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歌赏析之沂蒙山小调
沂蒙山小调说课课件
沂蒙山小调说课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教材第七章《民族音乐欣赏》中的《沂蒙山小调》。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沂蒙山小调》的背景介绍、歌曲结构分析、旋律特点讲解以及歌词意境解读。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音乐的韵味,感受沂蒙山区的风土人情。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沂蒙山小调》的歌曲旋律,学会演唱这首歌曲;2. 通过分析歌曲的结构、旋律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3. 引导学生了解沂蒙山区的地域文化,激发他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沂蒙山小调》的旋律、歌词、歌曲结构及演唱技巧。
难点:歌曲旋律中的特殊音程处理,以及歌曲情感的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音乐教材、歌词单、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沂蒙山的民间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沂蒙山小调》。
2.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沂蒙山小调》的创作背景、流传地区及影响。
3. 歌曲分析:a. 旋律特点:讲解歌曲的旋律走向、特殊音程;b. 歌词意境:解读歌词中所表达的情感;c. 歌曲结构:分析歌曲的起承转合。
4. 演唱示范:教师演唱《沂蒙山小调》,并指导学生跟唱。
5. 课堂练习:a. 学生分组练习歌曲旋律;b. 教师指导学生处理歌曲中的特殊音程;c. 集体演唱,教师点评。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沂蒙山小调》歌谱;2. 黑板右侧:歌曲结构、旋律特点、歌词意境;3. 中间部分:课堂练习提示、学生分组情况。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复习《沂蒙山小调》,掌握歌曲旋律及歌词。
2. 答案:课后自主练习,下节课集体演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调整。
2. 拓展延伸:a. 让学生了解其他地区的民族音乐,比较不同地域的音乐风格;b. 组织学生参加民族音乐活动,提高他们的音乐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学过程中的歌曲分析;3. 课堂练习的组织与实施;4. 板书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浅析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
目录摘要II 关键词II 绪论 1 一、小调总体概述 1 (一)小调的含义 1 (二)小调的形成1(三)小调的题材1(四)小调的艺术特征 1 二、《沂蒙山小调》艺术分析 1 (一)《沂蒙山小调》作者简介1(二)《沂蒙山小调》创作背景2(三)《沂蒙山小调》音乐特征 21、歌曲的基本结构 22、歌词分析 23、调式调性 34、曲式特点 35、曲调内涵 3三、《沂蒙山小调》艺术魅力 3四、《沂蒙山小调》深远影响 3 结束语 4 参考文献 4 致谢 4 附录 5浅析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摘要山东民歌是山东人民群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音乐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山东民歌种类多、分布广、分布范围大。
其中尤以小调歌曲所占比例最大,也是最能代表山东民歌风格的一种音乐体裁。
其小调代表作《沂蒙山小调》是山东民歌中流传最广影响最深远,也是最能代表山东民歌的典范作品之一。
本论文就山东民歌代表作《沂蒙山小调》的曲式结构、创作背景、艺术特征、深远影响等方面做了一些浅要分析,通过对《沂蒙山小调》的研究从而加深对山东民歌的了解。
关键词山东民歌;音乐特征;艺术分析;深远影响;SummaryShandong folk song is shandong people's group, is the crystallization of the wisdom of the national music a shinning pearl. Shandong folk song many species and wide distribution, distribution range. Especially the minor songs proportion of most represent the largest, also be a kind of folk style of shandong music genre. Its minor yimeng ditty "is masterpiece" the most popular ballads in shandong province, is also the most influential most represent one of the model work of shandong folk songs. This thesis is shandong folk song masterpiece the formal structure of yimeng minor, creating background,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andfar-reaching influence in some shallow analysis, based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very minor in shandong thus deepening the understanding folk songs.KeywordShandong folk songs;Music features;Artistic analysis;Far-reaching influence;绪论山东民歌属于黄河流域的民歌,与山陕地区的民歌出自同一民歌曲调母体,称作“同宗民歌”①。
《沂蒙山小调》创作感想
《沂蒙山小调》创作感想1. 引言1.1 什么是《沂蒙山小调》?《沂蒙山小调》是中国著名民歌,源自山东沂蒙山区。
它以其深厚的地方特色和质朴的旋律声调而著称,被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首歌曲的诞生得益于山东临沂沂河流域广大农民群众的创作力和生活智慧,反映了当地人民艰苦奋斗、忠诚勤劳的精神风貌。
《沂蒙山小调》自问世以来,以其真挚动人的旋律和歌词,深受广大听众喜爱。
这首歌曲不仅传承了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味,同时也融入了时代的元素,具有较强的现代感。
它从一个侧面展现了中国农民的生活现状,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通过《沂蒙山小调》,人们可以感受到丰富的乡土气息和淳朴的情感表达。
这首歌曲不仅是一种音乐作品,更是一种情感的抒发和对生活的热爱。
它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相结合,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引起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和家园的思考和向往。
1.2 为什么要进行《沂蒙山小调》的创作?《沂蒙山小调》是一部承载着丰富情感和社会意义的作品,它的创作初衷是出于对沂蒙人民深情厚谊的表达和对沂蒙山区的真实生活的呈现。
沂蒙山区是一个曾经饱受战火蹂躏、人民艰苦奋斗的地方,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无畏的斗志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敬佩。
正是基于对这片土地和人民的热爱和敬重,创作者们才决定将他们的故事用音乐的形式传颂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铭记。
通过《沂蒙山小调》的创作,也可以唤起人们对于民族团结、家国情怀的思考,使人们在音乐的力量下感受到家园的温馨与幸福。
这部作品不仅仅是一首歌曲,更是一种精神的传递和一种情感的抒发。
为了让更多人认识和关注沂蒙山区,为了让更多人被这片土地上的故事感动和震撼,为了传承和弘扬沂蒙人民的精神风貌,进行《沂蒙山小调》的创作就显得至关重要和必要。
2. 正文2.1 《沂蒙山小调》的创作背景《沂蒙山小调》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初,那时,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阶段,国家发动的土地改革运动深入农村,为农民群众带来了新的生活变化。
沂蒙山小调赏析
沂蒙山小调赏析沂蒙山小调是由山东的民间歌手赵连甲唱的,主要描述的是当年八路军和老百姓之间互帮互助的故事。
这首山东民歌后来被编进了小学课本中,至今还被我们所熟知,是因为它简单易懂,优美动听,贴近生活,表达的都是人们在生活中最平常的事情。
沂蒙山位于山东临沂,相信许多人都去过沂蒙山旅游,沂蒙山风景区内有许多红色景点,而这首《沂蒙山小调》也是在这个地方被创作出来的。
沂蒙山地处大山深处,交通非常不便利,而且沂蒙山是革命老区,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战士们需要自己解决吃住问题。
他们在战斗的同时还要担心军粮的问题,军队里又没有专门制作军粮的人,但是他们自己种粮食,自己制作军粮,于是就创作了这首歌曲。
赵连甲因为这首歌一夜成名,他把自己对战士们的感谢融入到了这首歌中,让老百姓也能够通过这首歌看到他们心目中的那个英雄。
但其实从赵连甲的角度来说,这首歌他不会唱,因为他不会发山东话,他能够演唱完全是因为剧组的支持。
而这个剧组也并非是我们所想象的普通群众,而是一个特殊的部队,叫做八路军115师。
八路军115师的指导员叫做徐向前,当时的作战计划是由115师来执行,而他们的指挥官就是徐向前。
战士们在反击日寇侵略者时,自然也少不了武器弹药的供给,而他们自己没有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只好和当地的老百姓合作,以物易物,由百姓们提供粮食。
有一次徐向前就遇到了和赵连甲一样的难题,由于八路军装备差,很多的枪械弹药都无法使用,而百姓们也没有可以用的东西,这让他们十分为难,正在他思考对策时,百姓中走出了一位女性,她对徐向前说:“我们家后面有好多玉米,你们可以拿枪和我换。
”徐向前听到这句话就决定去她家,拿上八路军最缺乏的子弹,而这位女性就是沂蒙山的传奇女性赵百发。
八路军115师刚开始是按照一般的战斗计划进行,因为粮食的问题,他们和当地的老百姓没办法做生意,后来因为这件事,徐向前就将此事告诉了当地的百姓,他们便愿意把粮食送给八路军,这让战士们十分感激,也让这首歌更加的具有真实性。
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浅析
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浅析标题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浅析作者路玉新关键词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艺术特点指导老师周庆专业音乐学正文前言民歌源于生活自古以来广大劳动人民用民歌的形式艺术地反映生活表达自己的爱憎抒发内心感情正如我国古代音乐专著《乐记》的《乐本篇》概括的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山东是齐鲁文化的发源地位于我国黄河中下游的东部沿海地区民歌是根植于中华民族丰润的艺术沃土中的一枝灿烂奇葩这里的民歌种类多数量大分布范围广是山东人民群体智慧的结晶山东民间小调是山东民间歌曲中数量最多且最能代表山东民歌风格的体裁不仅题材丰富旋律优美而且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山东人我深深的喜欢这片土地上的文化他的质朴淳厚强悍粗犷和诙谐风趣等特点无不一一在表现山东人民朴实憨厚的性情山东民间小调往往以生活小调为最突出表现山东人民在和大自然斗争中的伟大气魄坚强意志和英雄性格的歌曲就表现出强悍粗犷的特点如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歌曲那悠长舒展的旋律优美动听地倾吐出人们对青山绿水实在好风吹草地见牛羊的沂蒙山由衷的赞颂一民歌简介一民歌的含义民歌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体裁的一种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它不同作曲家的那种以曲谱将其版本固定的专业创作而是通过听觉记忆和口头流传的方式存活于民间的民歌不是一个人也不是一代人的劳动创作而是经过了世世代代的普通民众的集体筛选改造打磨和提炼因此凝结着劳动人民的品格情操和趣味充满着即兴发挥的活力蕴含了丰富的社会价值和不朽的艺术魅力史书上早就说过世但有假诗文无假山歌这正好说明民歌超越那些文人墨客文字游戏或无病呻吟的高明之处恰恰在于它是人们真实情感的渲泻是用欢笑和血泪凝炼而成的歌声二民歌的分类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人口众多有五十六个民族在漫长的社会生活与劳动中产生了丰富多彩的民歌已经记载的有三十余万首受各种条件制约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民歌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色彩民歌的分类有按地域的有按历史时期内容等多种形式分类的根据其音乐特点最常见的是按体裁形式划分的一般分为三大类号子山歌小调每大类中还可以划分为若干次类三民歌的艺术特点1诗与音乐的高度结合歌词具有紧贴人民生活主题明确感情真挚的特点篇幅短小通俗易懂表现内容的方法比较直接朴实善于运用少量音乐材料精炼的艺术手法和音乐语言创造出准确而生动的音乐形象2擅长于抒发人的内心世界用短小的结构凝练的音乐语言极为经济的音乐素材来表达深刻的思想感情3具有口头性集体性即兴性和变异性民歌是群体智慧的结晶在世代相传中不同时期或时间不同地区的不同歌唱者按个人需要将某首现成民歌作为蓝本进行即兴编词见啥唱啥想啥唱啥即为民歌创作和歌唱中的即兴性即兴编词曲的同时民歌的曲调必然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变异性四民歌的音乐特点民歌在音乐上都具有本民族本地区的风格特点旋律与该民族或地区的语言紧密结合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歌在音乐方面又具有不同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常表现在音阶调式节拍等方面曲式结构一般比较短小篇幅长的歌词常用同一旋律反复二小调简介一小调的含义小调又称小曲俗曲等通常是在劳动余暇或民间娱乐风俗节庆等场合演唱的歌曲和号子与山歌不同号子是用于劳动时统一步伐振发精神山歌主要是抒发歌唱者的个人情感小调则带有娱乐的色彩举例在电影中的集市茶楼里一人唱或几个人唱有乐器伴奏某些小调由于民间职业或半职业艺人的加工和演唱表现手法更加多样感情细腻旋律朗朗上口曲调委婉动听更具艺术性二小调的形成小调的形成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劳动生产之余平日生活闲时形成的另一种是在民间娱乐风俗节日等场合中形成的人民为了更充分地表现自己的心情意志愿望三小调的题材小调的题材及其广泛包罗万象大到国家大事小到民风民俗男女爱情并常以四季五更十二月等形式联缀出多段分节歌举例1《斑鸠调》江西民歌表现春暧花开的天气人们愉快的心境2《沂蒙山小调》山东民歌歌曲表现的是在共产党领导下的沂蒙山区的丰收景色四小调的歌唱形式有独唱对唱齐唱等几种其中以独唱形式最为常见歌唱时常有乐器伴奏使音乐更为丰富生动五小调的艺术特征1叙事与抒情相交融的表现方法和曲折细腻的音乐性格2规整均匀的节奏节拍节奏类型多样并分布均衡既有变化又有统一变化重复使用的好就会使一首歌曲易于记忆易于上口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3曲折多样的旋律小调的乐汇变化比较多旋律地进行多呈曲折形式级进多于跳进环绕进行多于直线进行4曲式结构完整均衡其中最常见的曲式结构是对应式和起承转合式两类以及这两种类型的变化发展形式三《沂蒙山小调》一《沂蒙山小调》的创作背景人那个都说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好风光青山那个绿水多好看风吹那个草地见牛羊走进沂蒙山区这首沂蒙山小调在山里在田间四处回荡这首歌沂蒙山的百姓已经唱了60年60年里沂蒙山小调已经成了沂蒙山的代名词人们认识沂蒙山就是从听了这首沂蒙山小调开始的沂蒙山的民歌沂蒙山的历史和文化悠远而古老在这片充满着传奇色彩的土地上二千多年里孕育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在将近百年的时间里沂蒙山人用勤劳勇敢写下过辉煌的篇章千百年里沂蒙山人用歌声抒发着自己的情感传递着古老的历史和文化从远古一直延续到今天现在这首歌曲已经成为临沂市和山东省的音乐形象代表但对这首歌的作者和诞生地却少有人知《沂蒙山小调》原为《十二月调》流传于山东北部和河北等地抗日战争时八路军山东抗日军政大学一分校的文艺工作者用此曲调编配了一首歌名《打黄沙会》配合黄沙会鲁南地区反动武装组织的斗争以后人们保留了它的前两段赞美沂蒙山风光的歌词增加了歌唱新生活歌颂领袖的内容这就是今日的《沂蒙山小调》又称《沂蒙山好风光》《沂蒙山小调》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创作出来的歌曲一经传出就以其通俗易懂生动的歌词美妙动听的曲调很快传遍了鲁中鲁南滨海胶东渤海各抗日根据地受到了广大军民的普遍喜爱以后又流传到华北东北各抗日根据地二《沂蒙山小调》的作者简介《沂蒙山小调》的曲作者李林于1998年6月30日在上海逝世享年81岁生前为上海歌剧院顾问词作者阮若珊于2001年11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0岁生前为中央戏剧学院78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他们用一生辛勤的艺术劳动实践了自己对祖国对人民的忠诚誓言今天当人们在白石屋村拜赏石刻的《沂蒙山小调》和碑文时不由得一股强烈的敬佩情感油然而生那传遍八方的歌韵也会萦绕在我们耳旁久久不肯散去三《沂蒙山小调》的艺术特点1歌曲基本结构《沂蒙山小调》是一首优美抒情的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全曲共四个乐句为单乐段的分节歌形式第一句唱词包括两个乐句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发展变化后两句有离调的变化旋律显得新颖别致每个乐句都以落音为中心作回返进行的拖腔增加了音乐的抒情性全曲的音乐风格舒展豪放优美动听表现了劳动人民宽厚质朴的性格民歌抒情极浓特点是每个乐句的尾音为中心作回返的拖腔如 2 1 21 6 1 6 5 6四个乐句的落音层次递降 2 1 6 5整个旋律呈波浪式下降型旋律朗朗上口2歌词特点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青山那个绿水哎多好看风吹那个草低哎见牛羊这首歌是具有山歌风格的小调为了把声音传远有个长腔前一句的尾音是后一句的始音这种创作形式为鱼咬尾类似于文学创作中顶真的修词方法在我国民间音乐中鱼咬尾是常用的一种创作手法它如李白的诗《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也随君渡湘水这种句头咬句尾的创作手法即是鱼咬尾3调式调性《沂蒙山小调》这首歌是三拍子采用含变宫的六声徽调式的民歌属民族小调式节奏舒展规整歌曲的节拍数基本一致每个乐句9拍较规整4曲式特点一段体为单乐段分节歌的形式全曲分起承转合四个乐句第一句唱词包括两个乐句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发展变化后两句有离调的变化加上衬词和感叹词的运用旋律显得新颖别致5曲调曲调优美抒情,朗朗上口音调丰富,旋律流畅自然节奏舒展宽广每个乐句都有以结束音为中心作回返的拖腔使旋律的进行更加流畅而又自然从而增强了音乐的歌唱性和抒情性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充分展现出劳动人民憨厚朴实的性格抒发了歌者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四《沂蒙山小调》独特的艺术魅力一首山东人逃荒到东北沿街卖唱的小调加工整理的民歌以凄美悠扬的曲调和主题鲜明打动了老区的父老乡亲在这片充满着传奇色彩的土地上二千多年里孕育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在将近百年的时间里沂蒙山人用勤劳勇敢写下过辉煌的篇章千百年里沂蒙山人用歌声抒发着自己的情感传递着古老的历史和文化从远古一直延续到今天《沂蒙山小调》是一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沂蒙民间音乐素材其旋律极富有个性特点和很大的可变性采用现代丰富多样的作曲手法将其千变万化可用以表现沂蒙山东人民的社会生活和各种情绪情感情景塑造各种人物形象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该曲调曾以各种艺术表现形式出现在中国和世界的舞台及影视屏幕上现在该歌曲又作为临沂和山东的形象代表在今年刚刚闭幕的省文化博览会上奏响这是一笔从祖上传下来的宝贵财富既是临沂的山东的也是中国的世界的五《沂蒙山小调》在其他方面的影响这曲《沂蒙山小调》使人初识了既有北国粗犷风貌也有南国鱼米之乡风韵的临沂多年来饱含深情的民歌小调一直萦绕在72主峰36洞天的蒙山飘拂在宛若玉带的沂河既为山高水长的旅游城市增光添色也使革命老区在创业之路上风光了一把继而衍生出自己的知名品牌《沂蒙山小调》当年在战火中诞生沂蒙山脉盈荡至今的古文风可谓悠远且不说沂南北寨的汉画像石墓银雀山的汉墓竹简单凭三国时期诸葛丞相的故居晋代书圣王羲之的故居和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故居便够众多游客流连感叹一番的然而能唱红沂蒙山响彻齐鲁大地飞遍全国大江南北的作品并不是卧龙先生抱膝长吟的那阕词赋兰亭砚主笔走龙蛇的笔韵墨痕和颜文忠公的名帖碑刻确切地说是一首源自抗战时期的乡间小调《沂蒙山小调》今后随着播扬任重道远前不久电影故事片《沂蒙山小调》首映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八一电影制片厂隆重举行这是一部在改革开放时代的背景下以沂蒙山区的建设和发展为主题的主旋律的影片导向鲜明意义深刻围绕亲情友情爱情和归国华侨的爱国精神深刻地反映了纯朴善良的沂蒙山人朴实的胸怀和无私的奉献精神热情讴歌了归国华侨的拳拳报国之心影片面市后有山高水长之誉的临沂在人们眼中会更加清晰生动这座山东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山城将会留住更多游人的脚步《沂蒙山小调》现今激活了红色经济每年踏上沂蒙山的游人多在两战胜迹前感受革命教育之旅许多听过《沂蒙山小调》看过电影《红嫂》《红日》的游客对沂蒙山水很是向往无论在著名的孟良崮旅游区山东战工会遗址中共山东分局旧址八路军115师师部旧址大青山战斗遗址还是在华东革命烈士陵园都能看到游客凝重的目光听到青少年的集体宣誓声一位海外华人曾说沂蒙小调不仅仅让人忆起硝烟弥漫的岁月忆起军民鱼水关系还能使人感受到中华民族那种传统的果敢与朴实真诚与深情耳畔每每传来这首韵调都使我更加珍爱祖国的山山水水引发我为祖国母亲再作贡献的意念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优秀民歌的《沂蒙山小调》已随着红色旅游的蓬勃开展提升为文化品牌也成为旅游产业跟进工程向领跑工程转变的一个亮点记者在临沂市了解到许多团队散客在游览泰山曲阜后直奔沂水蒙山大多是追寻着沂蒙小调远道而来如何进一。
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的艺术特色
CulturalCorridor 文化长廊Cutting Edge Education 教育前沿 21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的艺术特色文/王云莉摘要:山东地区的民歌大多出自于我国的黄河流域,小调就是其中一种表现形式,小调音乐既有豪迈质朴的一面,又有细腻悠长的一面,也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沂蒙山小调》不仅仅是一首传诵至今具有浓厚的地方和民族特色的经典小调民歌,更是深深的蕴含了一个时代的主旋律,并且彰显了人文的特征。
关键词:小调;艺术特色;民歌1 小调的概述1.1 小调的基本含义"小调"这个历史上的新名词在我国古代民间的应用非常广泛,只不过有的一些地方人们又称它为"小曲", 它是在我国的民间作为一种流传比较广,结构严谨、内容短小、形式较为规整的一种民族歌曲演唱艺术。
1.2 小调的整体形成小调的重要性和整体音乐的形成始终都离不开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并且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小调的整体音乐形成大致情况可以再细分为两种,第一种大多都主要是在我们的家庭日常生活或者休闲时之间形成的;第二种是在民俗娱乐文化生活、民俗文化娱乐节目表演等各种民俗文化场合中自然形成的。
1.3 《沂蒙山小调》的创作背景《沂蒙山小调》的民歌创作过程以及背景、诞生和创作发展过程非常具有特殊性。
1940年的沂蒙地区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非常艰难的时刻,抗日战争刚刚爆发,常有对日寇的"扫荡",国民党内的反动派也没有完全停止对抗日革命根据地的骚扰。
并且充分利用了反动派的势力与我抗日的军民进行激烈对抗。
当时我军除了使用正常的军事武力,文艺的宣传也是很重要的一种武器,这样给反动势力和军民造成了舆论压力,因此也为类似《沂蒙山小调》这样的反动派作品得以诞生和发展提供了一定历史的条件。
《沂蒙山小调》起初在当时特定的歌曲形式和条件下叫做《反对黄沙会》,然而此时并不是最终的定形, 后来随着发展又对歌曲进行了再次创作,注入抗日的内容蕴含更强的时代精神,中共建国时期以后,对歌曲的内容、旋律以及音乐排版等都已经做出了很大的改变,增加了歌颂和赞美当时沂蒙山的自然风光,形成了最终版的《沂蒙山小调》。
扬琴沂蒙山小调曲子
扬琴沂蒙山小调曲子扬琴沂蒙山小调是一首非常著名的曲子,它以沂蒙山区的风景和人文特色为题材,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情和思念之情。
以下是我从多个角度对这首曲子的回答:1. 曲子的起源和背景,扬琴沂蒙山小调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首经典曲目,它源自山东省沂蒙山区的民间音乐传统。
沂蒙山区是中国著名的红色革命老区,这首曲子以纪念和赞颂这片土地上的英雄事迹和革命精神。
2. 曲调特点和表现手法,扬琴沂蒙山小调采用了扬琴独奏的形式,曲调悠扬动人。
它运用了扬琴独特的演奏技巧,如琴音的滑音、颤音和琶音等,以表现出沂蒙山区的山水风景和人文风情。
曲子中旋律起伏跌宕,情感丰富,给人一种深沉、激情和豪迈的感觉。
3. 音乐形象和情感表达,扬琴沂蒙山小调通过音乐的形象描绘,表达了对沂蒙山区的深情厚意。
曲子中的音符和音色勾勒出山区的壮丽景色,如高山峻岭、流水潺潺、松涛阵阵等。
同时,曲子中也融入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先辈英雄的敬仰之情,展现了沂蒙山区人民的坚韧和乐观精神。
4. 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扬琴沂蒙山小调不仅是一首音乐作品,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它通过音乐的方式传递了沂蒙山区的历史、地理、人文等方面的信息,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丰富性。
同时,这首曲子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在音乐结构、曲调变化、表达技巧等方面都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魅力。
总结起来,扬琴沂蒙山小调是一首以山东沂蒙山区为题材的经典曲目,通过扬琴独奏的形式,以悠扬动人的曲调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情和思念之情。
它具有丰富的音乐形象和情感表达,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这首曲子在中国传统音乐中具有重要地位,也是对沂蒙山区的一种赞美和纪念。
沂蒙山小调PPT教学课件
曲目背后的故事
讲述《沂蒙山小调》的创作背景和历 史意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歌 曲。
经典改编版本
介绍并播放一些经典的改编版本,如 交响乐版、民乐版等,让学生欣赏不 同风格的演绎。
现场演唱活动组织
演唱者选拔与培训
01
组织选拔具有一定演唱基础的学生,进行专业的培训和指导,
提高他们的演唱水平。
演唱形式设计
跨界融合可能性探讨
与流行音乐、古典音乐等多元音乐类 型进行跨界融合。
尝试将沂蒙山小调元素融入现代服饰、 文创产品等领域。
探索沂蒙山小调与舞蹈、戏剧、影视 等艺术形式的结合。
国际化推广前景展望
利用国际文化交流平台,展示沂蒙山小调的独特魅力。 加强与国际音乐界的合作,共同推广沂蒙山小调音乐文化。
开设沂蒙山小调海外专场演出,拓展国际演出市场。
THANKS
感谢观看
介绍沂蒙山区传统节日的 起源、习俗和庆祝方式, 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 等。
婚丧嫁娶习俗
阐述沂蒙山区婚丧嫁娶的 传统习俗和礼仪,反映当 地人民的价值观和生活方 式。
民间信仰与禁忌
介绍沂蒙山区的民间信仰 和禁忌,揭示当地人民的 信仰体系和心理特点。
红色革命精神传承
革命历史背景
概述沂蒙山区的革命历史背景, 包括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时期
02 沂蒙山小调音乐 分析
旋律与节奏特点
旋律优美流畅,富有 歌唱性,易于记忆和 传唱。
旋律中常运用大跳音 程,使得音乐更加生 动活泼。
节奏明快有力,具有 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 族风情。
调式与和声运用
采用民族五声调式,具有鲜明 的民族特色。
和声运用丰富多样,注重色彩 性和功能性的结合。
善于运用转调和离调手法,增 强音乐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沂蒙山小调歌曲
沂蒙山小调歌曲
沂蒙山小调是一首流传于中国山东省的民歌,歌曲以山东沂蒙山区的
自然风光和人民生活为主题,表达了人们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歌曲的旋律简单优美,节奏轻快,歌词朴实自然,充满了浓郁的地方
特色和民族情感。
歌曲的开头唱道:“沂蒙山,美丽的家乡,山清水秀,
风景如画”,表达了对家乡山清水秀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歌曲的中间部分
唱到了沂蒙山区的人民生活,歌词中提到了“劳动的人民,勤劳勇敢”,
表达了对勤劳的人民的敬意和赞美。
同时,歌曲中也提到了人们对美好生
活的向往,唱道:“我们要过上好日子,幸福的生活,快乐的心情”,表
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歌曲的结尾部分唱到了对家乡的离别和思念,歌词中提到了“离别的时候,泪水汪汪,思念的心情,永远不忘”,
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不舍之情。
总的来说,沂蒙山小调是一首充满
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情感的民歌,它不仅表达了人们对家乡的热爱和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中国山东省沂蒙山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民生活。
沂蒙儿女魂——《沂蒙山小调》解析
Yi Shu Ping Jian沂蒙儿女魂———《沂蒙山小调》解析刘梦江苏师范大学摘要: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文化底蕴,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们创造出了不同的文明。
山东民歌是广大山东人民在日常生活、劳动中创作出来的,也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山东地区的民歌有很多种类,其中风格最为鲜明且分布最广的就是小调类型的歌曲了。
小调是山东民歌的典型音乐类型。
《沂蒙山小调》在山东地区传唱广泛,也是山东民歌的典型代表之一。
因此,本篇文章对《沂蒙山小调》进行相关研究,进而对其曲调结构、创作历史、风格特色、艺术价值等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沂蒙山小调山东民歌艺术特征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8-0014-02一、《沂蒙山小调》创作背景这首曲子的创作时期在20世纪40年代,此时沂蒙山区正逢内外交困的艰难时期。
外有日本侵略者的各种“扫荡”,国内又有国民党的破坏活动,国民党通过地方性的反动势力破坏共产党的革命根据地。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共产党不仅用武装力量与内外势力进行抗争,还通过文化宣传活动对反动势力进行舆论批判,在当时产生了重大积极影响,就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沂蒙山小调》诞生了。
《沂蒙山小调》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发展与演变,在其出现的初期有另一个名字就是《反对黄沙会》,这也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随着社会的发展,歌曲的内容也不断发生了变化和调整,旋律也有了新的变化。
《沂蒙山小调》在各个历史时期都被加入了时代内涵,激励着老区人民不断前进,为后代子孙学习这段历史提供了很好的历史依据。
这首小调创作于战乱年代,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不仅没有消失,还传播到了很多地区,这就是其创作过程的特别之处,也正是如此丰富的演变经历才使其深受大众的喜爱。
二、《沂蒙山小调》音乐特色分析(一)曲式结构《沂蒙山小调》这首曲子分为4个乐句,属于一段体分节歌的架构。
小调的第一句歌词由两个乐句组成,后者是前者的变化乐句,歌曲后面的乐句与前两乐句在曲调上是不同的。
中国民歌赏析之沂蒙山小调
中国民歌赏析之沂蒙山小调
沂蒙山小调是一首代表性的中国民歌,歌曲通过歌颂祖国山河壮丽、民族英雄无私奉献的情感之美,表达了人们对祖国的热爱和敬仰之情。
下面我们来一起欣赏这首中国民歌。
沂蒙山小调的歌词由林家瑞和陈钊所作,曲调则由林家瑞创作。
这首民歌旋律悠扬、琅琅上口,以山水、民俗为背景,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和浪漫主义情怀。
歌曲的风格与西方音乐的协调性和激情相结合,具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价值。
在歌曲中,沂蒙山被称为人民的摇篮,是中国民族精神的象征。
歌手在歌曲中深情歌唱着:“沂蒙山在哭泣,今天是泪水,明天是血泪;沂蒙山在喊叫,呐喊着号召,我们努力前行。
” 歌曲中的这种和故乡山水的深切关注和对生命的珍惜,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
沂蒙山小调以朴素、感性、描绘性语言表现情感,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歌词中包含了对沂蒙山波澜壮阔的山水背景、对人民英雄的颂扬、同时也透露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居安思危的态度,强调了每个人都应该有责任拯救祖国,珍惜当下,为共产主义事业的实现奋斗终身。
总之,沂蒙山小调是一首代表性的中国民歌,它通过富有情感的歌词和优美的旋律,表达了人们对祖国的深深爱戴,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深得人心。
这首民歌能够在世界音乐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不仅是对中国民歌的珍贵贡献,也是对世界音乐文化的一份珍贵遗产。
沂蒙山小调
在咬字与吐字的过程中,要注重字 音的完整和圆润,使每个字都如同 珍珠般晶莹剔透。
13
情感表达与演绎风格
1
深入体验歌曲情感
演唱者要深入理解沂蒙山小调所表达的 情感内涵,通过想象和体验将自己置身 于歌曲所描绘的场景之中,从而更准确 地传递情感。
2
丰富的音色变化
根据歌曲情感的起伏变化,演唱者应运 用丰富的音色变化来表现不同的情感层 次。如运用明亮、高亢的音色表现激昂 、欢快的情绪;运用柔和、细腻的音色 表现深情、内敛的情感等。
20
创新与发展趋势
融合现代元素
在保持沂蒙山小调传统特色的基础上 ,可以融入现代音乐元素,如电子音 乐、流行音乐等,以吸引更多年轻受 众。
拓展传播渠道
开发文化产业
将沂蒙山小调与旅游、教育、文创等 产业相结合,开发相关文化产品,推 动其产业化发展。
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现代传播手 段,拓宽沂蒙山小调的传播渠道,提 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
2024/1/28
7
曲调与旋律
沂蒙山小调的曲调优美,旋律悠扬,具有浓 郁的地方特色。
其旋律多采用级进、小跳等手法,使音乐显 得流畅而自然。
曲调中常运用装饰音和滑音等技巧,增强了 音乐的韵味和表现力。
2024/1/28
8
节奏与节拍
沂蒙山小调的节奏明 快,节拍规整,具有 强烈的舞蹈性。
在演唱过程中,常加 入衬词和衬腔等手法 ,丰富了节奏的变化 和表现力。
02
它以优美的旋律、朴实的歌词和 深情的演唱,表达了沂蒙山人民 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4
历史与发展
2024/1/28
沂蒙山小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当时沂蒙山地区的民间艺人根据当地的 山歌、小调等民间音乐元素,逐渐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沂蒙山小调。
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赏析
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赏析沂蒙山是中国红色革命的一块圣地,而那首家喻户晓的《沂蒙山小调》则成为这片土地上一首永远流传不衰的民歌。
这首歌曲是抗日战争时期产生的作品,写的是在山东沂蒙山区发生的事,整个音乐非常亲切、质朴,同时也表现出了沂蒙山人民对党和毛主席的热爱。
一、歌曲描述了革命战争时期山东老百姓的生活情景,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音乐一开始就通过紧张、激烈、又具有战斗气息的音乐描述了革命战争时期山东老百姓的艰苦生活。
之后又用舒缓的音乐来描绘老百姓丰收后的欢乐心情,接着又描写了战士们打靶归来的喜悦心情,然后又唱出了人们送子参军的感激之情,最后再描写了人们对解放军战士英勇杀敌的无比敬仰之情。
这些都表现出人们对革命胜利充满了无限的向往与期待。
这一部分非常贴近实际生活,让人感受到当时的百姓渴望和平,幸福安康的心情。
二、歌曲的第二段就更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了,写的是恋人之间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
他们互诉衷肠、互相赞美,既甜蜜又浪漫。
之后便是抒情的高潮,写出了恋人们对于自己心上人的思念,以及希望可以随时见到自己的心上人,继续保持两个人之间的浓浓爱意。
在这里最突出的是重复使用了一个音,那就是“啊”。
连续的重复能够增加歌词内容的强度,给人以深刻印象。
三、歌曲的第四段非常亲切、生动,表现了父老乡亲们对解放军战士的思念。
开始先以号子来营造当时的环境氛围,之后用快板的形式唱出了当时的天气情况。
再次反复使用“啊”字,使得歌曲显得更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三、歌曲的第四段非常亲切、生动,表现了父老乡亲们对解放军战士的思念。
开始先以号子来营造当时的环境氛围,之后用快板的形式唱出了当时的天气情况。
再次反复使用“啊”字,使得歌曲显得更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四、歌曲的第五段很有特点,与第三段、第四段风格完全不同,是一种热烈的、高昂的、富有斗志的音乐。
歌曲从头至尾都使用了十六分音符,让人觉得十分振奋。
《沂蒙山小调》以真挚朴素的语言,描述了革命战争时期沂蒙山人民的生活情景。
浅析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音乐分析
就能显示 出山东 民歌有着 独特的音色 ,音质 的甜美 ,音情 的亲 切 , 音律 的细腻则 是山东 民歌演唱时必须要 注意的 ,也是 严格要求 的。 其 中音乐 的音 色是在歌 曲演绎时 比较 重要的桥段 。正如 《沂蒙 山小 调 》这首 歌 ,演唱者在 表演时一定要 注重地方文化特 色的运用 ,从 音乐 的一 开始 ,演 唱者 就应该进入 山东人的角色 ,通 过甜美婉 转的 音质来诠 释地方音色 。然而长腔就是 这首歌 的一个 重要特点 。也是 山东 民歌的显著特征。
一 、 艺术 特点 (一 )音乐结构 我们先对歌 曲的音乐结构进行 分析 ,山东 民歌 《沂蒙 山小 调 》 是一 首旋律优美 明亮 的 民间歌 曲 ,本 曲可分 为四个乐句 ,其 中每一 句有 三个 小节 ,并且 每个乐句 的节奏型基本 相同 ,并且在 每个乐句 的尾 部都有一个 小拖腔 ,结 音为 “re—do—la—sol”,具有起承 转合 的 结构 特点 。全 曲除一处六度跳 进外 ,大 多数 是大二 、小 三 、纯 四度 的音调 进行 ,旋 律 由高 到低 ,渐渐 下行 ,最 后稳 定地 结束 在 主音 上 。旋律舒展 、感情奔放 ,具有质朴开朗 的特点。 (二 )歌 词 特 点 《沂蒙 山小 调 》这首 山东 民歌 ,它是一 首极具 山歌风格 特点 的 小调歌 曲,并且该 曲的歌词中有个长腔 ,其原因是为 了使演唱者在表 演该歌 曲时 ,让其声音展示 更 明亮 的效果。词作者在写作的时候 , 有意 的把长腔的前一句 的尾音和后一句歌词的始音用 同一个字 ,这种 创作手法叫做 “鱼 咬尾” ,我们在文学创作中可 以看到类似的手法 , 它是一种修辞手法 ,叫做 “顶真 ”,和本歌曲中的歌词创作手法是一 个意思 。其作 品吸取 了民间音乐风格 的要素 ,使作品能够更加贴近于 生活 ,能真实的表达人 民的心里情绪 ,带给观众有耳 目一新的感觉 。 (三 )调 式 调 性 每首 曲子或 者旋律都有他 自身的调式调性 ,每首作 品的创作形 式都 是不 同的 ,调式调性也一 样 ,都有一定 的差异 。这 可能就是 区 分 每首作品 的属性 的标准吧 。就像 《沂蒙 山小调 》它是一 首 民族作 品 ,它则采用 的是 民族 中的小 调式 ,它是一 首三拍子 的小调 歌 曲, 从作 品中可 以看 出其 节奏 比较舒 展 、整齐 ,其歌曲 的节拍数 基本相 同 ,每个乐句都有 九拍组成 ,所 以整体是 比较规整 的。又 因为 《沂 蒙 山小调 》的音乐形 式采用 的是 有变宫 的六声徵 调式 的民族 调式 , 所 以更加体现 出民族音乐的鲜明之处 。 二 、歌 曲 的演 唱 分 析 歌曲的演唱处理 很重要 ,对 于演唱每一首音 乐作品来说 。它要 求演 员在演绎作 品时 ,准确 的把握 作品 的各个 方面 。用什 么样的音 色去 演唱 ,怎样控制 歌唱时气 息的运用和 呼吸的频率 ,以及 歌词 中 每个 字所发 出的位 置 ,也就是 我们 说 的咬字 。所以想要在演 唱 中做 到 完美 是相 当不 容易的 ,是考 验歌唱者各方 面能力 的一种体 现 。从 而也 锻炼 了歌 唱者的综合素质 ,让其在音乐 作品演唱时得 到全面 的 提 高。所 以,我想 通过 自己对 演唱 的理解 ,从以下几个方 面对这首 山东 民歌 《沂蒙 山小调 》展开粗略 的论述 。 (一 )演唱时的音色 在进行声乐 作品演唱 时 ,声音很重要 ,具体说是音 色很 重要 。 山东民歌最 大的特点就是 歌曲 中的语言 特点 ,山东 的地 方方言 。这
歌剧沂蒙山 沂蒙山小调
歌剧沂蒙山沂蒙山小调歌剧《沂蒙山》是我国一部脍炙人口、深受观众喜爱的经典之作。
它以沂蒙山区的历史为背景,讲述了一群普通农民艰苦奋斗、顽强抗争的故事。
在这首歌剧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革命精神的力量,深刻理解到团结和坚持的重要性。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20年代的山东沂蒙山区,这个地方山高林密,百姓们过着艰苦的生活。
在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下,沂蒙山深受战火折磨。
然而,面对残酷的现实,沂蒙山的人们并没有屈服,他们勇敢地站出来,与敌人展开了顽强的抗争。
剧中的主人公是一群平凡的农民,他们有着与生俱来的乐观和勇敢。
他们以革命为己任,秉持着为民族独立和解放而奋斗的信念。
在山上,他们组织起来,学习军事知识,掌握战斗技能,并与敌人进行斗争,保卫自己的家园。
剧中还描绘了一位英勇的农妇王如梦。
她是沂蒙山区最富有勇气和智慧的女性之一。
她不仅在男人们战斗的同时,坚持守护着家园,还帮助其他妇女组织起来,争取自己的权益。
她的勇敢和坚持激励着更多的人加入到斗争中。
联防队队长李秋水更是剧中的一位英雄形象。
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忠诚、什么是担当。
他带领团队奋不顾身地保护山区百姓,为民族解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他的牺牲精神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高尚品质。
通过这部歌剧,使用中文,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到了沂蒙山区历史上的艰辛经历和英勇抗争。
在今天,我们身处和平年代,这部歌剧依然对我们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这部歌剧告诉我们,团结是力量的源泉。
沂蒙山的人们面对敌人的侵略时,能够齐心协力,共同抵抗。
这正是团结的力量。
只有团结一心,我们才能战胜一切困难,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
其次,这部歌剧强调了坚守信念的重要性。
在困苦的年代,沂蒙山的人们没有放弃,他们始终相信自己的力量,坚定地走上了抗争的道路。
这一点不仅仅适用于战争时期,也适用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只有坚守信念,我们才能迎接生活的挑战,实现自己的目标。
最后,这部歌剧告诉我们,英雄并非遥不可及。
每个普通人都有可能成为英雄,只要我们有勇气和决心去为正义而奋斗。
沂蒙山小调赏析
沂蒙山小调赏析沂蒙山,以其为革命老区而闻名于世。
这篇文章就讲述了美丽的沂蒙山和那里的人们。
美丽的沂蒙山,养育了朴实的山里人。
山里人不仅勤劳能干、聪明善良,还很热情好客,他们时常用山歌表达自己对游客的欢迎和招待,甚至还有些幽默感,给文章增添了一抹亮色。
美丽的沂蒙山位于山东省中部的临沂市,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气候温和,是个宜居的地方。
《沂蒙山小调》正是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解放战争时期,在敌人严密封锁下的沂蒙山地区,没有粮食吃,人们吃野菜,挖野菜,每家每户都穷得揭不开锅。
但是,穷人不会被困难打倒,他们唱着山歌,编着顺口溜,把国民党反动派唱得心惊肉跳,只好把抓来的村干部和青壮年当做劳力,逼迫他们在大雪下挖野菜。
在缺吃少穿的情况下,人们以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精神忍受着严寒,与饥饿做斗争。
后来,他们终于挺过来了。
几十年过去了,如今的沂蒙山人不仅日子过得好了,思想观念也变了,他们已经意识到用两只手建设祖国才是幸福的。
“沂蒙山小调”是山东民歌,说它是全国最美的民歌也不为过。
文章首先引用了一句沂蒙山里流传千古的话:“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就是因为这句话,让作者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到了文章的第二段,一首欢快的山歌响起:“天上的乌云哟,慢慢地散,哟喂……”原来是一群采蘑菇的姑娘从云雾中走来,我仿佛看到了她们头戴银花,身着绿装,手提篮子,踏着厚厚的白雪,走进了沂蒙山。
她们高兴极了,把山上的野果拿出来招待客人。
她们可真像是那山里的小精灵,在跳舞呢!最后一段写了一群穿着新衣服的孩子跑着跳着来到院子里,在他们中间,有一个抱着小妹妹的小男孩,这就是小阿勇,他跟奶奶生活在一起。
当小阿勇听说要去参军时,奶奶高兴得连嘴都合不拢了,并且亲了小阿勇一下。
作者却问道:“为什么?”“因为你当兵就可以回家了呀!”小阿勇答道。
作者感慨道:“在这山里,谁能知道国家有多重要,没有国,哪来的家呀!”当然,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怎样生活的权利,所以,即使是富裕的生活,仍然需要自己的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2011级英语3班姓名:林琳学号:2011415078 课序号:01
中国民歌赏析之——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
民歌是人类历史上产生最早的语言艺术之一。
我们的祖先,在生产活动中,创造了音乐,唱出了最早的民间歌曲——劳动号子。
原始的民歌,同人们的生存斗争密切相关,或表达征服自然的愿望,或再现猎获野兽的欢快,或祈祷万物神灵的保佑,它成了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阶级的分化和社会制度的更新,民歌涉及的层面越来越广,其社会作用也显得愈来愈重要了。
从中国民歌的地域分布来看,大概可以分为北方草原文化民歌区,西部受伊斯兰文化影响的新疆民歌区,西部受佛教文化影响的藏族民歌区,西南高原多民族古老原始文化民歌区,东北受萨满教影晌的狩猎文化民歌区,西北高原多民族半农半牧文化民歌区,中原及东部沿海有着古老传统文化的汉族民歌区。
汉族民歌区是六个区中最大的一个,而山东民歌则属于东北区部平原民歌支区,山东民歌是山东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国民族音乐中的一个璀璨明珠。
山东民歌种类多,分布广,分布范围大,其中尤以小调歌曲所占比例大,也是最能代表山东民歌的一种音乐体裁。
其小调代表作《沂蒙山小调》是山东民歌中流传最广影响最深远,也是最能代表山东民歌的典范作品之一。
走进沂蒙山区,这首沂蒙山小调在山里,在田间,四处回荡,这首歌沂蒙山的百姓已经唱了60年,60年里沂蒙山小调已经成了沂蒙山的代名词,人们认识沂蒙山,就是从听了这首沂蒙山小调开始的,沂蒙山的民歌,沂蒙山的历史和文化,悠远而古老。
在这片充满着传奇色彩的土地上,两千多年里孕育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在将近百年的时间里,沂蒙山人用勤劳勇敢写下过辉煌的篇章。
千百年里,沂蒙山人用歌声抒发着自己的情感,传递着古老的历史和文化,从远古一直延续到今天。
正月里来什么花,先开先败,什么人手挽手走下山来,正月里来什么花先开先败,什么人手挽手走下山来,正月里来迎春花,先开先败,梁山伯祝英台走下山来,正月里来迎春花先开先败,梁山伯祝英台走下山来。
在沂蒙山,老百姓个个都能唱上几句民歌,姑娘们聚在一起,最快乐的事就是唱上几首歌,歌词既有祖辈上传下来的,也有现编现唱的。
沂蒙山里的歌,真实记录了百姓的劳动和生活。
1940年正值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沂蒙抗日根据地建立不久,日寇经常‘扫荡”,以国民党临沂专员张里元为首的顽固派也时常破坏抗日根据地。
他们利用当地反动势力——黄沙会,与我抗日军民对抗。
为扫除抗日障碍,我费东工委和行署,向黄沙会会员做下大量艰苦细致的政治教育工作,但由于反动派的严密控制,都未能奏效。
最终,我军不得不决定使用武力解决。
当时抗大文工团的任务就是以文艺宣传为武器,积极配合这一行动,全团一面在前线开展对敌人的政治攻势,一面深入到黄沙会最盛行的沙沟峪、马头崖等地召开干部群众座谈会,进行调查研究和宣传教育,同时搜集创作素材。
《沂蒙山小调》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在上白石屋村一间筒陋的民房里创作—出来的。
歌曲一经传出,就以其通俗、易懂、生动的歌词,美妙动听的曲调,很快传遍了鲁中、鲁南、滨海、胶东、渤海各抗日根据地,受到了广大军民的普遍喜爱。
以后又流传到华北、东北各抗日根据地。
后来,人们根据形势的不断发展,又对歌词内容相继作了修改、充实和完善,渐渐撇开了反对黄沙会的词句,换上了抗日救国,反动投降的内容,给它注入了
更强的时代精神。
建国以后,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经过群众的不断加工修改,保留了原作的前两段歌词,第三段成为新词,方成今日的歌颂沂蒙山区风光的民歌——《沂蒙山小调》。
多年来,《沂蒙山小调》已成为老区人民发展经济、开拓进取的强大动力,激励着90万多费县人民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这首歌与河北民歌《小白菜》的曲调骨架有些相同,但音乐形式比《小白菜》丰富,这是由于内容表现、感情抒发的需要所导致的。
它的曲调优美抒情,音调丰富,旋律舒展,是一首三拍子,徵调式的民歌。
或许有人要问,什么是徽调式民歌?民族调是有1 2 3 5 6 五个音组成的调式,称作宫、商、角、徴、羽,每个音都可以做主音,即民族调式有五种,分别是宫调式、商调式、角调式、徴调式、羽调式。
看一首歌曲是那种调式,首先要区分是属于西洋大小调式还是属于民族调式。
把歌曲的所有音从低到高排列起来,看有几个音,只有12356五个音的就是属于民族调式。
然后要看歌曲属于哪种调式,可根据主音来判别,主音一般就是歌曲的结束音。
结束音是1的,是宫调式,结束音是2的,是商调式,结束音是3的,是角调式,依此类推。
这首民歌音乐舒展豪放,旋律优美,具有劳动人民憨厚朴实的性格。
原在山东北部和河北等地流传,为单乐段分节歌的形式。
四个乐句落音为2、1、6、5,逐句下趋,后两句有宫调的交替。
唱词为两句一段,两乐句唱一句词,节奏较宽。
每乐句都有以结束音为中心作回返进行的拖腔,增加了音乐的抒咏。
这种运行方式,不仅加强了旋律的歌唱性,更确立了旋律发展中“起-承-转-合”的功能地位。
歌词的地方性和儿话韵的合理运用,更体现了民歌的地方色彩。
如:“谷子儿”、“花儿”等。
总之,《沂蒙山小调》源于民歌,但高于民歌,不同于其他的民歌。
它凝聚了抗日战争时期军民的斗争信念,又凝聚了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它已经深深根植于齐鲁大地,成为山东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首唱遍祖国大江南北,享誉世界的民歌,作为反映山东沂蒙地区民风民俗和乡土气息的代表作。
经过70余年的传唱经久不衰,它代表了山东民歌的艺术特征,更是中国民歌音乐中的宝贵财富,愿这朵民间瑰丽在沂蒙地区,齐鲁大地和祖国沃土上尽情绽放,永不凋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