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单元 倍数与因数教案 北师大版
倍数与因数(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教案:倍数与因数课程目标:1. 理解倍数与因数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学会找出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
3. 能够应用倍数与因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倍数与因数的概念及其关系。
2. 找出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倍数与因数的概念及其关系。
2. 找出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入倍数的概念:教师举例说明,如2的倍数有2、4、6等,让学生理解倍数的含义。
2. 引入因数的概念:教师举例说明,如6的因数有1、2、3等,让学生理解因数的含义。
二、新课讲解1. 讲解倍数的概念:教师详细讲解倍数的定义,并通过举例让学生加深理解。
2. 讲解因数的概念:教师详细讲解因数的定义,并通过举例让学生加深理解。
3. 讲解倍数与因数的关系:教师讲解倍数与因数之间的关系,如一个数的倍数是它的因数的整数倍等。
三、练习1. 让学生找出给定数的倍数和因数。
2. 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应用倍数与因数的知识。
四、总结1. 教师总结倍数与因数的概念及其关系。
2.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出疑问。
3. 教师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让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举例和练习,让学生理解了倍数与因数的概念及其关系,并能找出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接受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他们真正掌握了所学知识。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倍数与因数的概念及其关系详细的补充和说明:一、倍数的概念倍数是指一个数乘以另一个数所得到的结果。
具体来说,如果有一个整数a,另一个整数b,且a能够被b整除,那么a就是b的倍数。
例如,6是3的倍数,因为6可以被3整除,即6÷3=2。
同样地,12是4的倍数,因为12可以被4整除,即12÷4=3。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一、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数的有关特征的活动,认识自然数,认识倍数与因数,能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在100以内的全部倍数,能找出10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知道什么是质数、合数,使学生经历2、5、3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索过程,知道的其特征,知道奇数和偶数。
2、使学生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在探索过程中,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在探索活动中,体会观察、分析、归纳、猜想、验证等过程,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形成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二、单元教学重点因数与倍数;2,5,3的倍数的特征;奇数与偶数;质数与合数。
三、单元教学难点在探索过程中,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关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发现数的特征。
四、单元课时划分9课时第一课时数的世界教学内容认识自然数和整数,倍数和因数。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
初步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数的所有倍数。
2、学生经历探索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能对生活中有关的数字作出合理的解释。
在教师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地归纳与类比,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3、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探究倍数和因数教学难点倍数和因数的关系的理解教学过程一、结合“水果店”情境图,认识自然数和整数。
1、谈话引入。
2、出示水果店情境图。
(1)学生活动:找一找。
仔细观察图中有哪些数?我能找到几个?全班进行交流。
(2)教师提示:还有要补充的吗?(目的是让学生找出图中隐含的数字,比如0,1/2等。
(3)学生活动:分一分。
你能把它们分分类吗?学生单独活动,教师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倍数与因数》(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倍数与因数》(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教案:《倍数与因数》一、教学内容1. 理解倍数与因数的概念;2. 学习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3. 探究倍数与因数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理解倍数与因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2. 能够运用倍数与因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倍数与因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难点:倍数与因数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出示一些实际情景,如:小华有3个苹果,他想知道苹果的2倍、3倍是多少?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知道苹果的2倍、3倍?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倍数与因数。
2. 探究倍数与因数的概念:3. 倍数与因数之间的关系:4. 随堂练习: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倍数与因数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一些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倍数与因数的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倍数与因数倍数:一个数的倍数有哪些?如何找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一个数的因数有哪些?如何找到一个数的因数?倍数与因数之间的关系:倍数是因数的倍数,因数是倍数的因数。
七、作业设计1. 请找出10以内的所有因数和倍数,并填写在练习本上。
答案:因数:1、2、3、4、5、6、7、8、9、10;倍数:1、2、3、4、5、6、7、8、9、10。
2. 请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并填写在练习本上。
答案:因数:1、2、3、4、6;倍数:6、12、18、24、30。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引导学生思考倍数与因数的概念,通过举例、练习、例题讲解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倍数与因数的相关知识。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效果较好。
拓展延伸:请学生思考,除了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还有其他方法可以解决实际问题吗?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倍数与因数的知识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倍数与因数》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资料推荐------------------------------------------------------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倍数与因数》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倍数与因数》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倍数与因数》教案教学设计 1 倍数与因数上课解决方案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本课主要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方式获得新知,这样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本课教学在设计上主要有以下特点:1.新课伊始,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情境引入,不故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夷,同时还能使学生初步感知战事物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置的,为学生探究新知奠定基枝础。
2.结合运动会上秆两个班排出的队形图列出乘娥法算式来认识倍数与因数。
束使数学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江生活实际,有效地激发学生辰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这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本环扬节设计小组自学活动,让学伪生在小组内完成对倍数与因爹数的认识。
1 / 4学生通过阅读、些质疑、交流,逐步形成自学时能力,体验到自主学习的快灵乐。
3.在小组内交流移判断谁是 7 的倍数,通过合木作交流让学生掌握不同的方宛法,以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擦。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PPT 笺课件百数表教学过程⊙创设泽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唱学们,我们人与人之间存在匹着各种关系,谁能说一说自在己与爸爸的关系是什么?生再 1:父子关系。
生 2:父女责关系。
师:那么你们与老师撅又是什么关系呢?生:师生疼关系。
师:能说老师是师生鸡关系吗?生:不能。
师称小结:是啊,人与人之间的忻关系不是独立的,是相互依娱存的。
北师大五年级上册《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
北师大五年级上册《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和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概念;2.掌握倍数和因数的计算方法;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倍数和因数的概念;2.倍数和因数的运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对于“公倍数”的理解;2.对于“最大公因数”的计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本堂课将学习“倍数与因数”这一知识点,先通过以下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你知道每个数字都有什么性质吗?•你知道正整数和自然数的区别吗?•观察以下数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6、12、18、24?通过提问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使其对倍数和因数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 概念解释2.1 倍数将一个数乘以另一个整数,得到的积,被称为这个数的倍数。
比如,3的倍数有3、6、9、12等。
2.2 因数一个数能够被整除的因数是这个数的因数。
比如,12的因数有1、2、3、4、6、12等。
3. 计算方法3.1 倍数的计算方法两个数的公倍数是它们的公共倍数中最小的一个数。
比如,6和8的公倍数有24、48等,其中最小的公倍数是24。
3.2 因数的计算方法两个数的公因数是它们的公共因数中最大的一个数。
比如,24和36的公因数有1、2、3、4、6、8、12等,其中最大的公因数是12。
4. 教学实践4.1 示例讲解假设班里有40个学生,要均分成若干组,每组人数不得少于5人,问最少可以分成几组?解析:40的倍数有40、80、120、160等,所以至少可以分成8组,每组5人。
4.2 练习1.找出6的所有倍数。
2.找出20的所有因数。
3.60和84的最大公因数是多少?4.16和32的最小公倍数是多少?5. 总结归纳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倍数和因数的概念,掌握了计算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并通过实例练习,得到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中的4道题目;2.找出30的所有倍数和因数;3.解释“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之间的区别。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 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教案The fifth grade of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E dition: the first unit multiple and factor teachi ng plan北师大版五年级上: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教案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教学年级:五年级设计者:李庆辉(沈阳市大东区xxx小学)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新世纪(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的第5小节《找质数》。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使学生掌握质数与合数的意义,并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或合数;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从中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2,3,5的倍数特征以及如何找一个数的因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为后续学习公因数、约分、公倍数、通分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所以,本节课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材在编写上提供了具有丰富现实背景的题材,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分类中认识质数与合数并关注知识、方法的形成过程;通过开展有特色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本教学设计结合了本地区的学生特点,对教材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以“栏目录制”为切入点,以“快乐40分”为主线,其目的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在教学质数与合数的意义时,我采用了按因数个数的不同进行分组的方法,并以“起名字”的方式使学生对抽象的概念产生一种亲切感,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采取“分组竞争”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并通过小组交流的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数学核心思想得到充分体现。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倍数与因数(教案)
第1课时倍数与因数教学过程备注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教师:观察大屏幕上(课件出示灰太狼和小灰灰图片),大家知道屏幕上的两个动画人物是什么关系吗?学生:父子。
教师:我们可以说灰太狼是小灰灰的爸爸,小灰灰是灰太狼的儿子,那可以说灰太狼是爸爸,小灰灰是儿子吗?学生:不能。
教师:我们人与人之间都有着很多关系,比如父子关系、母子关系、好朋友关系,那数与数之间存在着这么关系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倍数与因数(板书)。
二、自主活动,探索新知1.学习第1题课件出示:运动会上两个班分别排除下面两种队形,算一算两班各有多少人。
教师:这是运动会上五一班和五二班同学排出的两种队形,从图中你以学生熟悉的动画引入新课。
课题倍数与因数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1页及第32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联系乘法认识倍数与因数。
2.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3.积极参与数学的学习活动,初步养成乐于思考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教学难点理解倍数与因数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可以看出他们是怎么安排队形的?算一算两个班各有多少人。
学生1:五一班排了4行9列,求人数,算式是9×4=36(人);学生2:五二班排了7行5列,求人数,算式是5×7=35(人)。
教师板书。
2.学习第2题教师:观察9×4=36,9和4是乘数,36是积,36是9和4的倍数,9和4是36的因数。
根据5×7=35,你能说出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吗?学生:35是5和7的倍数,5和7是35的因数。
教师:同学们说的很好,我们一定要注意不能单独的说一个数是因数或倍数。
我再考考大家,我们可以说3.5是5的倍数吗?学生1:可以。
学生2:不可以。
教师:我们只在自然数(0除外)范围内研究倍数和因数。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倍数与因数教案
20XX年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倍数与因数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倍数与因数教学目的结合教材提供的具体情境,认识自然数和整数,并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
以下的倍数与因数教案设计欢迎参阅!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倍数与因数教案一教学目的:1、结合教材提供的具体情境,认识自然数和整数,并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
2、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3、学生经历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能对生活中有关的数字作出合理的解释。
4、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地归纳与类比,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5、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参与数学活动。
6、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
1/ 5教学重点:探究因数与倍数。
教学难点:倍数与因数的关系的理解。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谈话。
师: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数的世界里。
板书课题:数的世界。
2、呈现情境图。
(略)二、组织活动,探索新知。
(一)活动一:看一看:1、师问:图中有哪些数?谁愿意扮演小小售货员介绍一下水果的价格?(1)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2)指名汇报。
2、你知道这些表示水果的价格的数,分别是什么数呢?(3.6和5.8是小数,6和4是整数。
)3、问:我买5千克梨,需要多少钱?(生答:4×5=20(元))2/ 5(二)活动二:试一试:1、看书自学什么是自然数和整数。
(1)指名说说什么是自然数,什么是整数。
(2)同桌俩人一人说一个数。
(3)师:任意说一个数,学生判断它是什么数?2、自学什么是因数和倍数?问:在什么范围内研究倍数和因数呢?3、师任意写一个乘法算式,先判断符合倍数和因数的范围吗?再判断( )是( )的因数,( )是( )的倍数。
(三)活动三:说一说1、根据算式,说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
(1)同桌俩人一人说一人判断。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 倍数与因数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教案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第1课时数的世界[教学内容]数的世界(第2-3页)[教学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
2、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3、了解什么是整除。
[教学重、难点]、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2、建立整除的概念。
[教学过程]一、数的世界了解“水果店”的情境,呈现了生活中的数有自然数、负数、小数。
并认识自然数、整数,使对数的认识进一步系统化。
先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说图中有哪些数,并给它们分类。
二、因数与倍数、在解决书上提出的问题的过程中引出算式。
5×4=20(元)进而说明倍数和因数的含义,即20是4的倍数,20也是5的倍数,4是20的因数,5也是20的因数。
从而体会倍数与因数的含义。
进而出示一个除法算式,如:18÷6=3启发学生思考:根据整数除法算式能不能确定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强调: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说明:在研究倍数和因数,范围为不是零的自然数。
2、出示A÷B=c让学生互说整除。
教师完后讲解:A能被B整除,B能整除A.三、找一找、判断题目中给的数是不是7的倍数与同学交流体会可以通过想乘法算式或除法算式的方法来判断。
2、找7的倍数:引导学生体会一般可以用想乘法算式的方法来找一个数的倍数,让学生领会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四、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自己找一找4的倍数和6的倍数,并用不同的符号做好记号。
然后使学生交流,并说说找倍数的方法。
最后,说说哪几个数既是4的倍数有是6的倍数。
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并思考怎样才能不遗漏。
[板书设计]倍数与因数像0、1、2、3、4、5、…这样的数是自然数。
像-3、-2、-1、0、1、2、…这样的数是整数。
A÷B=cA能被B整除,B能整除A,A是B和c的倍数,B和c 是A的因数。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倍数与因数》名师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倍数与因数》名师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情境,辨识自然数、整数和小数,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
2、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3、通过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过程,加深学生对倍数和因数的认识。
4、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联系乘法认识倍数与因数。
难点: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观图激趣、设疑导入出示课件的第一张幻灯片,引导学生回忆自然数、整数等概念,对课件上的数进行分类。
二)探究新知1、出示课件的第二张幻灯片,通过运动会的例子,引导学生认识倍数和因数的概念,并强调它们之间的依存关系。
2、出示课件的第五张幻灯片,让学生判断在2×1.3=2.6中,2.6是2和1.3的倍数,1.3和2是2.6的因数的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只在非零自然数范围内研究倍数与因数。
3、探究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出示课件的第五张幻灯片,让学生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交流,并汇报结果。
教学反思】通过观察、探究和交流,学生对倍数和因数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注意语言简洁明了,避免出现格式错误和明显的段落问题。
师:请大家讨论一下,哪些数是7的倍数?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确定7的倍数,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结果。
师:现在我来演示一下判断7的倍数的方法。
师演示判断7的倍数的方法,然后询问学生哪种方法更简单,要求每个小组发表意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两种方法的区别,派代表汇报结果。
老师要不断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清晰表达。
学生:方法一更简单,如果一个数是7的倍数,就可以除尽7,否则就不是7的倍数。
学生:方法二需要试几次才能确定,需要想几乘7得这个数。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 倍数与因数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教案一、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主要内容是倍数与因数的学习。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倍数和因数的概念,并学会运用倍数与因数进行计算。
二、教学目标1.了解倍数的概念,能够找出一个数的倍数;2.掌握因数的概念,能够找出一个数的因数;3.能够分析和解决与倍数和因数相关的问题;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倍数的定义和寻找方法;2.因数的定义和寻找方法。
难点1.利用倍数和因数解决问题。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1. 导入通过课堂练习,复习上节课所学的数的读法和数的大小比较。
2. 引入教师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倍数和因数,并进行讲解。
教师:你们小时候有没有玩过跳绳呢?跳绳的时候,我们一般会数数,比如数到2、4、6… 这些数字是不是有什么共同之处呢?学生:它们都是偶数。
教师:对,它们都是偶数,而且它们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们都能被2整除。
那么,我们将这些数字都称为2的倍数。
你们还能举出其他的倍数吗?学生:4的倍数有4、8、12… 6的倍数有6、12、18…教师:好,你们举得很棒!这些数都能被4或者6整除,所以我们可以称它们为4的倍数或者6的倍数。
这就是倍数的概念。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什么是因数呢?3. 讲解教师通过示意图或具体的例子,讲解因数的概念。
教师:请看这些数字:4、8、12。
你们能找出它们的因数吗?学生:4的因数有1、2、4。
8的因数有1、2、4、8。
12的因数有1、2、3、4、6、12。
教师:非常好!你们找到了这些数字的所有因数。
所谓因数,就是能够整除一个数的所有数字。
例如,4除以2等于2,所以我们说2是4的因数。
12除以3等于4,所以我们说3是12的因数。
同学们明白了吗?学生:明白了。
教师:那么,现在我们来练习一下,找出20的因数。
学生:20的因数有1、2、4、5、10、20。
4. 拓展教师通过拓展讲解倍数和因数之间的关系。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倍数与因数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倍数与因数教学内容本教案主要围绕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课程中的“倍数与因数”章节进行设计。
教学内容涵盖了倍数与因数的概念、性质、应用等方面,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倍数与因数的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学目标1. 理解倍数与因数的概念,掌握倍数与因数的性质。
2. 学会运用倍数与因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教学难点1. 倍数与因数的概念及其关系的理解。
2. 倍数与因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册、文具。
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和实例引入倍数与因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新课:详细讲解倍数与因数的概念、性质和应用,通过例题和练习巩固学生的理解。
3.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指导和讲解。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5. 课堂总结: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解答学生的疑问。
6.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板书设计1.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倍数与因数2. 教学内容:倍数与因数的概念、性质、应用3. 教学目标:理解倍数与因数的概念,掌握倍数与因数的性质,运用倍数与因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 教学难点:倍数与因数的概念及其关系的理解,倍数与因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5.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讲解新课、练习巩固、小组讨论、课堂总结、作业布置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完成练习册中的相关练习题,巩固倍数与因数的概念和性质。
2. 拓展练习:完成拓展练习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小组内讨论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例和讲解新课,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倍数与因数的概念和性质。
《倍数与因数》(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倍数与因数》(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教案:《倍数与因数》一、教学内容1. 引入: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倍数与因数的概念。
2. 基本概念:讲解倍数与因数的定义,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
3. 性质与关系:介绍倍数与因数的性质,如传递性、唯一性等。
4. 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通过列举和筛选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倍数与因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倍数与因数的性质,学会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 教学重点:掌握倍数与因数的基本概念,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引入:讲述一个实际问题,如“小明的年龄是小红的两倍,请问小红的年龄是多少?”引导学生思考倍数与因数的概念。
2. 讲解基本概念:讲解倍数与因数的定义,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
3. 性质与关系:介绍倍数与因数的性质,如传递性、唯一性等。
4. 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通过列举和筛选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5. 实践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一个数的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分别是多少?”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倍数与因数的定义、性质、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等。
设计要简洁明了,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请列举出10以内的所有质数和合数,并说明它们的区别。
答案:质数有:2、3、5、7;合数有:4、6、8、9、10。
质数是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自然数,合数是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其他因数的自然数。
2. 求下列各数的因数和倍数:(1)20;(2)30;(3)45。
答案:(1)20的因数有:1、2、4、5、10、20;20的倍数有:20、40、60、80、100……(2)30的因数有:1、2、3、5、6、10、15、30;30的倍数有:30、60、90、120、150……(3)45的因数有:1、3、5、9、15、45;45的倍数有:45、90、135、180……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对倍数与因数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倍数与因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倍数与因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何为因数和倍数,能够正确地定义和描述这两个概念;2.能够对数进行因数分解,并能够识别别人对数的因数分解是否正确;3.能够利用倍数关系解决实际问题;4.能够初步认识一些重要的数学规律,如相邻自然数之间的倍数规律、末尾为零的自然数的倍数规律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定义和使用因数和倍数这两个概念。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并应用倍数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让学生回顾已学的整数的加减运算,并将其扩展到乘法。
教师可以用具体的实例,如“3个同桌,每个同桌有4个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让学生自己思考并用乘法算出答案。
2. 学习因数和倍数的概念(1)让学生自己找出10以内的自然数,并将其写在黑板上。
(2)通过分析这些自然数的乘数关系,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并让学生自己找出它们的定义。
(3)让学生自己试着将这些自然数进行因数分解,并请其将因数分解的结果写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认识到因数分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学概念。
3. 应用倍数关系解决实际问题(1)给出具体的实例“有36个相同的纸盒,每三个放在一起,能够放多少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利用倍数关系进行解决,并在黑板上写出解题过程和答案。
(2)再给出一个实例“48、56、72,哪个数字能够同时被8和9整除”,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让学生自己分析出正确答案和答题过程。
4. 认识重要的数学规律(1)让学生通过观察一些实例,感受到相邻自然数之间的倍数规律。
(2)让学生通过分析一些实例,学习末尾为零的自然数的倍数规律,如“10、100、1000”等。
5. 练习巩固在课堂结束前,让学生进行相关的小测验,并让学生口头回答问题,对学生进行答题过程的指导。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较为详细的讲解和丰富的实例,帮助学生建立并深入理解因数和倍数这两个概念,并通过实例的引导和质疑,让学生快速掌握了应用倍数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 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倍数的概念,能够判断一个数是否是另一个数的倍数;2.熟练掌握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并能够正确使用倍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3.理解因数的概念,能够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4.能够灵活运用因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倍数的概念及判断方法;2.倍数的运算和应用;3.因数的概念及求解方法;4.因数的运算和应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倍数和因数的概念;–倍数和因数的判断方法;–倍数和因数的运算和应用。
•教学难点:–因数的概念和求解方法;–因数的运算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倍数的概念与判断方法1.导入新知识(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乘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复习乘法口诀表。
–提问:两个数相乘的结果称为什么?–学生回答:乘积。
–提问:如果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整数倍,应该怎么表示?–学生回答:可以用乘法运算表示。
–提问:如何判断一个数是否是另一个数的倍数?–学生思考并回答。
2.引入倍数的概念(10分钟)–出示一组示例数字,如2、4、6、8、10。
–提问:你能观察到什么规律?–学生回答:这些数字都是2的倍数。
–引导学生总结倍数的概念:如果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则称后者是前者的倍数。
–提问:从上述示例数字中,你能举出更多的2的倍数吗?–学生思考并给出答案。
3.判断一个数是否是另一个数的倍数(15分钟)–出示一些示例数字,如12和36,要求学生判断是否12是36的倍数。
–引导学生运用整除的概念进行判断。
–学生思考并回答:12是36的倍数。
–提问:36有没有比12更小的倍数?有没有比12更大的倍数?–学生思考并给出答案。
–随机抽取几位学生回答问题,并进行讨论。
4.练习与巩固(10分钟)–完成课本上与倍数相关的练习,提醒学生注意理解题意并正确判断倍数的方法。
第二课时:倍数的运算和应用1.复习与导入(5分钟)–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提问学生:怎样判断一个数是否是另一个数的倍数?–学生回答并举例。
(完整版)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
《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整数乘法算式,让学生初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
2、自己探索出求一个数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3、使学生在认识倍数和因数以及探索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难点:1、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理解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2、探索出求一个数倍数的方法。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同学们一年一度的秋季运动会就要开始了,淘气与笑笑所在的班级分别排出了下面两种队形,你能算一算他们两个班各有多少人吗?9×4=36(人) 5×7=35(人)2.大家别小看了这两道很普通的乘法算式,里面却蕴含了丰富的学问,咱们就以9×4=36为例,在这道算式中,4、9、36分别叫什么?乘数和积之间还有一种更具体的关系,想知道吗?请翻开教材31页自学“认一认”部分。
二、探究发现,建立模型。
(一)认识倍数与因数1.学生自学。
2.通过自学,发现4、9和36有什么样的关系了吗?3.学生汇报。
4.在这两句话中出现了两个数学名词,它们是?(因数和倍数)5.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内容——倍数与因数。
(板书课题)6.刚才在你自学的时候,智慧老人告诉我们一句很关键的话,你注意到了吗?我们只在自然数(零除外)范围内研究倍数和因数。
什么是自然数?那也就是在1、2、3……这些自然数的基础上研究倍数与因数。
7.那你还能根据其它的乘法算式说一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吗?请个别同学说乘法算式,其他同学来回答倍数与因数的问题。
8.老师这有两道算式,谁来试一试。
45÷5=9 1×36=36用心倾听的同学一定会发现,1×36=36 说因数和倍数时,有两句话特别拗口,就像绕口令一样,是哪两句?36是36的因数,36是36的倍数。
既然这两么拗口,那能不能直接说36是因数,36是倍数呢?(不能)这样的话就不知道36是谁的因数,36是谁的倍数了,因数与倍数在数学中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所以我们在表达时一定要讲清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因数和倍数》教案
提示:可从学习内容概述、知识点划分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等角度分析
通过整数的乘除运算认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自主探索和总结出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学科核心素养分析
提示:说明本课堂可以落实哪个或哪些学科核心素养
在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条理性。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因数和倍数》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因数和倍数》教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分析
学习目标描述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以及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因数和倍数个数方面的特征。
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目标
活动设计
信息技术运用说明
(一)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二)找一个数的因数
(三)找一个数的倍数
(四)一个数的因数与倍数的特征
(五)巩固练习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以及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因数和倍数个数方面的特征。
教学重点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自主探索有序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学生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积累了探索数字规律的基本方法与策略,但让学生学会灵活地、有序地思考,并用自己的语言形象的表述发现的规律,学生往往有一种心已知,口难述的困惑。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及时进行引导点拨。
预计学生在学了因数和倍数的基础上能通过例举法发现2、5、3的倍数的特征,并能根据特征判断一个数是否是2、5、3的倍数。为第四单元的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教学做了铺垫,更为后续教学分数的约分、通分以及分数的加减乘除法提供了充分的帮助。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倍数与因数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倍数与因数北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对于五年级上册的倍数与因数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有着深刻的理解。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的数学课本。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学习倍数与因数的概念,包括倍数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以及因数的定义和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概念,能够熟练地求出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并且能够理解倍数和因数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和一些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比如让学生看看教室里的桌子,然后问他们,如果每张桌子坐两个人,那么这个教室最多可以坐多少人?这样,学生们就能够理解倍数的概念。
在讲解的过程中,我会设计一些随堂练习,让学生们能够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些简洁明了的板书,帮助学生们理解和记忆倍数和因数的概念。
七、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们能够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比如,求出20的倍数和因数,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反思自己的教学,看看有没有更好地讲解倍数和因数的概念,以及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们理解倍数和因数之间的关系。
同时,我也会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学习材料,让他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概念。
这就是我对于五年级上册倍数与因数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的设计。
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们一定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倍数和因数的概念。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学设计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
实践情景的引入是我认为非常关键的一步。
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我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倍数的概念。
比如,我举的例子,让同学们看看教室里的桌子,然后问他们,如果每张桌子坐两个人,那么这个教室最多可以坐多少人?这样的实践情景引入能够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理解倍数的概念,也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北师大版数学电子课本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的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电子课本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的教案设计北师大版数学电子课本|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的教案设计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3的倍数的特征第6课时[教学内容]数的奇偶性[教学目标]1、尝试用“列表”“画示意图”等解决问题的策略辨认出规律,运用数的奇偶性化解生活中的一些直观问题。
2、经历探索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规律,在活动中体验研究的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教学轻、难点]1、尝试用“列表”“画示意图”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发现规律,运用数的奇偶性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2、经历积极探索乘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辨认出乘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规律,在活动中体验研究的方法,提升推理小说能力。
[教学过程]活动1:利用数的奇偶性化解一些直观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利用解决问题的策略发现规律,教师适当进行“列表”“画示意图”等解决问题策略的指导。
试试看:本题是让学生应用上述活动中解决问题的策略尝试自己解决问题,最后的结果是:翻动10次,杯口朝上;翻动19次,杯口朝下。
解决问题后,让学生以“硬币”为题材,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还可以开展游戏活动。
活动2:积极探索奇数、偶数相乘的规律先研究“偶数+偶数”的规律,在经历“列式计算—初步得出结论—举例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后,再引导学生用这样的研究方式探索“奇数+奇数”“奇数+偶数”的奇偶性变化规律,最后让学生应用结论判断计算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
还可以引导学生研究减法中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板书设计]数的奇偶性例子:结论:12+34=48偶数+偶数=偶数11+37=48奇数+奇数=偶数12+11=23奇数+偶数=奇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分析一、教学内容:倍数与因数。
二、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数的有关特征活动,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认识倍数和因数、能找出10以内某自然数在100以内的全部因数。
2、知道什么是质数、合数。
3、使学生经历2、3、5的倍数特征的探索过程。
4、知道2、5、3的部数特征,知道奇数和偶数。
三、重难点、关键:重点:因数与倍数,2、5、3的倍数的特征,奇数与偶数,质数与合数。
难点:在探索活动中,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进行分析、归纳、发现数的特征。
关键:指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探究活动、师生之间交流和讨论。
四、课时安排:本单元教学课时数:9课时。
第一课时数的世界一、教学内容:数的世界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
2.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探索新知1.将课本第2页的情境图呈现,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
2.揭示概念(1)请同学们观察这些数,按照它们的特征可以怎样分类呢?它们各属于哪一类呢?引导学生揭示自然数、整数等概念。
(2)你在生活中都遇到过哪些数?把你想到的数与小组同学交流一下,看看它们是哪一类数?3.认识倍数与因数再次引导观察情境图思考。
从图中你还可以得到哪些信息?(1)列出乘法算式:5×4=20(元)(2)以算式为例,说明倍数和因数的含义。
引导思考:在乘法5×4=20中,5和4是什么数?20是什么数?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发现:5和4是乘数,20是积,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乘数×乘数=积指出:由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当我们探讨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时,可以说20是4和5的倍数,4和5是20的因数。
(3)你能根据乘法算式18÷6=3这个算式来确定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和因数的关系吗?(4)在研究倍数和因数时,范围限制为不是零的自然数。
约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4.找倍数观察第3页上的“找一找”(1)判断。
请你用自己的方法判断,然后全班交流。
(2)找7的倍数。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2-3页的内容,巡视并答疑。
三、巩固应用,拓展提高四、作业课本第3页第3题。
教学后记第二课时 2、5的倍数的特征一、教学内容: 2、5的倍数的特征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2、5倍数特征的过程,理解2、5倍数的特征,能熟练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
2.知道奇数与偶数的含义,能熟练判断一个数是奇数或偶数。
3.在观察、猜测过程中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并能迅速作出判断。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到目前,你认识了哪些数?请举例说明。
2.怎样能迅速找出一个数的倍数?你能很快说出下列各数的倍数吗?二、探索新知1.5的倍数的特征(1)5的倍数有什么特点?请你在教科书第4页的数表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上记号,找出5的倍数。
(2)观察、思考刚才画出来的数都有什么特点?(3)合作交流先在小组内把自己的想法与同伴交流,语言不要做统一要求。
(3)验证(4)引导学生说出几个较大数,对观察、发现的结果进行检验,看是否正确。
2.2的倍数(1)独立学习(2)汇报交流,归纳2的倍数的特征。
(3)验证3.揭示奇数和偶数结合2的倍数的特征,了解奇数与偶数的含义。
三、巩固应用,拓展提高1.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这个数具备什么条件?2.用0、5、8组成三位数这个三位数有因数2这个三位数有因数5这个三位数有因数2又有因数5四、全课小结五、作业课本相关练习。
教学后记第三课时 3的倍数的特征一、教学内容: 3的倍数的特征二、教学目标:1、在探索活动中,观察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
2、能够运用2、3、5的倍数的特征,迁移类推出其他相关倍数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观察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难点:运用2、3、5的倍数的特征三、教学过程;活动一:复习巩固。
1、前面我们研究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能用你的话说一说他们的特征么?指名说2、请你举例说明。
(请学生说,教师把学生的举例板书在黑板上。
)3、说说能同时被2和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观察特征。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活动二:探索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
1、在书上第6页的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
2、观察3的倍数,你发现了什么?先独立完成,看谁找的快3、你发现的规律对三位数成立吗?找几个数来检验一下。
活动三:试一试在下面数中圈出3的倍数。
28 45 53 87 36 65活动四:练一练1、请将编号是3的倍数的气球涂上颜色。
自己独立完成,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
36 17 54 71 45 482、选出两个数字组成一个两位数,分别满足下面的条件。
独立完成,说说你的窍门和方法。
(1 )是3的倍数。
(2 )同时是2和3的倍数。
(3 )同时是3和5 的倍数。
(4 )同时是2,3和5的倍数。
活动五:实践活动在下表中找出9的倍数,并涂上颜色。
可以在自主实践以后再交流。
教学后记第四课时找因数一、教学内容:找因数二、教学目标:1.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提高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2.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运用多种方法,正确写出指定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师:同学们喜欢做拼图的游戏吗?请你拿出准备好的12个小正方形拼一拼,看谁拼出的长方形种类多。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活动一:合作探究。
(学生用12个小正方形自由拼长方形,教师巡视)师:下面,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拼了几种长方形?活动二:勇于尝试师:同学们用刚才学的方法,能否分别找出9和15的因数呢?(学生一边拼长方形,一边找9与15的因数)活动三:比本领《看谁找得快》师: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找因数的方法,现在看看谁找得快,请同学们做课本第9页的练一练的第1、2题。
(投影展示1、2题,让学生说一说,集体评价。
)(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让1名学生到黑板上的小方格中画,并把因数找出来。
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活动四:应用找因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投影:48名学生排队,要求每行的人数相同,可以排成几行?师:同学们能不能利用找因数的方法来解决排队问题呢?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一下。
(三)应用拓展。
(媒体演播:春天到了,同学要去一块长方形的空地上植树,学校一共运来64棵树苗,怎样栽树苗才能合理美观呢?)师:同学们先自己思考一下,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好吗?班内交流:(四)总结与评价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呢?教学后记第五课时找质数一、教学内容:找质数二、教学目标:1.在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三、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新课师: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拼图游戏,你们愿意吗?(二)游戏活动1、猜电话号码要求:(1)每个同学每次要听清楚老师说什么。
(2)认真做好记录。
2、自我介绍自我介绍:根据自己的编号,情说说这个数的特性,能说多少就说多少?(先示范,后小组说说)如:我是1号,1是奇数,它既不是奇数又不是合数;我是9号,它是自然数,整数,是奇数,又是合数;我是20号。
它是偶数,也是合数,既能被2整除,又能被5整除。
(三)小结与质疑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要问的?(四)动脑筋出教室请最特殊的数出教室(1号)请既是奇数又是合数的出教室;请质数出教室;请既是偶数又是合数的出教室。
教学后记第六课时数的奇偶性一、教学内容:数的奇偶性二、教学目标: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奇数和偶数,了解奇偶性的规律。
2、探索并掌握数的奇偶性,并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
3、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结合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探索并理解数的奇偶性。
教学难点: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
三、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感受奇偶性1、游戏:换座位首先将全班45个学生分成6组,人数分别为5、6、7、8、9、10。
我们大家来做个换位置的游戏:要求是只能在本组内交换,而且每人只能与任意一个人交换一次座位。
2、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3、小结:交换位置时两两交换,刚好都能换位置,像6、8、10……是2的倍数,这样的数就叫做偶数;而有人不能与别人换位置,像5、7、9……不时的倍数,这样的数就叫做奇数。
二、猜想验证, 认识奇偶性1、设置悬念、激发思维2、学生猜想、操作验证3、深化三、实践操作、应用奇偶性我们已经知道了奇偶数的一些特性,现在要用这些特性解决我们身边经常发生的问题。
反馈:有一小部分学生说能,但是上台展示,要么违反规则,要么无法进行下去。
学生再次操作,感受过程,体验结论。
四、课堂小结,课后延伸。
1、说说我们这节课探索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