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长的认识》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认识周长》教学反思
《认识周长》教学反思《认识周长》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反思:一、成功之处1.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在导入环节,我通过展示一些美丽的图形,如树叶、花朵、五角星等,让学生用彩笔沿着图形边缘画一圈,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种情境导入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了学习状态。
2.动手操作,加深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用手指沿着图形的边缘摸一摸,感受图形的周长。
这种动手操作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了周长的概念。
对于不规则图形的周长测量,我让学生分组进行操作,用绳子绕树叶一周,然后测量绳子的长度。
通过这种实际操作,学生不仅掌握了测量方法,还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3.循序渐进,突破难点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认识规则图形的周长,引导学生用尺子测量边长,然后计算出周长。
接着,再让学生探索不规则图形的周长测量方法。
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逐步理解了周长的概念,突破了教学难点。
4. 联系生活,学以致用在巩固练习环节,我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有周长,并测量它们的周长。
这种联系生活实际的练习,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应用能力。
二、不足之处1. 时间把控不够精准在教学过程中,由于部分环节的时间把控不够精准,导致最后的练习时间有些紧张,没有充分地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2. 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不够在教学中,我虽然关注了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但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不够。
部分学生在理解周长概念和掌握测量方法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我没有及时给予个别指导。
3. 教学语言不够简洁明了在教学中,我的教学语言有时不够简洁明了,存在重复啰嗦的情况。
这可能会让学生感到困惑,影响教学效果。
三、改进措施1. 加强时间管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把握好教学节奏。
在备课过程中,要对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间进行预估,确保教学过程的紧凑性和高效性。
《周长的认识》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
《周长的认识》教学反思《周长的认识》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周长的认识》教学反思1在《周长的认识》课堂教学中,我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由直观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从揭示周长概念到引导归纳不同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每个环节都创设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情境,促使学生自觉地应用已有的经验理解周长的概念,选择理解的方法求规则或不规则图形的周长。
一、合理灵活地组织和利用教材在教学时,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合理灵活地利用教材,注意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设计三个层次的活动,使学生真正理解周长的含义。
先设计让学生理解“图形一周”的活动(让学生观察3只小动物沿不同图形爬行一周);再设计理解“一周长度”的活动(让学生根据具体情境提出问题的方法,理解一周的长度);最后设计理解“封闭图形”的活动(在对比中理解什么是封闭图形)。
通过这3个活动,学生对“周长”的含义理解就比较透彻了。
将不同图形周长的测量计算方法作为重点来教学。
求长方形的周长可用直接测量、计算的方法,而求叶片的周长却先要用绳子围出一周,再来测绳长,求圆的周长更可以用滚的方法,使学生体会由线段和由曲线围成的图形测量的方法是不一样的。
在设计练习时,我设计的有梯度的练习,并以“闯三关”来激起学生的积极性。
第一关是求不同形状图形的周长,是基础练习。
第二关是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小明沿着跑道跑一圈,跑了多少,要求学生能想到求小明跑了多少米,也就是求跑道的周长。
第三关是一个图形的变换,两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后的周长是多少?让学生明白图形变换后,周长的变化。
二、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动中学习数学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本次课改的一个焦点。
本节课,我刻意设计了几个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情境:怎样求3只小动物所走的路程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在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得出求长方形周长的不同方法。
在交流中,使学生体会:测量周长的方法可以有很多,量一量、围一围、滚一滚等。
在教学中,无论是“观察、发现”还是“联系实际”,都让学生先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再进行小组合作讨论。
《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4篇
《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1《周长的认识》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课,它是在学生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这是学习了平面图形周长的基础。
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形成表象,才能对后面的周长的计算、测量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同时也为后面将要学习面积及面积的计算做好提前孕伏,所以,学好本节课的内容,对今后的学习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把握此课教学,我在研读本课教材的基础上观看了本课的配套课例录像。
在课例中,教师整个教学的预设是很精心的,体现了:1、通过多种活动感知周长的含义。
2、给予充分的空间,让学生从多种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这是值得我在教学中学习的方面。
在学习经验的同时,我也在思考这节数学课的主要探究活动“测量图形周长的方法”,能如何发挥探究学习的实效性?由此对探究活动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作个探讨。
【课例片断】师:你有什么办法知道这些图形的周长?生1:长方形、三角形都可以用尺子量出来。
圆形可以用线绕一圈作个标签,再量绳子有多长。
师:他刚才说了两种测量方法,一种用尺子量,一种用线量。
你想不想自己量一量?让学生利用学具开始小组活动。
活动中教师提示:完成的小组想想还有别的测量方法吗?想想怎么汇报。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生1:用绳子绕一圈,再量绳子的长。
生2:用尺子量出一条边长,再乘以4。
师追问:这是抓住了正方形的什么特点?(四边相等的特点)生3:用尺子分别量出三条边的长,加起来。
生4:量一条边,数有几条边就乘以几。
生5:沿尺子滚动就可以流量出周长(操作一遍)。
师追问:所有图形都可以用这个方法测量吗?生齐答:可以。
师让生尝试用此方法测量,证明可以。
推测也可以。
师又出示,引导学生发现:有凹凸不平的地方,不适合。
师:刚才我们用尺子、用绳子、用滚动、用计算的方法测量出周长。
哪种方法比较方便?师小结:在测量时,用哪种方法都可以,选择比较方便、快速的就可以测量比较准确。
周长的教学反思
周长的教学反思引言概述:周长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是描述封闭曲线的长度的量度。
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教授周长的概念并帮助学生理解其应用是教师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周长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探讨。
一、引入周长的概念1.1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封闭曲线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观察校园中的封闭曲线,如操场的跑道、篮球场的边线等。
通过观察和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周长是描述封闭曲线的长度。
1.2 比较周长和其他长度概念的区别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回顾一些已学过的长度概念,如直线段的长度、斜线段的长度等。
通过比较,帮助学生理解周长是一种特殊的长度概念,它只适用于封闭曲线。
1.3 引入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实例演示,如矩形、正方形等简单形状的周长计算,引导学生了解周长的计算方法。
同时,可以提醒学生注意单位的选择和换算。
二、巩固周长的计算方法2.1 练习基本形状的周长计算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要求学生计算各种基本形状的周长,如三角形、圆形等。
通过反复练习,巩固学生对周长计算方法的掌握。
2.2 探究周长与形状的关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形状的周长之间的关系。
例如,比较正方形和矩形的周长,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周长计算公式的相似之处。
通过这样的探究,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周长与形状的关系。
2.3 拓展周长的应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周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计算围墙的周长、绳子的周长等。
通过实际问题的应用,激发学生对周长的兴趣,并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三、引入周长的单位3.1 介绍周长的单位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周长的单位,如米、厘米、千米等。
通过实例演示,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3.2 练习周长的单位换算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要求学生进行周长的单位换算。
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周长单位的理解和掌握。
3.3 引导学生思考单位选择的合理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不同情境下选择合适的周长单位。
例如,计算房间的周长时选择米,计算校园的周长时选择千米等。
《认识周长》教学反思(精选15篇)
《认识周长》教学反思《认识周长》教学反思(精选15篇)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认识周长》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认识周长》教学反思篇1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一些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认识周长的含义,为接下来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打下基础。
1、创设有趣的情境,恰当地引导学生理解“一周”的含义。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现今数学课上教师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
但如何适当创设情境,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恰当为教学服务,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地方。
在本节课上,我创设了“龟兔赛跑”这一学生熟悉的故事情境。
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发现比赛的要求是“绕着操场跑一圈”。
兔子在中间就穿过操场来到终点,犯规了。
而乌龟按照比赛要求,从起点开始,绕着操场跑了一圈,又回到起点。
跑了一周。
在此基础上,板书一周。
这样的情境创设,直观地让学生理解了“一周”的含义,为理解周长的含义打下基础。
2、动手操作,理解周长的意义。
新教材中,“周长”的概念是这样出示的“书签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的周长”。
“一周”、“边线”等词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难以理解。
所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从直观到抽象,帮助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
首先,让学生动手剪书签,提问:“你是怎样剪的?”引出边线,让学生清晰地看到书签边上的边线;其次指书签一周的边线,先让学生自己指,再老师示范指,指名指,让学生理解一周边线的意思。
这时揭示:刚才我们所指一周边线的长就是书签的周长;接着让学生找一找、摸一摸身边物体一周的边线,引导学生理解“物体表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的周长。
”最后,描边线,描出平面图形一周的边线,引导学生由“物体表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的周长”类推出“多边形各边的长度之和就是她的周长。
”从而完善和深化对周长含义的认识。
教学反思《周长的认识》(通用13篇)
教学反思《周长的认识》〔通用13篇〕教学反思《周长的认识》〔通用13篇〕教学反思《周长的认识》篇1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它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根底上展开的,我结合详细的实物,通过观察、学生亲身体验等活动,让学生在详细情境中理解周长的含义。
我先运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蚂蚁爬过树叶的边线一周动画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入课堂学习。
让学生观察蚂蚁在什么位置做什么,从而认识树叶的边线,从而认识树叶的一周,再把树叶的边线拉直从而引出“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在初步认识周长的环节中,虽然通过多媒体可以让学生形象直观的感受什么是周长,也很好的认识了边线。
但是在“认识图形的一周时”只是请了少数几名学生上台展示或在下面说,导致后面有些同学不会描绘图形的周长。
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运用树叶模型,大家边摸树叶边描绘“从树叶边线上的一点出发,沿着树叶的边线,最后又回到这一点就叫树叶的一周”。
在“量一量”的活动中,我发现有同学带的量角器,这是没有方法量长度的;再有一些的同学测量长度时没有对准0刻度线,测量得不太准确。
大家很久没有用直尺测量长度,很有可能忘记。
作为老师,我应该先提醒学生,当然很多学生在计算方面是没有问题的,关键还是要会测量。
并且要求学生在记录测量数据时要标准,为学生后面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根底,这样学生就能顺利的完成图形周长的计算。
作为新老师,我应该在以后的教学理论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会说的我们少说或不说,学会引导学生学习。
让学生在详细情境中感知、经历、获得新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老师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
教学反思《周长的认识》篇2我讲的这一课是冀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周长的第一课时,课题是周长的认识。
本节课是让学生以小组活动动手操作的形式初步感知物体的边线的长度就是物体的周长。
我认为有以下几点我的教学设计是相符的,到达了教学效果。
《周长》教学反思7篇
《周长》教学反思7篇《周长》教学反思篇1对于周长,孩子们并不生疏为此,我在目标展现环节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你会量圆的周长吗?用你手边的工具,想方法量出圆的周长,孩子们跃跃欲试:有的用自带的软尺饶着圆周量、有的用绳子饶着圆周量了,绽开再用米尺量绳子的长、有的拿圆在直尺上滚动一周、还有的量出圆周的一半来乘2。
看到孩子们有这么多的量圆的阅历,感到很欣慰。
随即提问:要想量得精确些,操作中应当留意什么?有的说用绳子量的时候要记好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滚动时也要记好记号......在其次环节自主尝试中,让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依据刚刚的阅历和方法,测量指定大小的圆的周长,并猜测圆的周长和什么有关,小组长做好记录,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教学反思》。
第三环节,沟通汇报:小组代表发言,其他组的代表做好补充和评价。
得到的结论是:圆的周长和圆的直径有关,有的小组用表格的形式反映了操作的结果。
第四环节,启发点拨:圆的直径越大,这个圆的周长越长,圆的直径越小,这个圆的周长也越短。
那么他们的关系有怎样的规律呢?比拟得出结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我们的这个结论和专家的结论一样,同学们翻开书看看书上的说法。
一节课就在孩子们的探究和经受中进展着,虽然坎坎坷坷,但究竟经受了、感受了、体验了。
我想孩子们对于圆周率的熟悉就不仅仅是停留在结论之上了。
《周长》教学反思篇2刚拿到这堂课,心中一阵窃喜,我在四年前曾经讨论过这节课,于是我美美地拿出那年的教案,认真看了起来,又仔细进展了修改,于是一稿就诞生了,在进展完试讲后,觉得学生虽然也在这堂课上熟悉了周长,但是熟悉的程度不够深刻,大局部浮在表层上,而我的设计也没有表达学生对周长的深层理解,与学生的学问生长点不相吻合。
试讲完后,杨主任给我们进展说课,她指出我应当在教案里表达周和长,这使我为之一颤,我讲过了一遍,竟然没有想到这一点,光临着把周长的概念通过多种活动给学生,只要让孩子们知道周长指的是一周,它是有长度的就把这个概念轻松解决了,我真是愚笨啊!我觉得本节课另外一个令我有感受的就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周长是有长度的,就给学生一个三角形,让学生想方法真正的动手去量一量这个三角形的长度,这也是我不敢想的,我只知道让学生画一画,说一说,真的想不到要让学生动手去算一算,而且给出了一个等边三角形,也让学生通过沟通体会到了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得到三角形的周长,比方量一量再计算、用绳子围一围,再量出绳子的长度,在计算周长时,可以一边一边的相加求出总的周长,也可以量出一边的长度再乘以三,这样表达了算法的多样性,而用绳子量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到了化曲为直的思想。
周长的认识 教学反思
周长的认识教学反思
引言
本文将对周长的概念进行分析,探讨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对周长的认识和理解,并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1. 周长的定义和计算
周长是指封闭图形边界线上的长度之和。
在数学中,常见的图形如矩形、正方形和圆形都有明确的周长计算公式。
教学中应结合具体图形形状,引导学生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和公式。
2. 培养学生对周长的认识
为了培养学生对周长的认识,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 利用教学实例和图示,生动形象地介绍周长的概念和相关知识;
- 引导学生观察和测量周围事物,如教室桌子和操场等,培养学生对周长的直观感受和认识;
- 设计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数学问题,让学生通过解题来巩固对周长的理解;
- 引导学生分析不同图形的周长特点和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推理能力。
3. 教学反思和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以下几点需要改进和加强:
- 需要更充分地利用教学资源和实物,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和理解周长的概念;
- 在设计问题时,要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经验,增加问题的实用性和启发性;
-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研究和探究能力,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解决问题,相互交流和思考。
结论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周长的认识和理解有了明显的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进一步改进和优化我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对周长等数学概念的学习效果。
认识周长教案(通用6篇)
认识周长教案(通用6篇)认识周长篇1教学目标: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能利用对图形周长的认识测量和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与能力.教学重点: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并计算出周长.教学过程:观察操作,初知周长摸一摸.出示数学书,谈话:同学们,数学课本我们天天都在用,它是我们学习知识的好伙伴,现在你能不能很快指出课本封面的边在哪里学生用手摸一摸课本封面的四条边,并说一说,指一指.说明:课本封面的四条边的总长就是它的周长.(板书:周长)出示数学作业本,让学生独立摸一摸,找一找作业本封面的周长,再互相看看说说,集体交流.找一找.出示瓷砖,手帕等物件的实物图,让学生指出这些物品的周长.出示例题图,让学生观察哪里是儿童游泳池池口的边线.指出:游泳池池口黑色的边线的长就是池口的周长.组织学生先独立指出课桌面,三角尺的边线,再在小组,班级中交流,分别指出它们的周长.让学生举例说一说一些物体的面的周长.围一围.学生拿出钉子板,在钉子板上围出不同的图形,在小组里交流围的情况,并指出围成图形的周长,组织学生在班级里反馈做法,从而知道围成的图形的每条边的总长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拿出事先准备的一片树叶,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知道树叶的周长.分组操作,围出树叶的周长,并量一量.组织学生交流做法.量两算算,理解周长描一描.出示"想想做做"2中各种形状的图形.说明题目要求是描出每个图形的边线.让学生说一说在描的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然后独立描出每个图形的边线.展示交流描的情况,再让学生指出每个图形的周长.量一量.出示"试一试"中的两个图形.提问:你能知道下面每个图形的周长各是多少吗学生独立量一量,算一算,做好后在小组里交流算法.组织学生在班级中讨论,明确应先量出每个图形的各条边的长度,然后将图形中个条边的长度相加算出周长.算一算.做"想想做做"的4.让学生独立做一做,并思考有没有不同的方法.做好后,学生先在小组中交流算法,再在班级中说一说.做"想想做做"的5.说明题目要求,让学生独立做一做.做好后让学生在小组中充分地交流想法与做法.实际运用,拓展延伸实际测量.做"想想做做"的3.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不同形状的树叶,在小组中开展操作活动,量出它们的周长大约各是但是厘米.教师参与到学生活动中,了解学生活动情况,组织全班学生进行交流,汇报操作的方法及测量结果.解决问题.做"想想做做"的6.让学生在小组中说一说各自的想法,选择简便易行的做法,然后让学生在班级中说一说,交流选择不同的但是合理并符合实际的测量方法.让学生互相测量腰围长度,布置学生课后测量大树树干的周长认识周长教案篇2教学目标:1、在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周长的含义。
《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5篇
二、探索新知。
1、初步感知:
(1)你认为周长是什么意思?能举例说明吗?
(2)如果花坛是圆形,你知道它的周长吗?
(3)(出示树叶)谁能指出这片树叶的周长?(课件演示蚂蚁运行图)
2、视觉再次感知(课件演示):
(1)多个图形的周长。
(2)辨析:蚂蚁图
纵观本课,从周长概念的归纳,到圆形、三角形、月牙形、五角星形、长方形等图形的周长的测量、探究、归纳,再到课末的汇报小结,每个环节都是学生个体自主参与、合作探究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寻求答案、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习新知、理解运用的过程,而教师自始至终只是充当着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引导学生们去探究知识。这样的教学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益,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合作意识。
3、操作感知
(1)描一描:学生用彩笔描44页和45页题1图形边线,教师巡视,指学生操作。
(2)摸一摸:你能指出桌面、数学课本封面的周长吗?你还知道那些物体的周长,和同桌说一说。
(3)量一量:用卷尺测量自己的头围和腰围,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小组交流。
4、周长的概念: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树叶、长方形纸一张。
学具准备:卷尺、小棒、彩笔、直尺、长方形纸一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图片)问:
(!)这些花坛是什么形状?
(2)如果有3只甲虫以同样的速度分别绕花坛走一周,你们猜哪一只先到?
2、学生观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3、看多媒体演示,思考:为什么(3)号先到?
2、 量周长
师提出合作要求:每个小组长的信封里有这些图形,每人选一种图形,老师为你们准备了绳子,你们可以选择喜欢的方法测量。量的过程中有不满整厘米的可以选择接近的整厘米,最后组长把每个同学的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周长》教学反思范文(精选6篇)
《周长》教学反思范文(精选6篇)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周长》教学反思范文(精选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周长》教学反思1《周长》是三年级上册的内容,也是学生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基础。
它是在学生认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平面图形周长。
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形成表象,才能对后面的周长的计算、测量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
所以,学好本节课的内容,对今后的学习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结合教材特点及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及心理特点,认知规律,我设计了摸一摸、描一描、剪一剪、量一量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建立周长的概念;利用对图形周长的认识,测量平面图形的周长;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抽象概括的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他们动手能力以及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创设师生互动情境,在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以及乐于合作的意识,发展学生的个性;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感悟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成功之处:一、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节课一开始,我呈现一组学生熟悉的物品和几何图形,创设一个问题情境:这些物品和几何图形都有周长,你能和同桌分别指一指他们的周长吗?并相互说一说什么是周长?这一建议驱动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来,从而很自然的引出周长。
这样的教学引入为学生学习周长提供了一个亲切熟悉的环境,激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为周长概念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伏笔。
二、以活动为基础,在活动中探求新知活动是儿童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也是儿童社交的最初方式,小学阶段,操作活动是数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方式。
周长的教学反思
周长的教学反思引言概述:周长是数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然而,教学周长时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如学生对周长的理解不深入、计算方法不准确等。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周长的教学进行反思,探讨如何更好地教授周长知识。
一、引导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1.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理解周长的含义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给学生展示不同形状的图形,引导他们观察并思考图形的周长是如何计算的。
同时,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活动,如让学生用绳子围绕图形边缘,感受周长的概念。
1.2 培养学生对周长的感知能力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比较不同图形的周长大小、观察周长与图形形状的关系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周长的感知能力。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周长与图形边长的关系,进一步加深他们对周长的理解。
1.3 引导学生探究周长的计算方法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测量和计算,发现周长的计算方法。
例如,可以设计一些测量周长的实验,让学生通过测量得到的数据来计算周长,进一步巩固他们对周长的理解。
二、解决学生对周长计算方法的困惑2.1 清晰地讲解周长的计算公式在教学中,应当清晰地讲解周长的计算公式,例如正方形的周长等于四倍边长,长方形的周长等于两倍长加两倍宽等。
同时,可以通过示例和练习来帮助学生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
2.2 引导学生理解周长计算的思路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周长计算的思路。
例如,可以通过将图形划分为若干个简单的线段,计算各线段的长度,再将它们相加得到周长的方法。
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周长计算问题。
2.3 提供大量的练习机会在教学中,应提供大量的练习机会,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周长的计算方法。
可以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逐步提高对周长计算的准确性和熟练度。
三、培养学生对周长的应用能力3.1 引导学生应用周长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认识周长》教学反思
《认识周长》教学反思《认识周长》教学反思1本课让同学通过观测和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约图形的周长,并能利用对图形周长的认识测量和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从而让同学通过观测、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阅历的同时进展空间观念。
本课我作出以下几点反思:一、让同学去发觉——在开放的例证中认识本质。
发觉学习就是让同学利用老师所提供的材料,亲自去发觉应得出的结论或规律。
这种学习方法可以减削同学对老师和教材的依靠性。
在这个认知学习过程中,同学能够同时体验到“发觉”知识的兴奋感和完成任务的自信心。
这种兴奋感和自信心可激发同学学习的内在动机。
教材采纳举例的方法,让同学了解“游泳池池口边线的长是游泳池的周长”。
因此,让同学找到较多的例证是认识周长的前提。
教学中,我让同学指一指生活中物风光上的边线,如:数学书、三角尺和课桌等。
同学学会了自己在生活中查找、发觉,不断地充盈概念的外延。
通过充分地感知,周长的意义在他们的脑海中越来越清楚。
二、让同学去探究——在多样的方法中深化认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盼望自己是一个发觉者、讨论者、探究者。
”让同学主动的发觉问题、探究问题无疑可以提高同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教学真实有效。
测量平面图形的周长,以促进同学对周长意义的理解,是本课又一教学目标,也是本课的难点。
同学主要要学会测量两种图形:一种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一种是由线段围成的图形。
在探究测量曲线图形的方法时,我让同学量一量树叶的周长,同学通过争论沟通得出可以用线来测量的方法,而后同桌合作用线围一围树叶的周长,最末用尺量一量。
在这个过程中,我力求充分表达老师的引导作用,但由于三班级的同学动手操作技能有限,这一环节操作起来总显得有点困难。
由线段围成的图形周长的测量,同学在探究测量方法时,积极动脑,通过比较沟通,发觉先用直尺量每条线段,然后计算得出周长这种方法比较简便。
数学课《周长》教学反思(四篇)
数学课《周长》教学反思这节课的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都达到预期的设想。
特别是学生对周长的概念充分理解,我觉得在教学周长时我调度了学生的多种感官,而且在周长意义理解上层层递进。
细细解释:“指一指”让学生体验“边”的封闭。
“摸一摸”让学生感知边和面的关系。
在这两个活动中,学生明白“边”“线”,明白从哪里起就到哪里结束才是一周的长度。
这两个活动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周长表现,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画一画”从生活中实物化的周长过渡到图形化的周长(即描出来的线),“说一说”将周长外显的概念形态(物化的周长、描出来的周长)内化为无形的语言概念,促成周长概念的进一步升华。
其次 , 我觉得较为成功的是周长的测量和计算。
本节课让学生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是其中一个重点。
我事先准备了一些规则和不规则的图形,让学生四人小组合作测量计算,这样放手让学生在自主思考、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现测量计算周长的一般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再次体验、感悟周长的含义,并帮助总结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最后,在测量有曲边的图形周长时,借助细线,很自然地渗透了“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数学课《周长》教学反思(二)学生在学习过程,通过自己动手,用手摸物体的边线一周,用笔描树叶和图形的轮廓,测量周长等亲身体验周长的意义与测量方法,学生学习兴趣高涨,使学生把周长这个抽象的概念与生活中具体的事例联系起来,在亲身体验和经历中真切的感受周长。
同时,在体验之后动脑提炼周长的含义:选择一个图形,比较快地测量出它的周长;测量老师的腰围时,先让学生估测老师的腰围,然后选用合适的工具实际去测量,借此来估计自己的腰围。
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在初步体验的基础上上,拓宽对周长意义的理解,实现了对周长的深入建构。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知识的探索是一条明线,它在课堂中的存在形式是“贯穿”;人文的交融是一条暗线,它在课堂中的存在形式是“渗透”;笔者认为,只有两者有机整合,让课堂成为“自主探究”与“人文交融”的平台,才能真正体现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现实,着眼学生未来”的宗旨。
周长教学反思(共8篇)(精简篇)
周长教学反思(共8篇)周长教学反思(共8篇)篇一:认识周长教学反思认识周长教学反思认识周长一课,是一节概念课。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初次接触比较正式的概念课,“周长”虽然学生的生活中也有所听说,但是用数学语言来描述还是第一次。
更何况这帮学生只是二年级,整整跨越了一个学年段,因此,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教学中,我分为五个环节来授课,一是创设情境,感受周长,充分利用学生的感性认识;二是提供实例,进一步认识周长;三是引导探究,测量周长;四是应用周长,解决问题;五是课堂总结,让学生对知识有整体印象。
在讲授这节课之前我认真思考这节课的重难点,还是放在对周长的含义的理解上。
虽然学生很容易知道周长就是物体一周的边线的长度,但要对它形成一个清晰地表象还需要分开、一步步来进行。
所以我在让学生理解周长时从描边线入手,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描一描、说一说等感性认识来充分感知周长。
初次接触概念课,为了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我允许学生自由说一说自己对周长的了解。
从授课的效果来看,学生对边线和一周的理解比较到位,但周长的定义到底是学生在感知后自己总结出来还是老师直接说出来,还有待进一步探讨,但是我个人觉得在这节课上还是有老师总结出来比较好,学生都明白都理解,但是学生肯定会表述不当,在表述上造成很多障碍,浪费了不必要浪费的时间。
在感知周长这个环节,更应该再让学生有更多感知的具体情境、具体事例可能认识更深刻。
在练习时,我设计了比较两不同图形的周长,对于一个不规则的图形如何得出它的周长来,我让学生观察、充分思考,不少学生能想到“数点子法”、“平移法”真不错。
但对于一些不规则图形,有些学生还是容易受到面积的影响。
本节课不管是在设计上还是在演绎上,肯定还存在很多问题,希望大家能不吝赐教,多提意见和建议,谢谢大家!篇二:图形的周长教学反思《图形的周长》教学反思《图形的周长》是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我采用了以学生实际操作为主是教学方式,通过理解封闭、指一指、描一描、摸一摸、说一说等环节让学生来体会什么是图形的周长。
《周长的理解》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周长的理解》的教学实践与反思《周长的理解》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内容。
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开始,逐步抽象出周长的概念,并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加深对周长的理解和掌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同学们,在“六一”文艺汇演中,我班荣获了一等奖!这份荣誉来之不易啊!为了将这张奖状保存好,老师想给它制作一个镜框,但是究竟需要购买多长的材料来制作镜框呢?买多了浪费,少了又不够用。
你们能帮帮老师吗?(小组讨论)师:同学们,你们有办法了吗?生1:我想把奖状撕下来,拿到购买材料的地方让老板看看需要多长的材料就行了。
生2:我想用尺子量奖状的周围,把它们加起来,就知道材料的长度了。
生3:老师,我不需要量它的周围,只量它的一条长边和一条短边就行了。
因为上下两条边一样长,左右两条边也是一样长的。
师:你们真是太棒了!是啊,要购买多长的材料就要知道这张奖状一周的长度。
一周的长度我们通常将它称作“周长”。
那么什么叫做周长呢?如何测量周长呢?学习周长这节课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周长的理解。
[反思]《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理应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
毋容置疑,教师精心创设教学情景(给奖状做一个镜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初步理解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二、探究新知识,理解周长师:结合我们刚才的讨论,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做周长?生1:四条边的和就是周长。
师:(出示红领巾)那么红领巾的周长指的是什么呢?生2:红领巾的周长指的是三条边的总长。
师:课本上又是怎样介绍周长的呢?生3: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叫做周长。
师:知道哪些图形是封闭图形吗?并用手比划它的周长。
(1)(2)(3)(4)生4:第(1)和(3)两个图形是封闭图形。
生5:生6:分别用手比划两个图形的周长。
师:比划时,手要紧贴图形的边缘,先要确定起点,绕边一周,最后回到起点。
周长的认识教学反思
周长的认识教学反思引言周长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几何学的基础内容之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周长的教学通常会从简单的几何图形开始,逐渐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于周长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通过对过去的教学进行反思,我认为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提高学生的周长认识和应用能力。
本文将对周长的认识教学进行反思,并提出一些建议。
问题分析学生缺乏数学概念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一部分学生缺乏数学概念的理解,对于周长这一抽象的概念掌握不够牢固。
他们往往将周长仅仅理解为物体的外边界长度,并没有形成系统的认识。
学生计算周长的方法单一另外,学生在计算周长时往往只会机械地套用公式,没有形成灵活运用的能力。
当遇到复杂的图形和特殊情况时,他们往往无法成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缺乏综合运用能力此外,学生在周长的计算中缺乏对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他们忽视了周长与其他数学概念的联系,造成学习成果的局限性。
解决措施为了提高学生周长的认识和应用能力,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1. 引导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在教学中,我会注重对周长概念的引导和解释。
通过给学生提供具体、有趣的例子,帮助他们建立起对周长的具象认识。
并在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时,及时总结归纳周长的本质意义,帮助学生从形式上和本质上理解周长。
2. 拓宽周长计算的方法为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我打算在教学中引入多种计算周长的方法。
除了基本的用边长相加的方法外,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划分和组合图形,利用已有的几何知识进行周长的计算。
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建立起周长计算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3. 培养综合运用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我打算在教学中注重与周长相关的其他数学概念的联系。
例如,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周长与面积的关系,帮助他们理解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通过解决一些综合性问题,提高学生对周长的整体理解和应用能力。
4.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我将尝试通过创设一些趣味性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对周长学习的兴趣。
周长的认识教学反思
周长的认识教学反思1. 引言作为数学教学中的基础概念之一,周长在小学数学课程中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学生通过学习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可以进一步认识到几何形状的特性和数量关系。
然而,在我进行周长的认识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掌握周长计算方法上存在一些困惑和障碍。
因此,本文对我进行的周长的教学进行反思并提出改进的意见。
2.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分为三个环节:认识周长的概念、计算简单形状的周长、综合应用。
2.1 认识周长的概念在认识周长的概念的环节,我采用了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的方式。
我给每个学生发放了一根长绳,让学生观察不同形状的周边,并让他们用绳子围绕不同形状的边界。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逐渐理解了周长是边界长度的概念。
然而,在这个环节中,我忽略了对学生直观观察和实践操作的引导和点拨。
有些学生迅速完成了操作,但并没有思考为什么周长是边界的长度。
因此,我意识到在引导学生观察的同时,我应该提出问题,促使学生思考并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
2.2 计算简单形状的周长在计算简单形状的周长的环节,我选择了教学演示和学生练习相结合的方式。
我首先讲解了计算正方形、长方形和圆的周长公式,并通过具体的例子演示了计算过程。
然后,我布置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并计算周长。
在这个环节中,我发现学生对公式的记忆和使用存在一定的困难。
有些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迷失了方向,导致答案错误。
因此,我认为我应该在讲解公式的同时,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例,让他们在课堂上进行实践操作,加深对公式的理解和记忆。
2.3 综合应用在综合应用的环节,我设计了一些综合性的问题,让学生将之前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运用。
例如,让学生计算一个包装盒的周长,或者给定边长计算正方形的周长等等。
然而,我发现学生在综合应用的问题中存在困惑。
有些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没有正确理解问题的意思,导致答案错误。
因此,我认为在综合应用环节中,应该加强对问题的解读和理解的引导,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问题背后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长的认识》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作者:王洁
来源:《新课程·小学》2013年第04期
《周长的认识》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内容。
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开始,逐步抽象出周长的概念,并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加深对周长的认识和掌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在“六一”文艺会演中,我班荣获了一等奖!这分荣誉来之不易啊!为了将这张奖状保存好,老师想给它制作一个镜框,但是究竟需要购买多长的材料来制作镜框呢?买多了浪费,少了又不够用。
你们能帮帮老师吗?(小组讨论)
师:同学们,你们有办法了吗?
生1:把奖状撕下来,拿到购买材料的地方让老板看看需要多长的材料就行了。
生2:用尺子量奖状的周围,把它们加起来,就知道材料的长度了。
生3:老师,我不需要量它的周围,只量它的一条长边和一条短边就行了。
因为上下两条边一样长,左右两条边也是一样长的。
师:你们真是太棒了!是啊,要购买多长的材料就要知道这张奖状一周的长度。
一周的长度我们通常将它称作“周长”。
那么什么叫做周长呢?如何测量周长呢?学习周长这节课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周长的认识。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
”毋庸置疑,教师精心创设教学情景(给奖状做一个镜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二、探究新知识,理解周长
师:结合我们刚才的讨论,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做
周长?
生1:四条边的和就是周长。
师:(出示红领巾)红领巾的周长指的是什么呢?
生2:红领巾的周长指的是三条边的总长。
师:课本上又是怎样介绍周长的呢?
生3: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叫做周长。
师:知道哪些图形是封闭图形吗?并用手比划它的周长。
生4:(1)和(3)两个图形是封闭图形。
生5、生6:分别用手比画两个图形的周长。
师:比划时,手要紧贴图形的边缘,先要确定起点,绕边一周,最后回到起点。
下面两人一组,分别选一身边的物体,摸摸这些物体表面的周长。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本环节中,我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周长的概念,及时让学生从课本中找出周长的概念,并通过一组图形让学生鉴别和理解“封闭图形”,比划其周长,那么,学生理解周长这一概念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小组合作,测量周长
1.动手操作,测量周长
师:同学们,如何去测量物体(或图形)的周长呢?以小组为单位,借助直尺、细绳等工具测量他们(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的周长,并记下数据。
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测得又快又准。
2.汇报交流,归纳方法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新课标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
本环节中,放手让学生主动去测量各种图形的周长,其目的是让学生在测量实践活动中去发现问题,并尝试着解决问题。
如何去测量?怎样测量又准又快?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仅凭学生的自主探究这一单一的学习方式是不够的,必须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广泛的交流才能使学生归纳并掌握周长的测量方法。
四、远用新知,解决问题
组织学生测量奖状的周长并思考,购买材料的长度能正好是它的周长吗?
通过学生讨论,结合实际,认识到镜框有接头处,因此要稍微多买些材料。
假设甲、乙两位学生走的速度相同,且都从A点出发,沿图形一周回到A点。
先猜一猜,看哪位同学先回到A点?然后算一算,验证你的猜想。
数学既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
本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
当学生面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数学王国里,一些科学家往往是通过猜想,再经过实践的论证才发现了定理、规律。
因此,教者在本教学环节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后进行合理猜想,然后通过算一算进一步验证自己的猜想,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与情感。
(作者单位湖北省通山县通羊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