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范章怀

合集下载

高一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高一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二、系统思想-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
• 系统理论认为,整体性是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 性是指系统由各组成部分相互作用形成的,而单 独各部分又不具备的统一的结构、功能和效应。 • 系统的任何个别组成部分的孤立作用与作为整体 一员在总体中所起的协同作用,有着本质的不同。 在这里,系统作为有机联系的整体作用,永远大 于那些组成整体的部分单独作用的总和,亦即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 由于外界输入的负熵流可以导致系统总 熵的降低,系统可以由无序状态逐步转 化为有序状态。普利高津在不违反热力 学第二定律的条件下,阐明了通过引入 负熵流来抵消熵产生,增加系统的有序 性,以维持系统的稳定态的事实。不过 系统的这种稳定是非平衡的稳定态,因 为熵还有继续增加的余地,它只有在外 界不断输入负熵流的情况下,才能保持 相对的稳定态;一旦外界条件撤去,混 乱度或无序程度就会增加,系统就会回 到熵极大的无序状态中去。
1.岩石地形复合体是自然地理系统 的基本组成部分
• 只有岩石圈的上层才是自然地理系统 的组成成分。 • 岩石地形复合体的作用:(1)自然地 理系统的固体基础;(2)通过风化、 成土、搬运和堆积作用,为自然地理 系统提供疏松物质以及化学元素。幻 灯片 43
2.大气是自然地理系统的活 跃的组成部分
• 大气的对流层受太阳能和地球自转的共同作用, 使大气圈的对流层部分成为自然地理系统中的活 跃部分。 • 在自然地理系统中的作用:(1)通过大气的化学 成分,尤其是碳、氢,氧,氮的物质循环,把自 然地理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联系起来;(2)大气 作为物质和能量的“载体”,通过大气环流把大 陆和海洋各个组成部分在水平方向上联系起来。 幻灯片 44


1

稿
3
2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草 类 森 林
根系茂密且集中在地表 有 落叶
排泄特、分泌物、残体
机 质

动物 微 生 物
搅动土体、改变土壤结构和孔隙度
分解转化有机残体、合成腐殖质


(四)地形与土壤
阅读教材讨论回答:
地形是从哪些方面来影响土壤形成的? 具体是怎么样来影响的?
地势 坡度 坡向
气候和植被 陡坡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平地容易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阳坡
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我国西北内陆地区
气候干旱 气候
河流少 水文 多为内流河
土壤发育差 土壤 肥力低
少数耐 生物( 植被) 旱植物
地貌 风力地貌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之一:
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 联系和相互作用。
东北林区北部为寒温带针 叶林,南部为温带针阔叶混交 林。它平衡大气成分,净化空 气、补给土壤有机质、涵养水 源、保持水土,对改善当地自 然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
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对黄河中下游 地区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河流 上、 中游 水土 流失
河流 含沙 量增 加
下游 河道 泥沙 淤积
河道泄洪能力降低
洪涝增多
抬升河床
地下水位升高
土壤盐渍化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之三: 某一要素的改变,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环 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 响。
阴坡
(五)土壤与人类活动
农业生产:耕耘——改变土壤结构、保水性、通气性 灌溉——改变土壤水分、温度状况 收获——剥夺归还土壤的部分有机质 施肥——改变土壤的营养元素组成
土壤的形成过程:
肥土 裸 露 风化作用 岩 石 成 土 低等生物 母 质 成 原 始 高等植物 熟 土 土 壤 壤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是什么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是什么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是什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交换;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自然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交换。

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三、自然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四、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什么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组成陆地环境各要素(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表现在地理环境是由性质不同的各种要素(地形、气候、水、生物、土壤等)组成的;每种要素不是以单一形态而是以多种形态存在;地理环境是大小不同的各种形态单位的有规律的组合。

自然地理环境是什么
自然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由地球表层中无机、有机的、静态和动态的自然界各种物质和能量所组成,具有地理结构特征并受自然规律控制的环境整体(系统)。

根据其受人类社会的冲击和干扰的程度不同,可分为:天然环境(原生自然环境)、人为环境.
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组成,这些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互相渗透、互相制约和互相联系的整体。

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系统还具有各要素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一些新功能,如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重要表现形式。

3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②西方古代的整体观
• 公元前 世纪古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德就认为, “存在”才 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德就认为, 存在” 世纪古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德就认为 是真实的。什么是存在?他说: 存在不生不灭, 是真实的。什么是存在?他说:“存在不生不灭,它是整 唯一的不动。 认为存在是不可分割的,是一个整体。 体、唯一的不动。”认为存在是不可分割的,是一个整体。 • 毕达哥拉斯(公元前 毕达哥拉斯(公元前580年—公元前 公元前500年)认为自然界 年 公元前 年 任何“‘实在的东西’是自然界中存在的数学和谐” “‘实在的东西 任何“‘实在的东西’是自然界中存在的数学和谐” 。 “这种数学和谐的知识是洞察宇宙的基本结构的知识。” 这种数学和谐的知识是洞察宇宙的基本结构的知识。 •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约公元前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 约公元前540年—公元前 赫拉克利特( 公元前480 年 公元前 认为, 这个世界对一切存在物都是同一的” 年)认为,“这个世界对一切存在物都是同一的”,并描 述了世界运动变化的规律,称之为“逻各斯” 述了世界运动变化的规律,称之为“逻各斯” (希腊语 ),恩格斯 为logos),恩格斯、列宁都给予极高评价。 ),恩格斯、列宁都给予极高评价。 •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是柏拉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 前 年),是柏拉 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提出“ 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提出“整体大于它的各部分 的总和”的思想,是后来直到现在整体观发展的基础。 的总和”的思想,是后来直到现在整体观发展的基础。
• ①中国古代的整体观
• 《道德经》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即为宇 道德经》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宙,“一”泛指混沌整体 • 《黄帝经》说:“一为道本”,“一者,道之本也” 黄帝经》 一为道本” 一者,道之本也” • 荀况(公元前 荀况(公元前325年—公元前 公元前238年)则以“一”和“分”来表述整 年 公元前 年 则以“ 体与部分的关系。他用“群居和一之道” 体与部分的关系。他用“群居和一之道”来表明群体整体与个体的协 以发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 调,以发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 荀况的整体观还包含整体进化思想。他说“天地合而万物生, 荀况的整体观还包含整体进化思想。他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 而变化起。 而变化起。” • 中国古代整体观也包含整体的无限性及天人合一思想。惠施曰:“至 中国古代整体观也包含整体的无限性及天人合一思想。惠施曰 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庄子•天下 天下》 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庄子 天下》)这 的无限大与无限小的辩证法表述。庄子也说 也说: 是“一”的无限大与无限小的辩证法表述。庄子也说:“天地与我并 而万物与我为一” 齐物论》 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又体现了古代天人合一的整体 思维。 思维。 • 中医把人的脏腑、经络、筋骨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来辨症,把人体与自 中医把人的脏腑 经络、筋骨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来辨症, 把人的脏腑、 然界看作一个相通的整体,把关于自然界的五行、 然界看作一个相通的整体,把关于自然界的五行、阴阳概念运用于研 究病理。 究病理。 • 孙子兵法把“道、天、地、将、法”作为整体研究军事问题。 孙子兵法把 作为整体研究军事问题。

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章末整合提升 新人教版

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章末整合提升 新人教版

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章末整合提升新人教版
浮想联篇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地理基本
原理之一。

运用整体性原理解释地理现象是
高考命题的新动向,地域分异规律一直是高
考命题热点,为此在复习时既要关注整体性
原理的应用也要关注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

具体要求:1.掌握自然带名称与气候类型、
植被类型的对应关系。

2.明确区域的地形、气候、水文、生物等自
然环境特征,是认识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
性的前提。

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分析解题思维流程
思维建模雪线高低与纬度、蒸发量、降水量有关
具体影响有:山体所在纬度——纬度低,雪线海拔高;纬度高,雪线海拔低;坡向——阳坡雪线海拔高,阴坡雪线海拔低;迎风坡雪线海拔低,背风坡雪线海拔高。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 整体性的表现
水 文
气 候
自然地理要素 的相互作用
环境的整体性与 资源综合利用
地 形
土 壤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有没有 联系?
根据描述,判断它们体现了哪些 要素之间的直接的关联性。 热带雨林——“地球之肺”
植物--- ---气候
根据描述,判断它们体现了哪些 要素之间的直接的关联性。
杨梅的生长环境
• 杨梅最适宜在海拔500m以下,山上长有蕨类、杜鹃等指示 植物,不积水,较阴湿的低山丘陵栽培。而慈溪南部丘陵 属翠屏山丘陵区,系四明山余脉,东西方向绵延40余公里, 东端海拔100m左右、中西部300~400m之间的低山丘陵。 • 慈溪气候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0℃,7月最 高,平均28.2℃,1月最低,平均3.8℃,大于10℃积温为 5130℃,全年无霜期长达250天,雨量充足,年平均降水量 1272.8mm。而杨梅就适宜生长在这种温暖湿润的,一般年 平均气温在15~21℃之间,最低气温在-8℃以上,年降水 量不少于1000mm的地区。 • 杨梅喜阴耐温、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排水良好、呈微酸 性的砂质黄土壤或砂质红壤土为好,尤其杨梅对土壤酸碱 度要求很严格,PH值要严格控制在4.5到6.5之间。而慈溪 PH值为6.0左右, 加上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有害 杂质少的红壤,这恰与杨梅所喜的土壤相一致。
自然地理要素 的相互作用
环境的整体性与 资源综合利用
自 然 地 理 要 素 之 间 关 系
陆地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 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陆地环境 的整体性。
(二)不同尺度范围内各要素的关系
杨梅是慈溪的传统特 产,誉满浙东,驰名海外。 杨梅肉质细软,汁液充盈, 甜多酸少,颗大核小,果 肉离核性强。入夏,南部 群山翠岭间闪红烁紫,处 处飘溢着杨梅的馨香,游 客常惊呼:“慈溪杨梅冠 天下。”杨梅的缺点是采 摘后保鲜期较短,故偏远 地区难得享受。如今随着 交通的便利,慈溪杨梅已 空运远销至法国等地。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生物群落与土壤发育关系
生物群落对土壤发育的影响
生物群落通过生物作用(如根系分泌、微生物活动等)影响土壤的理化性质和 肥力状况。例如,森林植被可以促进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腐殖质的形成。
土壤对生物群落的支撑作用
土壤为生物群落提供必要的养分和水分条件,支持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繁衍。 不同类型的土壤孕育了不同的生物群落类型。
规律支配的地理环境。
02
它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和土壤圈等自
然地理圈层,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03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地域分异性和动态性等特
点。
自然地理环境组成要素
气候
气候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 影响着一个地区的自然景观、植被分布和 动物活动等。
生物
生物是自然地理环境中最活跃的要素之一 ,它们通过生命活动不断地改变着周围的 自然环境。
地貌形态对自然地理环境影响
01
地貌形态对气候的影响
地貌形态通过影响气流、降水、温度等气候要素来塑造局地气候。例如,
山地地形会导致气流上升,形成丰富的降水。
02
地貌形态对水文过程的影响
地貌形态决定了河流的流向、流速和流域范围,影响地下水的分布和运
动。同时,地貌形态也影响着湖泊、沼泽等湿地的形成和演变。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目录
• 自然地理环境概述 •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 • 自然地理环境内部联系与相互作用机制 • 典型区域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实例分析 •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保护策略及措施 • 总结:提高认识,加强保护,促进可持续
发展
01 自然地理环境概述
自然地理环境定义与特点
01
自然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面自然而然形成的、受自然

课件17:5.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课件17:5.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黄 河 中 游 水 土 流 失 加 剧
河 流 输 沙 量
增 加
入 海 口 泥 沙 沉 积 加 速
三 角 洲 面 积 扩 张 加 速
侵蚀
搬运
堆积
问题探究 荒原变林海,沙地成绿洲 ----塞罕坝生态修复奇迹
材料一:塞罕坝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具有显著的过渡性特 征,生态脆弱。
辽、金时期塞罕坝水草丰沛、林木茂密,禽兽繁集,被称作“ 千里松林”,树曾是这里最平常的东西,樟子松便是这里的典型树 种。公元1681年,康熙在此设立“木兰围场”。
(1)读图A,分析当地沼泽获得稳定水源的原因及过程。
解题思路:植被 水文
参考答案: 原因:山坡上的天然次生林和灌丛能涵养水源。过
程:截留大气降水,减缓地表径流,增加雨水下渗, (在山地形成水分蓄积地带,)(通过地表径流和 地下水)为沼泽提供稳定的水源。
(2)读图B,分析种植速生桉后当地其他植被的变 化及原因。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 表现一: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的新功能:生产 功能、平衡功能。
➢ 表现二: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 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 表现三: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 个地理环境的改变。
➢ 表现四:某一要素的变化,还会影响其他地区的地 理环境。
区域间物质迁移的过程
黄 河 中 游 的 气 象 灾 害
⑤拱卫生态。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加。
(3)根据材料推测樟子松的习性。
耐寒,耐旱,喜光,深根抗风,喜沙土耐贫瘠,针叶 树冠稀疏,适应性强。
(4)“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分析塞罕坝机械 林场所创造的经济效益。
①发展旅游业。优美的风光、良好的生态、凉爽的气 候,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度假与亲近自然的场所,是华 北地区著名的森林生态旅游胜地。

经典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PPT.ppt

经典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PPT.ppt
(2)由此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黄土高原是在水文、地貌、土壤、生物变化和
人类活动的影响过程中形成的。
.精品课件.
20
水 土 流 植 被失 破 坏严

水文变化
河水浑浊,泥沙淤积,泛滥平原
地貌变化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土壤侵蚀
表土流失,肥力下降
植被退化
覆盖率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
气候变化
蒸发加剧,气候变干
.精品课件.
太阳能 植物 动物 地面 大气
宇宙空间
能量交换
.精品课件.
10
通过光合作用, 植物吸收了大气 中的二氧化碳,
放出氧气 通过降水,土壤 和水圈及生物获
得水分补给
通过植物蒸腾和 土壤蒸发,大气
获得了水汽
.精品课件.
植物残体进入土 壤,向土壤提供
了有机质。
岩石通过风化向 土壤提供成土物
质和无机盐
土壤及岩石风化 物被侵蚀,搬运 到低洼处堆积, 形成沉积岩。
⑶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16分)
植被覆盖率
①入海口附近,泥沙不易沉积,因为地形高差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大。 ②入海泥沙量较少,因为G河在M点以上多流于盆地中,流速较小,
2、平衡功能 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的流动和能量的交 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精品课件.
14
太阳能
大气提供CO2 热量、水
光合
土壤提供水、 有机质和无机盐
合 作
成 有 机
植物提供叶绿素 用 物
生产功能
.精品课件.
15
藏羚羊的例子
环 食物、水源丰沛 寒潮少
境 避风处、含盐土 壤充足

6.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花花

6.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花花

【图解】干旱地区灌溉的生态效应 a
c
d
b
【选项】 a.大气温度变化幅度减小;b.降水增加; c.空气湿度增大; d.地面植被覆盖率增加。
[典型例题]读图,回答2~3题。 2.引起图中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 因素是( B ) A.大气环境 B.地壳运动 C.海陆位置 D.人类活动 3.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主要 体现了( A ) A.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B.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C.地理环境的稳定性 D.地理环境的复杂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地貌(岩石)、大气、水、 土壤、生物。
2.关系: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3.能量交换与物质运动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通过水循 环、生物循环和地壳物质循环等形式进行:
水循环 自然界的水在水 圈、大气圈、岩 石圈、生物圈中 通过各个环节连 续运动的过程 生物循环 地壳物质循环 从岩浆到各类岩 石,再到新岩浆 的过程
[典型例题]地理环境中各事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若某事象发生变 化就会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读图,回答 4~5题。
4.上图所示的中心事象“甲”可能是( C ) A.人口数量增多 B.气候变化 C.森林破坏 D.围湖造田 5.上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C ) A.综合性 B.区域性 C.整体性 D.差异性
地壳物质循环
吸收作用、光合 作用、分解
地球内部热能、 太阳能、重力能
①使水体不断更新,维 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意 ②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 义 支不平衡的矛盾;③海 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④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①促进自然界物质 和化学元素的迁移 运动、能量的流动 和转化;②联系自 然地理环境中的有 机界和无机界

高中地理备课参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高中地理备课参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通过图中的经纬网及区域地理特
征,判断出图中的 L 湖为咸海,该地区气候类型应为温带大陆性气候。该地降水少,气候干 旱,蒸发旺盛。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农业生产的前提条件是灌溉,如果合理灌溉,土壤含水 量较大,其热容量比较大,并且蒸发和蒸腾会对热量进行调节,它可以改变区域的气候。但 不合理灌溉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至土壤层,因该地蒸发旺盛,水中的矿物质(或盐分)在土 壤或地表不断积累,最终导致土壤的盐碱化。本题是 2004 年夏季的全国高考文综试题。该 题对于我国西部干旱地区、华北平原的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具有巨大的借鉴意义。
1、成土母质的概念和形成 成土母质是指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后形成的结构疏松的风化物。它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 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
2、成土母质对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的影响 (1)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土壤质地关系密切。 发育在颗粒较细母质上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细,含粉砂和黏粒较多,含砂粒较少。 发育在颗粒较粗母质上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粗,含砂粒较多,含粉砂和黏粒较少。
典型例题
图示的平原地区在 20 世纪 60 年代频发沙尘暴。因沙尘暴中含有较多的盐尘,该地区的 沙尘暴被称为“白风暴” 。读图,完成下面问题:
20 世纪 50 年代,在 L 湖沿岸地区大规 模垦荒,在开垦的同时,大量引河水灌溉。 请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简要分析不合 理灌溉可能会对该平原地区土壤会造成哪 些影响,并简要说明其过程。
1、海拔高度与土壤:在山区,由于温度、降水和湿度随着地势升高的垂直变化,形成不同 的垂直气候带和植被带,导致土壤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均发生显著的垂直变化。 2、坡度和坡向与土壤:坡度和坡向可改变水、热条件和植被状况,从而影响土壤的发育。
坡度 陡峭的山坡 平坦的地方

第三章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三章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三章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单元课时1课时学习科目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执教人陈浩一、教材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地理环境的两个基本特点之一,这一内容在初中地理教材中也有涉及,但更多地是作为一种思想一以贯之的。

高中地理教材除继续把它作为一种思想贯穿外,重要的一点是要把整体性讲出内容和道理来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说出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并举例说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2、通过剖析土壤的形成与气候、生物、地形、人类活动等地理要素的关系,学会从整体角度综合分析区域地理环境特征3、学会分析、评价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及其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知识点和原理逻辑联系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提取地理信息,总结归纳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树立事物间是普遍联系的,是统一的整体的观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思想2、通过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解,体会自然和谐美,养成善待环境,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的情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2、以土壤形成为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四、教学方法案例分析、读图教学、组织讨论五、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室、PPT课件、相关教学材料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设计意图引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以生物和人类活动为例,分析说明了某一自然地理要素变化对整体环境演变的影响,以及整体环境演变对某一自然地理要素变化的影响。

从中我们可以初步认识到,组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并跟随老师的思路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回顾旧课知识并过渡到新课的学习中成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一个整体系统播放一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图,从而进入新课学习仔细观看图片并思考新课的引入以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为例进而引出自然地理整体性变现之一观看PPT播放自然地理整体性变现之一: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作用播放一组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地貌图,并提问黄土高原环境变迁的原因看图并思考老师所提问的问题引出自然地理整体性表现之二: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举例河流上中下游地区由于人为砍伐森林导致的一系列环境问题观看PPT思考并讨论回答引出自然地理整体性表现之三:某一要素的变化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指导学生完成教材P71的活动实践活动让学生自主实践学习并总结。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

规律;
• (2) 物质循环能量交换的调节、控制和可能途径; • (3) 研究自然地理区划和土地类型,确定其综合特征,开发 利用的方向和途径; • (4) 研究人地关系,探求环境与发展协调的正确途径等等.
上述研究都必须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出发。不承认整体
性规律就不可能取得有实际意义的成果。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系统学说导论》
2、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索恰瓦的地理系统概念,1963) 整体性是地球表层的物质系统的整体性结构和由此产生的 整体性功能及其时间演化的规律性。 地理系统学说包含很多逻辑原理:
1)各要素间的联系的紧密程度或自由度原则;(不存在硬性限度) 2)各种过程和现象间总是存在不同程度的因果关系; 3)分异与整化相互补偿原则;(能量作用下) 4)尺度理论;(范围按尺度划分,等级决定于物质循环特征) 5)地理系统中存在关键要素; 6)地理系统的稳定动态;(自我反馈与调节)
• 2=1+1
• 2<1+1
(合理组合)
(内耗占统治地位)
这是系统论最基本定律。实践工作中可以应用。
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
运输费用指向论
假定——运费的大 小主要取决于运输 距离和货物重量
2、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系统的整体性( 2 方面)
1)自然地理系统是开放系统 A、自然地理环境:由岩石、大气、水、生物等物质圈层 互相联 系、相渗透、相互作用组成一个巨大的物质系统。 B、各要素通过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的作用,结合而 成具有 一定结构和可完成一定功能的整体。 C、1963年原苏联学者索恰瓦定义自然地理环境为“自然 地理系 统”,它的进化发展,主要取决于内部联系,取决于 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结构网络及物质、能量、信息在系统其中 的传递和转化 D、外部联系也不能忽视,特别是太阳辐射和地球内能, 是一切自然理理过程的能量基础。太阳辐射在自然地理系统 中传递转换,成为自然地理系统进化的重要根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抓住物质循环图中的关键信息
若图1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①箭头表示气流下沉,近地 面G处气温低、气压高,③箭头表示气流上升,近地面H处气 温高、气压低。
特别提示 厄尔尼诺现象及其影响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另一重 要表现。其表现如下:
2.表现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①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 ②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各种自 然景观; ③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 质交换、能量传输
岩 浆
环节 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分解作用
植物
能量 太阳能
意义
光合 作用
化学能
分解 呼吸
热能
环境
①促进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的迁移运动, 能量的流动、转化; ②联系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原因 组成陆地环境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 影响,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并不断进行物质 迁移和能量交换。
(1)地理要素
大气

岩石
生物
土壤
地形

大气
生物
土壤
岩石
地貌
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地理要素 相互影响 典例
云贵高原的岩溶地貌形成于湿热的气候;西北 内陆的风沙地貌形成于干旱的气候条件下 横断山区山高谷深,气候垂直变化大,形成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
动物
微生物
生物循环
[温馨提示] 我国南北方土壤肥力特性差异成因
(1)北方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有机质分解较少,积累较 多;北方雨水较少,水分蒸发较多,表层土壤盐分积累多,故 呈碱性。
(2)南方纬度较低,气温较高,有机质分解多,积累少; 南方雨水较多,淋溶作用强,故呈酸性。
水循环
生物循环
地壳物质循环 冷却凝固、风化、 侵蚀、搬运、沉 积、固结成岩、 变质、重熔再生
气候→植物→ 气候与 动物
生物
植物→气候
气候与 土壤
气候→土壤
土壤→气候
地貌与 水文 地貌 与生 物
地貌→水文 水文→地貌 地貌→生物 生物→地貌
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途径
水循环
生物循环
岩石圈物质循环
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 环节 水、下渗、径流(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大气
水汽 输送
大气
太阳能(蒸发、水汽输送)、重力 能量 能(降水、径流)
[熟知典型图示]
图1 某循环模式图
图2
某区域循环示意图
图3
某物质循பைடு நூலகம்图
[掌握判读技巧]
物质循环示意图充分反映了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 系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它往往伴随着物质的迁移和能量的流动, 在分析该类问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区分不同的物质循环类型
确定物质循环类型,首先要掌握常见的物质循环示意图, 如水循环示意图、生物循环示意图、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热 力环流示意图、洋流模式图等(如图 1 可代表水循环侧视图、热 力环流侧视图、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环流模式图)。其次要注意 从图中把握关键信息、提示性词语、标志性环节等(如图 2 中由 “水汽输送”可知为水循环示意图,图 3 中由岩石类型可知为 岩石圈物质循环图)。
意义
①使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 态平衡; ②缓解不同纬度间热量收支不平衡的 矛盾; ③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不断塑造 地表形态
蒸 降 发 水
蒸 降 发 水 径流
水循环
陆地
海洋
环节 冷却凝固、风化、侵蚀、搬运、堆
积、固结成岩、变质、重熔再生
岩浆岩 沉 积 岩
变质岩
岩石圈物质循环
能量 地球内部热能、太阳能、重力能 意义
治理前的黄土高原
治理中的黄土高原
治理后的黄土高原
过度放牧
草地沙化
涵养水 源功能 降低
土壤肥 力下降
水土流 失加剧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体现为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一 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区域。
热带雨林过渡砍伐
全球气候变暖 极地冰川融化 海平面上涨
举例说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 自然地理环境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 一的,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 境演化的一个方面。如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过程就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 的过程。
整体性的表现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 他地区
整体性的其它表现 建议选择典型区域,掌握其自然地理要素 之间的联系,从实质上把握自然环境整体性 的含义。 (1)修建水库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南方低山丘陵自然地理环境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情况 (4)全球变暖的 原因及影响
气候与 地貌
气候与 水文
气候→地貌
地貌→气候
我国北方河流大多有结冰期;温带海洋性气候 气候→水文 区河流水位变化小 水文→气候 在湖泊、水库周围,空气湿度大,昼夜温差小
地理 要素
相互影响
典例 赤道附近为雨林,动物耐热;亚寒带地区则为针叶林, 动物耐寒 森林茂盛的地方,周围的气候相对湿润 东北平原气候冷湿,土壤有机质分解慢,形成肥沃的 黑土;东南丘陵地区气候湿热,有机质分解快,形成 贫瘠的红壤 冻土加剧气候的寒冷 刚果河的向心水系与盆地地形有关;北欧高地上多湖 泊是冰川地貌积水而成的 黄土高原的沟壑地形是流水侵蚀的结果;华北平原、 长江三角洲等是河流堆积作用而成 阴坡、阳坡植物不同,如马尾松在阳坡,冷杉在阴坡 生物对地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加快了岩石的 风化过程,改变地貌形态;另一方面又具有保持水土、 减少侵蚀的作用,保护了原始地表形态
[特别提示]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协 调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时,必须考虑陆 地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遵 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路,首先明确人类 活动所牵的“一发”是哪一要素,进而逐一分 析这“一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 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呈现出怎样的变化。
一个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各自然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案例分析时不能截然分开。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应用角度分析
(1)分析地理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的关系。 常分析某一区域自然景观的成因,如结合地理位置分析气 温、降水等对生物景观的影响。 (2)分析地理环境某一要素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 境的变化。一般结合区域图、景观图、资源问题和环境问 题,运用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原理,分析某一地理要 素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3)根据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分析一个区域的变化对其 他区域的影响。常结合某一地区环境的变化分析环境问题 成因;结合题目提供的自然现象或过程,提取出所描述的 自然地理要素,分析与之相关地区内在的关联性和演变运 动过程的因果关系。
①形成了丰富的 矿产资源;②改 变了地表形态, 塑造了各种自然 景观;③实现了 地区之间、圈层 之间的物质交换、 能量传输
读图析图能力(八)——物质循环模式图的判读
物质循环示意图形式简单,但是可以表现的内容丰富,可 以表示地壳物质循环、水循环、洋流分布,也可以表示热力环 流、生物循环。物质循环模式图既显示了地理环境间的物质循 环和能量流动,又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点。判读这类图 示,关键是把握循环过程中涉及的物质,即各箭头代表的作用 形式和含义。
分析地理环境整体性问题的思路
• 首先要简要阐述整体性的含义,然后分析 题目提供的自然现象或过程,提取出所描述 的自然地理要素,用整体性原理解释其内在 的关联性和演变运动过程的因果关系。
思维拓展 当今众多的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如全球变暖、 生态破坏都是忽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造成的;厄尔 尼诺、拉尼娜等气候异常,以及大型工程建设对环 境的影响等都会成为此部分知识的考点。 特别提醒 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土壤圈等 地理要素中,生物圈最容易受人类活动干扰,目前 出现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有许多都是由于自然 环境中的生物要素受破坏而造成的,如水土流失、 沙尘暴、物种减少等。
方法技巧 判断农业发展是否因地制宜的方法 第一,根据主要的自然条件指标。例如,年降 水量少于250毫米的地区没有灌溉水源不能发展农 业;年降水量少于800毫米的地区不宜种植水稻; 年积温小于3 400℃的地区适宜发展春小麦种植; 坡度大于25°的地区不宜修筑梯田。 第二,看土地利用方式是否与当地的生态条件 协调一致。例如,低山丘陵地区宜林不宜农,干 旱、半干旱地区宜牧不宜农,沼泽地宜水不宜旱 等。
2.把握不同类型的物质循环的本质和环节
如岩石圈物质循环的本质是三大类岩石、岩浆之间的转 化,主要环节即各箭头的含义(如图3中①为外力作用、②代表 重熔再生、③代表岩浆活动、④代表高温高压作用、⑤代表变 质作用)。
3.关注物质循环图中物质的运动方向,关注物质循环的 过程
若图1代表北半球海洋和陆地之间的热力环流侧视图,则 G为陆地、H为海洋,代表北半球冬季。②代表由陆地吹向海 洋的风。若图1代表大洋环流示意图,则由洋流流向及分布规 律判断为南半球中低纬度的大洋环流。
地理环境整体性从以下三方面理解 (1)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联性。地理环境各要素(地 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 )在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 循环等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过程中,彼此之间发生密切联 系和相互作用,在地球表面形成特殊的自然综合体,它们是 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制约性。在地理环境这个自 然综合体中,各组成要素相互渗透、相互制约。一个要素的 状况可影响其他要素的状况,一个要素的变化可引起其他要 素的变化,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 (3)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环境各个要素 的发展演变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 的演化。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 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