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大西洋战略的新现实主义

合集下载

最新近代国际关系史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最新近代国际关系史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近代国际关系史名词解释波兰-萨克森问题是拿破仑战争后维也纳会议上俄、奥、普争夺波兰萨克森这一地区所引发的问题,维也纳会议的核心问题拿破仑所建立的华沙大公国原为普鲁士瓜分波兰时所获得,维也纳会议上普鲁士要求按“正统原则”恢复原占领地,而沙皇企图独占整个波兰,便希望用萨克森和普鲁士进行交换。

奥地利不希望普在德意志中的实力加强,同时也担心俄国的实力强大后会在本国内部导致民族问题尖锐化,因此坚决反对普俄两国就此协议。

英国则希望维持欧洲力量的均势而支持奥地利反对普俄的行动。

经过激烈的争吵,俄普奥达成协议,瓜分了波兰。

关于萨克森问题,普鲁士获得了其部分领土并得到瑞典的波美拉尼亚,莱茵河左岸地区和威斯特伐里亚作为补偿。

《比利牛斯条约》;继《威约》签订后,法西战争并未结束,一直到1659年,法国最终击败西班牙,双方签订《比利牛斯条约》。

主要内容:⑴法国波旁王室与西班牙哈布斯堡王室联姻;⑵西班牙放弃对阿尔萨斯的要求。

该条约的一些条款对法西两国以后的对外政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甚至影响到整个欧洲的国际关系。

三国干涉还辽是指《马关条约》签订后,俄、德、法三国共同干涉,迫使日本归还中国辽东半岛一事。

1895年4月,三国照会日本,要求其无条件放弃对辽东半岛的要求。

日本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元气大伤,无力武力抗拒三国。

1895年5月同意放弃辽东半岛,但要求中国增加3000万两白银的赔款。

三国干涉还辽后,一场瓜分中国的狂潮正在酝酿之中。

大陆封锁体系大陆封锁体系是指拿破论为了在经济上击垮英国而建立的一个战略体系。

它由两次“柏林敕令”和“枫丹白露敕令”组成。

这一体系在最初有效地打击了英国,但随着英国拓展海外贸易,并实行反封锁政策,体系的物质基础受到了动摇,后来在欧洲大陆矛盾的斗争中,大陆封锁体系土崩瓦解了。

遗产战争是指法王路易十四以继承西班牙遗产为名发动的战争,实质为法国霸权政策的产物。

法国霸权政策的重点是夺取哈布斯堡家族的领地,削弱哈布斯堡王朝的势力。

欧盟一体化过程中内部因素的制约

欧盟一体化过程中内部因素的制约

欧盟一体化过程中的内部制约因素经过50多年的的一体化发展之后,欧洲已经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世界力量中心,在国际世务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持入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建设中的角色也至为关键。

欧洲一体化,从经济到法制,愈加超国家性,成为世界的重要一极。

然而在看到欧洲走向高度联合的同时,也应当看到欧洲一体化过程中当前所面对临的挑战和问题。

既有来自欧盟内部的问题,也有来自联盟外的种种压力和挑战。

本文就谈几点除课本当前欧盟一体过程中自身内部的制约因素来分析其制约因素。

一欧盟内部机制衍生出的问题自1952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以来。

欧洲一体化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不断深化和巩固的过程。

但是。

一体化的进程从一开始就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制约。

27个国家的各类国事与欧盟息息相关,牵一发而动身。

各个国家经济发展不一,国家利益不同又呈现出外交的多端变幻,无一不影响着欧盟的一体化。

首先,欧盟制定的统一各个条约,既是促进其进步的润滑剂,又成了进一步一体化的阻碍。

没有《罗马条约》、《单一欧洲法令》、《马斯特里赫特条约》、《阿姆斯特丹条约》、《尼斯条约》、《里斯本条约》的推动,一体化是很难想象的。

但实质上存在着诸多问题,欧盟是由各个主权国家联合而成,各成员国利益不同,在今后发展中必然为会为己国谋利而引起矛盾,而这部条约也可能只是摆设而已,贯彻难以有保证。

签订《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时丹麦的全民否决以及通过《里斯本条约》时的几年艰难历程,皆说明西欧各个国家之间为国家利益谋划,相对减缓了欧盟一体化的进程。

其次,复杂冗多的人员机构。

由于欧盟是由多国联合而成,依托着各种条约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由此以来便形成许多需要共同遵守的机制,许多大量人员的管理职位。

这些机构运作低效,难以协调,各国为本国应往欧盟管理处遣派人员的数目相互争斗。

如,按照《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规定,CFSP一方面被作为第二“支柱”置于欧盟的总体框架之内;另一方面一方面,它又独立于共同体事务之外、有独立的法律框架,这导致了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的复杂性,带来了制度与架构建设、运作效率、经费等。

世界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

世界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

名词解释:1、国际政治:国际社会行为主体在政治领域中相互关系的总和,包括世界范围内的战争、和平、强权、民主合作和对话等政治现象。

2、格局:就是各种力量对比与组合的结构3、跨国公司:是指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进行经营的公司企业,它包括母公司及其在国外设立的子公司,是世界经济舞台上集投资、贸易、金融、服务等经济功能于一身的特殊的非国家主体。

4、世界经济格局:是指世界经济中若干中心力量(国家或国家集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结构和态势。

5、世界经济:是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与国家集团所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共同运动的经济有机整体。

6、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是指那些在工业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又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有所区别,处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过渡的国家和地区。

7、经济全球化: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生产要素在全世界范围内的自由活动和合理配置,逐渐以致最终完全消除国家见的各种壁垒,使各国经济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相互依存,日益发展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的过程。

8、初级产品战略:是发展中国家利用自己拥有的某些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通过出口这些自然资源来获得外汇收入和进口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消费品,进而为经济的起步发展创造条件。

9、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生存、发展以及对外部施加影响的各种力量和条件的总和。

它包括经济、政治、科技、军事、外交、文化、精神等实力,以及其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口等基础实力。

10、新东方政策:放弃主张东西方对立的哈尔斯坦主义,在加强与西方合作的基础上达成和东方的谅解,承认战后欧洲的边界现状,改善与苏联东欧的关系,正视存在两个德国的现实,力图实现两个德国关系正常化,并表示希望以和平关系实现两个德国的统一。

11、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咨文中,提出了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指导思想,这个咨文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评米尔斯海默的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及中国威胁论

评米尔斯海默的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及中国威胁论

遏制中国:不可能完成的使命——评米尔斯海默的“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及“中国威胁论”江峡2012-10-22 15:44:29 来源:《湖北行政学院学报》(武汉)2012年3期内容摘要:约翰·米尔斯海默在2001年出版了著作《大国政治的悲剧》,提出了一种新的“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

其核心思想是美国要维持全球霸主地位,必须遏制中国的崛起。

但是米尔斯海默的“进攻性现实主义”是一个完全脱离当代国际关系,特别是脱离中美关系现实的非现实主义理论,与全球化的趋势以及中美两国政府与人民合作共赢的共同愿望背道而驰。

因为以国防恐怖主义以及核扩散为主要威胁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对进攻性现实主义的权力与安全竞争观点提出了严峻挑战。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中美接触与合作的历史潮流不可逆转。

关键词:国际体系;大国竞争;“进攻性现实主义”;和平崛起、遏制作者简介:江峡(1953- ),男,湖北武汉人,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国际教育中心研究人员,主要研究全球政治与中美关系。

中图分类号:D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155(2012)03-0038-06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后,在西方世界欢呼赢得对苏冷战胜利,期翼世界“永久和平”时,芝加哥大学政治学教授、著名国际关系学者约翰·米尔斯海默却对此大泼冷水。

他悲观地认为,冷战虽然结束了,但大国间的竞争并未停止,国际间“暴力冲突的循环将继续到新的世纪,对和平的希望恐怕难以实现。

因为构成国际体系的大国互相惧怕对方并竞争权力,结果造成和平无法实现。

”[1](P 前言xi)米尔斯海默将这种观点系统透彻地阐述在他于2001年出版的《大国政治的悲剧》中,并称其为“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

米尔斯海默认为,由于国际体系的无政府状态,国际体系中的大国为了得到安全而展开的竞争迫使他们采取进攻性战略,导致冲突与战争频繁发生。

一个大国要生存下去,就必然要成为体系中的霸权国家。

米尔斯海默相信,中国是一个正在崛起的不安于现状的大国,随着中国的崛起,中美之间的安全竞争不可避免。

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三个重要层面

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三个重要层面

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三个重要层面作者:郇庆治来源:《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7年第12期【摘要】在国际关系理论视角下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理念的审视,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理解,它是一个包括核心理念或愿景、理论话语或战略、主要制度化展现或策略举措等不同层面的十分复杂的系统性整体。

就此而言,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理念显然还处在一个初创性的阶段。

“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政府自改革开放以来首次明确提出的具有重大国际或区域影响的(经济)外交策略。

这就意味着,我们不仅需要自觉意识到其与20世纪90年代初所采取的“韬光养晦”战略的明显不同,而且必须主动考虑到该战略的实施推进几乎必然会带来的经济本身之外的国际关系与社会政治影响。

更重要、但也更具挑战性的是,要想使“一带一路”战略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核心理念及其话语或战略的标志性实践,我们就必须充分考虑它们彼此之间的内在契合性或一致性。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关系理论国际战略外交策略“一带一路”【中图分类号】D81 【文献标识码】A【DOI】10.16619/ki.rmltxsqy.2017.12.002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在不同场合多次阐述了中国政府将致力于打造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关系新理念①,并构成了我国十八大以来国际(全球)政治参与和外交战略的重要指导思想。

当然,如何进一步将这一新理念的具体意涵做出基于严谨的学理分析的归纳概括,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具有内在一致性的国际关系战略与外交策略(举措)体系,还需要去做大量的研究性工作,而这正是社会科学尤其是国际关系理论学界的使命。

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第一个层面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进行国际关系理论分析的第一个层面,是它作为对世界秩序或国际关系格局构型的核心性理念、理解或憧憬。

笔者认为,与之相关的当代国际关系理论流派主要有两个②:一是理想主义理论,二是建构主义理论。

现代国际关系理论中的理想主义,又称为法理主义或规范主义。

国际关系史真题集

国际关系史真题集

国际关系史历年真题1990 年国际关系史1、试述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签订。

2、试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巴黎和会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3、试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被分裂的原因、经过、及其统一的前景。

1991 年国际关系史一、简答题七年战争地中海协定三国干涉还辽蒙特勒海峡公约中东“六·五”战争纳尔逊·曼德拉二、论述题1、试述本世纪三十年代欧洲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

2、试述杜鲁门主义及其实质。

1992 年国际关系史一、简答题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1841 1841 1841 年《伦敦海峡公约》年《伦敦海峡公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意土战争(19111911))欧洲共同体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二、论述题1、试述、试述 1941 1941 1941 年日美谈判和太平洋战争爆发年日美谈判和太平洋战争爆发2、试述布什的人权外交及其实质1993 年国际关系史一、简答题北方战争四国同盟(四国同盟(181518151815))柏林会议(柏林会议(187818781878))第二次摩洛哥危机(第二次摩洛哥危机(191119111911))杜鲁门的第四点计划日本北方四岛问题二、试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美国从中立国反对德国法西斯方向的演变三、试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署的意义及其批准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1994 年国际关系史一、名词解释七年会议七年会议 1878 1878 1878 年柏林会议年柏林会议国联新东方政策三国干涉还辽二、论述1、一战后英国的均势政策2、艾森豪维尔主义与卡特主义的异同1995 年国际关系史一、名词解释维也纳会议(维也纳会议( 1814 1814 1814 )) 地中海协定地中海协定 东盟东盟 波斯尼亚危机波斯尼亚危机 中美上海公报中美上海公报 克林顿的“扩展战略”顿的“扩展战略”二、论述二、论述1、试述联合国的成立及其在战后国际关系中的影响、试述联合国的成立及其在战后国际关系中的影响2、试述波黑内战的起因、发展及影响、试述波黑内战的起因、发展及影响1996 年国际关系史1、太平洋战争的起源、性质、影响、太平洋战争的起源、性质、影响2、北约东扩和美俄关系、北约东扩和美俄关系1997 年国际关系史1、战后日美同盟的实质与发展、战后日美同盟的实质与发展2、30年代到二战英国的绥靖政策产生及影响年代到二战英国的绥靖政策产生及影响1998 年国际关系史一、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西姆拉会议西姆拉会议 三边委员会三边委员会 欧盟阿姆斯特丹会议欧盟阿姆斯特丹会议 三十年战争三十年战争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克里米亚战争里米亚战争 古巴导弹危机古巴导弹危机 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白里安白里安 --- --- --- 凯洛格公约凯洛格公约凯洛格公约 日美防卫合作指卫合作指 针(针( 1978 1978 1978 ))二、论述二、论述1、评述一战后凡尔赛体系形成的背景、主要内容和性质、评述一战后凡尔赛体系形成的背景、主要内容和性质2、评述二战后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原因和作用、评述二战后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原因和作用1999 年国际关系史一 、填空、填空1、欧洲列强在、欧洲列强在 1756--1763 1756--1763 1756--1763 年发生的战争又叫年发生的战争又叫年发生的战争又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中欧涉及的政治知识点

2022中欧涉及的政治知识点

2022中欧涉及的政治知识点欧洲观察室|俄乌冲突在政治、经济层面如何挑战未来中欧关系本文是上海欧洲学会与澎湃新闻“外交学人”合作推出的“欧洲观察室”专栏的第26篇。

5月14日,上海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中欧关系研究中心和上海欧洲学会共同发布《欧洲对华政策报告(2021)》和《欧盟的大国和地区政策(2021)》。

与2020年相比,2021年中欧关系急转直下,同时,在新冠疫情对欧洲影响逐步减轻情势下,欧盟加速向地缘政治力量转化,其大国和地区政策也发生了较大调整。

而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又为中欧关系横添变数和挑战。

中欧作为两大力量、市场和文明,未来能否一道推动双边关系行稳致远,为动荡的世界局势提供一些稳定因素?在俄乌冲突刺激下,欧盟的战略自主是否会受到影响,它又将如何借此机会继续拓展其地缘政治影响力?澎湃新闻获授权刊发上述两份报告中的部分文章,希望能有助于我们寻找上述问题的答案。

2021年是欧盟对华政策具有转折性的年份。

在《欧盟-中国:战略展望》文件出台两周年之际,欧盟于2021年4月对该战略文件中的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了检视,并在斯洛文尼亚担任轮值主席国期间就对华政策问题开展了讨论,其中有声音指出要实施更强硬的对华政策,更强调中国作为“制度性对手”的角色。

与上一年相比,2021年的欧盟对华政策无疑更具竞争性与对抗性。

这一年围绕人权问题对华制裁,更是将欧盟对华政策的对抗性推向高潮。

尽管如此,欧盟在总体上仍然维持多面性的对华政策定位,即将中国视为“合作伙伴、竞争者和制度性对手”,这一定位也被欧洲议会等欧盟其他机构以及以德国新政府为代表的欧盟成员国所接受。

欧洲议会2021年的“欧中新战略”报告以及德国新政府的执政联盟协议中都明确重申了这一对华政策定位。

与此同时,2021年欧盟对华政策的不同层面之间也呈现出较大的反差乃至矛盾,欧盟对华合作与竞争并举,“在多面性中寻求平衡”成为2021年欧盟对华政策的主基调。

2021年欧盟对华政策的主要趋势与特点2021年欧盟对华政策延续了2019年以来欧盟对华政策调整趋势,也体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欧盟对华政策意识形态化倾向更加明显。

国际关系理论

国际关系理论

国际关系理论1、国际政治行为体:指的是国际社会中拥有自己特殊利益,参与对外政治活动并发挥与自己职能相符作用的实体。

2、国际政治体系:指国际政治行为体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既对立又统一的有机整体。

3、国际政治的结构:也称国际格局,指的是活跃于世界舞台的主要行为体间相互作用和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结构。

4、国际关系:是指处于世界体系内各主权国家和其他独立实体之间的多层次关系—集团、国家、跨国公司、区域共同体、国际组织等之间的关系和多维性关系—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关系。

国际关系理论则是描述、解释、研究、估价和预测这些关系的现状与发展的理论。

5、国际关系理论:作为一种学术总称,是指研究各种国与国之间关系的科学分析框架和理论体系。

6、国际关系:简单来说,就是研究以国家为主体的国际行为体的跨国互动关系,并从国际政治视角研究影响这种互动的一切因素的学科。

7、均势:是一种分析概念,反映国际政治中权力均衡和不均衡的各种态势及其权利态势转变的各种结果。

8、均势:是表示一种力量的均衡、国际斗争中一种特殊的稳定状态、处理国际关系的一种特殊手段、处理国际关系的一种政策。

9、均势:从客观上看,是指国家间或其他国际主体间在利益关系的相互作用下,国际社会各种势力相互作用和牵制,彼此抵消形成的一种特殊稳定状态。

从主观上看,指一些国家或国际社会主体所奉行的外交政策和原则,是一种追求稳定的艺术与策略。

10、认同:来自社会心理学,指某行为体11、理论:由实践概括出来的,关于自然界和社会的知识的有系统的结论。

12、思想: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具有阶级性)13、观念:思想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里留下的概括性的形象,有时是一种表象。

14、学说:学术上系统的主张或见解。

15、均势:由多种制动力构成的一种系统内部的稳定状况。

16、现代主义:指一种文化,是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依赖的文化,张扬理性、自由,破除封建因素在内,也是西方历史、文化的符号。

黑色大西洋现代性与双重意识_札记

黑色大西洋现代性与双重意识_札记

《黑色大西洋现代性与双重意识》读书笔记目录一、内容简述 (2)1. 对《黑色大西洋现代性与双重意识》的背景介绍 (3)2. 本书的目的和主要论点概述 (4)二、现代性与双重意识的提出 (5)1. 现代性的定义与特征 (7)2. 双重意识的含义与重要性 (8)3. 黑色大西洋地区在现代性与双重意识中的作用 (9)三、现代性在黑色大西洋地区的表现 (11)1. 历史背景与文化传统 (12)2. 经济发展与社会变革 (13)3. 科技进步与信息流通 (14)四、双重意识在黑色大西洋地区的影响 (15)1. 对个人层面的影响 (16)2. 对社会层面的影响 (18)3. 对国家层面的影响 (19)五、双重意识的培养与传承 (21)1. 教育体系的作用 (22)2. 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23)3. 国际交流与合作 (24)六、双重意识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展望 (25)1. 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 (26)2. 应对策略与建议 (28)3. 未来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29)七、结论 (30)1. 对《黑色大西洋现代性与双重意识》的总结 (31)2. 对未来研究的启示与建议 (33)一、内容简述《黑色大西洋现代性与双重意识》是一本关于跨文化交流和现代性对人们意识影响的深度研究著作。

书中探讨了非洲人在跨越大西洋的过程中,如何面对并适应不同的文化环境,进而形成独特的双重意识。

这种双重意识体现在他们既保留了对非洲文化的认同,又逐渐接受了欧洲文化的某些元素。

在读书笔记中,这部分内容将详细概述书籍的主要观点。

书中进一步探讨了现代性对非洲人的影响,现代性带来的不仅仅是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对人们意识的改变。

在这个过程中,非洲人的双重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和塑造。

他们面临着保持传统与接受现代化的挑战;另一方面,他们也渴望将自身的文化和价值观与现代性相结合,创造出一种新的文化认同。

这种努力使他们在跨文化交流中找到了自我表达的方式,并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身份。

从美国大选兼谈两党执政理念与政绩及美国大选流程 20160506

从美国大选兼谈两党执政理念与政绩及美国大选流程 20160506

从美国大选兼谈两党执政理念与政绩及美国大选流程 20160506一、美国两党执政理念“和而不同”1.1 驴象两党存在基本分歧1.2 实用主义导致政党趋同二、两党执政期间财政和就业表现存在明显区别2.1 民主党执政期间经济增速略胜共和党2.2 民主党执政期间财政收入占GDP 比重趋于上行2.3 贸易逆差在两党之下表现并无明显区别2.4 民主党倾向于更低的失业率三、 “特朗普现象”折射美国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的抬头附录:大选流程与政党历史资料1、美国大选主要流程2、美国政党历史美国大选兲乎到美国政府的更迬,党派内部与党派乊间竞选期间的辩论以及各自的竞选纲领,既反应两党的历史偏好,也可以窥探新一届政府的政策倾向。

同时,总统候选人在大选期间对美国未来政治与经济政策的潜在承诺,也会直接影响资本市场的情绪。

当前至6 月仹,为美国大选的第一阶段,两党需要各自选出党派的总统候选人;在第一阶段,两党候选人一般不会形成系统性的政治纲领;因而我们在这一篇报告中,着重对美国两党历史政治与经济政策迚行梳理分析,幵对当前总统候选人表现出的政治与经济倾向迚行归纳总结。

一、美国两党执政理念“和而不同”美国民主与共和两党在核心选民、意识形态、外交思想以及政策理念上存在一些基本分歧,两党的执政斱针和策略分别迎合不同利益阶层的需求。

但由于两党不存在根本的利益冲突,且都属于实用主义型政党,政党兲注的焦点均是如何获得执政权利,因而两党的执政理念存在趋同性。

1.1 驴象两党存在基本分歧美国民主与共和两党的政治信仰和政治纲领虽然不是绝对对立,但也有所不同;美国民主与共和两党在核心选民、意识形态、外交思想以及政策理念上存在一些基本分歧。

罗斯福新政乊后,共和党受到保守主义者支持,而民主党则受到自由主义者支持。

保守主义者在对内政策上强调自由经济,倾向于减税减支,收缩政府职能;在对外政策表现为现实主义、单边主义和民族主义。

自由主义者在对内政策上强调平等公平,认为政府必须对市场迚行调节,倾向于增税增支,扩大政府职能;在对外政策上表现为理想主义、多边主义和国际主义。

浅析俄罗斯国际关系理论的主要流派

浅析俄罗斯国际关系理论的主要流派

浅析俄罗斯国际关系理论的主要流派作者:李友龙来源:《山东青年》2017年第01期摘要:俄罗斯国际关系理论的主要流派是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此外还包括大西洋主义、欧亚主义、新马克思主义等本土学派,各学派的核心观点存在根本差别,之间存在诸多争论。

关键词:俄罗斯;国际关系理论;现实主义;自由主义目前学术界对于俄罗斯国际关系理论的主要流派有着多种分类,比较常见的一种是分为自由主义、现实主义、欧亚主义以及新马克思主义,另一种是分为自由主义、现实主义、新马克思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但如同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主要流派是现实主义与自由主义一样,俄罗斯主流的国际关系理论也基本沿袭这种模式。

俄罗斯国际关系学各流派中占主导地位的是现实主义学派,主要以俄罗斯科学院、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和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的一些学者为代表,该流派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自苏联时期起开始有大规模的发展。

其主要观点延续现实主义的核心,看重实际利益,以维护国家安全为主要目标。

为此对内要实施改革,发展经济,对外要有选择地发展外交关系,外交亲密度从高到低应以近邻一前苏联国家一东欧、中东、远东一西方这一顺序为主。

俄罗斯现实主义者研究的问题主要涉及世界结构、俄罗斯战略和外交政策等问题,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历史体系方法、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方法、政治哲学与社会学方法、政治心理学以及政治经济学的方法等。

与现实主义学派相比,俄罗斯国际关系理论中的自由主义则提倡运用国际制度来提高国际体系的稳定性,在特殊的历史时期着重强调采取西方政治经济体制来改造俄罗斯社会。

自由主义学派内部分支较多,主要有现代化流派、制度主义流派和国家民主派,三者存在很大的分歧与区别。

现代主义者推崇西方文明价值观,对苏联的解体评价积极,鼓励俄罗斯融入西方。

制度主义者对当前的国际制度持批判态度,但仍认为俄罗斯应该成为国际组织的成员来参与全球治理,对苏联的解体持消极态度,因此要加快与独联体以及前苏联国家的一体化进程。

双转型背景下欧盟对地中海新议程

双转型背景下欧盟对地中海新议程

双转型背景下欧盟对地中海新议程目录一、内容简述 (2)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4)二、双转型背景下的欧盟 (5)2.1 欧盟的双转型定义 (6)2.2 双转型对欧盟的影响 (7)三、地中海新议程概述 (8)3.1 地中海新议程的提出背景 (9)3.2 地中海新议程的目标与内容 (9)四、欧盟对地中海新议程的态度与政策 (11)4.1 欧盟对地中海新议程的支持 (12)4.2 欧盟在地中海新议程中的角色 (13)五、欧盟在地中海新议程中的实践探索 (14)5.1 欧盟在地中海新议程中的政策措施 (16)5.2 欧盟在地中海新议程中的技术创新 (17)六、欧盟在地中海新议程中的挑战与对策 (19)6.1 欧盟在地中海新议程中面临的挑战 (20)6.2 对策建议 (21)七、结论 (22)7.1 研究成果总结 (23)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24)一、内容简述在当前双转型背景之下,欧盟对地中海新议程的推进与实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档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详细阐述。

背景分析:双转型背景下的欧盟与地中海地区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地中海地区作为连接欧洲与非洲、亚洲的重要桥梁,其战略地位日益凸显。

欧盟对地中海新议程的制定与实施,旨在促进地区间的经济合作与安全稳定。

欧盟地中海政策转型:随着双转型趋势的深化,欧盟对地中海地区的政策也在进行相应调整。

从传统的以地中海沿岸国家为主的合作模式,逐步向更加注重地区整体发展的新模式转变。

欧盟在地中海新议程中强调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能源转型等领域的合作,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

新议程的重点领域:欧盟对地中海新议程的重点领域包括经贸合作、能源转型、互联互通、人文交流等方面。

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贸易便利化、推动清洁能源合作等措施,深化地区间的经济融合。

加强文化交流与教育合作,增进民众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友谊。

面临的挑战与前景:在推进地中海新议程的过程中,欧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地缘政治风险、经济差异、文化差异等。

全球化趋势:一种现实主义的再思考

全球化趋势:一种现实主义的再思考

全球化趋势:一种现实主义的再思考一、关于全球化的自由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全球化起因于经济活动的自由化和国际化,这是显而易见的。

尽管西方经济学家对国际经济的自由化有着不同的观点,但在这一点上有着共识。

正如一位学者所指出的:“全球化是国际经济活动的国际化和自由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必然产物。

最早起源于16-17世纪大西洋沿岸的自由市场经济,经过300多年世界历史的淘洗,经过国际关系海纳百川式的填充和修正,今天终于形成了汹涌的全球化浪潮。

这是市场经济内在逻辑的必然结果。

这种内在逻辑一旦走上了国际化的轨道,是不会停息的。

无论是大卫·李嘉图还是卡尔·马克思,都对这种内在逻辑做出过深刻揭示。

”(注:朱锋:“究竟什么是全球化?—兼论全球化的定义与动力”,载《世纪之交的欧洲、澳大利亚与世界》,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XX年版,第377页。

)如他所述,卡尔·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里所表述的思想被大多数学者接受成为解释全球化动力的经典之一。

马克思对经济全球化的根源作了如下精彩的论述:“随着美洲和通往东印度的航线的发现,交往扩大了,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运动有了巨大的发展。

从那里输入的新产品,特别是进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完全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且沉重的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日益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一个历史发展的新阶段……”(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0页。

)这是什么样的一个阶段呢?就是资本主义开始全球扩展、建立起全球性的经济和政治体系的一个阶段,就是全球化开始加速发展、真正形成的阶段。

马克思进一步指出:“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

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

欧盟科技政策新航标——“地平线”计划

 欧盟科技政策新航标——“地平线”计划

欧盟科技政策新航标——“地平线”计划[编者按]为了将欧盟确立为领先的知识型经济体,生产世界一流的科学推动技术创新以提升欧洲的全球竞争力,欧盟议会和欧盟理事会于2020年12月11日正式批准了“地平线”计划。

“地平线”作为欧洲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支持研发和创新的跨国计划,确定了欧洲2021-2027年科技研发与创新的基本政策与框架。

欧盟的科技政策本质上是成员国基于共同需求既合作又竞争的产物。

欧洲科技政策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欧洲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地位,提高欧洲工业在全球的竞争力,推动欧洲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20世纪70年代欧盟在科技政策方面达成了高度共识,《单一欧洲文件》将欧盟科技政策目标确立为“加强欧洲工业的科学技术基础,并促使欧洲工业更具有国际水平的竞争力”。

无论是2008年的“欧洲复兴计划”还是后来的“欧洲2020战略”都是欧盟这一目标的延伸与发展,核心是提高欧洲工业的竞争力,提高欧盟在应对全球挑战、科技研发等方面的国际领导力和影响力。

特朗普执政以来,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不正当竞争逐渐加剧,不断变化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对欧洲社会和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伴随着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新的力量和竞争者不断涌现加剧了贸易紧张局势并对现有的国际贸易规则构成严重冲击,这些趋势给欧洲工业带来了新的挑战,也促使欧洲产业进行技术升级以维持国际竞争力。

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欧盟并未采取自我封闭的贸易保护主义,而是坚持对外开放和自由主义为主的贸易政策,继续维持世界各地区的自由贸易关系,并且在开放的国际竞争中积极进取,不断创新。

为了维持欧洲工业产品、服务的高附加值和全球竞争优势,欧盟采取一系列推动创新和科技研发的政策来维持欧盟在新能源、环保和其他高科技领域的全球领导者地位,积极鼓励私人投资进行研发和创新,制定和推行了一系列高质量的科技和环保标准,推动欧洲产业的绿色和数字化升级,以增强欧洲在科技创新和产业竞争方面的战略自主权和竞争力。

冷战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发展变化文档

冷战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发展变化文档

冷战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发展变化文档“冷战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发展变化”开题报告1.主题的意义1.1 问题的提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是国际政治舞台上一个无情的参预者,也遇到了一个强大的对手——华沙条约组织(华沙公约)。

冷战期间,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对抗,体现在以美国为首、西方国家参预的北约联盟与以苏联为首的华约联盟之间的对抗。

20 世纪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以来,随着东欧民主国家权力的更迭和苏联的解体,北约的核心因素消失了。

然而,北约并不像华约那样消亡。

相反,它也活跃在历史舞台上,在国际关系中仍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冷战结束后,北约走上了改革之路。

北约举行了八次首脑会议,此间继续举行成员国外长和国防部长会议;有无数种改革。

由于这些改革,北约发生了什么变化?北约未来的发展前景如何?本文试图回答这些问题。

1.2 本研究的目的此研究是让人们重新认识北约。

因为现在的北约再也不是美苏用来争霸的工具,北约通过适度性调整,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911”事件后,为了应对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威胁,北约更是加快了战略调整的步伐。

北约也在转变其职能来适应当今的世界发展趋势。

1.3 研究的意义首先,从理论上讲,冷战后北约存在的原因及其未来发展前景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各种国际关系学派也以北约为例,证明其理论的解释力和预测力。

新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从这一学派的角度得到了解释、检验和证实。

然而,由于每种理论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它们没有太多地关注北约的转型。

本文认为,北约作为一个国际机制的集合体,自从冷战之后,其规范职能原则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面临的问题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并且欧洲变得更加相互依赖,特殊是9.11 以来,欧洲稳定的安全形势和面临的反恐新任务,要求北约进行机制改革和政治军事改革,以适应日益变化的新形势。

1999 年的北约战略新概念和2022 年的布拉格峰会确立了北约战略转型方向和改革步骤。

欧委会新纲领:“绿色”与“数字化”的双转型

欧委会新纲领:“绿色”与“数字化”的双转型

欧委会新纲领:“绿色”与“数字化”的双转型作者:曹慧来源:《世界知识》 2020年第1期文/曹慧2019年12月1日,冯德莱恩领导的新一届欧盟委员会(以下简称“欧委会”)正式就任。

就在不久前的11月27日,她的施政纲领在欧洲议会获得通过。

未来五年,新一届欧委会的工作将聚焦绿色发展、经济增长、数字化、共同安全、全球伙伴关系与促进民主等六大优先领域。

冯德莱恩出任欧委会主席后,在欧洲议会发表的首次演讲中将其政治主张归纳为“绿色与数字化的欧洲经济双转型”。

“绿色”与“数字化”带来增长2019年12月11日,欧盟委员会公布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新政“欧洲绿色协议”(以下简称“协议”)。

在“协议”中,冯德莱恩确定的首个优先领域是“绿色”,其核心目标是欧洲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即二氧化碳净排放量降至零。

“协议”明确规划了未来五年欧盟的绿色增长路线图。

欧盟希望增强市场监管,扩大对可再生能源等产业投资,使欧洲企业更具国际竞争力。

“协议”在绿色发展方面的具体规划包括:制定能源密集型产业和这些产业所在地区发展转型的机制,包括设立专门的投资基金。

提议订立赋予2050年气候目标法律效力的“气候法”,使欧盟走上一条不可逆的“碳中立”之路。

制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行动计划,使之与新产业政策相辅相成。

将欧盟2030年温室气体减排目标从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50%上调至55%。

建议在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U-ETS)框架内设置能源和工业部门排放配额。

尽可能将道路运输、海运、建筑业等部门也纳入EU-ETS。

制定包括清洁燃料、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税收和促进铁路货运等方面的清洁智能交通发展战略。

制定“从农场到餐桌”战略,提高粮食生产和分配系统的可持续性。

制定调动公共和私人就发展绿色经济进行可持续的投资的战略及相关措施。

EU-ETS机制是“协议”的关键环节。

比利时布鲁盖尔研究所在2019年11月发布的研究报告中指出贯彻EU-ETS应做到四点:一是应覆盖所有行业和部门,使市场“充满活力”;二是碳排放价格的设置应与可持续性投资战略挂钩;三是通过技术创新振兴欧洲产业;四是将气候政策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纳入欧盟层面考虑,以加强有针对性的补偿措施,帮助能源密集型行业及这些产业分布的地区和国家实现绿色转型。

国际体系的演变

国际体系的演变

国际体系的演变1、罗马帝国崩溃后的欧洲处于封建割据状态,主权国家缺失。

2、现代欧洲诞生的要素所谓“现代”,是相对于“中世纪”而言,现代欧洲诞生之根本在于冲破中世纪教会帝国的樊笼。

以下三大因素在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A、文艺复兴发端于14世纪的意大利,鼎盛于16世纪(时间相当于中国的明朝)。

文艺复兴运动恢复古希腊和罗马的文化和艺术;充分肯定人的价值,重视人性,成为人们冲破中世纪的层层纱幕的有力号召。

对当时的政治,科学、经济、哲学、神学世界观都产生了极大影响。

B、宗教改革宗教改革最初只是反对罗马天主教会,但无形中给欧洲带来了自由、宽容的新气息,促进了欧洲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进步。

欧洲的各个国家也因为各自的宗教信仰而加强了民众的民族意识和国家的精神凝聚力。

马丁·路德(1483-1546年)1517年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挑战罗马教廷权威,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宗教改革持续100多年,大致到1648年告一段落加尔文(1509-1564年)法国神学家,1650年代在日内瓦建立了神权共和国C、地理大发现(新航路开辟)15世纪后期-16世纪初,发生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同时期开辟了欧洲前往东方的海上通道,发现了美洲新大陆促使地中海沿岸的经济活动进入了数千年来最活跃的时期。

跨洋商业活动变得越来越频繁,海外贸易累积的财富激发欧洲人在美洲和亚洲的殖民事业,促使资本主义和工业革命的发展,最终直接、间接地激发了帝国主义。

在欧洲社会结构方面,商人们先后取代了南欧与北欧的封建领主,成为社会中最具权势的阶层。

在英国、法国及其他欧洲国家,资产阶级逐步控制了本国的政治和政府。

3、现代国际理念意大利城邦的外交实践现实主义政治理念国家主权概念现代国际法4、三十年战争(1618-1648)四个阶段1.波希米亚阶段(1618-1623)2.丹麦阶段(1625-1629)3.瑞典阶段(1630-1635)4.瑞典-法国阶段(1636-1648)战争爆发:布拉格掷出窗外事件威斯特伐利亚和会(1644-1648)5、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的影响1.领土安排2.宗教安排3.主权概念4.国际规范此和约导致奥地利哈布斯堡皇朝失去大量领地,也削弱了皇朝对神圣罗马帝国内各邦国的控制,使皇朝陷入中衰,也使德国陷入封建分裂的时代。

美国外交史和国际关系理论的现实主义学派

美国外交史和国际关系理论的现实主义学派

19也会阻止世界大战的爆发。

核武器看来并不是影响冷战东欧政治剧变,包括苏联的解体,因此我们在分析冷战结的发展、联盟的模式或者大国行为方式的决定性因素。

”束原因的时候,需要格外关注国内层次和个人层次的因(J oh n Mu ell er,“The Essential Irrelevance of Nu cl e ar Weapons:素。

在分析国内层次和个人层次因素的时候,国际关系Stabil ity in t h e Postwa r World,”I nter nati onal Sec u ri t y,F a ll理论中的现实主义学派之解释力较弱,实际上,现实主义1988.)应该指出的是,米勒教授的思路同建构主义者的思主要关注国际层次的因素,而不太重视国内和个人层次路有相似之处,比如,很重视观念的作用。

的因素。

另外,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加迪斯教授在其1986年值得注意的是,冷战结束后十分流行的建构主义学发表的一篇文章中,从两极国际体系、核武器的作用、科派对于冷战结束原因之分析比较具有说服力。

他们强调技进步、意识形态、超级大国的“游戏规则”等等多个方面戈尔巴乔夫观念的变化是导致冷战结束的根本原因。

比解释“持久和平”。

这是一篇颇有说服力的文章。

(John如,建构主义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亚历山大·温特在其著Lewi s Ga ddi s,“T he L o n g Pea ce:Elem ents of Stab ilit y in t h e作中这样写道:“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是对美苏关系‘实Postwar International System,”International Secur it y,S pr in g质’深刻的、概念上的重新评估。

这是非专业人员的建构1986.)性的理论思考,在这种重新评估的基础上,苏联能够单方四冷战的结束面地迅速结束冷战这个似乎已经固化的冲突。

可能存在客观条件,使苏联‘不得不’改变冷战观念,但是这并不能我要谈的最后一个冷战史研究中的重大问题,当然改变一个事实,即在某种意义上,这些观念就是冷战,正就是冷战的结束了。

当前美欧关系_大趋势与新变化

当前美欧关系_大趋势与新变化

当前美欧关系:大趋势与新变化赵怀普[内容提要]冷战结束后,美国和欧盟步入了以合作与竞争并存为基本特征的 正常关系 进程。

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美欧 正常关系 进程呈现出不均衡发展特点,近年来还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

在双方寻求和解的努力下,美欧关系的气氛有所改善,合作有所加强,但这并不能改变美欧关系历史性和结构性调整的大趋势,也无法挽回大西洋联盟走向没落的命运。

[关键词]美欧关系大西洋联盟北约大趋势[作者介绍]赵怀普,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主要从事欧盟和美欧关系研究。

冷战结束后,美欧关系进入了一个历史性和结构性调整时期,即从冷战时期以北约为支柱的大西洋联盟式的 特殊关系 向冷战后美国和欧盟之间以合作与竞争并存为基本特征的 正常关系 转变。

这一结构性转变目前还只是一种趋势,其未来的发展将要经历一个渐进过程。

近年来,在欧洲和国际形势发生复杂变化的背景下,美欧关系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变化。

如何看待这些新情况和新变化,这些新情况和新变化将对美欧 正常关系 进程产生怎样的影响?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作些探讨,以就教于学界同仁。

一、结构性调整进程中的不均衡发展结构性调整是当前美欧关系发展演变的总体特征,它反映了关系主体、内涵及性质的变化。

美国和欧盟正在超越传统的大西洋联盟框架,形成一种包括经济、政治及安全关系在内的全方位新型双边关系,这与冷战时期美国和西欧国家之间的军事同盟式 特殊关系 有着根本不同。

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欧盟1991年底通过 马约 确立了支撑欧洲联盟未来发展的三大支柱,特别是规定了要发展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并明确提出要与美国建立 更加有效的平等伙伴关系 。

!美欧关系的结构性调整是一个较长期和渐进的过程。

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在当前及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美欧关系已经并将继续呈现出某种不平衡的特点,主要体现为双方的合作与竞争在不同领域具有较大差异性。

这种不平衡性将伴随美欧 正常关系 进程的始终,并将使这对双边关系变得复杂化。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