,掌握一定的经济常识是非常必要的。
二、宏观经济学1. 宏观经济学概述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国民经济运行规律和政府调控作用的学科。
其中包括国民收入、物价水平、就业率等方面。
2. 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间内全部居民所创造出来的总收入。
其中包括工资、利润、租金等方面。
3. 物价水平物价水平是指一个国家商品和服务价格总体水平。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都会影响物价水平。
4. 就业率就业率是指一个国家劳动力中从事工作的人数与总劳动力人口之比。
高就业率有利于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
三、微观经济学1. 微观经济学概述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和市场运行规律的学科。
其中包括供求关系、市场结构、价格弹性等方面。
2. 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指在市场上商品和服务的供给量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当需求量大于供给量时,价格会上涨,反之则下跌。
3. 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是指一个市场中各个企业的数量和规模分布。
常见的市场结构有垄断、寡头垄断、完全竞争等。
4. 价格弹性价格弹性是指商品或服务价格变化对需求量变化程度的敏感程度。
当价格弹性大时,需求量对价格变化更加敏感。
四、国际贸易1. 国际贸易概述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进行商品和服务交换的活动。
其中包括出口、进口、贸易顺差等方面。
2. 出口和进口出口是指一个国家向其他国家销售商品和服务,进口则相反。
出口和进口都可以促进国际贸易发展。
3. 贸易顺差贸易顺差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间内出口收入大于进口支出的差额。
贸易顺差有利于国家经济发展。
五、总结公考经济常识是参加公务员招考必备的知识之一。
掌握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国际贸易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国家经济形势,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人民。
2024年公共基础知识-经济知识
经济知识第一章需求、供给一、需求1. 含义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数量。
2. 影响需求数量的因素(1)商品本身价格。
一般而言,商品的价格与需求成反方向变动,即价格越高,需求越少,反之则需求越多。
(2)收入水平。
当消费者的收入提高时,会增加商品的需求量,反之则减少需求量。
(3)相关商品的价格。
当一种商品本身价格不变,而其他相关商品价格发生变化时,这种商品的需求量也会发生变化。
替代品指两种商品之间能够相互替代以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
如牛肉和羊肉是替代品,牛肉价格上升,人们转而购买羊肉,羊肉需求量上升。
互补品指两种商品之间必须相互配合,才能共同满足消费者的同一种需求,如汽车和汽油是互补品,汽油价格上升,人们减少对汽车的购买。
(4)消费者的偏好。
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强时,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相反偏好程度减弱,需求量就会减少。
(5)消费者对未来商品的价格预期。
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即将上升时,社会增加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量,因为理性的人会在价格上升以前购买产品。
反之,就会减少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量。
二、供给及其决定1. 含义: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
2. 影响供给的因素(1)商品本身的价格。
一般而言,一种商品的价格越高,生产者提供的产量就越大,相反,商品的价格越低,生产者提供的产量就越小。
(2)厂商能生产的相关商品价格。
当一种商品的价格不变,而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该商品的供给量会发生变化。
(3)生产的成本。
(4)技术水平。
生产技术的提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生产者的利润,生产者会提供更多的产量。
(5)生产者对未来商品的价格预期。
(6)政府的税收和扶持政策。
第二章宏观经济一、财政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经济热点常识汇总经济常识在事业单位考试中是一个常考考点,由于范围广,内容多,所以并不利于记忆。
因此总结整理出一些经济热点常识,以备考生的不时之需。
热点一:中国积极扩大进口,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进口国。
有关该热点的考点很多,考生应特别注意以下两个考点。
第一,相关概念:如贸易顺差和逆差。
第二,一国的对外贸易状况对本国经济,汇率等的影响。
第三,贸易保护的手段。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贸易逆差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出口贸易总值大于进口贸易总值
B贸易顺差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出口贸易总值小于进口贸易总值
C贸易逆差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进口贸易总值小于出口贸易总值
D贸易顺差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出口贸易总值小于进口贸易总值
2、当一个国家出现贸易顺差时,则()
A该国外汇储备减少
B该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削弱,
C该国在该时期内的对外贸易处于不利地位
D导致该国货币汇率上升
3、经济学上常把( )比喻为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这是对经济增长原理最生动形象的表述。
A投资、消费、出口
B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C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金融市场
D资本、原材料、土地
热点二:2010年4月8日,股指期货启动仪式在上海举行,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和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共同启动了股指期货。
股指期货对大多数的普通老百姓来说,是个新生事物,因此有关该热点的考点很窄,应该只会局限于股指期货的概念与功能。
4、下列有关股指期货的说法错误的是()
A股指期货是指以某种股票指数为基础资产的标准化合约
B股指期货买卖双方交易的是一定时期后的股票价格水平
C目前我国股指期货的标的是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
D股指期货是一种金融衍生品
5、下列有关股指期货的说法错误的是()
A股指期货是一种基础性风险管理工具
B股指期货最基本的功能是套期保值规避风险
C利用股指期货只能规避股市的非系统性风险,对系统性风险无能为力
D股指期货也是一种投资工具,极具投机性
热点三: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方面的考点比较多,如通货膨胀的含义,衡量指标,类型及成因等。
考生应重点掌握通货膨胀的含义。
6、下列有关通货膨胀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通货膨胀主要发生在纸币流通条件下,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也可能发生
B在通货膨胀时,商品的物价水平会持续上涨,劳务价格的水平不会上涨
C季节性物价上涨也是通货膨胀
D在通货膨胀时,货币会贬值
【答案】1D 2D 3A 4B 5C 6D
这一部分看似简单,实则需要掌握的知识信息量很大。
因此各位考生一定要加以重视,加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