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变形观测与竣工图编绘
测量学第13章建筑物变形观测和竣工总平面图编绘
(a)承重墙观测点 (b)基础上观测点 (c)永久性观测点
13.1沉降观测点形式
13.2.2沉降观测
精度要求及施测方法: 沉降观测是根据水准基点定期对建(构)筑物进行水准测量,测量出建筑物
上观测点的高程,计算其下沉量。观测精度要求和观测方法见表13.2。
表13.2沉降观测精度要求及观测方法
观测视线长度应小于50 m。为了提高精度,采取固定人员、固定仪器和固定 施测路线的“三固定”方法。
在B方向的偏距为
顶部中心相对底部中心的总偏距Δ 和体面斜度分别按式(13.1)和式(13.2
)求得。
图13.4圆形建筑倾斜观测
(2)倾斜仪观测法
倾斜仪有水准管式倾斜仪、气泡式倾斜仪和电子倾斜仪等。
气泡式倾斜仪由一个高灵敏度的气泡水准管e和一套精密的测微器组成(如 图13.5所示)。气泡水准管固定在架a上,a可绕c转动,a下装一弹簧片d,
程测量规范》,变形观测的等级划分及精度要求见表13.1。
表13.1变形测量的等级划分及精度要求
变形观测的内容有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倾斜观测、水平位移观测、裂
缝观测和挠度观测等。
13.2建筑物沉降观测 建筑物沉降观测也称为垂直位移观测。
13.2.1水准基点及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1)水准基点的布设和要求 水准基点是垂直位移观测的基准,埋设深度至少在地下水位变化范围以下
图13.2沉降曲线
13.3建筑物倾斜观测
测定建筑物顶部相对底部或层间水平位移量,计算倾斜度、方向、速度。 13.3.1倾斜观测方法
倾斜观测可采用一般性投点法、倾斜仪观测法和激光铅垂仪法等。
(1)投点法 投点法是经纬仪的视准轴绕横轴旋转的竖直面原理将高层建筑物上的变形点
第九章变形观测及竣工测量
量点,测量点可分为控制点和观测点(变 形点),埋设相应的标石,建立高程网和 平面网,亦可建立三维网。高程测量亦采 用测区原有的高程系统,平面测量可采用 独立坐标系统。
河南第建九章筑变职形业观测技及术竣学工院测量
• 2.变形观测
• 按照确定的观测周期与总次数,对观测网进行观 测。变形观测的周期,应以能系统反映所测变形 的变化过程而又不遗漏其变化时刻为原则。
第二节 高程控制与沉降观测
• 随着建筑物修建,建筑物的基础和地基所承受的 荷载不断增加,从而引起基础及其四周地层变形, 而建筑物本身因基础变形及外部荷载与内部应力 的作用,也要发生沉降。这种沉降在一定范围内, 可视为正常现象,但超过某一限度就会影响建筑 物的正常使用,严重的还会危及建筑物的安全。
• 为了建筑物的安全使用,研究变形的原因和规律, 为建筑物的设计、施工、管理和科学研究提供可 靠的资料,在建筑物的施工和运行管理期间需要 进行建筑物的沉降观测。
注:1 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系指几何水准测量测站高差中误差或静力水准测量 相邻观测点相对高差中误差; 2 观测点坐标中误差,系指观测点相对测站点(如工作基点等)的坐标中误差、坐 标底差部中定误点差的以水及平等位价移的分观量测中点误河相差南第对。建九章基筑变准职形线业观测的技及偏术竣差学工值院测量中误差、建筑物(或构件)相对
• 因此,在建筑物的施工和运营期间,必须对 它进行变形观测。
• 一、 建筑物产生变形的原因
• 建筑物变形主要是由两方面的原因引起的。
河南第建九章筑变职形业观测技及术竣学工院测量
• 1.客观原因 • 自然条件及其变化,即建筑物地基地质构造
的差别; • 土壤的物理性质的差别; • 大气温度; • 地下水位的升降及其对基础的侵蚀; • 土基的塑性变形; • 附近新建工程对地基的扰动; • 建筑结构与型式,建筑荷载; • 运转过程中的风力,振动等荷载的作用。
第八章建筑物变形观测和竣工平面图编绘
作 者 2007年4月
本章知识体系图:
沉降观测
建
倾斜观测
筑
物
变
形
观
测
和
裂缝和位移观测
竣
工
平
面
图
编
绘
竣工平面图编绘
图8-1
水准基点和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建筑物沉降观测的方法和成果整理
一般建筑物的倾斜观测 圆形建(构)筑物主体的倾斜观测
构件的挠度观测 建筑物的裂缝观测 建筑物的位移观测 编绘竣工平面图的目的 竣工测量的内容 竣工总平面图的编绘
±0.3
±0.1
±0.5
±1.0 ±2.0
±0.3
±0.5 ±1.0
水平位移测量
变形点 的点位 中误差 (mm)
±1.5
±3.0
±6.0 ±12.0
适用范围
变形特别敏感的高层、高耸建、构筑物、 精密工程设施、地下管线等 变形比较敏感的高层、高耸建、构筑物、 重要工程设施、地下管线、隧道拱顶下沉、 结构收敛等 一般性高层、高耸构筑物、地下管线等 观测精度要求低的建、构筑物、地下管线等
如图8-2所示为沉降观测点的埋设形式。
20钢筋与 柱筋焊接
图8-2 沉降观测点的埋设形式
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筑物的沉降观测
1,沉降观测周期
(1) 当埋设的沉降观测点稳固后,在建筑物主体开工 之前,进行第一次观测。
(2) 在建(构)筑物主体施工过程中,一般每建1~2 层观测一次。施工过程中如暂时停工,在停工时及重 新开工时应各观测一次。停工期间,可每隔2~3个月 观测一次。
(3) 在观测过程中,如果基础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减、 基础四周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等情况,应及时 增加观测次数。当建筑物突然发生大量沉降、不均匀 沉降或严重裂缝时,应立即进行逐日或几天一次的连 续观测。
[最新]建筑变形测量与竣工总图绘制(内容丰富)
2) 工作基点设在靠近观测目标 便于联测观测点的稳定或相对稳定位置 测定总体变形的工作基点 按两层次布网观测时 用基准点或检核点对其进行稳定性检测 3) 当基准点与工作基点间需连接时应布设联系点 选点时顾及连接的构形,位置所在处相对稳定 4)需单独进行稳定性检查的工作基点或基准点,设检核点 点位根据使用的检核方法成组地选设在稳定位置处 5) 需定向的工作基点或基准点——布设定向点 选择稳定且符合照准要求的点位作为定向点 6) 观测点设在变形体上能反映变形特征的位置 可从工作基点或邻近的基准点和其他工作点 对其进行观测
⑦ 片筏基础、箱形基础底板或接近基础的结构部分之四 角处及其中部位置
⑧ 重型设备基础和动力设备基础四角、基础型式或埋深 改变处以及地质条件变化处两侧
⑨ 电视塔、烟囱、水塔、油罐、炼油塔、高炉等高耸建 筑物,沿周边在与基础轴线相交的对称位置上布点
点数≥4个
(3) 高差观测 ① 水准网布设 建筑物较少的测区 水准点连同观测点按单一层次布设 建筑物较多且分散的大测区 宜按两个层次布网, 由水准点组成高程控制网、观测点与所联测水准点 组成扩展网 高程控制网应布设为闭合环、结点网或附合高程 ② 水准测量的等级划分 水准测量划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
(1) 基本要求 1) 反映建、构筑物及场地变形程度,变形趋势 2) 由变形类型、测量目的、任务要求及测区条件 进行施测方案设计 (2) 变形测量实施程序与要求 1) 按测定沉降或位移的要求 选定测量点,埋设相应标石、标志 建立高程控制网、平面控制网、或三维控制网 2) 按确定观测周期与总次数,观测监测网 新建大型和重要建筑,应从施工开始进行系统观测 直至变形达到规定的稳定程度为止
③ 水准测量精度等级的选择 建筑物最终沉降量的观测中误差确定 绝对沉降量,相对沉降量 绝对沉降观测中误差—— ±0.5mm、±1.0mm、±2.5mm 按低、中、高压缩性地基土类别 相对沉降、局部地基沉降、膨胀土地基变形等 观测中误差≤变形允许值的1/20 建筑物整体变形观测中误差≤允许垂直偏差的1/10 结构段变形观测中误差≤变形允许值的1/6
建筑物变形和俊工总平面图编绘-测量学
13.2.2 沉降观测
沉降观测实质上是根据水准点用精密水准仪定期进行水准测量, 测出建筑物上观测点的高程,从而计算其下沉量。
水准点是测量观测点沉降量的高程控制点,应经常检测水准点高 程有无变动。测定时一般应用S1级水准仪往返观测。观测应在成 像清晰、稳定的时间内进行,同时应尽量在不转站的情况下测出 各观测点的高程,以便保证精度。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根水准 尺,水准尺离仪器的距离不应超过50m,并用皮尺丈量,使之大 致相等。测完观测点后,必须再次后视水准尺,先后两次后视读 数之差不应超过±lmm。对一般厂房的基础或构筑物,同一后视 点先后两次后视读数之差不应超过±2mm。
新建的企业竣工总平面图的编绘,最好是随着工程的陆续竣工相 继进行编绘。一面竣工,一面利用竣工测量成果编绘竣工总平面 图。如发现地下管线的位置有问题,可及时到现场变对,使竣工 图能真实反映实际情况。边竣工边编绘的优点是:当企业全部竣 工时,竣工总平面图也大部分编制完成;既可作为交工验收的资 料,又可大大减少实测工作量,从而节约了人力和物力。
时间与荷重的关系曲线系以荷载的重量纵轴,时间为横轴。根据每次观 测日期和每次荷载的重量画出各点,将各点连接起来便成为荷重、时间 关系曲线图。
13.3 建筑物倾斜观测 倾斜观测方法
(1)投点法 (2)倾斜仪观测法 (3)激光铅垂仪
13.6 竣工总平面图的编绘
竣工总平面图是设计总平面图在施工后实际情况的全面反映,所 以设计总平面图不能完全代替竣工总平面图。编绘竣工总平面图 的目的在于:(1)在施工过程中可能由于设 计时没有考虑到的 问题而使设计有所变更,这种临时变更设计的情况必须通过测量 反映到竣工总平面图上;(2)它将便于日后进行各种设施的维修工 作,特别是地下管道等隐蔽工程的检查和维修工作;(3)为企业的 扩建提供了原有各项建筑物、构筑物、地上和地下各种管线及交 通线路的坐标、高程等资料。
建筑工程测量14变形观测及竣工图
(3)测量精度 竣工测量的测量精度,要高 于地形测量的测量精度。地形测量的测量 精度要求满足图解精度,而竣工测量的测 量精度一般要满足解析精度,应精确至厘 米。 (4)测绘内容 竣工测量的内容比地形测量 的内容更丰富。竣工测量不仅测地面的地 物和地貌,还要测地下各种隐蔽工程,如 上、下水及热力管线等。
二、竣工总平面图的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 (1)控制点; (2)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 (3)道路; (4)各类地上地下管、线的位置(转折点的 坐标)及高程; (5)相关区域内空地的地形。
设计总平面图
三、编绘竣工总平面图的依据
(1)设计总平面图,单位工程平面图,纵、横断 面图,施工图及施工说明。 (2)施工放样成果,施工检查成果及竣工测量成 果。 (3)更改设计的图纸、数据、资料(包括设计变 更通知单)。
对于没有进行设计变更的工程,用墨线 绘出的竣工位置,与按设计原图用铅笔 绘出的设计位置应重合,但其坐标及高 程数据与设计值比较可能稍有出入。 随着工程的进展,逐渐在底图上,将铅 笔线都绘成墨线。
竣工管线图:
全面反映了管线(包括给水排水、网络通信、路灯、电力、 通讯、供热、供气等多种系统)的位置、用途、走向、年代、 材质、容量、埋深、接口等多种信息属性,为城市地下空间管 理提供了重要的保证。
一级
≤0.15
≤1.0
0.3 n
二级
≤0.50
≤3.0
0.6 n
三级
≤1.50
≤10.0
1.5
n
14.2 建筑物沉降观测(高层房屋)
建筑物的变形测量分为: (1)沉降观测 (2)平面位移观测 (3)倾斜观测 (4)裂缝观测 其中沉降观测是主要的、最常进行的 变形观测。高层建筑规定必须进行沉降观 测,当发现沉降不均匀或地基出现裂缝时 才进行倾斜观测。
第14章建筑物变形观测和竣工总平面图编绘-精品文档
第14章 建筑物变形观测 和竣工总平面图编绘
1
2019/3/26
14.1 建筑物变形观测概述 随着建筑物修建,建筑物的基础和地基所 承受的荷载不断增加,从而引起基础及其四周 地层变形,而建筑物本身固基础变形及外部荷 载与内部应力的作用,也要发生变形。这种变 形在一定范围内,可视为正常现象,但超过某 一限度就会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严重的还 会危及建筑物的安全。为了建筑物的安全使用, 研究变形的原因和规律,为建筑物的设计、施 工、管理和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资料,在建筑 物的施工和运行管理期间需要进行建筑物的变 形观测。
4
2019/3/26
2)观测的频率决定于变形值的大小和变 形速度,以及观测目的。 通常要求观测的次数既能反映出变化的 过程,又不遗漏变化的时刻。一般在施工 过程中观测频率应大些,周期可以是三天、 七天、半月等,到了竣工投产以后,频率 可小一些,一般有一个月、两个月、三个 月、半年及一年等周期。除了按周期观测 以外,在遇到特殊情况时,有时还要进行 临时观测。
9
2019/3/26
当埋设的观测点稳固后,即可进行第一次观测。 施工期间,一般建筑物每升高1~2层或每增加一 次荷载,就要观测一次。如果中途停工时间较长, 应在停工时和复工前各观测一次。发生大量沉降 或严重裂缝时,应进行逐日或几天一次的连续观 测。竣工后应根据沉降量的大小来确定观测周期。 开始时可隔1~2月观测一次,以每次沉降量在 5~10mm为限,否则要增加观测次数。以后随 着沉降量的减少,再逐渐延长观测周期,直至沉 降稳定为止。
7
2019/3/26
沉降观测点的埋设形式如图14.2和图14.3 所示。图14.2(a)、(b)分别为承重墙和 柱上的观测点,图14.3为基础上的观测点。
建筑变形测量与竣工总图绘制
i h
tan 1 v
u
测水平角法
⑤ 测角前方交会法
不规则高耸建筑物的主体倾斜观测
建筑物顶部无适宜照准目标时
应在顶部便于观测与保护的位置埋设观测标志
如避雷针状照准标志
分别在A,B两点安置经纬仪
测回法观测水平角与3~4测回
取平均代入余切公式计算观测点平面坐标
可用程序PM3-3计算
② 从建筑物外部观测时,测站点或工作基点选在 与照准目标中心连线呈近正交或等分角方向线上 距照准目标1.5~2.0倍目标高度的固定位置处 用建筑物内竖向通道观测时 可将通道底部中心点作为测站点 ③ 按纵横轴线或前方交会布设的测站点 每点应选设1~2个定向点 基线端点的选设应顾及其测距或丈量要求 2) 观测点位的标志设置 ① 建筑物顶部和墙体上的观测点标志 采用埋入式照准标志型式 有特殊要求时,应专门设计
③ 建筑物裂缝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
人工与天然地基接壤、不同结构分界及填挖方分界处
④ 宽度≥15m或<15m而地质复杂及膨胀土地区建筑物 在承重内隔墙中部设内墙点
在室内地面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
⑤ 邻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有显著影响部位及基础下暗 浜(沟)处
⑥ 框架结构建筑物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设点
3) 及时处理各周期观测成果 选取与实际变形情况接近或一致的参考系 进行严密平差计算和精度评定 重要监测成果,进行变形分析,预报变形趋势 (3) 设置变形测量点的要求 变形测量点——控制点、观测点 控制点——基准点,工作基点,联系点,检核点,定向点 符合下列要求: 1) 基准点设在变形影响范围以外 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位置 使用时,应作稳定性检查、检验 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作为测定变形的参考点
2) 工作基点设在靠近观测目标 便于联测观测点的稳定或相对稳定位置 测定总体变形的工作基点 按两层次布网观测时 用基准点或检核点对其进行稳定性检测 3) 当基准点与工作基点间需连接时应布设联系点 选点时顾及连接的构形,位置所在处相对稳定 4)需单独进行稳定性检查的工作基点或基准点,设检核点 点位根据使用的检核方法成组地选设在稳定位置处 5) 需定向的工作基点或基准点——布设定向点 选择稳定且符合照准要求的点位作为定向点 6) 观测点设在变形体上能反映变形特征的位置 可从工作基点或邻近的基准点和其他工作点 对其进行观测
建筑变形测量与竣工总平面图的编绘
第一节 建筑变形测量的一般规定
(2)工作基点,应选在比较稳定且方便使用的位置。设立在 大型工程施工区域内的水平位移观测工作基点宜采用带有强 制归心装置的观测墩,垂直位移观测工作基点可采用钢管标。 对通视条件较好的小型工程,可不设立工作基点,在基准点 上直接测定变形观测点。 (3)变形观测点,应设立在能反映观测体变形特征的位置或 观测断面上,观测断面一般分为:关键断面、重要断面和一般 断面。需要时,还应埋设一定数量的应力、应变传感器。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建筑物沉降观测
4.基坑回弹观测 (1)基坑回弹观测,应测定深埋大型基础在基坑开挖后,由 于卸除地基土自重而引起的基坑内外影响范围内相对于开挖 前的回弹量。 (2)回弹观测点位的布置,应按基坑形状及地质条件以最少 的点数能测出所需各纵横断面回弹量为原则进行。可利用回 弹变形的近似对称特性,按要求布点。 (3)回弹标志应埋入基坑底面以下20~30cm。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三节 建筑物位移观测
四、基坑壁侧向位移观测
(1)基坑壁侧向位移观测应测定基坑围护结构桩墙顶水平位 移和桩墙深层挠曲。 (2)当使用视准线法、测小角法、前方交会法或极坐标法测 定基坑壁侧向位移时,应符合规定。 (3)当采用测斜仪测定基坑壁侧向位移时,应符合规定。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三节 建筑物位移观测
二、建筑主体倾斜观测
(1)建筑主体倾斜观测应测定建筑顶部观测点相对于底部固 定点或上层相对于下层观测点的倾斜度、倾斜方向及倾斜速 率。刚性建筑的整体倾斜,可通过测量顶面或基础的差异沉 降来间接确定。 (2)主体倾斜观测点和测站点的布设应符合要求。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三节 建筑物位移观测
(3)位移观测的标志应根据不同建筑物的特点进行设计。标 志应牢固、适用、美观。若受条件限制或对于高耸建筑,也 可选定变形体上特征明显的塔尖、避雷针、圆柱(球)体边缘 等作为观测点。对于基坑等临时性结构或岩土体,标志应坚 固、耐用、便于保护。 (4)位移观测可根据现场作业条件和经济因素选用视准线法、 测角交会法或方向差交会法、极坐标法、激光准直法、投点 法、测小角法、测斜法、正倒垂线法、激光位移计自动测记 法、GPS法、激光扫描法或近景摄影测量法等方法观测。 (5)各类建筑物位移观测应根据相关规定及时提交相应的阶 段性成果和综合成果。
0000建筑物的变形观测和竣工总平面图测绘
建筑物的变形观测和竣工总平面图测绘一.建筑物的变形观测为保证建筑物在施工、使用和运行中的安全,以及为建筑物的设计、施工、管理及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资料,在建筑物施工和运行期间,需要对建筑物的稳定性进行观测,这种观测称为建筑物的变形观测。
建筑物变形观测的主要内容有建筑物沉降观测、建筑物倾斜观测、建筑物裂缝观测和位移观测等。
一)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建筑物沉降观测是用水准测量的方法,周期性地观测建筑物上的沉降观测点和水准基点之间的高差变化值。
1.水准基点的布设水准基点是沉降观测的基准,因此水准基点的布设应满足以下要求:(1)要有足够的稳定性(2)要具备检核条件(3)要满足一定的观测精度2.沉降观测点的布设进行沉降观测的建筑物,应埋设沉降观测点,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应满足以下要求:(1)沉降观测点的位置沉降观测点应布设在能全面反映建筑物沉降情况的部位,如建筑物四角,沉降缝两侧,荷载有变化的部位,大型设备基础,柱子基础和地质条件变化处。
(2)沉降观测点的数量一般沉降观测点是均匀布置的,它们之间的距离一般为10~20m。
(3)沉降观测点的设置形式3.沉降观测(1)观测周期观测的时间和次数,应根据工程的性质、施工进度、地基地质情况及基础荷载的变化情况而定。
1)当埋设的沉降观测点稳固后,在建筑物主体开工前,进行第一次观测。
2)在建(构)筑物主体施工过程中,一般每盖1~2层观测一次。
如中途停工时间较长,应在停工时和复工时进行观测。
3)当发生大量沉降或严重裂缝时,应立即或几天一次连续观测。
4)建筑物封顶或竣工后,一般每月观测一次,如果沉降速度减缓,可改为2~3个月观测一次,直至沉降稳定为止。
(2)观测方法观测时先后视水准基点,接着依次前视各沉降观测点,最后再次后视该水准基点,两次后视读数之差不应超过±1mm。
另外,沉降观测的水准路线(从一个水准基点到另一个水准基点)应为闭合水准路线。
(3)精度要求沉降观测的精度应根据建筑物的性质而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建筑物变形观测
二、产生变形的原因
工程建筑物产生变形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有两个方 面,一是自然条件及其变化,即建筑物地基的工程地质、水 文地质、土的物理性质、大气温度和风力等因素引起。例如, 同一建筑物由于基础的地质条件不同,引起建筑物不均匀沉 降,使其发生倾斜或裂缝。二是建筑物自身的原因,即建筑 物本身的荷载、结构、形式及动载荷(如风力、振动等)的作 用。此外,勘测、设计、施工的质量及运营管理工作的不合 理也会引起建筑物的变形。
第十二章 建筑物变形观测与竣工图 编绘
第一节 建筑物变形观测 第二节 竣工总平面的编绘
第一节 建筑物变形观测
一、变形观测的特点
测定建筑物及其地基在建筑物荷重和外力作用下,随时间而 变形的工作称为变形观测。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全国 各地兴建了大量的水工建筑物,工业与交通建筑物,高大建 筑物以及为开发地下资源而兴建的工程设施,安装了许多精 密机械、导轨,以及科学试验设备和设施总平面的编绘
二、竣工总平面图的编绘方法和步骤
1.准备工作 (1)决定竣工总平面图的比例尺。 (2)绘制竣工总平面图图底座标方格网。 (3)展绘控制点。 (4)展绘设计总平面图。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竣工总平面的编绘
2.编绘步骤 (1)根据设计资料展点成图。 (2)根据竣工测量资料或施工检查测量资料展点成图。 (3)展绘竣工位置时的要求。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建筑物变形观测
(4)位移观测可根据现场作业条件和经济因素选用视准线法、 测角交会法或方向差交会法、极坐标法、激光准直法、投点 法、测小角法、测斜法、正倒垂线法、激光位移计自动测记 法、GPS法、激光扫描法或近景摄影测量法等。 (5)各类建筑位移观测应根据《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规定及时提交相应的阶段性成果和综合成果。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建筑物变形观测
(5)当观测急剧沉降的建筑物和构筑物时,若建造水准点已 来不及,可在已有房屋或结构物上设置标志作为水准点,但 这些房屋或结构物的沉降必须证明已经达到终止。在山区建 设中,建筑物附近常有基岩,可在岩石上凿一洞,用水泥砂 浆直接将金属标志嵌固于岩层之中,但岩石必须稳固。当场 地为砂土或其他不利情况下,应建造深埋水准点或专用水准 点。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竣工总平面的编绘
3.竣工总平面图的图面内容和图例 竣工总平面图的图面内容和图例,一般应与设计图取得一致。 图例不足时,可补充编绘。 4.竣工总平面图的附件 为厂全面反映竣工成果,便于生产管理、维修和日后企业的 扩建或改建,与竣工总平面图有关的一切资料,应分类装订 成册,作为竣工总平面图的附件保存。 5.工业企业竣工总平面图 工业企业竣工总平面图的编绘,最好的办法是随着单位或系 统工程的竣工,及时地编绘单位工程或系统工程平面图;并由 专人汇总各单位工程平面图编绘竣工总平面图。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建筑物变形观测
(二)建筑物的水平位移观测 1.观测点的选择 建筑水平位移观测点的位置应选在墙角、柱基及裂缝两边等 处。标志可采用墙上标志,具体形式及其埋设应根据点位条 件和观测要求确定。 2.水平位移观测的周期 水平位移观测的周期,对于不良地基土地区的观测,可与一 并进行的沉降观测协调确定;对于受基础施工影响的有关观测, 应按施工进度的需要确定,可逐日或每隔2~3天观测一次, 直至施工结束。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建筑物变形观测
三、变形观测的任务
变形观测的任务就是周期性地对所设置的观测点(或建筑物 某部位)进行重复观测,以求得在每个观测周期内的变化量。 若需测量瞬时变形,可采用各种自动记录仪器测定其瞬时位 置。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建筑物变形观测
四、沉降观测
(一)水准点的布设与埋设 (1)水准点应尽量与观测点接近,其距离不应超过100m, 以保证观测的精度。 (2)水准点应布设在受振区域以外的安全地点,以防止受到 振动的影响。 (3)离开公路、铁路、地下管道和滑坡至少5m。避免埋设 在低洼易积水处及松软土地带。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建筑物变形观测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在这些工程建筑物及其设备的运营过 程中,都会产生变形。这种变形在一定限度之内是正常的现 象,但如果超过了规定的界限,就会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 严重时还会危及建筑物的安全。因此,在工程建筑物的施工 和运营期间,必须对它们进行监测,即变形观测。以便从实 测数据方面,反映其变形程度,并根据多方面的资料,分析 其稳定情况。
六、建筑物的挠度观测
1.一般规定 (1)建筑基础和建筑主体以及墙、柱等独立构筑物的挠度观 测,应按一定周期测定其挠度值。 (2)挠度观测的周期应根据荷载情况并考虑设计、施工要求 确定。 (3)建筑基础挠度观测可与建筑沉降观测同时进行。 2.挠度值及跨中挠度值的计算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建筑物变形观测
七、建筑物的倾斜观测
(一)一般建筑物的倾针观侧 1.直接观测法 2.间接计算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建筑物变形观测
(二)塔式建筑物的倾针观测 1.纵横轴线法 2.前方交会法 (三)建筑物主体倾针观测 1.观测点的选择 2.观测点位的标志设置 3.观测精度 4.观测周期 5.经纬仪观测法 6.观测表的提交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建筑物变形观测
(二)建筑物的沉降观测 建筑沉降观测应测定建筑及地基的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 度并计算基础倾斜、局部倾斜、相对弯曲及构件倾斜。 1.沉降观测点的布置 2.沉降观测的标志 3.沉降观测点的精度 4.沉降观测周期 5.沉降观测点的观测方法和技术要求 6.观测资料的整理 7.观测成果提交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建筑物变形观测
五、建筑物的位移观测
(一)一般规定 (1)建筑位移观测可根据需要,分别或组合测定建筑主体倾 斜、水平位移、挠度和基坑壁侧向位移,并对建筑场地滑坡 进行监测。 (2)位移观测应根据建筑的特点和施测要求做好观测方案的 设计和技术准备工作,并取得委托方及有关人员的配合。 (3)位移观测的标志应根据不同建筑的特点进行设计。标志 应牢固、适用、美观。若受条件限制或对于高耸建筑,也可 选定变形体上特征明显的塔尖、避雷针、圆柱(球)体边缘等 作为观测点。对于基坑等临时性结构或岩土体,标志应坚固、 耐用、便于保护。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建筑物变形观测
3.观测方法 当测量地面观测点在特定方向的位移时,可使用视准线、激 光准直、测边角等方法。 4.观测结果提交 水平位移观测应提交下列图表: (1)水平位移观测点位布置图 (2)水平位移观测成果表。 (3)水平位移曲线图。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建筑物变形观测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竣工总平面的编绘
三、现场实测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必须进行现场实测,以编绘竣工总平面 图: (1)由于未能及时提出建筑物或构筑物的设计坐标,而在现 场指定施工位置的工程。 (2)设计图上只标明工程与地物的相对尺寸而无法推算坐标 和标高。 (3)由于设计多次变更,而无法查对设计资料。 (4)竣工现场的竖向布置、围墙和绿化情况,施工后尚保留 的大型临时设施。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竣工总平面的编绘
四、竣工总平面图的绘制
1.分类竣工总平面图 对于大型企业和较复杂的工程,如将厂区地上、地下所有建 筑物和构筑物都绘在一张总平面图上,这样将会形成图面线 条密集,不易辨认。为厂使图面清晰醒目,便于使用,可根 据工程的密集与复杂程度,按工程性质分类编绘竣工总平面 图。 2.综合竣工总平面图 综合竣工总平面图即全厂性的总体竣工总平面图,包括地上 地下一切建筑物、构筑物和竖向布置及绿化情况等。
上一页 返回
第二节 竣工总平面的编绘
一、编绘竣工总平面图的一般规定
(1)竣工总平面图系指在施工后,施工区域内地上、地下建 筑物及构筑物的位置和标高等的编绘与实测图纸。 (2)对于地下管道及隐蔽工程,回填前应实测其位置及标高, 作出记录,并绘制草图。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竣工总平面的编绘
(3)竣工总平面图的比例尺,宜为1-500。其坐标系统、图 幅大小、注记、图例符号及线条,应与原设计图一致。原设 计图没有的图例符号,可使用新的图例符号,并应符合现行 总平面图设计的有关规定。 (4)竣工总平面图应根据现有资料,及时编绘。 重新编绘时,应详细实地检核。对不符实际情况之处,应实 测其位置、标高及尺寸,按实测资料绘制。 (5)竣工总平面图编绘完后,应经原设计及施工单位技术负 责人的审核、会签。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建筑物变形观测
(4)为防止水准点受到冻胀的影响,水准点的埋设深度至少 要在冰冻线下0.5m。在一般情况下,可以利用工程施工时 使用的水准点,作为沉降观测的水准基点。如果由于施工场 地的水准点离建筑物较远或条件不好,为了便于进行沉降观 测和提高精度,可在建筑物附近另行埋设水准基点。
上一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