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蓝耳病的新型控制策略 (1)

合集下载

国外猪蓝耳病的防治经验

国外猪蓝耳病的防治经验
病毒。
消毒与清洁
定期对养殖场、运输工具、饲料 和水源等进行彻底消毒和清洁,
降低病毒传播风险。
人员管理
加强员工培训和意识提升,严格 执行生的改进
01
02
03
04
饲料管理
确保饲料营养均衡,提高猪只 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环境调控
保持养殖环境干燥、通风良好 ,降低病毒在环境中的存活率
02
国外猪蓝耳病的防治 策略
疫苗接种
01
02
03
疫苗种类
国外针对猪蓝耳病已开发 出多种疫苗,包括灭活疫 苗和弱毒疫苗等。
接种时间
通常在猪只饲养初期进行 接种,以提高群体免疫力 。
接种程序
根据疫苗种类和猪场疫情 ,制定合理的接种程序, 确保有效预防猪蓝耳病。
生物安全
隔离检疫
对新引进的种猪进行严格 隔离检疫,确保不带病毒 进入猪场。
国际合作与援助
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引进先进的防治技术和管理经验。接受国际援助和支 持,共同应对猪蓝耳病等跨国境的动物疫病,维护全球畜牧业的发展和食品安 全。
THANKS
感谢观看
疫苗选择与使用
根据当地疫情和病毒株的特点, 选择适合的疫苗类型和使用方案 。确保疫苗的质量和有效性,并 按照推荐的接种程序进行接种。
综合防治策略的价值
01
疫情监测与预警
建立有效的疫情监测系统,定期对猪群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疑似病
例。通过监测数据的分析,可以预测疫情趋势,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02
生物安全措施
疾病的影响
猪蓝耳病对猪群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
经济损失:由于猪蓝耳病导致繁殖率下 降、生长缓慢、死亡率增加,给养殖业 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国外猪蓝耳病的防治经验

国外猪蓝耳病的防治经验
监测与检测
欧洲建立了严格的猪蓝耳病监测与检测体系,要 求各成员国及时上报疫情,并对疫情进行跟踪和 处理,有效控制病毒传播。
生物安全措施
欧洲猪场同样重视生物安全措施,特别是对于跨 境生猪贸易和运输的监管和控制,防止病毒跨境 传播。
政策支持
欧洲各国政府在猪蓝耳病防控方面提供了政策支 持,包括给予疫苗接种补贴、提供疫情处理资金 等,提高猪场主的防控积极性。
鉴别诊断
与其它猪病进行鉴别,如猪瘟、猪 流感等。
检测技术
核酸检测
利用PCR、RT-PCR等技术检测病原核酸。
抗体检测
利用ELISA、免疫荧光等方法检测病猪血清中的 抗体。
抗原检测
利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等方法检测病猪组织中 的抗原。
诊断与检测的难点与挑战
假阳性与假阴性
由于检测方法的局限性,可能 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流行病学特点
1 2
易感动物
猪是主要的易感动物,尤其是母猪和仔猪。
流行季节
猪蓝耳病全年均可发生,但多发于冬春季节。
3
传播特点
猪蓝耳病在猪群中传播迅速,常呈地方性流行 。
02
猪蓝耳病的诊断与检测
诊断方法
临床诊断
根据病猪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 化进行诊断。
实验室诊断
利用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方法 检测病原。
生物安全措施问题
虽然养殖场采取了生物安全措施,但由于地区和养殖场条件的不同 ,实施效果存在差异,部分养殖场可能无法有效控制疾病传播。
06
我国猪蓝耳病防治对策与建议
加强政策支持和技术培训
政策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猪蓝耳病防治的投入,制定相关政策,提供资金支持,建立完善的 疾病防控体系。

蓝耳病及其防控策略

蓝耳病及其防控策略

6 )使用 P RS苗要 考虑 与其他 疫 吸道疾病预防保健 ,天气突变 ,外界 因 R
强 免疫 。
苗注射所间隔的时 间,且不提 倡二 次加 素发生变化 ,对常在菌 ( 即条件性致病 或杜绝疫情流通 传播 ,特 别是要治理省 菌) 的防御抵抗及抑制性加药也很重要。 际县市界死 角处的 “ 三不管”现象 ,实 4 )养殖 者 认 识 不 足 ,措 施 不 当。
7 猪 群 卫 生 健 康 状 况 不 佳 时 , 一 无论是水中还是料 中加药 必须单一性 为 行 问责追究制 。 ) 般 不要 用 P S苗 。 RR
好 ,更换药物与更换净料 、净水 必须同
8 确 认 非 疫 区 所 有 猪 场 不 建 议 用 步进行 ,避免有些药物相 互拮 抗 ,甚至 养殖场 要有 自我保护意识 ,忽视养殖规 ) P S苗 ,有 时 盲 目免 疫 ,跟 风 免 疫 也 产生毒性反应 ,适得其反 。加入饮水 中 模 及饲 养密度 的控制 ,造成 恶性循 环 。 RR
别站检测也马虎 了事 ,不负责 任。
总体 上是划算的 ,不要 因小失大 ,必须
这样做 。
胺类 ,对细 菌性 疾病 都有预防作用 ,针 响 ,我 国这几年养猪业也 屡遭重创 ,养
抗 菌毒素 : 主要 是黄芪多糖 ,干扰 心有余悸 。尽管 国家 出台多项扶持 ,鼓 素 ,大 青叶 ,板蓝根 ,双黄连 ,鱼腥草 , 励性政策 ,养猪业提升依 然缓 慢 ,导致 千里光等 中药制剂 , 按说明书拌料 使用, 生 猪价 格 骤涨 ,长 期 居 高 不下 ,严 重
类 药物 效果不确 切 ,并促使 P RS R V毒 有以下方面的启示 : 1 )广大科 技 工作者 和行业 职能 部 ( 国养殖者 争先 恐后 申报 疫情 ,争取 英

蓝耳病防控手册

蓝耳病防控手册

蓝耳病防控手册一、蓝耳病的危害1、导致母猪生产力下降(流产死胎),仔猪感染后成活率降低蓝耳病导致母猪的繁殖障碍包括迟发情,不发情,返情,妊娠后流产、早产、产弱仔、死胎、木乃伊,无乳综合症,子宫炎症,增加后备母猪二胎综合征发生概率。

仔猪感染蓝耳病后出现典型的呼吸道症状: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和犬坐姿势、腹泻、渐行性消瘦、眼睑水肿、体表皮肤发紫。

断奶前死亡率极高,可达80%以上,甚至100%。

2、是呼吸道综合征的主要元凶蓝耳病在呼吸道综合征中起到乘上启下的作用,在氨气浓度过高,转群、温差过大、支原体使呼吸道系统的第一屏障受损害,此时蓝耳病阳性场易发生蓝耳疾病,破坏肺部巨噬细胞,导致放线杆菌和副猪嗜血杆菌等细菌疾病继发性感染最终导致猪只死亡。

防治好蓝耳病是防治呼吸道综合征的重中之重。

3、导致免疫抑制造成疫苗免疫失败近期在很多猪场发生猪瘟免疫不全,导致产房仔猪和保育猪发生温和型猪瘟,由于症状不典型凭临床和经验诊断易造成误诊,经实验室检测这些猪场猪瘟免疫不全与蓝耳病毒造成的免疫抑制有很大关系,其中包括许多蓝耳病阳性稳定场,所以蓝耳病阳性稳定场也要定期进行蓝耳病的监测和防控。

二、蓝耳病难控制的原因1、疫苗效果不佳的原因(1)病毒的变异性:蓝耳病毒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变异率较高的,同一基因型的PRRSV分离毒株之间存在明显的序列差异,特别是在基因组ORF1a的nsplb和nsp2,ORF3和ORF5的变异性很大。

不同毒株之间出现基因重组,活疫苗毒株与流行毒株重组,一个猪场、一个猪群同时存在经典蓝耳病病毒与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一种疫苗很难将现存的所有毒株包含。

(2)病毒逃避免疫监视:蓝耳病病毒氨基酸第N44糖链与其前一个N糖链之间正好是病毒的中和表位,由于存在空间位阻作用而影响中和抗体对中和表位的有效识别,从而降低了中和抗体的中和作用,使蓝耳病病毒能够逃避肌体的清除作用与免疫保护,致使病毒在猪群中长期存在,带毒达2~3年之久,呈现持续性感染,长期向外排毒。

蓝耳要求净化新形势下,蓝耳防疫之见解

蓝耳要求净化新形势下,蓝耳防疫之见解

蓝耳要求净化的新形势下,蓝耳防疫之见解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高致病性毒株引起的猪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该病自2006年暴发以来,发病率、死亡率高,对我国养猪业造成严重危害,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工作。

近年来,各地各有关部门按照国家总体部署,坚持预防为主,切实落实免疫、监测、扑杀、消毒、无害化处理等各项综合防治措施,加大防控工作力度,疫情发生几率明显下降。

目前仅在局部地区呈点状散发,感染率总体维持在较低水平,全国防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但目前病毒污染面依然较广,毒株类型复杂,特别是新传入的美洲变异株流行范围不断扩大,混合感染较严重,防控难度大、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3月21日,农业部印发《国家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指导意见(2017-2020年)》,对猪场蓝耳病的净化提出明确要求。

蓝耳病防控目标:到2020年底,全国核心育种场达到净化标准(即连续24个月以上无临床病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野毒感染病原学和抗体检测阴性);其他养殖场(户)达到稳定控制标准(即连续12个月以上临床发病率5%)。

蓝耳病临床症状如下表所示,多观察猪群,及时发现和评估感染情况,科学的防疫蓝耳疫苗,检测淘汰感染猪只,是蓝耳病净化的关键。

其免疫方法要求:养殖场户要根据不同防控阶段,制定实施免疫方案,逐步实现从免疫控制到免疫退出。

稳定控制阶段,国家核心育种场禁止使用活疫苗;其他养殖场户应根据流行毒株监测结果,科学使用活疫苗。

净化阶段,在严格落实生物安全措施前提下,退出免疫。

国家核心育种场如何在三年内使蓝耳病达到净化标准?首先看净化标准要求:连续24个月以上无临床病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野毒感染病原学和抗体检测阴性!目前,我国蓝耳病毒血清抗体阳性率高达81%以上,我国猪群蓝耳普遍带毒,因此,蓝耳免疫控制阶段非常重要。

1、对于后备猪群和种公猪,核心种猪场建议使用蓝耳灭活苗,后备猪配种前间隔3-4周免疫2次,种公猪免疫2-3次/年,条件成熟时,退出蓝耳免疫计划。

兰克威快速控制保育猪蓝耳病的临床案例

兰克威快速控制保育猪蓝耳病的临床案例

兰克威快速控制保育猪蓝耳病的临床案例作者:涂义定等来源:《福建畜牧兽医》 2018年第1期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俗称猪蓝耳病),被称为当前养猪业最贵的猪病,其大规模暴发、不间断发病或长期亚临床带毒,给养猪业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1]。

据统计,美国每年由蓝耳病造成的损失达6亿美元以上[2]。

然而,蓝耳病至今仍未被很好控制,且一旦发生,控制周期可长达数月,据美国明尼苏达州大学莫里森教授的研究,2016年美国发生蓝耳病的猪场,从开始发病至成功控制并恢复发病前生产成绩的平均时间为18周,即4个月左右,从开始发病至成功控制并达到断乳猪病原阴性的平均时间为44周,即10个月左右[3]。

莫里森的研究结论认为,蓝耳病是可控的,但探索更快、更稳定、更切实的控制方法将非常有行业价值[4]。

为了验证兰克威TM(复方中药提取物及牛磺酸)快速控制蓝耳病的效果,进行一系列临床试验,现将一例保育猪蓝耳病快速控制的案例报告如下。

1 猪场背景福建某自繁自养场,母猪存栏3 000头。

母猪免疫经典毒株活疫苗,每4个月一次,仔猪未接种。

2016年5月份开始,保育猪35~40日龄发烧,随后继发圆环病毒病及副猪嗜血杆菌病、链球菌病等细菌性疾病,临床表现以呼吸综合征为主要症状,一保(断乳25日龄至60日龄)死淘率约10%,使用替米考星等抗生素未见明显改善。

14日龄仔猪尝试免疫自家苗,情况未见明显改善。

母猪群繁殖性能正常,产床乳猪正常。

2 实验室诊断2.1 病原学检查2017年3月份发病保育猪采取病料送检,PRRSV RT-PCR检测显示,同时存在经典毒株(6/10)及高致病性毒株PRRSV感染(8/10);病料圆环病毒PCR显示,存在圆环病毒感染(5/10);猪瘟病毒、伪狂犬病病毒PCR阴性。

2.2 抗体检测2017年3月份抗体检测结果显示(见图1),母猪群PRRS抗体S/P值2.5以上个体比例为26%,蓝耳病呈现活跃现象。

防控蓝耳病的另类方法

防控蓝耳病的另类方法
Practice 实践 防控
防控蓝耳病的另类方法
提及蓝耳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专家、教授和一线养殖技术人员有 太多的观点,养猪人每多听专家讲述一次蓝耳病,对蓝耳病的认知就更加模糊,是否需 要免疫,究竟免疫经典毒株还是变异毒株,这些问题拿捏不定。到头来,猪场年年秋冬 季节发生蓝耳病问题:母猪流产、早产,产房紧接着发生病毒性腹泻,保育猪、育肥猪 成活率惨不忍睹。蓝耳病纵使复杂,免疫机理还没有完全研究透彻,但现实需求是猪还 要养,而且要养好。笔者在这里不想过多地讨论免疫机理,而是更多的从生产管理的方 向阐述蓝耳病的控制策略。
笔者对此发现是这样理解和应用的:在蓝耳病的 防控中,首先要减少受纳的巨噬细胞,宏观上控制高 抗猪只、减少极易感染的阴性猪只。其次要减少巨噬 细胞,宏观上控制季节变换时的猪舍环境和减少猪只 转群应激的程度。
1 减少受纳巨噬细胞 1.1 后备猪入群检测
很多猪场在某一年基础母猪更新率大、一胎母猪 比例高时,经常性出现母猪流产、早产、死胎、弱仔 比例超标,或者母猪奶水差,生长猪只继发细菌感染 压力大等蓝耳病问题。笔者从事一线兽医期间持续监 测过后备母猪在210日龄配种前的血清抗体发现经过普 通的疫苗免疫和药物保健后的后备母猪,其蓝耳病抗 体呈现高抗的猪只占比在30%以上。蓝耳病如此的高抗 比例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较多的群体处于蓝耳病不稳定 散毒状态,这部分猪群的盲目入群势必导致基础母猪 群整体的波动。
文 ⊙ 游武进 成都天邦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笔者之前对于蓝耳病的控制也停留在疫苗的毒株 和药物控制上,这种防控思路的改观得益于一次蓝耳 病成功防控案例。2015年12月1日笔者服务范围内的齐 齐哈尔某猪场(2500头母猪)发生严重流产情况,接 到疫情通知后,笔者第一时间赶往猪场,当时猪场外 环境白天气温为-20℃,晚上为-32℃,舍内温度白天 为12℃,晚上为13℃,舍内能看到明显的哈气水。该 猪场采取负压侧墙进风,由于较大的舍内外温差和较 小的侧墙通风窗,侧墙通风窗上的冷凝水结冰会完全 密封通风窗,每天需要清理2次,舍内氨气浓度超过30 mg/L,母猪泪斑严重(图1),皮毛粗乱。采集病料 进行抗原检测,结果显示蓝耳病阳性率为100%,紧接 笔者在保健替米考星+强力霉素的同时紧急普免蓝耳 病疫苗,疫情在4周以内逐渐平息,流产、死胎、弱仔 情况逐渐缓解,截至2016年1月1日,猪场流产总计120

猪场蓝耳病控制现场案例分析勃林格

猪场蓝耳病控制现场案例分析勃林格

第三届亚洲猪病大会论文
• Robert Desrosiers(加拿大),在疫苗免疫预 防猪的PRRS的研究中对加拿大的两个 农场,一场通过接种Ingelvac PRRS MLV 疫 苗仔猪死亡率从21%降至2%以内,第 二个场接种疫苗后仔猪死亡率则从6%降 低至2.9%。 • 疫苗株和这两个农场的野毒株的同源性分 别为85.9%和87.3%.该结果表 明即使在疫苗株和野生株同源性低的情况 下,交叉保护也能达到很好的保护效果。
发病猪场的控制建议
※ 建立隔离区、做好隔离工作 ※ 紧急接种疫苗 ※ 做好消毒工作
浙江蓝耳苗的销售汇报
2019/2/16
55
现场案例3
• 粤东某猪场 • 母猪600头,2006年1月开始种猪群使用茵格发蓝耳病活 疫苗,每4个月普免一次,仔猪免疫也在两周龄免疫. • 猪群生产一直稳定 • 2006年12月保育及生长前期猪群不正常,保育成活率只有 70%,生长猪死淘率10%,用药效果不理想. • 2007年1月,生长猪群约20%猪表现发病症状:发烧41度左 右,约30%病猪开始皮肤发红,仍有采食,打针几天后皮肤变 苍白,消瘦,最后衰竭死亡.不打针的病猪反而死淘率少一些
• •
从发病过程、临床诊断及实验室检测病因分析: 目前猪群发病的主要病原是:蓝耳病,圆环病 毒2型及副猪嗜血杆菌;猪伪狂犬及猪瘟不是主要 病因。
• • •


改善猪群健康状况的建议: 1.免疫 蓝耳病:使用勃林格蓝耳弱毒疫苗,母猪群体及1周至 10周龄仔猪普免1头份/头;免疫一个月后母猪群加强 免疫一次,以后每4个月免疫一次,未免疫及以后出生 仔猪在2周龄免疫蓝耳苗1头份/头。 猪副嗜血杆菌:使用勃林格HP-1疫苗,母猪群体免疫, 一个月后母猪产前4周免疫2ml/头,仔猪在2周龄免疫 (与蓝耳苗分两侧肌注)2ml/头; 仔猪3天内伪狂犬滴鼻1ml/鼻孔(2ml/头),以预防早期 感染。

驯化是当前猪场蓝耳病防控的实用方案

驯化是当前猪场蓝耳病防控的实用方案

驯化是当前猪场蓝耳病防控的实用方案自1987年首次在美国发现,一直是困扰全球养猪业的主要疾病,尤其在中国。

蓝耳病在我国不同地区反复发作,并引起大量猪只死亡。

特别是以高致病性蓝耳病为罪魁祸首的“猪高热病”,不仅在国内兴风作浪,还漂洋过海,“出口”至邻近国家如泰国、越南等,给当地生猪养殖造成巨大损失。

我们已经知道,蓝耳病会造成猪的免疫抑制,导致其他细菌、病毒乘虚而入。

蓝耳病控制不了,猪场难有太平。

现有PRRS的疫苗免疫有众多不足之处:灭活苗的免疫原性差,接种后抗体效价低,达不到有效的保护作用;弱毒苗要看疫苗株与野毒株之间同源性的高低而效果不一,对变异较大的病毒株交叉免疫保护性低(在自然界中已经分离了成千上万种不同的蓝耳病病毒的分离毒株,每一种基因型的毒株现在仍在变异)。

弱毒苗存在散毒的危险,有报道称弱毒苗可垂直传播,感染胎儿。

弱毒苗也能影响公猪精液,公猪不推荐接种蓝耳病弱毒苗。

对于母猪舍、保育舍、育肥舍分开的猪场,蓝耳病净化也是当今国际养猪业热门话题。

PRRS可在猪群形成持续感染,但种猪群在120-180天后就不再传播,如果对猪群开始进行闭群措施,持续6个月的时间内不引进后备猪,封群快结束时清空保育舍,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清除PRRS,200天后引入阴性猪作哨兵猪,如不再受到感染,这表明猪群净化了蓝耳病。

位于美国中南部的Cargill公司,在一个10万头母猪生产体系中清除了PRRS,与未净化PRRS之前比较,生产取得了很好成绩,另外诊疗、药费降低了51%,抗生素费用减少了70%(饲料、饮水加药和注射用药)。

但在中国现有养猪条件下,要实现蓝耳病净化十分困难。

对于多点式饲养的猪场,蓝耳病净化相对容易,母猪、保育猪及肥育猪在同一个场里的一条龙生产的大猪场,蓝耳病净化几乎不可能,而且极容易重新感染,由于种种原因,国内只有很少的猪场做到了多点式饲养。

净化需要的相关费用很高,高素质人才也是瓶颈,有关净化的相关细节还有很多需要探索的地方,净化后更新的蓝耳病阴性种猪来源也是有限的(国内只有极少数几家种猪场在做蓝耳病净化),蓝耳病净化的猪场一旦重新感染,其损失是巨大的,这让很多打算尝试的猪场决策者望而却步。

蓝耳病控制和清除的经验与防止再感染(广州会议)(1)

蓝耳病控制和清除的经验与防止再感染(广州会议)(1)

北美防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的方法进展(广州会议)Dr. Rodney Butch Baker录音转化成文字材料:喻正军校正:童光照贝克(Dr. Rodney Baker)博士,来自美国艾奥瓦州立大学——该大学研究猪病在全球来说,都是实力十分雄厚的。

第一个部分,和大家交流一下,美国控制蓝耳病的尝试,为什么我们用的疫苗是失败的,在猪场已经有病或没病的情况下,怎么进行蓝耳病的控制和清除,第二部分,和大家谈谈我们在美国做的工作,怎样把蓝耳病病毒阻挡在猪场之外。

第一部分,美国控制蓝耳病的尝试1,蓝耳病控制的可行性这就是我想给大家看到的,每一个小点,都是我们猪场所在的位置,艾奥瓦州是玉米和大豆的主产区,在这个州,养猪是相当密集的,有规模化猪场,也有小规模猪场。

在艾奥瓦周围的州,养猪也相当集中,主要位处东海岸,如密尼苏达洲。

在生产猪比较多的州,蓝耳病没有被真真控制,大家看到的照片是1986年12月我个人看见的第一例蓝耳病造成的母猪流产。

尽管近来美国的养猪还是大的养猪公司,但是近来“有机猪”——放养的猪,也逐渐多起来了,这是美国北卡纳宁娜洲养有机猪的一个小型农场,完全是放养,大家可以看见这些猪可以接触的野生动物,在中国,我到过江西和福建,野猪也逐渐多起来了,这些猪和多种可能带病的野生动物、鸟类等都有直接的接触,但是这些小猪场的猪如果开始引进的是蓝耳病阴性的猪,到最后出栏仍然是蓝耳病阴性,并不会受影响,但是一旦引进蓝耳病阳性的猪,就有可能带进病毒了。

在美国,前些年已经进化了猪瘟、布氏杆菌病、乙脑,已经极少看见猪痢疾和猪的传染性胸膜肺炎,当然,细小病毒,肺炎支原体仍然存在,但野猪群里面没有猪瘟,却还有伪狂犬的存在,因此,在这些小猪场有爆发伪狂犬的可能性。

今天早上还收到一个报告,一个小猪场报道说在猪场附近的野猪身上发现有伪狂犬,这样伪狂犬的净化又成为一个挑战。

在艾奥瓦州,还存在这样的养猪模式,春天买回一批要配种的后备母猪,配种后将产下的仔猪放到已经收获玉米地里饲养,当冬天来临时,将肥猪连同母猪一起卖掉,一年只养一批猪,这种半开放的养猪模式,蓝耳病不成问题,是一种间接性的批次生产,因为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冬天,这个地方是空栏的,现在美国还存在这种养猪模式。

国外猪蓝耳病的防治经验

国外猪蓝耳病的防治经验

药物治疗
目前还没有特效药物,可 以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 法,如干扰素、抗菌药物 等。
辅助治疗
如补充营养、改善环境等 ,以帮助猪群尽快康复。
生物安全措施
消毒措施
定期对猪舍、用具、场地等进行消 毒,保持环境清洁卫生。
人员管理
加强人员进出管理,避免外界病原 进入猪舍,减少感染风险。
猪群管理
合理安排猪群饲养密度,减少猪群 之间的接触和传播。
在接种过程中,应遵循正确的接种方 法和操作规程,避免交叉感染和传播 。
加强对药物使用的指导
合理使用抗生素
针对猪蓝耳病引发的继发感染, 应在兽医的指导下合理使用抗生 素,避免滥用。
抗病毒药物的研发
加大抗病毒药物的研发力度,寻 找能够有效治疗猪蓝耳病的新型 药物。
药物使用的注意事项
严格遵守药物使用规程,避免因 不当使用药物而产生的副作用和 耐药性。
人员管理
定期对猪群进行健康检查和抗体检测,及时 发现病情并采取防治措施。
加强人员出入管理和健康监测,避免人为传 播疫情。对猪场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考 核,提高防疫意识和技能。
04
我国猪蓝耳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与挑 战
疫苗接种中存在的问题
疫苗选择不当
部分地区可能存在疫苗不匹配 的情况,导致病毒变异和免疫
耐药性监测
对长期用药的猪群进行耐药性监测, 及时更换敏感药物,防止耐药菌株的 出现。
饲养管理的经验
猪场布局和设施完善
引种和隔离措施
合理规划猪场布局,设置独立的生产区、生 活区和污水处理区等,完善消毒、驱蚊等设 施。
加强引种检疫,避免引入带病猪只。对引进 猪只进行隔离观察,确保无疫情后方可合群 。
猪群健康监测

猪蓝耳病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启示

猪蓝耳病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启示

猪蓝耳病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启示作者:朱汉守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一、典型蓝耳病的临床表现在早期,典型的蓝耳病表现如下症状:母猪厌食、早产(一般是预产期前2~7天早产),产生大量的弱仔和木乃伊,弱仔猪基本上很难饲养成活,这是蓝耳病区别于其它导致流产的猪病的特点。

母猪主要是妊娠后期流产,一般是一过性流产,4~8周恢复正常。

未流产母猪所产下的小猪,或流产、早产存活下来的小猪,这些猪断奶进入保育舍以后,主要的症状就是腹式呼吸且被毛杂乱,间质肺炎相当明显(正常猪肺很软,用手一按会塌陷,而且要很慢才能起的来,而患蓝耳病猪只的肺很硬,肺间质中充满了各种细胞),但由于毒株的不同间质肺炎严重程度的差异较大。

二、非典型蓝耳病的特征1997年以后,蓝耳病(PRRS)发生的特征及临床症状就和以往的典型蓝耳病很不一样了。

母猪妊娠早期开始出现流产,然后到中期和晚期流产,流产会反复,几乎整个妊娠期都存在高的流产率,但几乎没有木乃伊和死胎,同时,发病时母猪的死亡率更高,可能超过5%。

三、蓝耳病病毒粒子蓝耳病病毒有6个结构蛋白,即GP3(分子量45KD)、GP4(分子量31KD)、GP2(分子量29KD)、GP5(分子量25KD)、M(分子量19KD)、N蛋白(分子量15KD)。

只有病毒膜上的蛋白才有免疫原性,产生的抗体才能将病毒中和,即只有GP3、GP4、GP5蛋白产生的抗体才能够中和病毒,换句话说,疫苗里要有这几种蛋白才能有效抵抗蓝耳病。

如果用活的病毒,包括使用全病毒做出来的疫苗感染猪群后,大部分猪产生的抗体,是由N蛋白产生的,用ELISA测抗体可知。

也就是说,大多数时候ELISA检测的结果同保护力没有关系。

四、病毒序列分析最常用的分析方法是用ORF5(5号开放阅读框)基因的PCR产物直接测序,但是病毒序列的相似性不能说明它们之间是否具有交叉保护。

ORF5序列在猪场的运用:鉴别蓝耳病的爆发是由原毒株引起还是变异株引起;猪场是单一感染还是几种PRRSV毒株同时存在;追溯新毒株的来源;监控场内和场间特定毒株的传播;鉴别疫苗毒和野毒。

国外猪蓝耳病的防治经验ppt

国外猪蓝耳病的防治经验ppt
耐药性监测
04
防治效果的监测与评估
各国针对猪蓝耳病制定了相应的监测计划,包括对病毒的监测、对感染动物和易感动物的监测以及流行病学调查等。
监测计划
主要包括病毒的核酸和抗体检测、病毒分离鉴定、动物试验以及临床指标等。
监测指标
监测计划和指标
评估方法
主要采用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等方法进行评估。
人员管理
严格控制人员进出,对来访者进行消毒和隔离,避免携带病原体进入猪场。
生物安全措施
在疫情高发期,可采用抗菌、抗炎、解热等药物进行预防性用药,减轻猪只感染症状,降低发病风险。
药物防治策略
预防用药
对于已感染的猪只,根据病情采用抗病毒、抗菌、解热等药物进行治疗,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
治疗用药
长期用药会导致病原菌产生耐药性,因此需定期监测耐药性情况,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全球分布
高发期在夏季,冬季较为少见。
季节性特征
多发于养殖密集地区和人口密集区域。
地区性特征
流行特点和季节性
临床表现
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关节疼痛、皮肤出血等。
病理变化
肺脏出血、水肿,淋巴结肿大,肝、肾等器官肿大等。
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
03
国外猪蓝耳病的防治策略
包括活疫苗和灭活疫苗,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疫情情况,选择适合的疫苗种类。
严格执行动物卫生法规,提高养殖场生物安全水平。
加强动物卫生监管
加强疫苗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因地制宜制定免疫策略。
推进疫苗研发与使用
加强基层兽医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提升兽医服务水平
加强病原生物学和流行病学研究
研究展望和未来发展趋势
发展新型疫苗与药物

蓝耳病控制系统化防控思路

蓝耳病控制系统化防控思路

1、阳性不稳定状态:猪蓝耳病抗原、抗体双阳。

母猪场如果处于这个阶段,则说明较多母猪出现了病毒血症和排毒现象。

怀孕后期有流产及繁殖障碍现象,甚至产房仔猪腹泻或保育舍、育肥舍也出现呼吸道症状等。

如果做到有效管理,此阶段持续时间不会超过1个月。

①先止损:降低环境中的病毒载量+治疗性投药(结合药敏实验结果)。

降低环境中的病毒载量主要通过空栏的彻底有效消毒和发病阶段的有效带猪消毒(两害相权取其轻)以及降低饲养密度来实现,需要强调一点,保育舍在一个点关放超过两个半月时,最好将保育舍分为前、后保育,相当于多一次空栏和清洗,可有效降低环境中的病原载量。

在寒冷季节,要加强断奶后的保育仔猪的有效保温工作。

一般蓝耳病阳性不稳定状态的猪场,保育阶段除了表现呼吸道症状外,还会伴随膘情不理想的问题(甚至露出脊椎骨来的猪只占比较高),所以,保育料中的能量水平要提高一些,来增加抗应激能力。

另外,猪场常用的消毒剂对病毒的处理方式属于化学方式,但最好通过实验验证,确认这些常用消毒剂对病毒的作用是否有效。

影响有效消毒的因素有:水质、温度、光照、有机物生物膜、有效浓度、消毒设备、水珠颗粒大小、单位面积的喷雾量、与病原接触的时间等等。

批次化管理+全进全出+空栏彻底清洗消毒等管理措施,是有效控制和净化疾病的基础性管理手段。

①立即做抗应激+体质增免措施+持续降低环境中的病毒载量,对缓解应激掉膘过程中脂肪的代谢有重要作用。

降低环境中的病原载量是一个长期坚持并持续渐进的行为过程。

②慎用疫苗+淘汰强阳性的母猪+提质增免措施+持续降低环境中的病毒载量。

原则上,能不用疫苗尽量不用疫苗。

③营养是构建良好免疫力的基础。

很多猪场重视程度不够。

举例:后备母猪从配种后到上产床,饲喂怀孕母猪料甚至控料的猪场大有人在,迟早会出问题。

因为头胎母猪除了胎儿发育外,母体本身从配种到分娩也增重100多斤,而且这个增重的料肉比要比商品猪的料肉比要高得多,而全场饲料中,怀孕母猪料是能量最低的饲料,加上控料也会导致维生素和氨基酸的摄入不足,从而导致连锁反应,如毛色和肢蹄问题明显等。

蓝耳病疫苗免疫的理由与最佳免疫方法

蓝耳病疫苗免疫的理由与最佳免疫方法

蓝耳病疫苗免疫的理由与最佳免疫方法蓝耳病(PRRS)对养猪业的危害已是众所周知,但对使用和不使用弱毒疫苗进行免疫都各说各的道理,致使一些养猪场感到无所适从。

本文从我国国情出发,揭示免疫是控制蓝耳病的有效手段,同时对业内人士使用蓝耳病疫苗的一些担心做出解释,并对如何更好发挥疫苗的效果做出说明。

1、国外对蓝耳病不免疫措施不适合我国国情据资料报道,美国部分猪场自1996之后已经不使用弱毒疫苗注射,那么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学习他们的方法呢?首先,国外的猪病环境与中国的不同,美国净化了伪狂犬,消灭了猪瘟和口蹄疫,没有发生过流行性腹泻。

而中国这些病随时会发生,从而诱发系列细菌病、病毒病,使猪场内蓝耳病病毒达到自然稳定的机率非常低,其次,生产设计方式的差异,明尼苏达大学朱汉守(Han Soo Joo)教授(2007)介绍,美国2000年之前在控制蓝耳病方面也走了不少弯路,目前核心群和公猪站及其大部分扩繁猪场都是PRRS阴性,商品猪场的情况和中国类似,但因为是两点式生产,其对母猪群影响不大。

生产工艺流程上建议两点或两点以上式生产,通过全进全出阻断疾病的传播链。

生产工艺流程改造是美国控制该病最主要最有效的措施,而我国土地资源匮乏,绝大多数猪场都难以做到上述生产模式,最后,是感染病毒毒株上的差异。

美国大多数猪场都是多种毒株感染,所以疫苗的作用就显得非常微弱,而我国的猪场却与之相反,大多为一种毒株感染,所以疫苗能发挥很好的作用。

2、疫苗毒之间及与野毒间重组变异问题美国学者ScaottA.Dee博士等(2005)通过从慢性感染猪场近一年中获得的PRRS病毒核酸分子序列分析表明,不同类型的PRRS病毒间没有通过变异或基因重组而产生新的病毒,不同基因型的毒株可以在某一场内同时循环存在。

MichaelP.Murtaugh博士等(2002)研究发现,不同的弱毒疫苗株在猪的肺泡巨噬细胞上、猴MA-104细胞培养一同生长时,会出现病毒毒株间基因重组,然而在动物身上同时接种两种疫苗毒株,并没有发现病毒在体内重组的证据,疫苗株与野毒株基因重组的可能性很难估测,但通过本次动物体内试验可以看到,这种可能性是很低的,在这方面他们已经对1000多个田间分离病毒采用ORF5 D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没有发现有基因重组的证据。

蓝耳病的最新研究进展与控制方法

蓝耳病的最新研究进展与控制方法
( 4) 图 。
由表 1中得知 :
() 1 大多数时候 不必作 全基因序列
图 2 蓝 耳病 毒 的 基 因
图 4 IF P分 到 的 主要 致 病 株 :L L
1 22 0 6 NO..0 8
网址 : , pg td yc m 11 ^I iso a .o I
维普资讯
未知 的因子呢? 现在 大家发 现 , 非典型 括 疫 苗 毒 感 染 猪 群 后 。 部 分 猪 产 生 的 大
图 3 基 于 ORF S受 体 识 别 区的
蓝 耳病 毒 分 类
蓝耳病 只不过毒 力增 强 了, 出现 了更强 抗 体 。 遗 憾 。 核 蛋 白 。 核 蛋 白 对 抗 大 多用 于 作 引物 。最 多 变异 的是 G 5 很 是 而 P
对繁殖 性 能的影 响很低 , ~ 4 8周 时 自然 发病不会 增加 ;2) 了主动 感染 以后 , ( 做
自 己 场 的 繁 殖 猪 群 里 就 没 有 亚 群 的 存
在 , 自己场 的活病 毒 主动 感 染 , 次 用 一
让所有猪群 的免疫状态达到 一致。
保 育 中后 期 呼 吸 道 疾 病 一 直 存 在
间 质 性 肺 炎
图 1 典 型 蓝 耳 病 临床 症 状
投 稿 信箱 :is d y i.6 . m pg t a @vp1 3c o o
20 年 期 5 08 第2 1
维普资讯
堡 I O
PI S G TO DAY
非典型蓝耳病
3 空 气 过 滤 .
在 对新 的传染途 径 的研 究发现 , 确 实在 一 些情 况 下 个别病 毒 亚 型 可 以通
( ) 定 蓝 耳 病 发 病 是 由 新 的或 以 下 降 。 1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策划Topic美国蓝耳病的新型控制策略新型蓝耳病控制策略是遗传学和免疫学的结合。

科学工作者发现猪体内的一些基因标记可用来改善PRRS感染后的症状,并能降低病毒血症。

目前,美国养殖场正在运用一些育种数据,来筛选能够抵抗蓝耳病的猪只,降低蓝耳病死亡率。

文│Raymond Bob 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蓝耳病(PRRS)是一种神秘病,很多机理尚不清楚,会导致流产以及呼吸道症状。

猪场管理者的终极目标是将健康的猪换成财富。

研究发现,很多保育猪在保育阶段刚开始体重是比较正常的,但到保育后期体重不增长反而下降,这种无形的经济损失可能就是PRRS所造成的。

所以,研究PRRS的最终目的是将病猪变成健康猪。

PRRS造成的损失包括饲料的浪费(特别是玉米)以及很低的饲料转化率。

此外,还包括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PRRS已经适应了现代化的养殖生产方式,可以在一个生产系统中持续存在,也可以在一头猪体内持续感染。

猪只感染PRRS后,可以表现出持续性的病毒血症。

研究表明,PRRS可以在一个种群中持续存在。

PRRS感染引起的病毒血症,前期表现为升高,之后下降,后期再升高。

另外,中和抗体反应也会很弱。

当然现在已经有一些控制的方法,但都存在很大的问题,而控制PRRS的新型的方法是值得研究和应用的。

PRRS病毒和宿主的相互作用从蓝耳病病毒(PRRSV)基因组可以得知,这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病毒,可以和不同受体结合,有多个病毒表面蛋白与受体蛋白相结合,当检测PRRSV蛋白时,绝大多数抗体反应是针对N蛋白的,但检测的抗体并非全部都针对表面蛋白。

虽然我们已经了解PRRSV,但是它一直在变异,例如PRRSV感染巨噬细胞,通过CD169基因呈递抗原。

但是,改造猪基因组时,将CD169基因敲除后,猪仍然可以感染PRRSV。

可见,PRRSV感染巨噬细胞的基因发生了变异以适应基因敲除。

另一方面,PRRSV还有很多抗原表位,可以被不同的抗体受体所识别,但有趣的是,这些抗体与抗原表位识别时,表位一直在变。

所以说,PRRSV是在持续变化的病原体。

PRRS的防控防控PRRS的第一步是消除PRRS造成的损失。

PRRS能造成猪只大约10%体重丢失,农场主希望尽量挽回这些损失。

目前,有很多知识和方法可以防控PRRS,改善饲料利用率。

这些方法需要兽医、营养学家、育种学家和病毒学家共同的努力。

本人认为,防控PRRS,首先要对疫病进行监测和预防。

疫苗很重要,而如何使用疫苗更重要,当然还有生物安全问题。

第一支PRRS弱毒疫苗1994年在美国获得批准被使用,能够鉴别免疫与天然感染的动物,可以用于防控PRRSV感染。

但该疫苗也有缺点,它不能提供完全的免疫保护。

我们了解PRRS疫苗毒是一种弱毒,能有效地在体内进行复制,但会产生一些不良影响。

PRRS是一种综合性疾病,圆环病毒(PCV2)、支原体、猪流感及其他病毒和细菌都可与之共感染。

PRRS疫苗是一种弱毒疫苗,那么它对其他疫病有何影响,特别是对圆环病毒病有何影响?我们团队进行了研究,挑选体重、日龄、健康程度接近的20头猪,10头感染PRRSV,另外10头感染PRRSV+PCV2,每周采集血清样品进行检测,并观察临床症状。

结果表明,PRRS疫苗可以控制PRRSV的感染,并且降低病毒血症,但会提高PCV2的感染概率,并且增加PCV2的病毒血症,造成其他疾病的感染,死亡率会增加。

4647PIGS TODAYFebruary 2015可见PRRS是很复杂的疾病,病毒粒子携带有很多不同的PRRSV蛋白。

当然疫苗免疫虽然会降低PRRSV的感染,但也会加剧其他疫病的感染概率。

所以,我们不仅要防控PRRS的感染,还要防控其他的猪病,包括降低圆环病毒病的发生。

只进行PRRS的免疫,不能解决所有问题,需要采用类似的方式控制其他病毒性疾病。

新型防控PRRS的方法新型防控PRRS的方法兼顾了遗传学和免疫学理论。

2001年美国成立PRRS与宿主遗传学联合会,同时相关文章被发表,确定了猪体内的一些基因标记可用来改善PRRS感染后的症状,并能降低病毒血症。

这些科学成果有利于帮助养殖场主提高猪的育种水平,遗传标记位于猪基因组4号染色体(图1),带有该标记的猪体内的病毒滴度相对更低,体重增加的概率相对更大。

如果带有有利的基因标记,猪只可以增重10%,同时降低10%的病毒感染概率。

这在美国是非常显著的提高。

另外,同时监测与死亡率相关的遗传标记。

PRRS会引起猪的死亡率上升,达到50%。

PRRS和猪呼吸道综合征(PRDC)混合感染,会加剧呼吸道综合征的感染率。

猪呼吸道综合征相关感染的死亡率是与病毒血症相关的,而在猪基因组1号染色体上有一个遗传标记与死亡率相关,如果没有此不利的基因标记,猪是受保护的;如果带有这个不利的基因型标记,猪的死亡率能达到42%。

同时,PRRS与宿主遗传学联合会也监测与免疫相关的基因标记,寻找尤其能增强免疫反应的基因标记,此基因标记可以增加猪只的体重,降低死亡率。

科研工作者采用基因敲除技术进行猪只的改造。

实验证实,敲除CD169基因的猪,并不产生CD169受体,但CD163受体表达水平不变,但即使敲除CD169后猪只仍然可以感染PRRSV。

可见原先得到的结论,机体通过CD169来感染巨噬细胞的结论是错误的。

研究者目前在研究敲除CD163受体,观察该基因是否与PRRSV感染相关。

而关于中和抗体,疫苗免疫后,中和抗体是第一道保护墙,用于保护巨噬细胞免受PRRSV感染(图2)。

研究表明,中和抗体与PRRSV在猪体内的消失有正相关性。

一般来说,PRRSV产生的中和抗体效价很低,中和活性主要针对用于感染的病毒或者同源性病毒。

在疫苗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找到有广泛中和作用的抗体。

是否可以找到一些能产生独特的广泛中和抗体的猪,假设这些猪产生的广泛中和抗体可以中和所有的PRRSV,包括1型(欧洲型)、2型(美洲型)的PRRSV。

研究发现猪21号染色体可以产生很强的同源性中和抗体,但不能中和其他病毒。

研究表明,PRRS免疫后,13%的猪并不产生中和抗体。

在免疫和未免疫的猪群中,多数都可以产生同源性中和抗体,只有一小部分猪可以产生广泛中和抗体。

是什么抗原表位可以激活广泛中和抗体的产生?为什么这些猪不一样?能否通过育种手段培育一些能特异性产生广泛性中和抗体的猪只?回答上述问题之前,我们要知道,首先,获得能抵抗中和抗体的PRRSV,有利于图1 遗传标记位于猪基因组4号染色体图2 中和抗体保护巨噬细胞免受PRRSV感染48专题策划Topic 结论本研究通过建立一些新型的防控PRRS方法,建立有利于未来防控PRRS的方法,希望能为养殖场最大幅度地降低损失。

目前,美国养殖场正在运用一些育种数据,来筛选能够抵抗PRRSV的猪只,育种猪可以抵抗感染,降低PRRS死亡率。

另外,科研工作者目前正在对中和抗体进行研究评估,旨在通过研究PRRSV与宿主相互作用的机理,从而开发新型的特异性PRRS疫苗。

根据讲话整理,未经本人审阅研究PRRSV与中和抗体相关的耐受表位。

将PRRSV传4代后,非常保守的病毒蛋白M蛋白会发生一个基因位点缺失。

其实研究发现了一种可以抵抗广泛中和抗体的PRRSV,但这种病毒依然对于同源性中和抗体敏感。

研究表明,PRRS病毒粒子并不是所有抗原表位都一致。

所以,在中和抗体检测和评估的时候,需要识别中和抗体,因为这些中和抗体很可能是不一样的。

利用反向遗传技术,证实了M蛋白的点突变对于中和抗体的产生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可以建立一个新的模型,用于研究PRRSV与中和抗体是如何作用的,通过建立这个模型,可以更好的研发PRRS疫苗。

1 蓝耳病防控在中国所面临的形势中国是养猪第一大国也是猪肉消费第一大国。

我国猪肉消费在肉类消费中占近60%,而生产和消费的猪肉产值占全世界猪肉产值的将近一半。

毫不夸张地说,对于养猪产业来说,当今世界上很难有一个国家可以像中国一样代表养猪产业的发展、代表猪病的防控问题。

可谓世界养猪看中国,世界猪病看中国。

1.1 我国引种的情况虽然猪在全世界最早的养殖品种来源是一样的,中国是第一养猪大国,但大宗猪肉中没有一种是国产的。

截至目前,我国每年都要从国外引进种猪,这对动物疾病的防控不是一件好事,实际上蓝耳病也是通过进口种猪引入我国的。

纵观我国近十年的猪肉生产情况,我们发现猪肉在中国人的食谱中所占的比例是下降的,中国蓝耳病的防控策略及研究方向目前国际上关于蓝耳病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比如关于病毒变异率高、生物差异大的问题,比如感染持续性强的机理问题以及抗蓝耳病病毒感染的保护性机制问题。

这些问题需要猪场和科学家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去研究,过程也许很漫长,但研究可以为全面防控蓝耳病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意义十分重大。

文│张改平 河南农业大学但下降速度不是很快。

在中国人的食谱里,猪肉不会像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那样占比较低的地位。

我们国家是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在可预见的将来,在人口基数不会下降的将来,要想满足13亿人的肉食供给,主要还要靠猪肉和鸡肉。

中国养殖数量多、密度大,且养殖模式多样化,尽管近年来中国养猪业有了极大的发展,直至今天我国散养或小规模的养殖仍然占主流。

规模化养殖在近几年发展很快,大大活跃了我国生猪的活体运输市场,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有数亿只活猪在中国大地上运输,这增加了动物疾病防控的难度。

1.2 当前中国蓝耳病流行现状中国养殖业是全世界动物疾病的大熔炉。

几乎所有的动物疾病来到中国就变得更加严重,蓝耳病也不例外。

蓝耳病病毒三种主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