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期中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期中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隋唐时期)1、隋朝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2、隋的统一:589年,灭亡陈朝,统一南北3、隋朝统一全国的意义: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

继秦汉以后,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

有利于此后经济发展,为隋唐的强盛奠定基础。

4、●大运河:(这是隋朝对历史最大的贡献)①开凿:隋炀帝②三点:中心是洛阳,最北端是涿郡(今北京)最南端是余杭(今杭州)③四段: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④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⑤地位: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⑥作用: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同时还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

5、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唐高祖)建立唐朝6、唐太宗统治时期,被誉为“贞观之治”。

7、贞观新政主要内容:①在赋役制度方面,唐朝减少百姓服劳役天数,使人身关系束缚逐渐松弛;②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③唐朝在《隋律》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为轻。

《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在历史上对亚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8、唐太宗知人善任,虚心纳谏。

魏征,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9、“三省六部”制:是隋朝创立的,唐朝完善。

“三省”是互为牵制的平行机构,中书省替皇帝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负责政令执行。

尚书省下设有六部,分管具体政务。

例如,唐朝为筹措大型工程的钱粮,首先由中书省长官起草一份诏令,接下来交门下省审议,最后交尚书省执行。

10、武则天:改国号为周,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的统治有“贞观遗风”。

武则天颁布《姓氏录》,将武氏列为一等,主要是为了巩固统治。

11、武则天统治时期,最值得我们肯定的是(1)大力发展生产,(2)重用有才能的人。

武则天在历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总体上来说,社会是进步的。

12、唐朝的全盛局面出现在唐玄宗在位时期,他统治前期的年号是开元,因而唐玄宗统治的前期被称为“开元盛世“。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复习提纲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1、隋的建立:581年,北周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史称隋文帝。

589年隋统一2、开皇之治:隋文帝原因:A实行“轻徭薄赋”政策:B严惩不法官吏。

3、大运河的开通:隋炀帝目的:为了加强南北方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⑴概况:①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②全长2000多千米;③三点【中心-洛阳北-涿郡(北京)、南-余杭(杭州)】;④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2)评价:①作用: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我国南北方经济文化交流②过失:当时为开凿大运河,的确是劳民伤财,加重人民的负担。

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1、618年,李渊(唐高祖)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

2、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原因:○1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2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善于任用贤才,善于纳谏;A善于任用贤才(房玄龄、杜如晦,人称“房谋杜断”);B善于纳谏(魏征)○3开明的民族政策,开放的对外关系3、女皇武则天:(治宏贞观,政启开元)改国号为“周”,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措施:A打击削弱贵族势力;B任用人才;C一再鼓励农业生产。

第3课唐玄宗与开元盛世1、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的原因:①贞观以来的基础。

②唐玄宗的励精图治:任用贤才(姚崇、宋景)、改革吏治、提倡节俭、发展农业生产。

2、繁荣的经济:①农业--曲辕犁、筒车;○2手工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颜色以青、绿、黄为主);③商业—坊、市;城市—长安(中心)、洛阳、扬州、广州秦亡汉兴、隋亡唐兴有什么共同之处?秦隋亡:(1)结束了分裂,实现统一。

(2)制定许多重要制度。

(3)兴建重要工程。

(4)只有2个皇帝,存在时间很短。

(5)暴政。

(6)都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汉唐兴:统治者都吸取前朝的教训出现了繁荣的局面;都轻徭薄赋,整顿吏治,任用贤臣;都成为当时世界的大国)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1、科举制是用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创于隋朝,完善于唐朝,清朝废除,实行1300多年。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复习提纲复习是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前的一个重要环节。

小编整理了关于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的复习提纲,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复习提纲(一)1、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589年,隋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2、(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杨广)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3、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地位)4、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沟通五大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5、(意义)隋朝大运河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交流,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对我国以后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

6、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7、唐太宗李世民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负担;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他任命房玄龄和杜如晦,人称“房谋杜断”。

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8、唐太宗(李世民)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增强。

历史上称“贞观之治”。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意思是: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够承载船行走,也能够把船掀翻。

说明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认识到人民力量的伟大。

)9、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武则天,重视发展生产,任用贤才。

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10、唐玄宗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唐玄宗任命姚崇为相)11、唐朝饮茶风俗流行,唐朝陶瓷业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12、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13、唐都长安是当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长安城内坊是居民区,市是商业区。

14、隋文帝最早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隋炀帝时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考试复习提纲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了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

589年,隋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南北重归统一。

★二、大运河开通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4、历史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作用: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6、开通原因:①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励精图治,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

②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③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7、天下转漕,仰此一渠的含义是:天下的水上粮食运输,主要仰仗着隋朝的大运河。

第2课贞观之治1、隋朝的统治跟秦朝很相似,只经历两代皇帝。

隋朝第二位皇帝隋炀帝实行暴政,最终导致隋末农民起义。

(隋朝:581~ 618年)2、618年,唐朝建立,建立者李渊,都城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3、“贞观之治”:唐太宗年号贞观,他在位期间,采取了许多巩固措施,使唐朝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采取的措施有:①重视农业生产,轻徭薄赋;②注意“戒奢从简”;③合并州县,整顿吏治;④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4、“房谋杜断”指的是唐太宗时期重用的两为宰相:房玄龄、杜如晦。

而当时最著名的谏臣是魏征,唐太宗把他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5、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她改唐朝的国号为周,她在位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人们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6、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上面这段话唐太宗曾经引用过。

这句话的意思是:统治者好比是船,人民就是水;水能使船在水上航行,也能把船打翻。

这句话表明了人民群众力量的强大。

第3课:开元盛世1、“开元之治”:唐玄宗在位时,①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等人当宰相,励精为治;②重视地方吏治,把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的政绩;③命人烧毁宫内一批珠玉锦绣,表示不再用奢侈物品的决心。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复习大纲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复习大纲

50中新区七(下)历史期中考试提纲【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1.隋的统一(隋文帝)⑴隋朝的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都城:长安。

建立方式:外戚夺权⑵隋朝的统一:时间:589年,隋军南下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南北统一。

★思考:联系南北朝历史特点,为什么在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大分裂后,隋朝能实现重新统一?(隋朝统一的条件)客观上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②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经济发展③南方陈政权统治的腐败主观上:①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②隋为来陈作了充分准备,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2.隋朝大运河的开通(隋炀帝)⑴隋大运河开凿的原因和条件:自古以来,南北交通多有不便;隋统一后,南北政治、经济、文化和交流需要加强;为了巩固统一成果,必须加强对东北、东南地区的控制;隋的富庶为大运河的开凿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⑵目的: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和交流,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⑶主要功能:运输★⑷概况:三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到余杭(今杭州),全长两千多公里。

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

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⑸作用:P6。

加强了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沟通了路上和海上的“丝绸之路”;促进了沿岸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

⑹消极后果:当时征用劳役过度,造成的社会后果十分严重。

【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1.唐朝的建立:618年,唐高祖李渊,定都长安。

退位传李世民,即唐太宗,年号贞观2.贞观之治:原因:①吸取隋朝教训②知人善任③虚心纳谏④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改革措施。

内容(即贞观新政):⑴、改革赋役制度。

⑵、唐朝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是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职能分别是起草--审核—执行。

尚书省下设有六部,分管具体政务。

)⑶、编《唐律疏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第3课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1、女皇帝武则天: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国号为“周”★思考:为什么历史上称武则天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武则天政绩)(1)重用酷吏;改《贞观氏族志》为《姓氏录》。

七下历史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七下历史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七下历史期中考试复习提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阶段特征:繁荣与开放。

制度创新:科举制、三省六部制。

繁荣的社会: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开放的社会: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国际化都市长安。

民族关系:开明、平等。

担任官职、册封首领、设置机构,加强管理。

和亲:文成公主入藏。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程标准: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

一、隋的建立、统一、灭亡1.建立: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

2.统一:589年,隋文帝灭陈,统一全国。

3.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4.灭亡:残暴统治导致大规模农民起义,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隋朝灭亡。

二:开通大运河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时间、人物:605年起、隋炀帝下令开凿。

3.概况:全长:2700多千米(1)政治上: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2)经济上: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3)文化上: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

3.结果: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

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基础。

三、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1.治国措施:唐玄宗即位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如姚崇、宋璟;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2.结果: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思考:封建社会的主要盛世及其共同点:主要盛世:西汉“文景之治”和汉武盛世、东汉“光武中兴”、隋朝“开皇之治”、唐“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以及清前期的“康乾盛世”。

共同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是盛世局面出现的前提和基础;②政治清明政策稳定是盛世局面的保证;(制度创新、开明民族政策、开放外交政策)③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④统治者的勤政爱民、励精图治。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复习提纲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隋朝的建立、统一和灭亡(繁盛一时,二世而亡)1、隋朝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隋朝的统一: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3、隋朝的灭亡:618年,隋炀帝被部将在扬州杀死。

二、隋朝经济的繁荣──隋文帝在位时期,历史称为“开皇之治”1、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

2、社会经济繁荣发展,人口大幅增长。

3、粮食、布匹储备充足。

三、大运河的开通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时间、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3、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4、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意义、作用: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第2课“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李渊就是唐高祖。

二、唐太宗“贞观之治”唐太宗主要治国措施:政治: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合并州县,任用贤才,虚心纳谏(“房谋杜断”—房玄龄和杜如晦;魏征为著名谏臣),发展科举。

经济: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对自身要求: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

三、女皇武则天1、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2、武则天的治国策略: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

3.郭沫若评价武则天的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第3课“开元盛世”一、“开元之治”:唐玄宗即位以后,“励精为治”:①任用贤才(姚崇);②重视地方吏治;③注意节俭。

这些改革措施,使得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开元之治”。

二、“开元盛世”:1、时间:唐玄宗统治前期,2、具体表现:农业:①修建了四十多处水利工程②农耕技术大发展,南方水稻广泛采取育秧移植栽培③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④蔬菜有许多新品种,大都是从西域传入的。

⑤茶叶生产在江南农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饮茶之风在全国范围内盛行⑥创造出曲辕犁和灌溉工具筒车②手工业:丝织业丝织技术高潮、四肢花色品种增多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与唐三彩最为有名,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七年级中国历史(下)期中复习提纲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隋朝的统一1、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取代北周),定都长安。

杨坚就是隋文帝。

2、589年,隋朝灭陈朝,南北重归统一。

3、隋朝统一的原因:①自西晋末年以来,地方经济得到发展,民族融合加强,人民渴望统一②南方经济也有发展,缩小与北方的差距③隋朝建立后国力强大,而南方陈朝统治腐朽。

4、隋朝统一南北的意义:①结束分裂,开创统一。

②促进隋朝经济的发展。

二、隋朝经济发展1、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2、结果:①人口激增②垦田扩大③粮仓丰实三、大运河开通1、目的:加强南北的交通,巩固统治2、时间:605—610年3、规模:以洛阳为中心,南起余杭,北达涿郡,由北到南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五大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4、历史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作用: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四、繁盛一时的隋朝1、繁盛: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大运河开通2、一时:二世而亡,共37年(581—618)第二课:“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1、隋炀帝暴政,引发农民起义,618年,隋炀帝被杀,隋朝灭亡。

2、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626年,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登基,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二、贞观之治1、措施:①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②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③崇尚节俭;④合并州县⑤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房谋杜断房玄龄杜如晦,谏臣魏征)2、唐太宗统治时,社会经济出现繁荣景象,政治比较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史称有“贞观遗风”。

为什么历史上称武则天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①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七下历史期中复习提纲

七下历史期中复习提纲

七下历史期中复习提纲专题一、开放繁荣的社会隋唐隋朝1、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隋朝统一南北,结束了自西晋以来二百七十多年战乱分裂的局面。

2、隋朝最重要的贡献“开凿隋朝大运河”(隋炀帝)。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琢郡(北京)南至余杭(杭州),由北往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作用: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大大的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3、隋朝的特点是:繁荣而短暂。

隋朝在制度上有许多创新:隋朝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奠定了封建国家政府的基础结构,影响深远。

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朝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选官制度正式形成。

唐朝1、唐太宗的历史功绩:唐太宗是中国封建社会杰出的政治家。

在政治方面:,知人善任,虚心纳谏,任用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贤臣;裁撤多余的官员;完善科举制度,扩大国学规模,选拔人才;完善“三省六部制”,使国家运转得井井有条;唐太宗勤政节俭廉政,吏治清明。

在经济方面: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以民为本,实行重视农业生产、轻徭薄赋、减轻人民的赋税;民族政策方面: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打击突厥的进犯,但是宽厚对待突厥首领和人民,边疆各族尊唐太宗为“天可汗”;加强汉藏关系,文成公主入藏密切汉藏关系;对外交往方面:加强与周边国家的交流,派玄奘西游天竺。

2、贞观之治: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经济恢复和发展,国力强盛,社会秩序安定,人民安居乐业,阶级矛盾缓和。

因此被誉为“贞观之治”。

3,女皇武则天:中国历史唯一女皇武则天。

开创殿试制度,开创武举,史称:“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4,开元之治和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励精图治,任用贤臣,虚心纳谏。

史称:“开元之治”。

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年间)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

5、盛世经济的繁荣:唐朝农业继续发展发明改进了新农具:曲辕犁、筒车。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1、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⑴隋炀帝时开凿了以洛阳为中心,北通琢郡,南达余杭的大运河。

它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

(图)⑵大运河的开凿,对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国家统一的巩固起了很大作用。

(3)评价:应肯定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积极作用,但隋炀帝经大运河巡游江都则必须进行批判;大运河的开凿加速了隋朝的灭亡,但不能过分夸大大运河的开凿对隋亡的影响。

3、隋文帝时,通过分科考试选拔人才,开科举制的先河。

隋炀帝时又创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

唐朝科举的常设科目是明经科和进士科。

4、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5、唐太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史称“贞观之治”。

㈠唐太宗采取了哪些措施促成“贞观之治”局面的形成?⑴轻徭薄赋,提倡节俭。

⑵知人善任,重视纳谏。

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为相;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

⑶加强中央权力:沿用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增加了宰相人数,既有利于防止宰相专权,又能集思广益,减少政策失误。

合并州县,大力精简机构,节省财政开支,提高行政效率。

(4)完善科举制度,唐朝科举的常设科目是明经科和进士科。

㈡唐太宗为什么要采取上述措施?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从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力量的强大。

6、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7、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8、唐朝出现了曲辕犁和筒车。

唐都长安建筑宏伟,布局严整,商业繁荣,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国际性大都市。

9、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受到北方各族的拥护,被尊为“天可汗”。

10、吐蕃是藏族的祖先。

唐朝与吐蕃友好交往的表现:⑴唐太宗时派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成亲,促进了汉藏两族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⑵唐中宗派金城公主入藏与吐蕃首领尺带珠丹成亲。

⑶821 年,吐蕃与唐朝会盟,唐蕃会盟碑成为汉藏两族团结友好的象征。

七年级下期中历史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期中历史复习提纲

1、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

2、589年,隋朝统一南北(全国).结束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3、隋炀帝时开凿大运河。

(605年)4、隋朝大运河开通的主要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5、隋朝大运河的组成部分:“一心”:以洛阳为中心“两点":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五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从北至南)6、隋朝大运河的地位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7、隋朝大运河的主要作用是:成为南北交通的动脉,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8、画大运河示意图1、618年,李渊建立唐朝,都城为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2、唐高祖李渊传位给李世民,即唐太宗,年号贞观。

3、唐太宗以民为本,吸取隋亡教训,统治年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加强,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4、唐太宗时最著名的谏臣是魏征,唐太宗将他比喻成是一面镜子。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5、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国力增强,历史上称她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6、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措施):(1)吸取隋亡教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2)“戒奢从简”,节制欲望(3)轻徭薄赋,发展生产(4)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弊政(5)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如:房玄龄、杜如晦(房谋杜断)、魏征1、唐玄宗在位时任用姚崇等人为宰相,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这使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开元之治”。

2、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3、唐朝的陶瓷业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其中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4、唐朝商业繁荣,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

其中长安城P15分为坊(居民住宅区)和市(商业区),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初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初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第1课:1.完成下列表格2.简述隋统一的时间、条件及意义。

3.简述隋代大运河开凿的原因和条件。

4.简述隋朝大运河的概况。

5.简述隋朝大运河开凿及通航的影响。

第2课:1. 隋朝灭亡有什么启示?2. 唐太宗纳谏与用人的特点是什么?(或唐太宗的统治特点)3. 简要概括“贞观新政”的主要内容。

4. 何为“三省六部制”?(可有图标的形式展示)“三省六部制”有何优越性?第3课:1.简述武则天的统治措施的主要内容。

2.简述唐玄宗前期的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开元盛世”产生的原因。

3. 简述唐代社会经济繁荣的表现。

第4课:1.简述科举制产生的背景、实质及选材标准。

2.简述隋唐时期科举制的主要科目及考查内容。

3.简述科举制的历史作用(或意义)。

4.简述唐朝的社会习俗(可从衣、食、住、行、娱乐等方面加以阐述)。

5.简述盛唐精神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并概括其形成原因。

第5课:1.列举唐初周边的主要少数民族及与当今相关民族的对应关系。

2.简要概括唐代处理同周边少数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举例说明)3.简述唐与吐蕃友好交往的相关史实及文成公主入藏的意义。

第6课:1.何为“遣唐使”?“遣唐使”学习的内容包括哪些?2.完成下列表格3.从鉴真和玄奘身上,我们能学到哪些宝贵的精神品质?4.简要概括唐长安城的城市功能和布局特点。

5.简要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主要原因。

第7课:1.雕版印刷术发明的时间、印刷中心、代表分别是什么?2.简述火药的发明、记载时间及应用。

3.简介赵州桥的基本概况(设计者、时代、位置、历史地位)。

第8课:1.简述唐诗繁荣的原因。

2.简述唐代诗歌的代表人物、作品及风格特点。

3.唐代乐舞的代表作分别是什么?4.敦煌艺术的代表、艺术成就及历史地位分别是什么?第10课、第11课:1.完成下表2、简述辽、西夏学习汉族的主要内容。

3、简述金学习汉族的主要内容、背景及影响。

第12课:1.简述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2.简述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大概过程。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复习提纲复习历史知识提纲有利于七年级学生历史知识的系统化。

这是店铺整理的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复习提纲,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复习提纲(一)1、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589年,隋朝灭掉陈统一南北。

3、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沟通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6、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7、618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8、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则天,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9、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

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著名的谏臣10、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11、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12、由武则天提拔,被唐玄宗任命为宰相的名臣是姚崇。

13、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14、唐朝时期,全国的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

15、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

16、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17、唐玄宗统治时期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18、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始于隋文帝时。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19、唐朝科举制度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和明经两最为重要。

20、唐朝时期完善科举制度人物是唐太宗、唐玄宗和武则天。

21、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复习提纲1、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年号开皇,589年,继秦汉之后,中国有一次实现了统一。

2、为了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和交流。

隋炀帝用了六年时间开凿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共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3、618年,唐高祖李渊建立了唐朝,定都长安。

4、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贞观,后世称其时期为“贞观之治”。

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的是前后进谏二百多次的名臣魏征。

5、唐朝沿袭和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

三省中,中书省替皇上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最后由交尚书省执行。

尚书省设有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分管具体政务。

6、唐朝在《隋律》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为轻。

《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

7、武则天是我国唯一的女皇帝,改国号为“周”,其时期被称为“贞观遗风”,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基础。

武则天该《贞观氏族志》为《姓氏录》,将武氏列为一等,她还大力发展通过选拔官吏的科举制。

8、唐玄宗统治时期,年号开元,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称为开元盛世。

唐朝在农业方面发明了曲辕犁和筒车灌溉技术。

9、唐朝最盛时,疆域东至安东,西迄安西,北达内蒙古高原,南抵南海。

10、隋唐时期创立了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官员,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

主要科目为明经和进士。

明经科主要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进士科包括策问,加试经史、杂文、后来杂文专考诗赋。

策问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为目的,考察治理政事的能力。

11、唐朝饮茶和骑马成为生活普遍现象。

12、唐盛时期从习俗风尚到文化思想都体现了胡汉交融和中西贯通的特点。

13、西北少数民族唐太宗李世民为他们共同的君主你,称为天可汗。

14、吐番是藏族的祖先,松赞干布是吐番历史上杰出的人物,他与唐朝文成公主结婚,密切了汉藏的交往。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考试复习提纲全套课件全套知识点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1.隋朝建立的时间、人物、都城?581年隋文帝杨坚长安2.大运河开通的目的、人物、评价?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①积极:是古代最长的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②消极:劳民伤财,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3.隋朝大运河的概况(三点、四段、五河)三点:中心洛阳、北端涿郡、南端余杭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五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4.科举制创立的时间、标志、影响(①②③④)?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①政治上: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加强中央集权)②教育上: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③文化上: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

④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员的主要制度。

5.隋朝灭亡的原因、时间?隋炀帝的残暴统治618年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唐朝建立的时间、人物、都城?618年唐高祖李渊长安2.唐太宗在用人上的政策?名臣有哪些?治国效果?虚心纳谏、广纳贤才。

魏征—“镜子”,房玄龄、杜如晦(房谋杜断)政治清明,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3.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治国效果?武则天经济继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政启开元,治宏贞观”——郭沫若评价武则天4.唐玄宗统治期间出现的盛世?措施?效果?“开元盛世” 措施:①整顿吏治,裁减冗员,重用姚崇、宋璟;②发展经济、改革税制;③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效果: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5.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统治者励精图治③轻徭薄赋,重视农业生产;④重用人才⑤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出现盛世的原因:①政策因素:农民战争的作用(农民起义迫使统治者调整统治政 策)。②政治交往因素:民族间融合和中外交往的加强。③群众作用:人民的辛勤劳动。④ 个体作用:杰出帝王将相的个人政治品质。 第四课:科举制的创立 ▲1、科举制的诞生:开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①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②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2、科举制的完善:①唐太宗:重视科举考试选拔人才;大大扩充国学的规模;进士科考中 第一名称为—状元。②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③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 3、三省六部制:三省指的是中书省(决策);尚书省(执行),门下省(审议)六部指的是 吏、户、礼、兵、刑、工。 ▲4、科举制度有什么影响? (1)总述:在我国施行 1300 多年,影响很大。 (2)思想政治方面:选拔官员的权力收归中央,并且提高官员素质,加强社会思想控制; 缓解社会矛盾;加强统治 3、文化方面:a、推动社会文化教育 b、促进唐诗的繁荣 4、国际 方面: 对日本、朝鲜、越南以及欧洲的政治、教育制度影响深远 (3)负面影响: 后期逐渐扼制人们的思想,阻碍社会进步。使大批知识分子醉心于功名, 不再读科举考试以外的书,影响了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第五课:开明的民族政策 ▲1、天可汗 西北少数民族对唐太宗的尊称。7 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 藏高原,定都逻些 2、唐朝的民族政策:开明政策 具体做法:在东突厥当地设立都督府,任用突厥贵族进行 管理,保留原有民族的习惯与生活方式;与吐蕃和亲等。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第一课 隋的统一 1、隋朝 建立者:杨坚(隋文帝) 建立时间:581 年 年号:开皇 统一:589 年 意义:是继秦汉之后,又一次统一,.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270多年的分裂局 面。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为隋唐时期的空前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隋朝实现统一的条件:客观上:①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南方经济的发展;②长期的分裂 割据,人民渴望统一;③南方陈政权统治的腐败。主观上:①隋朝建立后,励精图治,政治 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②隋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3、大运河 开凿原因:为大大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和交流。 开凿时间:隋炀帝时期开凿的 用时六年。 ▲概况:以洛阳为中心,北抵诼郡,南至余杭, ▲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历经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 大水系 地位: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4、开凿大运河的影响(意义、作用):①大运河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 济文化的交流,对巩固统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发挥了积极作用。②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 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 5、大运河对生态环境方面会有哪些影响? 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充分利用天然河道、湖泊;运河通航后两岸大规模植树造林,这些措施有 效的保护了生态环境。 第二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1 隋朝灭亡的原因:统治者推行暴政,导致农民起义,最后被推翻。 2 唐朝 建立者:李渊(唐高祖,开国皇帝) 建立时间:618 年 都城:长安 3 李世民(唐太宗) 上台时间:626 年玄武门之变。,627 年改年号“贞观”。 魏征 著名谏臣,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4 贞观新政 主要内容:①在赋役制度方面,唐朝减少百姓服劳役天数,使人身关系束缚逐 渐松弛;②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③唐朝在《隋律》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 删繁就简,化重为轻。《唐律疏议》 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在历史上对亚洲各 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5 唐太宗统治时期,被誉为“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唐太宗在位期间,吸取隋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注重发展生产,减轻赋税, 勤于政事,任用贤才(房玄龄和杜如晦),善于纳谏(魏征)。唐太宗统治时期,唐朝经济得 到迅速恢复和发展,社会出现了祥和安定的气象,国力增强,史称“贞观之治”。 6.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690 年改国号为周,自称圣神皇帝,历史上说她的 统治大有“贞观遗风” 7.▲武则天统治措施 ①削弱贵族势力②重用人才(姚崇和宋璟)③重视农业生产 第三课:唐玄宗和开元盛世 1▲唐玄宗统治的前期,年号“开元”,社会比较安定,经济繁荣发展,唐朝达到鼎盛阶段, 史称“开元盛世”。“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 2、盛世经济的繁荣 农业方面:①兴修大型水利工程。②农耕技术提高: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③茶叶生产 的发展: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饮茶之 风开始在唐朝盛兴。▲④生产工具的改进:出现新的农业工具──曲辕犁;创制新灌溉工具
成为“和同为一家”了。
民族 活动地区
与唐朝的关系
吐番
回纥 靺鞨 南诏
西南
西北 东北 西南
和同为一家: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尺带 珠丹与金城公主通婚。 唐玄宗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唐玄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唐玄宗封皮罗阁为“云南王”。
今何族的祖 先
藏族
维吾尔族 满族
彝族白族
第六课:开放的对外关系
宣政院负责西藏行政事务,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④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管理琉球⑤ 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1127 年
宋高宗赵构
会宁) 绍兴和议
临安)
2、1127 年,金军攻破东京,俘虏了宋微宗和宋钦宗,北宋灭亡,这一年是靖康元年,史称 “靖康之变”。北宋皇族赵构(宋高宗)称帝,后来定都临安(今杭州),史称南宋。南宋
初年,抗金英雄岳飞在郾城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郾城大捷 ▲评价澶渊之盟与宋金和议:这两次议和都是在宋朝打胜仗的情况下签订的,反映了宋朝统 治者的妥协政策,都是以屈辱条件换来的和平,“岁币”加重人民沉重的负担。但是,从整 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看,盟约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
此后的两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
地区的生产发展,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第二课:经济重心南移
▲1、南宋时,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过了北方。经济重心正式转移到了南方。 秧马 用 于插秧; 牛转翻车方便南方水田灌溉; 圩田 面积进一步扩大。占城稻成为南
3、文成公主入藏的意义:①带去许多工艺品、谷物、菜籽、药材、茶叶以及历法、生产技
术与各种书籍,,大大催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②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汉藏密 切交往的基础。③文成公主是一位献身于汉藏两大民族友好团结伟大事业的优秀女性,赢得 了人们的爱戴。 4、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5、 吐蕃人是今天藏族的祖先。7 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 定都逻些。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 的友好关系。8 世纪初,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赞普尺带珠丹。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经
第四课:元的统一 1206 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20▲1271 年,忽必烈建立元朝,1272 年定都大都。√元朝在中央设立中书省,在地方设立 行中书省,我国现行的省级行政区划制度由此开始;元朝还设立宣政院管理西藏地区事务, ▲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琉球。元朝疆域空前辽阔,元的统一促进了我国民族大融合民族融的 进一步发展,形成有一个新民族——回族。 ▲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①元朝的统一,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元 朝的疆域,比以往任何朝代都辽阔。②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③元朝设置
第二单元: 第一课辽宋夏金的和战Biblioteka 政权建立民族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盟约
契丹(辽) 契丹
北宋
汉族
10 世纪初(916 年) 960 年
辽太祖阿保机 宋太祖赵匡胤
上京 东京
澶渊之盟
西夏) 党项
11 世纪前期(1038 年) 元昊
兴庆 宋夏和议
金 南宋
女真 汉族
12 世纪初期(1115 年) 金太祖阿骨打
▲玄奘西去天竺取经,回国后口述见闻,由弟子整理成书《大唐西域记》 遣唐使就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学习的使者。 唐玄宗时,鉴真第六次东渡日本成功。对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1、促使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因素有什么呢? 因素:①国家安定统一;②经济文化繁荣; ③对外开放政策;④对外交通发达。 2、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时期,唐朝的对外交往情况对我们有什么启 示?启示:第一,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第二,提高自身素质,努 力发展经济文化。第三,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
方最主要的粮食作物,苏州,湖州是全国著名的水稻产区,有“苏湖熟,天下足”之称。 ▲2、南宋时景德镇成为制瓷业的中心,有瓷都之称。
▲北宋时,四川地区出现了一种用纸币印刷的铁钱代用券,叫做“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
的纸币。 南宋 时,政府发行纸币“ 会子 ”
▲3、鼓励对外贸易,在 广州 设置“ 市舶司 ”,负责管理海外贸易; 广州 、 泉州 、 明 州 是当时的主要贸易 宋代商业和海外贸易发展表现:①大城市增加 ②城市打破住宅区和商业区界限 ③农村草 市和墟市发展迅速 ④纸币出现 ⑤大商港出现和市舶司设置 ▲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①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 ②南迁人口增 加劳动力和引进先进生产技术 和生产工具 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④南方统治者的支持,实行 一些列经济发展措施⑤南北方人民共同辛勤劳作 ▲经济重心的南移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1、对我国交通贸易的影响。由于经济重心的南移,造成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 交通和运输也有了很大的改善。2、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南方的人口迅速膨胀 3、对民族关 系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使我国各民族更好地融合在了一起,北方人民的南迁,使游 牧民族和汉族有了更深更广泛的交流和合作,促进了民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 4、对南 方环境的影响。南方一些地区的过度开发,如“放火烧荒、围湖造田”等,在一定程度上破 坏生态环境,影响可持续发展。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现象的启示? 政局的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统治者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及时引进、运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于经济建设中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国家要采取对外和开放的政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