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课程组织

合集下载

管理学课程第四章 组织

管理学课程第四章  组织
●管理层次是指在组织中所形成的不中断的等级系列 的环节数。
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
● 主管人员与其下属双方的素质与能力 ● 主管所处的管理层次 ● 下属工作的相类似性程度 ● 计划的完善程度 ● 上级管理者必须承担非管理性职责 ● 助手的配备情况 ● 信息沟通技术的先进性 ● 工作地点的接近性 ● 组织环境的稳定性 ● 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和相似性
●影响集权或分权程度的因素
(1)决策的代价 (2)政策的一致性要求 (3)规模问题 (4)组织形成的历史 (5)管理哲学 (6)主管人员的数量和管理水平 (7)控制技术和手段是否完善 (8)分散化的绩效 (9)组织的动态特性及职权的稳定性、。 (10)环境影响
授权
授权是指管理者把由其全权负责的一项任务委托给下属,其过程包 括分派任务、授予权力、明确责任、确立监控权。
以经济生产为导向的组织、以政治为导向的组织、 整合组织、模型维持组织
●按人员顺从度划分
强制型组织、功利型组织、正规组织
组织的作用
●组织力量的汇聚作用 ●组织力量的放大作用 ●组织与个人交换作用
第二节 组织结构设计
●组织结构设计的要求和导向 功能性组织结构、目标导向的组织结构
●常见的组织结构形式 扁平式结构与垂直式结构
综上,组织是为有效地配置内部有限资源的活动和机构,为了实 现一定的共同目标而按照一定的规划、程序所构成的一种责权结构安 排和人事安排,其目的在于确保以最高的效率使目标得以实现。
组织的分类
●按组织性质划分
经济组织、政治组织、文化组织、群众组织、宗教组织
●按组织形成方式划分
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
●按社会功能划分
直线制组织机构
特点:组织中各种职务按垂直系统直线排列,权力集中,责任明确, 机构简单,管理成本低;但易造成滥用职权,掌权者如果突然离去将会 给组织造成重大损失。适用于规模不大的组织。

MBA课程组织行为学第四章能力人格价值观

MBA课程组织行为学第四章能力人格价值观



EC
个体内部身心系统的动力组织,它决定了个体 对环境独特的调节方式。 ——高登•奥尔波特 稳定的行为方式和发生在个体身上的人际过程。 是个体所有的反应方式和与他人交往方式的总和, (它常常通过个体表现出来的、可以测量的人格特质 进行描述)。 个体待人处世的基本倾向。 性格决定命运。
NU
NU
经济价值:象征形式依靠在市场上通过交换而 取得的价值。
MB A
2.价值观:
3.价值观的分类(罗克奇的两种价值类型):



EC
终极价值观: 舒适、和平、安全、自由、幸福、和谐、快 乐、救世、自尊等 。 工具价值观: 能干、欢乐、勇敢、宽容、正直、独立、智 慧、博爱、礼貌、负责、自我控制等。


四、人格的文化差异
Personality显然包含了下列意涵:面具、 书写符号、戏剧里的虚构人物、私有财产、明显 的特质……但是, Personality或character,过 去指的是外部的符号特征,现在无疑已被内化为 个人的所有物,也就是某个可以显示或诠释的特 质。就某个层面而言,这是一个强烈的、占有性 的个人主义,但它更应该被看成是一种意识的纪 录;纪录了日益增强的意识(对于“独立的”、 有价值的生活的认知),且赋予我们“个别的” (individual)自我。 ——雷蒙•威廉斯
EC
NU
1、能力 2、学习及相关理论

MB A
主要内容
一、能力
1,能力:
反映了个体在某一工作中完成各种任务的可能性。 这是对个体能做什么的一种现时的评估。 2,三个要素: 工作背景、主观性、时间性。 3,两种能力 心理(智)能力: 算术、言语理解、知觉速度、归纳推理、演绎推 理、空间视知觉、记忆力。 体质能力: 力量因素、灵活性因素、其他因素。

第四章_课程结构

第四章_课程结构

二、新课程中课程结构的性质
(5)增加了课程的选择性。 从新的课程计划中各门各类课程的 课时数都是弹性化的,只给出了范 围而没有规定具体的课时数,有三 门综合课程同时列出了可以替换的 几门课程,这些都给出了地方、学 校一定的选择权。
二、新课程中课程结构的性质
(5)增加了课程的选择性。 另外,给学校与地方留出更大的课 程开发空间,鼓励地方与学校开设 有特色的选修课,也使得所有年级 的学生都有选择性学习的机会。
三、新课程中的特色课程
②研究性学习 无论学生确立的探究课题是自然问 题、社会问题还是自我问题,在研 究性学习中都应对三者做整体关注。 同时还要注意转换研究的视角,使 学生有机会直接面对并处理“生 活”、“生存”、“生命”等一系 列关涉伦理道德的问题。
三、新课程中的特色课程
③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 师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 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 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 主旨的学习领域。
一、课程结构的含义
课程结构的两个要点: ①组成课程的各个部分; ②组成课程的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
一定的课程结构是一定课程价值取向和 课程目标的产物,它确定了具体科目及 各种课程类型在课程体系中的比例关系。
一、课程结构的含义
课程的价值主要表现为:课程对于 学生发展的功用。 就学生的发展而言,不同类型的课 程具有各不相同的教育价值。 因此,在课程建设与课程改革中, 课程结构的选择与安排历来都受到 足够的重视。
二、新课程中课程结构的性质
课程结构的选择性体现在: ②国家课程的变通性 就如课程时计比划例对而于言义,务国教家育划阶定段范的围课,时 供比地例方不是和一学个校明选确定的。数量,而是一个
范 围 , 如 语 文 20~22% , 数 学 13~15%,综合实践活动与地方与学 校编制的课程为16~20%。

第四章--学前教育课程的目标、内容

第四章--学前教育课程的目标、内容
第二十二页,共48页。
(五)源于生活,并加深对生活的认识 1、课程内容可源于儿童生活中的真实事 件(如:超市购物、鼻子出血)
2、课程内容要能加深儿童对于生活的理解 (六)课程内容要利于儿童的长远发展 (七)课程内容要利于儿童的全面发展
第二十三页,共48页。
第二十四页,共48页。
第二十五页,共48页。
第二十页,共48页。
评价: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将自然角投放的材
料、教学目标和内容转化为幼儿的内在需 要,激发儿童探究的兴趣与强烈的学习动 机,孩子的探究基于原有经验,又有一定 挑战性。当儿童的认知产生冲突时,这时 我们教师要适时地推一把,引一引。说明 了教师素质、观念对教师与儿童互动的影 响,是其他因素无法代替的。
第十四页,共48页。
好吃的蛋 活动主题:让小朋友喜欢吃蛋类食物 活动适合年龄段:4-5岁 活动目标:1、认识多种禽蛋的颜色、大小、形状
2、喜欢品尝各种口味的禽蛋 3、养成不挑食,合理搭配食物营养的良好饮食习惯 活动内容:1、让小朋友观察各种禽蛋,并说出它们的颜色、 大小、形状 2、事先与厨房联系好,用蛋做各种各样的菜,让小 朋友品尝,说出味道如何;并告诉每个小朋友每天吃一个蛋 能使小脸蛋长的红通通的,身体健康 。 3、让小朋友画出各种蛋,并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第四页,共48页。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doc
第五页,共48页。
“小松鼠摘松果”活动目标
大班主题系列活动“我和松树做朋友”之一“小松鼠 摘松果”的目标:
1.学会在间隔的纸板上跨跳走,双脚起跳摘松果。 2.培养爱护小松鼠的情感
评价:这些目标具体明确,容易落实。在教师制定的教育目标 中,我们常常见到这种现象:教师不能就具体的活动,清晰而 明确的陈述儿童应获得的某方面、某层次认知策略及某种能力 的发展而是笼统提出“鼓励儿童大胆作画,发展想象力”、 “发展口语表达能力”、“发展动手能力”、“培养儿童合作 精神”、“培养儿童活泼开朗的性格”等等。能力的培养不是 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的教育与影响。因此上述描述只适 合于长期教育目标,而不适合于具体教育活动目标。

《课程与教学论》学习计划

《课程与教学论》学习计划

《课程与教学论》学习计划《课程与教学论》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为我们开设的一门基础理论性学科,具有很强的理论性、系统性、实践性。

它吸收了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的研究成果,详细的阐述了课程与教学的有关理论,紧密结合中小学教学实践,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我是一名教师,为了适应新时期教育的发展,也必须改变以往的教育观念,注重教师角色的转变。

过去,我们教师只是国家课程的执行者,强制学生接受所学课程,没有开发课程的任务。

现在情况不同了,21 世纪基础教育的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还应该是课程的开发者、设计者。

这就要求教师改变过去教育教学方式与方法,将课程论与教学论分家的局面扭转过来,使课程理论与教学理论相融合,更好的让学生接受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由此可见,中央电大设置《课程与教学论》这门学科对教师来说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本课程紧密结合我国 21 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形势,及时地把教学改革教学科研的成果引入课程教学,吸收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做到课程理论与教学理论的有机结合,确保了课程的科学性、先进性。

在理论阐释与实践的组织上,又始终围绕学生教育的实际展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们能具备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的基础,更好地适应教师岗位的需要。

学习本课程的条件分析:1、随着现代化评估的进行和时代的发展,网络越来越普及,家里和学校都可以上网学习,方便了学习者通过视频进行学习。

2、学习资源多样化(1)文字教材:马云鹏教授主编的《课程与教学论》第二版。

(2)网上资源:电大在线提供了丰富的网上教学资源,包括教学文件、教学辅导、IP 课件、直播课堂、网络课程、形成性考核、VCD 点播等。

(3)教学光盘。

3、电大分校为我们提供多种形式的教学辅导,主要包括:面授辅导、网上讨论、电子邮件、电话答疑。

4、学习时间比较充裕,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双休日、节假日进行学习。

学习方式:以文字教材为主,网络资源为辅自主学习。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
二、目前我国幼儿园课程类型基 本呈现混合型状态。
学科课程、活动课程、核心课程的比较
学科课程
活动课程
核心课程
特点 内容 安排 形式
教师、教材课 幼儿、活动、 社会活动为中心
堂三中心
经验为中心
围绕学科
围绕幼儿的兴 围绕社会生活 趣、需要和动 机
教师事先确定 没有事先确定 教师事先确定主
计划,严格按 的活动
来源:
冯晓霞.幼儿园课程.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第二章第二、三节、第四章第 二节)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
(一)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组织方式 当课程以学科逻辑为依据、围绕学科组织起来的时候,
即为学科为中心的课程组织方式。 这种取向的课程理论流派有:永恒主义、要素主义、结构主义。
(二)以儿童为中心的课程组织方式 当课程根据幼儿的心理逻辑、围绕幼儿的兴趣和发展组织起来的时候,
来源:
朱家雄.幼儿园课程.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第五章第三节、第四章)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 直线式组织与螺旋式组织。
直线式组织有益于儿童逻辑地思考问题,而且对于一些接受性知识 和技能的传递,具有较高的效能。螺旋式组织有益于儿童在与环境交 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获得经验,原有经验将在新经验的获得中起着连 接作用、有利于学习活动的迁移,有利于学习活动的深入,也有益于 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三、不同组织方式下的幼儿园课程类型(重点)
(一) 学科课程
这是通过论理组织法而获得的一种课程 类型。
当课程以学科逻辑为依据、围绕学科组织起来的时候, 即为学科取向的课程组织。
(二)活动课程 (三) 核心课程
这是通过心理组织法而获得的一种课程 类型。

课程与教学论重点

课程与教学论重点

课程与教学论第一章、绪论1、课程、教学涵义。

课程作为学科、作为目标和计划、作为经验和体验。

在中国,课程一词最早出现于唐朝,宋朝朱熹提到功课及其进程,与今天课程相当接近(选择)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斯宾塞1859年发表的一篇著名文章《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答案是自然科学)中最早提出课程一词。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要渠道的交往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的统一过程。

2、(1)斯宾塞课程思想:功利主义课程论贡献:《教育论》对英国教育有重要影响历史地位:19世纪英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哲学家、科学家的倡导者,被西方学着称为“现代的亚里士多德”、“人类历史上的第二个牛顿”。

(2)博比特课程思想:教育的本质:教育为成人生活做准备;课程的本质:是儿童及青年为准备成人生活从事的活动及取得的经验; 课程开发方法:活动分析法课程开发过程:人类经验分析-具体分析-目标获得-目标选择-计划制定历史地位:美国著名的教育学者;——是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奠基者、开创者;贡献:《课程》,1918年出版——标志着课程作为独立研究领域的诞生(3)查特斯课程思想:课程开发理论贡献:开启了“课程开发的科学化运动”历史地位:第一次把课程开发过程本身确认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并将其科学水平提升到时代所允许的程度;提出课程开发的一系列问题。

(4)泰勒课程思想:提出了课程编制的四个基本问题,如何确定目标?如何选择经验?如何组织经验?如何评价结果?贡献:整合了博比特、查特斯等关于科学化课程开发研究的早期成果;建立起课程编制的泰勒原理,即课程编制的“目标模式”;把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推向了顶峰;历史地位:现代课程理论重要奠基者;3(1)夸美纽斯教学思想:以自然为鉴;兴趣与自发原理;活动原理;直观原理贡献:《大教学论》——标志着理论化、系统化教学论的独立历史地位;理论化、系统化教学论的创立者(2)赫尔巴特教学思想:观念心理学为理论基础;教学的任务:培养多方面兴趣;教学内容:两类六组教学的形式阶段:“明了、联合、系统和方法;教育性教学贡献:《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学和教学论学科成熟发展的基本标志;历史地位;认为教育是一种科学;确立了西方近代史上最严整的教育学教学论体系;重视文化知识作用,超越“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第四章 课程内容与结构

第四章 课程内容与结构


1.名词:(1)课程内容 (2)课程计划 (3)课程标准 (4)学科课程 (5)活动课程 (6)综合课程 (7)显性课程 (8)隐性课程 (9)校本课程
2.课程内容选择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3.课程内容的组织取向有哪些? 4.课程组织要素包括哪几个方面?
5.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有哪些?
6.简述课程的表现形式。 7.课程计划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第四章
课程内容与结构
2.活动课程
含 义 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是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 以学生的活动和经验为中心设计的课程。 符合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优 密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点 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不 不利于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 足 不利于高效率传递人类文化遗产
第四章
课程内容与结构
2.教科书的内容
教科书一般有目录、课文(分编、章、节、目)、 作业(包括思考题、习题、练习、试验等)、图表、 注释、附录、索引等部分构成。 课文是教科书的基本部分
第四章
课程内容与结构
3.编写教科书应注意的问题
(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 (2)稳定性与时代性相结合 (3)系统性与可接受性相结合 (4)美观与实用相结合
第四章
课程内容与结构
第二节
课程结构
1.课程的纵向结构
(课程的表现形式)
2.课程的横向结构
(课程类型)
第四章
课程内容与结构
一、课程的纵向结构(课程的表现形式)
文本形式
课程计划
实践形式
理想的课程
课程标准
教 材
正式的课程
理解的课程 运作的课程 经验的课程
第四章
课程内容与结构
(一)课程计划

《小学校本课程》课程教学大纲

《小学校本课程》课程教学大纲

《小学校本课程》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小学校本课程课程类别:教师教育选修课适用专业:小学教育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 16学时、1学分其中实践学时: 0 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的目的是强化师范生的课程意识,拓展课程开发的相关理论知识,升华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典型经验,为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未来参与校本课程开发提供学术支援和技术支持,从而更好地胜任教师工作,满足当今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

二、课程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及实践教学,期望学生达到以下几方面目标:1.了解校本课程开发的历程,知晓校本课程开发中面临的困难与挑战;2.逐项熟悉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打下基础;3.能根据所学知识,尝试进行校本课程开发。

三、先修课程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等。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从课程目标来说,本课程教学时倾向于理论。

但是理论与实践密切联系。

因此,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在于理解校本课程开发各环节的设计与开发特点,难点在于基于实践案例的经验升华。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本课程的注重理论性与实践性二者的紧密结合,教学中既要注重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的教学,又要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学生能力培养,课中应适当组织学生讨论或尝试开发校本课程。

故该课程主要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研究法、练习法等方法进行教学。

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校本课程开发的历程与实质(4学时)1.教学内容(1)校本课程开发的历程;(2)校本课程开发的经验;(3)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质;(4)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5)校本课程开发的的基本取径。

2.重、难点提示(1)教学重点:不同政治体制的国家校本课程开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中国校本课程开发历程及困难与挑战。

(2)教学难点: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

第二章校本课程目标设计(3学时)1.教学内容(1)学生发展需求诊断;(2)学校课程资源分析;(3)校本课程目标描述。

2.重、难点(1)教学重点:诊断学生发展需求的几种常用方法;制定校本课程目标的依据。

幼儿园课程 第四章

幼儿园课程 第四章

1、集体活动
• 全班幼儿在同一时间做相同的事,教师直 接组织与指导,教师作用突出,活动效率 高。
• 容易忽视幼儿个别差异,互动机会少,不 利于独立性、创造性的培养。
2、小组活动
• 内容相同的小组活动 • 内容不同的小组活动
3、个别活动
• 教师按照个别幼儿的特殊需要而展开的活 动。
(三)教学方法
“商定”的。课程实施的过程是师生 共同围绕着这个主题或内容而相互作 用、合作学习、不断生成新的学习机 会的过程。
(四)“计划”与“实施”存在的矛盾
• 1、教师预先选择的课程内容常常不符 合孩子的兴趣。
• 2、教师预先设想的教育目标和教学程 序、进度、重点等与实际的活动进展 情况不一致。
二、课程实施的取向
课程实施 阶段
(二)课程计划与课程实施关系的3个隐喻
• 课程计划是一幢建筑的设计图纸;课程实施 则是具体的施工。
• 课程计划是一场球赛的方案;课程实施则是 球赛进行的过程。
• 课程计划可以被认为是一个乐谱;三种理解
• 第一种: • 课程计划是由教师预先拟定的,教师
第二节 课程实施的含义与取向
• 课程实施的含义 • 课程实施的取向
一、课程实施的含义
(一)课程实施的实质
• ①课程实施是指把一项课程计划付诸实践 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 途径。
• ②课程实施是把静态的课程方案转化为动 态的课程实践的过程,也是教师以课程计 划为依据而组织幼儿的活动的过程。
一、课程内容的组织
• 指对经验包括知识、技能等的排列和组合 的方式。
• 泰勒“任何单一的学习经验都不可能对学习 者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
(一)组织的原则
• 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 • 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 • 直线式组织与螺旋式组织

幼儿园课程第四章..

幼儿园课程第四章..

交互作用的“生态系统”。
(一)幼儿园课程内容与幼儿园课程目标紧密相连
(二)幼儿园课程内容应包含三方面的内容—— 基本知识、基本态度、基本行为 这也是幼儿认知心理结构的组成部分。认知过 程包含认知、情感、动作技能,撇开任何两个方面 留下一个方面,不利于幼儿发展。有人认为幼儿园 课程内容就是教材,有人认为是幼儿的学习活动, 有人认为是幼儿的学习经验。应吸取长处。 因此,幼儿园课程内容必须涵盖知识、态度、 行为。
(三)组织形式
1、儿童中心的组织形式 是以儿童经验为中心的课程。教师为儿童 提供学习材料和机会,创设情境,让他们自发 发现知识。
例如:活动课程。注重“做中学”,没有
统一内容和进度,学生自由选择活动任务。
2、社会中心的组织形式
强调与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解决具体社 会问题,如案例课程。
3、学科中心的组织形式 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是知识本身的逻辑性和系 统性,注重知识本身。 例如:
二、当前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课程目标缺失问题 表现: 偏重智育,不全面 偏重知识技能,忽略情感 解决策略:渗透法
专门的情感教育活动
(二)课程内容超载的问题
量大而质不优:太难或太简单 课程内容超载的具体表现:P84 为防止超载,要注意: 内容选择适宜性;掌握整合技巧;内容
四、幼儿园课程组织原则
(四)游戏化原则
四、幼儿园课程组织原则 (五)综合化原则 目标综合化
内容综合化
教育方式综合化 课程组织的综合化特别强调刺激的综合效应
四、幼儿园课程组织原则
(六)家园同步原则
幼儿园应经常性与家庭取得沟通 争取家长配合、组织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
四、幼儿园课程组织原则
(七)师生同构原则

课程组织及实施方案

课程组织及实施方案

课程组织及实施方案
首先,课程设计是课程组织及实施方案的核心。

在设计课程时,我们需要明确
课程的目标和学习内容,以及学生的背景和学习能力。

课程设计应该是系统的、有机的,能够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获得全面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课程设计也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其次,教学方法是课程组织及实施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选择教学方法时,
我们需要根据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讲授、讨论、实验、案例分析等,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时,教学方法也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另外,评估方式也是课程组织及实施方案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评估方式应该是
多样化的,能够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

除了传统的考试和作业外,我们还可以运用项目评估、实践评估等方式,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此外,课程组织及实施方案还需要考虑到教师的角色和教学环境。

教师应该是
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榜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同时,教学环境也需要创设良好,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条件。

综上所述,课程组织及实施方案的设计需要全面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目标,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评估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以期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

希望本文所述内容能够为教师在课程组织及实施方案的设计中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体育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笔记 (2)

《体育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笔记 (2)

《体育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体育课程与教学的本质1. 健身性- 通过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如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等。

- 培养学生的健康习惯,包括定期锻炼、合理饮食、良好作息等。

- 体育课程应注重个体差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运动中得到适当的锻炼。

2. 教育性- 体育教学不仅是技能传授,更是德育、智育、美育的载体。

- 通过团队合作、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责任感、公平竞争意识。

- 体育教学中的规则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法治意识。

3. 技能性- 传授体育运动的基本技术和战术,使学生掌握至少一项运动技能。

- 通过技术练习提高学生的动作协调性、灵活性、准确性。

- 技能教学应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原则,注重个体差异。

4. 娱乐性- 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运动中享受乐趣。

- 体育活动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 通过游戏和竞赛等形式,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终身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

二、体育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概况1. 学科基础- 教育学:提供教育理论和教学原则的基础。

- 心理学:帮助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学习动机。

- 生理学:为体育活动提供科学依据,确保运动安全。

- 运动生理学:研究运动对人体机能的影响。

2. 研究内容- 课程设置:研究课程的目标、内容、结构、实施和评价。

- 教学内容:筛选、编排、教学方法和评价。

- 教学方法:研究教师和学生的方法、手段和技巧。

- 教学评价:研究评价标准、方法和技术。

三、体育课程与教学论的学习1. 学习意义- 提高理论认识和实践能力,为教学提供指导。

-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 为课程与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2. 学习目标- 掌握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分析实际问题。

- 提高科研水平,为体育教育贡献力量。

3. 学习方式- 理论学习:阅读、讲座、研讨会等。

- 实践学习:教学观察、体验、参与等。

- 案例学习:分析优秀教学案例,借鉴经验。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
第四章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与 选择
第四节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
第四节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
幼儿园课程内容组织的含义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
不同组织方式下的幼儿园课程类型
一、幼儿园课程内容组织的含义
幼儿园课程内容组织是指创设良好的课程环境, 幼儿园课程内容组织是指创设良好的课程环境, 使幼儿园课程活动兴趣化、有序化、结构化, 使幼儿园课程活动兴趣化、有序化、结构化,以 产生适宜的学习经验和优化的教育效果, 产生适宜的学习经验和优化的教育效果,从而实 现课程目标的过程。( 。(p89) 现课程目标的过程。( )
来源: 来源:
冯晓霞.幼儿园课程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第二章第二、三节、第四章第 冯晓霞 幼儿园课程.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幼儿园课程 北京: (第二章第二、三节、 二节) 二节)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
(一)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组织方式 当课程以学科逻辑为依据、围绕学科组织起来的时候, 当课程以学科逻辑为依据、围绕学科组织起来的时候, 即为学科为中心的课程组织方式。 即为学科为中心的课程组织方式。 这种取向的课程理论流派有:永恒主义、要素主义、结构主义。 这种取向的课程理论流派有:永恒主义、要素主义、结构主义。 (二)以儿童为中心的课程组织方式 当课程根据幼儿的心理逻辑、围绕幼儿的兴趣和发展组织起来的时候, 当课程根据幼儿的心理逻辑、围绕幼儿的兴趣和发展组织起来的时候, 即为以儿童为中心的课程组织方式。 即为以儿童为中心的课程组织方式。 (三)以社会问题为中心的课程组织方式 当课程以适应或改进社会生活为依据、 当课程以适应或改进社会生活为依据、围绕主要的社会问题组织起来的时 既是以社会问题为中心的课程组织方式。 候,既是以社会问题为中心的课程组织方式。

第四章课程结构(一)

第四章课程结构(一)

第四章课程结构(一)第一节课程的类型一、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从课程内容所固有的属性出发,可将课程分为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

其中,学科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传承人类文明,使学生掌握人类积累下来的文化遗产;经验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关于现实世界的直接经验和体验。

1、学科课程所谓“学科课程”,是以文化知识(科学、道德、艺术)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

学科课程是最古老、使用范围最广的课程类型。

学科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传承人类文明,使学生掌握、传递和发展人类积累下来的文化遗产。

2、经验课程“经验课程”亦称“活动课程”,是围绕着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以活动为组织方式的课程形态,也即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

经验课程以开发与培育主体内在的、内发的价值为目标,旨在培养具有丰富个性的主体。

学生的兴趣、动机、经验是经验课程的基本内容。

由于学生总是生活在特定的社会和文化之中,所以,为了提升学生的经验和价值,经验课程也把学生感兴趣的当代社会生活问题以及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经验,作为课程内容。

经验课程的基本着眼点是学生兴趣和动机,以动机为课程与教学组织的中心。

经验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关于现实世界的直接经验和真切体验。

3、两者的关系在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两者的关系上,应当说,经验课程作为一种课程形态,是与学科课程相对应,甚至是相对立的。

不过,从理论的角度看,经验课程并不一定是对学科课程的彻底否定,学科课程中也可以渗透着经验课程活动,经过很好地组织起来的经验课程可以是对学科课程的一种整合式超越;学科课程也可以弥补经验课程下学生学习经验的过于个人化和缺乏系统性方面的不足,处理得好的话,两者可以取长补短、相辅相成。

二、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1、分科课程分科课程是一种单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它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强调一门学科的逻辑体系的完整性。

课程组织的基本标准

课程组织的基本标准

课程组织的基本标准课程组织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为了确保课程组织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我们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标准。

首先,课程组织应当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

在确定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时,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学习能力等因素,使课程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课程组织应当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

在设计课程时,应当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然后根据这些目标来确定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法,使课程组织能够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另外,课程组织应当注重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课程内容应当是有机的整体,各个知识点之间应当有内在的联系和逻辑性,避免零散的知识点和碎片化的教学内容。

同时,课程内容应当是完整的,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也要注重拓展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此外,课程组织应当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教学方法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来选择,既要有讲授、示范、讨论等传统的教学方法,也要有实验、实践、案例分析等现代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

最后,课程组织应当注重教学过程的监控和评估。

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不断地对教学效果进行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使教学过程更加顺利和有效。

总之,课程组织的基本标准是多方面的,它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又要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同时注重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以及教学过程的监控和评估。

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够保证课程组织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大班课程组织和实施方案

大班课程组织和实施方案

大班课程组织和实施方案一、课程组织。

大班课程的组织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在大班课程组织方面,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 教学目标明确,在组织大班课程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确保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和针对性。

2. 教学内容合理,大班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当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内容设置应当符合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要求,避免内容过于复杂或者简单。

3. 教学方法多样,在大班课程中,教师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示范、讨论、实验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互动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 教学手段丰富,为了增加大班课程的吸引力和趣味性,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实物展示、情景模拟等,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5. 课堂管理有序,在大班课程中,教师需要做好课堂管理工作,确保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课堂秩序井然,为教学提供良好的环境。

二、课程实施。

大班课程的实施是教学工作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在大班课程实施方面,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 充分准备,在实施大班课程之前,教师需要充分准备教学内容、教学材料和教学手段,确保一切准备工作就绪。

2. 热情洋溢,在实施大班课程时,教师需要保持热情洋溢,积极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 灵活应对,在实施大班课程时,教师需要灵活应对学生的反应和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确保教学效果。

4. 鼓励表扬,在实施大班课程时,教师需要及时鼓励表扬学生,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5. 及时总结,在实施大班课程之后,教师需要及时总结教学效果,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做好准备。

总结,大班课程的组织和实施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良好的教学素养。

只有做好了大班课程的组织和实施工作,才能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四章篮球——篮球战术二攻一配合教学设计人教版初中体育与健康八年级全一册

第四章篮球——篮球战术二攻一配合教学设计人教版初中体育与健康八年级全一册

第四章篮球——篮球战术二攻一配合教学设计定,逐渐提高运球的频率。

(2)原地V字运球:大力迅速摆动,注意做动作时肢体的配合以及身体的重心调节。

2、传接球上篮练习练习方法如下:听到教练提示口令后,两人一组面对面站位,跑动中传接球。

不限传球姿势。

接到球的学生采用原地低运球8次后迅速回传,并进行跑动。

完成几次练习后,加大两人之间的距离,组织形式不变。

要求接到球的学生由原地低运球8次减少到6次,促使学生用更快的速度来完成练习,组织形式见图。

要点:适当拉开行进时的距离,传球到位,注意相互观察,相互学习,在老师的组织指挥下进行练习。

环节三:新知学习教师:我们刚刚对我们的篮球技术进行了系统的复习,现在请你结合我们课前所学习的知识,谈一谈你认为“二攻一”的战术配合在比赛的时候应该如何运用?总结:“二攻一”是快攻结束段以多打少的一种形式,也是比赛中常见的进攻形式。

因此,在篮球比赛之中,根据防守人的位置以及情况,我们就可以进行“二攻一”的战术配合。

教师:在比赛之中,赛场之上瞬息万变。

如果我们想要提高“二攻一”的配合成功率,我们应该从哪几个方面下手呢?1.个人篮球技术的提高;2.传接球技术的熟练;3.团队协作能力以及默契程度的提高。

环节四:实战练习1、原地“二攻一”练习训练方法:三人一组一个球,站在一条直线上。

两人面对面传球,一个人中间防守。

断球之后与传球失误的同学交换角色。

要点:传球动作要和进攻动作结合在一起;传球时要学会使用“假动作”声东击西。

2、半场“二攻一”训练训练方法:三人一组,站在底线中间的同学发球,站在三秒区两侧的同学快速启动抢球,发球同学和抢到球的同学变为进攻队员,未抢到球的同学成为防守队员,完成“二攻一”配合。

要点:反应迅速,精力集中,掌握行进间传接球的技巧和时机。

环节五:篮球素质练习1、弹跳训练:双脚抬腿跳10个/组*2-3组;2、力量训练:哑铃平举15次/组*2-3组;3、反应训练:50米变速跑200米/组*1-2组;4、速度训练:20米折返跑20米*2/组*1-2组;三、课程结尾教师:恭喜你完成本节课程的学习,相信你一定掌握了如何和同学配合完成“二攻一”的战术配合,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在班级内部举办一次“二攻一”的全场比赛吧!期待你的加入!30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



“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是围绕四个基本问题的讨论展开的: 第一,确定目标----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What educational purposes should the school seek to attain?) 第二,选择学习经验----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What educational experiences can be provided that are likely to attain these purposes?) 第三,怎样才能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How can these educational experiences be effectively organized?) 第四,评价教学计划----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 现?(How can we determine whether these purposes are being attained?)
拉尔夫.泰勒
(二)拉尔夫· 泰勒(Ralph Tyler)简介


拉尔夫· 泰勒(Ralph Tyler),美国著名教育学家、课程理论专 家、评价理论专家。 他是现代课程理论的重要奠基者,是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集大 成者。 由于对教育评价理论、课程理论的卓越贡献,泰勒被美誉为“当 代教育评价之父”、“现代课程理论之父” 。 他在1949年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Basic Principles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被誉为“现代课程 理论的圣经”。 “泰勒原理”被公认为课程开发原理最完美、最简洁、最清楚的 阐述,达到了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
(2)两个筛选器—过滤网


从上述三个所得到的教育目标,其数量必然是极为可 观的,而学校教育所指向的目标只能是少数的。 为此,泰勒提出“我们必须对已经获得的大量庞杂的 目标进行筛选,以便剔除那些不重要的和互相矛盾的 目标。” 根据什么进行筛选呢?泰勒提出了两个筛选器: 一是教育和社会哲学; 二是学习心理学。
第四章 幼儿园课程组织
李玮
教学目标



一、学习目标 1.识记幼儿园课程组织的实质;领会幼儿园课 程组织模式 2.识记幼儿园课程组织的影响因素和课程类型 3.领会幼儿园课程组织的原则并会运用 二、重难点 难点掌握幼儿园课程组织的实质 重点掌握幼儿园课程组织的影响因素
第四章 幼儿园课程组织
(1)目标的三个来源之三


③学科专家的建议。
把学科专家作为教育目标的来源,是一般学校和学院 通用的做法,也是被普遍接受的观点。 但是许多人批评由学科专家建议的教育目标太过专门 化、专业化,在许多方面对大多数的学生是不合适的。 因此泰勒指出,学科专家在建议目标时必须考虑:你

这门学科对哪些不打算成为该学科领域专家的学生的 教育能作出什么贡献? 你这门学科对外行和一般公民有何价值?
(2)选择学习经验的五条原则



①给学生提供的学习经验必须既能使学生有机 会实践该目标所隐含的行为,又能使学生有机 会处理该目标所隐含的内容。(具有实践可能) ②必须使学生在从事教育目标所隐含的行为的 过程中获得满足。(使学生获得满足) ③所期望的反应是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 的。(力所能及)
围绕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这四个基本问题可进一步归纳为“确定教育目标”、 “选择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 计划”,这就是“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
确定目标 选择经验 组织经验 评价目标

泰勒的研究,围绕着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程序进行, 他对于每个问题分别从教育的实际状况进行了分析, 提出主要问题所在,然后进一步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和方法。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在泰勒看来,确定教育目标是课程开发的出发 点。 课程开发的整个过程都决定于预定的教育目标, 目标是课程的灵魂。 课程内容、组织、实施与评价均围绕它展开

(1)目标的三个来源


①对学习者自身的研究。 教育目标表征着教育机构试图在学生身上所引起变化, 因此,对学习者自身的研究自然是确认这种变化的前 提。 泰勒认为,对学习者的研究是经由两个步骤实现的: 一是了解学生的现状; 二是把学生的现状与可接受的常模作比较,从中找出 差距。 这种差距既是学生的需要,也是教育的需要,也即教 育所要达成的目标。
(1)目标的三个来源之二


②对当代生活的研究。 对当代生活的研究之所以成为教育目标的来源, 这是由现代社会的特点决定的。 工业革命之后适应数量的迅速增长,使得教育 目标已不能再局限于原来的文化遗产。 为使学生适应社会变化和为成人生活作准备, 学校必须把精力放在当代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 方面。

选择学习经验的五条原则


⑤同样的学习经验通常会产生几种结果。(同一经验 →多个目标) 这既是选择学习经验的一条重要的原则,同时也是泰 勒所揭示的一条重要的课程规律。 这条规律所产生的效果包括两方面: 从积极方面看,能过同样的学习经验达到几种所期望 的目标,这会大大提高教学效率。良好的学习经验应 当同时达到几种理想的目标。 从消极方面看,则意味着为某种目标而设计的学习经 验可能会引起其它不良结果,这是课程工作者需要警 惕的。
(3)有助于达到目标的学习经验所必备的 四个特征:

①有助于培养思维技能;
②有助于获得信息;
③有助于形成社会态度; ④有助于培养兴趣。
评价教学计划
--泰勒的贡献之一:用评价代替了测验


(1)评价的含义 评价过程实质上是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实际达到教育目标的 程度的过程。 泰勒认为,评价有两个重要的方面,第一,它寓意评价必须 评估学生的行为。第二,它寓意评价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包括 一次以上的评估。否则,我们无法了解变化是否发生。
塔巴的发展
诊断需求 陈述目标 选择内容 组织内容
选择经验 确定评价对象与方法 组织经验
检查平衡性和顺序性
(5)泰勒原理的意义



泰勒原理问世以来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首先,它提供了一个课程研究的范式,泰勒本人也因此获得现代 课程理论之父的美誉。 其次,将评价引入了课程编制过程。这具有极高的理论和实践价 值,通过评价不断搜集有关的各种信息,及时地改进和完善课程。 第三,建立了课程编制的目标模式。泰勒将学生、社会生活、学 科专家三个方面共同作为目标来源,使得目标模式获得了合理地 基础。将目标贯彻于课程编制的各个环节之中,使得目标具有极 强的可操作性。因此有人将泰勒称为课程编制模式的行为目标之 父。
四、课程的过程模式



斯坦豪斯(Lawrence Stenhouse),是英国现代课程 论著名专家,他提出了著名的课程规划的“过程模 式”(The Process Model)。 过程模式的思想可以追溯至卢梭及其后的教育改革 运动,受到皮亚杰、布鲁纳等发展心理学影响。 20世纪50、60年代,英国课程专家劳伦斯.斯坦豪 斯立足于教育的内在价值及其实践,在对目标模式 进行详尽的分析和批评的基础上,提出并建构起了 课程的过程模式框架
怎样通过分析当代生活确定教育目标?



总结泰勒的论述,可以得到如下建议: 一是通过“工作分析”和“活动分析”等方法,分析出复杂的当 代生活的决定性及其中的重要方面; 二是通过分析当代生活,揭示出使学生有机会在其中运用的知识 领域; 三是致力于使学生理智地理解当代生活问题中的基本原理; 四是研究当代生活以确定教育目标的方向时,要考虑特定年龄阶 段儿童的需要与兴趣; 五是通过研究当代生活所制定的教育目标,要经过可接受的教育 哲学的选择。
批评意见



也有许多人对目标模式提出了置疑和批评,认为现实 中的课程操作远远复杂于泰勒的直线式课程编制等问 题。 但无论如何,泰勒对课程的贡献都是无庸置疑的。正 如有人所言:“不管人们是否赞同‘泰勒原理’,不 管人们持什么样的哲学观点,如果不探讨泰勒提出的 四个问题,就不可能全面地探讨课程问题”。 课程领域很幸运,因为有了拉尔夫· 泰勒。 课程领域很悲哀,因为拉尔夫· 泰勒久久不能被超越。
2、课程的过程模式


斯坦豪斯(Lawrence Stenhouse),是英国现代课程论 著名专家,他提出了著名的课程规划的“过程模 式”(The Process Model)。 过程模式的思想可以追溯至卢梭及其后的教育改革运 动,受到皮亚杰、布鲁纳等发展心理学影响。 20世纪50、60年代,英国课程专家劳伦斯.斯坦豪斯 立足于教育的内在价值及其实践,在对目标模式进行 详尽的分析和批评的基础上,提出并建构起了课程的 过程模式框架
选择学习经验的五条原则

④有许多特定的经验能够用来达到同样的教育目标。(多种经验 →同一目标)
这意味着教师在规划具体工作时有广泛的创造的可能性,同时也 意味着每一个学校都有可能开发指向同样的教育目标的广泛的教 育经验。 因此,“不必为了保证达到所期望的目标而在课程中提供有限的、 指令性的学习经验”。


(2)评价的一般程序 ①界说教育目标;②确认评价情境;③设计评价手段;④利 用评价结果。一是了解课程的实际结果,二是提出改进课程 的各种假设。
(4)泰勒理论的发展


“泰勒原理”在世界各国的课程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度成 为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课程开发唯一的恶“科学”模式。 随后学者对其存在的一些局限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形成了塔巴 模式、惠勒模式等。 其中,塔巴是泰勒的学生和助手,对“泰勒原理”进行发展“ ①将四个步骤扩展为八个,即:诊断需求、陈述目标、选择内容、 组织内容、选择学习经验、组织学习经验、确定评价的对象与方 法、检查平衡性和顺序性。 ②将直线式修改为圆周式,强调与突出了评价的反馈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