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歌欣赏
音乐七年级上册《中国民歌欣赏》教案

劳动号子流畅细腻一领众和城镇集市 用于表演
山歌粗犷豪放独唱对唱乡村田野鼓励加油
小调节奏自由独唱为主劳动场合
教学后记
(反思成败、总结经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各民族民歌的感情,让他们懂得继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
教学重点
中国民歌的体裁,种类及分布
教学难点
1.中国民歌的音乐风格
2.如何区分中国民歌类型以及各类民歌的风格特点。
教学方法与手段
主动学习 参与体验
教学准备
录音机 钢琴
教材分析 :
《中国民歌》是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在人们一代代口头相传中,不断得到加工与完善。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民族各地区的民歌浩如烟海,各具特色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那你们知道中国民歌的体裁有哪些吗?下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
录相感知,引导学生认识民歌。
1.观看视频(1)后,
【提问】《澧水船夫号子》的演唱场合、情绪、演唱形式及作用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演唱场面是集体劳动场面、情绪是豪放节奏规律、演唱形式是有人领唱、他的作用是用来鼓励加油。
师:对的,同学们回答的很完整。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已基本上认识了中国民歌这一民族瑰宝,这些民歌是我们东方文化宝库中的明珠。它们不仅朴实、简洁,更因其所具备的丰富的文化底蕴而独树世界音乐之林。我们要多去认识它、了解它,把它发扬光大,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希望同学们课后多去寻找发现身边更高更优美的民歌,从中开拓视野,增长知识。
教学流程
二次备课(标、增、改、删、调)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1.听民乐《步步高》进入教室。
(感受中国民族音乐,创设良好氛围)
(完整版)中国民歌欣赏

• 蒙古族民歌的体裁:长调民歌和短调民歌。
蒙古族民歌
长调民歌:长调民歌字少腔长、音乐高亢、曲调悠长,连绵起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奏舒展自由,多用于抒情,气势宽广。长调绝大多数 描写草原、骏马、牛羊、蓝天白云、江河湖泊等。代表 有《牧歌》《赞歌》《思乡歌》等。
蒙古族民歌
短调民歌:短调民歌篇幅短小,节奏整齐、鲜明,音域相对较窄, 节拍比较固定。短调民歌主要流行于蒙汉杂居的半农半 牧区,往往是即兴歌唱,灵活性很强。优秀的短调民歌 有《嘎达梅林》、《森吉德玛》、《诺文吉娜》、《乌 云珊丹》、《龙梅》等。
嘎达梅林
《嘎达梅林》是一首很古老的蒙古族民歌,由蒙古族作曲家三宝担 纲创作,蒙古族歌手腾格尔演唱。这首歌也是导演冯小宁执导的电 影《嘎达梅林》的同名主题曲。调《嘎达梅林》这首歌曲由“音乐 鬼才”三宝创作。“在音乐上,运用了管弦乐队,主要风格是比较 古典的,同时还加入了大量的电子音乐。希望能够从中感受到英雄 的高远气节和风吹草低的蒙古草原气息。”腾格尔的声音高亢,苍 劲有力,很多草原歌曲能让人感觉到身临其境。这首《嘎达梅林》 不但能让人感受到草原的气息,更让人看到英雄的形象。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发行于1993年,是中国女高音歌唱家李娜的代表作 品,由张千一作词作曲,是1993年电视剧《天路》的片头曲,后又 作为2005年电视剧《雪域情》的片尾曲。 2001年《青藏高原》获得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声乐作品金奖。
歌曲气势磅礴,有力量,放荡不羁,听后就会让人有热血沸腾 的感觉,歌曲直接横跨了3个八度,这首作品是我国内,挑战高音 的典范,也是中国范围内,传唱度最高,最有代表的作品。
《中国民歌欣赏》教案范文

《中国民歌欣赏》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中国各地的民歌,提高他们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2. 通过欣赏和学习民歌,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鉴赏水平。
3. 引导学生了解民歌背后的历史、民俗和文化内涵,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民歌的定义与分类:介绍什么是民歌,以及中国民歌的分类和特点。
2. 民歌的演唱技巧:教授民歌的演唱方法,如呼吸、发音、节奏等。
3. 经典民歌欣赏: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经典民歌,进行欣赏和学唱。
4. 民歌背后的故事:介绍每首民歌的历史背景、创作动机和民俗内涵。
5. 民歌的文化价值:探讨民歌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民歌的定义、分类和特点,以及民歌的演唱技巧。
2. 示范法:教师演唱或播放优秀民歌,供学生欣赏和学习。
3. 互动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唱和表演,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4. 案例分析:通过讲解民歌背后的故事,让学生深入了解民歌的文化内涵。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制作包含民歌图片、歌词和音响资料的PPT。
2. 音响设备:准备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民歌歌曲。
3. 教学资料:准备相关民歌的乐谱、歌词和背景资料。
4. 教学用具:准备歌谱、哨子等教学用具。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2. 演唱能力:评估学生在学唱民歌过程中的发音、节奏和音准等方面。
3. 理解与应用: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验学生对民歌文化内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对教学进行改进。
六、教学安排:1. 第1-2课时:介绍民歌的定义与分类,学习民歌的演唱技巧。
2. 第3-4课时:欣赏经典民歌,学习每首歌曲的演唱。
3. 第5-6课时:深入了解民歌背后的故事,探讨民歌的文化价值。
4. 第7-8课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民歌的感悟。
《中国民歌欣赏》教案范文2

《中国民歌欣赏》优质教案范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鉴赏》教材第六章第三节《中国民歌欣赏》。
详细内容包括中国民歌的起源、发展、种类及特点,着重介绍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等典型民歌形式,并通过经典曲目欣赏,深入理解中国民歌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民歌的起源、发展、种类及特点,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对我国民间音乐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 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欣赏中国民歌。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中国民歌的种类及特点。
教学重点: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的识别与欣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音响、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中国民歌《茉莉花》,引导学生感受中国民歌的优美旋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介绍中国民歌的起源、发展及种类;(2)讲解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的特点;(3)分析《茉莉花》的旋律、节奏、歌词等特点。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熟悉的民歌,分享并分析其特点。
4. 例题讲解:以《小白菜》为例,讲解山歌的特点及鉴赏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欣赏一首劳动号子,并分析其特点。
六、板书设计1. 中国民歌的起源、发展、种类2. 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的特点3. 《茉莉花》分析旋律、节奏、歌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你喜欢的中国民歌,写出其特点及鉴赏感受。
2. 答案要求:不少于300字,包括歌曲名称、特点分析、个人感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收集更多中国民歌,进行欣赏和分享,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同时,推荐学生观看相关纪录片,深入了解中国民间音乐文化。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环节设计;3. 例题讲解的详细程度;4. 作业设计的深度与广度;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中国民歌赏析中选择一篇欣赏600字

中国民歌赏析中选择一篇欣赏600字《义勇军进行曲》这是一首极富于创造性的歌曲。
这首进行曲在战争年代曾激励着亿万人民为争取自由解放去战斗。
现在唱起它,仍然会感到今天的革命的胜利成果来之不易,从而激励我们去为保卫和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而更加努力地奋斗。
作曲家以巨大的激情投入此歌的创作。
首先,他成功地把这首散文诗般的歌词,按照音乐的规律,处理得异常生动、有力和口语化;在旋律创作上,他既吸收了国际上革命歌曲的优秀成果和西欧进行曲的风格特点,又使之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从而使此歌能为广大群众所掌握,发挥其战斗作用。
1、前奏:歌曲开始是六小节进军号般的前奏。
它具有铿锵的节奏、明亮雄伟的旋律,其中三连音的妙用,更增强了歌曲的战斗气氛。
我们还可以从中窥见全曲所采用的音阶、调式和音域概貌。
前奏虽然短小,但却蕴含着整个歌曲情感和旋律发展的基础,这是很值得我们在欣赏中加以注意和分析的地方。
歌曲的引子用分解的大调主三和弦音(do、mi、sol)和三连音节奏构成号角式音调,似在热情奔放地召唤人们奋起战斗。
歌曲就在这一基础上环环相扣,层层推进。
这一进行贯穿全曲,曲末并作多次重复,给人以坚定不移、势不可挡之感。
2、聂耳根据歌词分句的特点,把这首歌曲处理成由六个长短不等的乐句所形成的自由体结构。
虽然每个乐句的旋律、结构都各不相同,但乐句与乐句之间,衔接紧密,发展自然,唱起来起伏跌宕、浑然一体。
3、歌词第一、二句都是带有号召性的。
作曲家把这两句旋律按“5—1—3—5”的上行趋势处理,特别是节奏的安排,采用了后半拍起句,更能给人以紧迫感。
歌曲由第二拍弱起,并作四度上行跳进,显得庄严雄伟而又富有推动力。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中国民歌集锦 欣赏 赶牲灵 女声独唱 _(02)精选

检
一:《赶牲灵》是哪个省份的民歌?它属于民 歌的 那种形式?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
二:《拼命号子》是哪个省份的民歌?属于民 歌的那种形式?演唱有什么特点?
三:《小山羊》属于什么民族的民歌?属于什么 形式?被列为什么名录?
拓
中国民歌是我们重要的音乐源泉,很多作 曲家都是从民歌中吸取养分
三:音乐特点是什么?表现了什么思想内容? 音乐粗狂有力,旋律简单,节奏感强,展示 了船夫们的劳动场面。
四:猜想音乐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主要的作用是统一步伐,调整呼吸,释放身 体负重的压力
《拼命号子》属劳动号子
劳动号子: 是产生并应用于劳动的民间歌曲,具有协 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
一领众和: 一人领唱,众人和唱,是劳动号子最常见 的演唱形式之一
当船遇到险滩恶水或搁
浅时,就必须靠很多人 合力拉船
欣赏四川民歌《拼命号子》思考
• 音乐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 歌词有什么特点? • 音乐特点是什么?表现了什么思想内容? • 猜想音乐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一:音乐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 音乐的演唱形式为领唱、齐唱
二:歌词有什么特点? 歌词没有特殊意义,只是一些口号衬词
《华阴老腔一声吼》 《众人划桨开大船》 《吉祥三宝》 《好汉歌》 《天路》
作业
学唱1-2首河北民歌
如:《回娘家》、《小放牛》、 《放风筝》、《茉莉花》、 《小白菜》等
谢谢合作 再见
三:表现了什么思想内容?
《小山羊》是一首侗族童声大歌,以儿童的 视角、清丽委婉的童声,刻画了小山羊可 爱的形象
四:什么是侗族大歌?它流行在哪 些 地方?
侗族大歌是由集体演唱的结构比较长大的侗族 多声部民歌,流行在贵州的黎平、从江、榕江 和广西三江县部分侗族村寨。
民歌《走西口》赏析

民歌《走西口》赏析(总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民歌《走西口》欣赏《走西口》是一首由女声演唱的古老民歌,流传于晋、陕、蒙三省交界处,这首已经流传了几百年地道民歌成为了晋商文化的符号之一。
很多人是因为《走西口》民歌而对山西有了最初认识,进而延伸到对晋商辉煌历史的崇敬的。
民歌《走西口》牵扯出一段厚重历史,这段历史曾经包含了成千上万人的命运。
据史料记载,旧社会,晋西北、陕北地区有百分之七、八十的人过着这种走西口的漂泊生活。
在近代史上,“走西口”意味着流浪、哀怨和思念,还有绝望。
天长日久,以咏叹离别、思念、期盼为主要内容的民歌便在这些地区广泛传播,“走西口”的生活提炼出了独具特色的歌唱主题。
民歌《走西口》是流传于山西、陕西、甘肃、青海等地的民歌,最初的起源不可考,或曰为山西民歌,或曰为陕西民歌。
西口的具体位置,有人曰为山西的杀虎口,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西北部,现为集中展示“西口文化”的着名风景名胜区。
从山西人走西口的大致路线图看,山西人从山西中部和北部出发,一条路向西,经杀虎口出关,进入蒙杀虎关,古草原;一条路向东,过大同,经张家口出关进入蒙古。
民间所说的“走西口”中的“西口”就是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杀虎口。
走出这个西口,就到了昔日由山西人包揽经商天下的归化与绥远(统称归绥)、库伦和多伦、乌里雅苏台和科布多及新疆等地区。
“杀虎口”还是通往蒙古恰克图和俄罗斯等地经商的重要商道。
“杀虎口”的兴衰史也反映了晋商发展兴衰的历史。
其实,西北地区老百姓讲的“口外”,指的主要是山西、陕西境内的长城隘口,过了长城,便是内蒙。
自明末开始,包括山西境内部分地区在内的西北地区常年天灾不断,贫困百姓多越过长城到口外的内蒙地区寻找生计,是为“走西口”。
走西口者多为青壮年劳力,他们在口外开垦务农,贸易经商,促进了内蒙地区的繁荣。
清代是中国人口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中国民歌欣赏》教案

《中国民歌欣赏》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欣赏》教材第六章“中国民歌”部分,详细内容主要包括中国民歌的起源、发展、特点及分类。
具体包括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等不同类型的民歌,深入剖析其音乐特点、地域特色以及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民歌的基本知识和分类;2. 培养学生对民歌的审美情趣,提高音乐鉴赏能力;3. 通过学习民歌,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民歌的地域特色及其音乐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民歌的分类、特点以及文化内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钢琴、黑板、音响设备。
学具:笔记本、笔、音乐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地域的民歌片段,引导学生关注民歌的地域特色,激发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10分钟)介绍民歌的起源、发展、分类及其音乐特点,讲解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等不同类型民歌的代表性曲目。
3. 实践情景引入(15分钟)选择一首具有代表性的劳动号子,让学生模仿劳动场景,亲身体验民歌的音乐魅力。
4. 例题讲解(15分钟)分析《茉莉花》这首山歌的音乐结构、旋律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民歌的审美价值。
5. 随堂练习(10分钟)六、板书设计1. 《中国民歌欣赏》2. 内容:民歌的起源与发展民歌的分类:劳动号子、山歌、小调民歌的音乐特点及地域特色代表性民歌:《茉莉花》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教材中的一首民歌,阐述其音乐特点、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
2. 答案:以《小河淌水》为例,分析其悠扬的旋律、抒情的歌词以及云南地域特色。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是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参与到课堂讨论和实践中;2. 学生对民歌的分类、特点及文化内涵的掌握程度;3.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讲解不清晰、实践环节不充分等问题。
拓展延伸建议:1. 组织学生参加民歌比赛或演出,提高实践能力;2. 邀请民间艺人来校进行讲座,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民歌;3. 带领学生参观民俗博物馆,深入了解民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歌的体裁分类
中国民歌有多种分类法,按体裁形式分
类,大致可分为: 号 子 山 歌 小 调
号
子
概念:“号子”是人们在发展中为适应劳动的需要 而产生的,它是一种和劳动节奏密切结合,带有呼 号的民间歌曲。
号子的功用:它在劳动中起着指挥劳动协调动作, 调情绪、振奋精神,鼓舞劳动热情,消除疲劳的作 用。
各地山歌的名称
陕北----信天游 内蒙古----爬山调 山西----山曲 青海----花儿 四川----晨曲
信天游:主要流行于陕北、甘肃、宁夏北部汉族 农民中的一个山歌歌种。信天游的内容以爱情和 劳动生活为主,即兴编唱。 代表作品《赶牲灵》、《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三十里铺》、《兰花花》等 请欣赏: 《赶牲灵》
“小调”的特点
曲调性强,旋律流畅,婉转曲折,表现力强.
请欣赏 《太阳出来喜洋洋》
小 调
பைடு நூலகம்
“小调”:又称“小曲”.产生于日常生活和风俗 性活动中.形式规整匀称,旋律性强,易于流传.内 容题材广泛,社会不同阶层的爱情、离愁别绪、风 土民俗以致自然常识、历史故事等无所不包。
“小调”的特点 曲调性强,旋律流畅,婉转曲折,表现力强.
小调欣赏:
《小河淌水》《 猜调 》
爬山调:流行于内蒙古中、西部汉族居住区。这 个被称为“河套”地区的汉族居民,基本上时来 自晋、陕地区的移民;爬山调的音乐风格之所以 与山西河曲地区的山曲相近,这与这一带农民的 “走西口”,把山曲大量带入此地有很大的关系。 代表作品: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草原之夜》《敖包相会》
山曲:流行于山西西北部的河曲、保清、 偏关、五寨、宁武,和陕北的府谷和神木 一带。山曲的旋律跳进较多、音高的起伏 大,使得山曲的音乐风格显得粗犷豪放。 代表作品:《圪梁梁》、《走西口》、 《五哥放羊》 请欣赏 《圪梁梁》
概
述 民歌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体裁的一种,是人民
群众在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而产生和
发展起来的歌曲艺术。它是在人民群众集体创作的, 智慧的结晶。
民歌的一般特点
民歌与专业词曲作者创作的歌曲不同,它是
人民群众在生活中所创造和利用的口头音乐 创作,具有: 口头性; 集体性; 流传变异性; 短小精炼; 鲜明的风格色彩等特点。
中国民歌欣赏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 众多,各地区各民族都有 独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民歌。 我国的民歌源远流长,浩 如烟海,有着悠久的历史, 是民族艺术遗产的瑰宝。 几千年来民歌一直紧密地 伴随着人民,表达着他们 的思想,意志愿望,忧愁 和欢乐,记录着他们的历 史。在民歌中闪烁着劳动 人民智慧的光芒。
中国民歌
花儿:流行于甘肃、青海、宁夏省毗邻的广大地区, 是居住于这一地区的汉族、回族、土族、撒拉族、 东乡、保安等民族,在长期友好的毗邻关系中共同 培育的一个歌种。 代表作品:《下四川》、《上去高山望平川》 请欣赏: 《上去高山望平川》
川渝地区山歌 在重庆和川南的长江流域,流行着一种叫晨歌的山 歌歌种,多是描述汉族农民的爱情生活。 最能体现重庆人性格的山歌,大概要数那支广泛流 传的《太阳出来喜洋洋》 《 槐花几时开 》
山歌的分布
我国北方的山歌分布,主要集中于西北地区的甘肃、 青海、宁夏、陕西和山西; 在中原地区和华北地区,山歌的种类与作品都极其 少见,仅河北西北部的太行三地区,存在着一些从 西北传播而来的“信天游”、“爬山调” 和“山 曲”; 在我国南方,山歌的分布确非常广泛,而且民歌种 类很多,音乐的地方性风格很强。
山
歌
概念:一般指农民、牧民、猎人等从事自然生产
的劳动人民在山野、田间、牧场等即兴抒发思想
感情的民歌。内容多是爱情和苦难;常在户外歌
唱;曲调高亢、嘹亮;节奏自由悠长;歌词多为 即兴创作。
“山歌”的特点:
音乐奔放、嘹亮、开朗,
曲调悠长,广泛使用自由延长音和拖腔。 旋律爽朗、质朴、悠扬。节奏比较自由,即兴的。 常常自歌曲开始时加上一个吆喝。 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领唱、合唱。
号子的演唱形式:最常见的是一领众和,领唱者往 往的劳动的指挥者。
“号子”的特点:
曲调铿锵激昂节奏更固定,沉着有力。一人
领众人和。音乐风格坚毅质朴,粗犷豪放。
号子的种类
1、搬运号子:在集体性的运输劳动中,起统一步伐、 调节呼吸、振奋情绪等作用,直接与劳动的安全 和效率有关。如东北的《哈腰挂》 2、工程号子:在打夯、打硪、伐木、采石等劳动中 使用。如:《黄河打硪号子》、《打夯歌》 3、农事号子:一般在农事劳动中唱。如打麦、舂米、 车水、薅草等。如《舂米号子》 4、船渔号子:其所伴随的劳动有水运、打渔、船务 等。如《黄河船夫曲》、《川江船工号子》 5、请欣赏:《黄河船夫曲》
三种体裁的区别
体裁 区别 演唱场合 演唱风格 劳动号子 劳动场合 坚毅、质朴 粗犷、豪放 一人领 众人合 服务劳动 鼓舞斗志 山歌 山间、田 野、牧场 旋律舒展 小调 城镇集市 优美抒情
演唱形式
演唱目的
独唱、对唱
抒发感情
伴奏表演
用于表演
结束语
留神细听所有的民歌,因为它们是最优美旋律
的宝库。它们会不断打开你的眼界,是你注意 到各种不同的民族性格。 --舒曼
小
《猜调》
调
:云南儿童游戏时唱的对歌。内容 生动,形式活泼。对歌由一个具有呼唤性的 音调开始,接着就通过一连串的排句发问, 但对方并没有被难倒,不假思索,脱口而出, 对答如流。问得巧,答得妙,生动活泼,妙 趣横生。
西南地区的山歌 西南地区的最北的秦岭和大巴山之间的汉水谷地, 这里的主要居民是汉族,他们世代从事农耕生产, 由于自然条件较好,生存压力较小,因此这里的 山歌而更多流露出南国农家的闲适细巧情思。 请欣赏: 《黄杨扁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