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鉴赏
浅析中国民歌的内在美
![浅析中国民歌的内在美](https://img.taocdn.com/s3/m/5e5bab3a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0a.png)
浅析中国民歌的内在美
中国民歌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
在中国久远的历史长河中,民歌一直是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记录着民间的生活和感情,传承着智慧和文化。
中国民歌的内在美是丰富多彩的,体现在曲调、歌词、情感表达等方面,下面对中国民歌的内在美进行浅析。
中国民歌的内在美体现在其曲调上。
中国民歌的曲调清新优美,多变而又富有韵味。
不同地域的民歌曲调各具特色,如青海的《青海湖》、云南的《茉莉花》、陕北的《马兰花》等,都是以本地的风土人情为题材,表现出各自的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
民歌的曲调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民族性,这也是中国民歌内在美的重要体现之一。
中国民歌的内在美还体现在歌词上。
民歌歌词通俗易懂,表达真挚,往往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工作中的真实写照。
比如《茉莉花》中的“茉莉花呀茉莉花,开在寂寞的夜里,香味填满了这黑夜”,表达了对坚强女性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马兰花儿》中的“赶山风赶大风,赶呀赶,赶狂风赶旷野,赶呀赶”,表达了对奋斗生活的追求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这些歌词内容朴实真挚,表达了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和对生活的热爱,体现了民歌的生活本真和生命力。
中国民歌的内在美还在于其情感表达。
中国民歌的情感表达浓烈而真挚,常常是源自于生活的体验和情感的流露。
例如《茉莉花》中的深情款款,表达了对家园的眷恋;《敖包梁之泉》中的悲凉哀怨,表达了对故土的思念和对生活的苦涩。
这些民歌以其真挚的情感打动了许多人的内心,贴近了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共同的文化记忆和情感寄托。
外国民歌鉴赏
![外国民歌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6a710138a32d7375a417805a.png)
朝鲜长鼓
朝鲜族长鼓:又称“杖鼓”。 朝鲜族民间乐器。历史悠久、 构造独特、音色柔和,常用于 歌、舞伴奏和器乐合奏。 朝鲜族长鼓起源于印度的细腰 鼓。公元4世纪时,细腰鼓通过 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中原,而后 又东传朝鲜。 隋唐时期, 我中原称长鼓为“都昙鼓”、 “毛员鼓”和“腰鼓”,当时 虽未有长鼓之名,但实际已用 于九、十部乐的天竺、龟兹、 西凉、疏勒、高昌和高丽诸乐 。宋代长鼓以“杖鼓”之名载 入史册。 到了元代,《元 史· 宴乐之器》对杖鼓记载尤详 。 近百余年来,杖鼓在我 国中原逐渐销声匿迹,而在朝 鲜族人民中广为流传,遂改名 为长鼓。
请欣赏
美国只有200多年的历史,在2亿多人口中,汇集了世界 各地域的多种族的民族。 在这个民族大熔炉中,其主体部分来自欧洲。所以美国民 歌的民族风格就直接受到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法国、 匈牙利、西班牙、加拿大、墨西哥和印第安人等民歌的影 响,在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之前,一直居住着印第安人。 所谓的美国本土音乐,指的是印第安音乐。印第安音乐常 常是单声部的,节奏比曲调更重要,演唱技巧模仿自然声, 乐器中各种类型的鼓占主导地位,也用笛、哨等吹奏乐器。 由于早期的移民多是因宗教迫害而离开欧洲的清教徒,因 此在美国宗教歌曲一直活跃在民俗生活中。宗教民歌有圣 诞歌、民间颂歌和黑人的灵歌。
红河谷
是美国北方红河流域的一首民歌,这首 歌在加拿大南部也十分流行,因而加拿 大人也认为它是加拿大民歌. 《红河谷》虽然短小,但风格浓郁,曲调 质朴,感情真挚,它歌颂了红河两岸美丽 富饶的景象,抒发了人们对它的热爱和 建设热情.
西班牙位于大西洋和地中海之 间的伊比利亚半岛上,(西班 牙斗牛、舞蹈、裙子西班牙女 郎)
重归苏莲托
《民歌欣赏》教案模板(5篇
![《民歌欣赏》教案模板(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7b24e06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97.png)
《民歌欣赏》教案模板(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鉴赏》教材第六章《民歌欣赏》部分,详细内容包括我国各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五首民歌:山西《走西口》、内蒙古《牧歌》、江苏《茉莉花》、四川《康定情歌》和广东《彩云追月》。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各地民歌的特点和风格。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五首民歌的基本旋律、节奏和歌词内容。
2. 培养学生对我国各地民歌的鉴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 增强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自豪感,激发传承和发扬民族音乐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五首民歌的基本旋律、节奏和歌词内容。
难点:理解并把握各地民歌的风格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音响设备、PPT课件。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我国各地区的风光视频,让学生感受不同地域的自然风光,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民歌欣赏。
2. 讲解与示范(15分钟)(1)介绍五首民歌的背景和特点。
(2)钢琴伴奏,教师示范演唱五首民歌。
3. 实践活动(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民歌进行学唱,教师巡回指导。
4. 例题讲解(10分钟)(1)分析五首民歌的旋律、节奏特点。
(2)讲解各地民歌风格的形成原因。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拓展延伸:介绍其他地区的民歌,激发学生兴趣。
六、板书设计1. 《民歌欣赏》2. 内容:(1)五首民歌的名称及地区。
(2)五首民歌的旋律、节奏特点。
(3)各地民歌风格形成原因。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学唱五首民歌,录制视频。
(2)分析五首民歌的旋律、节奏特点,写成书面报告。
2. 答案:(1)视频提交至班级群。
(2)书面报告在课后一周内提交。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欣赏五首不同地区的民歌,使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课后反思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民歌旋律、节奏的掌握情况,以及各地民歌风格特点的理解。
在拓展延伸环节,可引导学生了解更多地区的民歌,如云南、贵州等地的特色民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第三章 民歌 《音乐鉴赏》大学音乐课件
![第三章 民歌 《音乐鉴赏》大学音乐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e4b43b84afe04a1b071de59.png)
劳动号子的节奏直接受劳动 节奏的制约,具有节奏鲜明、富 有律动性的特征。
(2).
号子的歌唱形式视劳动者的 多少和劳动是否具有协作性,分 为独唱、对唱、齐唱、一领众和 等,而以一领众和最多最富有特 色,也最能体现集体劳动的特点。
(3)
(1)
第二节 汉族民歌
(二)山歌
山歌是人们在野外劳 动(上山砍柴、赶脚驮货、 放牧、农事耕耘等)或行 走时,用来消愁解闷、抒 发情怀、传递情意所唱的 民歌。音乐真挚质朴、热 情奔放,即兴性强。
第二节 汉族民歌
二、 汉族民歌作品欣赏
(一)劳动号子
1.《哈腰挂》(东北民歌)
《哈腰挂》属搬运号子类,流行于东北林区, 是伐木工人在用挂钩吊起树木、用杠棒抬运时所唱 的抬木号子,又称“吆号子”。《哈腰挂》歌词内 容是以指挥每个具体劳动步骤,统一步伐,鼓舞情 绪与注意安全为主;曲调起伏较小,音域在五度以 内,与当地方言音调结合较紧密;演唱形式为一领 众和,领唱与和唱交替进行,使用2/4、1/4混合 节拍,因而与劳动动作和脚步节奏相呼应,加强了 行动的一致性,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
1)放牧山歌
第二节 汉族民歌
1.山歌的种类
放牧山歌是人们在野 外放牧时唱的山歌,包括 各种唤牛调、犁田时的吆 喝调、牧童的放牛(羊)歌, 以及牧童互相对答逗趣时 唱的“对山歌”等。
2)田秧山歌
第二节 汉族民歌
田秧山歌是人们在农田中从事农事劳动时唱的山歌。 每天清晨下田、晚上收工,在长时间单调的劳动中,人们 就用山歌提神解闷,鼓舞劳动情绪。有的由劳动者自己歌 唱,有的请“山歌班”或“歌师傅”在田头歌唱,长江中 游一带(四川、湖北等)有的还伴以锣鼓。各地的田秧山歌 名称不一,各具特色,江浙称“田歌”,安徽称“秧歌”, 四川、湖北、贵州等地称“薅秧(草)歌”、“薅秧(草)锣 鼓”等。农田劳动属个体劳动方式,协作性不强,节奏、 速度无统一要求,劳动强度适中,因而田秧山歌虽有一定 的实用性功能,但以抒发感情、自娱自乐为主,在音乐上 吸收了号子和小调的因素。
中国民歌的鉴赏
![中国民歌的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820ae19b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1d.png)
中国民歌的鉴赏
中国民歌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曲调优美动听,歌词贴近民生,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内涵。
中国民歌的鉴赏需要从曲调和歌词两方面进行。
首先,曲调是民歌的灵魂,它通过旋律的起承转合、音域的变化以及节奏的变化表达出民歌的情感和内涵。
有的民歌旋律平缓婉转,给人以深情的感觉;有的民歌节奏欢快活泼,给人以愉悦的感受。
同时,民歌的曲调还反映了不同地域、民族和文化背景的特点和风格,如蒙古族的呼麦、藏族的格桑花、北方农民的《江洲司马青衫湿》等。
因此,了解曲调的风格和特点,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民歌的意义和价值。
其次,民歌的歌词也是评价一首歌的重要指标。
民歌的歌词通常以生活为题材,反映出人们对生活的感悟、对爱情的追求、对祖国的热爱等。
歌词语言通俗易懂,贴近百姓的生活,以简洁的文字表达出真情实感。
例如,经典的《茉莉花》歌词“假如你要爱别人,就请你不要爱我”,表达了爱情中的痛苦和无奈;《敖包相会》歌词“胡笳乱,姑苏行,千古兴亡多少事?”抒发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祖国的忧虑。
通过欣赏歌词,可以深入感受到民歌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总体而言,中国民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吸引着广大听众。
通过对曲调和歌词的鉴赏,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民歌,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思想,体验到传统音乐的魅力和美妙。
中国民歌鉴赏800字
![中国民歌鉴赏8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b4e9a94b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a6.png)
中国民歌鉴赏800字中国民歌是中国非常重要的文化符号之一,它是中国古老的音乐艺术形式之一,源远流长,具有非常浓郁的地方特色。
在中国大地上,有着各种各样的民歌,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风格和特点,但它们都是中国音乐文化的宝贵遗产。
下面,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中国民歌的鉴赏。
一、中国民歌的定义中国民歌是中国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劳动、情感等方面创作的歌曲。
它是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民歌的创作和演唱,是反映人民生活、反映社会变革和进步、传递情感、唤起共鸣的重要手段,因此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中国民歌的分类中国民歌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
按照地域分,可以分为东南沿海、西南山区、北方平原、西北高原等四大地域类型。
按照内容分,可以分为民间工艺歌、民间爱情歌、民间婚姻歌、民间劳动歌、民间节日歌、民间祭祀歌、民间战争歌、民间英雄歌等多种类型。
按照形式分,可以分为古老的散曲、新落成的歌曲、吟诗歌、断章等。
三、中国民歌的特点1. 多样性中国民歌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之间,有着非常丰富的多样性。
这种多样性表现在不同地方的民歌风格、主题、乐器、演唱方式等方面。
2. 民间性中国民歌是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人民生活、传递了人民情感、记录了人民历史。
它不是高雅艺术,而是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3. 日常性中国民歌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创作的歌曲,它是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真实记录。
因此,它具有非常强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4. 艺术性中国民歌是一种非常具有艺术性的音乐形式。
它不仅具有优美的旋律和歌词,而且演唱技巧也非常高超。
四、中国民歌的鉴赏1. 歌词中国民歌的歌词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通过歌词,我们可以了解民歌的主题、情感以及创作背景等。
因此,在鉴赏民歌时,需要重点关注歌词的意义和情感。
2. 乐曲乐曲是另一个非常重要的鉴赏要素。
中国民歌的乐曲有着独特的音乐形式和旋律,通过乐曲,我们可以感受到民歌的情感。
我的太阳民歌鉴赏
![我的太阳民歌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d2ea7572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59.png)
我的太阳民歌鉴赏
《我的太阳》是一首著名的意大利民歌,由乔瓦尼·卡普罗作词,爱德华多·迪·卡普阿作曲。
这首歌曲以其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歌词而闻名于世,被广泛认为是意大利文化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歌曲以其简洁而又深刻的歌词表达了对太阳的赞美和对生命的热爱。
歌曲的开头部分描绘了太阳的升起和光芒,以及它给世界带来的温暖和光明。
随后,歌曲进入了副歌部分,表达了人们对太阳的依赖和对它的爱。
歌曲的旋律简单而又优美,非常适合广大听众演唱。
《我的太阳》在世界范围内广受欢迎,不仅在意大利,而且在全球范围内都被广泛传唱。
这首歌曲已经成为了意大利文化的一部分,被认为是意大利音乐的代表作之一。
此外,这首歌曲也被广泛应用于电影、电视和广告等领域,成为了一首经典的文化符号。
《我的太阳》以其简洁而又深刻的歌词和优美的旋律而闻名于世。
这首歌曲表达了对太阳的赞美和对生命的热爱,已经成为了意大利文化的一部分,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高中鉴赏少数民族民歌
![高中鉴赏少数民族民歌](https://img.taocdn.com/s3/m/92fb784f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3d.png)
鉴赏少数民族民歌少数民族民歌是指由少数民族人民创作的歌曲,这些歌曲通常反映了少数民族的生活、历史、文化和社会习俗。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少数民族民歌:1.《阿细跳月》:这是一首云南彝族民歌,歌曲表现了彝族青年男女在篝火旁歌舞的欢乐场景。
2.《敖包相会》:这是一首蒙古族民歌,表现了蒙古族青年在敖包前的聚会和恋爱的情景。
3.《北京的金山上》:这是一首藏族民歌,表达了藏族人民对毛主席的感激之情。
4.《猜调》:这是一首云南汉族民歌,表现了男女之间相互猜疑、误解的情景。
5.《采茶》:这是一首云南汉族民歌,描述了采茶女辛勤劳动的情景。
6.《草原恋》:这是一首蒙古族民歌,表现了蒙古族人民对草原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思念。
7.《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这是一首内蒙古民歌,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族解放和幸福生活。
8.《草原夜色美》:这是一首蒙古族民歌,描绘了草原夜色的美丽和宁静。
9.《唱支山歌给党听》:这是一首藏族民歌,表达了藏族人民对党的感激之情。
10.《翻身农奴把歌唱》:这是一首藏族民歌,表现了藏族人民翻身得解放后的喜悦和感激之情。
中国有55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音乐,因此少数民族民歌种类繁多,风格各异。
当然,我可以继续为您列举一些其他的少数民族民歌:1.《打支山歌过横排》:这是一首江西客家民歌,表现了客家人民在山区的生活和劳作。
2.《东北好风光》:这是一首东北民歌,描绘了东北地区的美丽风光和丰富资源。
3.《放马山歌》:这是一首云南汉族民歌,表现了放马时的情景和草原的壮阔。
4.《赶牲灵》:这是一首陕北民歌,描述了陕北地区人民的生活和情感。
5.《蝴蝶泉边》:这是一首白族民歌,表现了白族青年男女在蝴蝶泉边的爱情故事。
6.《花儿与少年》:这是一首青海民歌,描述了青海人民的生活和爱情。
7.《槐花几时开》:这是一首四川汉族民歌,表现了一个痴情女子对情郎的思念和等待。
8.《康定情歌》:这是一首四川藏族民歌,表现了康定地区人民的情感和生活。
民歌赏析——精选推荐
![民歌赏析——精选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dde1f97d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b8.png)
1.新疆民歌《可爱的一朵玫瑰花》此歌是著名作曲家王洛宾1939年收集、改编的哈萨克族民歌。
王洛宾在青海境内对一支迁徙而至的哈萨克族部落的传统音乐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收集、整理和改编。
其中就有此首脍炙人口的歌曲。
在歌词部分的改编、翻译方面,王洛宾还参考了一则在哈萨克族民间广为流传的爱情故事:故事讲述了一位哈萨克族青年都达尔与俄罗斯族姑娘玛丽亚之间的爱情故事。
这首民谣充分表达了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同胞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心醉和热爱。
通过对这首民谣的改编,作者深刻的领悟到,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所有充满爱意的包容和对一切生命的热爱,心醉于多情的大自然和美好的人生情感。
2.云南民歌《小河淌水》《小河淌水》这首歌曲是上个世纪40年代诞生于云南的一首经典音乐作品,被国外称为“东方小夜曲”。
《小河淌水》歌词质朴自然,富于想象,乐曲以从容舒展、比较自由的节奏和回环起伏、清新优美的旋律,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深远意境:银色的月光下,周围一片宁静,只有山下的小河不时发出潺潺的流水声。
聪慧美丽的阿妹,触景生情,望月抒怀,把对阿哥的一片深情倾注在优美的旋律中。
委婉的歌声,深厚的情意,随着小河的流水,飘向阿歌居住的地方。
作曲家朱践耳曾将它改编为钢琴曲《流水》;作曲家孟贵彬、时乐蒙将它改编为混声合唱曲;二胡演奏家朱昌耀将它改编为二胡与乐队《小河淌水》;还有更多的音乐家将它改编为其它不同的曲目。
《小河淌水》一曲,唱响海内外,声名远播,成为中国音乐的精品。
3.四川民歌《槐花几时开》《槐花几时开》是四川民歌中的经典之作,它实际上是宜宾地区的一首传统山歌,形成年代久远, 清光绪年间刻本《四川山歌》中就载有它的歌词。
它的曲调采自宜宾地区一种被称作“神歌”的山歌歌腔。
这种歌腔,过去是川南农村大户人家婚葬、祝寿、敬神时,请一批民间歌手来家里演唱的。
几经演变,其内容已完全脱离婚葬、祝寿、敬神的束缚, 而常以一些幽默的词句、腔调来反映农民生活和思想感情。
新疆民歌《一杯美酒》鉴赏800字
![新疆民歌《一杯美酒》鉴赏8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e1c3315d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d4.png)
新疆民歌《一杯美酒》鉴赏800字
新疆民歌《一杯美酒》是一首充满热情和活力的歌曲,它表现了新疆维吾尔族人民豁达、热情、淳朴快乐的民族风情。
以下是对这首民歌的鉴赏分析。
背景概述
《一杯美酒》是一首流传在新疆地区的民间歌曲,它有着强烈的维吾尔族音乐特色。
这首歌的歌词和旋律都十分简洁明了,表达了人们对爱情和生活的美好向往。
深入分析
这首歌曲的旋律优美动听,节奏欢快,充满了维吾尔族独特的韵味。
其旋律以级进为主,有明显的终止式,具有较强的民间色彩。
歌曲中运用了很多装饰音,如滑音、颤音等,使得整首歌更有民族风情。
个人观点
我个人非常喜欢《一杯美酒》这首歌曲。
我认为这首歌曲展现了新疆维吾尔族人民热情奔放、善良淳朴的性格特点。
通过这首歌曲,我们可以感受到维吾尔族人民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于美的追求。
同时,这首歌曲也展现了新疆地区丰富的音乐文化,是一首值得我们欣赏和学习的作品。
结论和评分
总体来说,《一杯美酒》是一首非常优秀的民间歌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它有着鲜明的维吾尔族音乐特色,歌词简洁明了,旋律优美动听,节奏欢快,表达了人们对爱情和生活的美好向往。
我给这首歌曲打9分(满分10分),它是一首值得我们反复品味的好歌。
在欣赏这首歌曲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新疆维吾尔族人民的热情和淳朴,也可以从中领略到新疆地区丰富的音乐文化。
希望这首民歌能给你带来美好的感受。
敕勒歌原文的翻译及赏析
![敕勒歌原文的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f7d7932f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7c.png)
敕勒歌原文的翻译及赏析(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合同协议、总结报告、演讲致辞、规章制度、自我鉴定、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elf-assessment,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敕勒歌原文的翻译及赏析敕勒歌原文的翻译及赏析《敕勒歌》是南北朝时期流传于北朝的乐府民歌,一般认为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诗作。
第三章民歌音乐鉴赏大学音乐课件
![第三章民歌音乐鉴赏大学音乐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59b0b96cc175527072208f2.png)
5) 船渔号子
(一)劳动号子
2) 工程号子
1.劳动号子的总类
4) 作坊号子
3) 协作号子
第二节 汉族民歌
2.劳动号子的特征 劳动号子的歌词多数和劳动有关。
劳动号子的节奏直接受劳动 节奏的制约,具有节奏鲜明、形式视劳动者的 多少和劳动是否具有协作性,分 为独唱、对唱、齐唱、一领众和 等,而以一领众和最多最富有特 色,也最能体现集体劳动的特点。
小调多数属分节歌形式,一曲多段词,常采用四季、五更、 十二时等时序体,多侧面、较细致地陈述内容。为适应多段 词的需要,其曲调则概括、凝练地表达某种情绪(或柔美、或 哀怨、或欢快),曲调性强,旋律流畅,婉转曲折,旋律线丰
小调的节奏规整,节奏型丰富多变。 小调的歌唱形式以独唱为多,其次为对唱和一领众和等。 城市小调多有丝弦乐器伴奏,引子和过门的运用,以及伴奏 中乐器的加花装饰、托腔垫腔等,使小调音乐更为优美动人。
第二节 汉族民歌
2.花儿《漫上个花儿表心肠》
《漫上个花儿表心肠》是采用流行于宁夏传 统的令调填词的一首新民歌。“漫”是当地土 语,即“唱”的意思,“花儿”即“山歌”。 歌词三段,每段七言两句,采用比兴手法,表 达宁夏农民翻身解放,对党的无限热爱之情; 其中还运用如“的个”、“哎咳”、“呀”等 语气词,使歌词更为口语化、生活化。
蒙古族长调民歌曲调进行多大跳,演唱形式主要是独唱, 也有齐唱和一种称为“朝日”的二声部演唱。演唱可以是徒歌 形式,也可用马头琴或四胡伴奏。
第三节 少数民族民歌
《牧歌》是流传于内蒙古东部的典型蒙古族长调民歌,该 歌曲以简练的四句歌词描绘了蓝天白云、草原和羊群,以眼所 见,以心所思,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草原意境。《牧歌》形象淳 朴且富有诗意,充满着对大草原和生活的无限热爱;曲调悠扬 飘逸,气息宽广。《牧歌》全曲由上下两个乐句构成,第一句 上扬,以主音上方的属音为中心音,其余的音在高声区围绕该 音上下回旋,犹见那朵朵白云悬挂于蓝天之上;下句是上句的 下五度自由模进,低回婉转,恰似草原上斑斑如银、连绵滚动 的羊群。《牧歌》每一句的延长音和节奏的拉开,使舒缓悠长 的旋律变得更加纯净、宽广、深远,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和抒 情诗般的意境。由于这些表现特征,该歌曲被改编为无伴奏合 唱和小提琴独奏曲,成为音乐会上常见的优秀曲目,为广大群 众所熟悉。
余光中民歌诗歌鉴赏
![余光中民歌诗歌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229e30b8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63.png)
余光中民歌诗歌鉴赏
多年前,我读到著名诗人余光中的诗作民歌》,不禁为之击节咏叹:“传说北方有一首民歌/只有黄河的肺活量能歌唱/从青海到黄海/风也听见/沙也听见………‘民歌”,或许是象征着生于广袤大地的朴素顽强的文化血脉、体现着对生生不息的家园守望吧。
这一文化血脉沟通着人与自然、历史与现实,这种家园守望护卫着良知大爱、代代相传,万古流长。
文学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是人类精神追求的体现和结晶。
阅读文学佳作,我们可以聆听高尚灵魂的对话,欣赏精神之花的绽放,感受人类对美好事物的憧憬和追求。
好的文学作品可以开启心智,润泽干涸,温暖孤寂,抚慰伤痛,涤荡心灵。
感知世界、体悟人生、纯洁心灵、展示自我的过程,必将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增添一抹亮丽的光彩。
民歌鉴赏知识点总结
![民歌鉴赏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0e30e01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58.png)
民歌鉴赏知识点总结一、民歌的定义民歌是指在民间流传的,用于表达民族情感和生活体验的歌曲形式。
它的传播方式朴素直接,不受书面文字或音乐学术规范的约束,因此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生活气息。
民歌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情歌、工歌、田园歌、祭祀歌等不同种类,但都源于人民的日常生活和情感表达。
二、民歌的特点1. 民族特色鲜明:民歌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表现形式、内容主题和情感倾向都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2. 生活本真:民歌是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用朴素、直接的方式表达人们的情感、生活体验和意念。
3. 传承性强:民歌具有口头传统的特点,多数没有书面传承,靠着口口相传,代代相传。
4. 情感表达丰富:民歌以真情实感为基础,通过歌词、旋律等艺术形式,表达出民族的情感和思想。
三、民歌的流派根据不同的地域、文化和社会背景,民歌形成了多种不同的流派。
比如中国的民歌有汉族、维吾尔族、藏族等不同的民歌流派;而世界各国的民歌也有着各自的特色和流派。
每个流派都在不同的地域和文化环境中形成并发展,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色。
四、民歌的艺术特色1. 歌词真挚:民歌的歌词常常直抒胸臆,真挚流畅。
2. 旋律优美:民歌的旋律通常简单易记,动人心弦,富有民族特色。
3. 表现形式多样:民歌的表现形式有情歌、工歌、祭祀歌等多种不同的类型,每种类型都有着独特的表现方式。
4. 情感丰富:民歌常常表现出强烈的情感色彩,凸显出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族情感。
五、民歌的鉴赏方法1. 了解歌曲的背景:在进行民歌鉴赏时,应首先了解歌曲的背景、产生地域、民族及文化特色等,这有助于深入理解歌曲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2. 重视歌词的理解:歌词是民歌的灵魂所在,应重视对歌词的理解研究,从中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3. 注意旋律的欣赏:旋律是民歌的基本组成部分,应该重视对旋律的欣赏和体会,从中感受民歌所蕴含的艺术魅力。
4. 多角度分析:在进行民歌鉴赏时,应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如歌曲的音乐性、艺术性、民族性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研究。
古诗文《敕勒歌》赏析
![古诗文《敕勒歌》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6c0e2d028762caaedc33d40e.png)
古诗文《敕勒歌》赏析敕勒歌南北朝:佚名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译文及注释【译文阴山脚下啊,有个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
敕勒川的天空啊,它的四面与大地相连,看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蒙古包”一般。
蓝天下的草原啊,翻滚着绿色的波澜,那风吹草低处啊,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注释①《敕勒歌》:这是南北朝时代敕勒族的一首民歌。
②敕勒川: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现在的甘肃、内蒙一带。
川:平川、平原。
③阴山:一条山脉的名称,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北部,又叫“大青山”。
④穹庐(qióng】lú):蒙古包。
⑤笼盖四野(yǎ):笼盖,笼罩;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⑥天苍苍:苍,青,天苍苍,天蓝蓝的。
⑦野茫茫:草原无边无际。
⑧见(xiàn):显露,露出来。
敕勒歌英文翻译The Chile SongThe Chile River flowsWhere the Gloom Mountains stand.The sky is like a domeCovering the wild land.The sky is a blue cast;The grass extends vast.Cattle and sheep appear out of grass at a blast.敕勒歌鉴赏一这首北朝民歌,虽然仅有二十七个字,却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
它歌咏了北国草原的富饶、壮丽,抒发了敕勒人对养育他们的水土,对游牧生活无限热爱之情。
“敕勒川,阴山下”,诗歌一开头就以高亢的音调,吟咏出北方的自然特点,无遮无拦,高远辽阔。
这简洁的六个字,格调雄阔宏放,透显出敕勒民族雄强有力的性格。
从中我们也可以强烈地感受到那不可抑制的由衷赞美之情。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两句承上面的背景而来,极言画面之壮阔,天野之恢宏。
同时,抓住了这一民族生活的最典型的特征,歌者以如椽之笔勾画了一幅北国风貌图。
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赏析
![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afd2a45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f2.png)
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赏析沂蒙山是中国红色革命的一块圣地,而那首家喻户晓的《沂蒙山小调》则成为这片土地上一首永远流传不衰的民歌。
这首歌曲是抗日战争时期产生的作品,写的是在山东沂蒙山区发生的事,整个音乐非常亲切、质朴,同时也表现出了沂蒙山人民对党和毛主席的热爱。
一、歌曲描述了革命战争时期山东老百姓的生活情景,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音乐一开始就通过紧张、激烈、又具有战斗气息的音乐描述了革命战争时期山东老百姓的艰苦生活。
之后又用舒缓的音乐来描绘老百姓丰收后的欢乐心情,接着又描写了战士们打靶归来的喜悦心情,然后又唱出了人们送子参军的感激之情,最后再描写了人们对解放军战士英勇杀敌的无比敬仰之情。
这些都表现出人们对革命胜利充满了无限的向往与期待。
这一部分非常贴近实际生活,让人感受到当时的百姓渴望和平,幸福安康的心情。
二、歌曲的第二段就更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了,写的是恋人之间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
他们互诉衷肠、互相赞美,既甜蜜又浪漫。
之后便是抒情的高潮,写出了恋人们对于自己心上人的思念,以及希望可以随时见到自己的心上人,继续保持两个人之间的浓浓爱意。
在这里最突出的是重复使用了一个音,那就是“啊”。
连续的重复能够增加歌词内容的强度,给人以深刻印象。
三、歌曲的第四段非常亲切、生动,表现了父老乡亲们对解放军战士的思念。
开始先以号子来营造当时的环境氛围,之后用快板的形式唱出了当时的天气情况。
再次反复使用“啊”字,使得歌曲显得更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三、歌曲的第四段非常亲切、生动,表现了父老乡亲们对解放军战士的思念。
开始先以号子来营造当时的环境氛围,之后用快板的形式唱出了当时的天气情况。
再次反复使用“啊”字,使得歌曲显得更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四、歌曲的第五段很有特点,与第三段、第四段风格完全不同,是一种热烈的、高昂的、富有斗志的音乐。
歌曲从头至尾都使用了十六分音符,让人觉得十分振奋。
《沂蒙山小调》以真挚朴素的语言,描述了革命战争时期沂蒙山人民的生活情景。
新编的花儿漫天下青海民歌鉴赏
![新编的花儿漫天下青海民歌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c564eda1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7c.png)
新编的花儿漫天下青海民歌鉴赏《花儿漫天下》是一首流传甚广的青海民歌,属于“花儿”这一民歌体裁。
花儿是流行于我国西北地区的一种山歌形式,特别是在甘肃、青海、宁夏等地非常盛行。
它以其独特的音乐旋律、丰富的歌词内容和自由的演唱形式,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
《花儿漫天下》的歌词通常描绘了西北壮丽的自然风光和人民的生活情感,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
歌曲的旋律往往高亢悠扬,充满了粗犷豪放的气息。
在欣赏《花儿漫天下》这样的青海民歌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鉴赏:
1. 歌词内容:关注歌词中描述的自然景观、风土人情以及情感表达,感受歌曲所传递的地域文化和民族精神。
2. 旋律特点:聆听歌曲的旋律线条,感受其独特的音乐节奏和旋律跳跃,体会花儿音乐的风格。
3. 演唱技巧:注意演唱者的嗓音运用、吐字清晰度和情感投入,好的演唱能够让歌曲的魅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展现。
4. 文化背景:了解花儿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知道它是如何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孕育和发展起来的。
5. 演出形式:花儿的演唱往往伴随着特定的舞蹈和仪式,观察和体验这些演出形式,可以更全面地领略花儿的艺术魅力。
由于不同版本的《花儿漫天下》可能在旋律和歌词上有所差异,因此在鉴赏时也要注意比较和分析各个版本的特点。
此外,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传统的花儿民歌也被重新编排和演绎,赋予了新的生命力和现代感。
河南民歌卖扁食鉴赏
![河南民歌卖扁食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7793d04a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32.png)
河南民歌卖扁食鉴赏
河南民歌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歌曲的形式,传承着人们的生活和情感,其中《卖扁食》是一首经典之作。
《卖扁食》是河南省南阳市民歌,讲述的是一位小贩卖扁食的故事。
歌词中描述了小贩用特制的大铜锅做出美味的扁食,发出滋滋声的样子,让路人听了直流口水。
歌词也表达出小贩艰难的生活状态,借助美味的扁食谋生,希望能够换取一份温饱和安稳的生活。
《卖扁食》旋律简单朴实,歌词贴近生活,很容易引起听众共鸣。
同时,它也反映了中国传统小贩生活的真实状态,让人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魅力。
总之,《卖扁食》作为河南民歌中的佳作,不仅传承了中国文化和传统生活方式,也反映了民间生活的真实情况,值得我们用心去欣赏和传承。
第二章民歌鉴赏
![第二章民歌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bcb17f2a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21.png)
第三章民歌鉴赏我国地域辽间,民族众多,是拥有数千年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民歌是一种重要的歌曲体裁,,它来源于人民群众的劳动实践之中,一般是人们在劳动中即兴创作,口传心授,经过岁月的积累、形成琅琅上口、优美婉转的歌曲,体现各地区、各民族人民的性格,经济生活、人文习俗等特点,除此之外,当地语言和地理气候促使民歌更具有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民歌是广大人民的集体创作,具有厚重的历史积淀,其丰富多彩、风格鲜明的艺术特征集中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艺术创造力。
中国民歌绚丽多彩,之所以如此,是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地方差异较大。
如我国南方地区山清水秀、气候温和,南方人民聪颖细,其民歌就显现出秀丽婉转的地方风格;而我国北方地区气候条件较为恶劣、物资匮乏,就形成人民豪放、刚的性格,其民歌则展现高亢嘹亮、朴实无华的地方风格.民歌以其简明质朴、平易近人、艺术形象鲜明生动的艺术特色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
第一节中国民歌鉴赏一、中国民歌的基本知识(一)民歌的起源民歌的起源是世界上民族音乐学家、人类学家极感兴趣的课题,曾经有过多种学说,如劳动说、情动说、本性说、神说、情爱说、鸣响说等。
中国民族音乐界一般认为,民歌起源与人类的劳动与生活。
远古时代,当人类处于原始的渔猎时期,在和大自然搏斗和集体劳动中发出的呐喊声:劳动之余,愉快的回忆,模仿劳动情景,手舞足蹈地敲击石块、木棒发出的欢呼声、讴歌声,逐渐形成早期的民歌。
鲁迅先生说:“我们的祖先的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须发表意见,才渐渐地练复杂的声音来。
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有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这些“杭育杭育派”是最早的民歌作曲家。
在人类生产力不断进化、生产关系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民歌伴随历史的步伐,反映各个时明的社会政治、生产劳动、人民的生活风貌和思想感情,民歌这种艺术形式也随之日渐发展完善。
(二)民歌的艺术特点民歌的艺术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
中国民歌鉴赏
![中国民歌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b494161b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9d.png)
中公民歌鉴赏一:名词解说民歌: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为表情达意而口头创作的一种歌曲,经过口授心授在民众世代相传中获得加工捏练,拥有集体创作和不停变异的特色。
小调:又称小曲,时调是人们在劳动之余唱的歌曲,形式较规整、表达形式多样,音乐波折而又仔细。
劳动号子:简称呼子,是产生并运用于劳动,拥有协调解指挥劳动公用的民间歌曲。
山歌:是人们在野外劳动或行走时,用来消愁解闷、抒发情怀、遥相对答、传情表意的民歌,山歌多在户外演唱,曲调高亢嘹亮,节奏自由悠久,是劳感人们抒发感情的民歌之一。
二:简单题(1)小调的种类?吟唱调{儿歌、摇篮曲、、};歌谣曲{构造完好,韵律悠久};时调{茉莉花调、孟姜女调、绣荷包调}(2)民歌的分类?劳动号子{渔船号子、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时号子},山歌{放牧山歌、田园山歌},小调{吟唱调、歌谣曲、时调}三:问答题小调的艺术特色?小调的表现方法波折细腻,构造和节奏规整,选法波折多样。
劳动号子的艺术价值与适用价值的关系?劳动号子拥有激励精神、调理情绪、组织和协调劳动的适用价值,同时具备必定的艺术价值,二者互相限制,互相排挤。
四:歌词默写《割莜麦》哥哥在山以上(嘶罗)割莜麦,小妹妹在山里、坬里、沟里、岔里刨山药。
《尕老汉》一个(麽就)尕老汉(哟哟)七(呀)七十(来麽)哟哟,再加上四(呀)岁(叶子青呀麽),八十一(来麽哟哟)《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开香也香可是她,我居心采一朵戴,又怕看花的人把我骂。
《巧看戏》姐儿巧妆扮,去把喜来端,模样长的巧,胜过天仙,(哎呀)妆扮起来多么风光(呀呀)《上去高峰望平川》上去高峰到平川(啊哟),平川里有一朵牡丹。
五:民歌在我国人民心目中的地位?① 教育和传承作用;② 人生礼仪功用;-出生、成年、婚姻、祭祀③ 祭祀驱邪功用④ 社交功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西北民歌音乐文化的基本特征
【内容摘要】在我国传统音乐文化里,民歌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而且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民歌,并以多样化的体裁、歌唱形式和内容,反映本地区特有的历史、民俗、性格、情趣和文化传统。
要深入了解各地方人民的生活,就要从当地民歌谈起。
文中以《高亢的西北腔》为例,通过感受、体验西北三首不同地方的民歌音乐情绪,对民歌,西北民歌的体裁以及三首民歌旋律曲调的分析,浅谈西北民歌音乐文化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民歌;西北民歌;音乐文化;
正文:
民歌时人类文化中最宝贵的一个组成部分。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歌,并以多样化的体裁、歌唱形式和内容,反映本民族特有的历史、民俗、性格、情趣和文化传统。
民歌的体裁多样,大体可分为劳动歌曲、爱情歌曲、仪式歌曲、乡村或城镇生活歌曲和叙事歌曲。
它源于人民的生活,反映人民的生活,也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人民的生活。
因此,马克思说:“民歌时唯一的历史传说和编年史”。
民歌多为群众在口头相传中不断加工提高的集体创作。
其音乐语言简明洗练,音乐形象鲜明、生动,表现手法丰富多样。
常见的民体裁材有:劳动号子、山歌、小调、儿歌、风俗歌等。
作为一名西部的回族回族音乐教育与工作者,我当然要谈谈我们西北民歌了——我们民族的花儿了!。
西北民歌是指流行在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省区的民歌。
其中以“花儿”和“信天游”最具代表性。
“花儿”是流行在青海、甘肃、宁夏的一种山歌,以歌唱爱情为主,主要产生于甘肃的洮岷、临夏和青海的东部农业区,是当地汉、
回、土、撒拉、东乡、保安等民族以及部分裕固族、藏族群众用汉语歌唱的一种口头文学艺术形式。
其旋律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节奏自由,旋律高亢辽阔、起伏较大的;另一种是节奏工整、结构严谨、旋律平稳、表达感情较为细腻的。
“花儿”的基本特点是:旋律高亢、悠长、多用假声或真假声结合的方法演唱。
“信天游”的旋律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节奏自由、旋律高亢辽阔、起伏较大的;另一种是节奏工整、结构严谨、旋律平稳、表达感情较为细腻的。
西北民歌的骨干音是1 2 5 6,多为上行跳进,下行级进。
按传统说法,男歌手将女情人称为“花儿”,女歌手将男情人称为“少年”,故“花儿”又叫“少年”,(在青海)唱“花儿”也称“漫少年”。
歌唱方式为独唱或对唱,演唱时即兴编词,声调高亢舒长。
花儿的演唱不论是那个民族,都用汉语演唱,唱法有尖音(假声)和苍音(真声)之别,也有真假声并用者,一般男声多用假声,女声多用真声,男女齐唱对唱时,唱同等音高。
花儿的词有着独特的格律,这种格律是区别“花儿”与其它民歌的显著标志。
花儿的唱词格式多样,衬语十分丰富,曲体结构也有较多样式。
花儿除在农事劳动和山野运货等劳动场合歌唱外,各地还有“花儿会”的习俗,一般在农历四到六月间(以六月初最盛),选择风景秀丽、名山古刹坐落的地方,会期多则三四天,少则一两天。
届时群众云集,对歌声此起彼伏,气氛颇为热烈。
花儿分河湟花儿和洮岷花儿两大系列,河湟花儿曲调丰富多
彩,“令”多达一百余种,歌者多是自编自唱。
有时也有对唱,但人数不是很多,三五一群,一人唱完一首,大家随之呼应“欧——欧”之类的尾音,以烘托气氛,激发情绪。
而洮岷花儿曲调则比较朴实单纯,只有少数的几个“令”,多集中在花儿会上演唱,相互答问对唱。
花儿的曲调极为丰富,不同的曲调用不同的“令”来表示,每个“令”有独特的音乐风格。
而西北民歌另一代表——“信天游”,又叫“顺天游”,是陕北民歌中一种特别的体裁,最能代表陕北民歌的风韵。
陕北民歌受到地域和文化的影响比较深,尤其是受到黄土高原独特的地理位置、生活方式的影响,“信天游”的个性特点十分明显。
情歌是信天游的精华,民间叫酸曲儿。
其中比较著名的歌曲如《兰花花》、《走西口》等,这些歌曲体现出“信天游”在艺术手法上的特点,即多用比兴、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曲调优美,琅琅上口。
“信天游”的音乐特征主要表现在其节奏自由,纯朴大方,高亢悠长。
句式结构非常特别,一般每节两句,两句一韵,下一节可换韵,亦可不换。
短歌可能只有一节,长的可连续数十节乃至成百上千节。
“信天游”独特的艺术风格,对后来中国民歌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其独特而优美的旋律经由以后一代代艺术家的创新,成为中国民歌的经典之作,比如李季创作的《王贵和李香香》、贺敬之的《回延安》等,都是经由“信天游”这种格式创作并传唱一时的。
为了进一步认识、说明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了解“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下面就以教学歌曲——《上去高山望平川》、
《刨洋芋》、《脚夫调》做具体的概述。
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包括民间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及民族器乐五大类,民歌则在我国传统音乐文化里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民歌来源于人民的生活,又反映着人民的生活,并且与人民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在音乐文化里要了解人民的真实生活,首先就从民歌谈起。
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民歌,并以多样化的体裁、歌唱形式和内容,反映本地区特有的历史、民俗、性格、情趣和文化传统。
在我们西北地区民歌体裁有流行于甘、青、宁的“花儿”,陕西、山西北部和内蒙古西部的“信天游”及山西西北地带的“山曲”等。
青海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曲调即属于“河湟花儿”。
其歌词采用了“民间格律诗”的形式,运用“双句双字尾”格式,上句是2+2+3的七言奇数句结构,下句是3+3+2八言偶数句结构。
下例歌词结构是:
上去—高山—望平川,
平川里—有一朵—牡丹。
看是—容易—摘起难,
摘不到—手里是—枉然。
通过曲调分析及听赏,学生发现这首歌曲乐段由上、下两个乐句构成,乐句悠扬宽长,旋律幅度较大,节奏舒展自由,在开头的起唱句:“上去—高山—望平川”↗便是全曲最高音,并且结尾落有自由延长音,值得注意的是乐曲中的衬词的应用对整个曲调具有十分重要
的作用。
如:(者、哎、呀、啊、那)等,衬字、衬词、衬句的应用也体现了“河湟花儿”独特的艺术魅力,所以花儿界常有“无花不有衬,无衬不成花“的说法。
山西民歌—《刨洋芋》是一首表现农民收获后喜悦心情的歌曲,与山西流行体裁“山曲”所反映的题材内容是完全不同的歌曲。
旋律曲式由四个短句构成,第一短句(1—3小节)是歌曲旋律发展基础;第二句采用“合头换尾”的形式,将第一句予以变化;第三句重复第一短句,使乐句进一步得到强调;第四短句又采用“合头换尾”的手法,将第二短句予以变化,使人得到一种完满的收束感。
用两种演唱方式:(1)山西方言独唱,亲切质朴,具有浓重的乡土气息。
(2)无伴奏女生合唱,由原创民歌改编而成。
歌曲演唱风格轻快活泼、幽默风趣,表现农民春满喜悦和乐观的生活情趣。
陕北民歌—《脚夫调》属陕北地区的信天游题材里,信天游流行于陕西北部及宁夏、山西、内蒙古西部的部分地区。
过去由于交通不便,因而这里的生产贸易几乎全靠驴、骡驮运,当地把从事这种劳动的人称作“脚户”,脚户们长期行走早寂寞的山川沟壑间,于是顺乎自然地以歌唱自娱。
《脚夫调》流行在绥德、米脂一带,音调高亢有力,激昂奔放。
词曲基本以七字为一句,乐段由上下两句构成,上句起兴,下句点明主题,如上句:三月里太阳红又红,下句:为什么我赶脚人儿这样苦闷。
并用一个曲调反复演唱。
歌曲的开始处便是“徵—宫—商——徵(5—1—2—5)连续向上的“双四度框架”音调,并作较长的延伸,给人以辽阔悠远的感觉。
下句一气呵成,旋律大幅度
一泻而下,表达脚夫们一种低沉、压抑、愤恨不满情绪。
关于民歌的说法学术界众说纷坛,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中央音乐学院周青青教授对民歌定义是“民间歌曲简称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
它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生存于民间,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受人民群众集体的筛选、改造、加工、提炼,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日臻完美。
”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汪毓和先生认为“民歌是形民间艺术题材...同广大群众的生活、习俗以及方言等等保持非常密切的联系”。
课堂里,部分学生也提出个人关于民歌定义的不同看法,认为民歌在人们劳动的时候,为表达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意志和愿望演唱的歌曲。
民歌是由劳动人民集体创作而成,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并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加工、改造日渐完善起来。
以上仅是对民歌定义给出一个普遍的认同,当然有关民歌定义及概念还存在众多说法……
综上所述,我国的民歌历史悠久,民歌普遍反映了底层人民的意志和意愿,民歌与人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广大人民精神追求的食粮,西北民歌不仅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经济文化、生产方式,生活习惯,也折射出西北人民的性格情趣和意志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