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 空间与图形(一)教案 苏教版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1.1 扇形统计图-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1.1 扇形统计图-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1.1 扇形统计图-苏教版教学目标

1.能够画出扇形统计图。

2.能够理解扇形统计图的意义与作用。

3.能够通过扇形统计图进行数据的比较。

教学重点

1.了解扇形统计图的构成。

2.了解扇形统计图的作用和意义。

3.能够通过扇形统计图进行直观的数据比较。

教学难点

1.如何准确地绘制扇形统计图。

2.如何结合实际问题解读扇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1.老师出示一张扇形统计图,并问学生这是什么图形,以及它的作用是什么。

2.学生回答后,老师启发为:这个图形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场景?有哪些种类?

3.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扇形统计图。

2. 了解扇形统计图概念

1.通过图片和实物演示,让学生观察和感受扇形统计图。

2.老师从图形概念、特点、使用范围等方面逐一讲解。

3. 绘制扇形统计图

1.老师出示一组有关的数据,要求学生自己制作扇形统计图。

2.学生采用传统笔画或者在线工具,根据数据的比例绘制扇形统计图。

3.学生交换纸张,进行对比并讨论出错的原因。

4. 课堂练习

1.老师提供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制作相应的扇形统计图。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并进行展示。

3.老师可以就学生的展示和表现情况进行点评,提高其认知和掌握能力。

教学总结

1.本节课主要通过导入新知识、了解概念、绘制扇形统计图和课堂练习四部分帮助学生全面的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知识及技能。

2.学生可以通过课堂动手练习,加深对扇形统计图的理解和掌握。

3.老师还可以通过分组讨论、展示比较等形式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扇形统计图的应用。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实用的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三篇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1

教学内容:教材55页的例2和练一练,练习十二的第3--5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究根据给出的方向和距离在平面上画出相关物体的位置的方法,并能根据给出的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准确画出相关物体的位置。

重点难点: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用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以灯塔为中心的平面图。

(1)以灯塔为中心,灯塔的上、下、左、右分别表示什么方向?

相机指出:东――E 西――W 南――S 北――N

(2)在图上指出北偏东、北偏西、南偏东、南偏西的方向。

2、如果知道灯塔北偏东40°方向20千米处是清凉岛,你能在图上表示出清凉岛的吗?这节课我们就研究根据给出的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准确画出相关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二、展开

1、明确清凉岛的位置。

(1)题目中告诉我们清凉岛在哪里?

(2)你能在图上指一指清凉岛的大致位置吗?

自己在图上指出来,并和同学交流一下。

2、探究操作。

(1)怎么在图上画出清凉岛的位置呢?

在小组中讨论后全班交流。

使学生认识到要先画出表示方向的射线,再确定灯塔到清凉岛的图上距离。

(2)怎么画出北偏东40°的射线?

各自用量角器在图上画一画,边画边思考:应该怎么摆放量角器,怎么看量角器上的度数?

指名上黑板画,注意引导学生正确摆放量角器。

让学生说说画表示方向的射线时要注意什么?

(3)怎么确定灯塔到清凉岛的距离?

图中告诉我们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表示什么意思?

清凉岛在北偏东40°方向20千米处,图中清凉岛的位置在灯塔处沿北偏东40°方向的射线几厘米的地方?怎么想?

六年级数学下册 空间与图形(一)复习教案 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 空间与图形(一)复习教案 苏教版

空间与图形

第1课时

复习内容

教科书第97页的“整理与反思”和98-99页“练习与实践”1-6题。

知识要点

1

2.垂直与平行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3.角的意义及分类

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教学目标

1.巩固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概念,进一步认识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画出相应的图形。

2.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关系。

3.巩固角的概念,进一步认识角的分类及各类角的特征,能比较熟练地量角和画指定大小的角。进一步掌握垂线和平行线的概念。

4.进一步培养同学们分析判断的能力及空间观念。

教学建议

在回忆并整理有关线和角的知识时,可以先让学生分别画出一条直线、一条射线和一条线段,并看图说说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直线、射线和线段都是直的,直线没有端点,是无限长的;射线有一个端点,射线也是无限长的;线段有两个端点,线段是有长度的;射线和线段都可以看作直线上的一部分。然后,让学生在一张纸上画出两条直线,并说说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可能具有怎样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要么相交,要么不相交。当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不相交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平行;当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接着,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各种类型的角。可以利用“练习与实践”第5题中的表格,先让学生照样子在表中填一填、画一画,再让学生说说每一类角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让学生通过演示不同的活动角来说明: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围绕角的顶点旋转角的一条边可以得到大小不同的角。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丰富对角的概念的理解。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优质教案精选)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优质教案精选)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目录

第一单元扇形统计图

第1课时认识扇形

第2课时统计图的选择

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

第1课时认识圆柱和圆锥

第2课时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第3课时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练习课

第4课时圆柱的体积

第5课时圆柱体积的练习课

第6课时圆锥的体积

第7课时圆锥体积的练习课

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1课时转化的策略

第2课时假设的策略

第四单元比例

第1课时图形的放大和缩小(1)

第2课时图形的放大和缩小(2)

第3课时比例的基本性质

第4课时解比例

第5课时认识比例尺

第6课时比例尺的应用

第7课时面积的变化

第五单元确定位置

第1课时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1)

第2课时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2)

第3课时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第六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

第1课时认识成正比例的量(1)

第2课时认识成正比例的量(2)

第3课时认识成反比例的量

第4课时实践活动:大树有多高

第七单元总复习

数与代数

数的认识

第1课时整数、小数的认识

第2课时因数与倍数

第3课时分数、百分数、小数的互化第4课时常见的量

第5课时数的运算

第6课时四则混合运算

第7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1)

第8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2)

第9课时式与方程

第10课时比和比例

第11课时正比例和反比例

第12课时平面图形的认识(1)

第13课时平面图形的认识(2)

第14课时周长和面积

第15课时立体图形的认识

第16课时表面积和体积

第17课时图形的运动

第18课时图形与位置

第19课时统计

第20课时可能性

第21课时制订旅游计划

第22课时绘制平面图

第一单元扇形统计图

第1课时认识扇形

教学内容:教材第1页的例1和第2页的“练一练”,完成练习一第1~3题。教学目标: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

六年级第二学期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学期,使用六年级(下册)教科书。这册教科书里把教学内容编排成八个单元,前七个单元教学新知识,完成《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的内容和任务。第八单元是总复习,系统整理小学数学中的主要知识,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进一步掌握重要的思想方法,进一步提高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的新知识仍然有四个领域的内容。“数与代数”领域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百分数的应用是在初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够进行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基础上编排的,利用百分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深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体会它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广泛应用。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是在初步认识比和比的基本性质,能够组成比、求比值、化简比的基础上编排的,有助于体会图形放大与缩小的含义,认识比例尺以及解决有关比例尺的实际问题。正比例和反比例是在常见数量关系的基础上编排的,建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能进一步理解和把握数量关系,感受常量与变量,初步体会函数关系。在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个单元里,体验转化思想,感受转化是解决问题的常用方法,它能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使复杂问题变得比较简单。“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圆柱和圆锥,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圆柱和圆锥都是平面与曲面围成的立体图形,是在圆的知识与长方体、正方体知识的基础上编排的,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及计算方法,探索并应用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能发展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是新增加的教学内容,初步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的含义,在方格纸上按规定的比画出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充实了图形变换的知识和能力。确定位置也是新增加的教学内容,在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的基础上理解北偏东、北偏西、南偏东、南偏西的含义,还要利用量角、画角的技能和比例尺的知识,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进一步发展方向感。“统计与概念”领域教学扇形统计图,是在认识圆以及百分数的基础上编排的。要求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理解统计图中各个百分数的具体含义,利用已知的总数以及各部分所占的百分比,计算各部分有多少,但不要求制作扇形统计图。结合新知识的教学,编排三次实践活动。一次是利用圆柱的体积,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一次是比较图形放大后与放大前边长的比与面积的比,发现面积的变化规律;还有一次是多种方法测量间隔较远的两地的距离。实践活动的内容与新知识关系紧密,让学生在操作、探索、合作中扩展知识、增长才干。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立体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立体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立体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立体图形的认识》是对小学阶段立体图形

知识的一个总结和梳理。本节课的内容包括立体图形的分类、特征以及立体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立体图形的相关知识,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二.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立体图形的初步知识,对一些基本的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有所了解。但部分学生对立体图形的特征和分类还不够清晰,空间想象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立体图形的认识,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各种立体

图形的特征,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

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

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2.教学难点:立体图形的分类和实际应用。

五.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立体图形。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立体图形的特点。

3.合作交流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4.启发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立体图形模型、图片、PPT等。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一份立体图形模型、练习纸等。

七. 教学过程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6单元教案(新版教材)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6单元教案(新版教材)

课题一:扇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例1及练一练,练习一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能联系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

2.使学生在认识扇形统计图的过程中,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做出判断、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结合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特征,体会不同统计量的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统计图?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这些统计图?

2.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另一种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板书课题:扇形统计图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展示在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上出现的扇形统计图。

2.出示例1:我国陆地地形分布情况统计图

你能从下面的统计图中了解到什么?

在小组内交流、分析。大组汇报、相互评价

3.在学生分析数据的同时,相机进行说明与引导。可以追问是怎样从图中看出这些信息的、是怎样比较的?

扇形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有什么区别?

揭示:这样的统计图是扇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量的关系。

4.用计算器计算出扇形统计图中各类地形的面积。说说是怎样想的?

从统计表中你又知道了什么?这样的信息从扇形统计图中能知道吗?学生看图思考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丨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丨苏教版

图形放大与缩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例将

图形放大或缩小.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谈话:看,这是老师拍的一张照片,能看清吗?(看不清)怎么办?

生:放大。

师:为了满足你们的要求,我对图片进行了处理,你更欣赏哪一种?为什么? 电脑操作:(生1:长不变,宽放大生2:宽不变,长放大生3:长和宽按一定的比放大)

讲述:是的,其他两张都变形了,第三位同学不仅满足了老师的要求,把图形放大了,而且形状没有发生变化。

2、揭示课题:那么,图形在这样变化的过程中到底蕴藏着什么规律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知识,现实生活中图形的放大与数学领域中图形的放大有很大的区别,因此教师在原图的基础上出示了三幅变大后的图,分别是长变宽不变、宽变长不变、长和宽都按一定的比变化,提出“你更欣赏哪一种?为什么?”很自然地从我们生活中通常所说的“放大”过渡到数学中图形的放大,通过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并结合平面图形的特点展开比较,揭示图形放大的数学本质,初步感悟图形缩放的基本特征:大小变化而形状不变。)

二、探究例1

六年级数学苏教版教案(精选5篇)

六年级数学苏教版教案(精选5篇)

六年级数学苏教版教案(精选5篇)

六年级数学苏教版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

2、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引导观察,自主探究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

设计理念:

本课时设计,在“项”以及“内项”和“外项”的认识的设计上,以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理解比例的有关知识,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而在本课时第二大块内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本课时设计中,为学生提供开放真实的问题,通过学生自主收集信息,尝试探索规律,引导学生写出不同比例,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从知识的矛盾冲突中导入并引入。

3:8=9:( ) 0.5:( )=5:17

制造冲突,也为后面的思考题做理论铺垫,顺便起到引入课题,探索性质后回应开头的知识,也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请勇敢的同学配合老师) 师:某某你出生的时间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根据学生的回报板书两次分子分母上下易位,同为比例的外项)

你还想知道教师内谁的生日,请他告诉你.(板书一次,做一个内项,那么括号应该怎样填呢)今天学习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我们就可以迅速的填出了。(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

二、探索发现新知。

1、引用练习中的3:8=9:24为例子,比例中的四个数叫什么名字呢?两端的两项叫做什么,中间的两项叫做什么?(自学课本)

学生回报,师完成板书:

六年级数学下册 图形与位置教案 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 图形与位置教案 苏教版

图形与位置

复习内容

教科书第十二册P110“整理与反思”以及P110—111“练习与实践”1—3题。

知识要点

1.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

2.用东、南、西、北描述物体的方向;

3.用数对表示物体的具体位置;

4.比例尺的知识。

新旧教材差异

这部分知识旧教材中没有安排,新教材增加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比较系统地综合地运用各种描述的方法描述并确定物体的位置,体会用不同的方法确定位置的特点和作用;能综合地运用比例尺的知识确定物体之间的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2.在复习中训练并培养同学们的方向感和空间观念、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识图、作图的能力。

3.在复习中让同学们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利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发展同学们对数学积极的情感,激发同学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建议

1.教学P110“整理与反思”,主要复习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在组织学生讨论“我们学过哪些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以及“在确定位置时,还应用过哪些知识”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在讨论和教师的引导中进一步明确确定物体位置的不同方法,体会用不同的方法确定物体位置的特点和作用。

2.在完成P110—111的“练习与实践”时,第1题先让学生用东、南、西、北等方位词描述动物园中各景点之间的位置关系,再让学生用数对描述上述关系,帮助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可以用不同的方法确定物体的位置以及物体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第2题先让学生根据提供的平面图用方向和距离描述图中建筑和场所的位置,再让学生根据给出的两组方向和距离在图中确定百货大楼和图书馆的位置,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方向和位置综合确定位置的方法,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第3题根据提供的公共汽车的行驶路线图,说说公共汽车行驶的方向和经过的站点,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确定位置的学习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六年级数学下册立体图形的认识复习教案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立体图形的认识复习教案苏教版

教案:六年级数学下册立体图形的认识复习教案苏教版

第一章:认识立体图形

1. 目标:让学生能够识别和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的特征。

2. 内容:

a. 长方体:有六个面,其中相对的面面积相等,有12条边和8个顶点。

b. 正方体: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所有面都是正方形,有6个面,12条边和8个顶点。

c. 圆柱体:由两个平行且相等的圆面和一个侧面组成,有3个维度,底面和顶面面积相等。

d. 圆锥体:由一个圆形底面和一个尖顶组成,侧面是曲面,底面和侧面相交于一条直线。

3. 教学活动:

a. 教师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各种立体图形,引导学生识别和描述它们的特征。

c. 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用纸板制作立体图形,并观察和描述它们的特征。

第二章:立体图形的面积和体积

1. 目标:让学生能够计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的面积和体积。

2. 内容:

a.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积:计算底面积和侧面积,相加得到总面积。

b.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底面积乘以高得到体积。

c. 圆柱体的面积:计算底面积和侧面积,相加得到总面积。

d. 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底面积乘以高得到体积。

e. 圆锥体的面积:计算底面积和侧面积,相加得到总面积。

f. 圆锥体的体积:计算底面积乘以高除以3得到体积。

3. 教学活动:

a. 教师通过示例讲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的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b. 学生进行练习,计算给定立体图形的面积和体积。

第三章:立体图形的组合

1. 目标:让学生能够识别和理解立体图形的组合,并计算它们的面积和体积。

2. 内容:

六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是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内容。本章主要让学生掌握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本章内容包括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二.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但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较为复杂,需要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理解并掌握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方法。

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理解并掌握立体图形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原理。

五. 教学方法

1.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理解立体图形的表面

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现并解决计算过程中遇到的

问题。

3.采用合作交流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

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

1.准备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的模型或者图片。

2.准备相关的计算和练习题。

3.准备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的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这些立体图形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提出问题:“你们认为这些立体

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应该如何计算呢?”让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第八单元【空间与图形】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第八单元【空间与图形】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空间与图形】辅导讲义教学内容第八单元空间与图形

知识概述使学生加深对直线、射线和线段、角等特征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用量角器量角、画角,理解垂直与平行的关系,画垂线,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基本特征的认识。平面图形周长、面积计算方法,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立体图形的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常见几何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

【直线、射线和线段、角等特征】

【学习目标】

【直线、射线和线段、角等特征之间的关系】

【学习目标】

【用量角器量角、画角】

【学习目标】

【垂直与平行的关系,画垂线】

【学习目标】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和圆平面图形基本特征】【学习目标】

【平面图形周长、面积计算方法】

【学习目标】

【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目标】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立体图形的特征】

【学习目标】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几何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学习目标】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学习目标】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之《空间与图形》部分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之《空间与图形》部分

上课时间:年月日

平面图形的认识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

教材P86-87 “整理与反思”“练习与实践”第1-5题。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分类、比较、辨析,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平行线、垂线以及各种角的有关知识,加深理解认识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画出相应的图形,能比较熟练地量角和画角。

2.学生进一步了解线和角知识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整理与归纳,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意识;养成积极思考、主动与他人交流的习惯。

教学重点:加深理解有关线和角的知识。

教学难点:数学知识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谈话:同学们,从今天起我们将对小学里学过的几何初步知识进行系统复习,这节课我们先复习平面图形中的线和角。

二、复习线的知识。

1.出示问题。

(1)直线、射线和线段各有什么特征?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怎样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怎样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让学生围绕上面两个问题在小组里讨论,并要求画出图形说一说。

2.组织交流。

(1)提问:直线、射线和线段各有什么特征?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交流画的图形并说明特征和联系,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完成下面的表格。

.半径是

- 75 -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完整教案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完整教案

扇形统计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内容主要有:

扇形统计图的认识、扇形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比较。在“扇形统计图的认识”中,进一步提高学生表示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体会扇形统计图能直观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量

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在练习课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三种统计图,理解它们各自的作用,能初步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的统计图。

六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思维能力从直观形象向抽象逻辑过渡,具备分析数据的能力。学生在中年

级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以及百分数的相关知识。这为学生学习、分析扇形

统计图,理解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各自的作用,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的统计图

打下了知识基础。除此之外,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自主意识已萌芽,他们喜欢对教师提供的图表进

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意见、说出自己的想法,这一点恰好是学习本单元内容的心理基础。

通过观察分析、合作交流认识到三种不同统计图的作用,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进行解题。

1. 结合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联系百分数的意义,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它们各有什么特点?(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介绍:用一个圆形来表示整体,用大小不同的扇形表示部分,这样的统计图我们就称它为扇形统计图。

生:平原面积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12.0 %。

六年级数学下册 立体图形的认识复习教案 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 立体图形的认识复习教案 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立体图形的认识复习教案苏教版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提高学生空间观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和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如何灵活运用立体图形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第一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1.1 知识回顾

1. 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2. 正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1.2 巩固练习

1. 完成课本P17第1题。

2. 完成课本P17第2题。

1.3 课堂小结

第二章: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2.1 知识回顾

1. 圆柱有3个面,两个底面和一个侧面。

2. 圆锥有一个底面和一个侧面。

2.2 巩固练习

1. 完成课本P18第1题。

2. 完成课本P18第2题。

2.3 课堂小结

第三章:立体图形的认识

3.1 知识回顾

1.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定义。

2.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性质。

3.2 巩固练习

1. 完成课本P19第1题。

2. 完成课本P19第2题。

3.3 课堂小结

第四章:立体图形的应用

4.1 知识回顾

1. 如何运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解决实际问题。

2. 立体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4.2 巩固练习

1. 完成课本P20第1题。

2. 完成课本P20第2题。

4.3 课堂小结

5.1 课堂练习

完成课本P21第1-4题。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立体图形特征的理解和应用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间与图形

第1课时

复习内容

教科书第97页的“整理与反思”和98-99页“练习与实践”1-6题。

知识要点

1.直线、射线和线段

2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3.角的意义及分类

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教学目标

1.巩固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概念,进一步认识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画出相应的图形。

2.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关系。

3.巩固角的概念,进一步认识角的分类及各类角的特征,能比较熟练地量角和画指定大小的角。进一步掌握垂线和平行线的概念。

4.进一步培养同学们分析判断的能力及空间观念。

教学建议

在回忆并整理有关线和角的知识时,可以先让学生分别画出一条直线、一条射线和一条线段,并看图说说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直线、射线和线段都是直的,直线没有端点,是无限长的;射线有一个端点,射线也是无限长的;线段有两个端点,线段是有长度的;射线和线段都可以看作直线上的一部分。然后,让学生在一张纸上画出两条直线,并说说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可能具有怎样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要么相交,要么不相交。当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不相交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平行;当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接着,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各种类型的角。可以利用“练习与实践”第5题中的表格,先让学生照样子在表中填一填、画一画,再让学生说说每一类角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让学生通过演示不同的活动角来说明: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围绕角的顶点旋转角的一条边可以得到大小不同的角。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丰富对角的概念的理解。

知识链接

1.直线、射线、线段(教科书四上P16、17页)

2.角(教科书四上P18—29页)

3.平行和相交(教科书四上P39—47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复习了整数、小数和分数。从今天起,我们复习几何初步知识。这节课先复习线和角的知识。(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认识线段、射线、直线的特征,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认识角和角的分类,能比较熟练地用量角器量角和画角。

二、复习线段、射线和直线

1.复习特征。

请同学们看表里各是什么图形,填出每个图形的名称。小黑板出示表格,指名口答图形名称,老师板书填表。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判断各是什么图形的。根据判断各是什么图形的想法,你能找出线段、射线和直线的联系和区别吗?请大家填在课本上的表里。指名口答填写的联系和区别,老师板书。追问:线段和直线有什么关系?指出:线段、射线和直线都是直的,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线段有两个端点,是有限长的;射线只有一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和直线都是无限长的。

2.做练习与实践第2题。

得出结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3.练一练:

(1)填空:一个平面有4个不在同一直线上的点,连接其中任意两个点,最多能画()条直线。

(2)判断:一条射线长5米。()

三、复习角

1.让学生自己画一个任意角。

提问:根据你画的角说—说,怎样的图形是角?(板书:角)老师同时画出角的图形。

2.复习各部分名称。

让学生在课本上填各部分名称,指名一人板演写角的各部分名称。提问: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指出: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画的长短无关。追问:角的大小的计量单位是什么? 3.复习角的分类。

提问:根据角的度数,可以把角分类。我们学习过哪几类角?(板书:锐角直角钝角平角)锐角是怎样的角?(老师画出图形并写出相应的特征)大家能画出其余几种角的图形和说出每种角的特征吗?请同学们在第98页“练习与实践”第5题的表里画一画,填一填。指名口答,并板书出来。

4.做“练习与实践”第6题。

让学生量出每个角的度数。

指名学生口答量的度数,并说明各是什么角。

四、复习垂线和平行线

1.提问概念。

我们知道了角大小的度量方法和角的分类,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说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你能举出日常生活里的例子吗?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说两条直线平行?谁来举出平行线的例子?

2.画图。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一组垂线和一组平行线。

3.做“练习与实践”第4题。

4.练一练:

(1)判断:两条直线不相交就平行。()

(2)填空: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和()。

五、课堂小结(略)

习题精编

一、对号入座

1. 面上5时整,时针和分针组成( )角,4时30分时针和分针组成( )角,( )时整,时针和分针组成平角,( )时整或( )时整,时针和分针组成直角。 2.两条直线相交,如果其中一个角是90度,其余3个角都是( ),它两条直线一定( )。 3.经过1小时,钟面上分针转过的角度与时针转过的角度相差( )。 4.过一点能画( )条直线,过两点能画( )条直线。

5.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两次,形成的折痕可能互相( ),也可能互相( )。 A B C D 6.

有( )条线段。

二、火眼金睛

1.同一平内两条直线要么平行,要么垂直。( )

2.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一互相平行。( ) 3.如果用一个5倍的放大镜看一个12度的角,那么看到的还是12的角。( ) 4.一个平角减去一个锐角,得到一个钝角。( ) 三、慎重选择

1.从12时到12时15分,分针旋转的角度是( )。 A 、周角 B 、平角 C 、直角

2.属于射线的是( )

A 、圆的半径

B 、角的边

C 、平行线

D 、弧 3.如图,从A 至B 的最近路线有( )条。 A 、8 B 、9 C 、10 A

4.用一副三角尺能拼成( )的角。

A 、180 度

B 、105 度

C 、85度

5.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最小的一个角大于45,这个三角形( )

A 、有一个直角

B 、有一个钝角

C 、另外两个角是锐角 四、操作题

AB 是一条街道,要从点P 修一条小路通向街道AB ,怎么修最省工省料?(用线段在图上画出这条线路)如果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20000,这条小路实际是多少米?(测量时取整厘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