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美国进攻的战略措施

合集下载

当代中国外交-笔记

当代中国外交-笔记

中美2.简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关系的演变;答:(1)第一阶段,新中国建立初期50年代,美国对中国实行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政治上孤立的策略(2)第二阶段:60年代中美关系时好时坏。

美国对中国采取武力威胁和拉拢的双面政策,妄图使中国倒向自己一边。

而中国站在中立立场上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对美国的进攻都予以坚决的反击。

(3)第三阶段:70、80年代,79年中美建交,握手言和。

(4)第四阶段:90年代至今,中美互利和互相竞争,在许多问题上仍存在较大分歧。

3.简述中美建交的背景及其过程及其影响。

1)背景:美国方面:①70s中国国际地位提高,②“遏止和孤立”政策失败,③陷入越战泥潭;中国方面:①苏联陈兵中国北方边境,②有利于改善中国地位,③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国统一2)过程:①乒乓外交:毛泽东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打开了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

②1971年7月8日,基辛格在访问巴基斯坦期间,秘密访华。

7月9日至11日,周恩来同基辛格进行了会谈揭开中美建交序幕。

③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2月28日,中美签订了《上海公报》,奠定了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基础。

④1978年12月15日,中美《中美建交公报》发表,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公报》正式生效,中美正式建交。

3)影响:①结束了长期的对话,开始了两国关系的新阶段。

②提高了两国的战略地位,改变了国际战略格局,对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有重大的意义。

③有利于两国的经济、贸易、科技、文化、金融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发展。

④中国处于美苏之间的关键性制衡地位,使中国战略地位空前提高。

⑤尼克松访华,促使西方国家同中国建交,形成中国外交史上第三次建交高潮。

简述中美关系中的三个联合公报;答:(1)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应周恩来总理的邀请访华。

尼克松访华期间,中美双方于1972年2月28日在上海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上海公报”),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习题及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习题及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1)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60分。

请将你认为的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在题中的括号内。

)1.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

A.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C.君主立宪制 D.宗族家长制2.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A.法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儒家思想3. 19世纪末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成为殖民主义剥削的重要形式,并出现瓜分世界的狂潮。

A.掠夺土地 B.贩卖奴隶 C.商品输出 D.资本输出4. 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向东方的殖民扩张,使古老的中国面临着极其深刻的()。

A.生存挑战 B.生活考验 C.发展困难 D.生存危机5.在欧美列强中,英国之所以能率先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最主要原因是()。

A.英国对华贸易有逆差 B.中国禁烟使英商损失惨重C.英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D.中国没有完成了工业革命6.《海国图志》总结失败教训,寻找救国和御敌的方法,主张()。

A.进行“商战”B. “君民共主”C. “师夷长技以制夷”D. 加强海防战略战术7. 19世纪40年代开始,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南京条约》、《黄埔条约》、《天津条约》等不平等条约,规定列强各国进出口货物的税率,清政府均宜“秉公议定则例”,逐步剥夺了中国的()。

A. 关税制定权B. 关税自主权C. 海关行政权D. 海关自主权8. 在太平天国战争后期,太平军重创外国侵略者指挥的洋枪队“常胜军”,并在浙江慈溪击毙其统领、美国人()。

A.法尔思德 B.华尔 C.马肯基 D.勒伯勒东9. 1885年3月,中法战争期间,法军进攻中越边境镇南关,老将()身先士卒,率部勇猛冲杀,取得镇南关大捷。

A.关天培 B.陈化成 C.冯子材 D.邓世昌10. 1895年6月至10月,台湾军民誓死保卫台湾,浴血奋战,抗击了日本两个近代化师团和一支联合舰队,毙死毙伤日军()。

A.23000余人B. 28000余人C. 32000余人D. 35000余人11.规定外国军队有权在北京使馆区和北京至大沽、山海关一线“留兵驻守”的条约是()。

抗日战 争时期的国际形势如何

抗日战 争时期的国际形势如何

抗日战争时期的国际形势如何抗日战争时期(1931 年 9 月 18 日—1945 年 9 月 2 日),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极其艰难且充满血泪的岁月。

在这期间,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对中国的抗日战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当时,世界正处于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

法西斯主义在欧洲和亚洲迅速崛起,德、意、日三国结成法西斯轴心国,妄图通过侵略扩张来重新划分世界势力范围。

德国在欧洲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意大利则在地中海地区扩张势力,而日本则将侵略的矛头指向了中国。

在欧洲,纳粹德国的崛起引发了巨大的恐慌。

希特勒上台后,大力扩军备战,公然违反《凡尔赛和约》,重新武装德国。

德国先是吞并了奥地利,接着又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其侵略野心昭然若揭。

这一系列举动使得欧洲的局势日益紧张,各国纷纷采取应对措施。

然而,英、法等国采取了绥靖政策,企图通过牺牲小国的利益来满足德国的野心,以换取和平。

这种短视的政策不仅没有遏制住德国的侵略,反而助长了法西斯的气焰。

在亚洲,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逐渐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

日本制定了所谓的“大陆政策”,企图先侵占朝鲜,再侵略中国,进而称霸亚洲乃至世界。

1931 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

此后,日本不断扩大侵略规模,1937 年又发动了“七七事变”,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

日本的侵略行为严重破坏了亚洲的和平与稳定,引起了中国人民的坚决抵抗。

在抗日战争初期,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支持相对有限。

由于英、法等国忙于应对欧洲的局势,对日本的侵略行为采取了姑息的态度。

美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日本实施了经济制裁,但力度不够,未能有效遏制日本的侵略。

苏联在初期对中国提供了一定的援助,包括军事装备和技术人员等。

然而,苏联也面临着来自德国的威胁,其援助也受到了自身战略利益的影响。

随着战争的推进,国际形势逐渐发生了变化。

1941 年 6 月,德国入侵苏联,苏联卷入了欧洲战场。

为了共同对抗德国法西斯,苏联加大了对中国的援助力度,为中国提供了更多的武器装备和战略物资。

在一战后到二战后期召开的国际会议有哪些内容涉及中国...

在一战后到二战后期召开的国际会议有哪些内容涉及中国...

★★★★★在一战后到二战后期召开的国际会议有哪些内容涉及中国权益,分别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由此你有何认识?答:一战后:巴黎和会《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

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华盛顿会议上《九国公约》宣称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充分反映了会议的实力外交原则,广大中小国家处于无权的地位,弱国无外交。

二战后期的开罗会议,规定日本侵占的中国台湾等领土必须归还,为中国收回这些地区提供了保障;雅尔塔会议决定苏联参加对日作战,加速了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决定战后成立的两合国中中国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这说明中国作为反法西斯的主要国家之一,国际地位与一战时比较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

为什么说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法西斯国家以希特勒德国为中心,它的生命是建立在闪击进攻之上的,一旦停止进攻,它的生命就完结了。

斯大林格勒战役关系全局,德国集中主力争夺。

后遭到城下全歼惨败,被迫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从此一蹶不振。

不久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所以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而且是二战的转折点二战中反法西斯力量取胜的原因?答:1)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在于反法西斯的国家和人民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得以是法西斯的侵略扩张似非正义的。

多行不义必自毙正义的事业和力量必胜,2)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和发展是战争胜力的根本保证。

团结就是力量,联合才能胜利。

面对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美,德两国各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它们之间最突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各是什么?1)措施:美国,实行罗希福新政,在不干涉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首先调整银行,重在调整工业。

德国:希特勒上台执政,形成了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

希特勒对内独裁专制,对外侵略扩张,建立法西斯恐怖专政。

2)相同点:都是资本主义制度。

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及其对中国的影响一、本文概述近年来,随着全球政治和经济格局的变化,美国重新审视其在亚太地区的利益和角色。

为了维护其霸权地位和全球战略布局,美国提出并实施了“重返亚太”的战略。

这一战略旨在加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以制衡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在该地区的发展壮大。

然而,这一战略的实施不仅对亚太地区的安全与稳定构成了威胁,也对中国的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

因此,本文将分析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内容及背景,阐述其对中国的意义及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背景分析亚洲轴心战略,即美国“重返亚太”军事战略。

2013年11月,在谈及亚洲时,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声称“美国回来了!”明确表示美国将比过去更加重视亚太地区,尤其是军事方面的投入,美国今后的战略重点将向亚洲转移。

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因素”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

美国的霸权地位使其难以容忍中国的发展壮大,因此它要利用一切机会遏制中国的崛起。

“中国威胁论”“中国傲慢论”“中国责任论”,甚至“中国阴谋论”等种种说法充斥着媒体和学术界。

而这种种言论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逻辑:中国是美国的挑战者、敌人或潜在对手。

在这样的背景下,“重返亚太”就成了一个借口。

但实际上,美国所谓的“重返亚太”并不是为了遏制中国的发展壮大,而是为了维护其全球霸权和利益。

然而,无论美国出于何种目的提出“重返亚太”的战略构想,对于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都将产生负面影响。

这一战略构想的实施不仅会加剧亚太地区的紧张局势,破坏亚太国家间的经济合作与发展前景,而且还会使亚太地区沦为大国博弈的前沿地带和牺牲品。

美国“重返亚太”战略构想并非一时冲动之举,而是在长期酝酿之后才得以付诸实施。

尽管该计划旨在维护美国的全球霸权和利益,但其做法却背离了当今世界潮流,违背了人类发展进步的方向。

面对美国的咄咄逼人,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以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中国当前的国际环境及应对措施

中国当前的国际环境及应对措施

中国当前的国际环境及应对措施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中国在世界的角色逐步由革命者转变为建设者。

一个受压迫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由此产生的大国崛起效应,使得各种外部阻力也随之增加。

引起了一些周边国家的疑虑和防范心态,增加了我们维护周边环境稳定的难度。

再者,曾被公认的世界大国,也对中国的迅速崛起心存不轨。

这预示着中国面临着严峻的国际环境,这也是一个长期面临的问题。

中国面对危机,应当坚持“和平与发展”的主题,趋利避害、把握机遇、苦练内功。

一、中国所面临国际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一)政治局势1.新兴大国崛起,美国重返亚洲。

自2011年至今,美国高调宣布“重返亚洲”。

这次重大变化缘于中国、印度、俄罗斯等新兴国家的迅速崛起。

美国此次返亚目的除了遏制俄罗斯,控制日本、印度,更主要的是防止中国和平崛起。

以确保美国对亚太地区以及整个世界的主导权,是明目张胆遏制中国崛起的战略举动。

美国高调宣称“重返亚洲”,名义上是为了“威慑”中国的崛起对亚洲既有秩序可能产生的“威胁”,从而维持亚洲秩序,但结果则刚好相反。

美国宣布“重返”没有多少时间,亚洲秩序正在发生急剧的变化,并且不是变得更稳定了,而是出现失序的趋势。

近来亚洲各国急速崛起的民族主义,和美国“重返亚洲”所导致的中美关系结构性的变化不无关联。

2.周边国家躁动,威胁中土安全。

近年来,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很不平静:朝鲜半岛局势持续紧张,美国声称要制裁并夸大中国在半岛问题上的影响力,将稳定东亚的“责任”推给中国。

中国将面临复杂局面:中朝关系友好,需要维护;朝鲜核问题,又不能坐视不管;南海争端未完待续,菲、越很清楚仅靠自身力量难以与中国抗衡,于是紧拢美国。

越美军事合作步伐也在加快,南海局势潜流暗涌;中印边界战争已经结束50年,但印度仍每每把矛头指向中国。

一方面以中国为主要对象扩军备战,在中印边境地区部署重兵;另一方面与美国、东盟等加强防务合作,防范中国的意图明显;中日关系因钓鱼岛问题面临严峻局面。

美国次级制裁及中国应对策略研究

美国次级制裁及中国应对策略研究

美国次级制裁及中国应对策略研究美国次级制裁及中国应对策略研究近年来,随着中美两国关系的不断变动,美国频繁对中国进行制裁已成为一种常态化的做法。

这些次级制裁措施通常不直接涉及国家安全和根本利益,但对于中国的外交、经济和国际形象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

在面对美国的次级制裁时,中国需要冷静应对,采取一系列策略来应对这种局势。

首先,中国需要加强内部合作与统筹。

面对美国次级制裁,中国政府需要与相关部门密切合作,形成整体应对之策略。

政府部门、央行、外交部等机构应该建立联动机制,积极协调各方的力量,互相支持,形成合力。

同时,中国企业和金融机构也需要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应对制裁措施。

只有团结一致,相互配合,才能在困境中找到突破口。

其次,中国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争取多边支持。

面对美国次级制裁,中国应积极倡导多边主义,加强国际合作。

通过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和多边贸易体制,加强多边经济合作的机制建设,增强在国际舞台上的发言权。

同时,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沟通与合作,争取更多的多边支持,减少美国制裁对中国的影响。

中国可以寻求其他国家合作,共同应对贸易战和次级制裁措施,通过多边合作将压力转嫁给其他国家。

第三,中国需要加强自身经济韧性和稳定发展。

面对美国次级制裁,中国应加强自身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推进创新、科技、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的发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降低对外技术依赖。

同时,加强内需市场建设,培育国内消费能力,降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

通过加快国内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增强经济的韧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使中国在面对制裁时不至于过分受损。

第四,中国需要加强国际宣传与形象塑造。

面对美国次级制裁,中国需要增加对外宣传力度,加强对外形象的塑造。

通过主动出击,积极回应和辟谣,通过各种媒体传播正面信息,减少负面影响。

同时,加强对外交流和文化交流,加深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了解和友谊,树立自身的积极形象。

在面对制裁时,国际舆论的支持和理解,将对中国缓解压力、应对制裁起到积极作用。

根据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你认为应如何加强我国的国防建设

根据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你认为应如何加强我国的国防建设

一是积极防御战略。

在继续重视陆军建设的同时,大力加强海军、空军和二炮部队建设,建立“蓝水海军”使海军具备海上战役的综合作战能力,空军逐步实现由国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备型转变,二炮形成较强的核威慑和常规打击能力并力防敌深入内部。

其次,一旦发生外敌入侵,必须迅即作出自卫反应,及时展开反击,尽快掌握战略的主动和自由,以核潜艇袭扰远方敌人空军近海防御充分利用国土优势,未来反侵略战争应着眼于近海和边境浅近纵深及其空域作战,并强调以积极的攻势行动慑止敌人。

第三,无论是遏止战争还是打赢战争,都必须依靠本国人民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同时必须重视军事斗争与政治、外交斗争的结合,争取国际社会的广泛同情和支持。

通过对最近的几场战争的综合分析,我认为,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可以用“一个中心,八个特征”来概括。

即:以夺取制信息权为中心,一体化、网络化、精确化、实时化、多维化、有限化、社会化、无人化为特征。

所谓制信息权是指运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战场认识系统、通信系统、指挥控制系统和火力打击系统等来夺取战场信息的获取权、使用权和控制权。

制信息权主导着制空权、制海权、制陆权、制天权等主动权的争夺。

没有制信息权,也就没有战争的控制权和主动权,只能被动埃打,所以,信息进攻和防护的斗争将贯穿于战争的始终,是交战双方争夺的中心。

因为信息化战场已经打破了机械化战争的那种陆战场、海战场、空战场等单一战场格局,使战争成为作战体系的较量。

在这种体系与体系的整体较量中,其中任何一个作战领域的主动权都不能左右整个战场局势,无论是陆战场、战战场还是空战场都必需依靠作战体系这个大系统进行整体协调和运作战争。

而制信息权作为主导和沟通海陆空战场上一层位的战场主动权,显然会成为交战双方争夺的焦点。

一体化是信息技术广泛交叉渗透的必然结果。

体系对抗信息化战争中,作为主要武器装备的G4ISR系统、信息战装备、精确制导武器和信息化作战平台,通过全球信息栅格进行无缝连接之后,形成全维度、全天时、全天候的一体化、实时化作战体系。

冷战时期美苏对外政策

冷战时期美苏对外政策

二、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为了维护既得利益,确立全球范围内的霸权地位,在不同时期,美国政府根据需要采取了不同的对外政策。

从对外政策的内容和特点看,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1.美国全球战略的确立时期(战后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末)。

(1)“遏制战略”(1945—1952年)。

这是杜鲁门政府推行的军事战略。

战略的要点是,孤立打击和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制造冷战气氛,控制西欧向第三世界扩张,争夺世界霸权,建立全球包围社会主义国家的环型军事基地网。

(2)“解放战略”(1953—1960年)。

这是艾森豪威尔1953年上台后推行的军事战略。

“遏制战略”并没有收到好的效果,因此实施“解放战略”,主张把社会主义因素“从共产党的统治下解放出来”,其主要内容是,通过“政治战”、“心理战”、“宣传战”和平演变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武装德国,加强北约,扩充军备对抗苏联,对“中间地带”推行扩张政策。

(3)“和平战略”(1961—1968年)。

这是肯尼迪、约翰逊政府推行的军事战略,又称“灵活反应战略”。

这一战略从称霸世界指导思想出发,以不同方式应付不同威胁,以和平为幌子,推备打各种战争,镇压世界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抵制中国与苏联的影响。

2.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时期(20世纪70年代) (1)“现实威慑”战略(1969—1974年)。

这是尼克松政府推行的军事战略。

战略的主要内容是,利用中苏矛盾,借助盟军力量,重点加强欧洲主战场美军的实力,重振争夺世界霸权的野心。

(2)“世界秩序战略”(1977—1980年)。

这是卡特1977年出任总统提出的新战略。

战略主要内容是:加强美、欧、日的合作,形成战略上的一致对苏,以“人权外交”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关系,树立美国的民主、人道的国际形象,借助中国的战略地位和力量抗衡苏联。

3.美国全球战略的发展(20世纪80、如年代)。

里根上任之初,美国内外交困。

大国关系-比较中美国家安全战略以及如何实现中国国家安全战略目标并举例说明

大国关系-比较中美国家安全战略以及如何实现中国国家安全战略目标并举例说明

比较中美国家安全战略以及如何实现中国国家安全战略目标并举例说明所谓国家的安全战略,一般包括两大方面:国防战略与外交战略。

美国的国防战略的根本目标,就是打造一支全能的军事力量,来威慑任何可能威胁,打败一切可能对手。

其实质是追求和强调美国对世界的主导地位,维护美国的全球霸权。

其特点是进攻性外交。

本来,中国把韬光养晦定为国家的安全战略,应该是平时积蓄力量,关键时刻果断出手,是一种积极进取的国家安全战略。

但在一些人操控下,积极进取的韬光养晦却变成了一种逃避挑战的鸵鸟式国家的安全战略。

近年来,南海和中东问题尤其突出。

要实现中国国家安全战略目标,则要解决这些问题。

关于南海问题,一是制定南海资源开发战略,鼓励中国企业对南海油气资源和渔业资源进行利用和开采。

二是提高南海地区海洋执法力度,坚决与侵犯我海洋权益的不法行为作斗争。

三是加强在南海岛礁的军事存在,为从根本上解决南海困境做好军事斗争准备。

中东问题一般指阿拉伯与以色列之间的争端,是自二次大战结束以后延续至今时间最长的一个地区热点问题。

中东地区重要的战略地位和战略资源牵动着许多国家的利益。

中国对此采取的战略措施分别为一、高层互访。

中国领导人除了访问中东外,还邀请中东国家领导人来访。

二、方式多元化。

中国从中东进口石油和天然气的方式多元化。

三、推广软实力。

中国与中东在其他方面的交流也很活跃。

四、逐渐介入斡旋巴以冲突。

简而言之,中国若要实现自身的国家安全战略目标,应该就事论事,视特定情况制定不同的战略措施。

在南海,应当积极发展军事力量展现存在,另外用经济实力控制周边国家经济命脉,文化交流似的其国民认同中国,软化其抗拒心理,在发生冲突时不应一味避战,要杀鸡给猴看,杀一儆百。

在中东地区,应当避免和美国造成直接冲突;积极扶持对我有认同感的政权和势力,逐步增强认同感的同事增加军事存在,此涨彼伏的情况下,终究会占据重要位置,取的重大利益。

三大战役:中国革命胜利的战略决战

三大战役:中国革命胜利的战略决战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

我们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场战略性战役。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无论战争规模还是取得的战果,在中国战争史上都是空前的,在世界战争史上也十分罕见。

这三大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队154万余人,使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摧毁,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奠定基础。

战略决战序幕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在长达14年的抗战中,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反法西斯、争取民族解放的大旗,奉行团结全国最大多数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团结和带领全中国各族人民,顽强地同日本侵略者战斗,从而博得了人民的信任,人民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

在抗日战争胜利时,中国共产党已经成为一个拥有120多万党员的大党,抗日民主根据地面积达到近10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亿,人民军队发展到120余万,民兵发展到260万。

在国民党统治区内由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组成的民主力量也有了很大增强,并同共产党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生活中所占的地位和比重,同抗日战争初期大战役中国革命胜利的战略决战□罗海曦大不相同了。

国民党统治集团在抗日战争期间坚持独裁统治,在战争中后期实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使他们同广大人民之间产生深刻裂痕。

随着抗战胜利的行将到来,他们越来越把注意力放到消灭中国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势力这方面来。

中美战略博弈的基本态势

中美战略博弈的基本态势

中美战略博弈的基本态势
1 中美战略博弈的基本态势
近年来,中美两国的战略博弈已进入全新的阶段,它影响着全球
经济秩序以及国家间关系。

两国之间出现了新的现象,美国大力发展
旨在重塑世界秩序的政策,随后中国也开始采取反击措施全面抗衡美
国的行动。

与此同时,两国也在经贸、技术、军事等诸多领域展开博弈,产生了明显的分歧。

如今,中美之间的博弈对全球多极化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两
国各自拿出各自的有利计划来为自己扩张影响力,双方缔结了贸易协议,推进了技术革新。

在军事侧面,美国推行了军事互惠原则,并加
入中国与越南之间存在的争执,继而由此发展出海外军队部署政策,
以及各种多元的对抗策略与手段。

中国则采取进攻性的行动,扩大其
海上势力范围,建立起全球性的军备和安全影响。

可以说,中美战略博弈生发出的影响力,正在改变全球经济秩序
以及政治格局。

美国大力提倡自由放任主义,中国强调国家相互尊重,这是两国政治风格的根本区别。

从政策彼此对抗,到解决贸易摩擦,
中国坚持实现共赢共进,美国依然努力巩固其地位,而这一斗争正凸
显出两国战略博弈的基本态势。

从当前的形势来看,中美双方的战略博弈具有竞争性的态势,但
也有合作的内容,只有把握合作与竞争的平衡,双方才能朝着各自的
利益前进。

中美两国在未来应该希望开展更多有利于双方的对话,通过务实合作,以适应新时代新命题。

中美贸易战的深刻背景、双方战略和未来前景

中美贸易战的深刻背景、双方战略和未来前景
2、1980年代里跟政府和日本政府开打贸易战。挥舞所谓“301”或“超级 301”大棒。迫使日本:其一、限制对美国出口;其二、承诺大幅到美国投资 生产;其三、被迫让日元大幅度升值,酿成后来的泡沫经济。
3、2000年代开始将矛头主要针对中国。2003年起开始强迫要求人民币大 幅度升值。小布什和奥巴马政府多次针对中国进行贸易调查,著名的有轮胎 案例。价征40%关税。过去十年来,中国与美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争端逐年 上升。
开战后四步程序:1、对外国的监督;2、措施的修正和终止;3、信息的请 求;4、行政管理。
最快:两个半月之内。也就是从3月23日到6月初。 最慢:半年之内。也就是到9月23日左右
也可完全不开战: 第一、期限之内双方谈妥;第二、双方商谈延期再谈;第三、美国国内政策
发生重大变化;第四、中方国内大幅度改革和市场开放;第五、美国总统改 变主意!等等。
第五、南海问题与中国始终较劲儿。
第六、与中国的贸易战只是整体战略调整的一个组成部分,可能还不是最重 要的组成部分。
二、中美双方的战略和策略
1、1960年代美国针对德国和欧洲主要要求汇率升值以减少顺差
2、1970年代美国针对日本主要要求汇率升值或浮动以减少顺差
2、贸易结构成高度互补性。2017年,中国对美商品出口占中国商品总出口 的19.1%。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玩具,家具,纺织等对美出口均占该行 业全部出口的三分之一左右。随着中国自身制造业的升级,资本密集型产业 如电子机械等对美出口也大幅增加,出口量甚至赶超劳动密集型产业。
3、中国是美国继加拿大和墨西哥之后的第三大出口国,美国对华商品出口 主要包括高附加值的工业产品,如飞机、汽车、电子设备,也包括资源型商 品,如原木、大豆和谷物。
3、美国巨额贸易逆差产生的真正根源:

1944-1949年毛泽东对美国对华政策的认知和应对

1944-1949年毛泽东对美国对华政策的认知和应对

1944-1949年毛泽东对美国对华政策的认知和应对李振【摘 要】1944年到1949年是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与美国进行半官方交往的重要时期。

这一时期毛泽东对美国对华政策的认知和应对,大致可分为“放手合作”、“中立”、“准备斗争”三个阶段。

美军观察组访问延安至党的七大,毛泽东提出“放手与美军合作”的方针,指示中国共产党与美军进行合作;党的七大到内战爆发,毛泽东与中共中央采取“中立美国”的策略,利用美国的调停政策,寻求建立联合政府,并希望美国不插手中国内战;内战爆发至新中国成立,毛泽东对美国“丢掉幻想,准备斗争”,中共中央停止与美国的外交联络。

中国共产党与美国半官方交往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与教训,为当今的中国外交提供了有益借鉴。

【期刊名称】毛泽东研究【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5【关键词】毛泽东;美国对华政策;应对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是美国制定对华政策的关键时期。

从1944年到1949年这段时间,随着美国对中国事务的介入,中国共产党和美国之间有了接触的契机。

1944年7月,美国首批官方代表—美军观察组到达延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与美国的半官方外交关系的建立和军事合作的开始。

同年8月15日,毛泽东亲自为《解放日报》修改审定题为《欢迎美军观察组的战友们》的社论。

1949年8月5日,美国发布“中美关系白皮书”,对在中国的失败作辩解。

同年8月18日,毛泽东又在《人民日报》撰写评论《别了,司徒雷登》,这标志着在新中国成立前夕,1944年到1949年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与美国之间半官方交往的最终结束,从此正式关上了一度向美国敞开的大门。

在一定程度上,从“欢迎”到“别了”,文本的态度表达正好折射出这一时期毛泽东对美国对华政策认知和应对的历史轨迹。

具体而言,大致可划分为放手合作、中立、准备斗争三个阶段。

一 美军观察组来访至党的七大:诚恳欢迎放手合作1941年底,日本突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美国主导的国有企业国际造法历史进程、核心内容及应对策略

美国主导的国有企业国际造法历史进程、核心内容及应对策略

第34卷第1期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2月Journai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c and Technology(Sociai Sciencc Edition)Voi.34No.1 Feb?2021DOI编码:10.19847//ISSN1008-2646.2021.01.003美国主导的国有企业国际造法:历史进程、核心内容及应对策略王晨曦(南京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江苏南京210094)摘要:近年来,中国国有企业的发展壮大引发了美国对于国有企业在国际贸易投资领域跨境效应的关切%美国积极推动国有企业国际造法进程,试图为中国国有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行为设立新规则。

本文通过梳理美国在区域及多边层面的立法行为,发现美国在各个国际平台推广的国有企业国际规则相互印证了美国一贯的立场和利益,从实体上和程序上框定了国有企业在补贴、商业化运营、透明度等方面的义务。

在美国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并进行打压的态势下,中国应做好在国际层面进行规则谈判博弈和在国内层面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的两手应对准备。

关键词:国有企业;国际造法;补贴;商业化运营;透明度中图分类号:D9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46(2021)01-0022-072018年爆发的中美贸易冲突凸显了近年来中美实力对比的变化以及中美对于发展模式的分歧。

美国长期以来不认可中国以公有经济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并在各个国际平台推进其为国有企业设计的新型国际规则以遏制中国国有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

美国在世界贸易组织(WT0)、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OECD)、-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和《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USMCA)等国际平台进行了一系列的活动,包括提出改革建议、起草规则文本、主导谈判过程和影响国际舆论等。

美国近年来在区域和多边层面积极推进国有企业国际新规则的行为可视为一种国际造法行为。

新中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国际战略

新中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国际战略

此抉择的深层动因。

从新中国建立到朝鲜战争爆发前夕,中国与美、苏关系沿着两个截然相反的方向迅速发展。

美国杜鲁门政府出于维持远东地缘战略平衡的考虑,希望新中国与苏联保持一定距离,因此它一度有意模糊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软化对华政策,譬如:通过减少或冻结援助、冷却外交关系、发表白皮书等措施逐步与国民党政权拉开距离;杜鲁门于1950年1月5日发表声明,暗示美国将不会阻止大陆解放台湾;1月12日国务卿艾奇逊在全美新闻俱乐部发表演说时也将台湾故意排除在美国的远东环形防线之外。

凡此种种示好之举,只是这一时期美国政府对华政策的一个侧面,其目的是要在中苏关系中打入楔子。

与此同时,对新中国的敌视仍然深植于美国决策者的政治认知体系内。

这种敌视来自于两个层面;第一,在其意识形态领域内,他们认为中国共产党的胜利直接威胁到美国的基本价值标准和生活方式;第二,在其地缘政治的框架中,他们认为对中国大陆的失控使美国丧失了在远东的优势地位。

因此,遏制新中国仍然是这一时期美国政府对华政策的基调。

如:杜鲁门政府拒绝承认新中国,并劝阻北约国家和英联邦国家承认新中国,支持国民党代表占据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将新中国排斥在联合国的体系之外,拒绝新中国参加对日修约工作,限制新中国的对外贸易。

中共中央尽管希望最大限度地为新中国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但对美国不抱任何奢望。

毛泽东早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就指出:“从来敌视中国人民的帝国主义,决不能很快就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新中国。

杜鲁门政府对新中国的敌视和遏制,更加坚定了中共中央实施向苏联“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决心。

1950年2月14日,中苏两国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随后两国还签订了《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港的协定》、《关于苏联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以及其他各种经济性和专业性协定。

这一系列条约及协定的签订,标志着中苏两国步入结盟状态。

美苏两国在远东地区日趋激烈的对抗,以及中苏、中美关系的反向发展,对新中国的国家安全环境造成了深远影响。

美国贸易保护主义与中国应对之策

美国贸易保护主义与中国应对之策

美国贸易保护主义与中国应对之策文/ 方晋近期,美国特朗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并威胁发动贸易战。

这让习惯了在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地推动下,全球化不断向纵深发展以及在多边规则体系之内开展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动的各国非常不适应。

但回顾历史就会发现,真正的自由贸易只有在很短时期内在少数国家和地区实现过,贸易保护主义才是常态。

特朗普政府提出的各种搞保护主义的理由,其实历史上都屡见不鲜。

特朗普式贸易保护主义的逻辑首先,特朗普反复要求主要贸易伙伴削减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这是非常典型的重商主义的逻辑。

重商主义理论认为,(贵金属)货币是唯一的财富,为了获得更多的财富,必须鼓励出口,限制进口。

因此,贸易顺差越大越好,贸易逆差则万万要不得。

作为发展中国家,追求一定的贸易顺差有其合理性。

这是因为,长期的贸易逆差会导致外汇储备下降,引发国际收支危机。

但发达国家的货币是国际流通和储备货币,贸易平衡本身可以通过汇率变化来调节。

而美元的首要国际储备货币地位决定了美国的经常项目必须是逆差,否则无法向全世界提供美元流动性。

可见,对于美国而言,追求贸易平衡是一个伪命题。

其次,由于全面的贸易保护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中都证明是有害的,因此现实中更常见的是对某些特定产业和产品的保护政策,这些政策往往打着保护就业、公平竞争、国家安全的名义,但实际上代表着相关利益集团的利益,是利益集团的逻辑。

按照公共选择理论,在现行西方政治体制下,政治家的主要目的是获得选举的胜利。

而不同的利益集团会因为不同的立场对选举结果产生影响,其影响取决于该集团的动员能力和参与政治过程的积极性。

比如说,消费者手中有选票,从廉价的进口产品中获益,因此支持自由贸易,但美国时间3月22日,特朗普签署总统备忘录,依据“301调查”结果,将有可能针对自中国进口的价值600亿美元的商品(涉及航空航天、信息通信技术、机械等产品,美方将在15天内制定具体方案)征收关税,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和并购。

抗美援朝 指南

抗美援朝 指南

抗美援朝指南1. 背景抗美援朝是指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争期间对抗美国和其联合国盟友的战争行动。

这场战争于1950年爆发,持续了三年。

抗美援朝旨在捍卫朝鲜人民的独立和国家主权,并反对美国及其盟友的侵略行为。

2. 总体战略抗美援朝采取了一系列战略措施来应对美国及其盟友的进攻。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战略指南:2.1 统一指挥为了达到最大的效果,统一指挥是至关重要的。

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共同组成了抗美援朝作战总指挥部,统一协调作战行动,确保军队之间的密切配合。

2.2 灵活机动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动态的战争,战场形势时刻变化。

因此,灵活机动的战略是至关重要的。

中国人民志愿军将采取适时的机动调动,以迅速应对敌人的行动,保持战场的主动权。

2.3 集中兵力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集中兵力是必不可少的。

中国人民志愿军会集中兵力对敌发起攻击,以确保战争的有利态势,同时减少自己的损失。

2.4 战略配合与盟友的战略配合是抗美援朝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民志愿军需要与朝鲜人民军密切合作,并积极协调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合作,以形成强大的战略合力。

3. 重点任务为了确保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以下是一些重点任务的指南:3.1 组织防线合理组织坚固的防线是确保战争胜利的关键。

中国人民志愿军需要在合适的位置建立防御工事,确保战场的稳定和巩固。

同时,需要加强后勤保障,以保证军队的持续作战能力。

3.2 战略进攻针对敌人的主要力量展开战略进攻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关键之一。

中国人民志愿军需要找准敌人的薄弱环节,采取有效的进攻措施,以迅速打击敌人。

3.3 支援朝鲜人民抗美援朝的目的之一是支援朝鲜人民。

中国人民志愿军需要向朝鲜人民提供必要的援助和支持,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保卫自己的国家。

4. 结论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人民的一次荣耀战争,也是对美国及其盟友的有力回击。

通过统一指挥、灵活机动、集中兵力和战略配合,中国人民志愿军成功地抵御了美国及其盟友的侵略,并保卫了朝鲜的独立和国家主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力但是日本的支援也会变得非常重要!但是中国收复台湾设立潜艇前进基地!完全可以切断马里纳亚群岛与冲绳的联系!虽然日本拥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强
反潜机器但是前提要有制空权!尤其面对拥有航母及可以随时打击的二炮部队还有中国护卫舰及驱逐舰的防空能力!中国舰队并且在不断壮大
中!
从中国目前种种迹象表明中国海军主要对手是美国!原因一中国不断加强海洋权益的宣传其主要目的依旧是使中国海军走向深蓝!其深蓝
解决第一岛链最好的解决途径是先解决台湾再解决南海问题中国就可以占据亚太整个战略主动!其一第一岛链第二岛链战略围堵的模型是
建立在马里亚纳群岛群岛上的!二战时期的美国太平洋战场取得胜利尤其马里纳亚海战的胜利是美国获得了攻击日本,台湾,和菲律宾等地的
前进基地!其次马里纳亚群岛上的关岛军事基地是重要战略支点!就算第一岛链上国家地区出现情况美国将会以此为基地迅速支援!其次关岛
必须先面对美国!
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美国控制着太平洋及印度洋的交通要道马六甲海峡似乎控制中国的咽喉!但是经过中国政府的努力现今中国已经
可以避开马六甲将战略物资输送到中国!其一可以通过缅甸将战略物资输送到西南!并且中国西南多山山体是最好的防空措施!并且我们有
理由相信中国在西南山区山体内有大量军工厂!汶川地震之时中国军方最初拯救的是军工产业迫于无奈抽调一半军力拯救民众!所以缅甸军政
日本飞机8月6日进入中国防空识别区再惹争端似乎,似乎中日问题到了不可调节的地步!围绕钓鱼岛的中日问题日趋激烈!面对如此境地
中国是否要对日宣战?
答案可能是否定的!从整个周边态势来讲中国处于美国第一岛链的围堵之中,其次中日钓鱼岛问题南海问题是美国对中国以第一岛链为基础
对中国制造的麻烦与纠纷!因此中国目前最大的敌人并不是日本而是美国!如果中国对待中日问题片面考虑中日之间关系将美国忽略这是不
正确及不合理的做法!对美国而言日本是对付中国的一个重要棋子并且极具分量!中日矛盾在美国参与之下只会无限期并且得不到妥善解决!
从另一方面讲中日一旦扯进无止尽的纠纷中甚至演变成局部地区的军事竞赛最终获益的依旧是美国!因此中国若想取得亚太地区的战略主动权
当然是太平洋地区!中国舆论普遍存在太平洋可以存在中美两个大国!还有中国航母的服役更是验证这一观点!航母是极具攻击力的战略武器
尤其对远洋作战!就目前情况而言收复台湾打破保护马里纳亚群岛的屏障将是中国对马里纳亚群岛进攻的最佳武器同时也是维护这一地区制空
权的利器!
中国的大战略不仅让人自豪啊!我伟大祖国崛起一切只是时间问题!
了通往太平洋的门户!其次马里纳亚群岛就会暴漏在中国军队的攻击之下!同时中国的潜艇部队及航母组成的远洋舰队将会取得第二岛链内海
的控制权!尤其是在台湾地区布置弹道导弹部队及岸基飞机等并且在离关岛较近地区设立导弹靶场其对美国的威慑力威慑力以及影响是非常巨
大的!暴露在中国军队攻击之下的马里纳亚群岛是非常不适合布置航母隐形战斗机等战略武器!当然日本舰队的实力也不容小觑!中国就算有
府与中国有密切联系!其次可以通过巴基斯塔!虽然这两个国家最有威胁的是印度!但是中国与俄罗斯结盟意在牵制美国作为俄罗斯盟友中印
不仅有竞争也存在合作!最重要印度将印度洋视为自己后花园中国对美国牵制将是有百利无一害!如此就解决中美一旦对峙时中国战略资源的
输送问题!如此中国在对抗美国之时再无后顾之忧!
也是美国宣称控制世界十六条航线四条就要通过关岛!同时关岛也是美军进出印度洋的前进基地!与其说第一岛链是围堵中国的战略包围不如
说是马丽娜亚群岛的战略保护屏障日本菲律宾台湾等国家地区是保护该地区的重要战略屏障!
台湾海峡不仅扼守日本的交通要线当然中日如果开战美国也会通过第二岛链对日本支持实际威胁不大!但是中国一旦收复台湾中国酒打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