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教师招聘语文备考—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先秦文学二)(2)
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先秦文学)
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先秦文学)第一章先秦文学总论一、先秦文学的发展轨迹1、文学的发生:劳动说、祭祀说(主导地位)、游戏说(主导地位)、(两性活动——“美”为重要原则)。
2、文字:甲骨文——现存最古可识并用于文献记录的;卜辞——我国最早的散文,意味着我国书面文学的萌芽;彝器铭文——早期散文的萌芽,保留了较早的史家记事文字。
总之,殷商甲骨卜辞,《易经》卦、爻辞和商、周彝器铭文,都是书面文学萌芽时期代表作。
散文和诗歌是先秦文学作品的主要样式。
3、封建社会分期:战国分期说。
二、先秦文学的传统特征1、文学的社会功用:忧国忧民的传统2、发愤著书(创作心理)3、放言勿惮(创作心理)4、深于取象(5、表现美学观和抒情的传统:“发愤以抒情”,事物的美在内而非外)第二章神话一、概述保存神话材料较多的有《山海经》《庄子》《楚辞》《淮南子》《列子》等,主要分为自然神话、创世神话、英雄神话、传奇神话四类。
二、特色与演变1、特色:将人神化,重视人的力量和人的社会性,且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先人的思想、情感和性格。
2、演变:由于神话本身具有多学科性质,含有哲学、宗教、历史、地理、科学、文艺等多种因素,古其演变往往趋向于某一反面,演变的显著结果为历史化、文学化和宗教化。
第三章《诗经》一、概述《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存目311篇,其中《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六篇乃所谓“笙诗”,有目无辞,故实有305篇。
最早就称《诗》,后东汉·魏人·董仲舒改为《诗经》。
孔子“删诗”,《左传·赋诗》有记,与之大致吻合。
《论语·阳货》载:“《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用此可以概括《诗》的翻然、认识、教育和讽刺作用。
另有“赋诗言志”说。
《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风》即“十五国风”,是民间乐歌(风土之音),共160篇;《雅》(“雅”即“正”,又与“夏”通)为宫廷乐歌(正乐),分《小雅》和《大雅》,《小雅》74篇(大多为文人所作),《大雅》31篇(全为文人所作),共105篇;《颂》(诗、乐、舞合一)乃宗庙乐歌和舞歌,包括《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古代文学史(二)重点整理精品
【关键字】历史、政治、情况、道路、方法、条件、成就、传统、认识、矛盾、体制、大力、密切、充分、整体、和谐、透明、健康、合作、配合、提升、统一、发展、建设、提出、发现、研究、规律、特点、突出、情绪、理想、思想、力量、成果、地位、精神、要素、基础、环境、体系、制度、特色、标准、结构、主体、秩序、反映、力度、关系、分析、提倡、包容、倡导、形成、丰富、坚持、创新、提高、转变、深化、规范、多方面、规范化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资料名词解释:建安七子:曹丕《典论·论文》称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为“七子”。
竹林七贤:三国时期曹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
建安风骨:建安文学基本上继承了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直抒胸臆、言情务尽的传统,但许多诗中又采用了比兴手法,是诗歌形象鲜明又耐人寻味,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正因为建安文学有这些特点,在整体上呈现出了一种刚健悲凉、清峻通脱的格调,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
正始之音:指魏晋玄谈风气。
出现于三国魏正始年间。
当时以何晏、王弼为首,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谈玄析理,放达不羁;名士风流,盛于雒下。
世称正始之音。
正始之音是正始时期的诗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文采气骨兼备。
永明体:魏晋以来,中国音韵学有了新的发展,在南朝永明年间,周颙发现汉字有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同时对音韵很有研究的学者沈约用四声叠韵的原理来研究诗歌中的音韵配合,指出八种声病必须避免,音韵搭配要合协。
在沈约的倡导下,一些作家将这些诗歌音律和晋宋以来诗歌中的排偶、对仗的形式结合起来进行创作,于是产生了一种新的诗体:新体诗,又叫“永明体”骈文:骈,辆马拉的车,引申为偶,对偶。
骈文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全文以双句为主,句子叫骈句、俪句,讲究对仗与声律,其中以四、六句相间作为固定的格式,唐中时称为四六文。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一、前秦时期的文学1.前秦时期文学的特点和背景分析:前秦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衰荣交替的时期,政治黑暗,社会动荡。
由于战乱和政治压迫,文学创作受到严重限制,出现了文学的衰落。
二、南北朝时期的文学1.南北朝时期文学的特点和背景分析:南北朝时期由于南北分裂,政治动荡,社会动荡,文学创作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主要表现出悲壮、抒情的特点。
2.南北朝时期文学的代表作品和作家:代表作品有《陈情表》、《孔尚任表状》等,代表作家有陈寿、陆机等。
三、隋唐时期的文学1.隋唐时期文学的特点和背景分析:隋唐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文学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隋唐时期的文学主要表现出豪放、骚气和儒雅的特点。
2.隋唐时期文学的代表作品和作家:代表作品有《长恨歌》、《鹿柴》等,代表作家有白居易、岑参等。
四、五代时期的文学1.五代时期文学的特点和背景分析:五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政治动荡的时期,文学创作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五代时期的文学主要表现出忧愤、辽阔和浪漫的特点。
2.五代时期文学的代表作品和作家:代表作品有《观差》,代表作家有李煜、李清照等。
五、宋元时期的文学1.宋元时期文学的特点和背景分析:宋元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风华绝代的时期,文学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宋元时期的文学主要表现出纤细、含蓄和深沉的特点。
2.宋元时期文学的代表作品和作家:代表作品有《红楼梦》、《水浒传》等,代表作家有杨万里、文天祥等。
六、明清时期的文学1.明清时期文学的特点和背景分析: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政治稳定但思想封闭的时期,文学创作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明清时期的文学主要表现出懦弱、顺从和自卑的特点。
2.明清时期文学的代表作品和作家:代表作品有《西游记》、《儿女英雄传》等,代表作家有施耐庵、吴敬梓等。
七、现代文学1.现代文学的特点和背景分析:现代文学是中国文学中的一个重要时期,它在接受和吸收西方文学的同时,保留了中国文学传统的一些特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题及整理答案(先秦两汉)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题及整理答案(先秦两汉)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文学1、举例说明上古歌谣的特点。
口头性(无文学),功利性(无作家),集体性(无自觉审美)---人们在劳动时发出的呼声---‘邪许’2、为什么歌谣是最早出现的文学样式?文学艺术起源于集体生产劳动,原始人在劳动中发出有节奏的呼声,这种韵律就是诗歌的起源,也是最早的文学样式。
3、以“女娲补天”和“鲧禹治水”为例,说明英雄神话的模式。
灾难降临---英雄救世---天下太平名词解释:神话---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本身。
背诵: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郊特牲: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鲧禹治水: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
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
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第二章:诗经1、《诗经》的原称是什么?何时称为“经”?诗,诗三百,汉尊为经。
2、《诗经》共有多少篇?各部分具体数量是多少?一共三百零五篇,‘风’有诗一百六十篇,‘雅’有诗一百零五篇,‘颂’有诗四十篇。
3、名词解释:风、雅、颂、赋、比、兴。
风:地方民歌,十五国风雅:京都民歌颂:祭祀、朝会、礼仪音乐赋:白描、叙述比:比喻兴:兴起、引起---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4、说明《诗经》收集的作品时间和空间。
西周到春秋中期五百年,黄河、长江流域5、《诗经》收集作品的方式有哪些?(1)献诗(2)行人采诗6、名词解释:四家诗---齐辕固(齐诗),鲁审培(鲁诗),燕韩婴(韩诗),赵毛苌(毛诗)7、为什么说《诗经》是现实主义的源头?它生活真实、情感真挚,推动诗人、作家关心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而不是消遣闲情的东西,倡导现实主义精神,证明了劳动人民的艺术创造才能。
8、《诗经》的地位和影响是什么?(1)现实主义诗歌源头(2)赋比兴的影响(3)昭示后代作家向民间文学学习9、周民族史诗有哪几首?《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背诵:《关睢》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中国古代文学史(2) 复习要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2)第五篇宋代文学第一章北宋初期的文风与诗风名词解释:西昆体1.以杨亿等人为代表的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
2.“西昆”因创始人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而得名。
3.代表作家以杨亿、钱惟演、刘筠为魁首。
4.作诗宗主李义山,讲究辞采,以偶丽为工,好用事,以表现才学和工力。
昆体功夫昆体功夫是西昆体在艺术上的表现。
一.以杨亿为代表的西昆体作家在艺术上讲究藻饰、多用故事。
二.作诗注意修辞,重格律和借代,颇具李商隐的“沉愽绝丽”之风。
三.大量用典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简述欧阳修散文“六一风神”的美学风格1.欧阳修的散文措辞平易,用词造句精练而有变化,自然地叙事、自然地抒怀。
这标志着他的散文创作从崇尚骨力到倾心于风神姿态、从阳刚到阴柔的转变。
2.本质是散文的诗化和情感的外显。
3.文章结构层次清楚而转折,语言层次平易自然。
这些都是“六一风神”的构成要素,这种特点偏于阴柔之美。
简述王安石的“王荆公体”诗有何特点1.王安石《题张司业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中的“奇崛”,似瘦劲刚健为特征,是王安石追求的一种艺术境界,但进入老年后,却视奇崛为平常了。
即寓悲壮于闲淡,既有清新闲适,又有沉郁悲壮,被称为“半山诗”。
半山,是王安石晚年在江宁居住的地方,他这个时期的诗歌被编諚为《半山集》亦称“半山诗”,主要体裁是绝句。
2.“王荆公体”即“半山诗”或“半山绝句”,指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而言。
特点是重炼意,如《登飞来峰》通过写登临山塔远眺,反映出诗人高瞻远瞩、不畏艰险的胸襟气魄。
又重修辞,如《泊船瓜州》,还有用事、造语、炼字等。
主要载体是其晚年雅丽精绝的绝句。
“王荆公体”的长处是下字工、用事切、对偶精,既有深婉不迫处,也有生硬奇崛处,为江西派的先驱。
第三章苏轼试述苏轼散文的艺术成就宋代古文家苏轼各体散文众多,大致可分为议论文、记叙文和小品文等,这些散文的出现标志着宋代古文运动的最高成就和完全胜利。
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先秦两汉)
题型:1.判断对错10/1’(文学史常识)2.默写填空16/1’(诗经、古诗十九首、作品选)3.名词解释3/5’(神话、汉赋、表现手法)4.简答题3/9’(作品、艺术特色)5.论述题2/16’(作品)一、名词解释神话:是指原始初民对自然和社会综合的认识,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形象化。
《诗经》:又称“诗“、”诗三百“,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类,主要采用了赋、比、兴的手法。
全书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主要研究周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思想、风俗、部落起源和关系,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赋比兴:赋比兴是诗经标志性艺术手段。
赋就是铺陈直叙,开门见山。
比就是比喻,类比兴就是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说要描写的事物。
《尚书》:又称“书“,”书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以记言为主。
自汉初以来,有古文尚书和今文尚书之分。
《春秋》: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是我国现存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书。
春秋笔法:以微言大义,以一字寓褒贬,在严谨的措辞中表现作者的爱憎。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也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又名《春秋外传》或《左氏外传》。
相传为春秋末鲁国左丘明所撰,所记事件大都不相连属,且偏重记言,往往通过言论反映事实,以人物之间的对话刻画人物形象,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国书》、《短长》、《事语》、《长书》、《修书》。
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展示了东周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楚辞:一是指以屈原为代表的战国时代在楚国出现的一种新兴的文体;二是指包括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的一部古代诗歌总集的书名。
《离骚》:是战国诗人屈原创作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篇复习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篇复习大纲第一章神话1、神话的概念神话以故事或形象的方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宇宙自然、人类自身及诸种文化现象的起源以及当时世间秩序的理解,神话的主人公包括神祗、始祖、文化英雄、神圣动物等,神话故事一般具有变化、神术和法术等因素。
2、分类(1)创世神话盘古开天地(2)始祖神话女娲造人(3)洪水神话鲧禹治水(4)战争神话黄帝擒蚩尤(5)英雄神话夸父追日(6)传奇神话嫦娥奔月3、《精卫填海》源自《山海经。
北山经》《女娲补天》源自《淮南子。
览冥》4、《山海经》《山海经》是保存远古神话最多的古籍,最有神话学价值。
《山海经》记载了许多诡异的怪兽以及光怪陆离的神话故事,长期被认为是一部荒诞不经的书。
这部书成书时代大约在战国末期或西汉初期。
关于它的作者以及性质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有人说它是一部地理书,鲁迅说它是一部“巫书”。
不管怎么说,它里面保存了很多远古神话,其中有不少神话已具有清晰的轮廓,有的经过缀合,可以得到相当完整的故事和形象,它对我国神话的传播和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二章歌谣(一)《诗经》1、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2、传授:《诗》遭秦火之后,因易于记诵的特点,特赖口耳相传得以保全。
汉代有齐(齐人辕固生)、鲁(鲁人申培公)、韩(燕人韩婴)、毛(大毛公鲁人毛亨和小毛公赵人毛苌)四家传授《诗经》。
齐、鲁、韩“三家诗”当时并列于官学,书写用汉代通行的隶书,称为“今文诗”;《毛诗》晚出,用先秦古文字书写,称为“古文诗”。
“三家诗”盛时,《毛诗》受压,“三家诗”东汉趋于衰微,《毛诗》代之而兴,“三家诗”后先后失传,存者唯《毛诗》,即今之《诗经》。
3、来源:•1、献诗说。
周代公卿列士献诗、陈诗,以颂美或讽谏,是有史可考的。
(见《国语。
周语上》)•2、采诗说。
周代设采诗之官到民间采诗,献于朝廷以了解民情。
•3、删诗说。
孔子对“诗”做过“正乐”的工作,甚至也可能对“诗”的内容和文字有些加工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提纲
文章所表现出来的力量的美,或称劲健之美;风,偏于空灵、超逸,多表现为文章情思的跌宕流动;骨的意蕴偏于充实、刚硬,多表现为文词的锤炼加工。
27.“滋味”说
刘勰
把“滋味”和含蓄的艺术特点联系起来。
28.“讽喻”说
白居易
文章合为时而作,歌诗合为适而作;文辞质朴而直截了当,明白通俗;语言口吻刚直激切,使人容易受到触动刺激;采用语调奔放而流畅的诗歌体裁;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5.中唐诗歌
元白诗派
白居易
元稹
张籍
王建
韩孟诗派
韩愈
孟郊
李贺
其他
刘禹锡
柳宗元
6.晚唐诗歌
分类一
李商隐
杜牧
许浑
苦吟派
贾岛
姚合
分类三
皮日休
陆龟蒙
司空图
7.散文
古文运动
韩愈
柳宗元
晚唐讽刺小品
皮日休
陆龟蒙
罗隐
8.唐传奇
《古井记》
《补江总白猿传》
《游仙窟》
《任氏传》
《柳毅传》
《李娃传》
《莺莺传》
《大唐奇事记》
《枕中记》
汤显祖
吴炳
孟称舜
阮大钺
骈俪派
屠隆
梅鼎祚
高濂
周朝俊
孙钟龄
八、清代文学
1.清初诗歌
遗民诗人
顾炎武
吴嘉纪
屈大均
王夫之
黄宗羲
入仕诗人
阎尔梅
钱澄之
杜◎
陈恭尹
归庄
钱谦益
吴伟业
龚鼎孳
施闰章
宋琬
其他
王士◎
赵执信
查慎行
2.清代中期诗歌
教师招聘语文备考——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秦汉文学二) - 语文学科专业基础知识
教师招聘语文备考——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秦汉文学二)- 语文学科专业基础知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名词解释:骚体赋以抒情为主,体制基本与先秦的楚辞相同,如贾谊《吊屈原赋》、《鵩鸟》、严戒《哀时命》、淮南小山《招隐士》等。
贾谊骚体赋作,今存有《吊屈原赋》、《鵩鸟赋》、《旱云赋》、《惜赋》残局,前散篇是代表作。
一.抒情述志、情感浓郁,是贾谊骚体赋的重要特色,如《吊屈原赋》借凭吊屈原而发述自己征途受挫、怀才不遇的幽愤,情感极为浓郁。
二.从艺术表现看,贾谊《吊屈原赋》《鵩鸟》二作都直述胸臆,议论多于形象。
《旱云赋》描摹云气和大旱的情状,也很有表现力。
一.铺叙描摹,夸饰渲染的文风。
如“曲江观涛”描写江涛的汹涌澎湃。
二.缺乏作者的自我真情实感。
整篇作品不见抒情的语句,没有作者喜怒哀乐的表现。
三.遣词造句趋向整齐、骈偶、繁难、华丽。
四.以主客问答的形式结构全篇。
这些特点,标志着大赋这种全新的文体正式登上了汉代文坛。
《天子游猎赋》采用问难的体式,整齐排偶的句式,已于楚辞不甚相同,而更大的不同表现在:一.它丧失了真情实感。
这是它与楚辞本质的不同。
二.空间的极度排比。
《天子游猎赋》没有时间的纵向穿插,唯任空间的繁细铺排。
三.以直接而单纯的铺叙摹绘为主要表现手法。
繁细的铺叙、夸张的摹绘,是《天子游猎赋》最主要的表现手法。
以宫殿苑猎、山水品物为主要描摹对象。
四.遣词用语更加繁难辟涩。
《天子游猎赋》上述特点,表明它的根本特色不在抒情写志,而在于文才和游戏文字。
一.拓展了大赋的题材领域。
1.写祭祀,如《甘泉》、《河东》;2.把笔触从京师移到外郡,从田猎发展到描摹都市、郡邑的繁华,如《蜀都赋》。
二.进一步加强了大赋“劝百讽一”的“劝”的色彩。
杨雄的大赋几乎无讽谏。
如《蜀都赋》同篇铺夸蜀郡山水之雄伟,物产之丰饶。
三.杨雄的大赋在写作上还有一些新的变化,首先是篇幅相对缩短,描摹对象集中。
如《蜀都赋》专写蜀都山水雄伟,物产丰饶,《甘泉》、《河东》专写天子祭祀。
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资料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卷笔记整编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一、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1、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概况1、时代基本特点:政治的动荡、黑暗、民族矛盾尖锐2、士族门阀制度的产生士族,又称世族、高门大族,其对立的称呼是庶族、寒门,基于宗族的血统士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以致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3、社会思想的自由、活跃玄学兴起:形上思辨、清谈析理;任性率真,寄情山水——人的觉醒、个体意识的觉醒。
佛学的兴起道教的兴盛对中国小说的创作产生深远影响二、魏晋南北朝文学特点1、文学的自觉所谓文学的自觉有四个标志:一是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
宋文帝立四学,文学与儒学、玄学、史学并立;同时又有文笔之分,《文心雕龙·总术》:“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
”二是文学理论的繁荣与文学批评的兴起。
三是文体的区分。
四是自觉追求文学的审美特性:诗赋欲丽、缘情而绮靡2、文学主题与题材的变化(1)文学风尚与主题。
典型的乱世文学,形成了三大主题:生死主题、游仙主题和隐逸主题。
(2)文学题材的新变玄言诗:谈玄析理山水田园文学:陶谢为代表此外,咏怀诗、咏史诗、边塞诗、游仙诗、宫体诗等诗歌题材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并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文人集团与文学的家族化文学家族主要有:三曹、阮瑀与阮藉、嵇康与其子嵇绍、三张(张载及其弟张协、张亢)、二陆(陆机、陆云兄弟)、两潘(潘岳及其从子潘尼)、傅玄及其从子傅咸、谢氏家族(谢安、谢混、谢灵运、谢瞻、谢晦、谢曜、谢惠连、谢眺)、萧衍及其子萧纲、萧绎。
4、文学样式的丰富多样(1)诗歌: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体也进一步丰富发展起来。
五言古诗得到长足的发展并达到鼎盛;七言古诗在这时也确立起来;齐梁“永明体”的出现又为唐代近体诗的成熟、发展奠定了基础。
(2)文:骈文在这一时期开始兴盛。
(3)赋:在汉代盛极一时的大赋,演变而为抒情小赋。
教师招聘考试 语文学科专业知识——中国古代文学史
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学科专业知识——中国古代文学史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我国现实主义诗歌传统的源头。
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汉代以后被尊为儒家经典之一,与《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五经。
按用途和音乐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雅大部分是贵族的宫廷正乐,颂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舞乐。
《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其中直陈其事叫赋,譬喻叫比,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叫兴。
赋比兴和风雅颂合称“六义”。
《诗经》多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的第一篇。
2、《左传》原名《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
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儒家“十三经”之一。
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3、孔子《论语》孔子,名丘,字仲尼。
春秋时期鲁国人。
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理论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论语》由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有“至圣”之称。
4、孟子《孟子》孟子,名轲,子子舆,战国时期鲁国人。
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即“人之初,性本善”,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
由其及其弟子共同编写了《孟子》一书,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民本、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
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逻辑严密,尖锐机智,代表着传统散文写作的一个高峰。
5、庄子《庄子》庄子,姓庄,名周,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涵盖了从先秦时期到清朝末年的一千多年历史。
这段时间内,中国文学经历了从诗经、楚辞到后来的唐诗、宋词等众多文学流派的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古代文学体系。
以下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先秦文学:先秦时期(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21年)是中国文学的起源时期,这个时期诞生了古代文学最早的两部著作之一《诗经》。
《诗经》以其抒发情感、写实生活的风格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开山之作。
2.汉魏六朝文学:汉朝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涌现出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史记》和《汉书》。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动荡,许多文人开始追求超脱尘世的理想,形成了以诗歌为代表的高度文化创作。
3.唐宋元明清文学:唐宋元明清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和文学家。
唐代是中国诗歌的巅峰之期,杜甫、李白、王维等众多诗人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宋代则以宋词的独特韵味和抒发情感的能力而闻名于世。
5.唐传奇与小说:唐代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时期,出现了以变幻多姿、情节曲折为特点的传奇小说,例如《长恨歌》、《思凡》等。
这些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惊险刺激的情节吸引了读者的兴趣。
6.流派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文学流派。
例如唐代有诗人杜甫、李白领衔的豪放派和以王之涣、元稹为代表的婉约派;宋代则有以苏轼为首的豪放派和以杨万里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
(完整word版)答案:中国古代文学史2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2复习内容1. 试述诗歌在唐代取得高度成就的原因。
第一,一批庶族寒士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政治生活中最活跃的新生力量。
是文学风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第二,“以诗赋取士”,有力地刺激了地主阶级的文化教育,是整个社会的文化得到普及;第三,科举制度造成的漫游之风,开阔了文人的视野,也有利于文学修养和文学技巧的提高;第四,唐代儒、释、道三教并重与合流,使文人的思想大为活跃,深刻影响了他们的创作思想、创作方法和审美情趣;第五,中外文化艺术的交流和融合,对外来文化精华的广泛吸收,各种艺术门类的相互渗透,促进了各种艺术门类的发展。
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大大提高了唐代文人的文学修养。
2.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并称,四人都出生于太宗时,才高位下,高宗时以文词齐名天下。
四人从理论和实践上与“上官体”对立,体现出诗风的转变。
并扩大了诗歌的题材,推动了律诗的发展。
3. 如何理解“盛唐气象”?盛唐诗歌内容丰富,思想深刻,体制大备,艺术精湛,思想和艺术都超越前代而臻于唐五代诗的顶峰。
欣欣向荣的时代造就了一代人胸襟开阔、抱负远大、热情开朗、乐观自信的精神风貌,也激起了他们入世与出世、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从而在内容方面形成盛唐诗歌所特有的理想主义、英雄性格和浪漫色彩,在艺术上则表现出清新自然、雄健高华、兴象抄妙、声律圆融的鲜明特色。
4. 如何理解苏轼所说的:“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一、善于发掘与自己主观情感相契合的客观景物,抓住其特征,在写景的同时传达出微妙的心理感受,使诗情与画意达到高度的统一;二、对自然观察极为细致,感受非常敏锐,善于在动态中捕捉自然事物的光和色,用清新的笔调、均润的色彩、恰当的构图在诗里表现出来;三、以禅入诗,即以独特的禅宗的审美眼光关照自然,从而特别善于发现和捕捉大自然中极细微的声响和动态,生动表现自然界的变化和内在的律动,进入常人不能达到的一种特殊的审美境界,创造出独特的优美静谧的意境。
《中国古代文学史2》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2》复习资料第一章隋与初唐诗歌第一节隋至初唐与南北文学的交融隋唐结束了近四百年的分裂动乱,终于实现了南北的统一。
国家的统一,在统一基础上的广泛国际交往,对文学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过去由于南北对立,文化发展殊途。
“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
但自隋代统一,双方就开始互相吸收。
唐初文人更明确地提出南北文学应“各去所短,合其所长”(《隋书·文学传叙》)的要求。
这种愿望终于在统一局面下实现了。
隋朝至初唐文学,主要是以南朝文风作为基础和底色,开始融入北朝文学新风。
一方面,来自南朝的诗人江总、虞世基、虞世南等,带着很深的积习,并且北朝文人之趋慕南朝文风,也是长期形成的风气。
另一方面,南北文化融合的大背景下,两种气质、性格和文化,也在互相吸引、并悄悄地走向融合与统一。
北朝的诗人如卢思道、杨素、薛道衡等,写了一些较好的边塞诗,但其风格开始出现“词气宏拔,风韵秀上”的特色。
第二节初唐宫廷文学与沈宋初唐文学是以宫廷文学为轴心,这实际上南朝文学格局的延续,虽然所反映的时代气息不同。
从开国时期的秦府十八学士,到武后朝的珠英学士、中宗朝的景龙学士,前后承续,成为这个时期的核心文学力量。
宫廷享乐、颂美成为这类诗千篇一律的主题(当然,太宗朝出现过一些箴规性诗作)。
宫廷诗人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上官仪(608?-644),他笔法精细而秀逸浑成的诗作,把五言诗的体物写景技巧向前推进了一步,成为人们模仿取法的一种新的诗体。
《旧唐书》本传说:上官仪“工五言,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时颇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之上官体。
”武后、中宗朝,宫廷文学开始发生分化,其中在文学史上值得重视的是沈佺期、宋之问、杜审言。
沈佺期、宋之问合称“沈宋”,杜审言与李峤、苏味道、崔融合称“文章四友”。
沈、宋、杜都曾经是依附于武后的宫廷文学家,后来远贬南徼,他们的诗有了更深刻的情感内容。
另外,他们在诗律上精心锤炼,在互相酬唱中,逐渐使诗律规则规范化、定型化。
教师资格证笔试在即:《综合素质》之中国古代文学必备知识(二)
教师资格证笔试在即:《综合素质》之中国古代文学必备知识(二)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赋比兴、风雅颂”为“六义”,《楚辞》是第二部诗歌总集,2、编年体著作:《资治通鉴》、《左传》(又名左氏春秋,第一部记事详细,议论精辟的编年体)、《春秋》(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春秋三传”包括《左传》《公羊传》《谷梁传》3、国别体史书:《国语》、《战国策》4、劝谏类:《邹忌讽齐王纳谏》、《触龙说赵太后》、《谏逐客书》、《谏太宗十思疏》5、五经:《诗经》、《尚书》(第一部历史文献汇编)、《礼记》、《周易》、《春秋》;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5、关于学习类的文章:《送东阳马生序》、《孙权劝学》、《劝学》、《伤仲永》6、关于“并称”的人物,如老庄、孔孟7、寓言故事包括:《智子疑邻》、《刻舟求剑》、《揠苗助长》、《掩耳盗铃》8、政论文:《谏逐客书》、《过秦论》、《六国论》9、汉乐诗:《孔雀东南飞》、《木兰诗》、《秦妇吟》10、乐府诗:《孔雀东南飞》、《木兰诗》、《秦妇吟》、《陌上桑》11、古代最长的叙事诗:《孔雀东南飞》12、赋有哪些?《子虚赋》、《上林赋》、《两都赋》、《二京赋》、《归田赋》13、《史记》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称为“前四史”;与《资治通鉴》(司马光,第一部编年体通史)称为“史学双壁”;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4、记录有汉史的著作:《史记》《汉书》《后汉书》15、第一部断代史:《汉书》16、游记类散文:《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小石潭记》《游褒禅山记》17、骈文有哪些?《滕王阁序》《哀江南赋》《与陈伯思书》《与朱元思书》18、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19、题壁诗:《题破山寺后禅院》《题西林壁》20、哲理诗:《题西林壁》《登飞来峰》《观书有感》《登鹳雀楼》21、歌行体:《长恨歌》《春江花月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兵车行》《琵琶行》《燕歌行》22、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鬼:李贺;诗魔:白居易;诗宗:杨万里(语言特点:诚斋体)23、杜甫的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24、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25、论说体《公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马说》《师说》《谏逐客书》《过秦论》《六国论》26、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合称“王孟韦柳”)、常建、王湾27、互文的诗:《泊秦淮》《出塞》《木兰诗》28、送别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元二使安西》《渡荆门送别》《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29、思乡诗:《次北固山下》《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春夜洛城闻笛》《望月有感》《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商山早行》《泊船瓜洲》。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资料最完整精要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资料最完整精要一、知识题1.北宋初期倡导复古和坚持写作古文的作家有:柳开、田锡、穆修等人,他们的复古主张和实践,为后来宋代的古文运动揭开了序幕。
2、柳开是宋初古文运动最早的先驱人物;田锡在古文运动中是过渡者;穆修是继柳开后专力作古文的作家,是响应者。
4.在宋初诗风、文风的变革中提出“有害”“有文”的文论观点的作家是王禹偁。
3、宋初诗坛诗派林立,宋初三体诗指“白体”、“西昆体”、“晚唐体”。
4、王禹偁是宋初诗人,应归入宋初“白体”诗派,即白居易体。
5.宋初重要文学流派西昆体的代表作家有:杨亿、钞票惟演、刘筠。
6.以杨亿为代表的西昆体是宋初妨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
二名词解释1、“西昆体”:1)西昆体是宋初妨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
狭义的西昆体单指其近体律诗,广义的西昆体兼指其四六文(2)“西昆”之名是因创始诸人在秘阁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取玉山、册府之意。
3)《西昆酬唱集》共收诗人十七位,多西昆健将,而以杨亿、钞票惟演、刘筠为魁首。
杨、刘齐名,当时妨碍非常大。
三、咨询答题1、北宋初期复古思潮方面别同作家的别同途径?答:复古守正以求出新,是宋初文学进展的一种趋势,柳开是北宋复古革新思潮中最初觉醒的儒者代表;田锡代表了五代文气习染较深的文学之士对改革文风的自觉;穆修校刻韩、柳文集,于古文的承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复古思潮在北宋初并未成为主流,仅处于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少数几个作家先驱自觉的时期。
2、王禹偁在文论方面有所贡献,其文论观点?答:于“传道”外提出“明心”,于“有言”外提出“有文”,即传道明心、有言有文。
实际上要求文道合一和文行合一。
3、杨亿南朝诗的特点是啥?答:1)借古讽今。
2)精于用典。
3)音节流畅。
4)辞采华丽。
体现西昆体取材博赡,炼词精整的特群。
4、西昆体的创作特群与《西昆酬唱集》?答:1)西昆体之因此形成一具诗歌流派,一具重要的标志算是《西昆酬唱集》的编撰结集。
此集的作者有十七人。
先秦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要点.doc
先秦文学发展概况先秦是中国文化发生初创时期,是上古期第一段。
先秦文学尚未从浑沌一体的文化形态中分离,其特征与这时文化形态有着密切关系。
第一节中国文学的源头一、远古歌谣和神话,我们称之为传说时期文学。
例:据说是神农时代《蜡辞》(《礼记•郊特牲》)大约是农事祭歌;传说尧舜时《击壤歌》、《南风歌》等,是后人伪托;韵语可能是原始歌谣遗留。
如《吴越春秋》载《弹歌》,反映原始人制造弹弓和狩猎的过程,语言古朴, 已具韵律,显是古老歌谣。
《吕氏春秋•音初篇》载禹时涂山氏之女所歌“候人兮猗”,是夏代诗歌遗文。
二、文字产生后,脱离传说时期。
甲骨文和青铜器铭文,是所知最古文字。
甲骨文代表商代晚期相当成熟的文字系统。
甲骨卜辞文句简朴形式单一,仅有少量记事文字,但其产生具重大历史文化意义,标志着中国书面文学的萌芽。
三、诗歌最初与乐、舞结合。
《吕氏春秋•古乐》载八阕,内容从题目看,“载民”歌唱始祖;“玄鸟”即燕子,可能是本部落图腾;“遂草木”歌唱草木茂盛;“奋五谷”歌唱五谷生长;“敬天常”遵循自然法则;“达帝功”以下反映宗教信仰。
《尚书•益稷》载帝舜时《大韶》。
《诗经》作品都是乐歌。
约在春秋后,诗歌分化独立,向意义和节奏韵律方向发展。
第二节先秦文学的形态一、文史哲不分。
先秦文学非纯文学,先秦文化呈现综合形态。
有些文学作品是史、哲学著作,史、哲学著作也有文学意味。
(-)司马迁《太史公自序》云颛顼命南正(官名)重掌管天,北正黎掌管地,即掌天文、祭祀事,周宣王之时,重、黎后人成司马氏, 掌周史,可以看出史学与巫术分化过程;据《尚书•洪范》可知商代已形成“五行”思想;《易》卦爻辞,已具备“阴阳”观念;“德" 观念于商萌芽,在周发展,形成敬德保民思想。
(二)春秋战国时,探索宇宙人生、进行哲学思辨、关注社会政治、讨论治国之道的诸子说理散文成熟,表现鲜明个性,浓郁情感,丰富形象,具较强文学性。
二、先秦诗歌:宗教颂赞祷祝诗一政治叙事诗一言志抒情诗。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部分考试提纲
中国文学史复习提纲绪论部分1、文学起源:文学起源于生产劳动2、最早的文学:上古歌谣(我们称之为传说时期的文学)3、最古老的文字:甲古文,青铜铭文(金文)4、最初的诗歌是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5、商代文化的传承者是巫觋,与巫觋是分不开的6、根据《尚书.洪范》我们知道商代已经形成“五行”思想体系7、编订于周初的《易》卦辞,已经具备了阴阳的观点神话部分1、神话的概念:神话以故事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百科全书似的知识体系。
2、神话的分类:(1)、创世神话(代表盘古的故事),创世神话又属于卵生神话。
卵生神话对中国的阴阳太极观念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同时宇宙生成的人格化、意志化过程反映了先民对人类自身力量的肯定3、(2)、始祖神话(女娲补天),女娲补天不仅虚构了人类,同时也试图阐释人为什么会有社会地位的差别,女娲的神话主要应是产生于母系氏族…4、(3)、洪水神话(大禹治水),看重人类的智慧及斗争,5、(4)、战争神话(黄帝战蚩尤)6、(5)、发明创造神话(后羿射日)神话进入一个英雄时代,人类把自身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各项重大发明都,以及对各种自然、社会障碍的克服,都加在一个个神话英雄身上,并把他们看者本部族理想的象征,7、(6)、还有一类神话显示了显示了人类突的个人英雄的个性勇气,显示了人类对自身不可动摇的信念。
(夸父逐日)4、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1、感性具体缺乏抽象能力2、以己观物,以己感物的拟人化自然观3、具有象征性和隐喻性4、神话思维伴有浓烈的情感体验诗经部分1、诗经简介: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诗三百”共有305篇,另有六篇笙诗,有目无词。
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最后编订成书大约在公元前六世纪。
2、最早的诗《大雅》中大武乐歌《诰天有成命》《武》《酌》《般》《桓》3、诗经中的手法:赋、比、兴4、诗经根据其内容分: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乐调,活泼清新)、雅(即正,指朝廷正乐,雍容典雅)、颂(宗庙祭祀之乐,许多都是舞曲,音乐可能比较舒缓,板滞凝重)5、的内容:1、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周早期,祈丰年,酬神,大多以祭祀歌颂祖先为主,或叙述部族发生和发展历史,或歌颂先王先公的德业,总之是歌功诵德之作,代表作《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赞颂了后稷、公刘、太王、王季、武王的业绩反映了西周的开国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教师招聘语文备考—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先秦文学
二)(2)
通过山西教师招聘网可以了解到2016年山西教师招聘最新考试动态,一般山西教
师招聘有笔试和面试两个重要环节,笔试科目为《教育基础理论》和《学科专业知识》,面试以试讲、说课等形式考察,山西教师考试网整理了山西教师招聘真题供考
生备考学习。
分析《诗经》史诗重要篇章的艺术特色。
(即《大雅》五篇史诗的主要内容)
《大雅》五篇史诗包括:《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一、叙述了周人之始祖后稷出世直到武王灭商的一些史迹和传说。
二、有选择地描绘具体的事件,从而歌颂先祖的功勋,抒发了周民对先王的崇敬
和爱戴之情。
三、周人史诗还有先祖神话的记述,如《生民》写始祖后稷的出生。
四、总结历史教训,提出了治国思想,也是周人史诗的主要内容。
论述《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
一、抒情与写实的统一
《诗经》305篇,基本是抒情诗和叙事诗,而以抒情诗占多数,真实率直的抒情,和情感化的叙事,是《诗经》在艺术表现上的一个重要特点。
首先,作者所抒发的情感是真实的。
如:《伐檀》、《硕鼠》一类地位不平等和
不劳而获现象表示不满的诗;又如情爱诗《氓》。
其次,作者抒发情感的方式是坦率的。
如《关雎》“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优哉
游哉,辗转反侧”
再次,叙事诗的诗作中也包含着作者的情感。
如《七月》叙述农夫一年四季辛勤
繁忙的劳作,内心却涌动着一股浓郁的不平之气。
二、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方式
1.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方式。
它可以是直接叙事,也可以是直接的刻
画描写,还可以是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
A.直接叙事的如:《七月》
B.直接刻画描写如:《溱洧》以春日为背景,继而特写一对恋人相约游玩的对话,最后又转向青年男女踏春游戏热闹场面的描写。
C.直言其志和直抒胸臆,社会政治诗、情爱诗都是如此。
2.比,一般说就是比喻。
A.修辞意义的手法,诗经中最常见的一种情形,如《卫风·硕人》中连用六个比
喻描摹卫庄公夫人庄姜的美丽。
B.另一种情形是整首诗用比,如《魏风·硕鼠》等。
3.兴,就是起兴或发端,一般处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位置。
兴与诗歌情思相
关时,一般会起到烘托或与诗歌意义发生某种联系的作用,起到起韵的作用。
A.兴与诗歌情思相关,如《关雎》的起兴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以此起彼伏
的水鸟和和鸣,比喻青年男女的求偶。
B.兴与诗歌情思不相关的,如《唐风·山有枢》
三、形式和语言方面的几个特点
1.重复复沓的结构形式。
A.字词随变而意义相同,如《关雎》。
《诗经》中这类同义复沓的重章之歌较多,其回环往复的咏唱,加强了抒情效果。
B.改变字词后使诗章间形成意义上的层递关系,如《黍离》。
2.语言上,《诗经》以四言为基本句式,但又参差变化,比较灵活,如《伐檀》“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
”节奏鲜明,音韵谐恰,有天然的音乐美感。
词汇
丰富、大量的双声叠韵的连绵词和叠字,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