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的思考与对策
浅析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浅析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迁,志愿服务活动在高校大学生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
志愿服务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升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还可以促进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随着志愿服务活动的不断增加和扩大,一些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本文将对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进行浅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1. 志愿服务活动缺乏专业性在一些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中,由于缺乏专业化的指导和组织,很多志愿者的服务行为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和专业性。
这种情况下,往往会导致志愿者的服务效果不佳,甚至可能出现一些意外情况。
二、解决措施1. 加强专业指导和培训针对志愿服务活动缺乏专业性的问题,高校可以加强对志愿者的专业指导和培训,提升其服务能力和水平。
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来为志愿者们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服务专业性和水平。
2. 建立长期规划和组织针对志愿服务活动缺乏长期性的问题,高校可以建立长期规划和组织机制,制定长期的志愿服务计划,引导志愿者们积极参与和投入。
可以通过制定长期的志愿服务计划,鼓励志愿者们形成长期的服务意识和责任心。
3. 建立监督和评估机制针对志愿服务活动缺乏监督和评估的问题,高校可以建立健全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对志愿者的服务行为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和评估。
可以通过建立志愿者服务档案,定期评估志愿者的服务表现,及时纠正不当行为,提高志愿服务的品质和水平。
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着一些问题,但只要各方共同努力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这些问题是可以得到有效解决的。
通过加强专业指导和培训、建立长期规划和组织、建立监督和评估机制等方式,可以提升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品质和水平,进一步推动志愿服务活动在高校大学生中的发展和普及。
希望未来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能够更加成熟,发展的更好。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问题以及对策建议
江苏省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问题以及对策建议开题报告一、选题意义1、理论意义联合国将志愿者定义为“不以利益、金钱、扬名为目的,而是为了近邻乃至世界进行贡献活动者”,指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能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而不关心报酬奉献个人的时间及精神的人。
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志愿者的出现时社会不断进步的一种表现,也是人类文明的象征。
志愿者的各种活动都是在不计报酬的大前提下进行的,也不能够掺杂任何的私利,如若不然,则尽失志愿二字的本意。
不论是何种国家形态,也不论是何种性质的政党在进行执政,在但凡出现人类文明且至今有人类活动的区域,志愿者或者有志愿意向的人都是存在的,他们存在在我们身边的每个角落,提供着无私的帮助,为国家的进步,为民族的振兴,为社会的安定团结,无私地付出着。
作为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志愿者服务水平的高低,志愿者范围的大小,都从某种程度上反映着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
虽然他们的名字各部相同,比如在美国叫义工、在中国叫志愿者、在新加坡叫志工、在其他国家和地区还有别的名字,但他们的行为往往是不尽相同的。
随着社会的进步,志愿者队伍逐渐成为与各类慈善机构共同存在的一种自发的民间团体,比如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中华志愿者协会以及以各地的名字命名的志愿者协会等等,还有比如像青岛的“微尘”等,影响力较为广的志愿者协会也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
对志愿者服务进行研究,对于志愿者服务逐步步入法治化、正规化、科学有序开展志愿服务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也为研究志愿者服务水平的提高,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2、现实意义江苏省也是开展志愿者服务较为早的省份之一,因为地处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较为发达,教育水平也普遍较高,因此具备了发展志愿者队伍的最基本条件。
最起初,大多数的志愿者都是分散的,不成组织,不成系统,而往往造成的一种现象是服务能力得不到有效延伸,致使服务能力有限。
后来,随着志愿者队伍的不断壮大,开始有组织地进行一些活动,但规模一般较小,服务对象也大多是小区、敬老院、鳏寡孤独老人等一些“车水马龙”的标杆式服务对象,志愿者服务的开展没有形成规模。
我国志愿服务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对策
我国志愿服务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对策近年来,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公众参与其中。
志愿服务既是一种社会责任,也是一种公益活动,可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一、我国志愿服务的发展现状1. 志愿服务的普及程度不断提高。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参与志愿服务的重要性,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
2. 志愿服务项目的多样性。
志愿服务涵盖了教育、环保、医疗等各个领域,志愿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长选择适合自己的志愿服务项目。
3. 政府对志愿服务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强。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和支持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提高了志愿服务的社会地位。
4. 志愿服务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加入志愿服务行列,为志愿服务带来了更多的专业化、精细化的管理和服务。
5. 志愿服务的影响力逐渐扩大。
志愿服务不仅关注个体利益,也涉及到社会公益领域,着力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发展。
二、我国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1. 志愿服务机构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的志愿服务主要依靠NGO和社会团体,缺乏专业化、规范化的志愿服务机构。
2. 志愿服务项目的质量参差不齐。
有些志愿服务项目缺乏监督和评估机制,存在一定的风险和隐患。
3. 志愿服务活动缺乏长期性和持续性。
很多志愿者只是参与一两次活动,缺乏长期的承诺和责任感。
4. 志愿服务队伍结构不合理。
志愿者队伍中普遍以学生和年轻人为主,缺乏各个年龄段的志愿者,影响了志愿服务的覆盖面和深度。
5. 志愿服务的社会认可度还不够高。
有些人对志愿服务持有一定的偏见和误解,认为志愿服务是一种轻描淡写的行为,缺乏实际意义。
三、我国志愿服务的问题对策1. 加强志愿服务机构的建设。
建立健全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完善志愿服务机构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提高志愿服务机构的专业化水平和服务质量。
2. 加强志愿服务项目的监督和评估。
建立志愿服务项目的评估机制,加强志愿服务项目的监督和评价,提高志愿服务项目的质量和效益。
高校志愿服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校志愿服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一、高校志愿服务的现状1. 志愿服务的覆盖范围不够广泛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志愿服务项目集中在社区环境保护、教育支持等方面,而在其他领域的志愿服务却相对较少。
这导致了一部分同学无法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志愿服务项目,也限制了他们的参与度和热情。
一些高校志愿服务存在组织混乱、管理不善的情况,导致志愿者们参与意愿不强、工作效率低下,甚至出现志愿者权益受损的情况。
而且,一些志愿服务项目的成果评估和反馈不够及时,志愿者的积极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3. 志愿服务的培训和引导不够到位目前,高校志愿服务的培训和引导工作相对较弱。
一些高校对于志愿服务的引导和指导不够到位,导致了一些学生在志愿服务中的执行力和责任感不够强,甚至出现了一些信念偏差或行为失范的情况。
4. 志愿服务的社会认可度有待提升尽管志愿服务有其社会价值和意义,但是目前志愿服务在一些地区的社会认可度并不高,导致了一些志愿服务项目的扩展和深入开展受到一定的制约。
高校可以通过与社会各界合作,拓宽志愿服务的领域,扩大志愿服务的覆盖范围。
可以推动高校与企业、机构合作,开展创新创业类志愿服务;也可以加强与乡村、社区合作,开展乡村振兴类志愿服务。
2. 规范志愿服务的组织和管理高校需要加强对志愿服务的组织和管理,建立健全的志愿服务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规范志愿服务的流程和程序。
要重视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培养专业化、多元化的志愿者队伍。
高校应当注重对志愿者的培训和引导,加强对志愿服务的理念和精神的宣传,提升志愿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高校可以建立完善的志愿服务课程体系,引导学生系统地参与志愿服务,并将志愿服务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之中。
高校要积极提升志愿服务的社会认可度,加大志愿服务的宣传推广力度,让更多的社会力量了解和支持志愿服务。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树立健康向上的社会形象,提升志愿服务的社会影响力。
高校志愿服务的发展面临一些问题,但也存在一定的对策。
浅析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浅析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存在一些问题,如志愿服务活动缺乏持久性和系统性、活动参与率不高、活动内容单一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要加强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与管理。
创建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统筹、规划和协调志愿服务活动,确保活动的持久性和系统性。
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和安排,明确志愿者的职责和任务,确保活动的有效开展。
建立志愿服务活动的评估机制,对活动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要提高大学生对志愿服务活动的认识和参与意愿。
加强对大学生的宣传教育工作,增强他们对志愿服务活动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举办讲座、展览和比赛等形式,向大学生展示志愿服务活动的价值和意义,激发他们参与的热情。
开展一些具有特色和吸引力的志愿服务活动,满足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高他们的参与意愿。
要丰富志愿服务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志愿服务活动应该多样化,涵盖不同领域和层次。
不仅可以组织志愿者前往社区开展文化交流、环境保护等活动,还可以组织志愿者参与到公益项目的策划和实施中,提升他们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要注重志愿服务活动的创新,不断探索新的活动形式和方式,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
要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支持和保障。
加大对志愿服务活动的资金和物资支持,为活动提供必要的经费和材料。
鼓励社会各界参与进来,提供支持和帮助。
要建立健全志愿者权益保护机制,保障志愿者的合法权益。
提供相关培训和指导,提高志愿者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
新时代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未来研究方向
未来可以对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 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探讨如何提高 志愿者的服务水平和技能,完善志愿 服务的管理机制和创新服务内容等方 面的问题。同时也可以开展跨地域、 跨文化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比较研究, 为全球范围内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提供 参考和借鉴。
0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01
02
03
参考文献一
完善志愿者招募机制
设立严格的招募标准和选拔流程,确保招募 到的志愿者具备较高的素质和专业技能。
加强培训和管理
为志愿者提供系统的培训课程,包括志愿服 务的基本理念、沟通技巧、安全防范等方面 ,同时加强日常管理,确保志愿者队伍的规 范化和高效化。
完善支持和激励政策,激发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
设立奖励机制
新时代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 题及对策
2023-11-11
目 录
• 引言 • 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及问题 • 大学生志愿服务问题产生的原因 • 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质量的对策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01
引言
研究背景和意义
志愿服务是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大学 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公民意识、提升综合素质具有积极作 用。
缺乏社会认可
一些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后,发现社会对他们的认可度不高,这会打击他们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
04
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质量的对 策
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意识
宣传渠道多样化
通过校园广播、海报、微信群等多种方式宣传志愿服务活动,提高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增强宣传内容吸引力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志愿服务活动内容,突出其在社会中的积极作用和参与的乐趣,激发大学生的参与热情 。
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大学生志愿服务是一种具有社会价值和意义的活动,通过参与志愿服务,大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同时也能为社会做出贡献。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大学生群体的不断壮大,志愿服务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本文将围绕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1. 缺乏长期性大学生在参与志愿服务时往往只是为了完成学校的要求或者获得一定的学分,缺乏长期性。
一旦学校要求的任务完成后,大部分学生就失去了继续从事志愿服务的动力,导致志愿服务缺乏连续性。
2. 缺乏系统性大学生在进行志愿服务时,往往缺乏系统性的规划和管理,导致志愿服务的成果难以持久化。
很多志愿服务项目只是零散地进行,缺乏整体规划和统筹,无法形成有效的影响力。
3. 缺乏专业性大学生在进行志愿服务时,缺乏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支持,导致志愿服务的效果不佳。
很多志愿服务项目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性,但大学生往往只是凭着一股热情和热心去从事志愿服务,缺乏专业的支持。
4. 志愿服务形式单一大学生在进行志愿服务时,往往只是选择传统的形式,比如教育支援、社区服务等,缺乏多元化的选择。
这导致一些大学生并不感兴趣或者不适合这些形式的志愿服务,影响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5. 社会认可度不高一些人对大学生志愿服务持有质疑态度,认为大学生只是完成学校的任务或者名义上参与志愿服务,缺乏真正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种看法影响了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也使得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成果难以得到社会的认可。
二、对策分析1. 加强长期规划为了解决大学生志愿服务缺乏长期性的问题,可以加强长期规划。
通过设立长期的志愿服务项目,引导大学生形成持续参与志愿服务的习惯,增强志愿服务的连续性和持久性。
可以设立志愿服务档案,记录志愿服务的时间和成果,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
2. 增强系统管理为了解决大学生志愿服务缺乏系统性的问题,可以加强系统管理。
高校志愿服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校志愿服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高校志愿服务是指大学生自愿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它是高校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手段。
目前高校志愿服务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解决。
高校志愿服务的参与率并不高。
虽然越来越多的高校鼓励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但实际参与的学生并不多。
主要原因是学生在课程负担沉重,时间紧张的情况下,往往将精力放在学习上。
一些学生对志愿服务缺乏兴趣和认识,觉得这是一种无偿的工作,没有实际的回报。
针对这个问题,高校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高校应当调整和优化学生的课程设置,减轻学业压力,给学生一定的自主空间。
高校可以开展宣传活动,增加学生对志愿服务的兴趣和认识,让他们了解到志愿服务的意义与价值,同时也为他们提供参与志愿服务的机会和平台。
高校可以将志愿服务与学分挂钩,给予参与志愿服务的学生一定的学分奖励,这样既能增加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业压力的问题。
高校志愿服务的规范性和专业性还有待提高。
虽然每年都有许多志愿者参与到社会公益活动中,但由于缺乏相关的专业训练和指导,导致志愿服务的质量参差不齐,有的活动甚至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高校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高校可以设置志愿服务组织机构,负责对志愿活动进行组织、协调和指导。
该机构可以与社会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借鉴他们的经验和专业知识,提升志愿活动的质量。
高校可以组织相关的培训和讲座,向志愿者普及志愿服务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帮助。
高校还可以建立志愿服务评估机制,定期对志愿者的服务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鼓励他们不断改进和提升自己的服务能力。
高校志愿服务的宣传还不够充分。
虽然一些高校在校园内举办了一些志愿服务活动,但主要宣传对象还是学生,未能将消息传递给更广大的社会群体。
这导致一部分社会资源无法得到有效的利用和调动,同时也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示范作用。
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及对策
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及对策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对于社会责任和公益活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志愿服务逐渐成为了人们参与社会活动的一种重要方式。
而在当代大学生中,志愿服务也逐渐成为了一种流行的社会活动。
然而,现实中的治理和组织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着不少现状和对策方向,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和探索。
一、现状1.1 志愿服务种类单一在当代大学生中,大部分的志愿服务活动仍以传统的宣传、慰问、义卖等形式为主。
少部分学生会开展环保、教育、助学等多样化的志愿服务,并尝试创新性的社会实践和服务方式。
大多数学生缺乏创新意识,不愿意进一步思考如何更好地为社会、为他人服务,这些服务缺乏了参与性和长远性。
1.2 志愿服务模式局限性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实践过程主要由学生主导,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仅限于应付任务和信守规定。
然而,当任务量较大时,学生对任务难度产生怨言;当任务量较小时,学生散漫贻误。
如此一来,志愿服务成为了一种流程式的服务,缺少了实质性的内容。
1.3 组织管理矛盾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多由学生会或其他社团组织发起。
在组织过程中,不少社团成员因自身骄横、权利主义等问题,导致服务质量和效果不佳。
同时,一些组织偏爱强制性形式化的服务,先入为主地设置“目标和计划”,忽略了服务的实践性和多样性。
二、对策2.1 多样化服务形式在志愿服务活动中,除了常规的宣传、慰问、义卖等方式,学生们可以利用自身所学,提供相应的脱贫、教育、环保、科研等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和效果。
除此之外,大学生可以积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开展线上、线下两个方面的多元化志愿服务。
2.2 继续完善志愿服务组织机构针对志愿服务中可能存在的一系列组织矛盾和问题,各高校应不断优化组织机构和人员选取原则,加强社会考核与反馈,提高志愿服务的规范化管理。
2.3 规范志愿服务管理大学生志愿服务本身不应成为一种义务劳动,而应视为一种志愿自愿行为。
学生参与志愿服务项目前应充分了解服务内容并明确自己的服务意愿。
浅析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浅析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其综合素质。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该活动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通过一定的措施来加以解决。
一、问题存在1.缺乏规范性很多高校的志愿服务活动没有完善的制度和规章制度,导致服务形式单一、服务内容重复,缺乏有效性和深度。
2.组织不到位部分高校在组织志愿服务活动时缺乏引导和规划,导致志愿者个体活动独立性强,活动质量参差不齐。
3.缺乏社会效益高校志愿服务活动在某些场合下,可能会成为一些组织机构、企业或者单位的利用工具,失去了原本的公益属性,这样不仅对高校的办学产生消极影响,也对参与的志愿者和受助的对象没有实质帮助。
4.关注程度不够一些高校的志愿服务活动受到只是学生的密切关注,而得不到校方或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使得这些活动的声量不高、缺乏社会影响力,形同虚设。
二、解决措施1.建立规范化制度高校应该建立完善的志愿服务制度,并对外发表清晰明确的服务宣言,强调志愿者服务的公益属性和社会价值,让大家明确每一次服务行动的初衷和目的地。
2.合理规划高校在组织志愿服务时应该合理安排志愿者的岗位,规范活动流程,同时也要毫不留情地淘汰那些质量低劣的活动,确保实现志愿服务活动的真正效益。
3.增强服务效益高校应该注重志愿服务的质量提升,提高所有志愿者的服务意识和实际能力,同时优化服务内容,进一步提升服务的实际效益,增强服务的公益属性。
4.提高社会关注度高校应该通过增强对志愿服务活动的宣传推广来提高社会对其的关注度,可以举办各种形式的爱心公益活动,来关注志愿服务的实际效用和社会价值,从而增强志愿服务活动的知名度,提高其在高校的影响力。
综合来看,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是一项非常良好的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以及社会意识和创新精神。
因此,高校应该在完善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志愿服务的规范化,注重服务机制的完善和志愿者的数量的不断扩大,从而不断拓展志愿服务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高校志愿服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校志愿服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变革,高校志愿服务成为了一种新型的社会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目前高校志愿服务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参与人数不足、服务项目单一、管理不规范等,迫切需要进行改进和完善。
本文将通过对高校志愿服务现状的分析,探讨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在推进高校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高校志愿服务的现状1. 参与人数不足当前,虽然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断增强,但是高校志愿服务的参与人数仍然不够理想。
许多学生对于志愿服务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认为这是一种强制性的义务性活动,缺乏自愿参与的积极性。
2. 服务项目单一大部分高校的志愿服务项目主要集中在一些传统的公益形式,如支教、环保、慰问孤寡老人等,缺乏多样性和个性化,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3. 管理不规范由于高校志愿服务的参与人数较多,管理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有的学校缺乏专门的组织管理机构,志愿服务活动往往缺乏统一的规范和管理,容易导致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1. 学生缺乏参与的积极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多数学生对于志愿服务存在着一定的误区,认为这是一种被动接受的义务性活动,缺乏真正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再加上目前高校学生的学习压力很大,时间安排较为紧张,使得他们很难主动腾出时间参与志愿服务。
三、对策和建议1. 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针对学生对于志愿服务的误区,高校应该在宣传中加强引导,鼓励学生自愿参与志愿服务,并明确表示志愿服务是一种自愿性的行为,不是强制性的义务。
高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让他们从内心认同和接受志愿服务的意义和价值。
2. 丰富志愿服务项目高校应该在志愿服务项目的设立上进行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规划,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设置不同方向的志愿服务项目,使学生在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得到更好的体验和体会。
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近年来,大学生志愿服务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推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为社会公益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然而,在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关注和思考。
本文将对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1.1 志愿者积极性不足一方面,虽然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参与度逐年提高,但仍有一部分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缺乏足够的热情和积极性。
这可能是由于个人兴趣、价值观的差异,以及对志愿服务的认识不足等原因造成的。
1.2 志愿服务内容单一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内容较为单一,多数集中在敬老、支教、环保等传统领域。
虽然这些领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也不能忽视社会发展的多样性和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多元化需求。
1.3 志愿服务管理不规范在一些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中,存在管理不规范的问题。
如志愿者培训不足、活动组织不力、安全保障不到位等,这些问题可能导致志愿服务效果不佳,甚至可能对志愿者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1.4 社会认知度低尽管大学生志愿服务在社会上取得了一定的影响力,但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对其认知度较低,甚至存在误解。
这使得大学生志愿服务在招募志愿者、获取社会支持等方面受到限制。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对策分析2.1 激发志愿者积极性为了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志愿服务意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认识和认同;•设立激励机制,对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的大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荣誉;•结合大学生自身的兴趣和特长,提供更丰富、更具挑战性的志愿服务项目。
2.2 拓展志愿服务领域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多样性和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多元化需求,可以尝试拓展志愿服务领域,例如:•结合科技创新,开展科普宣传、技术支持等志愿服务;•关注心理健康,开展心理援助、情绪支持等志愿服务;•参与社会治理,开展社区服务、法律援助等志愿服务。
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在当前社会中,大学生志愿服务作为一种有益社会的行为举措,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然而,随着大学生人数的增多和志愿服务项目的多样化,一些问题也逐渐浮现出来,需要我们积极寻找解决对策。
首先,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之一是参与热情不高。
一些大学生或许只是因为完成学校要求而去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对于其中的意义和价值并没有深刻的认识。
这导致了志愿服务的效果不尽如人意,也影响了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
其次,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管理不规范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缺乏有效的指导和监督机制,导致志愿者在活动过程中出现行为失范、效率低下等情况。
志愿服务项目的管理缺位不仅降低了服务质量,也影响了参与者的积极性。
此外,一些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本身的内容不够吸引人,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和实用性。
单一的服务形式和内容可能无法满足不同志愿者的需求和兴趣,导致志愿者缺乏长期的参与动力。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对策来改善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
首先,学校可以加强对学生志愿服务的宣传和引导,提高学生对志愿服务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举办讲座、展览、主题活动等形式,增强学生对志愿服务的热情和参与意愿。
其次,加强志愿服务项目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的志愿服务组织机构和管理体系。
设立专门的志愿服务部门或者机构,明确志愿服务的指导思想和服务目标,为志愿者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确保志愿服务项目的顺利开展。
此外,鼓励多样化的志愿服务项目,吸引更多志愿者参与其中。
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专业和爱好,设计不同类型的志愿服务项目,提供更多选择的机会。
同时,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
总的来说,大学生志愿服务是一项有益社会的活动,对于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然而,在推动志愿服务发展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和解决。
通过加强宣传引导、规范管理监督和开展多样化项目,可以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为社会的和谐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中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中的问题及对策社区志愿服务是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重要途径,通过志愿服务,大学生能够奉献爱心、提升自身素质、拓展人际关系,同时也能为社会做出一定的贡献。
然而,在参与志愿服务过程中,大学生可能会面临一些问题和困惑,这些问题需要及时解决和有效对策,以确保志愿服务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并取得实际效果。
一、时间安排不合理大学生在学业、社团、兼职等各种活动中已经被安排得密不透风,要求其参与志愿服务可能会加重其时间压力。
因此,一些大学生存在时间安排不合理的情况,无法有效平衡志愿服务和其他活动,导致志愿服务工作的效果受到影响。
对策:1.合理安排时间:大学生可以提前规划自己的时间,合理安排学习、工作和志愿服务的时间,避免时间冲突。
2.合理分配任务:在志愿服务团队中,应该根据每个人的时间和能力分配任务,避免业务过重的情况发生。
3.鼓励团队合作:可以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互帮互助,共同完成志愿服务任务,减轻个人负担。
二、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有些志愿服务项目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大学生在校期间主要学习的是理论知识,对于实际操作可能存在一定的不足,导致在志愿服务中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对策:1.加强培训:为参与志愿服务的大学生提供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其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
2.结合实践和理论:在志愿服务项目中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提高参与者的工作水平。
3.引进专业人士: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加入志愿服务团队,指导大学生进行工作,提高工作质量。
三、缺乏激励机制志愿服务工作通常是无偿的,缺乏直接的物质回报和激励机制,可能会降低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对策:1.建立激励机制:可以通过设定志愿服务积分制度、发放荣誉证书、组织志愿服务表彰大会等方式,激励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
2.提供成长机会:志愿服务不仅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还可以提供成长机会,通过志愿服务积累经验,拓展人脉,提升自身能力。
浅析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浅析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教育的普及,更多的大学生开始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志愿服务活动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然而,现实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服务质量不高、服务项目单一、参与率低等。
因此,我们需要认识并解决这些问题,更好地推进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
问题一:服务质量不高服务质量不高是当前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的普遍问题之一。
一些志愿者缺乏相关知识、技能和经验,难以胜任一些专业性、复杂性或难度较大的志愿服务项目。
一些志愿者也缺乏服务所需的耐心和细心,影响到服务质量。
解决措施:提高培训和管理水平。
为志愿者提供专业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和心理辅导等全方位的培训。
同时,加强志愿服务组织的管理,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和制度,加强对志愿者的指导和监督,提高志愿者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问题二:服务项目单一当前的志愿服务活动主要以助学、支教、扶贫等为主,志愿服务项目单一,缺乏灵活性和实效性。
一些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也受到影响。
解决措施:拓展志愿服务项目。
建立广泛联系和协作的社会资源网络,开展更多种类和形式的志愿服务项目,涉及关爱老年人、儿童、动物保护、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
同时,根据志愿服务的实际需求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志愿者积极性和参与度。
问题三:参与率低当前大学生中很多人抱着消极的心态对待志愿服务,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人数较少。
一些高校的志愿服务组织也存在招募管道窄、推广不够等问题,导致志愿者招募难度大。
解决措施:加强宣传和推广。
加强对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宣传,宣传重点放在志愿服务的意义和价值等方面,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
同时,与社区、非政府组织、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保持联系,提高志愿者的招募渠道和成功率。
结语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志愿服务活动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但这并不是阻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可以通过加强教育、提高管理、拓展项目、加强宣传等多种方式,推动志愿服务事业的健康发展。
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现状与思考
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现状与思考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现状与思考志愿服务是指个人在履行自己责任与义务的前提下,自愿无偿奉献自己的时间、精力与技能从而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工作贡献力量的行动。
从1993年开始,中国志愿者行动被共青团中央发起实施。
大学生志愿者也逐渐成为社会志愿服务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当前多数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青睐,对大学生志愿道路的研究以及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的分析就显得格外重要。
本文在事实研究的基础上,对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方法与对策。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首先,从组织者方面来看,一般由各高校的团委来负责指导大学生志愿服务,为了使青年志愿服务活动更加有序的开展,高校通常会选择成立大学生志愿服务总队的方式,然后通过各系院团委的帮助,在各系成立相应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分队。
从而构成一个全校性的志愿服务系统,更加有序高效的开展一系列青年志愿活动。
另外,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时间来看,各高校将志愿服务活动贯穿在大学生的一学年中,同时又有重点集中,尤其把重点放在大学生的暑假期间。
由于暑假时间较为宽裕,这便为开展青年志愿服务活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一)高校志愿活动组织者的问题。
一个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情况往往跟活动的组织者有着莫大的关系,而中国是一个志愿服务开展相对较晚的国家。
因此,不管是在志愿服务机制方面还是在宣传效果方面与部分发达国家仍然存在差距,在这样的背景下势必会影响大学生对青年志愿服务的理解,产生一定的思想误区。
另外,各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者一般为该校的在校大学生,而由于大学生人生阅历以及经验方面的局限,往往影响大学生对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策划。
同时在校大学生易把眼光局限在校内,从而未能与社会更好的接轨。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单薄性问题。
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志愿服务内容类型的单薄,当今大学校园的志愿服务活动大部分仍然是从传统路线出发,开展一系列的传统志愿服务活动。
浅析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浅析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同时也可以为社会提供一定的帮助。
近年来,一些问题已经凸显出来,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也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本文将浅析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1. 参与度不高随着社会发展,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导致很多学生无法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
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也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 志愿服务内容单一一些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在内容上比较单一,很多活动都是以慰问孤寡老人、义务辅导等为主,缺乏特色和创新,使得活动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不够。
3. 志愿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由于志愿者自身素质参差不齐,导致一些志愿服务活动的质量参差不齐。
一些志愿者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导致他们的服务不够专业和有效。
4. 志愿服务缺乏长效机制一些志愿服务活动缺乏长效机制,很多活动都是偶尔性的,缺乏持续性和连续性,使得其社会影响力大打折扣。
二、解决措施1. 提高参与度学校应该采取一些措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例如设置学分奖励机制、加强宣传教育、建立奖励机制等,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
2. 丰富志愿服务内容学校和社会组织可以共同合作,丰富志愿服务活动的内容,例如可以开展环保、健康、创业等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
3. 提高志愿服务质量学校应该加强对志愿者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同时也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和机构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保证其质量和效果。
4. 建立长效机制学校和社会组织应积极探索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建立志愿服务社团或基地,使得志愿服务活动可以持续开展,增强其社会影响力。
5. 特色化发展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和地域环境,制定具有特色的志愿服务项目,如开展农村扶贫、乡村振兴等活动,让学生在服务中体验和实践。
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分析和对策-最新作文(可编辑修改word版)
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分析和对策目前,参加志愿服务的大学生人数在逐渐增加,说明了大学生的奉献精神在逐步增强,他们对于国家、社会和身边发生的事情有比较高的关注度,更多青年大学生希望加入到志愿服务活动中。
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可以丰富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丰富校园活动,同时为大学生提供了接触社会的机会,大学生可以将课堂学习的知识与社会的实际生活相联系,用理论去指导实践。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1.大学生志愿时间随入校时间递减。
大学生志愿者团队在每年都要招收一大批新成员,而老成员则所留甚少。
这是由于团队在每学年初招收新成员时,报名参加的人数比较多,队员的积极性也很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队员的积极性逐渐消退。
许多队员由于种种原因主动退出团队,或虽未退出团队但已经不再参与各种活动。
到新的学年时,大二、大三的学生只留下为数极少的骨干成员,团队中几乎所有的社员均需从大学一年级新同学中补充与吸收,这一情况在高校较为普遍。
2.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实效性不强。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在形式上主要有在校园义务劳动、清理街头小广告、社区义务支教、去敬老院或儿童福利院、残联献爱心等,形式过于简单,缺乏教育内涵。
这些活动大多没有结合专业,没有起到锻炼实践能力的作用。
3.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缺乏有效的保障机制。
这主要表现在缺乏激励机制和动力机制,很多工作流于形式。
缺乏一定的保障机制,有关部门没有很好地加以协调,不少团队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正常的活动经费和必要的设施无法得到保证,这也是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积极性消减的主要原因。
二、措施与对策1.建立高校志愿者准入机制。
如今,在我国志愿服务及志愿者相关法律不完善的大背景下,各高校的志愿服务团队管理也不尽如人意。
志愿团队的松散、志愿人员的强流动性等问题日益突出,有待加强。
从志愿者招募到培训,再到管理,都应形成一套规范。
大学生志愿者团队首先应明确自身职责,让想加入成为志愿者的学生了解志愿者,明确志愿者的义务与责任等情况;在招募过程中更应该本着“自愿”的原则,不能强加于学生,以此来加强志愿质量,提高志愿服务团队的整体素质。
浅谈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浅谈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问题和对策摘要:中国大学生志愿服务最早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自共青团中央号召实施“中国志愿者行动”以来,其服务内涵不断丰富,影响力不断扩大。
全国各大高校对大学生志愿服务持续重视、大力支持,全社会对大学生志愿服务逐步形成广泛认同的良性态势。
但是,在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过程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服务实效性不够强、服务团队的管理缺乏有效性、服务的综合社会资源匮乏等主要问题。
当前,大力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实效、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管理、增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尤为迫切。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者;激励机制;社会资源;一、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问题表现“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以全世界志愿服务活动飞速发展为契机,志愿服务以其公益性和对社会和谐的良性促进作用发挥了良好的社会功能和效用。
志愿者指的是志愿无偿贡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在无私奉献精神的指引下,为全社会需要帮助的人服务,促进人与人和谐发展和整个社会良性互动的人。
志愿服务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可以有效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的稳定。
但是大学生志愿服务也存在很多突出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服务热情,制约了志愿服务的良性成长。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缺乏规范管理制度化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对大学生志愿者行动的指导效力有限,呈现出“缺乏全面性”、“存在滞后性”、“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首先,在奖励的方式方法上,尚未能够形成一套完整的奖惩体系、仍没有一套真正适合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奖励措施。
其次,我国高校社团内部管理体制不完善。
很多高校社团挂靠在院(系)团委,缺乏专门的社团管理机构。
由于社团在人力、财力和物力方面的消耗都比较大,这就很容易造成低投入、低成效的困局。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缺乏社会资源大学生在志愿服务中缺乏有效的志愿服务保障。
首先,志愿服务活动缺乏有关法律保障。
志愿者服务在很多情况下是存在一定的风险的,然而这些风险防控都在法律盲区、解决起来无从根据。
对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思考
对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思考
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社会活动,它不仅可以帮助社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同时也可以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参与志愿服务工作并不仅仅是为了完成学校规定的学分,更是一种对社会的责任和对他人的关爱。
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对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思考。
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是一种对社会的回馈和参与。
作为受过良好教育的一群人,大学生更应该有责任和义务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参与志愿服务工作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去支持社会的发展,比如帮助留守儿童、关爱孤寡老人、参与环保活动等。
这些工作不仅可以解决一些社会问题,同时也可以展现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力。
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大学生们需要与其他志愿者一起合作完成一些项目,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能力。
在志愿服务工作中,大学生需要互相协作、相互配合,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沟通能力,更可以培养学生的领导才能,为将来的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与志愿服务工作可以促进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也需要不断提高自我能力,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
志愿服务工作可以帮助大学生们更好地了解社会,增加社会情感,提高社会责任感,进而更好地提高自我修养,提高综合素质。
通过志愿服务工作,大学生可以学到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可以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的思考与对策
【摘要】大学生志愿者是青年志愿服务队伍的主力军,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已经成为高校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是大学生接触社会以及服务社会的直接途径。
但是,在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弊端,本文结合高校志愿服务的实际,从思想教育、制度建设、活动内容等方面对加强、改进大学生志愿服务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服务;问题;对策
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大学生志愿服务又是高校深入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其社会责任感的重要载体。
志愿者服务对于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锻炼社交能力以及优良品德的养成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1 志愿服务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意义
1.1 志愿服务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普遍较强,他们内心崇尚自我激励、完善,以构建符合当今社会主流价值观的独立、健全的人格。
传统的灌输、说教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志愿服务活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把服务社会与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符合当代大学生特点。
[1]志愿服务虽然不计报酬,但收获了心灵的净化,提升了社会、集体和他人对自己的道德评价,这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2 志愿服务有助于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志愿服务活动为大学生们提供了在奉献中肯定自我价值、在社会进步中成材的大好机会。
大学生可以通过志愿服务的过程了解社会、了解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还可以通过亲身体验磨练自己的意志品格、完善自己的心理素质。
学生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种种挫折,从中可以学会应对并解决各种困难的方法,不断调整情绪,保持良好心态,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志愿服务活动倡导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符合广大大学生的特点,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求,这也是许多大学生加入志愿者行列的最直接原因。
[2]
1.3 志愿服务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志愿服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热情,提高志愿者学习钻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也为大学生提供了理论知识的实践平台,在志愿服务活动中提高了自身专业技能水平,强化了对专业知识的进一步理解。
在开展活动过程中,志愿组织通常依据学生的专业特长分配岗位,使服务质量得到了保证,也利于形成知识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验证知识的良性循环。
[1]
1.4 志愿服务有助于学生扩展社会资源
大学生志愿者可以通过志愿服务,扩展个人人际关系和社会资源,使自身在未来社会竞争中站稳脚跟。
大学生志愿者通过和其他志愿者的接触和交流,可以逐渐构建起彼此之间的人际关系网络。
随着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次数的增多,人际关系网络也将不断扩大,从而可以从人际关系网络中获取更多的社会资源。
志愿者和服务对象是互利互惠的关系,彼此容易产生信任,同时,志愿者的身份也容易获得他人和社会的信任与帮助,从而得到更多的社会资源,有助于未来的发展。
2 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
2.1 学校、社会的认知存在偏差
在我国,由于志愿者活动开展较晚以及社会转型时期人们对组织活动的本能的抵触,使得社会公益活动难以深人人心,难以激发起全民的互助意识。
志愿活动开展缺乏相关的立法规范,企业对于志愿者自身的价值也缺少认同,在招聘毕业生过程中,往往把党员、学生干部经历作为能力鉴定的重要指标,而从事志愿服务的经历则得不到重视。
[3]同时,青年自身对志愿服务的概念还不是十分明确,没有同慈善事业、学雷锋活动区分开来。
高校中对志愿服务的支持力度不够,许多学校认为志愿服务只是团委的专项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和引导。
由于学校、社会公众对志愿服务的认知存在偏差,志愿服务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不能到位,无法满足志愿者的自豪感和荣誉感,也无法提升志愿者的工作热情,阻碍了志愿服务的发展。
2.2 组织管理不够完善
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体制主要是自上而下、逐层领导。
即由上级团委组织领导,由各院系的志愿者组织、基层志愿者小组、志愿者协会等构成。
[4]在这种组织体制下,志愿组织不具备独立组织管理的职能,不能发挥“第三部门”作用。
志愿活动的开展通常由上级共青团组织首先提出方案,以文件形式传达到基层组织贯彻落实,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且在执行的过程中容易因协调与沟通不畅,对活动开展产生负面影响。
同时,也为服务对象与志愿组织联系对接带来不便。
2.3 志愿服务内容单一,过于形式化
活动内容单一,流于形式是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高校志愿服务活动主要在共青团的领导下开展,项目相对集中在一些传统的领域,如环境保护、扶贫开发、文明劝导、社区服务、为大型活动提供志愿服务等。
而大部分志愿服务科技含量低,运用所学知识少,大学生专业特长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活动形式较单一,活动内容创新不够,这些都制约了志愿服务的质量和层次提升。
志愿服务是一项神圣的事业,它是指任何人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的服务。
但是,如今的志愿者活动过于注重形式,忽略了志愿服务本身的意义,让人产生误解和抵触。
一些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开展甚至是为了应付检查和完成任务,这种形式主义的活动不仅不能带给学生做志愿者的快乐,而且还容易挫伤学生参加志愿者服务的热情。
服务周期短和形式化势必严重影响志愿服务的成效和可持续发展。
3 强化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对策和思考
3.1 建立激励机制,引起社会重视
中国青年志愿服务事业尚处在起步阶段,必须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宣传教育,营造群众重视、社会支持、踊跃参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同时加强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培训和指导,加强志愿服务理念的培训,使大学生对志愿服务事业产生高度认同。
要建立和完善长期的、多层次、多形式的激励表彰机制,严格考评认证体系,根据志愿者参与志愿工作时间与成效进行表彰,使志愿者创造的价值得到社会的肯定。
学校要将志愿服务活动与大学生成才和就业紧密联系,以社会认可的奖励对学生从事社会公益事业的行为给予鼓励和支持,这样志愿活动才能得到社会民众的全面响应。
3.2 完善管理机制,构建志愿者服务保障体系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一项非营利的社会事业,相关活动的开展依赖于校团组织,因受财力、物力诸多制约,使得志愿服务组织的活动空间相对狭小,学生能力得不到锻炼,很难对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起到激励作用。
高校志愿者组织应加强与社会机构以及其他民间志愿团体合作与交流,寻求社会资源,建立“政府-社会-高校”的协同机制,保障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开展,使志愿者的爱心撒满社会的每个角落。
3.3 创新服务内容,打造品牌活动
高校志愿服务活动必须与时俱进,志愿服务创新势在必行。
在传统项目的开展上,应开拓思路,结合信息技术翻新形式。
同时,在服务内容上,积极创新开辟新的服务领域,为志愿服务注入活力,增强对大学生的吸引力。
对能较好体现自身优势和特色的项目,高校志愿组织应当致力于将其打造为品牌活动。
通过品牌活动,我们能更好的传递志愿精神,引领更多大学生参与到志愿服务中,壮大志愿者的队伍。
【参考文献】
[1]王蕾,赵彦莉,穆娜.志愿服务对大学生个人发展的价值意义研究[J].中国轻工教育,2010(8):20.
[2]张应军,曹腊梅.以开展活动为载体着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怀化学院学报,2009(9).
[3]韩晶.当代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障碍研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2).
[4]何艳.论新时期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现状与趋势[J].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