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优秀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1《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1《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古诗《古诗三首》的主题和意境。
2.能够通过诵读和朗读古诗来感受古诗的韵味。
3.能够运用适当的语音语调朗读古诗。
4.能够简单描述古诗的意境和格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古诗《古诗三首》的意境。
•教学难点:运用适当的语音语调朗读古诗。
三、教学准备1.教材:《古诗三首》课文。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录音机。
3.学具:学生课本、笔记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让学生看到题目《古诗三首》,询问学生对古诗的了解,并引导他们谈一下自己对古诗的想法。
2. 学习新诗1.让学生单独阅读第一首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并朗读。
2.引导学生讨论古诗的主题、情感以及意象等内容。
3.通过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古诗的构思和表达方式。
3. 讲评1.教师对第一首古诗进行点评,指导学生理解古诗的内涵。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关键词、核心句,帮助学生准确把握古诗的主旨。
4. 学习第二首古诗1.让学生朗读第二首古诗并讨论。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第二首古诗的情感表达和意蕴。
3.让学生分组进行古诗朗读比赛,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5. 学习第三首古诗1.学生认真阅读第三首古诗,理解古诗表达的情感。
2.学生群体讨论古诗的语言运用和诗意表达。
3.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三首古诗,体验古典诗歌之美。
6. 教学反思1.教师与学生一起分享本堂课的感想和收获。
2.教师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完善。
3.教师鼓励学生继续欣赏古诗,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教授《古诗三首》,让学生感受古典诗歌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课上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让学生在朗读古诗中感受语言之美和情感之深,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学生审美情感的引导,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悟古诗的内涵。
同时,教师在点评中应更加注重学生的表现,帮助每位学生在诗歌朗诵中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教学设计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3篇引导语: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认读、书写的生字。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
4、理解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独坐敬亭山〖教学过程一、导入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诗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光辉。
同学们喜欢古诗吗?那我们来开一个古诗的交流会,怎么样?你喜欢哪首古诗就马上站起来背,由你开始!(学生背)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看来咱们班同学平日里特别注意积累!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诗《独坐敬亭山》(教师板书)请同学们跟我齐读一遍课题。
二、自由读诗同学们,我们知道敬亭山是一个山名,那你能根据图片的内容来说一说独坐敬亭山这个题目的意思吗?(教师引导:坐,对坐;意思就是诗人独自对坐在敬亭山)这首诗就是李白独自对坐敬亭山时的所见所感。
同学们想不想看这首古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谁能来把这首古诗读给大家听一听?声音真响亮!那现在我们同学就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最好多读几遍。
开始吧!老师从同学们的读诗热情中可以看出你们非常喜欢这首古诗,那肯定读得也不错。
谁愿意来读一读?读得真流利!谁愿意像他一样来读一读?还有谁想读?咱们班的男子汉来读一读?不愧为男子汉,读的声音就是响亮!女同学想不想也来试一试?三、朗读古诗1、录音听读:同学们读得真流利!那你想不想听听播音员是怎么读的?(想)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课件录音)谁能说一说播音员读得和你有什么区别?(学生说:有感情、有拖音、字读得有起有伏)你想不想学着他的样子来读一读?那我们就小声地随着播音员一起来读一读?(学生看大屏幕读)刚才我们是随着播音员一起读,你能单独有感情地来读一读吗?(能)我们先来练习练习。
五年级下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知识点总结+同步练习
五年级下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知识点总结+同步练习同步教案《1.古诗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昼、耘、供、稚、漪”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会写字“昼、耘、桑、晓”;正确读写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4.体会古诗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昼、耘、供、稚”4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会写字“昼、耘、晓”;正确读写课文中“耘田”“绩麻、稚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4.通过观察插图、想象画面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帮助学生体验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5.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欢乐。
6.引导学生发现古诗词的美,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激发其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从而使其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每个人都要度过幸福的童年,童年那纯真、幼稚的岁月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身处童年的我们,身上总会发生这样或那样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饱含着我们儿时的快乐、梦想和追求。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三首》也真实地再现了古代儿童多彩的童年生活。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和《稚子弄冰》。
通过学习,了解发生在古代儿童身上的趣事。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要求借助拼音学会生字,把古诗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多个学生朗读古诗,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部编版语文五下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下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三首内容和意境。
2.掌握古诗的朗读技巧,感悟其中的情感表达。
3.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情感体验。
二、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三首的内容和情感表达。
2.朗读古诗,感悟诗歌的意蕴。
三、教学难点1.理解古诗的抽象意境。
2.表达对古诗的情感体验。
四、教学准备1.《1古诗三首》的教科书内容。
2.课堂教学随堂练习。
3.课堂互动环节的设计。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热身•让学生回想上节课学过的内容,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2. 导入新知•介绍古诗《将进酒》的背景和作者,并进行整体阅读。
3. 梳理语文知识•带领学生分段解析《将进酒》的句子,解释生僻词语。
4. 听读训练•让学生听朗读《将进酒》并模仿跟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第二课时1. 复习回顾•让学生复习上节课内容,回答问题。
2. 引入新诗•介绍古诗《静夜思》的背景和作者,并进行整体阅读。
3. 细节理解•带领学生解读《静夜思》中的具体情感和意象,引导学生品味古诗的美。
4. 朗读练习•让学生进行小组朗读和个人朗读,加深对《静夜思》的理解。
第三课时1. 复习巩固•带领学生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2. 创作写作•让学生根据所学古诗的风格和意境,进行自由创作。
3. 诗歌比赛•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朗诵比赛,展示学生的朗诵技巧和情感表达。
六、课后反馈•让学生针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填写学习反馈表,反映对古诗的理解和体会。
七、拓展延伸•让学生阅读更多古诗,进行欣赏和解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审美情趣。
八、教学反思•总结本次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次的教学做准备。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案,希本能够帮助您更好地备课和教学。
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优秀范文五篇)
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本设计,在学习方式上力求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在情感的达成上,则通过读、思、议,营造出一种浓烈的天人合一的氛围,使学者、教者、作者融为一体。
在自读自悟、合作交流中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在学生吸纳、积淀丰富的文化素养的同时,陶冶学生的情操。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牧童》。
2.会读会写“牧、蓑、遮、醉、媚、锄、剥”等7个生字。
3.通过应用课后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体会诗人对童年生活的眷念以及对田野生活的赞美和向往,感悟作者观察、表达的方法。
5.在朗读、理解中感悟诗与词的不同。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有关课件,反复朗读并背诵诗词,深层次地体会情感,透彻地理解诗意。
若有条件,选定一两处野外教学的场所。
2.学生准备:初读三首古诗词,收集诸如作者等方面的资料。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第一课时(《牧童》)一、单元导入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进入第二单元的学习。
第二单元共安排了……(介绍内容和要求)【设计意图】每个单元有每个单元的训练内容和要求,在学习每个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时,对本单元的内容和要求或作介绍或作提示(三两分钟、几句话),既体现了教材形式与内容的系统性,又有利于学生学习的针对性。
第二篇: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案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案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2.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
3.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
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2课时配乐磁带复习《所见》,范读导入师:有一首题目为《所见》的古诗大家十分熟悉的,我们一起来背诵一遍。
1.全体同学齐背《所见》2.交流《所见》一诗中的牧童形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含3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含3课时)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第1课,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三首古诗《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和《春日》。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的作品,旨在让学生感受古代诗人对自然景物和生活情感的描绘,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朝代的诗人如何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能提高朗读、理解和欣赏古诗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对古代文化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古诗的鉴赏和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进一步感受古诗的意境美,理解诗人的情感,并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此外,学生还需要在学习中培养自己的朗读技巧和想象力,提高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培养对古诗的热爱;培养学生学会珍惜亲情和友情,懂得感恩。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朗读法:教师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语感。
3.讨论法: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
4.写作法: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读三首古诗,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课件。
部编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三首古诗的基本内容,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其中的精彩句子或整首诗。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感知、理解、欣赏、评价的过程来领悟古诗的韵味和意境。
通过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对三首古诗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兴趣,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让学生领略自然美、感受爱国情怀,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结合语文学科特点,适当引入历史、艺术等相关学科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时代背景和艺术特点,增强学生对跨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1. 理解三首古诗的主旨和意境。
在教授五年级下册第一课中的三首古诗时,我们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三首古诗的主旨和意境。
这包括让学生不仅掌握字面的意思,更能体会到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背后的深层含义,以及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情境和氛围。
通过讲述背景故事、介绍诗人生活背景及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然后引导学生阅读三首古诗,初步了解诗歌内容。
我们将逐一解析三首古诗的主旨。
在解析过程中,要结合诗中的关键词句,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让学生知道每首古诗的主题是什么,诗人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和思想。
在理解古诗主旨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
让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感受诗人的情感氛围。
分析诗歌的意象、比喻、象征等手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
通过对比分析三首古诗的主旨和意境,让学生了解到不同诗人的创作风格和特点,以及不同诗歌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让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古诗的艺术魅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课堂交流。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古诗主旨和意境的理解,增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能力。
在教授过程中,采用讲解、讨论、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古诗的韵味和意境。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优质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优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三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
2.掌握古诗的基本意境和表达。
3.培养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理解力。
二、教学准备
1.课文:《古诗三首》
2.教学素材:PPT、黑板、录音机、乐器等
3.教学环境:安静整洁的教室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导入
通过展示古诗的图片或念诵古诗的第一句,引起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学习古诗
逐句讲解古诗,分析诗句的意境和表达技巧。
带领学生朗读、背诵古诗。
3. 欣赏古琴
播放古琴演奏古诗相关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音乐美。
4. 课堂小结
回顾课文内容,领会古诗的美。
第二课时
1. 复习
让学生互相背诵古诗的部分内容,巩固记忆。
2. 剖析诗句
分组讨论古诗中的关键诗句,学生阐释自己的理解。
3. 朗诵比赛
组织朗诵比赛,展示学生对古诗的感悟。
4. 课堂总结
总结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古诗对人生的启示。
四、教学总结
通过两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古诗三首》这一课文,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理解力,使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得到乐趣,并从中获得启发。
同时,通过音乐、朗诵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以上是关于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优质教学设计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1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的教学至关重要。
如何通过教学让学生对古诗词产生浓厚的兴趣,掌握诗词鉴赏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是研究和实践教学者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针对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三首》的教学设计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该教材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古诗词三首》是经过精心策划和编选的古诗词推荐阅读教材,包括《登高》(作者:杜甫)、《钱塘湖春行》(作者:白居易)和《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白居易)三篇古诗词。
这些古诗词作品不仅各有特色,也代表了不同时期的文学风貌和阅读习惯,非常适合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推广和学习。
针对该教材的教学设计,我们建议采用以下方法和步骤:一、前期准备1.课前调研。
了解学生对古诗词的基本认识和兴趣程度,为教学设计提供依据和思路。
2.教师自身修养。
教师要依据自己的古诗词知识水平和鉴赏能力,提升自身素养,以更好地进行教学。
3.教材阅读和选材。
教师要深刻理解《古诗词三首》背后隐藏的文化意蕴,选取合适的诗词作为教学重点。
二、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诗词的图像、朗诵、故事等手段,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分析:通过对古诗词的阅读和解析,分析古诗词的词语、句式、韵律和意境,让学生深入了解诗词的构成和表达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3. 朗诵:让学生借助声音、语调等手段,朗诵古诗词,感受古诗词的韵律和美感,在朗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4. 集体阅读:学生分组进行集体阅读,通过集思广益、共同研究的方式,探讨古诗词的文化背景、主题和寓意。
5. 独立阅读:学生独立阅读古诗词,通过自主思考、回答问题等方式,巩固和提高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总结1. 回顾课堂内容:通过提问、讨论、回答等方式,梳理和总结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鉴赏。
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三首》精品教案三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三首》精品教案三篇意境的想象、语言的品味、情感的诵读,这几方面体现了古诗词教学的共同规律。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三首》精品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三首》精品教案一:秋思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引导学生理解诗词内容,体会《秋思》的意境,感受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二、重难点: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体会作者思绪绵长而心绪纷乱的情感,体会意境,这也是这首诗的难点所在。
三、教学准备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首先出示PPT:“同学们,请观察大屏幕,你能否用自己的语言将所看到的画面描述出来呢?自己考虑后自由发言。
”“在此情此景下,你能想起我们学过的那些古诗?”(《静夜思》《泊船瓜洲》)“这两首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 “思念家乡”。
)好,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思乡诗,是由唐朝诗人张籍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秋思》。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教学倡导循序渐进,温故而知新,此环节,我以明月为引,通过学生的联想而引出思乡主题,回顾所举例诗的写作手法,为学生初步感知新授课的教学重难点打下了伏笔】(二)新课讲授1、解诗题,知诗人。
首先让学生分别介绍了有关张籍的资料。
师总结:张籍的老家是吴郡,也就是现在的江苏苏州。
幼时家境贫寒,10岁的时候就离家外出,成年后考取功名,开始四处游历做官,创作这首诗的时候,他正独自一人居住在洛阳。
又是一年秋风至,望着萧瑟的秋风,诗人不禁感慨万分,挥笔写下了这首《秋思》。
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三首》精品教案二:泊船瓜洲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
2、借助注释、抓住重点词句、利用插图、发挥想象理解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表达的方法。
3、感受古诗的韵味,激发阅读古诗的兴趣。
培养动手搜集资料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意,积累古诗。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下面是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希望能对你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和启发,更多内容请点击【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一)第一课时(《牧童》)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词的意思。
3.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
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
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
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
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2.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
(注意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4、学生反馈并质疑。
(师适时板书并回答学生的质疑)铺,铺开。
弄,逗弄。
饱饭,吃饱了饭。
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
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三)再读古诗,交流学习1.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进行“小组学习”。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2.反馈:你读懂了什么?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反馈,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古诗词三首》教案(精选
《古诗词三首》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1. 李白《望庐山瀑布》:全诗描绘了庐山瀑布壮美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2. 王之涣《登鹳雀楼》:全诗通过描绘鹳雀楼的高远,表现了诗人胸怀壮阔的抱负。
3. 孟浩然《春晓》:全诗以春天的早晨为主题,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词;掌握诗词的基本节奏和韵律;理解诗句的意义和诗人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句的节奏和韵律;诗意的理解和感悟。
2. 教学重点:三首古诗词的基本内容、意境和诗人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庐山瀑布、鹳雀楼、春天早晨的美景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三首古诗词,体会诗句的节奏和韵律,感悟诗意。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巡回指导。
4.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一首诗词进行详细讲解,分析诗句的意境和诗人情感。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方法,自主分析另外两首诗词,进行课堂练习。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古诗词三首》2. 内容:(1)李白《望庐山瀑布》:壮美景观,敬畏自然(2)王之涣《登鹳雀楼》:高远境界,胸怀壮阔(3)孟浩然《春晓》:生机勃勃,热爱生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并背诵三首古诗词。
(2)选择一首诗词,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鉴赏文章。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了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诗句的理解仍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又到了教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时间了,教案设计栏目我整理了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欢迎各位语文老师参考。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识记本课7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词。
2.进一步了解宋词的有关知识。
3.借助字典和课后注释理解诗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诗词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4.想象诗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一篇短文写下来。
教学难点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课前准备1.了解诗人的生平。
2.收集有关宋词的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
身处童年,我们每天都在编织着美丽的故事。
这些故事饱含着我们的快乐、梦想和追求。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词三首》也真实地再现了多彩的童年生活。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牧童》和《舟过安仁》。
看看这几个孩子的身上是否有你们的影子。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牧童》。
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读诗,正字音。
尤其注意“铺、蓑”的读音。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通过查字典,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词语的意思,想想这首诗大体写什么。
把不理解的地方勾画出来。
4.指名交流,适时点拨。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1.再读古诗,想想每句诗的意思,可以与人合作。
2.汇报: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诗境,悟其感情1.教师有感情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发言,把所想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诗人吕岩借写牧童悠然自得的生活,抒发了自己淡泊名利,追求自由自在的乡村生活的思想感情。
)5.自由读诗,要求带着和诗人一样的感情朗读。
6.练习背诵。
五下语文人教版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
五下语文人教版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五下语文人教版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篇1设计理念:吟诵,是古诗词教学的重点,应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情感。
在破解文义的设计中,重点抓住描写动作的关键字眼,勾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调动多种感官体验,充分感受其中的情味和韵味,轻松地理解诗意。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
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
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3.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短文。
教学重点: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1.了解诗人的生平。
2.收集有关宋词的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有人说,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歌,是一幅幅美丽的画,而我要说童年是一首首美妙的诗,只要用心去读,就能读出歌,读出画,读出许多美好的事。
今天,咱就一起来试试。
[教师以抒情的话语,为课堂营造轻快、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不露声色地点明了诗歌的学习要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
]二.初读古诗,想象画面1.自由朗读两首古诗。
注意“蓑”、“遮”的读音和写法。
2.指名诵读,读出诗歌的节奏。
全诗节奏可以这样划分:“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通过评读、赛读、合作读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读通诗歌,读出节奏。
]3.再次诵读全诗,发挥想象,在《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中,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想象是理解诗意的翅膀,通过再现诗歌画面,有助于学生对诗歌意思的理解,充实诗歌的内涵,使学生易学、乐学。
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
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一、教材内容1. 《古诗词三首》的选取在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中,有一篇名为《古诗词三首》的教材内容。
这三首古诗分别是:《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春晓》。
这些古诗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是中国古代优秀文学的代表作品之一。
2.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古诗词三首》,使学生了解古代诗人的创作背景和意境,感受古诗词的意境和韵味,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准备•课本《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2. 学生准备•学生需提前预习《古诗词三首》的课文内容•准备书写工具,如铅笔、笔记本等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图片、音频等多种方式引入《古诗词三首》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学习《登鹳雀楼》教师可以以解释古诗词的意义和背景为主线,引导学生学习《登鹳雀楼》的内涵和表达技巧,让学生感受到诗歌中蕴含的深意和情感。
3. 学习《望庐山瀑布》通过分析诗句,引导学生了解《望庐山瀑布》的描写手法和意境,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和诗人的情感表达。
4. 学习《春晓》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感受《春晓》中的清新、明亮和生机勃勃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5.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诗词朗诵、诗歌创作等活动,拓展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文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和理解能力。
四、教学反思与评价通过教学过程中的不断调整和反思,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古诗词三首》的内容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上是关于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的详细教学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对该教材内容的教学把握和实施。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第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第三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第三首》选自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本诗为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是一首写景抒情的诗歌。
诗歌描绘了诗人登上鹳雀楼,远眺黄河之壮阔景象,表达了诗人胸怀壮志,欲为国家出力的豪情。
这首诗语言凝练,意境开阔,富有浓郁的爱国主义情怀,是小学阶段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词学习基础,对古典文学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理解诗歌意境、感悟诗人情感方面仍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诗歌,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诗歌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解读古诗词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胸怀壮志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诗歌的正确朗读、背诵,理解诗歌的意境。
2.难点:感悟诗人的情感,体会诗歌的爱国主义情怀。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感悟诗歌意境的学习氛围。
2.情感教学法:教师以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提高学生解读古诗词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包含诗歌内容、作者简介、意境图片等的多媒体课件。
2.音频:准备诗歌的朗读音频,以便学生跟读、模仿。
3.的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鹳雀楼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然后简要介绍诗人王之涣及其创作背景。
2.呈现(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朗读结束后,让学生跟读,模仿语音、语调。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理解诗歌内容。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
然后学生分角色朗读诗歌,提高朗读水平。
4.巩固(10分钟)学生讨论:诗歌中的意象有哪些?它们分别描绘了怎样的景色?教师引导,总结诗歌意境。
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三篇.doc
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三篇篇一一、教学设计:1、认识古诗生字,指导书写“蓑”,准确,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2、通过注释,边读边想象的方法,感知诗歌大意。
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诗歌大意。
3、通过对诗歌的感受、体验诗歌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感悟诗人的心。
二、教学重点:能通过读、想象,体验诗歌的境界。
三、教学难点:是人的心理,并能正确,有感情的朗读。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诗人导入,整体感知1、导入: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两位诗人(板书:吕岩、杨万里)。
吕岩,我们对他很陌生;杨万里呢?(引导背诵杨万里的小诗)。
看来大家很熟悉它们了。
但是老师要说,看似陌生的诗人,其实我们早已耳闻他的大名;看似熟悉的杨万里,但我们并未真正走进他的内心。
相信吗?不信,等我们认真学完它们的古诗,你一定会恍然大悟。
2、你们说,怎么学?(读准-〉读懂-〉读出感受)。
请同学们慢慢地,认真、仔细地将这两首诗读三遍以上。
(老师板书课题)3、谁有勇气单独为大家朗读这两首诗。
(评价、正音。
指导书写“蓑”字:手和老师一起书空,默记5秒钟)4、故事读正确,读通了,我们还应该争取把诗歌——(读懂)。
请大家借助注释,理解故事的大意。
同学们可以单独思考,也可以前后左右相互提醒学习,还可以询问老师。
5、学生说故事大意,老师纠正。
6、从刚才同学对故事的理解,你能发现这两首诗有很多共同点吗?(1)、都是些孩童的故事。
(2)、都是表达一种愉快的心情。
(3)、都表达了诗人向往孩童生活的闲适。
(学生如果说不全:老师相信同学们学完他们的两首古诗,一定还会有更多地发现)(二)、从形象入手,教学《牧童》1、让我们先来认识第一位孩童,他是一位——(牧童),大家在电视动画片中看过牧童吗?你印象中的牧童是怎样的?2、让我们认真地读,没读懂,细细体会,你一定会从诗句中找到牧童的形象。
3、大家说你从古诗的哪些字句中看到了牧童?[预设一]: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五年级语文《古诗词三首》优秀教案
五年级语文《古诗词》优秀教案五年级语文《古诗词三首》优秀教案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
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五年级语文《古诗词三首》优秀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
同学们,你们学过哪些与“月”有关的诗词呢?(“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2、是呀,故乡的月亮总是那么令人怀念,今天我们首先要学习的就是一首与“月”有关的诗。
3、揭示课题: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教师板书课题,出示字典中“泊”字的两个音节(bó pō)及其不同的意义,选择正确的读音。
齐读课题。
)二、查找资料,了解诗人1、课前,你们通过收集资料,都知道些什么呢?⑴ “瓜洲”现在扬州的一小镇,位于长江北岸。
⑵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诗人。
2、解题:“泊船瓜洲”(“泊”是“停泊”的意思。
)三、整体把握,初步感知1、全班齐读,注意读准字音。
2、根据注释,四人小组讨论诗句的意思并从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
3、自由朗读,并从诗中找出能集中表达诗人想回家的一个字。
(“还”字)四、紧扣“还”字,披文入情1、自由汇报:你学懂了什么?2、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引导学习:⑴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问:从这两句诗句中你还体会到什么?(可提示:从“一水间”、“只”、“数重山”等词去体会)生:我能体会到作者离家非常近。
……(板书:靠家近──很想还)⑵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①读读诗句,想象画面。
②推敲诗句用词的准确:将“绿”字与诗人曾想过的“到、过、入、满”作对比,想一想诗人为什么最后选”绿”?③启发想象:假如你来到江边,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对岸,而对岸的不远处就是你离开很久、思念很久的家乡,此时你有何感想?(引读”明月何时照我还”)④引导学生概括诗人此时这种强烈的思乡之情:(板书:思家切)过渡:诗人思家切,可他能还吗?(学生板书:不能还)3、指导学生朗读,感悟体会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
《古诗词三首》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古诗词三首》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师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熟悉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其次,要了解班级情况,如班风等;再次,要了解每一个学生,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古诗词三首》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供大家参考。
《古诗词三首》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2.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3.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课前准备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
2.了解唐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的生平。
3.收集思乡的古诗词。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世间最美好、最真挚的情感。
同学们,你们学过哪些与“月”有关的诗词呢?2.是呀,从古到今,月亮总是让人情不自禁思念家乡,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关于月亮的诗。
3.揭示课题: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板书课题。
了解“泊”字字义,选择正确读音。
)交流资料,了解诗人课前,你收集了诗人的哪些资料,请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
整体把握,初步感知1.指名读诗,全班读,注意读准字音。
2.自己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并从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
3.四人小组讨论诗句的意思,并说说你最欣赏诗中哪一句。
赏析诗句,感悟诗境1.刚才同学们说得最多的就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诗(出示),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2.请说说你为什么喜欢?3.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生机盎然的春天的样子。
现在请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在你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景色呢?畅所欲言。
4.同桌互读,练说。
5.指数名学生说。
6.小结:你们的回答真精彩!诗的魅力就在于能用简短的同一个语句在不同的人的脑海中勾勒出不同的画面。
7.请你用朗读把你脑海中勾勒的画面读出来。
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8.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草长莺飞、满目新绿的春天,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还能让你有更深入的理解。
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案
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案
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掌握三首古诗的基本知识,包括作者、时代背景和诗意。
2、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和朗读能力,培养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3、通过学习古诗,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价值、友谊、爱国主义等主题。
二、教学内容: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王勃,唐代;
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作者:李白,唐代;
3、《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白居易,唐代。
三、教学重难点:
1、三首古诗的诗意理解;
2、诗中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3、通过朗读,体会古诗的韵律和语言美感。
四、教学方法:
1、讲解法:通过讲解,帮助学生了解诗意和作者意图;
2、朗读法:通过朗读,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语言美感;
3、讨论法: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中的主题和情感。
五、教学步骤:
1、导入:介绍三首古诗的作者和时代背景;
2、讲解诗意:分别讲解三首古诗的诗意,引导学生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3、朗读:带领学生朗读三首古诗,感受其韵律和语言美感;
4、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深入思考诗中的主题和情感;
5、总结:总结三首古诗的主题和情感,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价值、友谊、爱国主义等;
6、作业:布置学生课后朗读并翻译三首古诗。
六、教学反思:
1、学生对三首古诗的理解程度如何?是否需要进一步解释?
2、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诗鉴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3、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需要调整?
通过教学反思,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2、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
3、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
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学习重点】
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顾激趣
我们曾经学过不少关于描写儿童的诗,你还记得吗?试着背一背。
二、初读诗文,展现画面
1、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两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
请同学们朗读两首古诗。
在学生朗读中,注意正音。
“蓑”读suō,“遮”读zhē,不要读成平舌音。
2、在《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中,你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三、精读诗文,走近画卷
1、你最喜欢哪首古诗?选一首自己研读理解。
2、自由组合小组,合作探究,选择一首诗进行研读,了解诗意,理解字词,逐句解决。
3、老师参与学生的研究。
四、品读诗文,走进画卷
1、学习第一首诗:
⑴“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你感受到了什么?
六七里方圆的原野铺满了青青的野草,三四声悠扬的笛声和着微微的晚风传来。
可以感受到孩子是那么的悠闲自得、怡然而乐,感受到的是一种野趣。
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两句。
⑵“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你看到了什么?说说感受和意思,然后朗读。
牧童牧牛回来已到黄昏,晚饭吃得饱饱的,无忧无虑,还没脱下蓑衣就躺在院子里,悠然自得地看那渐渐升起的明月。
可以感受到的是孩子的心情是那么的舒畅,他的生活是无忧无虑,非常惬意。
⑶诗句中描写了牧童归来后的场景,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从哪里看出来的?
一个“弄”,一个“卧”。
(可爱、调皮、疲倦。
)
⑷说说诗中描绘的画面,加上自己的想象,把两句诗意连起来说一说。
2、学习第二首诗:
⑴“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读了这两句,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一只小船上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把篙收了,棹停了,坐在船上。
⑵“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理解诗句意思,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十分奇怪为什么没有雨,他们也把伞张在那儿,原来他们是在遮雨,而是别出心裁,用伞试风。
“张、使风”描绘出两个淘气、可爱、天真的孩子。
⑶朗读诗句:
读出孩子的调皮,感受那悠闲的画面。
五、再读诗文,感受意境
1、比较两首诗的人物,你更喜欢哪位诗人笔下的“顽童”?为什么?2、背诵古诗。
六、拓展延伸,想象画卷
1、选择其中一幅画面,进行想象,改写成一篇有趣短文。
2、默写《牧童》。
第二课时
一、揭题,初知“美”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南宋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
2、释题:
⑴介绍作者辛弃疾。
⑵简介宋词以及词牌名:清平乐。
⑶村居,词的题目。
“居”什么意思?
(居住。
)
“村居”呢?
(居住在乡村。
)
二、初读,走近“美”
1、听朗读录音,看图画。
2、请同学自由地来读这首词:
把它读正确,流利。
做到字字读准,句句通顺。
3、读得怎样?请你的同桌来评一评,你读给我听,我读给你听。
4、学生再读:
读读、看看、想想。
读懂的记下来,不懂的做记号。
5、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应该怎么办呢?
请同学们通过你喜欢的途径进行合作探究,可以查字典,可以找资料,可以相互讨论,可以看图、可以联系上下文,也可以向老师请教。
三、品读,感受“美”
1、通过刚才的学习,说说自己的收获:
(先说前面的,再说后面的,依次说。
注意说话要有条理,先说字意、词意、再说句意。
)
⑴“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看图知道。
你感到了什么?
(简朴的乡间生活,但很美。
特别是青青草让人想起了春天踏青的美好感受。
)学生朗读。
⑵“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
(学生自由的轻声读这句,感受到了什么:一对头发花白的老夫妇满脸通红,大概刚喝了酒,他们亲热相待,用乡音聊天说话。
)
仅仅是酒让他们醉了吗?如此温馨、幸福、美好的生活,怎么不令人醉呢?
⑶一对白发夫妻操着吴音正在亲密地聊天,他们为什么感到这样幸福呢?请同学们细细阅读下面的内容。
⑷追问:
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可爱的呢?
(大儿子在河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编织鸡笼,最喜欢的是顽皮的小儿子,在河边伏着剥莲蓬、取莲子。
)
⑸读读看,从读中感受到了什么呢?
⑹同学们读得真好!是的,这户人家虽然住的是──“茅檐低小”,但是周围的环境很美──“溪上青青草”,这户人家翁媪之间──“醉里吴音相媚好”,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多幸福的乡村生活啊,那对白发夫妻陶醉了。
2、用生动的语句将你欣赏到的这副画面描绘给大家听听。
3、你能用朗读,把词中的情趣表现出来吗?
(他的朗读仿佛让老师和同学们亲眼目睹了那充满情趣的乡村田园生活。
)
四、再读全词,回味“美”
1、想一想:
这对白发翁媪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又有勤劳可爱的儿子,心情怎么样?
(要求找出词中的“醉”字进行品味。
)
2、作者偶尔看到了白发翁媪的生活环境,心里又想些什么呢?
(继续品味“醉”字。
)
3、那对白发夫妻陶醉了。
作者辛弃疾看到此情此景,也陶醉在这样的画面之中。
你呢?
4、配乐朗读或背诵。
五、课外拓展,延伸“美”
1、背诵这首词。
2、把这首词改编成一篇优美的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