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 梦回繁华》教案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语文《20梦回繁华》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语文《20梦回繁华》优质课教学设计课程目标:1. 了解《20梦回繁华》的作者、背景和题材。
2. 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技巧。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4.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了解。
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技巧。
2. 学习并掌握一些重要的生字词汇。
教学难点:1. 阅读理解文章的深层次意义。
2.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欣赏和了解。
教具准备:1. 多媒体投影仪和电脑。
2. 板书内容。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要介绍《20梦回繁华》的作者、背景和题材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Step 2 预习导入(10分钟)请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然后让学生用几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主题和写作方法。
Step 3 梳理文章结构(10分钟)通过多媒体投影仪展示课文结构图,让学生帮助填写完整,让学生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
Step 4 阅读理解(15分钟)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一些问题,以检查他们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1. 文章开头讲述了思南园的景色如何,请问最后一段描写了什么?2. 作者在文章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 文章的主要主题是什么?Step 5 单词学习(10分钟)请学生记下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汇,并解释意思。
教师可以通过练习来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Step 6 文学鉴赏(15分钟)通过多媒体投影仪,展示一些相关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20梦回繁华》中所描述的传统文化。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Step 7 板书总结(5分钟)教师归纳、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让学生将要记住的重要知识点写在笔记本上。
Step 8 课堂作业(5分钟)请学生完成课后习题,并在下一节课之前准备好。
将作业布置在班级作业平台上。
Step 9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更多的欣赏和了解。
Step 10 下节课预告(5分钟)教师提前告知下节课的内容,并鼓励学生提前预习。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梦回繁华》语文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梦回繁华》语文教案教材: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梦回繁华》教案主题:古代文学赏析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2. 分析《梦回繁华》的主题和情感表达;3.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梦回繁华》的主题和情感表达;2. 分析古代文学作品的特点。
教学难点:1. 分析《梦回繁华》中的典故和格言;2. 四川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对比。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2. 《梦回繁华》课文及相关调查材料。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1. 引出古代文学的概念,请学生讨论古代文学对于我们的意义。
2. 提问:你们对古代文学有了解吗?你们平时接触过哪些古代文学作品?3. 通过多媒体展示古代文学作品的图片和作者,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古代文学。
Step 2: 课文理解1. 学生朗读课文,并回答以下问题:a. 课文的主题是什么?b. 课文中哪些地方使用了古代文学典故和格言?c. 课文中何处使用了四川方言?请比较四川方言和普通话之间的差异。
2. 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 针对问题a,让学生讨论《梦回繁华》的主题,并解释他们的观点。
Step 3: 文学赏析1. 引导学生分析《梦回繁华》中的典故和格言对于情感表达的作用。
2. 让学生自由讨论古代文学作品的特点,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Step 4: 小结与拓展1. 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并确保学生对《梦回繁华》的主题和情感表达有充分理解。
2. 常情作业:要求学生从网上找到一个古代文学作品,写一篇短文讲述他们的感受和认识。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梦回繁华》教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大家共同评议和欣赏。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将课文中描绘繁华的技巧应用到我们的写作中”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教学难点
-情感把握:学生对作者通过繁华景象所表达的情感理解可能存在难度,需要教师引导感悟作者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仿写实践:学生在仿写时可能难以运用联想和想象,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且生动的描写段落。
-文化背景理解:学生可能对北宋时期的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了解不够,难以深入领会课文的文化内涵。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梦回繁华》这一课后,我深感教学过程中的挑战与收获。这节课让我意识到,如何让学生穿越时空,感受到古代的繁华景象,并从中汲取文化营养,是我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尝试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对北宋东京的繁华景象产生兴趣。从学生的反应来看,这个方法还是比较有效的,他们表现出对古代生活的极大热情。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可以尝试更多有趣的方式,比如运用多媒体展示北宋时期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繁华景象。
举例解释:
-在情感把握方面,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如“作者为何会梦回繁华?”和“这种繁华给你什么样的感受?”,通过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
-在仿写实践方面,教师应提供一些写作支架,如给出一些关键词或开头句子,帮助学生启动思维,并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创作出自己的作品。
-在文化背景理解方面,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北宋时期的历史图片或视频资料,增强学生对当时社会文化的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课《梦回繁华》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课《梦回繁华》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2.能够提取文章的关键信息,理解并解释生词和短语的意思。
3.能够分析诗句的意境和修辞手法,欣赏诗歌的艺术性。
4.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情感。
2.分析诗句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分析诗句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2.提取文章的关键信息。
教学准备:1.复制课文,准备多媒体设备。
2.准备习题,复习测试。
教学过程:【导入】1.引入课题:“梦回繁华”,你心中有没有一个令人回味无穷的地方?它是一个城市,还是一个村庄?还是一个乡间小镇?2.展示图片:“梦回繁华”是这样的一个地方,小说家唐家三少描述了这个地方的美丽并通过一段留言深深打动了电影导演于淼。
3.提问:“梦回繁华”这个题目给你的感觉是什么?它可能涵盖的内容有哪些?【导学】1.学生独立阅读课文。
2.教师组织学生一起读课文,分段或篇章回答以下问题:a. 第一段的繁华梦是什么?b. 电视台来采访他们,并与于淼谈了什么?c. 海豚俱乐部的经历是怎样的?d. 维久厨艺学校的经历是怎样的?e. 小团子的故事是怎样的?3.教师解答学生的问题并为他们提供适当的辅导。
4.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找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并解释生词和短语的意思。
【拓展】1.讨论与思考:为什么电影导演于淼放弃了高薪的编剧工作改行开餐馆?你觉得他的选择正确吗?为什么?2.让学生用一两句话描述诗句“梦醒寻无梦,花落忆花菲”中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并让学生谈谈在阅读这句诗时有什么感觉。
3.以诗歌朗诵和欣赏为主线,学生分组朗诵自己挑选的诗句,并结合课文和生活经验,阐述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巩固】1.布置阅读任务并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要求学生写出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诗句,并解释放在一张海报上。
2.选择几组同学将自己的海报展示给全班,让全班进行点评和交流。
3.针对难点和疑惑进行解答,巩固知识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梦回繁华》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梦回繁华》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在某个时刻,突然回想起过去的美好时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作者如何通过诗歌表达对过去的怀念。
二、核心素养目标
《梦回繁华》教学的核心素养目标为: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强化学生对中国现代诗歌形式与内容的理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锻炼思维品质,通过对课文深层次解读,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加强文化意识,使学生能够体会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并激发对本土文化的自豪感。通过本章节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形成自己的文学见解,提升综合人文素养。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现代诗歌的基本概念。《梦回繁华》是一首表达时光流转、繁华易逝的现代诗歌。现代诗歌以其灵活的形式和深刻的内涵,在文学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深入课文,分析作者如何运用意象和修辞手法表达情感。通过具体案例分析,理解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意象的运用和修辞手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分析,帮助大家理解这些技巧如何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课文相关的意象或修辞手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课堂展示:每个小组选取一个讨论点,通过创作小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简短演讲的形式,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
-诗歌韵律感的培养:对于节奏和音韵的感知,部分学生可能感到困难,需要通过反复朗读和示范分析来突破。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教案《梦回繁华》
教案名称:《梦回繁华》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毛宁的《梦回繁华》,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散文的叙事特点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情感体验、讨论和创意写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同理心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散文中对历史繁华的追忆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激发学生对历史与文化的深入思考和情感共鸣。
教学重点:散文的叙事结构和情感变化。
散文中对历史繁华的描绘和对传统文化的反思。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散文中的情感深度和对历史的复杂情感。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通过创意写作表达个人对历史与文化的感悟。
教学准备:《梦回繁华》课文文本及多媒体课件。
与历史繁华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
学习单,包括生字新词表、散文分析练习题。
创作用的纸笔、情感体验记录本。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5分钟)1. 情境创设:展示与历史繁华相关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2.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毛宁的生平和《梦回繁华》的创作背景,为理解散文内容做铺垫。
课文学习(20分钟)1. 朗读指导:教师示范朗读,注意语气和情感,学生跟读,体会散文的情感表达。
2. 生字新词学习:教师逐一解释文中的生字新词,学生记录并记忆。
3. 散文分析:分析散文的叙事结构、情感变化和主题思想,引导学生理解散文的深层含义。
深入理解(15分钟)1. 情感体验:学生阅读文本,记录自己对文中历史繁华的感受和体验。
2.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散文的主题思想和历史繁华的描绘,准备分享讨论成果。
3. 角色扮演:学生尝试将散文中的历史场景通过角色扮演表现出来,加深对情感的体验。
拓展延伸(10分钟)1. 创意写作:学生运用散文中的叙事手法和情感表达,创作自己的短文或故事,表达对历史与文化的感悟。
2. 情感体验分享: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和对历史繁华的情感体验,鼓励表达个人感悟。
课堂小结(5分钟)1. 要点回顾:总结《梦回繁华》的主要内容、叙事结构和情感表达。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梦回繁华》教案三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梦回繁华》教案三篇《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有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小编整理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梦回繁华》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梦回繁华》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2.学习本文围绕说明对象的特征,条理分明,细腻具体介绍《清明上河图》的写法。
3.揣摩本文说明语言的特点,领略这一国宝级画作的美,培养我们鉴赏,审美能力。
【课时计划】1课时,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授课,课堂上重点解决步骤三、四。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有一件享誉古今中外的传世杰作。
在问世以后的8_多年里,曾被无数收藏家和鉴赏家把玩欣赏,是后世帝王权贵巧取豪夺的目标,它曾辗转飘零,几经战火,历尽劫难??它曾五次进入宫廷,四次被盗出宫,演绎出了许多传奇故事,它是我国绘画的无价之宝,同学们知道这幅画是什么了吧?(学生回答)对,《清明上河图》它究竟画了些什么内容呢?为什么千百年来,它的魅力一直不衰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梦回繁华》。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汴梁(biàn)题跋(bá)绢本(juàn)[来源:学_科_网]...翰林(hàn)田畴(chóu)料峭(qiào)...簇拥(cù)漕运(cáo)舳舻(zhúlú)....沉檀(tán)摄取(sha)遒劲(qiú)...摩肩接踵(zhǒng)络绎不绝(yì)..2.识记重点词语的词义。
工:善于,擅长。
设色:(绘画)涂色,着色。
田畴:田地,田野。
春寒料峭:形容初春微寒。
跋涉:爬山过水,形容旅途艰苦。
孔道:必经之道。
内忧外患:指国内的变乱和外来的祸患。
络绎不绝:形容行人很多,往来不断。
遒劲:雄健有力。
摩肩接踵:肩并肩,脚碰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课《梦回繁华》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课《梦回繁华》教案编写教案的过程中,要熟知教材,教参和作业,其次写教案的过程也是思维连贯发散的过程,再者经过不断的修改和试讲进一步完善教案,能更加提高自信心。
下面是由我给大家带来的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课《梦回繁华》教案,一起来看看吧!《梦回繁华》课文原文北宋时期,商业手工业迅速发展,城市布局打破了坊(fāng)与市的严格界限,出现空前的繁荣局面,北宋汴(biàn)梁商业繁盛,除(ch ú)贵族聚集外,还住有大量的商人、手工业者和市民,城市的文化生活也十分活跃。
由此,绘画的题材范围在反映现实生活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从唐代以描绘重大历史事件和贵族生活为主,扩展到描绘城乡市井平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是北宋风俗画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
张择端主要活动于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生卒(zú)年不详,山东东武人,字正道,又字文友,幼读书游学于汴(biàn)京,徽宗朝/(cháo)进入翰(hàn)林,据张著题跋(bá),后习绘画,擅长界画,工/舟车、人物、市街、城郭(guō),自成一家。
除《清明上河图》外,还有《西湖争标图》相传为他所画。
据后代文人考订(dìng),《清明上河图》可能作于政和至宣和年间,那正是北宋统治者在覆(fù)灭之前大造盛世假象,以此掩盖内忧外患的时期,建炎(yán)之后,南渡的北宋遗民怀念故土,在他们眼中,这副图卷必有其特殊的意义,正是他们回首故土,梦回繁华的写照。
透过此一观念来审视这副千古名作,我们会发觉那隐藏于繁华背后的心情。
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juàn)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
作品描绘了京城汴(biàn)梁从城郊、汴(biàn)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
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有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0课《梦回繁华》市优质课获奖教案
《梦回繁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作者介绍画作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2.抓住画作的特征,品味准确精彩语言。
3.探究画面背后的深刻意蕴,培养忧患意识。
【重点和难点】1. 分析说明方法及作用和品味语言特点。
2. 探究“梦回繁华”的意蕴。
【教学方法】引导启发法,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法。
学生通过默读、品读、批注等方式,掌握说明文的基本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前播放李玉刚《清明上河图》,欣赏动画版《清明上河图》,营造情景。
导入语:同学们,刚刚听的歌,是李玉刚唱的《清明上河图》,刚刚赏的画是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介绍《清明上河图》的说明文——《梦回繁华》。
谁写的呢?是浙江财经大学艺术系副教授毛宁。
(这种导入,试图通过营造情景,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并且引出新课题和作者。
)二、检查预习:1.生字难字汴梁( ) 田畴( ) 沉檀( ) 遒劲( )春寒料峭( ) 长途跋涉( ) 冗长( )舳舻( ) 摩肩接踵( ) 络绎不绝( )2.一句话介绍清明上河图3.请概括各层内容(通过这三项,检查学生对字词等基础知识的掌握,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为下步重难点探究做好铺垫。
)三、重点段落(三,四段)听读欣赏并思考:引导总结说明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掌握分析说明顺序的方法:速读课文、圈划关键句等)四、细读课文,分析说明方法及作用:1.学生轮流自由发言,找出自己发现的说明方法,师板书: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引资料、摹状貌……教师引导订正错误2.重难点突破,分析说明方法作用示例。
(1)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
(2)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
(3)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
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而那些赶脚、推车、挑担的人们却无暇一顾。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梦回繁华》语文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梦回繁华》语文教案教案一:理解课文内容课程目标:1. 通过课文阅读和讨论,理解《梦回繁华》的情节和主题。
2. 提高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 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的情节和主题。
2. 表达自己对于课文的情感和思考。
教学难点:1. 理解并分析课文中角色的情感和行为。
2. 表达自己对于课文的情感和思考。
教学准备:1. 课本《梦回繁华》课文。
2. 课堂展示材料。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与学生讨论民国时期的繁华和魅力。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一些问题,如:民国时期有哪些特点?你喜欢民国时期的哪些东西?2. 阅读与讨论(15分钟)让学生阅读《梦回繁华》这篇课文,并在阅读后与同桌讨论一下:a. 课文中的主要情节是什么?b. 车厢中的人们对于民国繁华的情感和反应是怎样的?c. 你在阅读中,有什么感受和思考?3. 小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以下问题:a. 你能从课文中感受到什么样的传统文化元素?b. 这些传统文化元素对你有什么样的吸引力?c. 你是如何欣赏课文中的情节和文化元素的?4. 总结与展示(10分钟)请学生分享他们小组讨论的结果,并提醒学生注重归纳总结。
评价与反馈: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反馈,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同时,教师也可以在课后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用一两句话总结这节课的收获和思考。
教案二:欣赏课文表达思想感情课程目标:1. 学习欣赏《梦回繁华》中的语言和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写。
2. 运用适当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表达自己对于课文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写。
2. 运用适当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表达自己对于课文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准备:1. 课本《梦回繁华》课文。
2. 课堂展示材料。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与学生一起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一些问题:课文中有哪些精彩的句子或段落?你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或段落?2. 欣赏和分析(15分钟)展示课文中的部分句子或段落,并与学生一起欣赏和分析这些语言表达手法和情感表达:a. “繁华已逝,只余斑驳墙壁上的昔日痕迹。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梦回繁华》教案
《梦回繁华》教案【教学目标】1.欣赏作者对于繁华盛世的人间画卷的描写,领略作者的笔法特点,认识《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2.了解本文运用的说明顺序,探究文章多样化的说明方法以及作用。
3.品味说明文语言特点,提高语言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探究文章多样化的说明方法以及作用。
2.品味说明文语言特点,提高语言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1.欣赏作者对于繁华盛世的人间画卷的描写,领略作者的笔法特点,认识《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2.了解本文运用的说明顺序,探究文章多样化的说明方法以及作用。
【教学方法】1.反复阅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正读字音、释读词义,找出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讨论。
3.班级集体研讨,理清文章大意,概括内容要点,感受文化内涵。
4.欣赏作者对于繁华盛世的人间画卷的描写,领略作者的笔法特点,认识《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5.了解本文运用的说明顺序,探究文章多样化的说明方法以及作用。
6.品味说明文语言特点,提高语言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通过播放《清明上河图》视频导入新课。
2.介绍作者及本文体裁、特点。
3.展示教学目标。
二、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正读字音、释读词义。
2.学生圈点勾画重要语句并做批注。
教师巡回指导。
3.同桌交流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全班交流,教师点评、总结。
4.理清文章思路:开篇点题总领全文——介绍《清明上河图》的创作背景、画作内容——介绍这幅名画的作者张择端及其创作动机——介绍画作的工艺精巧、作者的绘画技艺——强调《清明上河图》的稀有与保存价值——收束全文、回顾前文。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梦回繁华(教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骈文的基本概念。骈文是一种古代汉语文学体裁,以对仗工整、声韵和谐为特点。它在唐代尤为盛行,是表达士人理想的重要载体。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滕王阁序》这一具体的案例。这篇文章展示了骈文在表达壮志豪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古代士人的追求。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梦回繁华》这一课后,我对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了反思。首先,我觉得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这个方法效果不错,大家都能积极参与进来,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发现对骈文概念的讲解可能还不够通俗易懂,有些学生显得有些迷茫。
在讲解《滕王阁序》和《梦游天姥吟留别》时,我尽量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例子来阐述,但可能由于内容较为深奥,部分学生对重点难点的掌握还不够扎实。这时,我意识到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多地运用生活中的例子和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骈文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古代士人理想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体会古典文化的魅力。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5.注重课堂反馈,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词汇理解和句式分析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例句和现代汉语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课文相关的实际问题,如“王勃为何能写出如此壮丽的文章?”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次仿写练习,尝试用骈文的风格来描述一个现代场景。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梦回繁华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梦回繁华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梦回繁华说课稿第【1】篇〗八年级语文上册《梦回繁华》教案一、教材背景本教案针对八年级语文上册中的课文《梦回繁华》进行教学设计。
该文是晋江市实验中学语文教师李毅在自己的知名公众号上连载的一篇小说,以极其生动的细节描写了一个女孩在追梦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并通过主人公温婧妍的经历,强调了追梦人应该坚持不懈、勇往直前,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
教导思想:本次教学要求学生根据小说文本进行深度阅读,培养学生勤思考、积极主动、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梦回繁华》,理解小说中描写的人物、情节和主题。
2.通过阅读小说,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3.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鼓励学生根据小说情节进行创作和想象。
三、说教学重点1.理解小说《梦回繁华》的主题和情节。
2.掌握小说中描写的人物形象和心理活动。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初步了解小说《梦回繁华》的主题和情节。
2.分组阅读法:把班级分为小组,让学生自主阅读小说,通过小组合作表达自己对小说的看法。
3.活动探究法:利用课堂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小说情节的创作仿写,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课堂教学设计第一部分:导入环节(10分钟)让学生自由发挥,谈谈自己的梦想和追梦的过程,引出梦想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探究为何要追梦以及什么样的心态是追梦过程中必须具备的。
第二部分:阅读和理解环节(30分钟)1.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对小说《梦回繁华》的主题和情节有一个初步了解。
2.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自由阅读小说一段,然后口头表述自己对小说的理解和心得体会,班级其他同学就表述内容进行讨论。
第三部分:学习和探究环节(50分钟)1.将班级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探究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心理活动。
八年级上册语文《梦回繁华》教案设计
八年级上册语文《梦回繁华》教案设计教材背景介绍《梦回繁华》是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一篇古诗文,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
该篇古诗文描写了唐代盛世的兴衰,展示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以及对社会现状的关注,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该篇古诗文作为教材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唐代盛世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并通过文学思考、社会关怀等方面的学习,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教学目标1.掌握《梦回繁华》这篇古诗文的基本内容和写作风格;2.了解唐代盛世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3.掌握文学思考、社会关怀等方面的学习方法;4.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教学重点1.掌握《梦回繁华》这篇古诗文的基本内容和写作风格;2.了解唐代盛世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教学难点1.如何借助古诗文的语言和艺术表现形式,把历史的细节和人物形象呈现出来;2.如何通过文学思考、社会关怀等方面的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教学过程第一步背景知识铺垫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梦回繁华》这篇古诗文的内容和意义,我们需要先讲解唐代盛世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以及东都洛阳和西都长安两个城市的发展历程和文化特点。
第二步呈现并分析课文在介绍背景知识后,我们需要呈现《梦回繁华》这篇古诗文,并分析其文字表达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等方面的内容。
第三步分组讨论为了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我们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并让小组内的学生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并尝试理解它们的深层次意义和时代背景。
第四步小组展示每个小组讨论完毕后,选取一个代表来进行展示。
在展示中,代表可以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和互相之间的感悟,同时可以挑选一些关键词语和句子,进行深入探讨和文学分析。
第五步综合评价在学生分组讨论和展示后,我们可以从语言表达、逻辑思维、文化理解和团队合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以便帮助学生发现和改进自身不足,提高综合素质。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唐代盛世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并借助古诗文的语言和艺术表现形式,把历史的细节和人物形象呈现出来。
学期部编八年级语文上第20课《梦回繁华》教案
第20课*梦回繁华【教学目标】1.明确本文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作者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介绍说明对象。
2.学习按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3.了解《清明上河图》的伟大成就,认识我国古代高超的艺术水平和人民的聪明才智,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学会概括、筛选信息,明确《清明上河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按总分总的方式,运用典雅而富有韵味的语言来介绍《清明上河图》的方法。
【情境导入】《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作品以长卷形式,生动记录了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今天让我们穿越时空,梦回繁华,去欣赏那经典之作吧。
【新课解读】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朗读提示及要求:1.给重点字注音,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2.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3.理清本文结构。
本文共5段,可分为3部分,试归纳各部分大意。
明确:1.汴.梁(biàn)漕.运(cáo)络绎.不绝(yì)题跋.(bá)摄.取(shè)春寒料峭.(qiào)沉檀.(tán)田畴.(chóu)长途跋涉.(shè)簇.拥(cù)翰.林(hàn)摩肩接踵.(zhǒnɡ)遒劲.(jìnɡ)绢.本(juàn)舳.舻相接(zhú)2.清明上河图空间3.第一部分(1、2段):介绍北宋的历史及张择端的生平和作画的缘由。
第二部分(3、4段):按总分的结构形式和空间顺序介绍《清明上河图》。
第三部分(第5段):说明《清明上河图》的绘画形式和历史价值。
二、研读课文——说明内容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第1段中哪句话交代了《清明上河图》产生背景?明确:(北宋时期)绘画的题材范围在反映现实生活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从唐代以描绘重大历史事件和贵族生活为主,扩展到描绘城乡市井平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梦回繁华》教案
此外,我还注意到,在总结回顾环节,有些学生对课文的主题和重点内容仍然有些模糊。这让我认识到,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总结和回顾是非常必要的。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课堂小结,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确保他们能够真正吸收和理解。
4.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通过课堂讨论,让学生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形成有效沟通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借鉴课文写作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激发创作热情,发展个性表达。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词语理解:重点讲解课文中的生词、短语,如“炊烟袅袅”、“熙熙攘攘”等,通过例句解释,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词语的用法。
-写作实践: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写作中,是学生的一大挑战。教师应提供写作指导,如构思、选材、表达等方面的技巧,并给予学生反馈和修改建议。
举例说明:
1.教学重点举例
-在讲解“炊烟袅袅”一词时,可以引用课文中“夕阳下,炊烟袅袅升起,那是最美的画面”的句子,让学生通过具体语境理解词语的意象美。
-在分析“那时候,日子过得像梦一样”这句话时,指出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往昔的时光形容得如梦似幻,从而加深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认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梦回繁华》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梦回繁华》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课文阅读:引导学生阅读《梦回繁华》,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作者对往昔生活的怀念。
2.词语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词、短语,如“炊烟袅袅”、“熙熙攘攘”等,并理解其意义。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第五单元第20课《梦回繁华》教案
五、教学反思
1.教学内容方面,我严格按照教材内容进行教学,确保学生掌握课文的基本知识点,如词语学习、句子分析、文化背景等。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2.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式教学,提出具有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与讨论。通过对比、描写等手法,让学生感受唐朝的繁华景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我们了解了《梦回繁华》中唐朝的繁华景象及其在历史文化中的地位。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欣赏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通过阅读《梦回繁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使学生了解唐朝的历史文化背景,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3.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分析课文内容,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
-针对课文中的复杂句子,如“梦回繁华,烟柳画桥”,教师应通过图解、句子成分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结构和修辞效果。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课文情感,教师可以设计相关活动,如角色扮演、创作唐朝主题的短文等,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文化魅力,克服阅读难点。
-在自主学习方面,教师应提供学习策略指导,如如何利用词典、网络资源等辅助工具,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延伸阅读,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八年级上册(初二上学期)语文 第20课《梦回繁华》教案
《梦回繁华》教案教学目标1.通读全文,了解本文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2.细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3.分析说明方法,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
4.品味文章的遣词造句,品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5.通过对本文画面介绍的学习,挖掘画面背后的社会历史内涵。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它是一幅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风俗长卷,画家成功地描绘出汴京城内及近郊在清明时节社会上各阶层的生活景象。
主要表现的是劳动者和小市民。
对人物、建筑物、交通工具、树木、水流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处理,非常巧妙,整体感很强,具有极大的考史价值。
此后历代绘制的都市风俗画,无不受其影响。
”这是《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清明上河图》的评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梦回繁荣》,一起来了解800多年前宋朝的繁华。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汴.梁(biàn)坊.(fāng)绢.本(juàn)络绎..不绝(luò yì)跋涉..相接(zhúlú)..(bá shè)漕.运(cáo)沉檀.(tán)舳舻料峭.(qiào)遒.劲(qiú)摩.肩接踵.(mózhǒng)2.解释下面的词语。
春寒料峭:形容春天异常寒冷的天气。
料峭,微寒。
长途跋涉:指远距离的翻山渡水。
形容路途遥远,行路辛苦。
跋涉,爬山过水,形容旅途艰苦。
舳舻相接:船只首尾衔接。
舳,船尾。
舻,船头。
摩肩接踵:肩并肩,脚碰脚。
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锺,脚后跟。
络绎不绝:形容行人很多,往来不断。
3.相关链接《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宽25.5厘米,长525厘米,绢本设色。
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状况的写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梦回繁华》
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说明顺序,概括课文内容。
2.弄清课文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品味语言,感受课文典雅而富有韵味的语言。
一、导入新课
在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
这幅图到底画了什么?有什么特点?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梦回繁华》来了解这幅名画。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理清说明顺序
提问1:默读课文,概括每一自然段的内容。
明确:第一自然段介绍唐宋画家题材的变化,引出说明对象——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第二自然段介绍张择端的生平及《清明上河图》的作画时间、背景。
第三自然段总体介绍《清明上河图》的类别、大小及内容。
第四自然段具体介绍《清明上河图》画面的内容。
第五自然段介绍《清明上河图》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提问2:课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本文主要使用了逻辑顺序,第四自然段使用了空间顺序,这样写,由表及里,条理清楚,结构严谨。
目标导学二:细读课文,分析说明方法
提问3:课文都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明确:列数字:“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5.5厘米,横525厘米。
”使用准确的数字,说明了《清明上河图》的大小。
打比方:“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
”把《清明上河图》比作“一部乐章”,说明它宏大、优美而富有变化的特点。
引资料:“画中的‘孙羊店’‘脚店’等,与《东京梦华录》中所记的‘曹婆婆肉饼’‘正店七十二户……其余皆谓之脚店’等,无有不符。
”引用《东京梦华录》,准确说明了《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作品,增强了说明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目标导学三:揣摩语言,把握说明效果
提问4:品读课文,你觉得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明确:本文大量使用了四字短语,如“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车水马龙,热闹非凡”“街道纵横,房屋林立”“罗锦布匹、沉檀香料、香烛纸马”“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这些四字短语,不仅概括力强,而且使文章的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
提问5:读了课文,你想对张择端说些什么?
明确:设题意图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清明上河图》的艺术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要让学生畅所欲言。
三、板书设计
梦回繁华作者朝代
籍贯
职业
作品
画面开卷
中段
后段
价值艺术
历史层次清晰且结构严谨
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