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重点(来自2008级辅修班)

合集下载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

实验⼼理学知识点实验⼼理学知识点 《实验⼼理学》是我院国家理科基地名牌课程,先后在05年和08年获上海市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课程称号,是⼼理学专业最重要的基础课之⼀。

以下是⼩编精⼼准备的实验⼼理学知识点,⼤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第⼀章实验⽅法 1. 主试:实验者即主持实验的⼈,发了刺激给被试,通过实验收集⼼理学的资料 2. 被试:实验对象,接受主试发出的刺激并作出反应 3. ⾃变量:即刺激变量,是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为或⼼理的变化 4. 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应变量,是⾃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为变量 5. 信度:即因变量的可靠性,⼀致性,同⼀被试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应该得到相近结果 6. 效度:即因变量的有效性,当⾃变量的确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不是其他因素造成 7. ⾼限效应: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容易,所有不同⽔平的⾃变量都获得很好的结果,并没有什么差别时,⽽实验出现⾼限效应 8. ⾃变量的混淆:研究者选定的⾃变量与⼀些未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控制变量就是潜在的⾃变量 9. 组间设计:把数⽬相同的被试分配到⾃变量的不同⽔平或不同的⾃变量上,即把被试分组,各组间结果对⽐ 10. 组内设计:使每个被试轮流分配到⾃变量的不同⽔平或不同⾃变量上,即被试不变,先后做不同⼏组测试,然后对⽐前后的结果,上组对下组有影响 11. 匹配被试:对全部被试进⾏预备测验,测验的性质与正式实验的性质是类似的,或是说相关的,然后按测验成绩均匀地形成组 12. 完全平衡法:把所有可能的顺序都排出来进⾏实验 13. 拉丁⽅⽅法:保证每个⾃变量都同等地出现在实验顺序的每⼀个位置 14. 实验者效应:在实验过程中,若主试对被试的正确反应流露出赞许的神情或是对错误的反应表⽰不快,这些主试的态度,是对实验的负⾯影响,要防⽌实验者效应 15. 因素设计:关于两个或多个变量的⼀种实验设计,将实验中每⼀变量的各个⽔平都结合起来进⾏实验 16. ⾃然观察法:在⾃然情影中对⾏为所作的仔细观察,观察者必须为局外⼈不得⼲预实验 17. 调查法:为确定⼈们对⽢⼀特殊问题的感受,作⽤是澄清事实,招除充⾏的不实传闻 18. 相关⽅法:可能为正可能为负,相关并不必然是原因 19. 个案法:⼜称个案历史技术,对某⼀特殊⼈物的深⼊研究,强调个别差别 20. 档案法:使⽤现有的资料去验证新的假设 第⼆章⼼理物理学⽅法 21. ⼼理物理学:⼀门研究⼼⾝之间或⼼物之间的函数关系的精密物学,中⼼问题是物理量与⼼理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22. 感觉阈限:有感觉与⽆感觉的分界线上的刺激强度,即在50%的试验次数中引起感觉的刺激值 23. 差别阈限:在50%的试验次数中引起感觉差别的最⼩刺激增量,也叫最⼩可觉差 24. 韦伯定律:最⼩可觉差依赖原来不同的重量刺激值⽽不是,但总是原先重量或称标准重量的2% 25. 最⼩变化法:刺激由递减和递增两个毓组成,每次呈现刺激后让被试报告,他是否有感觉。

实验心理学重点总结

实验心理学重点总结

1.速度-准准确性权衡:在具体采用反应时指标时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因为反应时实验有两个基本的因变量,即速度和准确性.反应时实验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反应速度和反应准确性间的反向关系,这使得我们必须在它们之间作出权衡。

心理学家将这种关系称为速度-准确性权衡。

2。

双盲实验:是一个很好的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是排除法的一种.双盲控制时让实验的操作者和实验被试都不知道实验的内容和目的,由于实验者和研究参加者都不知道哪些被试接受哪种实验条件,从而避免了主、被试双方因为主观期望所引发的额外变量。

3。

被试内设计:指每一个被试都接受自变量的所有水平处理的设计。

被试内设计不但节省了被试人数,而且不同组的被试个体差异也得到了最好的控制.被试内设计比被试间设计更有力,能更好的考察实验组和控制组之间的差异,这个优点使得许多研究者更倾向于使用被试内设计。

和被试间设计相反,被试内设计不会受到来自被试个体差异的困扰,但却必须面对实验处理之间相互污染的问题.可以采用平衡技术来控制这些差异。

4。

实验者效应:指主试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如表情、手势、语气等)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使他们的附和实验者的期望.这种效应往往以颇为微妙的方式起作用。

5。

ROC曲线:即是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在心理学上又称为感受性曲线。

曲线上各点反映着相同的感受性,它们都是对同一信号刺激的反应,不过是在几种不同的判定标准下所得的结果。

该曲线以虚惊概率为横轴,击中概率为纵轴所组成的坐标图和被试在特定刺激条件下由于采用不同的判断标准得出的不同结果画出的曲线。

6. 开窗实验:是一种比较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的方法,它能比较明显地看出各个加工阶段,那就好像打开窗户一览无遗了,它是反应时实验的一种新形式。

7.ABA设计:是一种小样本设计。

它可以较好地区分实验自变量(比如一种疗法)的效果和时间顺序等其他因素的效果,从而进一步解决了AB 设计中常常会发生的混淆问题.8。

准实验设计:即指未对自变量实施充分控制,但使用真正实验的某些方法搜集、整理以及统计分析数据的研究方法。

实验心理学重点归纳

实验心理学重点归纳

第一章、第二章1、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

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问卷法、访谈法、测验法和个案研究。

2、认知心理学特别依赖实验方法,只有准确而巧妙的实验设计才能保证推测到的内部心理过程——信息加工过程的可靠性。

3、费希纳提出了心理物理学测量人的感受性的三种心理物理学方法: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和平均差误法。

4、艾宾浩斯:艾宾浩斯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个对记忆进行实证研究,也是第一个将记忆做数量化处理的人。

为了使记忆的研究数量化,艾宾浩斯创造了两个工具:第一:无意义音节便于控制学习材料的数量,排除了被试个体经验的干扰。

第二:测量记忆的方法,即节省法第一次学习材料用了30次,一周以后,第二次学习则用了15 次,节省了50%,所以50%就是记忆的保持量。

节省法是测量记忆十分灵敏的方法。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在最开始,遗忘的速度最快,随后逐渐减慢。

5、天花板效应(高限效应):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容易,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好的实验结果,并且没有显著差异。

地板效应(低限效应):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困难,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差的实验结果,并且没有显著差异。

操作性定义:是用可以感知到的事件、现象或指标来对研究变量进行量化或定性的界定和说明。

自变量的混淆:如果应该控制的变量没有控制好,那么它就会造成因变量的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未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这就叫“自变量的混淆”。

6、观察与实验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自然观察法:等待现象出现,或观察已有的事物。

实验方法:研究者主动控制条件,“创造”要观察的现象,可作因果关系的推理。

实验方法具有可重复性发现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7、自变量至少要有2个水平。

双盲实验控制法,消除“实验者效应”和“被试反应倾向”8、额外变量的控制方法:(一)消除法(二)恒定法(三)随机取样法(四)等组匹配法(五)抵消平衡法(六)统计控制法9、被试反应倾向:由于被试对实验目地、对实验者有猜测,而导致结果不准确实验者效应:实验者无意的实验影响对被试所造成的影响而导致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控制:双盲设计)10、内部效度:指实验变量能被精确估计的程度。

实验心理学重点(附内容)

实验心理学重点(附内容)

Lecture 1 导论1、冯特、艾宾浩斯对实验心理学的贡献和影响冯特: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生理心理学原理》是近代心理学史上第一部最重要的著作。

使心理学脱离哲学而转变成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独立科学。

艾宾浩斯:通过严格的系统测量来研究记忆。

打破冯特的“不能用实验研究高级心理过程”的宣言,以自己作被试进行了著名的记忆实验。

开辟了实验心理学研究的新领域Lecture 2 科学心理学1、掌握实验范式的概念,熟悉一些常用范式,如习惯化范式、stroop effect等实验范式是指按照某一比较公认的路线或观点所采取的研究方向或研究步骤。

“按既定的用法,范式就是一种公认的模型或模式。

”科学家集团所共同接受的一组假说、理论、准则和方法的总和。

范式还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可模仿的成功的先例。

实验范式实际上就是相对固定的实验程序。

用途,第一,是为了是某种心理现象得到更清晰准确的描述和表达,第二,是为了检验某种假设、新提出来的概念。

习惯化范式:习惯化是指婴儿对多次呈现的同一刺激的反应强度逐渐减弱,乃至最后形成习惯而不再反应。

去习惯化是指在习惯化形成之后,如果换一个新的不同刺激,反应又会增强。

用来探讨新生儿和婴幼儿的感知觉、注意等。

Sstroop effect:Stoop发现red green blue grayyellow,这些单词分别用这五种颜色写出来,但单词的意义和颜色相矛盾,比如,用红色写的“green”。

让被试逐个将这些单词的颜色读出来,这叫唱色;让被试将单词读出来,这叫念字。

发现唱色明显较慢。

80年代以后,传统的Stroop效应与启动效应等范式结合而形成了新的实验范式:Stoop范式。

2、科学的方法的特征在经验观察的基础上对心理行为现象的解释,具有可重复性和自我校正性。

心理研究也遵循科学探究的步骤。

科学方法的优越性(两个原则):A、强调经验观察:采用一定方法,系统观察现象,获得资料。

“实验”的方法B、提供了帮助人们判断知识和信念正误的程序,公开的、可以自我校正。

实验心理学重点总结

实验心理学重点总结

实验心理学重点总结第一部分:实验心理学的定义和发展1.实验心理学的定义:实验心理学是一种通过精心设计和控制的实验来研究和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研究方法。

2.实验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从行为主义到认知心理学的转变,从实验室到社会实验的拓展。

第二部分:实验设计和统计分析1.实验设计:正交设计、因素设计、区组设计等。

2.统计分析:描述统计学、推论统计学,如频数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等。

第三部分:感知和知觉1.感知:视觉系统、听觉系统、嗅觉系统、味觉系统、触觉系统。

2.知觉:知觉加工过程、知觉组织和感知归因。

第四部分:注意和工作记忆1.注意:选择性注意、分配注意、注意缺陷、注意控制。

2.工作记忆:工作记忆模型、工作记忆的影响因素、工作记忆和学习的关系。

第五部分:情绪和动机1.情绪:情绪的概念、情绪的产生、情绪的调节。

2.动机:动机的类型、动机的作用、动机与行为的关系。

第六部分:学习和记忆1.学习: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观察学习等。

2.记忆:感知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自传式记忆等。

第七部分:语言和思维1.语言:语言的生成和理解、语言发展、语言障碍。

2.思维:概念和概括、解决问题的策略、创造性思维、决策和判断。

第八部分:社会心理学1.群体行为:集体行为、群体决策、小组动力。

2.人际关系:亲密关系、合作与竞争、社交认知。

第九部分:发展心理学1.婴幼儿期:早期感知和认知、情感和依恋。

2.儿童和青少年期:身心发展、自我认同、道德发展。

3.成年期和老年期:中年发展、老年发展、心理健康。

第十部分:临床心理学1.心理评估:智力测验、人格测验、行为观察。

2.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疗法、催眠治疗。

总结:实验心理学是通过实验方法研究和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学科。

实验设计和统计分析是实验心理学的重要方法。

感知和知觉、注意和工作记忆、情绪和动机、学习和记忆、语言和思维、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是实验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实验心理学考试重点

实验心理学考试重点

实验心理学考试重点1.实验者效应:指主试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如表情、动作、语调等有意无意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符合实验者的要求和期望。

主要包括:霍桑效应、罗森塔尔效应、标签效应、安慰剂效应。

2.交互作用:指当一个因素对因变量的影响因另一个因素水平的不同而不同时,即产生了交互作用。

3.错误记忆:根据提取的准确性将记忆分为错误记忆和真实记忆。

错误记忆是指错误的声明一个以前未呈现过的事曾经发生过。

4.心理实验:心理实验是根据研究目的有计划的控制和操纵某些变量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探求心理现象的原因、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

5.前瞻性记忆:是对将来在适当时机完成某项活动的记忆。

即也就是对如何英气维持和执行有意图的将来行为的认知加工过程。

6.不肯定间距:上限与下限之间叫做不肯定间距,也叫相等地带。

(即上限—下限,详见课本44页)7.反应速度与准确率的权衡现象,简称SAT8.反应时的速度与准确率分离技术,简称SAD9.传统心理物理法是由费希纳在《心理物理学纲要》中论述的。

10.传统心理物理法只研究感受性;而信号检测论不只研究感受性,还研究判断标准。

11.加因素法是由斯滕伯格提出的。

12.四个因素的交互作用有3重共11个。

13.阈限是一个统计值。

14.人差方程:B-A=1.223s。

15.击中率和虚报率的判断标准是:似然比即击中/虚报。

16.反应时最短的感觉是触觉。

17.斯滕伯格研究反应时的技术是:相加因素法。

18.实验效度包括:内部效度、外部效度和构思效度。

内部效度:指实验变量或处理被精确估计的程度。

影响因素:①经历(特定事件)②成熟或自然发展的影响(前后测)③选择(指被试的选择)④测验⑤被试的亡失⑥统计回归⑦仪器的使用⑧选择和成熟的交互作用及其它外部效度:指实验的结果能被概括到实验情境以外的程度。

影响因素:①实验情境的人为性②前测的不良作用。

前测可能会增加和降低被试对实验处理的敏感性,使结果不能应用到前测实验的情境中。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复习用)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复习用)

第一章实验心理学概论1、什么是实验心理学?实验心理学是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科学;是探讨心理实验的理论方法、技术操作的学问。

2、实验心理学正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实验心理学的正式建立,是以冯特1879年在莱比锡所建立的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为标志。

第二章传统心理物理学1、什么是心理物理法?心理物理法是研究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的方法。

即运用数学方法和测量技术,研究心理现象与物理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

2、心理物理学诞生的标志是什么?1860年,费希纳发表的《心理物理学纲要》一书,作为标志着心理物理学诞生的标志。

3、什么是最小变化法?最小变化法(程序上)的刺激由递减和递增的两个系列组成,每次刺激后让被试报告他是否有感觉。

刺激的增减应尽可能地小,(目的)是系统地探求被试由一类反应到另一类反应的转折点,即在多强刺激时,由有感觉变为无感觉,或由无感觉变为有感觉4、用最小变化法来测量绝对阈限的方法要点哪些?第一,采用最小变化法测绝对阈限时,刺激系列应按渐增(记为↑)和渐减(记为↓)系列交替的方式呈现。

第二,为了保证测量阈限的准确性,一般需要选择15—20个随机的起点.第三,一般由主试操纵自变量,被试根据主试操纵自变量变化的情况口头报告是否感知到刺激的存在。

出现转折点后该系列实验结束。

第四,每次起点应有所不同第五,最后计算出所有转折点的数值的平均数就是测量的绝对阈限。

5、用最小变化法来测量差别阈限时,计算被试差别阈限的操作步骤有哪些?第一,分别求出阈上限和阈下限(T+、T-)平均上限T+=(64.5+66.5+64.5+63.5+65.5+65.5)÷6=65平均下限T-= (69.5+60.5+62.5+60.5+69.5+60.5) ÷6=60.5第二、求绝对差别阈限(DL)上差别阈65-64=1 下差别阈64-60.5=3.5 (1+3.5)÷2=2.25 第三、求相对差别阈限绝对差别阈限和标准刺激的比例叫做相对差别阈限,绝对差别阈限÷标准刺激即:2.25÷64=0.035也就是视觉长度的韦伯比例6、什么是平均差误法?这个方法的实验程序是,实验者规定以某一刺激为标准刺激,然后要求被试调节另一比较刺激,使后者在感觉上与标准刺激相等。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通过科学实验的方法来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实验心理学知识点。

一、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是实验心理学的核心部分,它决定了实验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一)自变量和因变量自变量是研究者主动操纵、改变的变量,因变量则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产生变化的变量。

例如,在研究不同教学方法对学生成绩的影响时,教学方法就是自变量,学生的成绩就是因变量。

(二)控制变量为了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需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因变量的因素,这些因素被称为控制变量。

比如,在上述教学方法的研究中,学生的初始成绩、学习时间、智力水平等都可能成为控制变量。

(三)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处理的一组,对照组则不接受实验处理,或者接受与实验组不同的处理。

通过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结果,来判断实验处理是否有效。

(四)随机分配将被试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以减少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二、实验方法(一)实验室实验在严格控制的实验室环境中进行的实验,具有较高的内部效度,但外部效度可能较低,即实验结果在实际生活中的推广性可能有限。

(二)自然实验利用自然发生的情境进行实验,外部效度较高,但内部效度相对较低,因为难以完全控制各种变量。

(三)现场实验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进行的实验,兼具一定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

三、反应时测量反应时是指从刺激呈现到个体做出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

(一)简单反应时只涉及一种刺激和一种反应,例如看到灯光亮起就按下按钮。

(二)选择反应时涉及多种刺激和相应的多种反应,个体需要根据不同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三)反应时的应用反应时可以用于研究认知过程的速度和复杂性,例如判断个体的信息加工能力。

四、心理物理学方法(一)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绝对阈限是指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差别阈限是指能够觉察到的两个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异。

(二)韦伯定律和费希纳定律韦伯定律指出,刚刚能够觉察出的刺激变化量与原刺激量的比值是一个常数。

实验心理学重点

实验心理学重点

实验心理学重点实验设计是重点1.实验的含义从观察发展的历史看来,实验实质上就是一种观察。

只不过和自然观察不同,它是一种人为操纵和控制现象发生条件下的观察,能说明因果性关系。

所以一般将广义的观察包括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而狭义的观察特指自然观察。

实验研究(操纵和控制)非实验研究2.自变量的操纵(1)如何操纵自变量的变化?在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内依次取一些不同的点,然后观察在这些不同值的条件下,相应的因变量的值有没有差异。

如果有差异就说明因变量是随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即它们之间有因果关系。

如果没有差异就说明自变量的变化对因变量没有影响。

当然前提是对其它有关变量进行控制。

上述在自变量取值范围内的一些不同的点就是自变量的不同水平。

实验研究中在确定自变量之后,就应该进一步确定自变量的水平了。

(2)自变量水平的确定问题自变量的水平可以是性质上的差别,也可以是数量程度上的差别。

自变量至少有两个水平,以便研究者操纵自变量的变化。

如果实验者因特定的目的而选取自变量的几个特定的水平,这时候称之为固定水平。

如果实验者因一般的目的而随机抽取自变量的一些水平,这时候称之为随机水平。

心理学研究中大部分是前者。

即使探讨自变量和因变量一般关系的时候,心理学家也通常采用固定水平的方法。

所以实际上心理学研究中,水平的选取基本上都是由实验者特定选取。

自变量的水平选取一般都是参考前人已有的研究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研究目的来确定。

如果没有资料,还应该通过预实验来确定。

(3)自变量的操作性定义有些研究中自变量的定义是比较具体的,可以直接观察和测量,比如一些刺激变量。

但有些研究中自变量的定义却是比较抽象的,不能直接观察和测量。

对于前者,我们可以方便的确定自变量的不同水平,对于后者则比较困难。

所以有必要对后者进行操作性定义。

操作性定义就是将抽象的定义转化为可直接观察、测量的特征的过程。

因变量的观测(1)因变量指标的确定实验研究探讨自变量不同水平下,因变量观测值之间是否有差异。

实验心理学重点(附内容)

实验心理学重点(附内容)

Lecture 1 导论1、冯特、艾宾浩斯对实验心理学的贡献和影响冯特: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生理心理学原理》是近代心理学史上第一部最重要的著作。

使心理学脱离哲学而转变成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独立科学。

艾宾浩斯:通过严格的系统测量来研究记忆。

打破冯特的“不能用实验研究高级心理过程”的宣言,以自己作被试进行了著名的记忆实验。

开辟了实验心理学研究的新领域Lecture 2 科学心理学1、掌握实验范式的概念,熟悉一些常用范式,如习惯化范式、stroop effect等实验范式是指按照某一比较公认的路线或观点所采取的研究方向或研究步骤。

“按既定的用法,范式就是一种公认的模型或模式。

”科学家集团所共同接受的一组假说、理论、准则和方法的总和。

范式还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可模仿的成功的先例。

实验范式实际上就是相对固定的实验程序。

用途,第一,是为了是某种心理现象得到更清晰准确的描述和表达,第二,是为了检验某种假设、新提出来的概念。

习惯化范式:习惯化是指婴儿对多次呈现的同一刺激的反应强度逐渐减弱,乃至最后形成习惯而不再反应。

去习惯化是指在习惯化形成之后,如果换一个新的不同刺激,反应又会增强。

用来探讨新生儿和婴幼儿的感知觉、注意等。

Sstroop effect:Stoop发现red green blue grayyellow,这些单词分别用这五种颜色写出来,但单词的意义和颜色相矛盾,比如,用红色写的“green”。

让被试逐个将这些单词的颜色读出来,这叫唱色;让被试将单词读出来,这叫念字。

发现唱色明显较慢。

80年代以后,传统的Stroop效应与启动效应等范式结合而形成了新的实验范式:Stoop范式。

2、科学的方法的特征在经验观察的基础上对心理行为现象的解释,具有可重复性和自我校正性。

心理研究也遵循科学探究的步骤。

科学方法的优越性(两个原则):A、强调经验观察:采用一定方法,系统观察现象,获得资料。

“实验”的方法B、提供了帮助人们判断知识和信念正误的程序,公开的、可以自我校正。

实验心理学重点(附内容)

实验心理学重点(附内容)

Lecture 1 导论1、特、艾宾浩斯对实验心理学的贡献和影响特: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生理心理学原理》是近代心理学史上第一部最重要的著作。

使心理学脱离哲学而转变成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独立科学。

艾宾浩斯:通过严格的系统测量来研究记忆。

打破特的“不能用实验研究高级心理过程”的宣言,以自己作被试进行了著名的记忆实验。

开辟了实验心理学研究的新领域Lecture 2 科学心理学1、掌握实验式的概念,熟悉一些常用式,如习惯化式、stroop effect等实验式是指按照某一比较公认的路线或观点所采取的研究方向或研究步骤。

“按既定的用法,式就是一种公认的模型或模式。

”科学家集团所共同接受的一组假说、理论、准则和方法的总和。

式还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可模仿的成功的先例。

实验式实际上就是相对固定的实验程序。

用途,第一,是为了是某种心理现象得到更清晰准确的描述和表达,第二,是为了检验某种假设、新提出来的概念。

习惯化式:习惯化是指婴儿对多次呈现的同一刺激的反应强度逐渐减弱,乃至最后形成习惯而不再反应。

去习惯化是指在习惯化形成之后,如果换一个新的不同刺激,反应又会增强。

用来探讨新生儿和婴幼儿的感知觉、注意等。

Sstroop effect:Stoop发现red green blue grayyellow,这些单词分别用这五种颜色写出来,但单词的意义和颜色相矛盾,比如,用红色写的“green”。

让被试逐个将这些单词的颜色读出来,这叫唱色;让被试将单词读出来,这叫念字。

发现唱色明显较慢。

80年代以后,传统的Stroop效应与启动效应等式结合而形成了新的实验式:Stoop式。

2、科学的方法的特征在经验观察的基础上对心理行为现象的解释,具有可重复性和自我校正性。

心理研究也遵循科学探究的步骤。

科学方法的优越性(两个原则):A、强调经验观察:采用一定方法,系统观察现象,获得资料。

“实验”的方法B、提供了帮助人们判断知识和信念正误的程序,公开的、可以自我校正。

实验心理学主要知识点总结

实验心理学主要知识点总结

实验心理学主要知识点总结【实验心理学主要知识点总结】实验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过程的科学,通过实验方法来探究心理学的各个方面。

本文将对实验心理学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实验心理学概述实验心理学是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过程的分支学科。

它通过对被试者进行控制和观察,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从而对心理现象进行解释和预测。

二、实验心理学的方法1. 独立变量和因变量:在实验中,独立变量是被研究者操纵的变量,而因变量是被研究者观察或测量的变量。

独立变量用于探究其对因变量的影响。

2. 随机分组设计:实验中通常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参与者随机分配到不同的实验组和对照组中,以减少个体差异对结果的影响。

3. 双盲实验:双盲实验是指既对实验者又对被试者进行保密,旨在消除因实验者或被试者的预期效应而引入的偏差。

4. 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实验心理学往往使用统计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以确定结果的显著性。

三、实验心理学的经典实验1. 杨氏假面具实验:杨氏假面具实验是一项经典的实验,通过展示表情假面具并观察被试者对其的反应,研究情绪识别和情绪表达的认知过程。

2.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实验:皮亚杰的实验主要研究儿童认知发展阶段和思维方式的变化,如儿童的物体永久性和空间认知等。

3. 梅尔茨的洗衣房实验:梅尔茨的实验通过观察和记录实验者在洗衣房等待期间的行为,研究人们对时间感知和时间利用的态度和行为。

4. 斯坦福监狱实验:斯坦福监狱实验模拟监狱环境,研究囚犯和狱警之间的权力关系,揭示了权威性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四、实验心理学的重要概念1. 操作性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是一种学习形式,通过行为和结果之间的联系,使个体能够通过某种行为来获得某种结果。

2. 记忆:记忆是指个体对经历过的事件、知识和技能等的保持和再现能力,实验心理学研究了记忆的形成、存储和检索过程。

3. 学习:学习是指通过经验和训练,改变行为和认知的过程。

实验心理学关注学习的条件和方式,如经典条件作用和操作条件作用等。

实验心理学考试重点

实验心理学考试重点

实验心理学‎重难点一.实验心理学‎概述(一)实验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1.冯特首次提‎出心理学必‎须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从而搭建了‎实验心理学‎的框架;2.费希纳开创‎性地提出量‎化研究心灵‎的思想,其著作有《心理学物理‎纲要》;3.艾宾浩斯开‎用实证方法‎研究记忆等‎高级心理活‎动之先河,采用节省法‎;(二)实验心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略二.实验心理学‎的变量与设‎计(一)心理学实验‎的含义与基‎本形式1)观察法:是描述性质‎的方法,特点:直接性,描述性;缺点:过于直接和‎简单;其中自然观‎察法是最受‎推崇的一种‎方法,是指对自然‎情境下的现‎象进行深入‎观察的一种‎方法;其中个案法‎,是指深入研‎究单个或少‎数几个被试‎的观察法;(注意无干扰‎观察::指研究者为‎了避免被试‎由于知晓正‎在被观察,产生非自然‎状态下的行‎为,而采用的一‎种无干扰观‎察技术)2)相关研究:探索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3)实验法:是科学心理‎学研究的最‎高级的方法‎;实验法的优‎点:①实验者带有‎特定的目的‎进行实验,这比起耐心‎等待自然观‎察要有效、经济和方便‎得多②实验者可以‎控制一切无‎关变量而只‎改变一些研‎究感兴趣自‎变量,因此结论更‎加严谨③实验条件为‎实验者的观‎察和记录创‎造了最好的‎条件,测量较为精‎确④设定明确的‎实验条件可‎以使别人来‎重复并检验‎实验的结果‎实验法的缺‎点:①实验条件控‎制有过多的‎人为性②实验干涉程‎度高③对于复杂的‎行为无法测‎量④不适合大规‎模探索性研‎究根据实验的‎条件要求严‎格程度分类‎:自然实验法‎:在自然情境‎下,对实验情境‎进行一定控‎制来对人的‎心理和行为‎变化进行研‎究,结果与真实‎生活或工作‎情境比较接‎近,具有很好的‎推论性;实验室实验‎: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精确和‎严格的控制‎进行研究,结果与真实‎情况差异较‎大,推论性较差‎;(二)心理学实验‎中的变量及‎其控制1)自变量的种‎类与控制自变量:在实验中实‎验者所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自变量的分‎类:①作业变量(课题变量):即各种可以‎操纵的具有‎质或量的变‎化的刺激,如教材、教法、教学手段或‎教学组织形‎式等;②环境变量,即实验的环‎境,如实验室的‎照明情况或‎噪音强度等‎;③被试变量,又称机体变‎量,是指在外界‎条件一致的‎情况下,被试间不同‎程度的持续‎性特征,如年龄、性别、血型、不同文化程‎度、职业特点、健康状况等‎;④暂时的被试‎变量,指通过主试‎的言语、态度以及用‎某些方法使‎被试的机能‎状态、特性等产生‎一时的变化‎,将这种一时‎的变化作为‎引起被试反‎应的自变量‎,如疲劳、焦虑等。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实验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学科,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来探究各种心理现象。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实验心理学知识点。

一、感知与知觉感知与知觉是实验心理学中重要的研究领域,它们关注个体如何通过感官对刺激作出反应并获得对外界的认知。

其中知觉涉及到的几个重要概念包括下面几点:1. 门槛:门槛是指一个刺激必须达到的强度,才能被个体察觉到。

实验心理学家通过研究门槛来探索人类感知的极限。

2. 视觉暗适应:视觉暗适应是指在处于光线较暗的环境下,人眼逐渐适应于这种暗的环境,并提高对暗光的敏感度。

实验心理学家可通过暗室实验来研究视觉暗适应过程。

3. 感知偏差:感知偏差是指个体在感知刺激时所出现的系统性错误。

例如,大小错觉是指当两个实际大小相等的物体放在不同背景中时,人们可能会错误地感知其中一个物体更大。

二、学习与记忆学习和记忆是实验心理学中的另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学习是指个体通过经验和训练而导致行为、认知和技能的变化;而记忆则是指个体对过去经历和信息的存储和提取过程。

1. 经典条件作用:经典条件作用是指通过将一个无条件刺激与一个有条件刺激相联系,使无条件刺激能触发有条件刺激所导致的条件反射。

这一理论由俄国生理学家帕夫洛夫提出,并且在实验心理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2. 工作记忆:工作记忆是指在短时间内存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它在学习和思维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实验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失忆症患者和脑损伤患者来深入了解工作记忆的运作机制。

3. 串联效应:串联效应是指记忆中的一种现象,即在一系列项目中,先前或后续项目的表现会影响到当前项目的学习和记忆。

实验心理学家可以通过串联实验来研究并解释这一效应。

三、注意与注意力注意与注意力是实验心理学中的另一个重要议题,它涉及个体如何选择、集中和维持对某一刺激或任务的关注。

1. 注意分配:注意分配是指个体在处理多个任务或刺激时,如何将有限的注意资源分配给这些任务或刺激。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在我看来,实验心理学就像是一个神秘而有趣的大宝藏,里面藏着无数让我好奇和着迷的秘密。

就说有一次,我参加了一个关于“注意力分散对记忆效果影响”的实验。

这可真是一次让我印象深刻的经历。

那天,我走进实验室,心里既兴奋又有点小紧张。

房间里摆放着一排排整齐的电脑,还有各种我叫不上名字的仪器设备。

负责实验的老师先给我们详细讲解了实验的流程和规则,那认真的模样,就好像在传授什么绝世秘籍一样。

实验开始了,我们被分成了两组。

我所在的这一组,需要在完成记忆任务的同时,还要时不时应对一些突然出现的干扰信息。

比如说,正努力记着一组毫无规律的数字时,屏幕上会突然蹦出一个搞笑的小动画,或者耳边会传来一阵奇怪的声音。

我一开始觉得这能有多难呀,不就是记点东西嘛。

可真当开始的时候,我才发现自己太天真了。

那些数字就像是调皮的小精灵,在我脑子里蹦来蹦去,就是不肯乖乖待着。

而那些干扰信息,就像一个个小恶魔,把我好不容易集中起来的注意力一下子就打散了。

我使劲地想要专注,眼睛紧紧盯着屏幕,心里不断默念着那些数字。

可是那个小动画一出现,我的眼神就不自觉地被吸引过去了,等反应过来,刚才记的数字早就忘得一干二净。

再重新开始记,结果那奇怪的声音又响起来了,把我的思绪搅得一团糟。

我着急得直冒汗,心里不停地抱怨:“这也太难了吧!”可没办法,还得继续坚持。

我尝试着调整呼吸,告诉自己要冷静,不能被这些干扰打败。

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终于完成了第一轮的任务。

结果一出来,我发现自己的成绩简直惨不忍睹,和我预期的差了一大截。

而另一组没有干扰的小伙伴们,成绩明显好很多。

这时候我才真正深刻地体会到,注意力分散对记忆效果的影响有多大。

通过这次实验,我算是明白了,平时我们总觉得自己能一心多用,好像很厉害的样子。

但实际上,当真正的干扰出现时,我们的大脑很容易就陷入混乱,导致效率低下。

这就好像我们在做作业的时候,如果一边听着音乐,一边还想着和朋友聊天,最后作业很可能做得一塌糊涂。

实验心理学要点整理

实验心理学要点整理

实验心理学要点整理1.实验心理学的定义:实验心理学是应用实验的科学方法来研究心理现象、发掘心理规律、验证心理理论和推动心理学进步的学科。

2.实验设计:实验心理学采用实验设计来探究因果关系。

经典实验设计包括前后实验设计、因子设计和重复实验设计等。

3.随机分配:实验心理学要进行随机分配,即将参与者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

这样可以控制其他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使实验结果更加可靠和有效。

4.双盲实验:为了排除研究者和参与者的期望效应,实验心理学中通常采用双盲实验设计。

即研究者和参与者都不知道自己属于实验组还是对照组。

5.因变量和自变量:实验心理学中,因变量是研究者观察和测量的结果,而自变量是研究者通过操作和控制的变量。

实验心理学通过研究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来推断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

6.控制组:实验心理学中常常设立对照组或控制组,用于和实验组进行对比。

通过对比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差异,可以排除其他变量对结果的干扰,准确判断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7.实验条件的标准化:在实验心理学中,要求实验条件的标准化,即使得所有参与者在实验中面临相同的条件。

这样可以确保实验结果具有可比性和可靠性。

8.伦理问题:实验心理学需要遵守伦理原则,确保参与者的权益和隐私不受侵犯。

研究者需要获得参与者的知情同意,并保证实验过程对参与者的身心健康没有负面影响。

9.数据分析:实验心理学中,常常使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

研究者可以通过统计方法判断实验结果的显著性和有效性。

10.实验心理学的应用: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结果可以被应用到多个领域,例如教育、医学、组织行为学等。

通过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总结起来,实验心理学是一门专门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特征的学科。

它通过运用实验设计、随机分配、双盲实验等科学方法,探索心理规律、验证心理理论。

实验心理学对于推动心理学进步、改善生活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最近找到一个中文的‘实验心理学重点.doc'文档,这个文档来自2008级辅修实验心理学课堂,可能是某个同学或任课老师自己总结出来的提纲,我把它上传到2009辅修班的共享文件夹,供大家参考。

其中的大部分内容我的ppt文件中都有(会随着课程的深入逐步讲到),没有的东西不要求掌握,期末考试也不会考(期末考试的范围不出我的ppt文件)。

另,除了主要教科书外,本课程中文参考书可以选择:舒华、张学民、韩在柱《实验心理学的理论、方法与技术》(首选)张学民、舒华《实验心理学纲要》朱莹《实验心理学》2000版本范老师实验心理学重点实验设计是重点1.实验的含义从观察发展的历史看来,实验实质上就是一种观察。

只不过和自然观察不同,它是一种人为操纵和控制现象发生条件下的观察,能说明因果性关系。

所以一般将广义的观察包括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而狭义的观察特指自然观察。

实验研究(操纵和控制)非实验研究(自变量,因变量,额外变量的定义)2.自变量的操纵(1)如何操纵自变量的变化?在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内依次取一些不同的点,然后观察在这些不同值的条件下,相应的因变量的值有没有差异。

如果有差异就说明因变量是随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即它们之间有因果关系。

如果没有差异就说明自变量的变化对因变量没有影响。

当然前提是对其它有关变量进行控制。

上述在自变量取值范围内的一些不同的点就是自变量的不同水平。

实验研究中在确定自变量之后,就应该进一步确定自变量的水平了。

(2)自变量水平的确定问题自变量的水平可以是性质上的差别,也可以是数量程度上的差别。

自变量至少有两个水平,以便研究者操纵自变量的变化。

如果实验者因特定的目的而选取自变量的几个特定的水平,这时候称之为固定水平。

如果实验者因一般的目的而随机抽取自变量的一些水平,这时候称之为随机水平。

心理学研究中大部分是前者。

即使探讨自变量和因变量一般关系的时候,心理学家也通常采用固定水平的方法。

所以实际上心理学研究中,水平的选取基本上都是由实验者特定选取。

自变量的水平选取一般都是参考前人已有的研究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研究目的来确定。

如果没有资料,还应该通过预实验来确定。

(3)自变量的操作性定义有些研究中自变量的定义是比较具体的,可以直接观察和测量,比如一些刺激变量。

但有些研究中自变量的定义却是比较抽象的,不能直接观察和测量。

对于前者,我们可以方便的确定自变量的不同水平,对于后者则比较困难。

所以有必要对后者进行操作性定义。

操作性定义就是将抽象的定义转化为可直接观察、测量的特征的过程。

3. 因变量的观测(1)因变量指标的确定实验研究探讨自变量不同水平下,因变量观测值之间是否有差异。

因此,和自变量一样,对于某些比较抽象的因变量,也需要进行操作性定义,即用可观察和测量的行为特征来界定因变量。

而因变量的这种操作性的定义也就是因变量的指标。

a指标的可靠性如果同一被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有时在因变量指标上得分高,有时得分低,那么这个指标就是不可靠的。

b指标的有效性如果所选取的指标能够较好的反映该因变量的理论内涵或构想,那么就称该指标是有效的。

这一点是与操作性定义的过程密切相关。

c指标的敏感性因变量的指标不能太难或太容易,否则就会对自变量的变化不敏感。

天花板效应(ceiling effect)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容易,所有自变量水平下的被试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没有什么差别,这时我们说出现了天花板效应。

学习遍数与5个新单词之间的关系。

地板效应(floor effect)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困难,所有自变量水平下的被试都取得了非常低的成绩,没有什么差别,这时我们说出现了地板效应。

学习遍数与50个新单词之间的关系。

操作性定义操作性定义就是将抽象的定义转化为可直接观察、测量的特征的过程。

额外变量的控制(消除法、恒定法、平衡法、统计控制法的含义)、内部效度(1)额外变量是指研究中除自变量外所有可能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因素。

由于额外变量会影响因变量,所以它们会与自变量发生混淆,即不知道因变量的变化到底是由自变量还是额外变量引起的。

因此需要对额外变量进行识别和控制。

(2)额外变量的识别一般是根据前人的研究结果和自己研究工作的经验来进行的。

而对额外变量的控制,通常有如下几种方法:消除法、恒定法、平衡法、统计控制法。

a消除法实验者采用某些措施把影响因变量的额外变量消除掉,使它不在出现在实验过程之中。

心理实验在暗室、隔音室进行,就是为了消除作为额外变量的视觉刺激和听觉刺激。

b恒定法研究者采取措施使额外变量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保持恒定不变,这样因变量的变化就不能归因为这些已经保持恒定的变量。

实验常常要在同一时间,同一房间里进行,要使用同一型号的实验仪器;房间的温度,湿度等各种环境条件尽量保持一定;主试的态度和行为的一致,指导语的标准化等等。

也就是说尽量使被试实验环境中的各种条件保持恒定。

c平衡法很多时候额外变量不能够消除或保持恒定,那么就该使用平衡法。

即额外变量的效应在自变量的不同水平下保持总体的平衡或相等。

对于不同的实验安排或设计,额外变量是不同的,所以就有不同的平衡方法。

小样本设计(单被试设计)只特定选取一个或几个被试。

大样本设计(群体设计)从总体里随机抽取一部分被试(即样本),用样本的结果推论总体。

组间设计被试分成几个组,每组接受自变量一个水平的处理。

组内设计一组被试,接受所有自变量水平的处理。

对于组间设计,不同组被试之间的差异是最有可能的额外变量。

此时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进行被试的安排:随机分组法配被试,使有关额外变量的效应在不同的组之间总体上保持平衡和相等,达到等组的效果。

●匹配分组法用完全随机的方法进行分组,在理论上或统计学上可以达到等组的效果,但实际上却难免有些误差。

尤其是实验研究已经确定某个被试变量有重要影响,为了更准确的控制它的效应,可以采用先匹配,再随机分组的方法。

具体做法是:先按照某被试变量的水平或值将所有被试分成N个组,每组的人数与自变量的水平相等。

每组内的被试在该被试变量上的值是相等或相近的。

再将每组被试随机分派到不同自变量的水平下接受处理。

相比于完全随机的方法,这样就能在更大程度保证不同组之间额外被试变量效应的平衡和相等。

对于组内设计,同一组被试接受自变量的不同水平的处理,所以在不同水平之间不存在被试的差异。

但是,由于接受不同水平处理的顺序问题,容易产生疲劳或练习效应。

它们可能与自变量的效应混淆。

此时可以采用如下方法来平衡:◆两个水平:采用ABBA法或AB—BA法AB分别代表自变量的两个水平。

ABBA法就是让每个被试都按上述顺序依次接受实验处理。

而AB —BA法则是一半被试先接受A再接受B;另一半被试相反,先接受B,再接受A。

无论哪种安排,A和B两个水平下,顺序的平均效应都是相等的。

◆三个水平以上:用拉丁方安排或随机顺序拉丁方阵:P*P的方格矩阵,将P个字母(A、B、C、D、E…..P)逐行或逐列放到方格之中,保证每个字母只在每行中出现一次,在每列中也只出现一次。

这样的方阵称之为拉丁方阵。

例如:A B C DB C D AC D A BD A B C◆如果自变量有四个水平,采用拉丁方安排平衡顺序效应,那么被试接受处理的方案如下:S1-S5 A B C DS6-S10 B C D AS11-S15 C D A BS16-S20 D A B C通过这种安排,自变量每个水平下都同时包含了四个顺序位置的数据,所以顺序的效应在不同的水平下总体上达到了平衡。

◆随机顺序每个被试接受不同水平实验处理的顺序是随机安排的。

既然是随机安排的,那么总体上每个水平下也应该都包含所有的顺序位置的数据。

这样顺序的效应在自变量的不同水平下也达到了平衡。

d统计控制法上面三类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都是在实验之前安排好的,但是某些特殊条件下,由于疏忽造成了额外变量可能与自变量混淆,此时只能在实验之后,用特定的统计方法(例如协方差分析)先把额外变量的效应剔除出去,再来考虑自变量的效应。

内部效度所谓内部效度就是实验中自变量的效应能被准确估计的程度,或者说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

如果对实验中的额外变量控制不充分,那么这些额外因素的效应可能与自变量发生混淆,得出因果关系的结论不是完全有把握。

此时就说这个实验缺乏内在效度。

(历史经历;成熟或自然发展的影响;选择;被试亡失;测验;统计回归;仪器的使用;霍桑效应、安慰剂效应和期望效应)3.实验研究过程(简答题)1)发现问题和选择课题;3)确定实验方案(实验设计);4)实施实验;5)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统计分析;6)对实验结果的讨论;7)撰写科学实验报告:4.实验设计类型(实验设计方案、数据分析(交互效应、主效应、简单效应、实验数据分析(ANOV A)))小N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非实验设计(了解即可)实验设计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成不同的类型。

比如根据对额外变量的控制情况将实验设计划分为真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和非实验设计;而根据被试的选择方法将实验分成大样本设计和小样本设计;根据自变量的多少可以将实验分成单因素和多因素设计;而根据实验处理分配给被试的方法可以将实验分成组间设计、组内设计和混合设计。

见复印的纸上总结。

主效应(main effect)、交互效应(interaction effect)和简单效应(simple effect)主效应:某个自变量单独的效应,比较自变量不同水平下的平均数有没有显著差异。

交互效应:比较B的不同水平下,A的效应是否存在差异。

如果存在差异,则表明交互作用显著。

用下列表达式进行判定:µij-μi,j-(μij,- μi,j,) = 0简单效应:一个自变量在另一个自变量某个水平上的效应称为简单效应。

(要理解,大题中会问到)如果交互作用不显著,就应该重点看主效应。

如果交互作用显著,那么主效应就相对不重要。

此时应该进一步分析交互作用的实质,进行简单效应的分析。

如果简单效应显著,就该进行多重比较,看到底是哪两个水平的差异显著。

5.心理物理法(阈限测量(古典、SDT)、阈上感觉)(一)阈限的测量感觉阈限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绝对阈限:指刚好能引起心理感受的刺激大小;另一种是差别阈限:指刚好能引起差异感受的刺激变化量;操作定义:绝对阈限: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反应的刺激值;差别阈限: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强度之差;1)极限法又叫最小变化法、序列探索法、最小可觉差法;基本概念:不肯定间距Iu:上限与下限之间的距离;Iu=Lu-Ll主观相等点PSE:不肯定间距的中点;PSE=(Lu+Ll)/2差别阈限DL:取不肯定间距的一半,或上差别阈限与下差别阈限之和的一半。

误差方面极限法进行实验时,被试主要产生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还会偶尔产生练习误差和疲劳误差这两种系统误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