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三首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并领略《古诗三首》的含义和作者背景。

2.帮助学生掌握古诗词的朗读技巧和表达方式。

3.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了解《古诗三首》的内容和背景,能够正确地解读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2.掌握《古诗三首》中每首诗的基本朗读技巧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难点1.解读《古诗三首》中蕴含的意境和情感,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2.能够真情实感地朗读《古诗三首》中的每一首诗,表达诗中的情感和意境。

四、教学准备1.课本《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黑板、彩色粉笔3.《古诗三首》课件4.学生课前准备的朗读稿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通过简短的介绍,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古诗三首》。

2.让学生展示他们准备的朗读稿,感受诗歌的魅力。

第二步:分析诗歌内容1.逐首介绍《古诗三首》,让学生理解每首诗歌的背景和作者。

2.分析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思考诗歌表达的主题。

第三步:朗读学习1.示范正确的朗读方式,包括语调、情感表达等要点。

2.让学生跟读,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纠正。

第四步:情感体验1.分角色让学生再次朗读,注重情感的真实表达。

2.让学生分享他们的感受和体验,让诗歌在学生心中生动起来。

第五步:展示成果1.小组内互相展示朗读成果,提供互动和反馈。

2.整个班级集体朗读,展示学生的共同进步和提高。

六、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古诗三首》中的古诗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文字,而是充满情感和意境的韵文。

希望同学们在日后的学习中能够保持这份热情和用心,深入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的诗歌艺术。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朞学生们认真学习,享受古诗带来的美好体验。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精美教案(统编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精美教案(统编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古诗的基本概念、意境和修辞手法,并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古诗情感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创造美。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本章节将带领学生深入探讨以下三首古诗:
2.教学难点
(1)古诗意境的感悟:古诗意境优美,但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理解其中的意境具有一定的难度。
举例:《寻隐者不遇》中“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所表现的隐逸生活,学生需要通过想象和感悟才能理解。
(2)修辞手法的识别与应用:识别诗中的修辞手,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举例:学生需要学会识别《池上》中的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并能尝试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
一、《静夜思》: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将了解李白在月夜中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二、《池上》:分析白居易如何以荷花池为背景,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闲适心情,品味其诗歌的韵味。
三、《寻隐者不遇》:探讨贾岛在寻访隐者过程中的心境变化,感悟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1.提高文化素养,了解古代诗人的思想情感。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精美教案(统编版)
一、教学内容
《古诗三首》为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本章教学内容包括三首经典古诗:《静夜思》、《池上》和《寻隐者不遇》。三首诗分别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白居易和贾岛,体现了不同诗人的风格及当时的社会风貌。具体内容包括:
1.《静夜思》:学习诗中描绘的月夜景色及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1)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音频、视频等,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感悟古诗意境。
(2)通过课堂讲解、举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修辞手法,并能运用到写作中。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1《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1《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1《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古诗《古诗三首》的主题和意境。

2.能够通过诵读和朗读古诗来感受古诗的韵味。

3.能够运用适当的语音语调朗读古诗。

4.能够简单描述古诗的意境和格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古诗《古诗三首》的意境。

•教学难点:运用适当的语音语调朗读古诗。

三、教学准备1.教材:《古诗三首》课文。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录音机。

3.学具:学生课本、笔记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让学生看到题目《古诗三首》,询问学生对古诗的了解,并引导他们谈一下自己对古诗的想法。

2. 学习新诗1.让学生单独阅读第一首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并朗读。

2.引导学生讨论古诗的主题、情感以及意象等内容。

3.通过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古诗的构思和表达方式。

3. 讲评1.教师对第一首古诗进行点评,指导学生理解古诗的内涵。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关键词、核心句,帮助学生准确把握古诗的主旨。

4. 学习第二首古诗1.让学生朗读第二首古诗并讨论。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第二首古诗的情感表达和意蕴。

3.让学生分组进行古诗朗读比赛,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5. 学习第三首古诗1.学生认真阅读第三首古诗,理解古诗表达的情感。

2.学生群体讨论古诗的语言运用和诗意表达。

3.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三首古诗,体验古典诗歌之美。

6. 教学反思1.教师与学生一起分享本堂课的感想和收获。

2.教师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完善。

3.教师鼓励学生继续欣赏古诗,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教授《古诗三首》,让学生感受古典诗歌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课上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让学生在朗读古诗中感受语言之美和情感之深,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学生审美情感的引导,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悟古诗的内涵。

同时,教师在点评中应更加注重学生的表现,帮助每位学生在诗歌朗诵中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

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预习和课堂作业教案

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预习和课堂作业教案

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预习和课堂作业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的作品,既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又富有教育意义。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文阅读基础,对古代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一些生僻字词和古诗文的背景知识,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扫清字词障碍,引导学生理解古诗文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了解诗文的背景知识,理解诗文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古诗文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古诗文的朗读和背诵。

3.诗文意境和作者情感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古诗文所描绘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文的图片、音乐、注释等。

2.参考资料:准备相关的参考资料,以便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

3.黑板:准备好黑板,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首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诗文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逐一向学生展示三首古诗,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文的内容。

在此过程中,教师重点讲解生僻字词,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人教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村晚 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村晚 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村晚教学设计课程背景本单元主要讲解古诗鉴赏。

通过学习古诗,使学生更好地领会语文的特点和情感,培养学生爱好古诗的能力。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诗文,理解作者写诗的目的和情感。

2.能够理解诗文中的意境和意象,感受诗歌的美。

3.能够接触古代优秀的诗歌作品,拓展审美视野。

4.能够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诗歌的朗读和理解。

2.诗歌中的意境和意象的概念理解。

教学难点1.学生理解古诗中深层意思的培养。

2.学生对于古诗抽象意象的把握。

教学准备1.课前准备:制作主题墙报,准备古诗课文,诗词解析的教学PPT。

2.学生准备:学生复印古诗课文,学生课前背诵古诗。

教学方式1.导入:通过展示诗词图片或视频引入诗歌,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学生朗读:让学生分组朗读古诗,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诗歌解析:通过PPT解析古诗,并解释其中的意境和意象。

4.创作活动:让学生仿照古诗创作自己的村晚诗词或散文。

5.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就古诗的情感和意境展开讨论。

教学内容在这个教学设计中,我们选取了三首古诗《村居》,《夏夜》,《江村》作为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结合这三首古诗进行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绿杨穿新篁。

芳菲酒醒何处,一蓑烟雨任平生。

《夏夜》梦回夏夜边草阁,半遮东户晓风透。

泉接樭头交竹径,露浓村路栉河洲。

月沈枕上樱桃熟,青鸟吹箫亂叶愁。

时见鱼龙困不得,呼云曳雨三更秋。

《江村》青青麦浪绿葱葱,飒飒风声飘柳丛。

儿童把钓穿花去,野田骑牛翠烟空。

吾庐当年曾泊舟,南畔恩波泪欲流。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教学评价通过本次古诗教学设计,学生可以领略到古诗的优美和深邃,培养了学生对文学的感悟和热爱。

同时,通过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创作,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人教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 稚子弄冰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 稚子弄冰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稚子弄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能够了解并朗读这三首古诗:“小池”、“春晓”、“小学士”。

2.帮助学生理解三首古诗的主题和意境。

3.启发学生对古诗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二、教学准备1.课文《小池》、《春晓》、《小学士》2.多媒体设备3.课堂展示材料三、教学过程1. 导入•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喜欢诗歌吗?诗歌有哪些分类?”•让学生回答并引入本堂课的主题。

2. 课文讲解•逐句解释《小池》、《春晓》、《小学士》三首古诗,讲解生字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3. 朗读训练•给学生展示示范朗读,并让学生跟读练习,注意语调和停顿。

4.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分享对古诗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表达对诗歌的感悟和理解。

5. 创作活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尝试创作一首简短的古体诗,增强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理解。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朗读、朗诵、理解和创作等多种教学形式,使学生全面了解和感知这三首古诗的内容和意境,培养了学生对诗歌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

在未来的课堂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探讨古诗的艺术特点和美学意义,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古诗的魅力。

五、课后作业1.朗读三首古诗,做好朗读记录。

2.思考并记录自己对古诗的感悟和理解。

3.简短的创作一首古体诗。

4.阅读与古诗相关的课外书籍或文章。

六、教学延伸可以邀请一些书法艺术家或古诗爱好者到班级进行讲座和互动,展示古诗的美学魅力和书法艺术。

以上为本次“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稚子弄冰教学设计”文档,希望能够为你提供一些教学思路和参考。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优质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优质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优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选自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包括《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这三首诗分别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景、秋夜的宁静以及清晨的寺庙景象,展现了古代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本节课旨在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让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的意境,提高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学习基础,对诗歌的韵律、意象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诗歌的情感和背景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感悟诗歌的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诗人的生平背景,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增强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所表达的哲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的意境。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歌内容、诗人背景、图片等资料。

2.资料: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诗人的生平事迹。

3.教学道具:准备与诗歌相关的图片、音乐等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江南水乡、秋夜、寺庙等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古诗中的自然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逐一呈现《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三首古诗,让学生朗读、背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含3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含3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含3课时)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第1课,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三首古诗《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和《春日》。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的作品,旨在让学生感受古代诗人对自然景物和生活情感的描绘,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朝代的诗人如何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能提高朗读、理解和欣赏古诗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对古代文化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古诗的鉴赏和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进一步感受古诗的意境美,理解诗人的情感,并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此外,学生还需要在学习中培养自己的朗读技巧和想象力,提高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培养对古诗的热爱;培养学生学会珍惜亲情和友情,懂得感恩。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朗读法:教师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语感。

3.讨论法: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

4.写作法: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读三首古诗,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课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 古诗三首》作业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 古诗三首》作业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 古诗三首》作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1 古诗三首》这几首古诗的背景意义。

2.能正确朗读《1 古诗三首》中的古诗。

3.能理解古诗中蕴含的哲理和情感。

4.能根据古诗内容进行创作。

二、教学准备1.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材《1 古诗三首》。

2.教师准备古诗的生动讲解内容。

3.复印古诗的课文及相关习题。

4.准备录音或视频播放古诗朗诵。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1.导入:通过谈论古诗的重要性和美丽,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学习《1 古诗三首》第一首古诗,导读生字和生词,讲解古诗的背景故事,帮助学生理解。

3.练习:让学生跟读古诗,注意语音语调。

4.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第一首古诗。

第二课1.温习上节课内容,复习第一首古诗。

2.学习《1 古诗三首》第二首古诗,同样进行生字和生词解释,帮助学生理解。

3.练习:让学生分组朗读第二首古诗,互相评价语音表达。

4.作业布置:要求学生默写第二首古诗。

第三课1.复习前两首古诗。

2.学习《1 古诗三首》第三首古诗,同样进行解释和背景说明。

3.分组朗读第三首古诗,着重训练语音语调。

4.练习创作:让学生根据所学古诗的主题进行自由创作,鼓励表达情感和观点。

5.总结:帮助学生总结所学三首古诗的共同主题和情感。

四、教学反思这份教学设计注重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背后的意义,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和创造力。

同时,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练习,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古诗朗诵技巧和创作方法。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第三首《古诗三首——村晚》教案(定稿)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第三首《古诗三首——村晚》教案(定稿)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第三首《古诗三首——村晚》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古诗三首——村晚》的内容和背景。

2.熟悉古诗的韵律和语言特点。

3.能够朗读古诗并理解其中蕴含的情感。

4.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兴趣和能力。

2.培养学生对乡村生活和自然景观的热爱与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三首——村晚》的意境和情感。

2.熟悉古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中蕴含的情感和哲理。

2.引导学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对古诗的感受和理解。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在课堂上播放与乡村夜晚相关的音乐或自然声音,引导学生进入《古诗三首——村晚》的诗境。

二、呈现1.学生跟读诗歌,交流对诗歌的第一印象。

2.教师解读古诗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三、理解1.学生分组讨论古诗中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

2.整合各组讨论成果,共同理解古诗。

四、感悟1.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体味古诗中的美感和哲理。

2.学生用自己的话语表达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五、拓展1.学生观察身边的自然景物,写下对乡村夜晚的感悟和描述。

2.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交流感受。

五、归纳总结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梳理古诗的核心意义。

六、作业布置让学生背诵《古诗三首——村晚》中的部分内容,并写下对古诗的感悟。

七、板书设计•《古诗三首——村晚》•诗中景物描写•感悟与表达八、黑板报设计设计一个以《古诗三首——村晚》为主题的黑板报,展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九、教学反思教师可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为后续教学改进提供建议。

以上是针对《古诗三首——村晚》的教案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部编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三首古诗的基本内容,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其中的精彩句子或整首诗。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感知、理解、欣赏、评价的过程来领悟古诗的韵味和意境。

通过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对三首古诗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兴趣,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让学生领略自然美、感受爱国情怀,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结合语文学科特点,适当引入历史、艺术等相关学科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时代背景和艺术特点,增强学生对跨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1. 理解三首古诗的主旨和意境。

在教授五年级下册第一课中的三首古诗时,我们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三首古诗的主旨和意境。

这包括让学生不仅掌握字面的意思,更能体会到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背后的深层含义,以及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情境和氛围。

通过讲述背景故事、介绍诗人生活背景及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然后引导学生阅读三首古诗,初步了解诗歌内容。

我们将逐一解析三首古诗的主旨。

在解析过程中,要结合诗中的关键词句,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让学生知道每首古诗的主题是什么,诗人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和思想。

在理解古诗主旨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

让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感受诗人的情感氛围。

分析诗歌的意象、比喻、象征等手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

通过对比分析三首古诗的主旨和意境,让学生了解到不同诗人的创作风格和特点,以及不同诗歌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让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古诗的艺术魅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课堂交流。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古诗主旨和意境的理解,增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能力。

在教授过程中,采用讲解、讨论、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古诗的韵味和意境。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优质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优质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优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三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

2.掌握古诗的基本意境和表达。

3.培养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理解力。

二、教学准备
1.课文:《古诗三首》
2.教学素材:PPT、黑板、录音机、乐器等
3.教学环境:安静整洁的教室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导入
通过展示古诗的图片或念诵古诗的第一句,引起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学习古诗
逐句讲解古诗,分析诗句的意境和表达技巧。

带领学生朗读、背诵古诗。

3. 欣赏古琴
播放古琴演奏古诗相关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音乐美。

4. 课堂小结
回顾课文内容,领会古诗的美。

第二课时
1. 复习
让学生互相背诵古诗的部分内容,巩固记忆。

2. 剖析诗句
分组讨论古诗中的关键诗句,学生阐释自己的理解。

3. 朗诵比赛
组织朗诵比赛,展示学生对古诗的感悟。

4. 课堂总结
总结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古诗对人生的启示。

四、教学总结
通过两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古诗三首》这一课文,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理解力,使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得到乐趣,并从中获得启发。

同时,通过音乐、朗诵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以上是关于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优质教学设计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

课题1古诗三首课时安排1课时主备人课型精读引领课课标分析课标摘录1.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2.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

3.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课标分解学什么:1.正确、流利、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2.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能想象并说出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其中的童真童趣。

学到什么程度: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并正确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2.“体会”是指能依据丰富扥学习材料说出古诗蕴含的诗人情感。

怎么学:1.通过教师范读、个人读、小组读等多种方式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解诗题,借助注释、插图和相关背景资料,小组交流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3.通过借助注释、借助插图、联系生活等方式,想象画面,说一说诗句描绘的情景以及童真童趣。

教材分析地位:《古诗三首》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分别是《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村晚》,本课由这三首七言绝句组成,内容都涉及古代的儿童生活。

内容:《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与四年级下册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属于同一组诗,作者是宋代诗人范成大。

古诗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的劳动场面:初夏,农人白天到田里除草,晚上回来搓麻线,农家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

孩子们不会耕地也不会织布,却在茂盛的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古诗的前两句用“昼”“夜”“儿”“女”等词语,从时间、人物的角度表现出农家耕织的场景:不分日夜,不分男女,村庄上下一片繁忙。

后两句写得意趣横生,“未解”“也”“学”等词语表现出乡村儿童的天真可爱,流露出赞扬之意。

全诗语言浅近、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生活气息。

《稚子弄冰》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杨万里。

古诗写了幼童在严寒天气弄冰玩耍、自得其乐的场景: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盆中的冰块取出,用彩丝穿过冰块,提在手中,就像一个银钲。

【精选】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教学设计)

【精选】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1.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引导学生根据诗句想象出紧张的劳动场面和小孩钓鱼专心致志的可爱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的能力,能默写《四时田园杂兴》。

4、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激发学生热爱美好事物的情趣,感受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都学过哪些古诗呢?谁愿意背给大家听?今天,咱们再来共同学习一首,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介绍作者。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

其诗题材广泛,对农民的痛苦,官吏的残暴等都有反映,诗风清逸淡远。

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二、释题并初步感知课文1.释题:“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2.教师范读全诗,学生小声自读并思考: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3.指名试读全诗,引导回答上面问题。

三、学习诗文内容1.自由读文,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并记录自己的疑难问题。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①昼:白天。

②耘:除草。

③耘田:在田里除草。

④绩麻:把麻搓成线。

⑤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

⑤未解:不懂。

⑦供:参加。

⑧耕织:耕田织布。

⑨傍:靠近。

⑩桑阴:桑树下。

4.引导学生试着解释全诗: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条,村里的男女都担家。

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5.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后两句表现孩童天真可爱的行为,目的是什么?(有力地衬托出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

(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6.放声自由读诗,想象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4.通过观察插图、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5.引导学生发现古诗词的美,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激发其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从而使其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具
准备
课件:作者简介、词语解释、有关图片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8)分钟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3)教师引读:在当时的农村不只是村子里的男男女女各尽其能,做着分内的事,就连那小孩也——“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4)【出示课件12】小组交流:从“童孙”“学种瓜”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①孩子们很懂事:父母的勤劳感染了村庄的“童孙”,孩子们也喜欢上了劳动。
②孩子们的快乐:他们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心里也想到了丰收时收获的快乐。
(3)【出示课件5】指导书写会写字“昼、耘”。
①学生观察生字,交流生字的书写特点。
②老师范写,学生认真观察。
③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④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学生习字,让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
2.理解词语。
让学生结合注释和自己的学习经验,互相交流对古诗中词语的理解。
三、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1.学生熟读古诗。自由读、同桌读、小组读、开火车读、比赛读。
2.赏析诗句“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板书: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出示课件10】
(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儿童会说些什么。用自己的话描述自己想象到的当时的情景。
(2)你们了解了这些孩子的什么特点?(天真、勤劳、好学、可爱、爱劳动……)(板书:天真可爱)
③孩子们的可爱:从孩子们的神情、动作感受到他们的童真童趣,俏皮可爱。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共3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共3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共3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三首》的基本内容,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

2.掌握《静夜思》、《床前明月光》和《春晓》三首古诗的背诵和朗读。

3.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情操,提高语文课堂的趣味性。

二、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三首》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2.背诵和朗读《静夜思》、《床前明月光》和《春晓》三首古诗。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三首古诗的课文,并准备相关的图片或PPT辅助教学。

2.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用图片或PPT展示《静夜思》,让学生描述图片内容,引出《静夜思》这首古诗。

2.学习《静夜思》:带领学生一起朗读、理解古诗内容,讲解其中的意境和表达。

3.分组朗读:让学生分组朗读《静夜思》,培养合作意识和朗读能力。

第二课时1.复习《静夜思》:让学生背诵《静夜思》,并选择几名学生进行个别表演。

2.学习《床前明月光》:同样方式进行学习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古诗意境。

3.配合动作:让学生配合手势或动作来朗读《床前明月光》,增加趣味性。

第三课时1.复习《床前明月光》:让学生背诵《床前明月光》,并进行朗读练习。

2.学习《春晓》:引导学生品味《春晓》的清新,讲解诗中描绘的春天美景。

3.诗歌创作:鼓励学生自行创作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并进行展示与分享。

五、课堂小结通过三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古诗三首》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欣赏,提高了朗读和表达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操和文学素养。

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可以继续欣赏和理解更多的古诗,丰富自己的文学修养。

以上是关于《古诗三首》教案的具体安排和授课内容,希望能为您的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 古诗三首》课后练习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 古诗三首》课后练习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课后练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王昌龄的《从军行》、杜甫的《牧童》和韦应物的《秋夜曲》。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优美的文字表达。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学生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一些基本的诗歌意象和表达方式有一定的了解。

但同时,他们对于古诗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表达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激发他们对古诗的热爱。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中的古诗。

2.理解课文中的古诗意境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诗句进行创意表达。

四. 教学重难点1.诗句的理解和背诵。

2.体会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3.运用古诗中的诗句进行创意表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古诗所描绘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相关的图片、音乐等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

2.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和诗句。

3.练习册:用于学生课后巩固学习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古诗中的图片,引导学生猜测图片所对应的诗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逐个呈现课文中的古诗,引导学生跟读并注意诗句的停顿和语气。

同时,对诗句中的重点字词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模仿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和评价,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

4.巩固(10分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分享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教案一、教学背景分析在五年级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是重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增进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为《1 古诗三首》,包括《登鹳雀楼》、《静夜思》和《春晓》三首脍炙人口的古诗,内容深刻,意蕴丰富,适合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1 古诗三首》的背景故事和文学价值;–掌握古诗的基本意境和韵律特点;–能够准确地朗读古诗,并理解其中的意义;–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2.能力目标–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表达的准确性和感染力;–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感,激发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操和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1 古诗三首》的背景故事和核心意义;–古诗的韵律特点和表达技巧;–学生朗读和理解古诗的能力培养。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蕴含的情感和意义;–如何帮助学生掌握古诗的音韵、意境和表达技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5分钟)•利用课堂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古诗的认识和感受,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 学习《1 古诗三首》(40分钟)•师生共同朗读《登鹳雀楼》,讲解古诗背景故事和意义;•分组学习《静夜思》,学习古诗的韵律和意境;•听取几位学生的朗读表演,评价朗读的表达力和准确性;•学习《春晓》,分析古诗的表达技巧和情感描写。

3. 总结反思(15分钟)•让学生谈谈对古诗学习的感受和收获,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方式和不足之处。

五、教学延伸•鼓励学生选取自己喜爱的古诗,进行朗读和解读,并向全班分享;•组织学生开展古诗创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欲望;•鼓励学生之间合作朗诵古诗,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1《古诗三首》(共16张)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1《古诗三首》(共16张)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一、古诗三首【导入】在这本五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材中,我们将开始学习古诗。

古诗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学习古诗,我们可以领略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今天我们将学习三首古诗,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其中的魅力吧!【目标】1.了解古诗《登鹳雀楼》的背景故事;2.理解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的情感表达;3.能够品味古诗《春晓》中的意境和美感。

【活动一:《登鹳雀楼》】•背景介绍《登鹳雀楼》是唐代王之涣的名篇,描写登高望远,感慨人生短暂的情感。

•朗读赏析让学生轮流朗读这首诗,感受其中的豪情壮志,领会古人的感慨。

•诗词解析分段解析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其中的含义。

【活动二:《赋得古原草送别》】•背景介绍这首诗由唐代杜牧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离别之情。

•情感体验让学生通过朗读和角色扮演,感受诗中的情感,表达对友人离别的感伤。

•写作练习引导学生模仿这首诗的写作风格,创作一两首自己的送别诗,体验古人的文学情怀。

【活动三:《春晓》】•背景介绍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所作,描绘了春天清晨的美景。

•意境感受让学生闭目想象春天清晨的景色,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感受诗中的意境和美感。

•诗词默写让学生默写这首诗,锻炼记忆力和语感,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延伸活动】•古诗朗诵比赛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朗诵比赛,展示他们对古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古诗创作鼓励学生自由创作古诗,表达自己对世界的感悟和情感。

【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领略了古诗的风采,还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和情感表达能力。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热爱古诗,感悟其中的智慧和美感。

新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之《稚子弄冰》教案设计

新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之《稚子弄冰》教案设计

新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之《稚子弄冰》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了解《稚子弄冰》的作者杨万里及其创作背景。

-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古诗的意思。

- 背诵并默写《稚子弄冰》。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 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注解、插图等,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与纯真。

- 引导学生珍惜童年时光,体验生活的美好。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 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与纯真。

2. 教学难点:- 理解古诗中“钲”、“磬”、“玻璃”等古代器物的含义及比喻。

三、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括杨万里的生平简介、古诗插图、生字新词等。

- 录音设备,用于播放古诗的朗读音频。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趣事,激发兴趣。

- 揭示课题:《稚子弄冰》。

2. 初读古诗- 了解作者:介绍杨万里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 字词理解:学习生字新词,解释““稚子”、““脱晓冰”、““钲”、““磬”、“玻璃”等词语的含义。

- 划分节奏:指导学生正确划分古诗的节奏,并尝试朗读。

3. 品读古诗-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古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 借助插图和注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4. 感悟诗意-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

- 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与纯真,引导学生珍惜童年时光。

5. 背诵与默写-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尝试背诵。

- 布置默写任务,要求学生默写《稚子弄冰》。

6. 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搜集其他描写童年生活的古诗,感受不同诗人笔下的童年情怀。

- 布置作业:让学生尝试创作一首描写自己童年趣事的古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三首教案1.认识“昼、耘”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供”,会写“昼、耘”等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能通过读诗句,想象诗中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4.能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一首改写成短文。

-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谁来说说,在你眼中,童年是什么样的呢?(自由、天真、无忧无虑……)在同学们眼中童年真是多姿多彩!是啊,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辛酸也罢,都是我们生命中最珍贵的记忆。

现在,老师将带领大家穿越时空,去宋代感受一下当时人们的童年乐趣。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三首古诗,标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与同桌交流。

2.(出示7个会认的字)(1)学生齐读,注意读准“磬、陂、漪”的读音。

(2)认读多音字“供”。

3.(出示4个会写的字)指名学生读,师正音。

4.学生齐读三首古诗,师正音。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读完这三首古诗,结合注释,你从中读懂了什么呢?(有小孩子在种瓜、小孩子在玩冰、牧童在吹笛子……)大家读懂的还真不少,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一首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板书诗题)2.大家从诗题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四时、田园、杂兴)(1)(出示相关资料)《四时田园杂兴》是宋代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田园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

这首诗就是第三十一首。

“兴”在这里读四声,“杂兴”就是随兴而写的诗;“四时”在这里表示的是一年四季。

题目的意思是: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的感想。

(2)学生齐读诗题。

3.学生再次齐读全诗,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1)指名学生说说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补充。

(2)理解词语:杂兴:随兴而写的诗。

昼:白天。

耘田:在田间锄草。

绩麻:把麻搓成线。

儿女:男女。

当家: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

童孙:孩子们。

解:理解,懂得。

供:从事。

傍:靠近。

阴:树荫。

(3)结合注释,尝试完整地将全诗的意思说出来。

(白天锄地,夜晚搓麻线,农家男女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

小孩子们不会耕地也不会织布,但也在桑树荫附近学着种瓜。

)4.(播放纯音乐)请同学们伴着这古朴典雅的音乐,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象,说一说这首诗展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1)诗中先写了哪些人物?(村庄男女)他们在做什么?(耘田、绩麻)后面还写了谁?(童孙)他们在做什么?(学种瓜)(2)诗中哪些描写让你印象深刻?(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为什么?(因为这两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可爱。

)从哪里看出来?(小孩子虽然不懂耕织,但也会学着大人的样子去种瓜。

)这两句除了表现农村儿童的天真可爱,还表现了什么?(农家孩子的勤劳好学)5.(出示相关图片)你能根据图片的提示背诵全诗吗?试一试。

四、课堂小结。

学到这里,你能说说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吗?(展现了农村紧张繁忙的劳动生活,主要表达了对天真可爱、勤劳好学的农村儿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乡村是那么恬美、秀丽,洋溢着一种平和、宁静的气氛。

历来许多诗人以描写乡村生活、田园风光著称,写下了不朽的诗篇,这样的诗,就叫田园诗。

同学们课下可以继续搜集、品读更多的田园诗。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农务繁忙天真勤劳-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穿越到了宋代,在诗人范成大的描绘中,我们感受到了(农村紧张繁忙的劳动生活)和(农村儿童的天真可爱、勤劳好学)。

让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这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再次感受农忙时节农家孩子们的天真快乐。

2.接下来,让我们跟随另一位诗人杨万里,去感受一下冬日里孩子们丰富多彩的生活吧!(板书诗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古诗,划分节奏。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2.题目中的“稚子”是什么意思?(小孩子)“弄”是一个动词,意思应该是(玩)。

诗题告诉我们,这首诗主要写的是(小孩子玩冰)。

那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个小孩子到底是怎样玩冰的吧!(1)齐读诗的第一、二句,结合注释,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早晨,小孩子把冰从盆里拿出来,把它做成一种打击乐器。

)①从哪里可以看出时间是早晨?(晓)②小孩子是怎么把冰做成乐器的?(彩丝穿取:用彩丝穿起来)(出示图片)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冬日的早晨,小孩子高兴地从金属盆里小心翼翼地把冰取出来,仔细地用彩色的丝线穿起来当作银钲敲。

)③从这两句诗中,可以看出这个小孩子怎样的特点?(想象力丰富、动手能力强)(2)小孩子把冰做成乐器之后,又有哪些举动呢?让我们一起朗读诗的第三、四句。

①这两句诗写了什么?(小孩子敲打“银钲”,声音悠远动听。

)从哪里看出声音悠远?(穿林响)②为什么最后一句诗说“忽作玻璃碎地声”?(因为一不小心冰碎了。

)这里的“玻璃”,是不是指现在玻璃杯、玻璃窗的玻璃?(不是,是一种玉石。

)这里把冰碎的声音比作了玉石落地破碎的声音,这是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③从这两句诗中,你体会到了这个小孩子怎样的感情变化?(小孩子瞬间由喜笑颜开变得失望无比。

)你是从哪个字体会出来的?(忽)(3)结合注释和我们的讲解,你能不能试着说出全诗的意思?(清晨,小孩子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用彩色的丝线穿起来当作银钲敲。

敲出来的响声像玉磬一样清脆,穿过树林传得很远,忽然听见冰碎了,发出了像水玉落地破碎的声音。

)这首诗表现了(小孩子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特点)。

三、小结。

多么可爱的孩子呀!如果是你,会有这般奇思妙想吗?稚子弄冰天真烂漫活泼可爱- 第三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学习新知识前,我们先请两位同学背诵一下前面学的两首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

2.前面我们已经跟着两位诗人,从夏季到冬季,体会到了农村童孙的勤劳好学和弄冰稚子的顽皮聪明,现在让我们随着另一位诗人雷震,去感受乡村傍晚的童真童趣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齐读古诗,说一说:诗题“村晚”告诉我们什么?(地点、时间)地点在哪里?(乡村)时间呢?(傍晚)所以诗题的意思就是(乡村的傍晚)。

乡村的傍晚发生了什么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出示相关资料,了解作者。

3.再次齐读全诗。

(1)说说前两句诗写了哪些景物。

(草、池塘、水、陂、山、落日、寒漪)7个景物的描写,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出示图片,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水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塘岸。

青山衔着红彤彤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粼粼水波中。

)所以,这两句诗写的就是乡村落日之景。

(2)此时,谁出现在这如画的美景中了?(牧童)他在做什么?(骑着牛,随意吹着短笛)从哪里看出来随意?(短笛无腔信口吹)怎么理解这句诗呢?(无腔:没有曲调;信口:随口。

意思就是短笛是随口吹奏的,没有曲调。

)所以后两句诗的意思就是(回家的牧童悠闲地横坐在牛背上,拿着短笛随意吹着不成调的曲子)。

(3)通过感受诗中的场景,你觉得牧童的童年生活怎么样?(无忧无虑)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对闲适自由、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的喜爱与向往之情。

)(4)再次有感情地齐读全诗。

三、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我们感受到了孩子们多姿多彩、无忧无虑的童年,你的童年又是什么样的呢?课后写下来吧!村晚无忧无虑本课内容较多,但讲解详细,学生掌握情况较好。

不过,课堂时间有限,学生朗读环节还是不够多。

二、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训练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后园中有一棵玫瑰,一到五月就开花的,一直开到六月。

花朵和酱油碟那么大。

开得很茂盛,满树都是,因为花香,招来了很多的蜂子。

“嗡嗡”地在玫瑰树那儿闹着。

别的一切都玩厌了的时候,我就想起来去摘玫瑰花,摘了一大堆,把草帽脱下来用帽兜子盛着。

在摘那花的时候,有两种恐惧,一种是怕蜂子刺人,另一种是怕玫瑰的刺刺手。

好不容易摘了一大堆,摘完了可又不知道做什么了。

忽然异想天开,这花若给祖父戴起来该多好看。

祖父蹲在地上拔草,我就给他戴花。

祖父只知道我是在捉弄他的帽子,而不知道我到底在干什么。

我把他的草帽给他插了一圈的花,红彤彤的二三十朵。

我一边插一边笑,当我听到祖父说:“今天春天雨水大,咱们这棵玫瑰开得这么香。

二里路也怕闻得到的。

”就把我笑得哆嗦起来。

我几乎没有支持的能力再插上去。

等我插完了,祖父还是不晓得。

他还照样地拔着垄上的草。

我跑得很远地站着,我不敢往祖父那边看,一看就想笑。

所以我借机进屋去找一点吃的来,还没等我回到园中,祖父也进屋来了。

那满头红彤彤的花朵,一进来就被祖母看见了。

她看见什么也没说,就大笑了起来。

父亲、母亲也笑了起来,而我笑得最厉害,我在炕上打着滚笑。

祖父把帽子摘下来一看,原来那玫瑰的香并不是因为今年春天雨水大的缘故,而是那花就顶在他的头上。

他把帽子放下,笑了十多分钟还停不住,过一会想起来,又笑了。

祖父刚有点忘记了,我就在旁边提前说:“爷爷……今年春天雨水大呀……”一提起,祖父的笑就来了。

于是我又在炕上打起滚来。

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

刮了风,下了雨,祖父不知怎样,在我却是非常寂寞的了。

去没去处,玩没玩的,觉得这一天不知有多少日子那么长。

(1)解释词语。

异想天开: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缘故________ 茂盛________ 捉弄________ 恐惧________ 照样________(3)文中多处写到了“笑”,使人感到了主人公的快乐。

你能写出几个表示笑的词语吗?(4)“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比喻凭空的、根本没有的事情。

指想法很不切实际,非常奇怪(2)缘由;旺盛;调戏;害怕;依旧(3)开怀大笑、憨笑、嬉皮笑脸(4)这句话写出了“我”和祖父的深厚感情,“我”离不开他,他也离不开“我”,祖孙俩都喜欢家里的后园,都喜欢在园子里劳动和玩耍。

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祖父的思念之情。

【解析】【分析】【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2)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

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缘故:原故;原因;理由;根据;缘由。

茂盛: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繁密。

捉弄:戏弄,使人为难。

恐惧:惊慌害怕,惶惶不安。

(3)本题考查分类掌握成语的能力。

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

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

(4)把握思想感情,解答本题应根据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与理解,结合着具体语句分析作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