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论证理论概观
当代西方文论(名词解释)
当代西方文论1】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则是艺术加工和处理的必不可少的方法,将本来熟悉的对象变得陌生起来,使读者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到艺术的新颖别致,经过一定的审美过程完成审美活动。
陌生化手段的实质就是要设法增加对艺术形式感受的难度,拉长审美欣赏的时间,从而达到延长审美过程的目的。
2】文学性;就是文学的性质和文学的趣味,文学性就在文学语言的联系与构造之中,文学性不存在与某一部作品中,它是一种词类文学作品普遍运用年广东构造原则和表现手段。
3】无意识理论:是弗洛伊德学说的一个基本概念,认为人的心理包含三个部分,即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
无意识是一种本能——冲动,它毫无理性,它处于大脑的底层,是一个庞大的领域。
无意识是混乱的、盲目的,但却广阔有力,起决定性作用,是决定人的行为和愿望的内在动力。
理论的贡献在于它展示了人的心理的复杂性和层次性,引导人们去注意意识后面的动机,去探讨无意识心理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4】欲望的升华说:在文艺创作和文艺批评方面,它支持泛性论的观点,把性欲看作是文艺创作的动机,作家和艺术家从事创作是受他们的“本能的欲望”的驱使,艺术家和常人一样,由于欲望长期受到压抑而得不到满足,便试图在文艺创作中得到感情的宣泄,以获取快乐,因此他们创作的动因就是“性欲的冲动”。
文艺本质上是被压抑的性本能冲动的一种升华,经过生化作用,受压抑的力比多便可以通过社会道德允许的途径或形式得到满足。
梦的四种作用方式:压缩、移置、表现手段、二次加工5】詹姆斯的意识流理论;指20世纪初叶开始,詹姆斯,福克纳等一批小说家撤出传统小说中作者自我的介入,致力于描绘人物的无意识活动,即以自由联想等为线索直接且自然地展现人物意识流动的叙事手法。
6】新批评派:是20世纪英美文学批评中最有影响的流派之一,以兰色姆《新批评》一书得名。
在书中他评论了艾略特、瑞恰兹、温特斯等人的理论,称他们为新批评家。
它的崛起是对忽视文学作品本身的种种文学批评倾向的反拨,由于它一开始就抓住了传统文学批评的最薄弱的环节加以批判,并辅之以一整套十分具体、操作性极强的阅读、批评文学作品的方法,因此在西方文学批评界和文学教学活动中占用主导地位。
当代西方科学哲学课件
当代西方科学哲学本章概述当代西方科学哲学主要是指以科学为研究对象的哲学。
通常把波普尔之前的诸科学哲学称作逻辑主义,其后的则为历史主义。
实证主义是哲学史上头一个打起“科学哲学”旗号的哲学流派。
但通常把实证主义、马赫主义、实用主义、逻辑原子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以及流行于当代的日常语言学派,归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实证哲学、分析哲学或语言哲学。
至于继波普尔之后的兴起的历史主义学派和科学实在论,由于着重历史考察的方法,着重于科学本身的探究,注重把哲学建立在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的基础之上,则归属于科学哲学。
这种科学哲学主要探讨科学理论的真理性标准或选择问题,以及科学发展的模式问题,试图解释科学活动并为其提供方法论指导。
本章主要介绍的是波普尔哲学、历史主义学派、科学实在论和反科学实在论。
第一节波普尔的朴素否证论波普尔(Karl Popper,1902-1994)生于维也纳的一个犹太人家庭。
曾任伦敦大学的逻辑和科学哲学教授。
他的批判理性主义哲学继逻辑经验主义衰落之后,开创了一个新的历史主义科学哲学流派。
主要著作有:《研究的逻辑》(1933)、《科学发现的理解》(1956)、《开放社会及其敌人》(1945)、《猜测与反驳》(1963)、《客观知识》(1972)等。
一、对归纳主义的批判古典经验论把归纳法视为从有限的经验事实向普遍的理性知识扩展的惟一有效的通道。
休谟提出著名的“归纳问题”后,这惟一的通道被打断,经验科学的基础出现了可怕的裂痕。
现代经验论则借助于概率工具从归纳问题的挫败中复兴。
波普尔则认为从逻辑上看归纳推理是不合理的,具体表现在:1、全称命题不能从单称命题的堆积中推出;2、通过归纳作出的结论总是可错的;3、作为归纳推理基础的归纳原理无法得到证明;否则必定陷入循环论或先验论。
他对归纳逻辑的批判确实是击中了要害,但是归纳逻辑并没有被波普尔一劳永逸地驳倒,它在科学中仍然占有地位。
二、否证论波普尔以否证论为旗帜登上哲学舞台的。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笔记
1. P4理论的功能:戴维辛格(David Singer)认为,理论是一个内部相互联系的、实证概括的分析整体,它拥有描述、解释和预测的功能。
罗伯特利柏(Robert Lieber):第一,描述。
理论必须确切地描述现实世界发生的事件。
第二,解释。
理论应对说明这些事件发生的因果,说明“行为规律”和进行“评估分析”。
在一个特定的体系里,理论解释事物的“连续性、反复性和规律性”。
第三,预测。
一般来说,是预测“事物发展和结果发生的模式或总趋势,是事物的未来的发展,而不是具体事件的发生”2. P6理论与历史:雷蒙阿隆:历史是过去的政治,理论的实质是历史。
约瑟夫奈:国际关系史不是国关理论,但国际关系史为国际关系研究提供来意提炼升华为理论的原始材料和现实基础。
要处理好理论与历史的关系,必须把握住三个基本观点:第一,理论是历史的产物,历史是理论的基础。
第二,理论是一种思维的科学,其本质是历史。
第三,检验理论的标准是实践。
3. 国际关系理论及国际关系的定义:P7国际关系理论意指研究各种国与国之间关系的科学分析框架和理论体系。
P8汉斯摩根索:国际关系是“处于权力斗争的国家之间的关系,其实质是权力政治”。
P8昆西赖特:国际关系意指民族、国家、政府和人民之间的关系。
国际关系理论则是全面叙述、解释、评价、预测世界上不同政治社会关系的研究项目或学科。
P8欧奈斯特莱弗沃:国际关系是关于主权国家之间权力对权力、利益对利益、目标对目标的长期斗争。
P9斯坦利霍夫曼:IR实质是国家之间关系的政治。
IRT是关于影响世界基本单位的对外政策和权力地位的因素和活动的学科。
P9弗里德里克邓:国际关系是指世界体系内各个政治集体或实体之间的复杂关系,其核心是权力问题。
IRT则是“关于那些跨国的关系的只是总和”。
P9查尔斯麦克兰德:IRT是关于“世界上有组织社会实体互动关系的研究”,包括对这些互动关系的有感环境的研究。
P9卡尔多伊奇:IRT应研究民族国家之间不可避免的相互依存和民族国家缺少控制能力的问题。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
导论:当代西方文论概观一.当代西方文论1.当代西方文论的时间跨度为20世纪初至今,范畴主要为文学理论。
2.19世纪,西方文论在实证主义、意志主义等思潮影响下,以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文学创作实践为基础,突破了古典主义文论的束缚,形成以浪漫主义(含象征主义)和现实主义(含自然主义)为主流的文学理论和批评;20世纪,西方文论在现当代西方哲学两大思潮——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的冲击下,在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创作实践的推动下,形成了不同于19世纪文论的、具有鲜明反传统倾向和20世纪新特点即当代性的文学理论。
两者的区别是时代性、世纪性的。
3.象征主义与意象派诗论,表现主义,俄国形式主义与布拉格学派,精神分析批评,直觉主义与意识流,语义学与新批评派,现象学、存在主义与荒诞派,原型批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结构主义、符号学与叙事学,解释学与接受理论,解构主义,女权主义批评,后现代主义,新历史主义,后殖民主义。
二.当代西方哲学两大主潮: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
1.人本主义:以人为本,根本特点是把人当做哲学研究的核心、出发点和归宿,通过对人本身的研究来探寻世界的本质及其他哲学问题。
其起点是象征主义与意象派诗论(瓦莱里、庞德)和表现主义(克罗齐),另有精神分析学(弗洛伊德),直觉主义(柏格森),现象学与存在主义(包括荒谬派)(萨特、海德格尔),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解释学与接受主义。
2.科学主义:以自然科学的眼光、原则和方法来研究世界,把一切人类精神文化现象的认识论根源都归结为数理科学,强调研究的客观性、精确性和科学性,其思想基础在本世纪主要是主观经验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
包括俄国形式主义与布拉格学派,英美语义学与新批评派(瑞恰兹),结构主义、符号学与叙事学,解构主义。
三.两次转移:1.二三十年代,从重点研究作家转移到重点研究作品文本(俄国形式主义,语义学与新批评派,结构主义)。
2.三四十年代,从重点研究文本转移到重点研究读者和接受(现象学与存在主义,结构主义后期)。
当代西方的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现状、趋势和意义
当代西方的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现状、趋势和意义当代西方社会科学哲学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和变革。
对社会科学进行哲学探究的研究方法和立场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本文对当代西方社会科学哲学的研究现状、趋势和意义进行了综述分析。
当前的研究现状在当代西方哲学社会科学中,主要有四种研究方法和立场,分别是实证主义、批判理论、后现代主义和演化心理学。
实证主义是社会科学中最为传统和流行的研究方法和立场,其主要思想是通过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现象,关注事实和数据的量化研究。
实证主义强调定量方法和实证数据,认为社会科学的主要任务是验证假设和推断结论,追求客观和普遍的认识。
不过实证主义的弊端是无法涵盖复杂的社会现象和人的主观经验,很难揭示社会现象的深层本质。
批判理论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是对实证主义的批判和反思。
批判理论认为,社会现实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与人的意识和谋略密不可分的。
批判理论主张揭示社会现实的结构和力量,揭露不公正和剥削,并通过社会变革和民主改革解决社会问题。
然而,批判理论常常也被指责缺乏科学性和严密性,不能成为社会科学真正的研究方法和理论。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哲学流派,对现代主义的科学化和理性化进行了批判。
后现代主义认为,知识是由权力、语言和文化建构的,批判规则和权力关系,关注记忆、词汇和故事的纷扰,强调个体和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后现代主义的理论缺乏一致性和普适性,其批判和反思的价值和意义也是有争议的。
演化心理学是社会科学哲学的一种新兴方法和研究领域,它基于生态遗传学原理,探讨人类社会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
演化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感受、决策和偏好都具有遗传基因和进化适应性的特征。
这一方法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和理解社会现象的视角,它的价值和意义正逐渐受到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视。
当前的研究趋势当前社会科学哲学的研究趋势是接受和融合多种方法和立场,目的是通过交叉学科和方法的融合来实现对社会现象的更深入和广泛的理解。
刘放桐《新编现代西方哲学》笔记整理(完整版)
绪论第一章实证主义本章概述实证主义沿着经验主义哲学的思想路线,将自然科学的方法移入哲学和社会学,反对传统的思辨形而上学,开创了现代西方哲学的“科学主义”思潮,对以后的西方哲学发展发生了重大的影响。
本章主要介绍实证主义的概况和其主要代表人物的生平和思想理论。
第一节实证主义概况一、形而上学的困境与实证主义的形成实证主义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要以实证自然科学的精神来改造和超越传统形而上学的流派。
它是在西方近代哲学陷入危机以及随之在西方哲学界兴起的对它的批判浪潮中形成的。
19世纪30年代最早出现于法国。
主要代表有孔德、穆勒和斯宾塞。
19世纪中期,随着集近代理性主义大成的回归热派哲学的解体,盛极一时的近代德国古典哲学走向终结。
休谟之后英国哲学的发展大体上走的是对传统形而上学持怀疑态度的休谟路线。
法国18世纪大革命后,原来被理想化的理性的社会和国家在许多方面越来越暴露出它们的种种欺骗性,原来被视若神圣的理性观念也显示出它们的种种虚幻性。
就其基本思想路线说,实证主义可以说是对传统形而上学提出怀疑的休谟经验主义哲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但又根据新的形势对休谟等人的理论作了修改和补充。
他们仍然把经验当作全部哲学的基础,否定认识(现象)经验以外的实在(物质或精神)的可能性,明确提出要抛弃对世界的基础、本质等本体论问题的研究。
他们要求超越心物、主客、思有等二元对立,强调人类知识的力量,强调运用实证科学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可能性。
在方法论上,他们接受19世纪以来的科学方法,反对与黑格尔主义相关的理性主义的辩证法。
在社会政治问题上,他们提倡科学、进步和改革,但不赞成革命。
二、实证主义的流传19世纪中期和下半期,在法、英两国就已出现了一批实证主义的信奉者。
在法国,较著名的实证主义追随者有拉菲特、李特列、丹纳、芮南等人。
其中丹纳的《艺术哲学》在现代西方美学史上有较大影响,芮南以《耶稣传》称著。
在英国,19世纪下半期与穆勒和斯宾塞的实证主义接近的哲学家主要有培恩、西季威克,以传播孔德的实证主义为己任的哲学家主要有康格累沃、布累杰斯等人。
现代西方哲学
绪论么么哒一、现代西方哲学的超越如果将整个西方现代哲学的理论走向与近代哲学作比较,我们可以发现现代西方哲学至少于以下四个方面在不同程度上超越了后者,即对作为体系哲学的思辨形而上学、特别是其本体论的超越,对二元分立哲学模式的超越,对传统理性主义的超越,对近代哲学关于人和人道主义理论的超越。
二、现代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从整个西方哲学由近代到现代的转型过程看,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可谓是这一转型的过渡期,而从20世纪初至今可谓是其完成期。
过渡期的基本哲学倾向是实证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前者采取了马赫主义等形态,后者主要有叔本华的唯意志主义、尼采的权力意志论、弗洛伊德主义、以及狄尔泰和柏格森的生命哲学,而实用主义(特别是詹姆士)兼有上述两种倾向。
此外,还有一些既较多地保留又在不同程度上超越了传统形而上学的哲学流派,主要有新康德主义和新黑格尔主义以及各种形式的实在主义。
完成期可分为20世纪上半期的西方哲学和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西方哲学。
上半期最值得注意的是分析哲学和现象学的出现和盛行。
它们标志着西方哲学在总体上已由近代思维方式转向现代思维方式。
20世纪初罗素和摩尔对黑格尔主义的公开驳斥标志着分析哲学运动的正式形成。
现象学运动肇始于胡塞尔,广义地说,海德格尔、雅斯贝尔斯、萨特和梅洛-庞蒂等的存在主义是整个现象学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时期以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对早期的形而上学不彻底性及实用主义倾向作了进一步的改造,更为强调哲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
宗教哲学和神学方面兴起了新托马斯主义、人格主义、和新正统主义神学。
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都得到了飞速发展。
分析哲学在英语国家仍是最主要的哲学思潮,日常语言分析哲学成了其主流;蒯因等人的新实用主义既继承了经典实用主义的基本理论,又接受了分析哲学等新起的其他哲学流派的某些因素;科学哲学中出现了库恩的历史主义、以及新历史主义和科学实在论等流派;“人本主义”哲学思潮的影响进一步扩大,除原有的流派之外,又出现了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哲学解释学、以及多种新马克思主义流派,如法兰克福学派、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等。
文军:论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基本特征与发展趋势
文军:论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基本特征与发展趋势2008-07-25 14:46内容提要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在各种思潮迭起,理论流派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中,表现出了八个不同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1)在理论分化的同时愈来愈呈现出多元综合的趋势;(2)不同理论与方法之间的对话日益频繁;(3)各种思潮在经历重构之后发生了一系列的“转向”;(4)对古典理论的重新阐释与批判性拓展;(5)理论及其建构方法的反思性不断加强;(6)理论的现实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功能不断强化;(7)理论发展的危机意识日益增加;(8)欧洲社会学理论的重新崛起及其中心地位的回归。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这些特征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社会学在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体系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社会学理论西方社会学基本特征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其不仅是各种思潮迭起,流派繁多,而且相互之间错综复杂,难以辨识。
其中有两个最为突出的表现:一是在社会学理论与社会理论的关系上,相对狭隘的社会学理论愈来愈融会在更为宽泛的社会理论之中,社会学理论无论在理论旨趣和思维方式,还是研究对象和表现形式上都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社会理论,以至于许多社会学家不再宣称自己从事的是社会学理论的研究而是社会理论的研究;二是在主流与非主流理论的问题上,两者之间的边界也变得越来越模糊。
这不仅是由于非主流社会学理论的影响日益扩大并逐步渗透到了各种主流社会学理论之中,从而形成彼此交错、相互交织的局面,而且也是由于主流社会学理论内部本身开始发生分化,其研究范式和理论形态再也很难维持长期以来的一贯统一的面相了。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无论是主流的实证主义社会学理论还是各种非主流的社会学理论流派,在当代理论境遇和社会脉络(contexture)中,都开始表现出了某些共同的特征和趋势。
具体来说,我们认为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至少表现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整体性特征和发展趋势:一、在理论分化的同时愈来愈呈现出多元综合的趋势西方社会学理论在当今社会科学中已是如此分化和多样,以至于这不仅破坏了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整体性,使理论研究变得支离破碎,而且也使主流社会学理论家难以对社会世界获得整体上的概念。
西方三大理论是什么
西方三大理论是什么
西方哲学史上有三大重要的理论,分别是存在论、经验论和理性主义。
这三大理论在西方哲学思想的发展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对人类社会和思想的演变产生了深远影响。
1. 存在论
存在论是一种哲学观点,强调存在的重要性和实在性。
存在论认为存在是首要的,事物的存在是独立于人类意识的,存在与否并不依赖于人类的认知。
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康德。
康德认为存在是理性所确定的,存在是事物独立于我们的认知和感知而存在的,存在是客观的。
2. 经验论
经验论是一种哲学观点,认为知识的唯一来源是经验。
经验论强调通过感觉和经验来获取知识和真理。
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洛克。
洛克认为所有的知识都来源于感觉和经验,我们的思维是空白的,通过经验来填充。
3. 理性主义
理性主义是一种哲学观点,认为人类的理性和思维能力是获取知识和真理的重要手段。
理性主义强调理性的重要性,认为理性可以引导我们走向真理。
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笛卡尔。
笛卡尔认为通过纯粹的思维和理性,我们可以获取普遍而确定的真理。
西方三大理论对哲学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存在论强调存在的独立和客观性,经验论强调经验的重要性,而理性主义强调理性的指导作用。
这三大理论共同构成了西方哲学的重要基石,推动了人类思想的发展和进步。
简评当代西方现代化理论
1
吉安 师专 学 报 哲 学社 会 科 学)
1 段℃ 习 段 s )
年
3 月
帅
a
’
a
a
s
C
哪
a
Ma
1
简 评 当代 西 方 现 代 化 理 论
罗兴 佐
刘铭 盛
,
【 内容 提要 ] [关键 词 1
本 文 从 分 析 现 代 化 理 论 产 生 的 历 史 背 景 及 其 理 论 来 源 入 手 阐 述 了现 代 化
陌 生 的 他 们既 无理 论 准备 也无理 论指 导 下
, , ,
化 而要 资本主 义化 就 必 然要 走 资 本主义 道 路
。
,
,
第 二 次世界 大 战后 美 国 上 升 为 资 本 主 义的超 级大 国 资 产 阶 级社 会 学 的 中 心 也 相 应地 转到 了美 国 形成 了 以 帕森 斯 默顿 等 为 代表 的社 会学理论 多 元化发 展 的新时期
。
,
民帝 国 相 继 崩 溃 代 之 而 起 的 是 大 批 新 兴 独
立的第 三 世 界 国 家
,
。
在 此 背景 下 一 方 面 这
, ,
,
,
些新兴 的 国 家 为 巩 固 政 治 上 的 独 立 迫 切 需 要发 展 经 济 与 外部 世 界打 交道 以 确立 它们 在整个 世界 体 系 中的地 位 走 向真 正 自主 发 展的道 路
, , 。 ,
经 历 了几个 阶段 出 现 了现 代化理 论 依附论
和 世 界 体系 论 三 大 流 派 它 们 曾经 在 世 界 上
, 。
—
发展 理 论
,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笔记—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
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笔记—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99.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是什么?(1)20世纪出现了一批有别于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家,一般称之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家,以卢卡契、萨特、葛兰西、本雅明、阿多诺、马尔库塞、哈贝马斯、弗洛姆、阿尔都塞等一大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物为代表。
(2)理论背景:①20世纪初在俄国十月革命激励下爆发的匈牙利、奥地利和德国革命都遭到了失败,苏联革命胜利后许多政策措施被西方国家的共产党人视为“庸俗经济决定论”、“机械唯物主义”的产物,斯大林集权主义更是引起了不满和抵制。
②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进入后工业化时期,社会结构、阶级结构和意识形态等多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马克思关于暴力革命、列宁关于帝国主义腐朽性和垂死性等学说遭到了是否过时的质疑。
③由于西方国家革命失败、西方社会战后发生的新变化以及对斯大林主义的不满,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提出了种种不同于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新理论。
④一般认为卢卡契以《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成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鼻祖,西马流派中最著名的是德国法兰克福学派和法国萨特的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3)理论主张:①从理论主张的角度来看,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并不是一个严密的文学流派,其代表人物往往运用他们各自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来研究分析文学理论的基本问题,作为其哲学理论和社会理论的延伸和补充,由于理解不同,其观点也多有不一致之处。
但他们都打出了重新研究、重新发现、重新创造马克思主义的旗号。
例如都主张把文学作品放在社会历史文化的大背景中加以理解,反对把文学作品与社会历史割裂开来,都注意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中审视文学的意识形态性,高度重视文学的社会功能。
②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往往将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西方哲学或社会理论的某些流派结合起来产生新的理论学说,例如精神分析学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等等。
(4)评价:①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主要肯定和突出了马克思早期对资本主义异化的批判,结合20世纪资本主义社会的现代特点,吸收精神分析学等多种学说观点,高举社会批判的旗帜,对现代资本主义的全面异化作了深层次的尖锐批判,并对20世纪以来文学艺术的新发展,特别是现代主义艺术作了理论上的总结、阐述和美学上的辩护和支持,组成了马克思主义文论在当代发展的重要部分,这是值得肯定的。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
3、中轴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a. 否定机械因果论或机械决定论 b. 否定中心论和相对主义 c. 承认社会系统多层性和决定因素多元性 d. 在动态变化中看问题:旋转着的中轴,中心与环绕因素的
动态关系 e. 中轴原理为划分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提供了方法原则
精选课件
4、后工业社会引起的社会变革
a. 经济结构转型 b. 社会权力结构转型 c. 从经济化转向社会化
精选课件
3、人的诞生与死亡
尼采:人不仅杀死了上帝也杀死了人自己; 福柯:现代知识树立起来的现代人也将随着现代性一
起消失
精选课件
五、权力的构成与实施
精选课件
1、权力与知识不可分
话语霸权与知识权力 言路断裂与专业权力 权力技术化与知识权力 求真意志与权力意志
精选课件
2、权力—人体—知识的三维结构精选课件三、本主义文化矛盾精选课件
1、三大领域的对立
a. 经济领域:利益最大化原则,非人化、异化 b. 政治领域:分离独立,个性自由与集权控制 c.文化领域:文化商品化
文化形式分裂 文化言路断裂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冲突 d. 如何看待中国社会结构失调?
精选课件
2、资本主义精神裂变
a.韦伯关于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双向亲合的观点 b.贝尔认为宗教冲动与经济冲动发生分裂冲突 c. 修复文化裂变的新宗教——公众家庭 d.如何理解当代中国文化精神的分化与整合?
精选课件
4、语言的异化
语言限制 语言分裂 语言扭曲 语言暴力 官话、套话、假话
精选课件
四、词与物、知识考古学
精选课件
1、把现实放到过程中展开
A.知识考古学的方法论意义:把现实放到历史中考 察;知识社会学;历史社会学;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第三版)
目录分析
0.2两次转移
0.1两大主潮
0.3两个转向
1.2叶芝的理性与 感性相统一的象征
理论
1.1瓦莱里以音乐 化为核心的象征主
义诗论
1.3庞德、休姆的 意象主义诗论
2.1克罗齐的艺 术即直觉即表 现论
2.2科林伍德的 表现理论
3.1诗学探索的 理论特征
“民族—人民 的文学”论
4 9.4马舍雷和
戈德曼的结构 主义文论
5 9.5伊格尔顿
的新马克思主 义文论
10.1布洛赫乌托邦 式的幻想艺术论
10.2布莱希特以理 性为本的戏剧理论
10.3本雅明的技术 主义艺术理论
10.4阿多诺的否定 性文论
10.6弗洛姆的新精 神分析文论
10.5马尔库塞的新 感性文论
5.1柏格森与直觉 主义
5.3意识流作家的 艺术观点
1
6.1理论背景 与发展概况
2
6.2瑞恰兹的 语义学批评3 6.Leabharlann 艾略特的“非个人化” 理论
4
6.4兰色姆的 本体论批评
5
6.5布鲁克斯 的“细读法”
6.6燕卜荪的复 义理论
6.7维姆萨特和 韦勒克的“新 批评”理论
7.2英伽登的现象 学文论
读书笔记
看过纸质版,感觉电子版有缺失,强烈推荐配合首师大杨宁老师的西方文论课一起看,加深理解。 真正耐心看完了此书,获益良多。 从杨宁老师西方文论课过来,对于把握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确实有所帮助的入门工具书,更多的还需要自己的 学习与实践。 观感很有规律:从前往后,阅读越来越困惑和艰难。 夏天的雨简直没完没了,这时候看文论更有种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感觉。如此窥得旧时月,便是幸事一桩。 看了这本书,感觉自己的格调都上了一个档次。 作者每章末尾都做对本章理论出客观中肯的评价,非常不错。 十分推荐。总之,本书实在是一本“宝书”,需要慢慢啃,细细读。 2/4原型批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 (上)(下),结构主义,符号学与叙事学;托多洛夫的叙事理论,解释学与接受理论,解构主义。 真的,一个概观就让我对西方文论的结构有了基本了解,真的让人如遇珍宝。 很奇怪,这本书电子版缺少第11章-19章的内容,纸质版是有的!。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1-3
西方文论导论: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概观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时间跨度为20世纪初至今,范畴主要为文学理论。
西方的概念,除地域含义外,还包括历史文化因素。
介绍了若干俄罗斯文论。
20世纪前的西方文论20世纪的西方文论西方文论的脉络:(一)空间性的组织方法:主要按思想性,在艾伯拉姆斯的《镜与灯》中提出的四分法:宇宙与作品的关系叫作品关系,是再现论;作品与作家的关系是表现论;作品本身的叫文本论;作品与读者的关系是实用论。
(二)时间性A 古希腊罗马时期-(柏拉图-亚里斯多德-贺拉斯)B 中世纪时期-(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那-阿拉贝尔)C文艺复兴时期-(但丁-达.芬奇)D 17世纪古典主义-(布瓦洛)E 18世纪启蒙主义-(莱辛)F 19世纪西方文论浪漫主义(含唯美主义、象征主义)现实主义(含自然主义)(二)时间性:A 古希腊罗马时期1、柏拉图(苏格拉底)的文艺理论:模仿论:现实经验世界是理念世界的摹本。
艺术的对象是经验世界,所以艺术世界又是经验世界的摹本。
迷狂说:讲文学创作的灵感问题。
诗人之所以能造出伟大的诗篇,那是依靠了灵感,而灵感即是一种“迷狂”状态,要得到这种灵感有两个途径:一是神灵凭附;二是靠不朽的灵魂对生前所居住的上界的回忆。
苏格拉底柏拉图2、亚里斯多德的文艺理论模仿论:艺术模仿具有能动性。
模仿“必然总是要模仿三种东西的一种。
过去存在或现在存在的东西;据说存在或被认为存在的东西;应当存在的东西。
”诗歌艺术的真实性判断艺术真实的两个标准:可能性和必然性;可信性《诗学》与悲剧理论3、贺拉斯(古罗马)的文学理论“典型”特征:人物性格要表现出他的阶级、职业、年龄、等特征(类型化典型)。
“模仿”:提出“模仿其他作家”的观点(间接性)。
诗歌的道德价值——“寓教于乐”说的第一次明确表达:“诗人的愿望应该是给人益处和乐趣,他写的东西应该给人以快感,同时对生活有帮助。
”1、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那——代表着教会思想的“神本主义”2、阿拉贝尔的“唯情论”——“异端”的文艺思想诗“缘乎情”:男女之情应是诗歌的主要题材诗与理的区分(哲学、神学与文艺的区别)文学的教育意义在于对现实生活的状摹。
西方马克思主义主要理论观点简介
需市
要场 市是
市场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多更好的物质福利;
场组
?织
经
济
活 动
市场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多的自由;
的
一
种
手
段
, 市场可以促进更大的民主;
社
会
主
义
合
作 制
工人合作社是占主导地位的企业;
的
市
场
社
会 合作社实行工人民主管理,自行决定生产、分配
主 投资等事务; 义
模
式
?
合作制的企业遵循三原则:资本运作原则,破产原
人本维 度: 人道 派社会 主义
2020年9月23日星期三1 时48分15秒
生态学 维度: 生 态社会 主义
后现代 维度: 分 析的与 文化学 的社会 主义
<一>人本维度: 人道派社会主义
• ( 1) 社会主义的本质, 是公正、平等、自由、人 权等人的本性、本质的实现过程;
• ( 2) 社会主义的产生根源,是人的本性、个性、心 理结构;
• 葛兰西把无产阶级在上层建筑中夺取文化领导权 ( 意识形态领导权) 当作革命的首要任务,提出了 具有深远影响的文化霸权理论;
• 葛兰西认为,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 的统治主要不是依赖政治社会及其代理机构,而 主要依靠其牢牢占有的意识形态领导权,依靠其 广为宣传并为大众普遍接受的世界观来维持的。 因此,要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就必须首先颠覆 它的文化霸权。
西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批判理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理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性爱伦理理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批判理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性格结构理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实证主义批判理论现代性问题它是各种经济的政治的社会的以及文化的转型是文化精神维度上的现代意识它主要体现为以数学和物理学为基础的现代科学理论以及由启蒙主义引发的哲学思维中存在着的理性精神和历史意识
当代西方文论(名词解释)
当代西方文论1】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则是艺术加工和处理的必不可少的方法,将本来熟悉的对象变得陌生起来,使读者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到艺术的新颖别致,经过一定的审美过程完成审美活动。
陌生化手段的实质就是要设法增加对艺术形式感受的难度,拉长审美欣赏的时间,从而达到延长审美过程的目的。
2】文学性;就是文学的性质和文学的趣味,文学性就在文学语言的联系与构造之中,文学性不存在与某一部作品中,它是一种词类文学作品普遍运用年广东构造原则和表现手段。
3】无意识理论:是弗洛伊德学说的一个基本概念,认为人的心理包含三个部分,即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
无意识是一种本能——冲动,它毫无理性,它处于大脑的底层,是一个庞大的领域。
无意识是混乱的、盲目的,但却广阔有力,起决定性作用,是决定人的行为和愿望的内在动力。
理论的贡献在于它展示了人的心理的复杂性和层次性,引导人们去注意意识后面的动机,去探讨无意识心理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4】欲望的升华说:在文艺创作和文艺批评方面,它支持泛性论的观点,把性欲看作是文艺创作的动机,作家和艺术家从事创作是受他们的“本能的欲望”的驱使,艺术家和常人一样,由于欲望长期受到压抑而得不到满足,便试图在文艺创作中得到感情的宣泄,以获取快乐,因此他们创作的动因就是“性欲的冲动”。
文艺本质上是被压抑的性本能冲动的一种升华,经过生化作用,受压抑的力比多便可以通过社会道德允许的途径或形式得到满足。
梦的四种作用方式:压缩、移置、表现手段、二次加工5】詹姆斯的意识流理论;指20世纪初叶开始,詹姆斯,福克纳等一批小说家撤出传统小说中作者自我的介入,致力于描绘人物的无意识活动,即以自由联想等为线索直接且自然地展现人物意识流动的叙事手法。
6】新批评派:是20世纪英美文学批评中最有影响的流派之一,以兰色姆《新批评》一书得名。
在书中他评论了艾略特、瑞恰兹、温特斯等人的理论,称他们为新批评家。
它的崛起是对忽视文学作品本身的种种文学批评倾向的反拨,由于它一开始就抓住了传统文学批评的最薄弱的环节加以批判,并辅之以一整套十分具体、操作性极强的阅读、批评文学作品的方法,因此在西方文学批评界和文学教学活动中占用主导地位。
风险理论综述
风险社会图景在理论研究的导引下逐步清晰明朗。
本文以宏观结构和微观视角相结合,以风险社会理论的创立者乌尔里希· 贝克和安东尼·吉登斯为核心,以风险社会的架构体系、社会结构和运作逻辑为主线,旨在对风险社会相关概念追根溯源,相关理论解读剖析以及相关研究综述梳理。
风险社会理性化法则个体化法则反思性A于 1986 年出版且在其后畅销不已的《风险社会》不仅使德国著名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声名鹊起,更因其对风险社会总体概观的开创性论述使得风险社会理论亦成为反思现代性思想的重要社会理论。
贝克指出,在世界范围内,当代社会正经历着一场旨在向以启蒙运动为知识基础、以民族国家为地域基础、以社会阶层为集体基础的工业社会提出挑战的一场根本性变化,由此形成的新的政治社会形态称之为风险社会。
从词源角度来分析,风险(risk)始于希腊文cliff 一词的派生之义risi,在拉丁文中为risicare, 后在古意大利文中risicare 意为胆敢冒险之义,经由法文演变为risque 意为航行于危崖间,直至 17 世纪中期英文才浮现risk 一词。
从词义角度来分析,风险早期用于航海业,意为可能发生的危(wei)险,特指自然灾害或者触礁事件,后演变为保险业或者法律术语,意为遇到破坏或者损失的机会或者危险,在 20 世纪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诸多学科相关研究中,逐步将风险看做是人为行为和决策的产物。
最早将风险概念引入经济学研究的当数约翰·汉尼斯( John Haynes)。
早在 1895 年,汉尼斯在权威杂志《经济学季刊》上发表《作为经济因素的风险》一文中认为风险是损失的概率,风险在分配理论争论中被当做获取利润的本质原因,但对于收益损失均具可能性的投机性风险和惟独损失可能性的生产性风险间的差异尚未分析清晰。
直到 1901 年,哥伦比亚大学学者爱伦·威雷特(Allan H. Willett)提交的博士论文《风险和保险经济理论》被认为是对风险和保险的初次系统性研究,这本经典著作首次指出风险具有主观和客观之分,损失的可能性是通过心理层面的不确定性影响经济活动的。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汇总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汇总《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笔记(参考书目:《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朱立元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0.导论: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概观1.当代西方哲学思潮大体上分为:人本主义、科学主义两大思潮。
(1)人本主义文论的主要理论派别:①象征主义(瓦莱里)②表现主义(克罗齐)③精神分析学文论(弗洛伊德)④现象学和存在主义(萨特)⑤ 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2)科学主义文论的主要理论派别:①形式主义(俄国)②新批评派文论(英美)③结构主义文论(索绪尔)2.当代西方文论研究重点上发生了两次重要的历史性转移:(1)从重点研究作家转移到重点研究作品文本。
(2)从重点研究文本转移到重点研究读者和接受。
3.当代西方文论最重要的特征是出现了两个转向:非理性转向、语言论转向。
(1)非理性转向:这主要是就人本主义文论而言。
强调人的情感比理性更重要。
(2)语言论转向:这主要是就科学主义文论而言。
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二次大的转向。
1.象征主义与意象派诗论1.前象征主义主要是指:19世纪后半叶产生于法国的诗歌流派。
代表人物是:波德莱尔、魏尔兰、兰波和马拉美。
波德莱尔的十四行诗《应和》首次提出著名的象征主义“应和”论。
2.后象征主义代表:瓦莱里以音乐化为核心的象征主义诗论。
象征主义的界定:音乐化。
3.瓦莱里“音乐化”论的要点:(1)音乐化指:和谐的整体感觉效果:诗要讲求音乐之美,不仅指节奏感、旋律性,而且要具有音乐那样的协调性、严密性和整体性,要用音乐语言来思维。
例:艾略特的《荒原》即借用交响乐的程式来组织全诗,给人一种和谐的整体感觉:第一章:《死者葬仪》母题:(无水――死亡)(正题)第二章:《对弈》反母题:(欲――虽死犹生)第三章:《火诫》变异母题:(火――求救)(火象征:太阳、光明、净化)第四章:《水里的死亡》重复母题:(水太多――死)(反题)第五章:《雷霆的活》反重复母题:(天降净水――得救的可能)(合题)(2)音乐化还指:诗情世界同梦幻世界内在的联系:①诗的世界与梦幻世界相似,外在事物的意象与主体的感觉、心情完全和谐、共鸣、交融为一体。
现代西方批评理论--考研
I马克思主义卢卡奇本雅明巴赫金(11895——1975)前苏联杰出的哲学家和文艺理论家,广泛而深入地研究了哲学人类学、语言学、神话学和社会理论,对20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以及整个思想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的文学理论成功地将形式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结合。
文艺理论方面的代表作品:《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哲学》《文艺学中的形式主义方法》《生活话语和艺术话语》《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拉伯雷和他的世界》《长篇小说话语》等。
(1)复调理论:是建立在他对陀思妥耶夫斯基长篇小说的解读基础上的。
巴赫金认为,有着众多的各自独立而不相融合的声音和意识,由价值上的不同声音组成的复调,是陀思妥耶夫斯基长篇小说的基本特点。
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中,不是众多性格和命运组成一个统一的客观世界,在作者的统一意识支配下层层展开,而是众多地位平等的意识连同他们各自的世界,结合在某个统一的事件中,彼此不同的世界不发生融合。
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主要人物,在艺术家的创作构思中,不仅仅是作者议论所表现客体,而且也是直抒己见的主体。
主人公的议论,绝不只局限于普通的塑造性格和展开情节的实际功能,也不是作者本人思想立场的表现。
主人公不是作者本人的传声筒,而是与作者平起平坐,并以特别的方式同作者进行辩论。
小说的复调特征真实强调人物之间、人物与作者之间的平等的对话关系。
(2)文学话语理论:话语不同于语言,它涉及的是具体的言语,言语是一种行为,包含着对话性,不同的社会和文化中的话语都是如此。
他赋予对话以本体位的地位,一切都是手段,对话才是目的,单一的声音,什么都结束不了,什么也解决不了,两个声音才是生命的最终条件,生存的最低条件。
对巴赫金来说,小说结构的所有成分之间,小说内容与外部都带有对话性质。
他说:“对话关系这一现象,比起结构上反映出来的对话中人物对话之间的关系,含义要广得多,这几乎是无所不存的现象,浸透了整个人类的语言浸透了人类生活的一切关系和一切表现形式,总是浸透了一切蕴含着意义的事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当代西方论证理论概观*谢耘(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哲学系广东广州510275)[中图分类号]B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8862(2012)08-0102-07作为一种理性的社会交际活动,论证历来吸引着学者们的理论关注。
古代先贤们对论证的理论探究,催生了逻辑学的几大源流。
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修辞学、论辩术研究的复兴,言语交际理论的进展,以及非形式逻辑、对话逻辑等逻辑学新分支的兴起,更使得论证的建构、解释、分析和评估成为西方学界时新的理论议题。
时至今日,“论证”已成为哲学、语言学、修辞学、法学、交际理论以及人工智能研究的一个理论焦点。
从不同学科和理论视角对论证进行描述性和规范性研究,也已成为当代西方学界一个多学科与跨学科的研究领域———“论证理论”(argumentation theory)。
其中所形成的诸种论证理论,以及所涉及的诸多理论议题,都值得我们关注与探讨。
一当代论证研究的理论源流亚里士多德将论证研究界分为三个领域,“分析学(analytic)”关注从确凿为真的前提出发,以获取绝对确定和可靠知识的“证明性论证(demonstrative argument)”,发展以三段论为主要形态的形式逻辑理论。
“论辩术(dialectic)”关注从普遍接受的意见出发,以批判性检验(critical scrutiny)为目标的“论辩性论证(dialectical argument)”,探讨论辩性讨论的程序和规则,以及立论与驳论的辩论技巧。
“修辞学(rhetoric)”研究从特定听众所认同的前提出发,以达到劝说效果的“说服性论证(persuasive argument)”,分析在具体情形中进行有效说服的方法与技艺。
然而,亚氏的理论遗产并没有得到完整和同等地传承。
历史地看,“分析学”传统的论证研究得到了持续的继承与发展,“论辩术”与“修辞学”传统却遭遇到长期的误读和贬抑。
由此,抽象化、形式化方法发展为论证研究的主流进路,形式逻辑成为一直以来论证理论的基本形态。
直至20世纪50年代,这一论证研究的理论范式开始遭到学者们的质疑与批判。
通过对论证理解之数学化、形式化模式的拒斥,以及对论证规范之“领域依赖性(field-dependence)”的分析,图尔敏(S.Toulmin)重新发掘了亚氏的《论题篇》及其论辩术传统,提出了一个基于司法程序的新论证模型图尔敏模型(Toulmin-model)。
[1]同样,在系统整理价值论断的论证技巧和证成模式的基础上,佩雷尔曼(C.Perelman)也揭示出实际论证应参照不同于形式证明的合理性标准。
进而,他重新对论证研究中修辞学传统的合法性加以辩护,并建构了以“获取听众认同”为主导的“新修辞学”(the new rhetoric)理论。
[2]随后,藉由对传统的“谬误之标准处理方式(the standard treatment)”(即视谬误为“看似有效而实际无效的论证”)的批评,汉布林(C.Hamblin)也批判了以“有效性”作为论证规范的适当性,并代之以论证评估的论辩性标准,进而发展出其“形式论辩术”的理论框架。
[3]*本文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2JJD720006)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10YJC72040003)资助。
他们的理论工作复兴了论辩术与修辞学的论证研究传统,使当代论证研究重新回归到亚氏全面、系统和均衡的理论传统。
同时,他们对形式化论证研究传统的批判,也开启了从抽象化、命题序列式论证理解到重回实践情境中对论证做动态性、互动性解读的范式转换。
这使得长久以来论证研究中被忽略的语用和实践维度再次得以彰显,并由此也奠定了当代论证理论发展与兴盛的理论契机。
二当代论证研究的主要理论进路作为一个多学科和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当代论证理论历来就呈现出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的多样化特征。
但纵览其发展历史与现状,并结合对论证对象的差异解读和不同理论侧重,我们也可以梳理出以下几种最主要的理论进路。
1.逻辑学:形式逻辑与非形式逻辑一直以来,逻辑学始终在论证研究中居于主导地位。
在当代论证理论中,它进一步展开为形式化与非形式化两条进路。
形式逻辑具有可追溯到“分析学”的久远传统,它关注论证中常见和稳定的结构特征及其推演规则,以及它们在形式语言或系统中的刻画与表达。
与此相应,日常论证所体现的非单调性和可废止特性,触发了非单调逻辑与可废止逻辑的发展,[4]而实际论证的互动性与动态性,也开启了对话逻辑、逻辑动态学、博弈语义学的发展契机,并催生了诸多表达论证过程或程序的形式系统。
[5]同时,实际论证不同于数学证明的诸多特征,也为发展更优越的“论证之可计算模型(computational model of argument )”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资源。
如何更完善地建模实际论证、人际对话、群体互动活动,进而开发更合理的多主体系统和应用程序,也日渐成为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研究的一个核心论域。
其中不仅产生了诸多建模论证及其互动的论证形式系统,也开发出许多新的论证分析软件和专家系统。
[6]非形式逻辑则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北美逻辑教学改革,它致力于发展理解、分析、建构和评价日常论证的理论和方法。
首先,它强调识别与解释论证的“宽容原则(principle of charity )”,发展了论证分析的“树形图(tree diagrams )”和“论证型式(argumentation scheme )”理论。
[7]其次,通过对“似真性论证”、“假定性论证”、“联导性论证”(plausible /presumptive /conductive argument )等全新论证类型的探讨,它开拓了“论证类型学(typology )”以及(演绎与归纳之外的)“第三类论证”的理论论域。
[8]最后,非形式逻辑强调实际论证的好坏存在“价值连续性(continuum )”和“度(degrees )”的差别,并发展出以“相关性、充分性和可接受性标准(relevance-sufficiency-acceptability )”和“批判性问题(critical questions )”为代表的论证评估理论,进而也对谬误理论进行了系统的变革与拓展。
[9]2.论辩术:论证的论辩化伴随着图尔敏、汉布林对亚氏理论传统的复兴,“论辩术”正日渐成为当代论证研究中最为强势和显要的理论进路。
总体而言,这一进路以论证之“论辩化(dialectification )”为其理论共识,将论证界定为“一个对话过程或活动”,或者对应于“一种言语行为之间的论辩性互动”。
进而,名以“论辩术”的论证理论多呈现出一个涉及不同对话类型的理论框架,或者展开为一套导控论辩程序和行为的规则体系。
其中,“语用论辩术理论”(pragma-dialectics )视论证为具有特定语用功能(即以批判性检验来解决意见分歧)的实践活动,并致力于考察其中的言语行为,以及探讨论辩性讨论的实现方式和条件。
它以“批评性讨论(critical discussion )”作为论证的“理想模型(ideal model )”,以“冲突(confrontation stage )、开始(opening stage )、论辩(argumentation stage )、结论(concluding stage )”四个阶段来分析论证实践,并提出和发展了一系列调控讨论参与者言语行为的程序性规则(proceduralrules )。
[10]“形式论辩术理论”(formal dialectics )也将论证解读为一个“对话式进程”(dialogical process ),即一个承担着论证性角色(argumentative role )的参与者所做出的行动(move )的总和。
进301当代西方论证理论概观401《哲学动态》2012年第8期而,通过将陈述的真值化归为其在对话中被参与者提出(asserted)或争论(disputed)的状态,它重新以对话方式来理解和界定逻辑常项,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调控争论和裁定胜负的形式规则体系(如对话规则和取胜规则)。
[11]“新论辩术理论”(new dialectics)则通过将“对话”进一步分梳为“说服(persuasion)”、“探究(inquiry)”、“审思(deliberation)”、“谈判(negotiation)”、“信息寻求(information-seeking)”、“争吵(quarrel)”、“辩论(debate)”和“教学(pedagogical)”等不同类型,进而结合不同对话类型的目标、结构和条件,发展了论证分析与评估的基本方法,并对诸多传统的谬误进行了全新的分析和探讨。
[12]3.修辞学:返本开新在佩雷尔曼理论工作的影响下,论证研究之修辞学进路的合理性和重要性(甚至优先性)重新得到了当代学者严肃的辩护和证成。
同时,它与逻辑学、论辩术等其他研究进路的关系也获得了更为全面的梳理和澄清。
[13]总体而言,修辞学进路的论证研究以“作为说服活动的论证”为对象,以“有效说服听众”为论证的最基本特征和功能。
它将“实际取效”及“听众质量”作为衡量和评估论证优劣的首要标准,进而对选择、建构与表达论证的理论和技巧进行了系统探讨。
与此相应,论证的修辞学特性首先得到了学者们更全面的分析与阐发,“说服(persuasion)/信服(conviction)”的传统二分也重新得到理论反思。
进而,修辞学者对“听众理论”,尤其是佩雷尔曼的“普遍与特殊听众理论(universal/particular audience)”进行了持续的发展与重构,[14]对论证中“情感(pathos)”、“气质(ethos)”与“理性(logos)”的运用展开了系统探讨,并着重研究了“诉诸情感论证”与“诉诸气质论证”(emotional/ ethotic argument)等特定论证方式。
[15]同时,传统修辞学中的“争议点理论”(status theory)和“论题学传统”(topics/loci),以及与之相关的“论证型式(argument form/scheme)”理论,也重新得到更为系统的发掘与发展,其理论价值也正在当代论证研究中日益显现出来。
[16]4.言语交际理论:社会科学的视角言语交际理论对论证的研究源于北美学者对“辩论”的关注。
作为司法与政治生涯的实践技能、合理决策的重要手段、以及合格公民参与公共和民主生活的基本能力,“辩论”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技巧得到了学者们的详尽探讨,并进而拓展至对更一般的“论证”及“交际”活动的理论研究。
[17]深受图尔敏和佩雷尔曼的理论影响,言语交际理论学者同样摒弃了传统的论证研究形式化范式,并转而援引社会科学的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对论证的公共性和社会性层面作经验性、描述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