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山小调学案

合集下载

初中音乐_沂蒙山小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音乐_沂蒙山小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沂蒙山小调》教案一、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刚才课前老师播放了一首歌曲。

谁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看来大家都没听过,这是咱们山东比较著名的一首民歌《包楞调》。

说起咱们山东的民歌还有很多,你们知道有哪些呢?(送战士、十月歌、山东版的茉莉花、沂蒙山小调等等),看来同学们只知道《沂蒙山小调》,那咱们就一起来聊一聊《沂蒙山小调》。

“沂蒙山”同学们都知道,说的是以沂水、蒙山为主的革命老区——沂蒙山区。

那么这个“小调”又是什么意思呢?谁来说一下?好,咱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小调——又称“小曲”“小令”,是我国民歌的重要体裁之一。

流行于城镇和集市的民间独唱、对唱或歌舞小曲。

可谓是民歌中的经典,市井中的“城市音乐”。

那大家对沂蒙有哪些了解?好,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沂蒙山。

2、《沂蒙山小调》简介:《沂蒙山小调》诞生于抗战时期,为打击反动地方武装组织“黄沙会”,由团员李林谱曲,阮若珊作词,创作了民歌《反对黄沙会》。

后来经过不断地修改加工,便成了今天传唱大江南北的《沂蒙山小调》。

二、学唱歌曲《沂蒙山小调》1、初听歌曲:接下来咱们就一起感受一下咱们山东的这首经典“小调”的魅力。

请同学们在聆听中听辨歌曲的演唱形式、速度及拍子,并仔细听一听歌曲中的哪一句速度放慢了?(完成课件中的表格)①表格:演唱形式是?齐唱速度呢?中速拍子:3/4 4/4(像这样在乐曲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拍子交替出现,称作“变拍子”。

)②那歌曲中哪一句速度放慢了?(最后一句,所以我们在演唱中要注意这一句的演唱。

)2、教师范唱那这首歌曲都唱到了些什么?应该用怎样的情绪来演唱呢?让我们再来欣赏一遍。

内容:青山绿水、牛羊、谷子等等,这些内容都有着非常浓郁的生活气息。

情绪:赞美的3、第一段学唱①跟琴演唱:这首歌曲的旋律朗朗上口,我听到已经有同学们开始跟随演唱了。

下面老师弹着琴请同学们尝试唱一下第一段。

请同学们坐端正。

(学生唱开头停下)同学们要注意在演唱时嘴巴张开,轻声高位。

沂蒙山小调-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2)

沂蒙山小调-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2)

☆沂蒙山小调-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教学目的1.让学生了解传统山东民歌。

2.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3.发挥学生的合唱能力。

教学重点1.教唱《沂蒙山小调-人音版》。

2.讲解山东民歌的曲调特点及唱法。

3.激发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

教学难点1.教唱《沂蒙山小调-人音版》中的重点难点。

2.让学生深入理解山东民歌的文化内涵。

教学方法1.指导式教学法。

2.合唱、个人演唱训练法。

3.听音辨旋法。

教学内容一、导入老师向学生介绍一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山东民歌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二、创作小调老师可以先让学生模仿山东方言的音调,并组合成自己的小调。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老师可以在旁边指导。

三、学唱《沂蒙山小调-人音版》1.教唱《沂蒙山小调-人音版》的歌词和旋律,并对一些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和演示。

2.让学生分组,合唱《沂蒙山小调-人音版》。

四、评析1.让学生来一次集体的表演,并让其他学生进行评析。

2.按学生的反馈进行评析,并提出建议和改进。

五、总结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学到了哪些知识和技能,以及哪些需要加强的地方。

同时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音乐创作能力,创作出更多的优美曲调。

教学反思通过教学,我发现学生对山东民歌缺乏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同时在唱歌的过程中往往出现偏差和重复。

因此,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调整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唱歌的技巧,提高音乐素养。

同时,加强对山东民歌的研究和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山东民歌文化。

(演唱)沂蒙山小调-接力版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演唱)沂蒙山小调-接力版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演唱教案:沂蒙山小调-接力版
目的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们将会:
•了解、学习一份优美的歌曲;
•提高演唱的技巧;
•培养合作、团队意识;
•增强自信心。

教学准备
•音响设备;
•沂蒙山小调接力版伴奏音乐;
•教师准备好歌词并进行乐器演示;
•学生准备好笔和纸。

教学步骤
1.听歌感受
–老师放沂蒙山小调接力版伴奏音乐,让学生放松身心,聆听歌曲,感受歌曲汇集的情感和力量。

–在歌曲结束后,老师可以向学生询问一些简单的感受和理解。

2.学唱歌曲
–老师逐句、分段教唱歌曲。

–学生们跟唱,并逐渐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并注意歌曲的发音、拍子和气息控制。

3.分组练习
–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并给每个小组指定一部分歌曲。

–让学生们在小组内互相练习,掌握各自的歌词和演唱技巧,并在演唱过程中发现、纠正自己所犯的错误。

4.整体演练
–经过分组练习后,所有小组一起进行整体演练。

–老师指导学生们注意节奏、声音的鲜明、合作和协调等方面,帮助他们达到最好的演唱效果。

5.总结讲评
–教师在演唱结束后,对学生们的演唱进行评价和总结。

–可以针对演唱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错误进行点评,并指导学生们注意,避免今后出现这样的问题。

同时,也可以表扬演唱出色的学生,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取得的成就。

总结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们不但学会了一首优美的歌曲,更掌握了演唱的技巧,锻炼了合作和团队意识,并增强了自信心。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这些技能和素质都会给他们带来帮助和提升。

《沂蒙山小调》学案

《沂蒙山小调》学案

沂蒙山小调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体验歌曲中山东人民对沂蒙山的无限赞美,从而培养对家乡及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体验、感受、律动、对比、演唱、探究等多种学习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充分感受歌曲热情豪放、率直开朗的风格特点。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初步了解“鱼咬尾”创作手法、变拍子的定义以及小调的特点,并能运用“鱼咬尾”的创作手法进行创编。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沂蒙山小调》教学难点:了解变拍子的定义,并能初步运用“鱼咬尾”创作手法进行艺术创编活动。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播放有关沂蒙山风光的视频短片:同学们,今天老师将带领你们走进沂蒙山区,一起去聆听大山中的美妙歌声。

二、聆听体验1.播放音频思考歌曲情绪,表达了什么内容旋律:紧凑还是舒展?节奏:规整还是自由?曲调流畅、优美抒情富有歌唱性2.再次聆听,思考歌曲由哪几个乐句构成?起因句(起)承接句(承)变化句(转)综合句(综)四句一段体结构相似中有变化,变化中有发展,发展中有统一三、小调欢唱1.学唱第一、二乐句 2 5 32 | 3 53 21 | 2- -| 2 5 2| 35 32 16 | 1 - - |引导学生画出旋律线条,并说出句头跳进、句尾级进的发展方向。

加入滑音演唱,以此感受山东人民粗旷豪放、洒脱开朗的性格特点。

2.学唱第三乐句 1 3 2.3 | 5 27 65| 6- -|练习附点节奏,多次练习后,加入倚音演唱,感受民歌的演唱韵味。

3.学唱第四乐句4/4 1. 2 76 53 | 3/4 5- - |引导学生找出这一乐句的不同之处,讲解变换拍子的相关知识点。

4.由于四个乐句句尾都是三拍长音,此为民歌的拖腔,指导学生唱满尾音三拍,能使学生感受到拖腔使乐曲更加流动。

5.放声歌唱:引导学生以开朗、豪放的情绪演唱歌曲,并找一找乐句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出“鱼咬尾”的创作手法。

6.讲解“鱼咬尾”创作特点的知识后,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创编实践活动。

《沂蒙山小调》教案

《沂蒙山小调》教案

《沂蒙山小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沂蒙山小调》的背景知识,包括歌曲的起源、历史和文化意义。

2. 通过学习《沂蒙山小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和音乐技巧。

3.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传承意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沂蒙山小调》的背景知识介绍。

2. 歌曲的旋律分析,包括音阶、节奏、和声等方面。

3. 歌曲的歌词解释,理解歌曲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4. 教授歌曲的演唱技巧,包括发音、呼吸、音准等方面。

5. 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沂蒙山小调》,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巧。

2. 难点:理解歌曲的艺术特色,准确地表达歌曲的情感和主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沂蒙山小调》的背景知识和音乐特点。

2. 示范法:通过演唱和示范,使学生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和音乐表达。

3. 练习法:通过分组练习和合唱,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沂蒙山小调》乐谱、歌词和相关背景资料。

2. 教学设备:音响设备、钢琴或其他键盘乐器。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沂蒙山小调》的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新课导入:介绍《沂蒙山小调》的背景知识,包括歌曲的起源、历史和文化意义。

3. 旋律分析: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旋律特点,分析音阶、节奏、和声等方面。

4. 歌词解释:解读歌曲的歌词,帮助学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5. 演唱技巧教学:教授歌曲的演唱技巧,包括发音、呼吸、音准等方面。

七、课堂练习1. 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歌曲的练习,相互交流和指导。

2. 合唱练习:组织学生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3. 演唱展示:选取部分学生进行演唱展示,给予评价和指导。

八、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沂蒙山小调》的音乐特点和演唱技巧。

七年级下册第5单元《沂蒙山小调》【教案】

七年级下册第5单元《沂蒙山小调》【教案】

沂蒙山小调1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喜爱家乡,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2、了解山东民歌的风格和歌曲的背景,知道鱼咬尾的创作方式。

3、能唱出具有山东民歌风味的《沂蒙山小调》。

2重点难点能用优美明亮的声音的演唱歌曲,准确的表达歌曲的风格和情感理解鱼咬尾的创作手法和变拍子,学会拖腔的演唱3教学过程3.1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民歌《最美的名字》2、提问:“这是哪一个地区的民歌,演唱有什么特点?3、谈一谈:“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地区的民歌,它们具有什么特点?”今天,老师将带同学们走进山东、走进沂蒙山看看这一首民歌为你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风景?1、聆听歌曲2、生:“这是藏族地区的歌曲,具有高亢的特点。

3、学生自由回答从熟悉的民歌风格导入新课教学,让学生更有兴趣了解新的民歌风格,激发学习兴趣7分钟新课教学1、欣赏2012年元宵晚会《沂蒙山小调》。

介绍歌曲背景展示沂蒙山风光图片2、请同学们看着歌谱听老师演唱,看看这首歌一共几段可以分成几个乐句?介绍歌曲“起承转合”的曲式结构1、感受歌曲、想象画面。

回答上一个问题。

2、生答:“四个乐句”通过欣赏和分析了解歌曲的曲式结构,熟悉歌曲。

5分钟学唱歌曲轻声跟唱歌曲问题一:“找出哪些字唱出了山东民歌的韵味?”问题二:“哪个字的演唱最具有难度?”2、难点教唱,请学生到黑板上为拖腔画旋律线,练唱时配合手势。

3、师生分句互换演唱。

师唱1、3句,学生唱2、4句。

4、请同学们观察乐句首尾音,揭示鱼咬尾的写作手法、请学生讨论手法的作用。

1、生答:“(那个)(哎)等。

好字最难唱2、通过手势的帮助学习演唱拖腔3、分句学唱4、观察讨论歌曲通过多种形式的学唱加深对歌曲的印象,准确的表达歌曲的情感和唱腔。

18分钟教学拓展欣赏另一种演唱形式的《沂蒙山小调》、体验不一样的感受。

在老师的伴奏下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结束本课运用前面学习的内容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了解民歌发展的多样性、使学生喜欢民歌热爱家乡。

《沂蒙山小调》教案课教案

《沂蒙山小调》教案课教案

《沂蒙山小调》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沂蒙山小调》这首歌曲的基本知识,包括歌曲的背景、结构、旋律等。

2. 通过学习《沂蒙山小调》,使学生能够理解和体会沂蒙山区人民的生活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

3. 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歌曲背景:《沂蒙山小调》是一首山东省沂蒙山区的传统民歌,它反映了沂蒙山区人民的生活情感和精神风貌。

2. 歌曲结构:《沂蒙山小调》的结构简单,旋律优美,富有沂蒙山区的特色。

3. 歌曲旋律:通过学习《沂蒙山小调》,使学生能够掌握歌曲的旋律,学会演唱这首歌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沂蒙山小调》的歌曲知识和演唱技巧。

2.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音准、节奏和旋律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向学生介绍《沂蒙山小调》的歌曲背景、结构和旋律特点。

2. 采用示范法,教师先行演唱,让学生跟随学习。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反复演唱,直到熟练掌握。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向学生介绍《沂蒙山小调》的歌曲背景和特点。

2. 讲解歌曲结构,让学生了解歌曲的组成部分。

3. 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学习。

4. 分组练习,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学习、交流。

5. 课堂展示,让学生在全体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演唱成果。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互动交流等。

2. 评价学生对《沂蒙山小调》歌曲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歌曲背景、结构、旋律等。

3. 评价学生的演唱技巧,包括音准、节奏、音色等。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其他沂蒙山区的民歌,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2. 组织学生进行沂蒙山区的文化考察,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沂蒙山区的历史文化。

八、教学资源:1. 教材:《沂蒙山小调》歌曲教材。

2. 音响设备:播放《沂蒙山小调》歌曲的音响设备。

3. 网络资源:查询沂蒙山区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料。

接力版音乐四年级下册《沂蒙山小调》教学设计1

接力版音乐四年级下册《沂蒙山小调》教学设计1

接力版音乐四年级下册《沂蒙山小调》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沂蒙山小调》是一首具有山东地方特色的民歌,曲调优美,旋律悠扬。

歌曲以沂蒙山为背景,描绘了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首歌曲节奏明快,充满了活力,适合四年级学生学习。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通过学习《沂蒙山小调》,了解山东民歌的特点,培养对家乡文化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掌握了基本的乐理知识,能够识谱。

他们对民歌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山东民歌特点的认识还不够深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加深对山东民歌的了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沂蒙山小调》的曲调和旋律。

2.培养学生对山东民歌的兴趣和热爱。

3.通过对歌曲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歌曲的曲调和旋律。

2.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实践、探究音乐。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曲谱、歌词、图片等。

2.音响设备:播放歌曲、伴奏。

3.教学乐器:吉他、钢琴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课件介绍沂蒙山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感受山东的地方特色。

然后播放《沂蒙山小调》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呈现(10分钟)展示歌曲曲谱,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歌曲的结构和旋律。

教师示范演唱歌曲,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节奏和情感表达。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唱歌曲,教师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分组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巩固(10分钟)学生自主练习演唱歌曲,教师巡回指导。

然后进行小组比赛,评选出最佳演唱小组。

5.拓展(10分钟)介绍其他山东民歌,让学生对比欣赏,加深对山东民歌特点的认识。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一首喜欢的山东民歌进行学习。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沂蒙山小调》的特点和意义。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听、多唱山东民歌,传承家乡文化。

沂蒙山小调中班教案

沂蒙山小调中班教案

沂蒙山小调中班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沂蒙山的地理位置、自然风光和文化底蕴。

2.掌握《沂蒙山小调》的歌曲内容和歌词。

3.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教学内容1.沂蒙山的地理位置与特点2.《沂蒙山小调》歌曲分析3.学唱《沂蒙山小调》教学方法1.视听法:通过观看图片和视频,了解沂蒙山的地理位置和自然风光。

2.听说法:通过讨论和问答,培养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

3.合作学习法:分组合作,学唱《沂蒙山小调》。

教学过程导入(10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一下家乡的名胜古迹,并谈谈对家乡的喜爱之处。

感知(15分钟)1.展示图片或播放视频,向学生介绍沂蒙山的地理位置、高度、自然风光等特点。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沂蒙山的美丽之处。

理解(20分钟)1.向学生介绍《沂蒙山小调》这首歌曲,让学生了解歌曲的背景和意义。

2.分析歌词,引导学生理解歌曲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3.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歌词中的一些难懂词语。

实践(3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歌词进行朗读和讨论。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2.小组合作,分角色学唱《沂蒙山小调》。

可以分为主唱、合唱和伴奏等角色,通过合作完成整首歌曲的演唱。

总结(10分钟)1.邀请几个小组进行演唱展示,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2.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沂蒙山和家乡的感受,并展示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评价方式1.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给予口头评价。

2.学生小组演唱的表现,给予集体评价和个别点评。

3.学生的讨论和回答问题的表现,给予口头评价。

参考资料1.图片或视频资源:沂蒙山的风景照片、旅游宣传片等。

2.歌曲资源:《沂蒙山小调》歌曲录音或视频。

通过这份教案,学生将能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和自然风光,并通过学唱《沂蒙山小调》培养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同时,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以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学前幼儿园_沂蒙山小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前幼儿园_沂蒙山小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沂蒙山小调》中班音乐欣赏活动活动目标:1.知道《沂蒙山小调》是山东民歌。

2.尝试用扇子创编舞蹈,表现歌曲的美。

3.观赏沂蒙山风景,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重点:知道《沂蒙山小调》是山东民歌,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难点:尝试用扇子创编舞蹈。

活动准备:活动准备:1.扇子每人一把 2.歌曲《沂蒙山小调》 3.沂蒙山景色PPT 4.歌曲图谱活动过程:1.音乐(谈话)导入,熟悉音乐旋律。

小朋友有没有听过这首歌曲,在哪里听到过?2.完整欣赏《沂蒙山小调》,感受热情、舒展、优美的旋律。

出示图谱帮助孩子熟悉歌词,感受民歌的特点。

3.播放PPT,欣赏沂蒙山优美景色。

(1)幼儿观赏沂蒙山景色(播放背景音乐《沂蒙山小调》)……(2)一边欣赏美景再听这首歌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呢?4.舞蹈创编。

(1)教师表演自编扇子舞请幼儿欣赏,说一说喜欢哪个动作并模仿。

(2)集体尝试了解扇子舞的基本动作(开扇、合扇、抖扇)。

(3)幼儿用扇子随歌曲自由创编、表演。

活动延伸随歌曲创编不同的表演形式,呈现给小伙伴们欣赏……音乐欣赏《沂蒙山小调》学情分析欣赏民歌,先让幼儿欣赏、熟悉、感受、理解歌曲的内容、风格。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每一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中班幼儿喜欢唱唱跳跳,非常愿意参加歌唱、律动、舞蹈、表演等活动。

根据这一特点,大大激发了幼儿对民歌《沂蒙山小调》的热情与兴趣,我们力求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不断提高幼儿的音乐表现力。

对于中班的幼儿,他们即兴哼唱、即兴表演、用物品敲打节奏等能力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

随着年龄的增长,能运用绘画、手工制作、舞蹈创编等表现自己观察到或是想象到的事物。

《沂蒙山小调》是一首旋律优美、舒缓的山东民歌,热情的歌唱了沂蒙山区的秀美风光以及在共产党领导下沂蒙人民的幸福生活。

《沂蒙山小调》学案

《沂蒙山小调》学案
山东民歌
聆听《沂蒙山小调》的创作背景。
聆听山东民歌版本的《沂蒙山小调》
为了让歌曲更加优美,同时体现山东地方方言。
引导学生:前面旋律的结束音与后面旋律的开头音是相同的。
引出“鱼咬尾”的创作手法。
紧的追着大鱼,好像快要咬到了大鱼的尾巴。
词语接龙游戏:优美——美丽——利害——害怕
设计意图:巩固“鱼咬尾”的创作手法。
多媒体课件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组织教学
弹奏发声练习曲
演唱发声练习曲,结合柯尔文手势。
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好!欢迎参观美丽的山东,山东是我国东部沿海省份,因其位于太行山以东,故名为:山东。美丽的山东拥有许多世界文明的旅游胜地……”
学生聆听老师介绍山东。
观看山东的相关图片,感受山东的美丽。
聆听体会
课堂小结
欣赏《我爱承德,我爱家》
你爱你的家乡吗?你想怎样去爱它?
谈一谈,对家乡的热爱,想怎样热爱自己的家乡。
生畅谈。
板书
设计
沂蒙山小调
(小调)特点:优美、柔美、
创作手法:衬词、“鱼咬尾”
课后
反思
《沂蒙山小调》是一首优美抒情的山东民歌,全曲由四个乐句组成,一段体。民歌抒情极浓。由于本首乐曲抒情、安静的特点,所以课堂氛围并不像学唱或者欣赏欢快歌曲那样活跃。本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
授课时间:5月24日
课题
欣赏《沂蒙山小调》
课型
新授
课时
1
学习
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鱼咬尾”以及衬词的传统音乐创作手法,了解民歌体裁小调。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聆听、体验,感受沂蒙山的好风光。

(演唱)沂蒙山小调-接力版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演唱)沂蒙山小调-接力版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演唱:沂蒙山小调-接力版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歌曲《沂蒙山小调》的歌词和曲调;2.了解山东沂蒙山的风景和人文;3.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合唱能力。

教学重点1.歌曲的歌词和曲调;2.教学山东沂蒙山的地理和文化;3.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唱歌能力。

教学难点1.合唱时的节奏感和和声;2.沂蒙山的特色和文化。

教学准备1.测试记录表;2.课堂展示用品。

教学流程1. 热身活动(5分钟)让学生进行轻松的身体热身活动,放松身体,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

2. 引入新知(10分钟)介绍山东沂蒙山的地理和文化,展示相关的图片,让学生对此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3. 歌曲学习(20分钟)1.教师先唱一遍歌曲,让学生跟着一起听;2.分别教唱歌曲的不同部分,逐步加深学生对歌曲的认识和掌握;3.整体练唱时,注意学生的节奏感和和声。

4. 合唱演唱(15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练习合唱,让学生展示出自己的合唱技巧和合唱能力。

5. 评测(10分钟)教师进行测试记录,根据测试结果给学生相应的评测和鼓励。

让学生也评测自己的表现,评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

6. 总结回顾(5分钟)回顾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和过程,并给予学生总结和评价。

教学反思这堂四年级音乐下册的教学课程,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山东沂蒙山的特色和文化以及学习歌曲《沂蒙山小调》。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对新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很快,但在歌曲的节奏和和声方面需要更多的练习和磨练。

在教学的评测环节中,我加强了对学生唱歌表现的评测力度,并对学生给予了不同程度的激励和赞扬。

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比较流畅和有趣,学生们也表现出了较强的音乐素养和合唱能力。

沂蒙小调初中教案

沂蒙小调初中教案

沂蒙小调初中教案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沂蒙山小调》,使学生了解中国民歌的特点、风格及历史文化背景,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歌唱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采用欣赏、学唱、表演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体验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沂蒙山小调》,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热爱和自豪感,增强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能够熟练地演唱《沂蒙山小调》,了解歌曲的背景及特点。

2.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衬词及节奏处理,以及对于鱼咬尾手法的理解与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沂蒙山小调》歌曲,引导学生猜测歌曲的名称及地域特点,进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歌曲欣赏:教师带领学生欣赏《沂蒙山小调》,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节奏、旋律及情感表达,体会民歌的魅力。

3. 歌曲解析:教师讲解《沂蒙山小调》的背景、歌词含义及音乐特点,使学生了解歌曲的历史文化价值。

4. 学唱歌曲:教师教唱《沂蒙山小调》,重点讲解歌曲中的衬词、节奏处理等技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唱。

5. 表演展示:学生分组进行歌曲表演,展示自己学习的成果,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6. 创编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鱼咬尾手法进行歌曲创编,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7. 总结与反思: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沂蒙山小调》,理解歌曲的背景及特点。

2. 学生能够运用鱼咬尾手法进行歌曲创编,展示自己的创造力。

3. 学生对民歌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对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热爱和自豪感。

4.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和歌唱技巧。

五、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包含歌曲《沂蒙山小调》的音频、视频资料,图片,文字等。

2. 教学乐器:吉他、钢琴等。

沂蒙山小调学案

沂蒙山小调学案
学习歌曲:10分钟目的:通过:听、模仿、理解歌词等环节引导学生基本学会唱歌曲。培养积极、认真、探究的学习态度和良好习惯。
听歌曲录音,感受民歌手歌唱的音色、感情。(给学生完整的印象):出示大歌片:实物投影仪:提示:a有的同学在轻轻的跟着唱,老师喜欢这样的积极的学习态度。这些同学真聪明。b比一比谁学的最快。2-3遍争取学会。c请你说说哪好听?为什么好听?
我们跟着老师的伴奏来唱一遍好吗?
解决音准问题:
休止符要唱得准确,段与段连接要注意停顿:一字多音唱准,不能换气。
拓展延伸归纳总结
1.学生自己小结本节课内容(其他学生补充,教师完善)
2.下面请同学们谈谈下列问题。
唱歌谱:要想准确地唱好这首歌,我们还要学习一下歌谱,我们小学生要精通简谱: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唱一下歌谱。师指投影仪下的画好斜线拍的歌谱。请口琴好的同学试奏,为大家伴奏。
设计:吕彦琼审核:__________
课题
《沂蒙山小调》
班级
姓名
组别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多种形式的听(录音、教师范唱、范奏)感受歌曲风格,初步了解“鱼咬尾”是民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增强学习民歌的兴趣,感受歌曲中热爱家乡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感受歌词的美、指导学生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有感情的唱,连贯的唱好歌曲。指导学生学习运用气息的控制,做有弹性的歌唱和力度的变化。培养音准意识。
展示
提升
质疑
评价
(评学)
学习唱歌词:请学生跟录音学唱一遍,提示:同学们唱歌的时候都在看歌片,注意力很集中,你们这样认真的态度让我很高兴,我们再学唱一遍,好吗?
学生跟录音学唱第二遍。师指歌词。你认为有哪些不好唱的地方(学生没有掌握的地方,重点解决实际的难点:方法:画拍。唱准长音的拍值,范唱

接力版音乐四年级下册《沂蒙山小调》教案教案1

接力版音乐四年级下册《沂蒙山小调》教案教案1

接力版音乐四年级下册《沂蒙山小调》教案教案1一. 教材分析《沂蒙山小调》是一首具有山东地方特色的民歌,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朴实,反映了沂蒙山区人民的生活情景。

这首歌曲作为四年级下的音乐教材,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理解和掌握简单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但他们在音乐鉴赏和表现方面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情。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沂蒙山小调》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对山东地方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3.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现力。

4.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沂蒙山小调》的旋律和歌词的掌握。

2.山东地方文化的了解和传承。

3.音乐鉴赏能力和表现力的提高。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让学生跟随学习。

2.互动法:教师与学生互动,共同探讨、学习。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4.情境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音乐。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沂蒙山小调》的旋律、歌词、图片等。

2.音响设备:播放歌曲《沂蒙山小调》。

3.教学素材:关于山东地方文化的资料。

4.分组标识:用于小组合作环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沂蒙山小调》,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山东地方特色。

然后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歌曲《沂蒙山小调》的旋律和歌词,让学生跟随教师学唱。

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歌曲《沂蒙山小调》的合唱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歌曲《沂蒙山小调》的歌唱比赛,鼓励学生展示自我,提高自信心。

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

《沂蒙山小调》三次教学设计

《沂蒙山小调》三次教学设计

《沂蒙山小调》三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沂蒙山小调》,了解此曲的艺术特点以及对沂蒙山人民的思念之情,并能熟练演奏该曲。

教学重点:1.了解《沂蒙山小调》的背景和创作意图。

2.分析该曲的音乐特点和表现手法。

3.学习演奏该曲的技巧和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1.准确把握《沂蒙山小调》的情感表达。

2.熟练掌握该曲的演奏技巧。

一、知识准备1.提前准备好《沂蒙山小调》的乐谱和CD音频。

2.了解《沂蒙山小调》的背景知识。

二、情境导入1.导入:向学生介绍《沂蒙山小调》的背景,如该曲作于抗日战争时期,表达了对沂蒙山人民的思念之情。

2.展示一段沂蒙山的图片,引导学生体味沂蒙山的壮丽和深情。

3.播放《沂蒙山小调》的CD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曲中的情感和意境。

三、理解分析1.含义解读:对《沂蒙山小调》的曲名进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小调”的意义,即悲伤、忧愁、思念等情感。

2.通过导入问题的提问,引导学生分析《沂蒙山小调》中的情感表达手法。

3.细读乐谱,分析音乐特点:如旋律中夹杂着大量的跳音,快速的音符运动等,以及曲调的变化、高潮部分等。

四、声音练习1.有目标地进行声音练习,以提高学生的音乐敏感度和技巧。

2.练习跳音的唱法,帮助学生准确掌握曲中的跳音位置和音程。

3.练习节奏感:将《沂蒙山小调》的节奏分解开,进行逐节奏的练习。

五、技巧训练1.教学演奏技巧:如音程的变化、连续快速演奏的技巧等。

2.划定乐谱中难度较大的段落,重点进行技巧训练。

3.练习曲目前半段,巩固学生的演奏技巧。

六、整体练习1.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奏,通过互相协作的方式,更好地体会《沂蒙山小调》的合奏效果。

2.展示学生成果,给予学生合适的评价和指导。

七、反思总结1.向学生介绍《沂蒙山小调》的演奏者、演唱者,并观看演示视频,让学生理解曲目的原汁原味演绎。

2.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3.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提出个人的学习感受和建议。

☆沂蒙山小调-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沂蒙山小调-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沂蒙山小调-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沂蒙山小调的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

2.能够演唱沂蒙山小调的绕口令部分并了解其节奏特征。

3.学习沂蒙山小调所用乐器,并进行合奏表演。

4.了解民族音乐文化,增加文化体验和艺术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演唱绕口令部分,掌握其节奏特征。

2.形象描绘沂蒙山小调的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

3.了解沂蒙山小调所用乐器,进行合奏表演。

三、教学难点1.演唱绕口令部分,掌握其复杂的节奏。

2.进行多个乐器的合奏。

四、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合唱曲谱、各种乐器学生:齐唱乐器、敲击乐器五、教学过程A. 课前准备1.教师先播放一首沂蒙山小调,带着孩子们一同聆听和感受乐曲的美妙,引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曲目——沂蒙山小调。

2.介绍沂蒙山小调的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

B. 知识点讲解1.首先,让孩子们听教师朗诵绕口令部分,并一同跟读。

2.教师再演示敲击辨子鼓的节奏。

3.学生们带着节奏一同演唱绕口令部分,并进行反复练习,直到掌握节奏。

4.介绍沂蒙山小调所用到的乐器,重点介绍辨子鼓和苏木琴,并进行音乐欣赏。

C. 合奏表演1.学生将乐器集中到一起,进行合奏。

2.教师要求学生按照音乐的节奏齐唱,并敲击乐器,学生按照自己的灵感,可以通过发出各种声音来表现沂蒙山小调的乐曲特色。

3.学生们可以自由编排和设计自己的表演节目。

D.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点。

2.学生将演唱绕口令和合奏表演的片段进行回放。

3.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评价,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改进意见。

六、课后作业1.进一步了解沂蒙山小调所用到的其他乐器,并进行研究和欣赏。

2.自行组织合唱团队并进行表演,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演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级
七年级
课型
欣赏
主备人
吕彦琼
复备人
审核
课题
《沂蒙山小调》
本节课共1课时,第1课时
全学期总第课时




1、从音乐审美角度感受祖国锦绣山川之美。
2、学会用山东民歌演唱的方法来演唱《沂蒙山小调》并掌握不同的演唱风格的特点。
3、通过欣赏合唱、R&B风格的《沂蒙山小调》,开拓视野,让学生了解相关的音乐知识与相关文化的知识。
生欣赏谈感受,对三种风格的对比和体会
教师及时评价,给与鼓励表扬。
1、组内选派代表,全班展示,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补充。
2、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表现出高度的参与热情。
3、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15


相互评价畅谈收获
各组交流畅谈感悟。
巡回检查
1、自我评价
2、相互评价
3、全班评价
5


教学反思
导学内容
教师行为
期望学生行为
时间
作品欣赏初步尝试
赏析歌曲《沂蒙山小调》:
听歌曲录音,感受民歌手歌唱的音色、感情。
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情感
学科长发放《预习单》
1、认真欣赏作品。
2、学生积极体悟,初步尝试。
3
了什么情绪?
教师巡回指导
1、学生合作交流。
2、将有价值、代表性的问题写在《预习单》上。



1、传统民间创作手法——“鱼咬尾
2、了解了山东民歌的风格情韵
3、学生了解相关的音乐知识与相关文化的知识。
重点
1、感受民歌的拖腔中使用“鱼咬尾”的表现手法的作用。
2、歌曲节奏的难点:连线,一字连音的唱法。
难点
3、气息的训练:正确的呼吸,保证词义的完整。
4、有感情地唱好歌曲。
教学
方法
聆听法,视唱法,对比法等。
10


小组讨论合作解决
对比:老师的演唱和录音有什么区别?那一种更适合民歌的风味?
学生自由发言
1、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学习;并完成《训练单》上的问题。
2、学科长要关注其他同学的学习。
10


相互评价畅谈收获
展示小组合作学生作品,请本组同学视唱
欣赏合唱视频,生谈自己的体会
再来欣赏另一种形式——R&B风格《沂蒙山小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