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20—30年代韩国知识分子对鲁迅的追崇探析

合集下载

20世纪90年代以降西方鲁迅研究的基本走向

20世纪90年代以降西方鲁迅研究的基本走向

20世纪90年代以降西方鲁迅研究的基本走向20世纪90年代以降,随着冷战时代的终结,一方面各国之间的诸多壁垒逐渐被拆除,这使得鲁迅作品在世界上的传播渠道更为畅通;另一方面,苏联、东欧国家原先因意识形态缘由而形成的对鲁迅的特殊兴趣不复存在,对鲁迅作品的译介和研究进入低谷。

同样也是因为冷战的结束,鲁迅在亚、非、拉诸多第三世界国家的影响力日益缩小。

但是在日本等远东国家和北美、西欧及其澳洲国家,研究鲁迅作品的学术条件进一步优化,鲁迅在这些国家的传布出现了新的特点。

本文将对20世纪90年代以降北美、澳洲和西欧①的鲁迅研究状况作初步的介绍和评价。

美国学者本时期发表了大量阐释鲁迅思想和作品的论文,这些论文有的是登载在学术刊物上,有的是被收录在论文集里。

在90年代初,黄维宗(音译)的论文《无法逃避的困境:〈阿Q正传〉的叙述者和他的话语》,对《阿Q正传》所作的叙事学分析,显示了运用结构主义方法论阐释文本的可行性。

杨书慧(音译)的《道德失败的恐惧:鲁迅小说的互文本解读》,借助西方新的阅读理论,在鲁迅作品之间建立起“互文”关系,使它们成为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

9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的鲁迅研究呈现出“众声喧哗”的局面。

华裔学者的鲁迅研究成绩相当突出,老一辈学者林毓生继续关注鲁迅思想的矛盾性,他的论文《鲁迅个人主义的性质与含义——兼论“国民性”问题》从鲁迅1925年5月30日写给许广平的一封信谈起。

在这封信中,鲁迅说自己的思想有许多矛盾,“人道主义与个人主义这两种思想”在他身上“消长起伏”着。

林毓生动用自己治思想史出身的知识储备,证明在西方思想史上,人道主义与个人主义并无冲突,相反倒是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

那么为什么这两种“主义”在鲁迅身上会发生冲突呢?经过考证,林毓生发现《两地书》铅印本对原信作了删改,鲁迅在原信中说的是“人道主义”与“个人无治主义”的冲突,“个人无治主义”即是无政府主义,与“个人主义”差别很大。

那么鲁迅为什么在信件出版时要作改动呢?林毓生分析道,鲁迅“一方面有…安那其个人主义‟的冲动,另一方面又觉得那是不负责任的…毁灭‟之路;一方面他仍不能不受人道主义的感动,但另一方面,他又感到这种没有条件的…大爱主义‟在现实世界上行不通,在这种思想困境中,难免顺着自己写文章的习惯做一点修辞上的工作了”。

鲁迅和李光洙的“国民性”启蒙之道——以《文化偏至论》和《民族改造论》为中心

鲁迅和李光洙的“国民性”启蒙之道——以《文化偏至论》和《民族改造论》为中心

36l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十辑)鲁迅和李光洙的“国民性”启蒙之道—以《文化偏至论》和《民族改造论》为中心—◎许赛摘要:近代初期,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强行打开中韩两国的国门之后,以鲁迅和李光洙为代表的两国文人均在各自的作品中表达了对现代性追求的渴望及对国民性启蒙的迫切要求,然而他们的启蒙策略却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将基于各自作品的内容,探讨现代性的文学思维刚刚进入两国的初期,近代的文学家对待“民族改造”和“国民启蒙”的不同策略和意识。

关键词:启蒙主义国民性改造文化偏至现代性鲁迅的《狂人日记》(1918)和李光洙的《无情》(1917)是对传统文学产生了颠覆性影响并开创两国近代文学之先河的作品。

因此,两人也被公认为两国近代文学的开拓者。

但是,伴随着一系列近代政治事件的发生,他们的文学观念、民族立场、启蒙意识出现了明显的分歧,后人的评价也大多具有“一边倒”的特征一对于鲁迅,从“国民性改造”的求索到“民族劣根性”的呐喊,国民性的启蒙成了其毕生为之努力的目标并为后人所尊敬;而关于李光洙,由于在20世纪30年代过于显露的亲日行为,致使文学界至今都否定着他对韩国近代文学的功绩,对他的研究也大多是绕开了“政治正确”的磁场,单纯的以文学价值的立场出发进行分析、解释%因此,为避免“一边倒”的论述,本文不是对“爱国者鲁迅”和“亲日派李光洙”的比较,而是基于各自作品的内容,探讨现代性的文学思维刚刚进入两国的初期,近代的文学家对待“民族改造”和“国民启蒙”的不同策略和意识的研究。

一、反对传统、追求变革作为诞生并成长于近代初期的作家,鲁迅和李光洙均在自己的作品中表达了对探讨园地37传统的反抗以及对现代性的追求。

鲁迅在《文化偏至论》(1908)(下称《文》)①的开篇便指出中国“自尊自大、抱守残缺”的传统偏执思想,这种闭关自守、妄自尊大的状态直至“海禁既开,皙人踵至”时才得以逐渐改观,于是“近世人士”提出“以革前缪而图富强”(p358)的强国之路。

韩国鲁迅研究的启示和东亚鲁迅研究意义

韩国鲁迅研究的启示和东亚鲁迅研究意义
维普资讯
20 0 6年第 6期
第4 6卷 ( 24期) 总 0
中山大学学报 ( 社会 科学版)
J OURN U AL OF S N YAT E U VE I Y S N NI RST
No 6 2 0 . 06 V 14 o. 6 Ge e 8 o 2 4 l f g 1N . 0
但是 , 今天情况发生 了根本变化 ,05年 7月在 20
中国沈阳举行 了“ 中韩鲁迅研究对话会” 同月 , , 中国鲁迅博物馆主持翻译的《 韩国鲁迅研究论文 集》 由河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 ,1月在韩国首 尔再 l 次举行“ 韩中鲁迅研究对话会” 可见韩 国鲁迅研 , 究发展取得 的令 人振奋 的成绩。朴宰雨教授 自
中 十分 明显的 , 不仅鲁迅研究本身表现 出精神资源 万写的《 国现代 文学研 究在韩 国 的历 史与现
鲁迅研究整体状况 的比较中, 在与中国周边国家
或民族的鲁迅研究的 比较 中, 可以得到更为清楚 的认识。我们正是在对当代东亚鲁迅研究的认识 中, 在对中国周边 国家或民族的鲁迅研究的认识 中, 认识到鲁迅的当代价值和意义。其中, 韩国鲁
① 栽《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9 1 19 年第4期。该文所列韩国 1 7 9 年以采的中国现代研究论文2 8 8篇, 其中鲁迅
研 究论 文仅 8篇。

栽《 中国现代 文学研 究丛刊》9 1 第 2 。该 文所 列韩 国 15 — 90年 中国现代文 学硕士论 文 8 篇 , 中 19 年 期 96 19 l 其
鲁迅研 宄论 文仅 1 , 列中国现代文 学博士论文 4篇均写于 1 8 9 0年 , 中鲁迅研究仅 1篇。 1篇 所 9 9—19 其
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9

鲁迅《阿Q正传》的朝语译介研究

鲁迅《阿Q正传》的朝语译介研究

鲁迅《阿Q正传》的朝语译介研究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杰出代表,其作品《阿Q正传》更是被誉为经典之作。

然而,这部作品在国外的传播和影响,尤其是对朝鲜半岛的影响,尚未得到足够的和研究。

本文旨在探讨《阿Q正传》在朝鲜半岛的译介情况,分析其翻译策略、传播途径和影响,以期为中韩文学交流提供新的视角和启示。

《阿Q正传》的翻译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阿Q正传》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该小说通过对阿Q这一形象的生动描绘,深刻揭示了旧中国社会的种种弊端。

自1922年发表以来,它便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不仅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还多次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等艺术形式,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自上世纪末以来,随着中韩两国文化交流的加深,《阿Q正传》也逐渐受到了朝鲜半岛的。

然而,相对于其他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在韩国的译介,其翻译和传播情况并不尽如人意。

目前,《阿Q正传》的朝语译本数量较少且流通有限,这无疑限制了其在韩国的影响力。

尽管存在上述问题,但《阿Q正传》在韩国的译介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例如,朝鲜金日成综合大学教授金英镇早在1981年就翻译了《阿Q正传》,并于次年在朝鲜正式出版。

还有不少学者和译者致力于《阿Q正传》的翻译和研究,为推动中韩文化交流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阿Q正传》中,鲁迅运用独特的讽刺手法和幽默的语言,刻画了许多生动的场景和人物形象。

其中,阿Q的“精神胜利法”备受读者。

这一典型行为表现为阿Q在面对挫折和失败时,总是通过自我安慰和幻想来获取精神上的胜利。

例如,在小说结尾处,阿Q被押赴刑场时仍高唱“打倒×阀”,这种行为实际上是他用虚假的胜利来掩盖现实的失败。

除了“精神胜利法”,鲁迅还通过阿Q展现了许多当时中国社会中的问题,如封建思想、阶级压迫、崇洋媚外等。

例如,在阿Q与其他村民的冲突中,我们可以看到封建宗法制度和阶级压迫对当时中国农村的影响;而在阿Q对“洋大人”的崇拜中,则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对外国人的盲目崇拜和对自身文化的自卑心态。

近年国外鲁迅研究扫描

近年国外鲁迅研究扫描

近年国外鲁迅研究扫描作者:crazy_man123在课题的拓展和研究进展上,《鲁迅:中国“温和”的尼采》至少有两个方面作出了新贡献:第一是在鲁迅对尼采美学的中心主题的吸收方面;第二是在鲁迅与尼采哲学的政治因素方面。

尼采美学思想对中国的影响研究,在王国维研究中产生过很好的成果,鲁迅研究则相对薄弱。

《鲁迅:中国“温和”的尼采》一书,投入了大量篇幅全面论述了这一问题,对此,瑞士学者冯铁评价说:“应该说是一种全面的重新估价”。

而鲁迅与尼采哲学的政治因素,历来都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王富仁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的关键所在:“一方面,尼采是在中国社会上名声最臭的一个思想家,……另一方面,这个名字又和我们民族最响亮的一个名字鲁迅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

要说明这样一个极端矛盾的现象,将会涉及许多重要的根本问题”。

张钊贻对这一问题的论述非常全面,例如,他通过论述浪漫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个人主义、精英主义、激进主义和偶像破坏,进而在尼采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之间找到了一种平行关系,并且认为鲁迅对共产主义思想的迷恋同样来自尼采的影响。

文本解读在新的国际形势的思想背景下,国外的鲁迅研究中有关文本解读的变化,远没有国内巨大,在“重读”和“细读”方面,国外学者更偏重于后者。

1993年日本岩波书店出版了丸尾长喜《鲁迅:“人”与“鬼”的纠葛》一书,两年后秦弓翻译的中文译本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此书在日本获得很高的评价,著名学者伊藤虎丸在2001年发表的文章中评价说:“1989年后,只有丸尾的这本书能够代表我国的鲁迅研究。

”不过,对于此书,同是日本学者,着眼点却各有不同。

伊藤虎丸看重的是鲁迅研究进程从政治向文化的过渡,而该书恰恰是有关鲁迅在乡土文化层面上的研究成果。

丸尾长喜自己更强调此书在文本解读上的特征。

在他看来,把鲁迅文本中“关键词汇和意象的前后段落抽取出来”,并加以系统化,由此归纳出鲁迅的“单位意象、单位观念”,进而把握鲁迅的思想内涵,是此书最重要的方法特征。

鲁迅和蔡万植短篇小说的讽刺性对比研究

鲁迅和蔡万植短篇小说的讽刺性对比研究

第26卷第2期Vol.26No.2北京印刷学院学报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Graphic Communication 2018年02月Feb.2018鲁迅和蔡万植短篇小说的讽刺性对比研究周云楠(河海大学文天学院,马鞍山243000)摘要:本文针对中国作家鲁迅和韩国作家蔡万植的短篇小说中体现出的讽刺性进行对比研究。

鲁迅和蔡万植分别作为在中国和韩国近代文学史上占据重要位置的作家,对讽刺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以鲁迅和蔡万植的短篇小说为研究对象,从讽刺对象和讽刺手法两个方面来了解两位作家创作的不同点,进而对其作品中体现出的讽刺风格有了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鲁迅和蔡万植;短篇小说;讽刺性对比研究中图分类号:I3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8626(2018)02-0090-03Contrastive Study on Satire of LU Xun and CAI Wanzhi'sShort StoriesZHOU Yunnan (Wentian College ,Hohai University ,Ma′anshan 243000,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satire in the short stories of Chinese writer Lu Xun and Korean writer CaiWanzhi.As writerswho occupyimportantpositions inthehistoryof modern literature in China and South Korea ,Lu Xun and Cai Wan⁃zhi have played important rol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atirical literature.Through short stories of Lu Xun and Cai Wanzhi ,this paperexpounds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the creation of the two writers from two aspects of satirical object and sarcasm method ,andthen has a more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the satirical style embodied in their works.Key words:Lu Xun ;Cai Wanzhi ;short stories ;satire ;comparative study 一、引言由于鲁迅和蔡万植在小说创作方面有很多的相似性,因此在讽刺小说创作方面具有可比性。

本世纪20_30年代鲁迅在韩国的影响

本世纪20_30年代鲁迅在韩国的影响

本世纪20,30年代鲁迅在韩国的影响〔韩〕 金芳实 中国现代作家中在韩国影响最大的人是鲁迅。

鲁迅的作品很早就已经引起韩国学者们的关注。

现在,我介绍一下鲁迅作品在韩国文化区域里产生的影响。

鲁迅作品最早在被韩国翻译的是《狂人日记》,译者是柳树人,发表在1926年出版的《东光》杂志上。

鲁迅的《故乡》是李陆史在1936年翻译的,刊登在《朝光》杂志上(还有自己的诗集《青葡萄》也发表了)。

丁来东在1931年1月4号到1月31号的《朝鲜日报》上有关“鲁迅和他的作品”的文章中告诉我们一些情况:“……我们文坛翻译的作品是《狂人日记》,《头发的故事》,《阿Q正传》,《伤逝》等四篇。

”《头发的故事》是梁白华翻译并在1929年开辟社出版的《中国现代短篇小说集》上被第一次收入。

《阿Q正传》的译者被认为是柳树人,这在梁朝全的论文《朝鲜的鲁迅》里可以看到。

柳树人为了翻译《阿Q 正传》曾几次会唔鲁迅先生。

五篇小说以外还翻译了两篇杂文。

在汉城出版的《新天地》(1946年7月号)记载了鲁迅先生1927年4月18号在黄浦军校演讲的《革命时代的文学》,1933年4月8日《申报》上写的《现代史》也翻译收入。

还有1934年韩国《新东亚》杂志四期上收入鲁迅先生写给进步记者申彦俊的信件,还收入了申彦俊和鲁迅先生的谈话,以及韩国翻译鲁迅先生的五篇小说和两篇杂文。

尽管翻译鲁迅作品的数量上不多,但在中国现代作家中他是被翻译介绍最多的一位。

这些翻译在当时的环境里能够得以开展也是很不容易的。

从20到30年代北京,上海,南京,广州等中国的大城市里有很多韩国留学生。

在南方上海的复旦大学中心成立了“高丽留学生联合会”,联合会的会员达到几百人。

当时中国的东北有很多韩国的抗日爱国志士。

他们在中国看鲁迅的作品,在韩国介绍鲁迅,传播鲁迅。

韩国的一位学者《在朝鲜的鲁迅研究》书中这样说:“1910年以来日本帝国主义非法霸占韩国,韩国以中国作为独立运动的根据地并自己和中国志士一起向日帝作战。

当代韩国的中国文学研究

当代韩国的中国文学研究

当代韩国的中国文学研究郑成宏 韩国的中国学研究领域极为广泛,涉及语言、文学、历史、哲学、经济、政治、法律、民俗、教育、艺术等人文和社会科学各学科。

随着时代的变迁,韩国的中国学研究领域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并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当代韩国的中国学研究取得了累累的硕果,特别是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研究成就更为显著。

据统计,目前在韩国从事中国学研究的人员有1271名。

①而从事中国文学、语言学和中韩比较文学的专业人员就有700余名。

②单看这些数字,就足够令人吃惊的。

其实,韩国有这么多中国学研究者,也是在情理之中。

这是因为韩国是中国的近邻,自古以来仰慕中国文化,又同属于汉字文化圈,因此,韩国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学的人就很多,研究这一领域的学者也相应较多。

20世纪80年代以来,韩国的中国文学研究成果显著。

虽因条件所限,无法确切统计韩国出版的有关中国文学和文化方面的教材与专著,但通过笔者所做“韩国中国学人物数据库”的课题,就发现这些研究者的论著是少则几篇(部)、几十篇(部),多则上百篇(部),由此可推断其相关研究成果的丰硕程度。

本文试图重点考察当代韩国的中国文学研究状况。

一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1910年至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了朝鲜半岛,在剥夺朝鲜人民种种权利的同时,也扼杀了朝鲜民族的传统文化。

于是在这一时期,汉学传统也遭到几乎灭绝的灾难。

尽管1926年京城帝国大学(今国立汉城大学前身)创建后设有中国文学专业,但是1945年之前,韩国有关中国文学的专著或论文极少。

在韩国学术界,车相辕、车柱环和张基槿于1958年出版了《中国文学史》,这是一本包括古代文学、近代文学在内的较为完整的专著。

迄今为止,先后撰写过《中国文学史》的有车相辕、文璇奎、金学主、许世旭、丁范镇、河正玉等中国文学专家。

其中,许世旭教授的学术成就尤其引人注目。

作为韩国著名的中国学家,许世旭先生通过研究汉文学,进行汉语诗歌、散文创作,为中韩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试论一个问题——对鲁迅著作中没有提及朝鲜(韩国)之意义的考察

试论一个问题——对鲁迅著作中没有提及朝鲜(韩国)之意义的考察

斗争 ,向全世界展示 出朝鲜 民族 强烈 的 自立 主张。应
该 注意到 ,这对后来称为 中国现代政 治社会革命新起 点的 “ 四运 动”起到了精神催化剂作用。 五
朝鲜发生 “ 三一运 动” 两 个月 后 ,主 导 “ 四 五
民族或人民的行 为与现实越应有分忧与表态的责任 。

在 这 样 的 时代 背 景里 鲁迅 的
文学 与 思 想 中没 有提 及朝 鲜
运动” 的陈独 秀等 知识 分子 和青 年学 生 ,曾经 以朝 鲜 民族 的勇猛 与英 雄斗 争 为榜样 ,写 出 了敦 促 中国 人 民觉 醒 的 文 章 ,其 中 富 有 代 表 性 的有 陈 独 秀 于 11 3月 2 99年 3日在 《 周评 论》 每 、傅斯 年于 11 99年 4月 1日在 《 新潮 》第一卷第 4期 、周恩来 于 11 99年 7 月在 《 南开 日报》 等 ,发表 的关于从朝鲜 的 “ 三一
鲁迅从初具社会 意识 的 19 84年 (3岁 )即 中 日 1
族抵抗运 动 的根据 地 转移 到 中 国 的东北 地 区 ,民族
战争发生之时 ,到入门于西欧学 问 ,经 历了人生 的头
2 O年。10 94年发生 日俄战争之前两年赴 日留学 ,叉经
独立运 动主要 靠 与 中国共 产党 的抗 日战争 和社 会 革
本文并没有任何关于鲁迅的作品或思 想以及他 的生涯 方面的文献根据与事实根据 ,只不过 是基于本人 的主
观思考 ,妄加推测 。鲁迅文学 不是 我的专业 ,本人 不
与 中国的这一 时期相 类 似 ,当时 沦 为 日本殖 民
地 的朝鲜 也 处 于 新 文 化运 动 的 自由思 想复 兴 时 代 ,
运动” 受到启发 以及如何觉醒的文章。中国的 “ 五四

论20世纪20年代中韩小说中的新知识分子形象

论20世纪20年代中韩小说中的新知识分子形象
的压 力 所 表 现 出的 无助 与苦 闷 两个 层 面 ,探 究 上 个 世 纪 2 0年 代 同一 时期 中韩 两 国 新知 识 分 子 形 象 的 共 同性 与 差 异
性, 希望借 此能够促进 中韩 比较文学中知识分 子形象 的比较研究。
关键词 鲁迅 玄 镇健 中 韩小 说 知 识 分 子 形 象 文 献标 识 码 : A 孤独 、 失 意和 潦 倒 。他 的启 蒙 观 点 受 到 抨击 , 封 建 传 统 的 黑 暗 中图 分 类 号 : I 2 1 0 著名作家。
2鲁 迅 和 玄 镇 键 作 品 中 知识 分子 的理 想 与 追 求
识 分 子 在精 神活 动 上 体 现 的特 点 :知 识 分 子 是对 该 时代 的价
在2 0世 纪 2 0 年 代 中韩 两 国 的历 史 上 ,新 知 识 分 子们 都 有 着 自 己的理 想 与 追 求 , 在 现 实 生 活 中 遭 遇挫 折 , 在 黑 暗 的社
封建制度, 在 此 基 础 上 强 植 了外 来 殖 民文 化 , 由此 中 国成 为半 神 的 知识 分 子 现 在 却 加 入 了封 建 旧势 力 的 阵营 。他 也 是 出于 殖 民地 半 封 建 社 会 ,朝 鲜 则 沦 落 为 殖 民地 封 建 社会 。此 时在 无 奈 , 以饮 酒来 暂 时安 慰 自己 。 中朝 两 国都 发 生 了 前所 未有 的 巨大 变 革 。当 “ 五 四” 新文 化 运 鲁 迅 笔 下 的这 部分 知识 分 子 都 背 离 了 自己最 初 的启 蒙 思 动 的呐 喊 响 彻 全 中 国 时 , “ 三一” 独 立 运 动 的壮 举 也 震动 了整 想 , 然 而 在 朝鲜 则发 生 了变 化 。在 玄 镇 健 的 笔 下 , 也 有 一 部 分 个朝鲜半 岛。 这 两 次 运 动 在 两 国 的 思想 界 产 生 了 巨大 的变 动 。 这 样 的 知 识 分 子 为 了改 变 自己 的命 运 , 提 升 自己 的 社会 地 位

韩国鲁迅研究状况的检阅与提炼——评《韩国鲁迅研究论文集》

韩国鲁迅研究状况的检阅与提炼——评《韩国鲁迅研究论文集》

运休戚相关 不可或 缺 的一 位伟人 来进 行研 究 的。我
们从 收入该 书 中某 些 文 章 的篇 名 即可 发现 此 点 , 如
论家也是反独裁运 动 的战士 , 同李泳禧一样 亦曾因笔
祸入狱 。他也 深受 鲁迅 影响 ,不禁 为鲁 迅描写 的那 “
《 流亡 中国的韩 国知识 分子 和鲁迅 》金 时俊 )《 民 ( 、殖 地知识分子与鲁迅》金 良守)《 国七 八十年 代的变 ( 、韩 革运动与鲁迅》朴 宰雨 )《 ( 、鲁迅 和韩龙 云革命 的现 在 价值 》 刘世钟 )《 命 力动 主义 或 意象 主 义》 柳 中 ( 、革 (
维普资讯
东方论坛
20 年第 3 06 期
韩 国鲁 迅 研 究 状 况 的检 阅与 提 炼
— —
评 《 国鲁迅研 究论 文集》 韩
李Hale Waihona Puke 春 林 是置 于鲁迅实行文 学革命 的功绩 , 而是置于鲁迅改革 社会 思想 、 攻击封 建 社会 制度 、 改造 中国人 的精 神 的
者为应付韩 国学界 的需要而发表 。李陆史 是 2 ” 0世纪 3 0年代韩国鲁 迅研 究者 , 他对 鲁迅 评 论 的重 点并 不
】6 2
维普资讯
夏) , 等 接近全书篇数三分之一 。
些为 了惩罚独 裁者 而不 惜牺牲 生命 的极 限斗争 拍案 叫绝 。 ( ”引文 同上) 另一位学者成元庆则认 为 , 鲁迅 的 文学是一种 “ 对时代 的黑暗全力斗争 ” 的文学 , 鲁迅 的 杂文 曾在韩 国被禁 可 以说也是 历 史 的必 然 (鲁 迅与 《
竹内好 、 谢曼诺 夫 等的著作 ) 国 的学者 以专著 的形 等 式进行 引进或 对诸 多 国家的鲁 迅研 究成果 集 于一 书 引进 ( 如乐黛云 主编 的《 国外鲁 迅研 究论 集》 ) 等 。像 这样以一本 书而引 进一 国十几 位学 者 的具有 代表性

浅谈韩国革命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产生

浅谈韩国革命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产生

浅谈韩国革命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产生20世纪20-30年代,无产阶级文学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风潮,根据其发展阶段的不同有许多种不同的称谓,如革命文学、普罗文学、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等。

由于韩国的意识形态及其形成过程的特殊性,对于这一部分的文学的研究在80年代之前一直是一禁区,至今仍未得到多角度的研究。

本论文的议题为这类文学在韩国的最初形态——革命浪漫主义文学。

从浪漫主义的分化过程出发,从内外四个方面分析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分解和革命浪漫主义文学的产生。

标签:韩国现代文学;革命文学;浪漫主义;革命浪漫主义序言韩国二十世纪20年代的所谓“新倾向派文学”应当可以看做是对浪漫主义文学的延续和继承。

这其实取决于对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理解,如果把浪漫主义看做是变化并发展的文学现象、运动的潮流,那么我们通过对这一思潮发展的不同阶段的对比,能够发现其本质上的一致的话,就能够得出一个结论,即新倾向派文学的一部分很明显是浪漫主义文学在新时代的新表现形式。

这一部分文学是对自然主义文学的反叛,同时也是新兴的社会势力在新的时代想有一番作为的时代精神的表达,所以这分明是一种浪漫,然而这一浪漫精神又与曾经的浪漫有本质的区别,体现在浪漫文人们对现实的发现,以及对社会主义理论的受容,所以我们将其称之为“革命的浪漫主义文学”。

一、韩国浪漫主义思潮的分化和革命浪漫主义的产生在西方各国虽各有不同,但总体来说至少引领了一个多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在来到韩国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便逐渐分化了。

面对现实的一部分浪漫派选择了革命浪漫主义,逃避现实的一部分浪漫派选择了田园风或唯美主义。

本文主要讨论浪漫主义思潮分化和革命浪漫主义产生的过程。

(一)思潮的混入和韩国浪漫主义的动摇殖民地朝鲜的政势因3.1运动而起了变化。

曾经残酷的武力统治被文化政治替代,言论、出版领域开始活跃起来,文艺方面更为明显,这一时期甚至被称为韩国的文艺复兴,各种同人杂志竞相发刊。

最具代表性的文艺事件便是20年代各种文学思潮的一次性涌入。

对鲁迅思想与艺术的越文化渊源探微

对鲁迅思想与艺术的越文化渊源探微

对鲁迅思想与艺术的越文化渊源探微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以其独特的思想和艺术影响了数代人。

在20世纪初,鲁迅的思想和艺术风格逐渐传播到越南,并对越南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鲁迅思想与艺术在越南文化中的渊源及其影响。

我们需要了解鲁迅思想与艺术是如何传入越南的。

在20世纪初,越南正处于殖民主义者的统治下,当时的越南文人开始关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并将鲁迅视为一个思想者和作家。

鲁迅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作品在越南引起了热烈的讨论,越南知识分子开始研究和传播鲁迅的思想和艺术,将其视为反帝国主义的象征。

鲁迅的思想与艺术在越南文化中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鲁迅的思想对越南的反抗与解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鲁迅通过他的作品反映了中国社会的黑暗和落后,呼吁人们觉醒和反抗。

越南的文人们从中获得了启发,开始探讨越南社会的问题,并倡导革命和解放。

鲁迅的文学风格也对越南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现实主义风格、对话体和黑色幽默等元素被越南作家们所借鉴和模仿,为越南文学的现代化开拓了新的方向。

我们可以看到鲁迅思想与艺术在越南文化中的渊源是多么的重要。

正是通过对鲁迅的思想和艺术的学习与吸取,越南文人们不断地探索与实践着解放和建设自己国家的道路。

鲁迅的思想与艺术在越南文化中形成了独特的渊源,并为越南文化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鲁迅思想与艺术的越文化渊源探微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通过对鲁迅思想与艺术在越南文化中的渊源进行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近代越南的文化变迁与演变,以及鲁迅对越南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学者对此进行深入研究,为我们呈现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

【2000字】。

鲁迅与韩国现代诗人李陆史的文学精神

鲁迅与韩国现代诗人李陆史的文学精神

鲁迅与韩国现代诗人李陆史的文学精神
洪昔杓
【期刊名称】《东疆学刊》
【年(卷),期】2018(000)002
【摘要】韩国现代著名诗人李陆史在阅读鲁迅文学作品的同时,对鲁迅有关艺术与政治关系的论点及其创作原则进行了梳理,并通过鲁迅走向了逐步把创作和行动统一起来,加强思想性的新方向.李陆史的精神境界建构在彻底的自我认识基础之上,这一点很像鲁迅,或者说与鲁迅相比也毫不逊色.同时,鲁迅作品中那些具有坚强的意志和精神,勇往直前的人物形象以及他们敢于牺牲自己的精神境界同样也出现在了李陆史的作品中.
【总页数】10页(P1-10)
【作者】洪昔杓
【作者单位】韩国梨花女子大学中文系韩国首尔100-74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10.97
【相关文献】
1.评斯蒂文.霍尔的韩国“大洋美术馆与住宅”项目陆轶辰与李钟瑞关于“建筑的音乐性”的对话
2.论李基白的韩国史学史认识——以《韩国史学史论》为中心
3.论李基白的韩国史学史认识——以《韩国史学史论》为中心
4.接触、译介与实践:论李陆史对鲁迅文学的接受
5.鲁迅的文学观念与李陆史的文学探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世纪20—30年代韩国知识分子对鲁迅的追崇探析
作者:安宣玟
来源:《新生代·下半月》2018年第11期
【摘要】:韩国20、30年代韩国知识分子对鲁迅的追崇主要是鲁迅革命思想与反抗精神以及作品中提倡反抗精神、改造国民性使韩国知识分子产生了共鸣,对唤起韩国人民起来与日本帝国主义进行民族解放斗争的社会功用性起到了重要作用,以及解构鲁迅被追崇的现实价值与意义也是韩国鲁迅研究的独特之处。

但关于此点很少有人著书立说,本文拟补此不足。

【关键词】:鲁迅韩国知识分子追崇殖民时期
一“失语”时代的英雄呼唤
“韩半岛在地理政治学上处于比较特殊的地位-既处于大国的夹缝中”为此决定了韩半岛或者受制于某一大国,或者由大国之间均势来决定。

以王朝国家的形式作为单一国家的共同体,在固定的领土上持续了几千年。

在古代韩国作为中国的宗藩而相存相依,来保证民族自治和王朝国家的合法性。

直到中国甲午战败之后,被迫承认朝鲜为独立主权国家,这一重大举措被韩国民族主义史学家定为韩国一次国家的解放。

虽为幸事,摆脱了中国藩属地位,却失去了抵御日本吞并的能力。

1876年2月《江华岛条约》的签订拉开了日本对朝鲜军事侵略、经济掠夺和政治控制的帷幕,也是日本对朝鲜殖民统治的开端。

1900年,大韩帝国的纯宗王执政下的李朝政府,已失去前几世的辉煌和斗志,给日本一个有力契机,打败了俄国之后,强迫朝鲜政府签订《韩日合并条约》,使大韩帝国完全丧失国家主权,沦为日本殖民国。

在民族意识觉醒的时代又遭遇亡国之痛。

百姓失去国家强力保障,也就等同于人们生存发展等各种利益在很大程度上无法在依赖这个共同体,失去在社会生存利益的共同体,“蒙受这一国耻的人们群起激愤,很多元老大臣和官员甚至百姓们都自杀殉国。

”徐正豪说:“为了使朝鲜从地球上消失,使朝鲜民族彻底沦为日本控制下的奴隶,日本帝国主义炮制出了最恶毒的欺诈性《韩日合并条约》,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恶毒狡猾和不知廉耻本性的有利证据,它是一部日本帝国主义采用威胁和强制手段一手炮制的条约”。

在韩国人的眼里这是“亡国”的象征。

“领土的不可侵犯性是一国独立和生存的基本前提,国家主权是一种不受另一种主权法律管辖的权利,主要体现在对所属领土的控制和捍卫。

”“主权是国家最高的利益,也是统治阶级的利益,同时也包括民族利益或个人利益”。

日本军国主义为此更加疯狂的残害韩国百姓。

在经历了屡败屡战的激烈反弹后,这些激情满怀的精英们失落、无奈、悲愤,为国人的智识不够、愚昧、麻木、胆怯发出痛慨。

他们试图找出新的方法和途径来改变当时的现状。

寄希望与改造国民蒙昧的思想。

从中寻找韩国解放的道路。

二韩国“知识分子”对鲁迅的追崇
研究韩国知识分子对鲁迅的追崇,首先要研究知识分子对社会态度、政治立场、思想观念以及接受鲁迅的原因成为殖民时期研究鲁迅一个重要的特征。

金允植的《韩中现代文学相互关系一瞥—以鲁迅为中心》认为“鲁迅的伟大就是中国的伟大,而且他的伟大又跟中国的反日本帝国主义斗争紧密相连。

正因为这点鲁迅才备受我们的关注。

由此可以看出韩国人对鲁迅的热爱与追崇是因一种被压迫而产生的。

著名的民族作家李泳禧在《吾师鲁迅》中写道:“在过去近四十年的岁月里,我以抵制韩国现实社会的态度写了相当分量的文章,这些文章在思想上与鲁迅相通,当然也在文笔上与鲁迅相通。

因此,如果说我对这个社会的知识分子和学生产生了某种影响的话,那只不过是间接的传达了鲁迅的精神和文章而已”。

李炳注(1921-1992)在1941年底第一次读到日语文库版的《鲁迅选集》,深感“鲁迅是一道不会在任何暴风雨前熄灭的‘光明’”。

三解构鲁迅被追崇的现实价值与意义
韩国殖民地知识界对于鲁迅反抗压迫反抗被奴役的移植,对于鲁迅思想与文学中这种精神的推崇,影响了韩国一批现代作家以及新文学的发展。

韩国的2-30年代正处于新文化运动自由思想复兴时代。

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最复杂的时候,鲁迅小说对于韩国产生了社会公用性的影响,
被誉为“韩国国父”的独立运动革命家金九先生,对鲁迅革命精神所佩服,直接来到中国“拜访鲁迅”。

之后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在中國,真正的爱国主义根据我的理解,是绝不侵略别的国家,也不允许别的国家侵略自己,我们既爱自己的国家、也尊重其它国家,爱自己国家的仁人志士、真正的爱国主义同国际主义永远是并行不悖,是相辅相成的”。

“所有的思想、所有的信仰都会改变,但只有同一信念的民族,才能共同肩负起盛衰与兴亡的共同使命,屹立于世垂诸永久,这是民族的使命。

”在金九先生的眼中,鲁迅具有伟大人物素质和思想的人,在其朴实的内心深处存在着一种崇高的民族情怀,也是民族国家精神力量整合的不可或缺的要素。

其内在的社会功用性也起到了巨大的影响。

他是“中国的史学家,倘不了解其人,绝不能了解从五四到现在,从现在以致未来的若干年间这一时期的中国,他著作中,用美和有力的言辞,表现了新中国的伟大创造的革命力量”。

这种革命力量坚持了正义,与韩国人民共同利益相一致。

也是让韩国人在精神上产生共鸣和崇拜、追随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那个时代,能够真正表现一个伟大民族的喜怒哀乐、代表着被压迫的大众而代言。

向一切敌人抗议和斗争。

鲁迅不仅出色地通过自己的文学作品对半殖民地的中国人民进行了启蒙和觉醒,并且对唤起韩国人民起来与帝国主义进行民族解放斗争起到了重要影响,“在世界文学中很难发现像这样的作家—对世界持虚无主义观念,同时承担着唤醒他人的义务。

”这样的作家也许在世界上也是寥寥无几。

由此可知,鲁迅被韩国人所接受和追崇,可谓有其历史必然性。

为了人类的解放,鲁迅反抗与斗争精神的革命价值和实践的方法,仍然具有现实的意义和价值。

韩国革命运动的先驱者任轩永把鲁迅的作品视为完美的文学
经典,他受到鲁迅“为了文学而不畏政治斗争、为了政治而自由自在地运用文学这一武器”的影响,甚至提出“鲁迅精神更有必要运用于全球化的社会实践当中去是有很大价值与意义的”。

【参考文献】
【1】姜万吉:《韩国现代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年,第3页。

【2】徐黎丽:《民族学原理》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338页。

【3】《国外.迅研究论集》,北京大学出版杜1981年版,第3页。

作者简介:安宣玟 1991.05.22;女韩国釜山市,兰州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