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1红松之乡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北方地区红松之乡教学设计

北方地区红松之乡教学设计

北方地区红松之乡教学设计一、导言在北方地区,红松是一种重要的森林资源。

红松之乡作为一个教学主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红松的生态特点、经济价值以及保护和管理措施等方面知识。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深入了解红松,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描述红松的生长环境和生态特点;2. 理解红松的经济价值和保护意义;3. 掌握红松的种植和管理技术;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内容1. 红松的生态特点a. 生长环境:地理位置、气候、土壤等要素;b. 生长周期:从种子发芽到成熟杨树的过程;c.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学习红松对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等方面的作用。

2. 红松的经济价值a. 木材用途:红松木材的特点和用途;b. 经济作用:红松对当地经济的贡献。

3. 红松的种植和管理技术a. 种植方法:选择种子、育苗、移栽等技术;b. 管理措施:浇水、修剪、施肥等技术;c. 病虫害防治:常见病虫害及预防治理方法;d. 红松的采伐和利用:合理采伐和利用红松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利用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展示红松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准备学习红松的知识。

2. 学习红松的生态特点a. 了解红松生长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对比其他树种;b. 观察红松的种子、幼苗和成熟树木,了解红松的生长周期;c. 分析红松对生态环境的作用,并进行小组讨论。

3. 理解红松的经济价值和保护意义a. 掌握红松木材的特点和用途,包括建筑材料、家具等;b. 分析红松对当地经济的贡献和保护意义;c. 分组进行研究,了解本地区红松资源的利用情况和保护措施。

4. 掌握红松的种植和管理技术a. 学习红松的种植方法,包括选择种子、育苗、移栽等技术;b. 了解红松的管理措施,包括浇水、修剪、施肥等技术;c. 讨论红松的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d. 探讨红松的合理采伐和利用方法,进行小组报告。

红松之乡_教案_(七下_历史与社会_新教材_浙江)__初中_初一_七年级_下

红松之乡_教案_(七下_历史与社会_新教材_浙江)__初中_初一_七年级_下
(1)合理采伐,模仿森林的自然发育过程来采伐森林。 (2)建立红松自然保护区。

(3)加强立法保护
(4)节约和循环利用,如把木材的枝丫断木 等剩余材料加工成雪糕棒,在锯末中栽培 木耳.
北方地区
一、地理位置与范围
• 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 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 临渤海和黄海
小兴安岭在哪里?
小 兴 安 岭
小兴安岭:在我国东北黑龙江省的中北部,是 我国重要林区之一。长约三百六十公里,平均 高度为海拔四百至六百米。整个山脉分布着温 带针落叶和阔叶混合林。它与大兴安岭、长白 山同是我国最大的林区,它们集中了全国木材 储积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森林中有梅花鹿、紫 貂和东北虎等珍贵的动物。林地上生长着人参 、乌拉草及其他珍贵的药材。
气温 20 10 0
月份 1
降水 150 100 50 0
7 12
温带季风气候
这种气候 有什么特点?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是我 国森林资源宝库
北方:温带落叶阔叶林
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 松、白桦、栎树……几百里连成一片, 就像绿色的海洋。
小兴安岭地区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
1、长期以来,林区面积不断减少,森林覆盖率降低,环境
恶化的原因:
毁林挖掘 毁林开荒
过量采伐
重采轻育
森林面积减少
滥砍滥伐 森林灾害 居民烧柴
可见,林区森林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原因造成的。
东北林区的整治: 培育和恢复森林资源已成为东北林区 的首要任务。
恢复和发展林区的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的 主要措施和途径有:

第六单元 第一课时 红松的之乡 导学案

第六单元 第一课时   红松的之乡 导学案

第一课北方地区第一课时红松的之乡
七年级备课组执笔:姜松良
一、学习目标
1、能描述小兴安岭的地理位置。

2、能利用地形、降水、气温等地图分析小兴安岭自然环境的特点。

3、能理解小兴安岭合理开发的举措。

二、重点难点
小兴安岭合理开发的举措
三、引问
1、请同学们在地图6-1上用红笔描述出东北三省的轮廓,感受小兴安岭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2、再请同学看图6-2和中国气候分布图,想想小兴安岭地区的气候、地形有何特点?
3、下面请同学们从海陆位置、气温等角度,分析小兴安岭“冷湿”气候是怎么形成的?
4、请同学们查阅小兴安岭的树种主要有哪些?我们能得到一个什么结论?
5、小兴安岭地区的自然条件和植物群落有何关系?
6、东北三宝指的是什么?东北地区野生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请同学们列举一些来看看
7、请大家通过查阅去感受森林对环境的巨大作用
8、长期以来小兴安岭地区有哪些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9、如果你是一个未来的农场主人,请你规划一下小兴安岭农场的经营模式。

10、最后请同学们归纳一下《红松之乡》,课本主要讲述了哪几个问题?
四、我的疑问
1。

红松之乡教学设计

红松之乡教学设计

条件,适合针叶林的生长。

三、寻宝红松之乡活动三:说说“红松之乡”小兴安岭森林中有哪些宝藏1.东北林区三宝:人参、貂皮、鹿茸2.主要树种有:红松、落叶松、白桦、紫椴阐述: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云杉、冷杉……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

这里有亚洲面积最大的红松原始森林。

看图6-5右边的文字介绍,思考:红松为什么如此珍贵阐述:据不完全统计,60多年来,小兴安岭已经累计为国家提供商品材亿立方米,几乎占全国木材供应量的1/5。

问:这么多的木材是怎样输送到林区外的呢通过铁路、公路、水路运输学生阅读课本结合所了解的知识回答问题学生读文字介绍思考并回答问题学生阅读课本思考并回答四、解困红松之乡人们常说靠山吃山。

长期开发森林资源,使小兴安岭林区面临怎样的问题1.对森林长期过量的开采,使森林资源急剧减少。

2.人们对林下野生菌和药材的毁灭性挖掘,加上森林火灾、虫害等对林区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活动四:怎样在开发林区资源、发展林区经济的同时不破坏生态环境小组讨论5—10分钟。

•解决措施:学生思考并回答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派代表发言(1)抚育并合理地经营与管理;(2)模仿森林的自然发育过程来采伐森林;(3)建立红松自然环境保护区;(4)新的经营方式,如把木材的枝丫、断木等剩余材料加工成雪糕棒、用锯末栽种木耳等。

(进一步补充)恢复和发展东北林区的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的主要措施和途径有:(1)改善管理,设立自然保护区(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等)。

(2)积极造林,采伐与培育相结合;预防森林灾害,如虫灾、火灾。

(3)开辟多种能源以解决居民烧柴困难问题。

(4)进行林业资源经济转型,发展木材深加工、森林旅游以及森林食品等。

(5)制定森林法,用法律的形式保护森林资源等。

以前林区工人的主要工作就是伐木,收入也来自于出售木材。

如今虽然人们不能随便砍伐树木,但它们依然没有离开森林,最终不仅绿色回来了,而且经济发展更快了。

红松之乡教案

红松之乡教案
====Word 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
课题
学习 目标
学习 重点
学 教 过 程
红松之乡教案
对应 描述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特
红松之乡
课标 征,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
特点。
知识与技能:利用地图,说出小兴安岭在中国的位置;从地形图、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中
总结:如今小兴安岭的发展模式是遵循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我们在发展任何区 域经济的时候,也要遵循因地制宜,优 势互补的原则。只有这样,祖国的河山 才能发挥出她无穷的魅力。
板书设计:
红松之乡 (小兴安岭地区)
地理位置:黑龙江省中北部
地形:山地
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漫长, 气候寒冷
红松之乡 (森林资源丰富)
获取有用信息,分析小兴安岭自然环境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以及分析,理解区域特色是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的结
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分析区域的自然环境,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初步树立因
地制宜的观念;从各种场景中感受我国不同区域人们生活内容的丰富多彩,领略中华文化的无穷
魅力。
源-于-网-络-集
====Word 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
生进行比较并提问: 1、两组图片分别说明了什么? 2、结合第二组图片,说说当地人们是怎 样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 3、这两组图片告诉我们什么样的道理?
看图、思考并回答问题
(6)小组讨论:请为小兴安岭的发展出 小组合作讨论并派代表发言 谋划策,可从环境、资源、生态等角度 去思考
破坏性开发
合理开发
源-于-网-络-收-集

6.1.1红松之乡 (2)

6.1.1红松之乡 (2)

七下社会六单元第一课北方地区(课时1 红松之乡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利用各种地图和文字材料,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并尝试描述一个地区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2.了解红松之乡——小兴安岭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分析这些自然环境对森林植被资源形成的影响。

3.理解人们对森林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协调发展,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重点难点】重点:小兴安岭成为红松之乡的地形和气候条件。

难点:理解小兴安岭地区人民是怎样实施可持续发展的。

三、【课前预习导学】1.我国边界的最东点和最北点都在哪个省?其简称是什么?2.世界上种植水稻最北的地区在黑龙江省,请你说说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3.平时我们所说的“红木家具”是用红松制作的吗?红松的主要用途是什么?4.蒙古族歌曲《吉祥三宝》说的“三宝”是“太阳、月亮、星星”,东北也有“东北三宝”,说说它们是什么?、、(人参、鹿茸、貂皮)四、【课堂导学】第一节红松之乡(一)小兴安岭的地理位置(观察P36图6—1 “小兴安岭在中国的位置”、图6—2 “林海”和P37 图6—5 “红松”,回答下列问题:)1. 小兴安岭的地理位置相对位置:地处东北三省;位于黑龙江省的部。

(说说它与大兴安岭的位置关系)纬度位置:约北纬℃。

2.小兴安岭自然景观自然景观:,。

有亚洲面积最大的原始森林。

(针叶林)(二)小兴安岭的自然环境(观察P37图6—3“小兴安岭的地形”和图6—4“伊春的气温和降水”,回答下列问题:)1.小兴安岭地形、海拔、山脉走向地形:海拔:山脉走向:――2.小兴安岭气候及其特征(观察课本图6-4,对比右图,说说伊春气候有什么不同点?)气候:;*(P37页问题)②属于气候,,气候湿润(气温低,蒸发量小),非常适合红松生长。

3.珍贵树种――红松原因:①木材。

②提炼出、,是生产的重要原料。

红松之乡

红松之乡

《红松之乡——走进小兴安岭》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课程标准:1-2-6 描述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特征,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

2.教材地位:《红松之乡》是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北方地区》中的第一框。

本课《北方之乡》安排了三个区域——小兴安岭、黄土高原和北京,它们作为北方地区富有人文特色的区域代表。

呈现了三种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基本上体现了北方地区的整体特征,对学生理解和树立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有积极的意义。

本课作为第六单元的第一课,在全书中都起着承前启后的至关重要作用,是由自然地理向人文地理的过渡,既衔接了教材前后内容,更为学生理解人地关系的和谐相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之间的联系的探究和分析,直接决定学生能否在前面的知识储备上升华到人文关怀这一层面上来,并为以后进一步了解其他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打下坚实的基础。

3.教材内容:《红松之乡》主要围绕小兴安岭地区的森林资源展开。

小兴安岭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丰富的森林资源。

当地人们靠山吃山,然而从过去到现在,人们对森林资源的开发和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这种变化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是本框的重点。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基本还处在直观感受上,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强,渴望获得更多的知识,对于事物的表象已初具描述能力,但缺乏把事物的表象或特征与事物的本质联系起来的能力,即由具体到抽象。

因此,本课通过呈现材料、教师层层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的方式,使学生初步具备运用材料分析事物内在联系的能力,并学以致用了解红松之乡的发展状况。

三、教学目标1.了解小兴安岭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及这样的自然特征对当地植被和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利用地图和生动形象的图片资料进行直观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知小兴安岭的自然环境及其景观。

3.通过对小兴安岭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学会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合作探究,了解小兴安岭成为红松之乡的原因难点: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理解为保护森林和环境,国家对林区采取的新举措、新方法五、教法、学法教法:启发式教学法、读图指导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学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自主探究法六、教学过程环节一:【猜一猜:导新课】1.出示一些有地方特色歌曲的歌词,猜猜是哪一地区的民歌?例如:A、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百鸟齐飞翔……(西北地区)B、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啊,那里有满山遍野大豆高粱,在那青山绿水旁,门前两棵大白杨,齐整整的篱笆院,一间小草房啊……(北方地区)……(设计意图:通过几首富有地方特色的民歌,帮助学生回忆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进而引出第六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第一课的课题《北方地区》。

廖6.1.1《红松之乡》

廖6.1.1《红松之乡》

森林食品 森林旅游 木材深加工
保护
• • • • • 国家和林区人民采取了哪些保护措施? ①对森林进行抚育并合理地经营与管理 ②模仿森林的自然发育过程来采伐森林 ③实行木材产品的森林认证 ④建立红松自然保护区
发展
• 创新方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保护环境
谢谢指导
第二站 自然环境
第三站 面临问题
第一站 地理位置
游红松之乡
品自然之美
人们常说靠山 山。长期开发森林 资源,使小兴安岭地区面临哪些问题?

第二站 自然环境
第三站 面临问题
第一站 地理位置
第四站 解决措施
游红松之乡
品自然之美
怎样在开发林区资源、发展林区经济的同时保 护好生态环境呢?(小组讨论3分钟。)
东北林海雪原
活动五:说说“红松之乡”小兴安岭森林中有 哪些宝藏?
五味子
蓝莓
都柿
榛磨
猴头菇
野山参
林内还栖息着东北虎、马鹿、驼鹿、黑熊、野 猪、猞猁、松鼠、黄鼬等兽类50余种,鸟类有榛 鸡、雷鸟、中华秋沙鸭、金雕、啄木鸟、杜鹃等 220多种。
森林宝库----------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
东北林区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 主要树种有: 红松、落叶松、白桦、紫椴 东北林区三宝:人参、貂皮、鹿茸
小兴安岭位于 黑龙江 省 中北 部。
活动二:图册P.27,读图6-1,说出小 兴安岭的经纬度位置。
第二站 自然环境
第一站 地理位置
游红松之乡
品自然之美
活动三:结合图6-3,说说该地的地形类型,分析 小兴安岭成为红松之乡的自_________ 。 这样的地形有利于 林木 __________ 的生长。

6.1.1《北方地区》(红松之乡)教学课件 (共37张PPT)

6.1.1《北方地区》(红松之乡)教学课件 (共37张PPT)


说说小兴安岭的 气候类型及特点?
温带季风气 候
夏季温暖湿润, 冬季寒冷、干燥 而漫长。
思考:小兴安岭的这种自然条件与当地 植被的关系。
山地地 形
适合林木 生长
四季分明,低于0℃的 月份较多
适合针叶林的 生长
红松的生长
红松是世界上的珍贵树种,木 材纹理细致,材质好,不怕潮湿, 耐腐蚀,花纹漂亮,是建筑、造船、 国防工业的优良用材。提炼出的松 节油和松香,是化工生产的重要原 料。
走进小兴安岭山区,松林千里,遮天蔽日。这 里有亚洲面积最大的红松原始森林,是我国重要森 林资源宝库。
森林中有梅花鹿、东北虎等珍贵动物。林地上 生长着人参、乌拉草及其他珍贵的林下资源。
小兴安岭地区的地形和气候有 什么特征?
说说小兴安岭的地形特点。
大部分海拔在1000米 以下,属低山丘陵。
小 兴 安
2.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靠林吃林。
1、小兴安岭山区松林千里,主要树种是( ) A、马尾松 B、长白落叶松 C、红松 D、油松
2、针叶林又长又尖,且针叶表面往往有厚角 质层,这是为了( )
A、减少蒸腾,耐寒抗风 B、增加散热,保持水分 C、加快新陈代谢
3、我国第一大天然林区为( ) A、西南林区 B、东北林区 C、西北林区 D、东南林区
森林食品
大力发展森林旅游
木材深加工
面对森林急剧减少和经济衰退,林区 的经济发展该何去何从?
1、有规划采伐林木,建立木材产品身份 认证体系 2、木材的枝丫、断木重新利用;
3、野生菌和药材逐步变成人工种植。
4、大力发展森林旅游
总结:加强管理,进行林业资源经济转 型,发展木材深加工、森林旅游以及森 林食品等相关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浙江省七年级人教版下册6-1-1红松之乡教案

浙江省七年级人教版下册6-1-1红松之乡教案
六、学生学习效果
1. 知识掌握:学生将深入了解红松之乡的自然环境、人文特色和经济发展。他们能够识别红松之乡的地貌特征、植被类型和气候条件,了解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此外,学生还将掌握红松之乡的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情况,了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2. 能力提升:学生将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和课堂展示等活动,提高地理信息的提取、处理和运用的能力。他们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学生还将通过观察和思考,提高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4. 行为习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依赖心理,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针对这一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5. 影响因素:学生在学习地理过程中,可能受到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家长的教育观念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2. 能力层面:学生在地理学科方面已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红松之乡这一课题上,他们可能需要进一步提高对地理信息的提取、处理和运用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设计丰富多样的活动,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以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注家乡的发展变化。在此基础上,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提高他们关爱家乡、关注生态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过程:
讲解红松之乡的定义,包括其主要地理特征和植被类型。
详细介绍红松之乡的人文历史、传统文化和产业现状,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 红松之乡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 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红松之乡的特性和重要性。

第六单元第一课《红松之乡》

第六单元第一课《红松之乡》

…… 六、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请同学们在课余收集资料,试从自然环境和人 文特色两方面对我国东北林区(红松之乡)与西南 林区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点,并分析原因。
A
B
C
D
2、针叶林的树叶又长又尖,且针叶表面往往有厚 角质层,这是为了( )
A 减少蒸腾,耐寒抗风 加快新陈代谢 B 增加散热,保持水分C D 防止动物侵害
3、下列属于合理经营和管理森林的生产方式有(

①模仿森林自然发育过程来采伐森林②用锯末栽种木耳③将木材 的枝丫、断木加工成木片和板材④禁止采伐森林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冬季漫长寒冷, 蒸发量小
比较湿润
适宜林木生长
我们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的 林区热闹起来了,这里通了 铁路和公路,大批伐木工人 开进了林区。他们在迎风招 展的红旗下,在催人奋进的 汽笛声中挥汗如雨,奋力工 作。我们也个个争先,希望 被选中,为祖国的社会主义 建设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考考大家
我们乘着火车、汽车奔向祖国各地。但我们更喜欢水运,因为这种方式很有趣, 你知道我们是怎样走水路的吗?这里发生的一切和自然环境又有什么关系呢? 砍伐木材 做标记 滑到结冰的河面 冰雪融化 顺水而下 凭标记取走木材
(森林资源丰富)
(北方河流有结冰期)
因地制宜
喜忧参半
靠山吃山不靠谱,坐吃山空不长久!
大力发展林业使我们这 里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 提高。但由于对森林资源长 期过度开采,森林资源急剧 减少。加上人们对林下的野 生菌和药材进行毁灭性挖掘, 对林区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 坏。真令人担忧啊! 担忧
我希望,我们这里不 仅人们的生活越过越红火, 而且永远能感受到扑面而 来的森林气息和自然之美! 我相信,智慧无敌的同学 们一定能帮我们想出好办 法!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 6.1.1 红松之乡教学设计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 6.1.1 红松之乡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第一课《红松之乡》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课标:1-2-6 描述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特征,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课标解读:通过地图、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资料,了解当地不同自然条件、人文环境特征,比较不同区域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理解自然条件对人文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会从地形图、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中获取有用信息,分析小兴安领自然环境的特点,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2.分析本区域的自然景观、人们生产生活方面的特色,理解区域特色是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的结果。

3.通过材料剖析,学会分析区域的自然环境、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初步树立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观察、体验、感悟的过程,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2.采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分析现象,探究问题,找到解决的办法。

3.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区域的发展变化。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引导学生形成资源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树立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学会尊重文明多样性,欣赏不同区域的人文特色。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小兴安岭的自然环境孕育了“红松之乡”并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

难点:理解对“红松之乡”森林资源开发利用方式转变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五、【教学思想和策略方法】:1.采用读图分析法、比较学习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科核心思想。

2.融入生活元素,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生活实践能力。

3.运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展示手段,创设情境。

六、【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新课:课前播放一组图片(背景音乐),上课时,问学生:你们刚才看到了那几种树?(红松、香杨、栎树、水曲柳、白桦、白松、落叶松、云杉)那它们生长在哪里?(小兴安岭)承:因为其中红松分布最广,最有名,所以这里被称为红松之乡。

红松之乡教学设计

红松之乡教学设计

6.1.1红松之乡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内容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小兴安岭的自然环境及自然资源;第二部分是小兴安岭的发展模式的转变及其原因。

通过七年级上册对于世界区域地理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区域地理的学习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本课通过展示小兴安岭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让学生理解一个区域的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并结合一个区域的发展模式的转变渗透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帮助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观念。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通过上册世界区域地理的学习对于区域地理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一定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只要教师启发调动得当,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兴趣便能被激发出来。

三、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了解小兴安岭地区的地形与气候对森林植被资源形成的影响。

理解人们对森林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之间协调发展,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了解小兴安岭地区人们对森里资源利用方式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从小兴安岭地区人们对森林资源利用方式转变中,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2、教学过程①导入情境设置:我是导演展示动画片《熊出没》的图片,设置情境:假如你是《熊出没》真人电影导演,结合动画片的实际情况,你会选择以下哪个地区作为你的拍摄现场,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做出选择,并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由。

A黑龙江小兴安岭B吐鲁番火焰山C喜马拉雅山(设计目的:通过图片直观的展示小兴安岭丰富的森林资源,并引发追问:为什么这一地区森林资源如此丰富——让我们走入小兴安岭,去探寻这一问题——导入下一环节)②目标导学师:我们先来找一找小兴安岭在哪里我们中国的哪里展示:小兴安岭地理位置地图问:观察地图,小兴安岭在我国什么地方?中国东北部、黑龙江省的中北部问:纬度位置大致在什么范围?(纬度位置)45N-50N之间问:根据纬度位置,该地区处在哪个温带上?北温带小结:明确小兴安岭的地理位置,接下来一起探讨该地区的自然环境?(问:自然环境一般包括哪些因素?地形、气候、水文等因素)展示:小兴安岭地区的自然环境-地形图问:观察地图,小兴安岭地区以哪种地形为主?海拔在1000米以下的绵延山地展示:小兴安岭地区的自然环境-气候图问:观察我国气候分布图,我国气候主要有哪些种类?东北地区又以哪种为主?这种气候有怎样的特点?总共有五种类型;东北以温带季风为主;温带季风夏季温暖湿润,冬季寒冷干燥。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 6.1.1 红松之乡教学设计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 6.1.1 红松之乡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第一课第一框《红松之乡》教学设计一、【课程目标】:课标:1-2-6 描述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特征,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

二、【教材简析】:《红松之乡》是第六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第一课《北方地区》的第一课时,主要围绕小兴安岭地区的森林资源展开。

小兴安岭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丰富的森林资源。

当地人民靠山吃山,然而从过去到现在,人们对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这种变化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是本课的重点。

三、【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他们还不善于主动构建学科的知识体系;对现象的认识也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分析问题还缺乏深度,大多数学生的地理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也还很有限,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理解能力,采取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教学。

可以提供大量的图片、文字等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使所学知识的迁移和深化,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更有效地达成学教目标。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会利用地图,描述小兴安岭在中国的地理位置;2.能够运用各类地图,如地形图、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获取有用信息,分析概括小兴安岭的自然环境特点。

3.学会收集、利用图文资料分析林区人民在开发森林资源方式上的巨大变化,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合作探究的方法,学会分析概括小兴安岭地区的自然环境与其丰富的森林资源、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

2.通过问题创设,呈现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融入课堂。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分析小兴安岭地区从森林资源破坏、经济衰退到资源经济转型的过程,树立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小兴安岭的自然环境孕育了“红松之乡”并影响了人们的生产。

难点:理解对“红松之乡”森林资源开发利用方式转变的原因,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6.1.2红松之乡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6.1.2红松之乡教学设计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红松之乡的经济与文化”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如“红松之乡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如何平衡?”“红松文化在当地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影响是什么?”
答案:红松之乡的经济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木材:红松木质坚硬,耐腐蚀,是优质的建筑和家具材料。
(2)生态:红松林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如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
(3)旅游:红松林风光秀丽,是旅游观光和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4.例题4: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有哪些?
答案: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主要有:
(1)满族
答案:红松之乡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1)经济发展依赖于良好的生态环境,如红松林的资源开发和生态旅游等。
(2)环境保护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如保护红松林、防治污染等。
(3)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应实现良性互动,实现可持续发展。
教学反思与总结
今天,我上了一节关于《红松之乡》的课。回顾整节课,我采用了讲授法、讨论法、案例研究法和项目导向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结合了角色扮演、实验、游戏等教学活动。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通过实地考察和分组讨论,学生们对红松之乡的自然环境和民族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6.1第一课北方地区word教案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6.1第一课北方地区word教案

10第一课北方地区(第1课时)(12学年)——红松之乡班级姓名学号___________【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东北三省的位置,了解红松之乡所处的地理位置。

2.了解新中国成立后小兴安岭林业的迅速发展。

了解小兴安岭的破坏、保护和发展的历程。

3.理解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1.根据资料、地图,获取有用信息,分析红松之乡的位置、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2.通过分析、找出红松之乡这区域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情感价值观:1.通过情境体验,感受北方红松之乡的自然和人文特色,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2.通过人类生产与生活对环境的破坏,对人类生产、生活的不利影响,从而能够学会自觉保护环境。

3.通过不同区域特色的了解,感受祖国美好河山,从而培养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情怀。

【学习重点】红松之乡所处的地理位置。

【学习难点】理解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探究本区域的优势与不足【学习导学(课前预习)】1.红松之乡在____________山区,是我国著名的林区,位于________ 省的中北部。

黑龙江省的__________市是红松故乡。

2.小兴安岭的树木一般都有圆锥形或尖塔形的树冠,树叶又长又尖,称为_________林。

3.红松是世界上的珍贵树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优良用材,提炼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是化工生产的重要原料。

4.凡是贴有__________标志的木制品,就说明这种产品来自经营良好的林区,它是可持续经营的。

5.小兴安岭林区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创新方法,实现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目标。

6.北方地区是位于大兴安内岭、_____________高原以东,___________高原以南,______以北广大地区,包括_______省、_________省、________省。

7.东北三首蕴藏着丰富的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资源,其中以_______________资源最为珍贵。

红松之乡学案

红松之乡学案

红松之乡七年级社会主备人:张燕丽审核:社会组【学习目标】:利用地图,说出小兴安岭在中国的位置;从地形图、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中,分析小兴安岭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们生产生活方面的特色,理解区域特色是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的结果;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学习重点】:从地形图、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中,分析小兴安岭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们生产生活方面的特色【学习难点】:从地形图、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中,分析小兴安岭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们生产生活方面的特色之间的联系。

【学习导航】:一:【地理篇】1、亚洲面积最大的红松原始森林在中国的山区,其位于我国省中北部。

2、东北三省是指省、省和省3、黑龙江丰林是我国重要的自然保护区,林业科学研究的基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世界保护区网络。

4、看图6-3小兴安岭的地形、和图6-4伊春的气温与降水,思考问题:小兴安岭地区的地形和气候有什么特征?分析这种自然条件与当地植被的关系?地形:。

气候:。

植被:。

5、红松又名果松,属于松科植物,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它适用于建筑、桥梁、枕木、家具制作等,这是因为它()A 材质疏松B 容易变形C 耐腐蚀能力强D 木质柔软二:【贡献篇】6、小兴安岭是我国重要的基地,对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三:【经济转型发展篇】7、转型前状况:森林资源破坏,经济衰退的困境。

→原因:人类对森林长期,资源急剧。

人们对林下的和进行毁灭性的挖掘,破坏了生态环境。

为了保护森林和环境,国家采取举措:模仿森林的自然发育过程来采伐森林,进行标志(标志);把木材的、等剩余材料加工成雪糕棒;在就可栽种木耳。

四:拓展提升1、红松是名贵而又稀有的树种,黑龙江省素有“红松故乡”之称的城市是()A.齐齐哈尔B.哈尔滨C.伊春D.漠河2、我国第一大天然林区为( )A.西南林区B.东北林区C. 西北林区D.东南林区3、东北地区的气候类型是()A.温带草原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C. 温带季风气候D.亚热带季风气候五:学后疑惑:学了本课,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提出来,让我们一起来解决。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6.1.1红松之乡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6.1.1红松之乡教案设计
2.小兴安岭的气候
小兴安岭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严寒,干燥而漫长;春季回暖快;夏季温和湿润;秋季短暂、降温迅速。年平均气温-2°C-2°C,年均降水量500毫米左右。
特点: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思考:小兴安岭的这种自然条件与当地植被的关系。(适合针叶林生长,孕育出亚洲最大的红松原始森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小兴安岭的剖析,学会分析区域的自然环境、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从案例中感受我国不同区域人们生活内容的丰富多彩,领略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
教学重点
对小兴安岭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
教学准备
(二)教学过程
一、位置与范围
提问:小兴安岭在哪里?描述其位置。(位置:小兴安岭是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东北部,松花江以北)
二、自然条件
看图6-3、6-4,想一想:小兴安岭地区的气候有何特点?主要地形是什么?
1.小兴安岭的地形
小兴安岭的地形属于低山丘陵,北部多台地、宽谷;中部为低山丘陵,山势和缓;南部属低山,山势较陡;西部位于松嫩平原,地势呈波状。
集体备课教案
时间
月日
执教人
周悦
集体研讨
二次备课
辅备人
年级备课组全体老师
课题
6.1.1红松之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小兴安岭的位置以及自然环境的特点;了解在小兴安岭人们的生产生活特色;理解区域特色是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的结果;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学会从地形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中获取有用信息;
提问:①长期以来,林区面积不断减少,森林资源急剧减少,环境恶化的原因有哪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条件,适合针叶林的生长。

三、






活动三:说说“红松之乡”小兴安岭森林中有
哪些宝藏?
1.东北林区三宝:人参、貂皮、鹿茸
2.主要树种有:红松、落叶松、白桦、紫椴
阐述: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
白桦、云杉、冷杉……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
绿色的海洋。

这里有亚洲面积最大的红松原始
森林。

看图6-5右边的文字介绍,思考:红松为什
么如此珍贵?
阐述:据不完全统计,60多年来,小兴安岭已
经累计为国家提供商品材2.4亿立方米,几乎
占全国木材供应量的1/5。

问:这么多的木材是怎样输送到林区外的呢?
通过铁路、公路、水路运输
学生阅读课本结
合所了解的知识
回答问题
学生读文字介绍
思考并回答问题
学生阅读课本思
考并回答
四、






人们常说靠山吃山。

长期开发森林资源,使小
兴安岭林区面临怎样的问题?
1.对森林长期过量的开采,使森林资源急剧减
少。

2.人们对林下野生菌和药材的毁灭性挖掘,加
上森林火灾、虫害等对林区生态环境造成了很
大的破坏。

活动四:怎样在开发林区资源、发展林区经济
的同时不破坏生态环境?小组讨论5—10分
钟。

学生思考并回答
学生在小组讨论
的基础上派代表
发言
•解决措施:
(1)抚育并合理地经营与管理;
(2)模仿森林的自然发育过程来采伐森林;
(3)建立红松自然环境保护区;
(4)新的经营方式,如把木材的枝丫、断木等
剩余材料加工成雪糕棒、用锯末栽种木耳等。

(进一步补充)恢复和发展东北林区的森
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的主要措施和途径有:
(1)改善管理,设立自然保护区(长白山自然
保护区等)。

(2)积极造林,采伐与培育相结合;预防森林
灾害,如虫灾、火灾。

(3)开辟多种能源以解决居民烧柴困难问题。

(4)进行林业资源经济转型,发展木材深加工、
森林旅游以及森林食品等。

(5)制定森林法,用法律的形式保护森林资源
等。

以前林区工人的主要工作就是伐木,收入也来
自于出售木材。

如今虽然人们不能随便砍伐树
木,但它们依然没有离开森林,最终不仅绿色
回来了,而且经济发展更快了。

这是为什么呢?
请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原因。

(森林食品、森林旅游、木材深加工)
红松之乡告诉我们:
1.要创新方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
3.一个地方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总是跟当地
的自然环境相适应。

4.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学生思考讨论并
回答问题


《历史与社会》作业本P25-P26




(范文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