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复习资料
宋史专题复习题
宋史专题复习题宋史专题复习题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它的兴起和衰落都有着深刻的历史意义。
对于学习宋朝历史的同学来说,掌握一些专题复习题是非常有帮助的。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一些关于宋朝的专题复习题吧。
一、宋朝的建立和兴起1. 宋朝是哪位皇帝建立的?他在位期间的主要政策是什么?2. 宋朝的建立与哪个朝代的灭亡有关?请简要叙述这个过程。
3. 宋朝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都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4. 宋朝的农业发展取得了哪些重要进展?这对经济发展有何影响?二、宋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1. 宋朝的政治制度是什么样的?它与前朝的政治制度有何不同?2. 宋朝的官员选拔制度是怎样的?它对官员的素质和能力有何要求?3. 宋朝的社会状况如何?有哪些社会阶层和群体?4. 宋朝的科举制度对于社会的影响是什么?它对文化和教育有何贡献?三、宋朝的外交与对外关系1. 宋朝与哪些国家和地区有交往?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2. 宋朝的对外政策是什么样的?它对外交关系的发展有何影响?3. 宋朝与辽、西夏和金朝的关系如何?它们之间的战争和和平时期有哪些特点?4. 宋朝的对外贸易状况如何?它对经济的发展有何影响?四、宋朝的文化与科技1. 宋朝的文化发展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有哪些著名的文化人物?2. 宋朝的科技发展有哪些突出成就?它们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如何?3. 宋朝的教育制度和学术思想如何?有哪些重要的学派和思想家?4. 宋朝的艺术和文学成就如何?有哪些代表性的作品?五、宋朝的衰落和灭亡1. 宋朝的衰落和灭亡主要原因是什么?有哪些内外因素?2. 宋朝的政治和军事制度对于衰落和灭亡有何影响?3. 宋朝的衰落和灭亡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4. 宋朝的灭亡后,中国历史进入了哪个时期?它与宋朝的关系如何?以上是关于宋朝的一些专题复习题,希望对于学习宋朝历史的同学有所帮助。
通过复习这些问题,可以更好地理解宋朝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社会状况、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内容,从而更好地把握宋朝的历史发展脉络。
中国古代史第一轮复习(宋元史)
下列选项中符合《资治通鉴》的写作年代、编纂体例和选材原则的是 A.汉武帝生平集中于单篇 B.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收人其中 C.唐太宗事迹按时间叙述 D.成吉思汗西征路线详细记载 北宋王安石变法与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反映的共同之处在于 A.对朝廷的不满 B.对新法的认识 C.对边患的忧虑 D.对时事的忧患
我国古代‚七大古都‛中位于黄河流域的有五个,按照黄河流域的走势,自 上而下依次是 A.西安、开封、洛阳、安阳、北京 B.西安、安阳、洛阳、开封、北京 C.西安、洛阳、开封、安阳、北京 D.安阳、洛阳、开封、西安、北京
北宋大臣文彦博在与皇帝对答中曾说‚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 下‛,这明显地体现出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之一是 A.皇权高度加强 B.以官僚体系为工具的中央集权制度正式形成 C.皇权制度与神权制度的结合 D.皇权制度与官僚制度的结合 北宋时,‚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蓟,凯歌而还,献捷太庙,其荣 亦不及矣‛。这反映了当时政府 A.渴望收回幽云地区 B.崇武抑文 C.委派文官主持军务 D.重文轻武 宋太祖曾说‚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纵皆贪浊, 亦不及武臣一人也。‛为此宋太祖采取的最重要措施是 A.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B.设枢密使,管理军事 C.派文臣做知州,管理地方行政 D.设通判,监督知州
创建者
阿保机 赵匡胤 元昊 赵构 阿骨打 铁木真 忽必烈
都城
上京 东京 兴庆 临安 会宁 中都 (燕京) 大都
北宋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
(1)背景 A、吸取唐末藩镇割据的教训; B、现实情况:宋建立时仍是分裂割据状态; C、个人因素:赵匡胤夺权的方式 (2)措施 基本方针:最大限度地集中军权、行政权、财权、司法权于中央。 1、集中军权 A、解除大将兵权 B、分割禁军统领权 C、设枢密院,实行统调分离 D、实行更戍法,兵将分离,防止武将专权 E、强干弱枝、内外牵制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宋史苏轼传》专练
练字当头熟中生巧——高考复习专题苏轼传新编四则宋史苏轼传一阅读下面文言,回答问题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
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
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嘉祐二年,试礼部。
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居第一,殿试中乙科。
..》对义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丁母忧。
五年,调福昌主簿。
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
试六论..,旧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
轼始具草,文义粲然。
复对制策,入三等。
自宋初以来,制策入三等,惟吴育与轼而已。
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
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治平二年,入判登闻鼓院。
英宗自藩邸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知制诰。
宰相韩琦曰:"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
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降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
"英宗曰:"且与修注如何?"琦曰:"记注与制诰为邻,未可遽授。
不若于馆阁中近上贴职与之,且请召试。
"英宗曰:"试之未知其能否,如轼有不能邪?"琦犹不可,及试二论,复入三等,得直史馆。
轼闻琦语,曰:"公可谓爱人以德矣。
"会洵卒,赙以金帛,辞之,求赠一官,于是赠光禄丞。
中国古代史宋元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史宋元复习资料中国古代史宋元复习资料中国古代历史是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而宋元时期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时期。
宋元时期,先后出现了北宋和南宋两个朝代,以及元朝。
这段历史时期涵盖了许多重要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变革,对于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对宋元时期的重要内容进行复习。
一、政治篇1. 北宋政治:北宋时期,政权中央集权,实行科举制度,设立了国子监、太学等教育机构。
同时,北宋政权还实行了均田制和均税制,推行了保甲制度,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2. 南宋政治:南宋时期,由于北方的金朝入侵,南宋政权被迫退守南方,政权相对削弱。
南宋政权采取了“买马政策”和“靖康之耻”等策略来维护国家安全。
同时,南宋时期还出现了“三司”制度、“宣抚使”制度等政治制度的变革。
3. 元朝政治:元朝是由蒙古族的成吉思汗建立的,政权实行了蒙古族的官僚制度。
元朝政权实行了“九品中正制”和“行省制”等制度,对地方进行了严密的控制。
同时,元朝还实行了“科举制”和“保甲制”等制度,对社会进行了管理。
二、经济篇1. 北宋经济:北宋时期,农业生产得到了发展,推行了均田制和均税制,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
同时,北宋时期商业和手工业也得到了发展,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商业城市,如开封、杭州等。
2. 南宋经济:南宋时期,由于北方的战乱,南方成为了中国的经济中心。
南宋时期,商业和手工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商业港口,如泉州、广州等。
同时,南宋时期还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商业组织,如“四大家族”等。
3. 元朝经济:元朝时期,蒙古族的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如设立了“商户”和“行商”等商业组织,推行了“宣慰使”制度,加强了对商业和手工业的管理。
同时,元朝时期还实行了“均田制”和“均税制”,对农业进行了管理。
三、社会篇1. 北宋社会:北宋时期,社会上出现了许多重要的社会阶层,如士人、地主、商人等。
同时,北宋时期还出现了许多重要的社会组织,如“乡贤会”和“书院”等。
2020年整理两宋历史复习提纲.doc
总结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及启示-----1、关系:有战有和,以和为主。
(各少数民族政权与宋朝的和战中,他们不断学习中原的先进文化,形成了新一轮的民族大融合)
2、启示:和则两利,战则两伤,中华五千年文明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因此我们要反对战争和分裂,维护和平和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二、宋朝各政权并立示意图(结合P48和P54两宋形势图)
三个和约的消极影响对北宋(南宋)来说,是一个屈辱的条约,加重了北宋(南宋)人民的负担。
经济重心的南移总结(背):1、完成的时期: ;2、原因:①北方战乱,南方相对 ②人口南迁,给南方带去北方先进的 、工具和大量劳动力③南方统治者对发展经济的 ④南方自然条件十分 。
3、上述原因对我们发展经济的启示:①要保持安定团结的局面,维护社会稳定
②要提高劳动者素质,鼓励科技创新③政府要采取鼓励发展经济的政策④要保护自然环境,节约资源。
4宋朝的经济发展是引起宋朝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
宋朝的衣食住行、、城市娱乐和风气等社会生活,与近代非常贴近。
08《宋史》中的大宋王朝及重点文化常识
《宋史》
• 全书《本纪》四十七卷,《志》一百六十二卷,《表》 三十二卷,《列传》二百五十五卷,共四百九十六卷, 是中国二十四史中最庞大的一部史书。
• 《宋史》列传所载1533人中,布衣出身的文臣武将占 55.12%。
高考频率
年份 06 08 09
10 11 12
• 1142年 赵构、秦桧杀岳飞于除夕夜,绍兴和议达成
• 1163年 宋进行隆兴北伐,于符离之战大败
• 1164年 隆兴和议
• 1206年 韩侂胄开禧北伐,失败被杀,函首金国
• 1234年 宋蒙联军灭金,蒙古反攻南宋,宋蒙战争爆发
• 1279年 宋元厓山海战,宋败。陆秀夫背幼主跳海而死,宋亡
北宋
09 海南宁夏 《朱昭传》 14 广东 《刘敞传》 16 全国1 《曾公亮传》
古代学校·宋代
• 三次兴学
• 范仲淹:庆历兴学 王安石:元丰兴学 宋徽宗:蔡京兴学
• 书院
北宋 • 白鹿洞书院 江西庐山 应天府书院 河南商丘 • 岳麓书院 湖南长沙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 • 石鼓书院 湖南衡阳 嵩阳书院 河南登封 • 茅山书院 江苏南京 南宋:50多所 • 主持人:陆九渊、朱熹、吕祖谦、真德秀 • 称呼:山长、洞主、主洞、院长、堂长
• A.“中嘉祐二年进士第”中“第”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进士” 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 B.古代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很多,“拜中书舍人”指“授予中书 舍人一职”,“徙明、亳、沧三州”指“调任明州、亳州、沧州知 州”。
• C.“丁母艰”是指母亲去世,回乡守丧。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 这在古代是一种孝顺行为,表明当事人对已故之人的崇敬和不舍。
最新宋代历史重点复习案例教学提纲
运用知识进行历史阐述论证:
(1)中国的四大发明的三项被发明或是开始得到大规模实际的运用出现在宋代,如管形 火器如火铳、梨花枪的出现;西方各国的现代战争武器正是由于北宋年间经由西亚各 国传播的火药制造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指南广泛应用于航海;活字印刷术的发 明;北宋的这三大发明可以说具有世界性的意义。
(2)宋代是瓷器工艺的重要改革时期。北宋的瓷器,不论在产量还是制作技术上,比前 代都有很大提高。当时,烧造瓷器的窑户,遍布全国各地,所造瓷器各具特色。景德 镇、官窑(河南开封)、钧窑(河南禹州)、汝窑(河南汝州)、定窑(河北曲阳) 和哥窑(浙江龙泉),是北宋五大名窑。宋瓷已成为中国古代著名的艺术品而享誉海 内外。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为瓷都。
皇帝
财政 行政 军事
度盐户 支铁部
三司
二府三司制
中枢 书密 门院
下 二府
(三衙)
侍殿侍
卫前卫
马司步
军
军
司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司
一、制度上的引领
提出观点(一) :
1、宋代实行“重文抑武”的基本国策,奉行 “文以靖国”这一理念,对宋代社会发展有巨 大作用。
提出观点(二) : 2、宋代实行“重文抑武”的基本国策,奉行
“文以靖国”这一理念,对中国以后的多民族 国家的巩固发展有着积极作用与影响。
宋代实行“重文抑武”的基本国策,奉行“文以靖国”这一理念,对宋代社会发 展有巨大作用。
宋建立初,鉴于唐末、五代地方武将势力过大之失,宋太祖“杯酒释兵 权”,把主要将领兵权收归中央,充实中央禁军。由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 通判监督地方。设转运使,地方赋收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由中央掌 控。实行更戍法,防止武将专权。强干弱枝,内外相制。以后的历代皇帝将 沿用这一政策,虽然造成军事上的空前羸弱。但这并不影响宋代成为真正的 黄金时代。宋代奉行这一政策,使士人也受到社会普遍尊重。应该说,唐之 后的宋非但没有走下坡路,反而以其繁荣的经济、科技、文化,上升至中国 古代社会发展的顶峰。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 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西方学者研究中国历史时,所以大都关注某一 时期的真实成就。当时的文明为世界做出过辉煌贡献,所以他们认为宋代是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朝代。当然,宋代的辉煌虽然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但以“重文轻武”“文以靖国”这一理念,使北宋社会环境相对宽松,一定 程度上调动人们的创新积极性,给宋朝社会经济繁荣、科技发展、文化昌盛、 艺术高深提供了相对良好的政治环境。那时中国所谓的四大发明的三项被发 明或是开始得到大规模实际的运用,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纸币、瓷器工 艺的重要改革等。宋朝航海、造船、医药、工艺、农技等都达到了古代前所 未有、后世难比及的高度。宋朝还发展起一门新科学,技术科学。宋代文人 就是在这种“文以靖国”治国理念影响下,地位得到提高,文人士大夫物质 生活十分宽裕,生活富足,调动了他们的创造积极性,从而促进了文化的发 展,在文学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散文、 诗、词,继承唐五代的成就,继续有所发展。话本、戏曲、说唱文学更为元 明以来小说、戏曲的繁荣准备了条件。所以,“重文轻武”“文以靖国”的 治国理念,使北宋社会有了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提高文人志士社会地位, 从而使文化出现多元化繁荣局面,并为后世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两宋历史复习提纲
两宋历史复习提纲以下是关于两宋历史的复习提纲:一、两宋时期的政治背景1.北宋政权的兴衰:瓦解与灭亡2.建立南宋政权的背景和过程3.北宋政权与南宋政权的关系二、两宋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1.农业发展:种植业、水利工程、农田整理2.工商业发展:手工业、商业、手工业和商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3.文化教育发展:科举制度、书院教育、文化艺术的繁荣三、两宋时期的文化变革1.宋代诗词:南宋的诗人与北宋的诗人的差异2.宋代绘画:北宗与南宗绘画的特点和代表作品3.文化思潮:王安石变法、理学儒学与佛教的兴起四、两宋时期的外交与军事1.北宋与辽金关系:西北边塞的安定与战乱2.南宋与金朝关系:和议与对抗3.南宋与对外诸国关系:与南洋各国的贸易、与西夏的战争五、两宋时期的科技与发明1.农业技术:水利工程的发展、农具的改进2.印刷术的传入与发展3.火药、指南针和航海技术的进步六、两宋时期的名人与事件1.王安石:变法思想与政策的推行2.范仲淹:治理江南、巩固南宋政权的功绩3.岳飞:抵抗金朝侵略的名将4.秦桧:杀岳飞的元凶5.开禧法门:北宋时期的事件,对后世影响深远七、两宋时期的社会变革与民生问题1.士族地方势力的崛起与削弱2.财政问题:赋役制度与财政状况3.人口增长与社会冲突八、两宋时期的灾难与衰退1.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辽金的威胁与宋朝的军事危机2.自然灾害:洪水、旱灾的频繁发生3.后世对两宋时期的评价以上提纲可以作为复习两宋历史的参考,根据需要和学习深度进行适当调整。
通过对每个方面的学习,能够全面了解两宋历史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为复习和理解两宋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提供全面的知识框架。
通史(隋唐、宋元、明清)高三历史复习
材料一 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
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
于天下。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 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
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
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
──《二程集》第三册《周易程氏
答案 (1)不同意。唐朝三省分权制约,最终都要 集权于皇帝,实际上是为君主专制服务的。(5分)
2. 古代中国:个人决策,容易出现失误。古代雅典: 集体决策,可以避免鲁莽行事,使决策具有科学 性。(4分)
3. 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古代希腊: 民主政治。(4分)
一、隋唐的三省六部制
特点:分割相权,加强皇权。
①封建社会初期, 有利社会秩序稳定,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巩
固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权, 从根本上说重视农业是正确的。
②明清时期,不仅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 芽,——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落后
二、明清时期的“海禁”及其危害
(1)“海禁”含义:严禁私人出海贸易和限制外国商人到 中国进行贸易
实质:闭关锁国政策 (2)原因:
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封制日趋衰落
明清民主思想产生原因:
(1)政治:
(2)经济: 商品经济发展,资萌缓慢发展。黄等代表新兴市民 阶层要求反封专统治。
(3)文:封建专制高压政策,严重阻碍思、学术发展; 激起进步思想家对现实的抨击,强调经世致用。
(4)清初激烈的反清斗争的影响;个人的社会责任感。
明清之际产生的民主思想还处于启蒙状态,与西方民主思想相比还 有一定缺陷。 原因有:(1)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 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2)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使进步思 想家很难从根本上突破传统伦理学说的罗网,建立起新的伦理学说 体系。(3)空前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束缚民主思想的发展。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复习提纲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一、北宋(960-1127年)
①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宋太祖)发动兵变夺取帝位,建立宋朝,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
②北宋建立后,消灭南方割据政权和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二、宋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
1.主要措施:
2.特点:①重文轻武、文人治国;②强干弱枝,守内虚外;③分割权力,相互制约,皇权高度集中。
3.影响:积极:有效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强化了中央集权。
消极: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导致北宋出现“三冗两积”(冗官、冗兵、冗费,积贫积弱)局面。
三、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四、王安石变法(1069年)
目的:富国强兵
内容:①富国:通过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等手段,力图在调控经济的同时开辟财源。
②强兵: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逐渐恢复征兵制,取代募兵制。
五、南宋的偏安(1127-1276年)
1.靖康之变:1127年,金灭北宋,宋徽宗、宋钦宗被俘虏北去,史称“靖康之变”。
2.南宋建立:1127年,赵构在应天府称帝,后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
3.宋金战和:①岳飞抗金:郾城大捷②绍兴和议:1141年订立,南宋与金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划界,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贡”。
中国古代史考点第一轮总复习4
作用: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宋元时期 考点 2.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2)措施:
(识记层次)
(1)目的:防止武将对中央集权造成威胁。
①重视文官:宋太祖重用文官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继
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文臣统兵的格局逐
渐形成;
②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武将受到
兵之权;还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宋元时期 考点 1.了解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识记层次)
(2)政治上:①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设置 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 相的军政、财政大权。②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并 频繁调动,三年一轮换;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3)财政上: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 收归中央。
金 女真 1115年
南宋 汉族
1127年
赵构
临安
岳飞抗金
宋元时期 考点 4.知道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
(识记层次)
(1)原因:①南方战乱较少;②南迁的中原人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 劳动力(最重要原因); 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④统治者的措施;⑤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 (2)农业的发展:表现: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 农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水稻:①品种: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南 方农民还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②区域: 由于朝廷的大力提倡,南方的水稻在北方也得到推广。 ③结果: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 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经济作物:①茶树: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②南宋后期,棉花种 植区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宋朝学习资料
陈桥兵变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崩,七岁的周恭帝柴宗训即位。
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掌握了军权。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传闻契丹兵将南下攻周,宰相范质等未辨真伪,急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
周军行至陈桥驿,赵匡胤和赵普等密谋策划,发动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
随后,赵匡胤率军回师开封,京城守将石守信、王审琦开城迎接赵匡胤入城,胁迫周恭帝禅位。
赵匡胤即位后,改国号为“宋”,仍定都开封。
石守信、高怀德、张令铎、王审琦、张光翰、赵彦徽皆得授节度使位号。
杯酒释兵权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同时避免别的将领也“黄袍加身”,篡夺自己的政权,所以赵匡胤通过一次酒宴,以威胁利诱的方式,要求高级军官们交出兵权。
建隆二年(公元961年)七月初九日晚朝时,宋太祖把石守信、高怀德等禁军高级将领留下来喝酒,当酒兴正浓的时候,宋太祖突然屏退侍从叹了一口气,给他们讲了一番自己的苦衷。
第二天,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赵彦徽等上表声称自己有病,纷纷要求解除兵权,宋太祖欣然同意,让他们罢去禁军职务,到地方任节度使,并废除了殿前都点检和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司。
岳飞抗金1127年靖康之变,金兵攻破开封,北宋覆亡。
1134年(绍兴四年)岳飞奉命挥师北伐,自鄂州(今湖北武昌)趋襄阳(今湖北襄樊),向伪齐政权的守军发起猛烈进攻,仅用二三个月的时间就按照预定计划收复襄阳、郢州(今湖北钟祥)、随州(今湖北随县)、邓州(今河南邓县)、唐州(今河南唐河)、信阳军(今河南信阳)等六郡之地。
这是南宋建立政权以来第一次收复大片失地。
但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为了彻底实现控制军队和压制主战派的目的,以“临军征讨稽期”和“指斥乘舆”等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于风波亭。
过伶仃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通史复习6:宋
有利条件:
(三)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的前奏。
(四)宋神宗起用王安石——变法的可能性。
(五)王安石丰富的从政经验,三不足精神
1)王安石认为国家贫困的 原因是什么?
2)王安石认为农民不能生 产的原因是什么? 3)王安石认为最好的理财 方法是什么? 4)王安石变法的指导思想 是什么?
生产过少
土地兼并 繁重的徭役 依靠天下所有的劳动 力去开发自然资源 “民不加赋而国用饶”
宋朝经济
• 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 农业(农业精耕细作技术进入全面成熟时期): ①南宋时经济重心完全转移到南方,“苏湖熟、 天下足”; • ②江南形成稻麦轮作制(一年两熟或三熟制)提高 了土地的利用率; • ③南北农作物品种交流非常广泛(棉花推广到长 江流域); • ④宋代出现 高转筒车
• 手工业: • ①纺织业:品种繁多,宋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 • ②陶瓷业:宋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五大名窑); 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 商业:( 官府控制放松) • ①市坊合并;商业的时空限制被打破; • ②商业活动不受政府的直接监管; • 商品种类迅速增加,商品化程度提高; • ③出现世界最早纸币--交子; • ④商业城市的涌现(宋的汴京《清明上河图》); • 商路的畅通(漕运、海运、驿站等); • ⑤对内贸易和海外贸易的繁荣(泉州是世界最大贸易港 口),商税和海外贸易税成为政府重要财源。
三、理学的创立
“北宋五 子” 主要成就 地位及影 响 结合《周易》解释《太极图》,为“理” 周敦颐 是理学的 生万物的理论提供了依据。 重新排列《周易》的六十四卦,为理学 开创者。 邵雍 他们将忠、 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孝、节、 严格区分了天、道、性、心等概念,准 义提升到 确地表达了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开 “天理” 张载 创了理学中的“气学”一派,是理学中 的高度, 唯物主义的杰出代表,对理学的创立贡 形成一整 献巨大。 套囊括天 程颢、程 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其核 人的严密 颐兄弟合 心是“仁”,是修养的最高境界,仁者 体系,又 称新儒学。 称“二程” 就是“孔颜之乐”。
《宋史》常识
《宋史》常识
《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是关于宋朝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于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于元顺帝至正五年(1345年)编修完成,历时两年半。
全书共496卷,包括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
书中所载,起于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终于南宋赵昺祥兴二年(1279年),共计320年的历史。
《宋史》是宋朝官方修史的成果,其编纂过程十分迅速,一方面是因为宋朝的史料极其丰富,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元朝政府的组织。
《宋史》的编写者在修史过程中,大量摘录了宋朝的史料,其中很多是原文摘录,这使得《宋史》虽然篇幅庞大,但成书时间很短。
然而,《宋史》的文字水平较差,历来受到很多非议。
这主要是因为修史者们过于追求速度,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修改和润色。
尽管如此,《宋史》仍然是我们研究宋朝历史的重要资料,它包含了北宋和南宋的全部历史,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历史信息和细节。
第5讲两宋与辽夏金元的统治知识清单--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5讲两宋与辽、夏、金元的统治本讲重要知识点:1宋朝(96011271276=187+149=316年,北宋(汴京)南宋(临安)2 文官任知州,转运使、禁军、枢密院、参知政事、三司使、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路监控洲、通判、重文轻武、文人治国、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3 1127年,靖康之耻。
4 “岁币”“岁赐”“岁贡”,蕃汉分治(南北面官制)、猛安谋克制、1141年绍兴和议。
5 范仲淹改革、1069王安石变法。
6元朝的行省制度,四等人制、宣政院。
知识点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1 宋建立:96011271276=167+149=316年。
2陈桥兵变:赵匡胤,宋太祖。
3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① 控制地方:政治:文官任知州;经济:转运使掌财政;军事:禁军。
②分化事权:中央:a 枢密使、三司使、参知政事;消弱相权,加强皇权。
b枢密院与“三衙”分权,调兵权与统兵权分离。
地方:a 设四个路,号称“四监司”,路对州监控和节制b 通判,负责监察,与知州互相制约③崇文抑武:a 罢免宿将兵权,文官任枢密院长官b 文治,扩大科举4北拓展思考: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及影响(见p20)特点:①重文轻武,文人治国②分割权力,加强皇权③强干弱枝,守内虚外影响:积极:铲除地方割据,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
消极:军队指挥不灵,战斗力弱;权力分割过细,政府机构重叠,效率低下,财政开支庞大;边防空虚,对外战争不利;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
知识点二1边防压力:①宋与辽的战与和:辽,契丹族,东北,“岁币”,兄弟关系燕云十六州②宋与夏的战与和:夏,党项族,西北(宁夏),“岁赐”,臣属关系2财政危机:①岁币、岁赐②军费③官费“三冗二积”④“养兵”政策知识点三王安石变法1 时间1069年;人物:宋神宗、王安石、范仲淹2背景:①政治风气;②范仲淹“庆历新政”:宗旨:整顿官僚机构。
结果:触犯官僚集团利益而失败。
3目的:富国强兵4措施:①富国:青苗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募役法、市易法、均输法。
中国通史复习(宋元时期)
3、“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大新制作……在外 者,则有行省……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 曰州,曰县。官有常职,位有常员。”上述材 料反映出 A.元代职官与宋代相比,没有变化,保持一致 B. 元朝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C. 元朝在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 D. 元朝推行的民族政策 4.“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 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 领之。”符合材料所述特点的是 A.郡县制 B.三省六部制 C.行省制 D.三司制
宋元时期
一、时代特征: 宋元时期是我国封建经济和科技文化继续发展、 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的时期。国家由分裂割据逐步 走向统一(元朝实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继续 发展完善;南方经济获得较大发展,全国经济重心 南移;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发明与外传;随着商 品经济的发展,文学艺术的世俗性增强,突出代表 有宋词和风俗画。 二、朝代: 北宋(960-1127)南宋(1127-1279)(辽 (907-1125),金(1115-1234)) 元(1206-1368)
宋史
• 政治部分: • 北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 (中枢机构、地方体制、监察制度) • 经济部分: • 农业:品种、土地、经济重心 • 手工 • 文化部分: • 理学、词、南戏、书法四大家、篆刻入画、 山水画成为独立画种(意境)、风俗画(市井生 活)、科技(指南针、火药、印刷术)
元史
• 政治部分: •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 (中央、地方、少数民族、台湾) • 经济部分: • 手工业:棉纺织技术、彩瓷 • 商业:纸币流通、海运(泉州) • 文化部分: • 理学、绘画、元曲、元杂剧、科技 (农书、天文) •
1.史学家陈寅恪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 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代文化高度繁荣,在 科技领域的表现有 A. 发明造纸术 B. 发明司南 C.发明火药 D.发明活字印刷术 2.某班同学在鉴赏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时发表 了以下观点,其中明显不正确的是 A.它反映了北宋城市的繁荣景象 B.它突出地表现了北宋的社会风俗 C.它是北宋时期宫廷画的杰出代表 D.它反映了北宋商品经济的活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代官方修史流程:先编写起居注(皇帝的言行录)和时政记(皇帝与大臣商讨军国政要的记录汇编。
)再由后代皇帝根据编撰实录(继嗣之君让史官据前朝皇帝起居注、时政记、日历等编撰实录,历代相传,沿为定制。
按年月日记述当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灾祥等,并依次插入亡殁臣僚的传记。
)
《续资治通鉴长编》:李焘,编年体,断自宋太祖赵匡胤建隆﹐迄於宋钦宗赵桓靖康﹐记北宋九朝一百六十八年事﹐定名《续资治通鉴长编》。
近代治宋史者对该书史料价值评价甚高。
该书原有九百八十卷,因卷帙庞大,传写刊刻不易,自元以后,世鲜传本。
至清代,传钞本仅剩一百零八卷。
九百八十卷本﹐久已亡佚﹐今本系清编《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录。
昔李仁甫为长编,作木厨十枚,毎厨作抽替匣二十枚,毎替以甲子志之。
凡本年之事有所闻,必归此匣,分月日先后次第之;井然有条,真可为法也。
《宋会要辑稿》是清嘉庆年间由徐松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宋代官修《会要》之文。
共分17类,类下又分若干子目,然后按年、月、日顺序,摘取有关诏令、政府规定、臣僚章奏、地方报告等。
不仅眉目清晰,便于检阅;且能将各种典章制度,没有形成制度的政事处理故事,以及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利弊和不同意见,较完整地反映出来。
唐宋变革论关于唐宋变革论,最初由日本国学者内藤湖南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提出,经过一百多年的学界充分研究与探讨,东亚各国学界对此已经形成基本认识,即承认唐宋间历史进程的巨大飞跃。
提出唐和宋在文化的性质上有显著差异。
唐代是中世纪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
其后,宫崎市定在继承内藤湖南观点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指出古代、中世、近世的三分法亦适用于东洋史,即从世界史的角度重新解释“近世”概念,认为宋以后是中国的近世文艺复兴时代。
新型士大夫寒俊崛起,以范仲淹和宋学三人为代表(胡瑗、孙复、石介)综合型的士人:吏干、文学、经术。
政治责任感强。
庆历新政纲纪制度日削月侵,官壅于下,民困于外,敌人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
宋仁宗时期由范仲淹领导的一场改革,内容: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最后以失败告终(然规摹阔大,论者以为难行。
及按察使多所举劾,人心不自安;任子恩薄,磨勘法密,侥幸者不便。
于是谤毁寖盛,而朋党之论,滋不可解。
)
二府三司宋代中枢机构的简称,二府:中书门下和枢密院,三司:盐铁、度支和户部。
中书门下简称中书,正副宰相集体处理政事的最高行政机构。
办公处设在禁中,亦称政事堂。
长官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知政事。
枢密院:国家的最高军政机构。
长官常由文臣担任:“文臣知枢密”。
枢密使、知枢密院事、枢密副使、同知枢密院事。
盐铁:掌天下山泽之货,关市、河渠、军器之事,以资邦国之用。
度支:掌天下财赋之数,每岁均其有无,制其出入,以计邦国之用。
户部:掌天下户口税赋之籍,榷酒、工作、衣储之事,以供邦国之用。
两制中枢体制中的一种,主要是备顾问和起草诏令。
内制【文书,职任】:翰林学士、知制诰或翰林学士、中书舍人。
学士院掌制、诰、赦、敕、国书及宫禁所用之文词。
外制【文书,职任】:中书舍人或他官知制诰。
主行命词,与学士对掌内外制。
风闻言事宋代监察体制中的一种方式,即谓古时御史等任监察职务的官员可以根据传闻进谏或弹劾官吏。
自建隆以来,未尝罪一言者,纵有薄责,旋即超升。
许以风闻,而无官长;风采所系,不问尊卑。
言及乘舆,则天子改容;事关廊庙,则宰相待罪。
故仁宗之世,议者讥宰相但奉行台谏风旨而已。
圣人深意,流俗岂知?台谏固未必皆贤,所言亦未必皆是,然须养其锐气,而借之重权者,岂徒然哉?将以折奸臣之萌,而救内重之弊也。
背海立国杭州是中心,一面有海上的退路,一面有长江下流和太湖区域的富庶,还有一面是浙东山区的屏障,它的确具备最优越的条件。
经济重心的南移,海上贸易的发达,河、海交通与防御网络,发达的文化。
盖蒙古虽长于陆战,舟师实不敌宋。
寿庚老于海事,拥海舶甚多。
一旦降元,足为元南征之助。
于元为莫大之利,于宋值致命之伤。
三朝内禅高宗-孝宗:内禅I (高宗实际上用孝宗为丞相,秉承他的大政方针视膳)孝宗赵眘-光宗赵惇,内禅Ⅱ光宗赵惇-宁宗赵括,内禅Ⅲ
权相政治秦桧(绍兴和议规定首相不可换,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背负黑名,高宗权力让步)韩侂胄(平章军国事,勾结太后操纵光宗内禅,)史宗弥(丞相兼枢密使,结宁宗杨皇后袭杀韩侂胄,矫诏立理宗、逼杀济王)贾似道(姊为理宗宠妃,地方军政成绩出色,鄂州退敌,丞相兼枢密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