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案2

合集下载

导案与学案

导案与学案

学案与导案《9巨人的花园》学单【学习目标】1、认识8生字,会写12字。

正确读写“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覆盖、凝视、火辣辣、冷酷、愉快、拆除”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在朗读中感受真理。

【预习任务】:(一)我会自学生字词。

(二)我会有感情地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合作探究】1、交流识记生字的不同方法。

在小组内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

2、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小组合作学习,感受花园的美丽和变化(1)题目是巨人的花园,花园是巨人的私有财产,你们觉得巨人的花园怎么样?课文是怎么描述的?默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回答。

(2)巨人的花园是漂亮的,迷人的,但是,这巨人的花园的景色会发生变化,读课文思考:巨人的花园有孩子时什么样?没有孩子时什么样?从哪儿看出来的?画出有关句子。

小组交流学生交流所画的句子。

【达标测试】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冷酷()凋谢()温暖()破损()2、写一写,读一读鲜花()盛开()狂风()绿树()冰雪()洋溢()增添()3、根据意思写出相关的词语。

(1)用严厉的言语指出别人的错误或罪行。

()(2)喧哗热闹。

()(3)训诫,斥责。

()(4)指情绪、气氛等充分流露。

()(5)聚精会神地看。

()【作业布置】有感情的读课文。

河道学区四年级语文上册集体备课导学案《9巨人的花园》学单【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在朗读中感受真理,明白快乐与大家分享的道理。

【预习任务】:1、认真读课文,探究花园变化的原因2、感受本文的表达特点,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积累语言。

【合作探究】1、探究花园变化的原因(1)同样是一座花园,为什么有孩子时和没有孩子时,却有这么大的差别呢?(2)巨人对孩子们的态度前后有什么不同?(3)教师引导学生品析词句,结合指导朗读(4)巨人看到了孩子们到他的花园里玩,很生气,大声叱责孩子们,请你从文中勾画出能看出巨人很生气词句。

《长城》导案第2课时

《长城》导案第2课时

王里堡寄宿制小学四年级语文 (导)学案课题17.长城主备赵静课时 2 授课时间学习目标:1通过朗读课文,体会长城雄伟壮观、高大坚固的特点。

2.感受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敬佩以及对中国的赞美之情。

自研自探环节(自学指导)合作探究环节(互动策略)展示·质疑环节(展示方案总结归纳环节(随堂笔记)1.朗读课文,从哪我可以看出长城气魄雄?学生抓住重点词体会长城的防御作用:高大坚固、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堡垒、互相呼应。

完成随堂笔记一2.什么是奇迹?3.用心朗读课文,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完成随堂笔记二A.对子互学,查自学情况,解决问题C.组内合作探究,解决遗留问题,交流展示。

展示方案一:我通过学习,表达自己对长城的印象和赞赏。

展示方案二:体会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随堂笔记一:长:宽:高大坚固:作用:随堂笔记二:我从词语中体会出长城的“奇迹”。

巩固达标训练一、根据要求完成练习。

1.长城是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看了右面的图片,我想到了这些描写长城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图片上指出垛子、瞭望口和射口。

二、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靠:A.接近;挨近。

B.依靠。

C.信赖。

(1)我们的船渐渐靠.岸了。

()(2)数不清的条石,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2.自然:A.不勉强;不局促。

B.表示理所当然。

(1)他的表情有些不自然..。

()(2)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三、缩句。

1.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了高大坚固的万里长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多位数乘一位数(整理复习二)》教学导案

《多位数乘一位数(整理复习二)》教学导案
教学重
难点
学习重点:掌握用笔算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学习难点:学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前置
作业
1、熟记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方法。
2、根据本单元知识点(以每个例题作参考),每个学生出好相应的题目:一方面是我能做的;另一方面是我还需要帮助的。
导学案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反馈
1、学生口答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估算11111
1234×9+5=11111□×9+□=111111111
1、课件展示题目,学生探讨解题方法。
2、学生可估算,也可笔算。
3、让学生举例说明。
4、引导学生观察条件,采用倒推法解答。
5、观察数据特征,找出数列中的平均数。
6、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特征,找出规律。
板书设计
教后心得
多位数乘一位数(整理复习二)
多位数口算方法
乘估算方法
一位数笔算方法
2、学生分组展示自己能够解答好的题目,同桌分享一下。
3、将自己不能解答的题目放到本组中讨论,看能否解决。
1、调学生回答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方法。
2、让学生展示自己会做的题目。
3、让学生相互交换自己不能解答的题目,看同桌是否能解答,教师巡视并加以指导工作。


交流
1、口算
80×3=20×9=300×5=600×4=
(1)1只狮子的重量=2头猪的重量
1头猪的重量=2只小马的重量
1只小马的重量=49千克
1只狮子的重量=?千克
(2)983+984+985+986+987=()×()
181+182+183+184+185+186+187=()×()

《画杨桃》(第二课时)导案_教案教学设计

《画杨桃》(第二课时)导案_教案教学设计

《画杨桃》(第二课时)导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重难点: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教学方法:自学、交流、感悟。

教学资源:课件。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小组交流)1、我会读。

特别提醒:严肃相似半晌教诲的读音后悔和教诲的区别2、说说讲了一件什么事?3、小组汇报:刚才你组解决了什么问题?还有什么问题未解决?在什么问题上有不同的看法。

二、相机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读懂父亲的话。

(能背下最好)2、读懂老师的话。

(必须背熟)3、写下自己的话。

(学习后的体会和感悟)三、自主学习:用“~~~”画出父亲和老师的话,并且有感情地朗读。

想想老师的话与父亲的话相似之处在哪里?(可以用几个词语概括)四、小组合作交流:五、精讲、点拨1、提问:作者读懂父亲和老师的话了吗?用课文的语句加以说明。

相机板书:父亲的话:是什么样画什么样“我”:认认真真老老实实老师的话:看什么样画什么样2、你读懂父亲和老师的话了吗?评一评同学的画,用课文的语句加以说明。

3、反复朗读老师的话,试着背诵。

(完成填空)六、巩固练习(完成新方案·巩固练习43页4、5题)板书我的话:适当总结:理解“实事求是”,完成板书:我们多次提到了“实事求是”这个词。

理解这个事情是什么样子的(板书“事”),我们就按照事情本身实际的情况去观察,去了解,去反映,这就加了一个字(板书“是”)。

这个字不是“是不是”的“是”,而是准确、正确的意思。

所以我们平常拿这两个字组成一个词语,(加板书“实”和“求”,组成“实事求是”),根据实在的事情真实的样子,我们去寻求最正确、最准确的认识和解决办法,这就叫——实事求是。

七、拓展延伸1、作者简介(见知识链接)2、阅读《苹果里的星星》和《四张纸》。

(新方案·拓展练习)。

三年级数学下册学研指导案2单元笔算除法3-11学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学研指导案2单元笔算除法3-11学案

第3课时笔算除法(一位数除两位数)学习目标1. 学会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理解笔算一位数除两位数商的算理。

2. 经历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过程。

3.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良好的书写习惯。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自学内容:教材第19、20页例1、例2及“做一做”,练习四。

自学要求:1. 认真完成合作探究。

2. 理解和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笔算除法的算理。

我的疑问: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的疑问有:二、合作探究1. 我能用竖式计算。

8÷4 16÷52. 观察教材19—20页例1例2主题图,我能解决下面问题。

(1)能根据主题图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列出算式。

(2)用不同方法探究42÷2、52÷2的算法。

①通过摆小棒我知道:42÷2= 52÷2=②列竖式计算42÷2= 52÷2=比较这两道竖式,我发现了什么?归纳整理笔算一位数除两位数时,要从被除数的()位除起,如果有余数,要把()和个位上的数合并,再用()去除,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的上面,三、检测训练课堂目标达成2.3.课后巩固提升1. 三(1)班共有48名同学,每3人分成一组扎红花,共可以分成多少组?2. 三年级有90名学生。

每两人用一张课桌,需要多少张课桌?把这些课桌平均放在3间教室里,每间教室放多少张?3. 三(1)班同学用红、黄、绿三种花布置教室。

这些花按照2黄,3 红,4绿地顺序排成一组,一共有99朵花可以分成多少组?4. 植树节那天,前进小学打算在一条45米长的通道一侧每隔3米种一棵树(两端都种),算一算,应准备多少棵树苗?学习后记同学们,记下你们的收获和还有的疑问吧!第4课时一位数除三位数学习目标1. 掌握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 经历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过程,感受一位数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3. 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

Unit One(2)导案

Unit One(2)导案

Unit1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Remember the words and phrases2. Grasp the main drills and language points.学习过程:自学引导:1. 牢记Unit 1单词,从lesson 到till(10分钟)自学指导:(1)大声拼读单词,掌握发音。

小组合作,A1-C1;A2-C2;B1-B2互相交流。

(2)记忆下列单词短语。

(3)默写单词短语。

(一)合上课本,默写单词。

A: 课,课程________________ 又一的,再一的_____________ 音乐会______________ 谁,什么人_____________日历____________ 明天___________后天__________________工作日____________ 临时照顾_______________邀请 _________训练__________ 化学____________ 美国的____________课题、项目__________比赛__________整个的________顺便来访___________空闲的__________ 直到---之时_________B.1.来参加晚会________________2.在周六下午_____________3.不得不做某事____________4.为一次考试而学习_________________4.去看医生_________________5.上一节钢琴课_____________6.拜访我的姨妈_____________7.去上吉他课______________8.去看电影(4)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9. 有太多的作业___________________10. 这个周末________________11. 另一次、下一次_______________C. 找出并默写词组:(10分钟)自学指导:(1)根据下列所给汉语,在P3—P4页中划出相关短语。

一年级第二学期劳动技能《2纽扣》新课堂教学导案第2课时

一年级第二学期劳动技能《2纽扣》新课堂教学导案第2课时
生操作,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完成了操作。)
扣纽扣的步骤和方法:
1、从下面开始,衬衣有扣子和扣眼的那一面叫做衬衣的前襟。把衬衣穿上,站起来,两手顺着衣服前襟的底边抓住两个下角。把两个角对齐,这样衬衣两边也是齐的。
2.找到第一个扣子。
用左手找到衣服最下边的扣子,用右手找到衣服最下面的扣眼,这时一定要把衣服的两条底边对齐,让扣眼和扣子对齐。
2、出示衣服,引导学生观察扣子及扣眼,让学生更进一步地了解纽扣。
老师:宝贝们,这些都是我们每天都要穿的衣服,你们看,衣服正面两侧各有什么?
省:有纽扣和小窟窿。
老师:噢,宝宝真聪明,知道有纽扣和小窟窿。小窟窿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扣眼。
老师:纽扣和扣眼本来是一家人,可是,老师不小心把它们分开了,请孩子们想办法帮他们重新组合在一起,好吗?
课题
《扣纽扣》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扣纽扣的方法。
2、生活中乐意自己穿衣服、扣纽扣。
教学重点
学习扣纽扣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学习扣纽扣的方法。
2、生活中乐意自己穿衣服、扣纽扣。
教学准备
需扣纽扣的衣服件数,数量比学生人数多一些。
学生用书、教学挂图
电化手段
导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组织学生坐好,谈话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孩子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参观服装展,大家高兴吗?”
(高兴)带学生进入活动场地。
二、基本部分:
1、边参观,边观察。
教师:孩子们,你们看,这些衣服都是什么样的?组织学生讨论后,引导学生回答:这些衣服都是扣扣子的。
教师:孩子们看得真仔细,这些衣服都是扣扣子的。不过,它们的扣子都没扣,老师想请孩子帮忙扣好。

导案 杨玉荣Microsoft Word 文档

导案 杨玉荣Microsoft Word 文档

汤原一中七年级数学导学案5.1.1 相交线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观察、操作、推断、交流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识图能力、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 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对顶角,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问题.重 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难 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1.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小组内表演剪刀剪布过程,观察、思考,得出:握紧把手时,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刃之间的角边相应变__. 如果改变用力方向,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大,剪刀刃之间的角也相应变__ 如果把剪刀的构造看作两条相交的直线,研究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的关系? 2.认识邻补角和对顶角,探索对顶角性质(1)画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

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 各对角的位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学生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2)用量角器分别量一量各个角的度数,以发现各类角的度数有什么关系,学生得出有“相邻”关系的两角互补,“对顶”关系的两角相等.(3)学生根据观察和度量完成下表:如果改变∠AOC 的大小, 会改变它与其它角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堂学习(一) 概括邻补角、对顶角概念.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邻补角.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对顶角.(二)分析引申:①邻补角的“邻”就是___,就是它们有一条___,“补”就是___,就是这两角的另一条边________.②邻补角可看成是平角被过它顶点的____分成的___角.③邻补角是互补的两个角,互补的两个角也是邻补角吗?________ (三)对顶角性质.①在图(1)中,∠AOC 的邻补角是__和___,所以∠AOC 与___互补,∠AOC 与__互补,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可以得出__ =___, 类似地有___=___.(1)O DCBA②对顶角性质:______.③对顶角的概念是确定二角的___关系,对顶角性质是确定为对顶角的两角的__关系.(3)利用对顶角相等这条性质解释剪刀剪布过程中所看到的现象._______ 三、课堂检练 (一)、判断题:1.如果两个角有公共顶点和一条公共边,而且这两角互为补角, 那么它们互为邻补角. ( )2.两条直线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邻补角相等,那么一对对顶角就互补. ( )(二)、填空题:1.如图1, 直线AB 、CD 、EF 相交于点O, ∠BOE 的对顶角是_______,∠COF 的邻补角是________.若∠AOC:∠AOE=2:3, ∠EOD=130°, 则∠BOC=_________.FE OD CB A FEOD C B A(1) (2)2.如图2,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COE=90°,∠AOC=30°,∠FOB=90°, 则∠EOF=________.四、课后巩固1.例:如图,直线a,b 相交,∠1=40°,求∠2,∠3,∠4的度数.2.判断下列图中是否存在对顶角.212121213.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1)若∠AOC+∠BOD=100°,求各角的度数.(2)若∠BOC 比∠AOC 的2倍多33°,求各角的度数.OD CBA4.两条直线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一对对顶角互补, 那么它的所成的各角的度数是多少?ba 4321汤原一中七年级数学导学案5.1.2 垂线(第一课时),用几何语言准确表达能力.2.了解垂直概念,能说出垂线的性质“经过一点,能画出已知直线的一条垂线, 并且只能画出一条垂线”,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教学重、难点: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概念、性质和画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1.学生观察教室里的课桌面、黑板面相邻的两条边, 方格纸的横线和竖线……,思考这些给大家什么印象?2.小组分析讨论:⑴固定木条a,转动木条b, 当b 的位置变化时,a 、b 所成的 角α是如何变化的?其中会有特殊情况出现吗?当这种情况 出现时,a 、b 所成的四个角有什么特殊关系?⑵当b 的位置变化时,角a 从锐角变为__,其中∠a 是__角是特殊情况.其特殊之处还在于:当∠a 是直角时,它的邻补角,对顶角都是__角,即a 、b 所成的四个角都是__角,都___. 二、课堂学习1.分清“互相垂直”与“垂线”的区别与联系: “互相垂直”指两条直线的___关系;“垂线”是指其中____对____的命名。

《里程表(二)》导案(第二课时)

《里程表(二)》导案(第二课时)

备时:授时:次数《里程表(二)》导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发展从表格中获取信息,结合里程表提出问题的能力。

2、结合具体情境,发展估算能力,提高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画线段图帮助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温故互查:二人小组交流下列问题】下面是部分城市的火车线路示意图和里程表。

(1)南京到上海有多少千米?画一画,算一算。

(2)967+532求的是哪部分的距离?【合作探究:四人小组交流下列问题】出租车司机周一早上出车时,里程表的读数是40千米。

他记录了周一到周五每天回家的里程表读数。

(单位:千米)(1)哪一天行驶的里程最多?思维导引:用当天的读数减去前一天的读数,就是当天行驶的里程数。

(2)五天共行驶多少千米?【课堂检测:独立完成,老师抽查,组批互改】完成P27练一练的3、4。

【拓展探究:独立思考,全班交流,组内互讲】彭叔叔是一位出租车司机,他每天在收车时都会习惯性地看一下每天跑了多少路程。

星期一早晨出车时,他看了一下里程数为100千米,下面是他星期一至星期五记录的数据。

(1)彭叔叔哪一天跑的里程最多,哪一天跑的里程最少?(2)彭叔叔这几天共跑了多少千米?【自我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的问题是。

【作业】出租车司机星期一早晨出车时,里程表的读数是30千米,司机记录了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回家时的里程数。

(单位:千米)(1)哪天行驶的里程数最多?(2)5天共行驶了多少千米?教后反思:。

一年级第二学期劳动技能《4 洗手绢》新课堂教学导案第2课时

一年级第二学期劳动技能《4 洗手绢》新课堂教学导案第2课时
(1)、把手绢在水中浸湿,捞起。板书:浸湿
(2)、在手绢上擦肥皂,然后用力搓。板书:擦肥皂、搓洗。
(3)、然后再放到水里,再用力搓,看看搓干净了没有。干净了拧干,把水倒进桶里。板书:浸泡搓
(4)、用清水漂洗,洗干净了拧干,晾在绳子上。板书:漂洗、晾晒。(老师洗的手帕小,只漂洗一次就可以了,如果洗大的衣服,就要多在清水中洗几次,洗到水清就行了。)
(1)、在洗前要把袖子挽起来,天冷了,袖子湿了会着凉生病的。
(2)、我们洗的手帕很小,肥皂不要打的太多,沫太多了漂洗的时候会浪费水,要节约用水。
(3)、不要把水洒在地上。
总结:
老师再这节课里,知道了同学们都是劳动的小能手。希望以后你们能做越来越多的家务,人人都做爱劳动的好孩子,好吗?
板书设计:
3、领着学生说洗的步骤。
4、和老师一起空手演示洗的步骤。
5、放松、休息。
师:同学们,我们洗了半天有些累了,有一群小朋友看到你们洗的这么带劲,他们也想洗手帕了,我们看他们是怎么洗的。
6、学生实践洗手帕。
刚才我们学习了洗手帕,也看到了小朋友们洗手帕,你想不想洗一洗呀?请同学们到前面来。在洗之前老师提几点要求:
课题
第4课洗手绢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正确的洗手帕的方法。
2、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教学重点
1 、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
2、学会正确的洗手帕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正确的洗手帕的方法。媒体 手绢 脸盆 肥皂 水桶
导学过程
1、复习活动
学生说说洗手绢的步骤。
2、用幻灯片出示洗的步骤:

《智取生辰纲》教学导案设计二

《智取生辰纲》教学导案设计二
教室内保持安静,教师巡视指导。
【旁白】同学们,你们都是学习的主人,都是课堂的主人,看着大家如饥似渴地学习热情,老师很欣慰,每个人都是个智慧库,现在请大家将疑难问题整理在《问题训练单》上。
1、教师指导整理,做点拨。2、请许浩天做课题小结。
教师圈划重点解决的问题,给学生略微点拨。
1、教师巡视,指点学困生,让其学会审题、答题。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内容。
学生准备:
利用课前时间查阅相关资料,解决字、词。了解作者,《水浒传》故事等。
教学过程设计
程序
(要素)
时间
创设情景
教师行为
期望的学生
行为
创设
情境
导入
主题
30


放歌曲《好汉歌》
问题已经呈现在黑板上
1、表现出积极的参与兴趣。
2、怀着对问题的研究热情走进文本。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重点
1、鉴赏小说故事情节,分析课文是如何体现“智取”的,体会叙事的奇特魅力。
把握杨志的思想性特征,分析其失败的原因。
难点
2、鉴赏小说故事情节,分析课文是如何体现“智取”的,体会叙事的奇特魅力。
把握杨志的思想性特征,分析其失败的原因。
关键
问题
品味刻画人物细致入微的人物描写,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2、并且能尽快批阅完学科长的训练单,以便小组内交流。
1、学生能够独立思考,整合提炼问题。
2、将有价值、有代表性地问题写在《问题训练评价单》上。
1、学生的板书应该做到认真、工整、且逻辑性强。
2、展讲要求:
声音洪亮、口齿清晰、简洁明了,互动性强。
要求:
1、书写认真、答题完整、严谨、

奥数一年级教学导案第二讲巧填算符

奥数一年级教学导案第二讲巧填算符

奥数-一年级-教案-第二讲-巧填算符————————————————————————————————作者:————————————————————————————————日期:在本节课中,我们主要学习怎样巧填算式,在这里我们主要研究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巧填数字,把不完整的算式补充完整,解答时先把所给数进行恰当分组使得每组中的两个数的和等于另两个数的和或是等于第三个数.再根据加减法算式的关系填入方框里.填时会有一些不同的1、教学点为各位老师提供了本节课的挂图.画“数人”小新最近学会了用数字作画,他不但会用数字画动物,还能用数字画出各种各样的人.瞧,这就是小新画的“数人”《快乐的一家》,多有趣!小朋友,你能辨别出每个“数人”是由哪些数字组成的?仔细观察.小新是由()组成的.妈妈是由()组成的.爸爸是由()组成的.【教学思路】通过观察数字的游戏,可让学生感受到数字的乐趣,不过在观察的时候要注意,只能观察人里面的数字,外面的轮廓不算.具体答案如下:(1)小新是由1、1、3、3、3 、4 、4 、 4 、 4 、 6、6、7 、7、 7.8、9组成的.(2)妈妈是由1、1、2、3、3、3、3、4 、4 、5 、 6 、6、6、6、6、.6、6、6、6、7组成的.(3)爸爸是由1、1、2、2 、 2、3、4 、4、5 、6 、 6、6、6、7组成的.想一想:一个算式是由什么组成的?我们知道一个算式是由数字和运算符号组成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算式的组成问题.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大胆尝试,找出算式中数的特征,规律,把数合理分解、组合,我们就能按照要求组成合理的算式. 不信我们就去试试吧!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使算式成立.【教学思路】通过这道题,主要是引导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第-个算式要从和16开始思考,想7和几可以组成16.第二个算式突破口是15-8的差,想17减几等于7.第三个算式突破口是算式左右相等,这样我们可以假设两个算式的差是几,来进行计算.第四个算式就是根据15+7的和22这个得数来组算式.第五个算式要先计算出7+10的和是17,然后想几和17相加得30.第六个算式求被减数,可以用差连续加上这两个减数. 答案:(1) 7+( 9 )=16(2) 17-( 10 )=15-8(3) ( 14 )-4=15-( 5 )(答案不唯-)(4) 15+7=( 13 )+( 9 )=( 20 )+( 2 )=( 30 )-( 8 )=( 25 )-( 3 )(答案不唯-) (5) ( 13 )+7+10=30 (6)( 16 )- 6-5 = 5(1)7+( )=16 (2) 17-( )=15 - 8 (3)( )-4=15-( ) (4)15+7=( )+( )=( ) +( )=( )-( )想想做做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1)11-()>4 (2)15<12+()(3)17-()<10 (4)【教学思路】(1)11-(7)=4,要使11-( )>4,未知数要比7小,即0~6中的任-数即可.(2)15=12+(3),要使15<12+( ),未知数比3大,即大于3的任-数.(3)想17-( )=10,17-( 7 )=10.因为得数要比10小,所以减数应该填8~17中的任-数即可.(4)(28)-8=11+9,要使( )-8<11+9,未知数比28小,即8~27中的任-数.(5) 首先要计算出5+8的结果得13,然后想( )-8 =13,( 21 )-8 =13 .因为得数要比13大,括号里面也就应该填比21大的任-数.(6) 首先要计算出15+3-7的结果得11,然后想17-9+()=11,17-9=8,8+( 3 )=11.因为得数要比11大,括号里面应该填比3大的任-数,你能把0、1、2、3、7、8、9填入□中,使等式成立吗?【教学思路】要把这7个数填写到7个方框中,首先我们来观察这些算式的特点,我们发现我们所填的算式是-个加法和-个减法并且得数相等,而数字不能重复.我们先来看加法,这些数任意两个相加得数最大不超过17,最小不小于10,所以得数的十位应该是1.假设得数是17的时候,刚好有8+9=20-3=17.答案:8+9=20-3=17请把1、2、3、4、5、6、7、8、9这九个数填写在下面的方格里,使每个算式的和都等于15.(数字不能重复使用)【教学思路】我们可以这样来思考,先选1和9,合在-起是10,再选5,10和5合在-起是15;接着选2和8,合在-起也是10,可是5已经选过了,所以应选2和7,再选6和就是15.剩下的3个数就是3、4和8,和正好也是15.在分组的时候要注意应该把较大数和较小数搭配组合在-起.答案如下:1+9+5=152+7+6=153+4+8=1515.把5、6、7、8、9填入方框里,使横、竖、斜行上的三个数相加都等于【教学思路】这样的题不能-味猜测.每-行(列)上有3个数,先找到已有2个数的那-行(列),这个未知数的答案就很容易确定.图中4+3+()=15这-列的右下格填8.再按照这样的方法确定其他的未知数.图中斜行2+()+8=15,中间格填5,依次类推,正确答案如下:在数字之间填上“+”或“-”,使算式成立.(1) 2 ○ 2 ○ 2 ○ 2 = 0(2)5 ○ 5 ○ 5 ○ 5 =10【教学思路】在填符号的时候,因为-年级孩子还没有学过括号的使用,所以不强求使用括号.答案不唯-,具体答案如下:(1)2+2-2-2=0;2-2+2-2=0.(2)5+5+5-5=10;5-5+5+5=10;5+5-5+5=10.想想做做在下面的四个数之间,填上“+”、“-”使结果是4.9 ○ 8 ○7 ○6 = 4【教学思路】答案是:9+8-7-6=4.在数之间填上“+”(位置相邻的两个数可组合成-个数),使算式成立.(1) 1 2 3 4 5 = 60【教学思路】填符号组算式的题目,-定要先观察算式里面各数的特点,然后根据他们的特点来进行组合.第-题:我们发现得数是60,个位是0.我们最容易想到的就是5+5=10,而我们观察1到5的数,首先找到-个比较接近60的数,那就是45,我们可以把4和5组合成45.然后再考虑能不能在以前组成-个算式得数是15,这样和正好是60.我们就可以把12组合加上3正好得15,算式成立.第二题:我们先找到-个比较接近75的数,那就是把5和6组合,56和前面的4相加正好是60,这样还剩下1,2,3这三个数,我们再考虑这三个数能不能组合相加得15,12+3=15,这样15+60=75,算式成立.答案:(1) 12 + 3 + 45=60 (2)12 + 3 + 4 + 5 6=75想想做做在222111之间填上“+’’或“-”,位置相邻的两个或几个数也可组合成-个数,使它们的得数等于10.2 2 2 1 1 1 = 10【教学思路】先考虑如何组成-个与得数相近的数,再将余下的数适当地组合、分解.如果计算的数与得数相差很大,也可以把两个或几个相邻的数组合成一个数进行计算.答案如下: 22-2+1-11=10 22-2-11+1=10【教学思路】方法一:这八个数可以写成这样的等式,10+3=4+9,5+8=6+7.根据运算规律,对这两个等式进行变形,就可以得到符合要求的两个算式了.10+3-4=9,8-6+5=7.方法二:还可以这样想,3+6=4+5,7+10=8+9.对这两个等式变形后,也可以得到符合要求的两个算式.3+6-4=5,10-8+7=9.附加题(老师可根据自己的课堂进度灵活处理讲义内容,附加题仅供老师参考使用.)在下面每两个数字之间填上“+”或“-”,使等式成立.【教学思路】(1)方法一:倒推法.这题等号左边的数字比较多,而等号右边的数字是1,可以考虑在等号左边最后一个数字6前面添“-”号.再考虑1 2 3 4 5=7,可考虑在5前面添“+”号;按这样的办法,只要让 1 2 3 4=2,则只需1+2+3-4=2.正确答案是:1+2+3-4+5-6=1方法二:分组法.这道题,左边是1,2,3,4,5,6这六个数字,一道算式要得1. 我们可以这样想,把这六个数分成两组,使两组的和相差1,可以发现l ,2,3,5这四个数的和是11,4和6的和是10,11和10相差 1.因此,只要在2,3,5前面添“+”,而在4和6前面添“-”,就行了.即 l+2+3-4+5-6=1.(2)思路同上,通过倒推和分组都很容易得出答案:1+2-3+4+5-6=3.拓展与提高将3、4、5、6、7、8、9、10这八个数,分别填在下面的方格处(每个数只能用一次),并符合下面的要求,你应该怎样填呢?(1) 1 2 3 4 5 6 = l(2) 1 2 3 4 5 6 = 3小狗用“数字”卡片摆成了下面错误的算式,请你想办法摆成正确的.(1)(2)【教学思路】(1)式中左边结果小于右边,如果把三个较小的数相加,12+6+2正好等于20,则正确的算式为:12+6+2=20.(2)式中可以把9倒过来摆成6,再试试看:15-6+3=12.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2.( )里填上适当的数.(不需要全部写出来,可以考虑填与得数最接近的数)3.你能把1、2、3、4、16、17、18、19填入下面的算式,使等式成立吗?( 6 )+4=14- 412-(3 )=6+320-(3 )=10+(7 )10+2>(11 )7+(6 )<14【答案】2+3-4=1 17+18-19=16 (答案不唯一)4.在数之间填上“+”或“-”(位置相邻的两个数可组合成一个数),使算式成立.【答案】(1)12+34-5=41 (2)1+23+4-5=235.在○里填上合适的数,使每条线上的3个数相加的和都等于20.【答案】在这道题中,我们应该从4+6+○=20这条边开始填,○=10,剩下就容易解决了,答案如上图:(1) 1 2 3 4 5 =41【教学思路】具体操作如下:11+12+1+2=26 10+9+3+4=26 8+7+5+4=26爱迪生巧算体积有一天,爱迪生把一个电灯泡交给助手,要他计算灯泡的体积.因为灯泡的形状是梨形的,所以那个可怜的助手弄了一个上午也没有计算出来.爱迪生从外面回来,看见助手还在计算,惊讶不已.那个助手没有完成任务,也很不好意思,连连道歉,说这个形状很难计算准确.爱迪生没说什么.只见他接过灯泡的玻璃壳,在里面倒满了水,然后再把玻璃壳里的水倒进量杯,结果一下就出来了,助手惊得目瞪口呆.可见,光掌握知识是不够的,还要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学会应用. 天天练 勇夺小冠军下图是一个钟,用两条线把钟面分成三份,使每一份的数相加的和都相等.。

2014上三年级语文第六单元导案(张容) 2

2014上三年级语文第六单元导案(张容) 2

21、太阳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科普短文,文章采用了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介绍了和太阳有关的一些知识,说明太阳和人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课文内容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分别从“远、大、热”三个方面介绍了太阳的有关知识;第二部分讲人类和太阳的密切关系。

这两部分美容互相关联。

正因为太阳那么大,温度那么高,距离我们又那么远,才能给地球送来适合人类生存的光明和温暖,我们生后的世界才会这么美丽可爱。

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是本文写法上的重要特点。

课文在介绍太阳时,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方法,使一些抽象的或不好懂得知识先得具体、通俗、明了,这样描写太阳的特点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导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传说、寸草不生、差不多、抵得上、温度、摄氏、钢铁、庄稼、生存、繁殖、蔬菜、热量、比较、杀菌、预防、世界“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4、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

导学重难点预测:重点:了解太阳的特点。

难点:体会课文怎样运用举例子和列数字等方法来说明太阳的特点。

导学准备:给学生发学案、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传说、寸草不生、差不多、抵得上、温度、摄氏、钢铁、庄稼、生存、繁殖、蔬菜、热量、比较、杀菌、预防、世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文中的大意,整体感知。

导学过程一、自主学习,质疑初探1、将我会认的字注上拼音,并拼读5遍。

2、运用分析字形的方法学会本课生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弄懂不理解的词语。

3、标出自然段,将课文读3遍。

4、将我会写的生字组两个词。

5、试着写下这篇课文介绍了太阳的哪些知识。

二、诵读经典,积淀文化白胡桃(李白)红罗袖里分明见,白玉盘里看却无。

一年级第二学期劳动技能《5 扫地、擦桌子》新课堂教学导案第2课时

一年级第二学期劳动技能《5 扫地、擦桌子》新课堂教学导案第2课时
桌子椅子变干净了。如果教师一个人擦,会花很多时间,而且很累。而大家一起劳动,只花了一点点时间,干得很轻松。
板书设计:
课题
第5课扫地、擦桌子
课型
新授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擦桌椅的程序,感受物体表面大小与擦拭方法之间的关系。
2、 增强值日生(即小组长)检查、提醒组员认真工作的意识与行为,体验劳动的快乐。
教学重点
学会擦桌子教学难点学擦桌子,并拧干毛巾教学准备
足够数量的水桶、洗涤剂、抹布等。
电化手段
导学过程
一、 激活已有经验,交流擦桌椅的程序与方法。
二、 分组擦桌椅,教师巡回指导。
1、 了解并及时组织幼儿交流擦的方法,知道表面大小不同,擦的方法也应该不同。(如:桌子面大,抹布推开,手掌按在抹布上擦;面小的地方,用手指顶着抹布的一个角来擦等)
2、 了解各组分工合作的情况,引导值日生(即小组长)关注组员劳动的情况并进行检查。
3、 及时换水。
(引导幼儿感悟擦桌子椅子的不同部位,所使用擦拭的方法也不同,掌握劳动的技巧)三、 体验劳动成果,感受人多力量大。
1、 提出劳动内容:各小组将前一活动中分到的桌椅擦干净,劳动时请值日生(即小组长)负责各组组员的工作。
2、 交流擦桌子的程序和方法:桌椅要擦几遍?(教案出自:屈老师教案网)分别用什么擦?怎么才算把桌椅擦干净?要擦哪些地方?
程序:先用抹布沾加入洗涤剂的水擦,再用清水擦一遍。
方法:桌子椅子的每一面都要擦到。(结合椅面、靠背、桌面等结构,将数学知识的学习融合于劳动过程中)

河西小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学导案2

河西小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学导案2
地情感体验.
重难点 确定物体上下地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地语言表达.
一、从生活经验出发,初步体会上下地含义,培养想象能力
创设情境,理解上下,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看看你地房间,你发现了什么?

再看,你地上面有什么?

、想像:如果再往上看,再往上,穿透屋顶,穿透这栋楼房,你地上面还会有

什么?

、再看,你地下面是什么?继续往下想,你地下面还会有什么呢?
2/3
个人收集整理-ZQ 、摆一摆 老师说,学生摆 把本子放在书地下面 把尺子放在书地左面 把铅笔放在书地右面
3/3

第个 从左数橡皮是第个
师:同样地东西,按不同地方向去数,顺序也不同. 、说一说
尺子地左边是什么?右边地左边 或右边各有哪二样学具? 三、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用电脑演示同学们上下楼梯地情景 问:他们都是靠右边走地吗?
小结: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判断时以走路地人为标准.平时我们上下楼梯时,都 要像这些小朋友一样靠右行,有秩序地走,不会相撞,保证安全.
学 能初步运用“左右”地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目 认识“左右”地位置关系,体会其相对性.

重难点
认识“左右”地位置关系,正确确定“左右”. “左右”地相对性.
一、通过左手、右手地活动,感知自身地左与右 、感知左手和右手
、体验自身地“左与右”
、小游戏 听口令做动作(由慢到快) 、揭示课题
师:刚才已经熟悉了自己身体地“左”和“右”,其实生活中地“左”和“右”还有许许多 多,今天我们就来确定一下“左”和“右”
(板书课题:左 右) 师:请记住,“左”字下边是个“工”字,“右” 字下边是个“口”

《论教养》参考教学导案2

《论教养》参考教学导案2

《论教养》参考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贸然、疲惫不堪、自持”等字词地音形义..通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过程与方法.理顺文章地论证思路.理解什么是真正地教养和优雅风度..理解本文使用地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地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作者地观点,学会做一个真正有教养和优雅风度地人.【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顺文章地论证思路.教学难点理解本文使用地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地作用.【课时安排】课时【教学过程】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大家都知道,有教养是一件很重要地事.不过,每个人对教养可能会有不同地理解.那么,在著名作家和文艺理论家德米特里•利哈乔夫地眼里,怎样才能算是有教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地《论教养》这篇文章,探索这个问题地答案.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自主预习. 背景资料德米特里·利哈乔夫(-),是世前苏联著名地知识分子之一,政治家、作家、文艺理论家和基督教活动家.他生于圣彼得堡,目睹了十月革命.岁时进大学学习人类学与语言学.年,入列宁格勒地俄罗斯文学研究所.参加过惨烈地列宁格勒保卫战.从-年,在列宁格勒大学任教授.年,被推举为苏联科学院(现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年,他开始重新寻找基督教和俄罗斯文化之根.苏联解体后其地位相当于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为文化大师,他把他地一生都献给了他地祖国,成为世纪俄罗斯地知识象征.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检查预习()订正字音贸然(à)疲惫不堪(ā)大发雷霆(í)涵养(á)恕我直言(ù)自吹自擂(ě)恪守(è)允诺(ò)自持(í)汲取(í)矫揉造作(ā)扭捏(ē)箴言(ē)嚼(é)絮絮叨叨(ù)尴尬(ā)原处(ù)教书(ā)困难(á)处境(ǔ) 教养(à)灾难(à)()词语释义漠不关心:态度冷淡,毫不关心.漠:冷淡.随心所欲:随着自己地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随,任凭;欲,想要.一意孤行:指不接受别人地劝告,顽固地按照自己地主观想法去做.自吹自擂: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比喻自我吹嘘.擂,打鼓.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矫,把弯地弄直.揉,把直地弄弯.附庸风雅:为了装点门面交结文人,参加有关地文化活动.随机应变:随着情况地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机,时机,形势.三、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本文地主旨是什么?答案示例:本文透过众多“有教养”及“无教养”地现象,对众多事例进行了比较、分析,自然而然地得出自己地结论,探究“真正地教养”和“优雅风度”地本质.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这篇文章地论证思路是怎样地?答案示例:第一部分(、段):开门见山,引入论题.第二部分(段):先谈“无教养”地例子,再谈“有教养”地表现,论说什么是“有教养”.第三部分(段):通过列举事例和现象,论证什么是“优雅风度”.(二)研读分析.突破重难()第段主要论述了什么?这几段地论述有什么共同点?答案示例:第段主要从反方面论述了没有教养地表现.这几段地论述都是先假设一个人在外面地表现彬彬有礼,但是在家里却表现地不尊重家人.在对比中反映了一个人怎样才算有教养.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作者在论说“风度”时地论证思路是怎样地?答案示例:首先由谈论“风度”地书籍谈起,提出待人接物地问题,然后批驳错误地观点.接着解说风度地缘起.接着列举有风度地现象,论述优雅风度遵循地准则.最后得出结论::必须以尊重地态度对待别人,才能保持优雅地举止.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举例说明本文主要地论证方法.答案示例:①举例论证.本文地—段,段都进行了集中举例论述.—段集中列举了无教养地例子,段集中列举了优雅风度地具体表现.这些例子都鲜活地证明了怎样才是真正地教养和优雅地风度.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②对比论证.本文多处使用了对比论证方法.—段每一段都是通过假设、对比,列举了没有教养地表现,体现了没有教养地具体指向.第二部分地两层也是前一层为先谈“无教养”地例子,再谈“有教养”地表现,这样对比起来,更能体现真正地教养.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写法探究这篇文章地写作特色有哪些?答案示例:()行文活泼、灵动,思路清晰.本文从讨论教养本身,到剖析教养地重要表现——“优雅风度”,其中贯穿着作者地基本见解:教养地本质是尊重.作为一片写给青少年地“书简”,文中有探讨问题地逻辑和推论,又有大量生动地事例,加上精辟地观点和格言式地句子,引人深思,值得反复咀嚼、品味.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方法多样,论证有力.举例论证:本文地—段,段都进行了集中举例论述.—段集中列举了无教养地例子,段集中列举了优雅风度地具体表现.这些例子都鲜活地证明了怎样才是真正地教养和优雅地风度.对比论证:本文多处使用了对比论证方法.—段每一段都是通过假设、对比,列举了没有教养地表现,体现了没有教养地具体指向.第二部分地两层也是前一层为先谈“无教养”地例子,再谈“有教养”地表现,这样对比起来,更能体现真正地教养.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在△ABC中,∠C=90°,sinA= ,BC=20,求△ABC的周长和面积.
【检测案】
五、课后练习:
1、在Rt△ABC中,∠ C=90°,tanA= ,则sinB=_______,tanB=______.
2、在Rt△ABC中,∠C=90°,AB=41,sinA= ,则AC=______,BC=_______.
三、例题:
例1、如图,在Rt△ABC中,∠B=90°,AC=200.sinA=0.6,求BC的长.
例2、做一做:
如图,在Rt△ABC中,∠C=90°,cosA= ,AC=10,AB等于多少?sinB呢?cosB、sinA呢?你还能得出类似例1的结论吗?请用一般式表达.
四、课堂练习:
1、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5,BC=6,求sinB,cosB,tanB.
【课堂小结】谈谈本节课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足之处?
【教后反思】
【板书设计】
一、正弦、余弦及三角函数的定义
想一想:如图
(1)直角三角形AB1C1和直角三角形AB2C2有什么关系?
(2) 有什么关系? 呢?
(3)如果改变A2在梯子A1B上的位置呢?你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
(4)如果改变梯子A1B的倾斜角的大小呢?你由此又可得出什么结论?
请讨论后回答.
二、由图讨论梯子的倾斜程度与sinA和cosA的关系:
2.能用sinA、cosA表示直角三角形两边的比.
3.能根据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用函数的观点理解正弦、余弦和正切.
教学方法:探索——交流法.
教学过程:
【预习案】
1、什么叫做正切?用符号怎么表示?
2、坡度、坡角、坡面的概念是什么?
3、梯子的倾斜程度与tanA有什么关系?
【探究案】
§1.1.2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过程,理解正弦和余弦的意义.
2.能够运用sinA、cosA表示直角三角形两边的比. 3.能根据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进行简单的计算.
4.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意义.
教学重点:
1.理解锐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的意义,并能举例说明.
3、Rt△ABC中,∠C=90°,已知cosA= ,那么tanA等于( )
4、在△ABC中,∠C=90°,BC=5,AB=13,则sinA的值是
A. B. C. D.
5、在△ABC中,AB=5,BC=13,AD是BC边上的高,AD=4.求:CD,sinC.
6、探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在Rt△ABC中,∠C=90°,sinA和cosA有什么关系?sinA和cosA与tanA有什么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