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堡的礼物》中异化形象的艺术建构研究

合集下载

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2013届全日制、同等学力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安排一组(时间:2013年6月9日8:00 地点:外国语学院301教室)答辩委员会主席:邹惠玲(江苏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答辩委员会成员:孙华祥(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王莉(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张琳(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张建华(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答辩秘书:兰海英(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2013届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安排二组(时间:2013年6月9日8:00 地点:外国语学院阶二教室)答辩委员会主席:马文(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答辩委员会成员:鞠玉梅(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任庆梅(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唐建萍(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彭芳(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答辩秘书:苏广莲(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2013届翻译硕士、同等学力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安排三组(时间:2013年6月9日8:00 地点:外国语学院306教室)答辩委员会主席:穆凤英(江苏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答辩委员会成员:张培成(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王福祥(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孙红梅(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郭义(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答辩秘书:王海霞(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2013届俄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安排四组(时间:2013年6月9日8:00 地点:外国语学院516教室)答辩委员会主席:李建刚(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答辩委员会成员:朱玉富(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王洪明(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史崇文(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滕兆宝(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答辩秘书:韩英旭(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3届英语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安排五组(时间:2013年6月9日8:00 地点:外国语学院二楼东会议室)答辩委员会主席:刘振前(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答辩委员会成员:梁文花(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鲁艳芳(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张立昌(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王廷志(曲阜市实验中学高级教师)答辩秘书:孔艳艳(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3届英语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安排六组(时间:2013年6月9日8:00 地点:外国语学院206教室)答辩委员会主席:王俊菊(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答辩委员会成员:徐庆利(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寻阳(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高歌(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孟祥同(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级教师)答辩秘书:曹英慧(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学位论文答辩流程1.主席介绍本场答辩委员会成员。

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2013届全日制、同等学力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安排一组(时间:2013年6月9日8:00 地点:外国语学院301教室)答辩委员会主席:邹惠玲(江苏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答辩委员会成员:孙华祥(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王莉(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张琳(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张建华(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答辩秘书:兰海英(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专业顺序答辩人导师论文题目全日制研究生1 冯娇孙华祥教授西丽的成长之路:从创伤到独立——妇女主义视角下《紫色》研究2 陈学珍孙华祥教授萧伯纳《圣女贞德》中的圣经原型3 陈倩孙华祥教授在荒原中追寻希望—从后殖民角度解析《野草在歌唱》4 廉奇孙华祥教授论芭芭拉·金索尔弗《毒木圣经》中殖民意识的两面性5 王平孙华祥教授《坎特伯雷故事集》中隐含作者与叙事者的关系分析6 相伟孙华祥教授叶芝早期诗歌创作中的艺术特色7 徐晨曦孙华祥教授女性主义叙事学视角下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小说中的叙事策略分析8 高先苗寻阳副教授《欲望之旅——对<他们眼望上苍>拉康式的解读》9 侯琬璐寻阳副教授束缚的躯体,不屈的灵魂——以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对康妮与蘩漪的对比研究10 胡君寻阳副教授《艾德娜•庞特里昂注定的悲剧——双性同体视角下的<觉醒>解读》11 范晓璐寻阳副教授《藻海无边》中安托瓦内特自我身份的探寻12 彭苗苗寻阳副教授规训与自由-----用福柯的规训权力理论解读《飞越疯人院》13 李青寻阳副教授《洪堡的礼物》中的异化主题研究14 崔式文寻阳副教授孤独的守望者—从成长小说视角对霍尔顿·考尔菲尔德的成长分析15 乔珍珍鞠玉梅教授简·奥斯丁作品中的童话情结16 徐冰洁鞠玉梅教授从基督教角度对《八月之光》的研究17 苏媛媛张生珍教授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解读《尖尖的枞树之乡》18 王奇张生珍教授从历时的角度探讨《海蒂编年史》中的女性意识19 贾曼张生珍教授《螺丝在拧紧》-伊甸园神话的另一版本20 孙静任庆梅教授中西儿童小说人物形象的平行研究21 靳晓冉任庆梅教授浅析弗吉尼亚·伍尔夫《到灯塔去》中的唯美主义22 李倩任庆梅教授解读海明威的悲剧意识23 李奎奎任庆梅教授马洛斯需求层次视角下《蝴蝶梦》中叙述者的心理成长历程24 刘红红任庆梅教授心灵的飞翔-《所罗门之歌》的生态批评解读25 陈芳任庆梅教授从生态批评的角度解读《与狼共舞》26 曾桂娟任庆梅教授从马克思主义批评理论的角度解读《远大前程》27 徐小馨康淑敏教授中美公益广告中多模态隐喻的对比研究同等学力28 赵守红任庆梅教授山东省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内容效度历时研究(2005-2012)2013届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安排二组(时间:2013年6月9日8:00 地点:外国语学院阶二教室)答辩委员会主席:马文(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答辩委员会成员:鞠玉梅(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任庆梅(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唐建萍(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彭芳(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答辩秘书:苏广莲(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专业顺序答辩人导师论文题目全日制研究生1 杜丽蔡金亭教授中国大学生在英语记叙文中使用关联词的母语迁移研究2 孟露露蔡金亭教授汉语对中国大学生使用英语介词in和on的影响3 翟乃伟蔡金亭教授中国大学生英语口语中母语迁移对动-名搭配的影响4 胡翠娟蔡金亭教授时间状语、情状体、体标记“了”对中国学生英语口头记叙文中使用一般过去时的动态影响5 孔洁蔡金亭教授母语迁移对中国大学生英语冠词变异的影响:一项历时研究6 彭飞鞠玉梅教授模因论视角下中国公益广告互文性研究7 杨洋鞠玉梅教授中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标记语研究8 张欣昕鞠玉梅教授美国总统演讲的隐喻分析:从亚里士多德修辞学角度9 胡珊珊鞠玉梅教授论语篇构式压制10 耿颖资鞠玉梅教授《嘉人》及《时尚先生》中社会性别定型的批评话语分析11 毛锐康淑敏教授英语专业学生写作句法准确性研究12 宋璐康淑敏教授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现状调查13 李冰康淑敏教授基于原型理论的联想策略在英语词汇学习中的应用研究14 孟丽丹梁文花教授英语专业学生写作策略使用现状调查研究15 谢兆蕾梁文花教授教师书面反馈对大学生英语写作的影响16 冯玉新梁文花教授初中英语教材的体裁分析17 程丽丽卢卫中教授英汉垂直方位词隐喻化对比研究18 张可卢卫中教授《人民日报》标题中下指的概念转喻分析19 张丹秦洪武教授基于语料库对汉语翻译语言结构容量研究20 魏丽滨王广成教授汉语形容词谓语句与非宾格假设21 王雪张建华副教授“绿色话语”的生态批评性分析22 孙振张建华副教授基于言语行为理论对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反语的研究23 李艺青张建华副教授《肖申克的救赎》中的模糊语研究24 高晓珍张建华副教授关于英语商业广告中的概念隐喻的研究25 冯铖铖张建华副教授中泰高中生限时英语写作词汇错误研究26 马一粟康淑敏教授任务型教学在初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27 王统梁文花教授高中生英语阅读策略使用状况调查及训练28 王雯雯康淑敏教授小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2013届翻译硕士、同等学力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安排三组(时间:2013年6月9日8:00 地点:外国语学院306教室)答辩委员会主席:穆凤英(江苏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答辩委员会成员:张培成(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王福祥(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孙红梅(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郭义(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答辩秘书:王海霞(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专业顺序答辩人导师论文题目翻译硕士1 何龙腾王福祥副教授经济学人网站新闻评论文章翻译报告2 何淼秦洪武教授翻译对现代汉语早期发展的影响:以插入语的英汉翻译为例3 姜艳芳王福祥副教授《信阳文新茶叶有限公司简介》翻译报告4 李宁孙红梅副教授从跨文化视角探讨新闻英语的翻译技巧与策略5 欧莎丽王福祥副教授《商场租赁合同》的翻译报告6 钱阳孙红梅副教授《Keells City项目钢结构施工方案》第六章翻译报告7 苏德祥王福祥副教授《舌尖上的中国》讲解词英译及其翻译报告8 孙雪孙红梅副教授2012年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翻译报告9 王宗强王福祥副教授浅析政论文的汉译英翻译策略—《2012年菏泽市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为例10 吴梦非王福祥副教授马来西亚主要旅游景点介绍翻译报告11 吴琪琪孙红梅副教授New York Times政治类新闻翻译实践报告12 胥彬华王福祥副教授《昌乐县百强企业》的翻译报告13 严红孙华祥教授浅谈房屋租赁合同的汉英翻译技巧14 张金凤孙华祥教授A European Contract Law for Consumers and Businesses翻译实践报告15 张佩王福祥副教授《风险投资条款清单指南》(节选)翻译报告16 赵红孙华祥教授《可持续发展旅游会议科克投标文件》翻译实践报告17 郑秋玲孙红梅副教授《电气施工与维护员工安全手册》翻译实践报告18 郑玉宴王福祥副教授DOE Handbook Electrical Safety翻译报告19 钟飞孙红梅副教授四川景点导游词翻译实践报告20 齐珍梁文花教授高中生英语写作篇章意识调查研究21 谭惠张建华副教授初中英语任务型口语教学任务设计的调查研究同等学力22 闫诣博鞠玉梅教授商务英语拒绝信函中的礼貌策略研究23 杨国珍鞠玉梅教授商务英语谈判语篇的人际意义分析24 张娇艳任庆梅教授基于ESP需求分析理论的高职商务英语教学改革研究25 许玮任庆梅教授高职行业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模式研究26 马少莉张建华副教授文化语境顺应视角下霍克思和杨宪益《红楼梦》两英全译本研究27 褚宏蕊康淑敏教授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研究28 王伟梁文花教授以内容为基础的高职护理英语教学模式研究2013届俄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安排四组(时间:2013年6月9日8:00 地点:外国语学院516教室)答辩委员会主席:李建刚(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答辩委员会成员:朱玉富(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王洪明(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史崇文(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滕兆宝(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答辩秘书:韩英旭(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专业顺序答辩人导师论文题目俄语 1 查娟季明举教授高加索与俄罗斯文学2013届英语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安排五组(时间:2013年6月9日8:00 地点:外国语学院二楼东会议室)答辩委员会主席:刘振前(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答辩委员会成员:梁文花(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鲁艳芳(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张立昌(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王廷志(曲阜市实验中学高级教师)答辩秘书:孔艳艳(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专业顺序答辩人导师论文题目在职教育硕士1 张黎寻阳副教授高中英语教材的“二次开发”—以微山二中为例2 牛春艳鞠玉梅教授农村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与策略的调查研究3 王杰王广成教授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调查4 赵育杨建华副教授“整体听写”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证研究5 焦晓燕宋维华副教授小学与初中英语教学衔接的研究6 张侠宋维华副教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提问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7 段莉莉宋维华副教授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情境教学模式在中学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8 潘翠丽宋维华副教授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情感策略研究9 李莉宋维华副教授初中生英语交际策略运用能力培养的研究10 王玉珍寻阳副教授高中英语体验教学的应用——以诸城一中为例11郑学珍鞠玉梅教授图式理论视角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研究12 卢甲铎鞠玉梅教授济宁市第一中学英语课外学习活动调查及实验研究13 徐磊岳守国教授强化英语思维、消弱母语思维对高中英语写作的负影响14 巩秀峰梁文花教授小学生英语听力策略训练研究15 姚凤彩杨建华副教授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现状的研究16 付迎芳梁文花教授体验式写作在初中英语的应用17 陈明娟岳守国教授农村中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研究18 罗翠芝孙华祥教授对中职生英语听力学习策略的研究19 祝雪丽秦洪武教授图式理论应用于普通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的研究20 张静任庆梅教授淄博市初中英语学困生成因分析与对策21 张宏寻阳副教授主动性人格、成就目标取向对中学生英语学习成绩的影响作用研究22 卢红霞任庆梅教授英语影视在技校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全日制教育硕士23 董岩滨徐庆利副教授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24 高贝宁徐庆利副教授培养小学英语学困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行动研究25 高秀娟张建华副教授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归因调查研究26 顾红艳张建华副教授高中生母语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现状研究——以烟台市牟平一中为例27 孔惠岳守国教授背诵输入对职高生英语写作的推动作用探究28 李盈睿徐庆利副教授初中英语学困生学习动机调查研究2013届英语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安排六组(时间:2013年6月9日8:00 地点:外国语学院206教室)答辩委员会主席:王俊菊(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答辩委员会成员:徐庆利(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寻阳(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高歌(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孟祥同(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级教师)答辩秘书:曹英慧(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专业顺序答辩人导师论文题目在职教育硕士1 仇爱玲王秀卿副教授形成性评价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2 孙宏君张建华副教授对高中英语课堂导入的研究3 张迪迪王秀卿副教授母语负迁移对高中英语句法的影响研究4 王辉王广成教授农村中学英语主动学习的调查研究5 王洁孙华祥教授中职生英语学习动机综合调控策略研究6 罗文静岳守国教授高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状况调查-以山东省邹城市为例7 丁兆永王广成教授中职英语自主合作课堂教学模式探究8 白林娜岳守国教授图式理论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9 孔庆荣宋维华副教授中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研究10 梦飞孙华祥教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1 张翠蕾王秀卿副教授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成功与不成功案例的比较研究12 鲁玉簪王秀卿副教授对初中英语书面作业进行小组合作纠错的实践研究13 董桂莲王广成教授初中英语写作中的错误分析14 荆煦煦杨建华副教授英汉对比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15 张玉明徐庆利副教授语块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及启示16 王晓任庆梅教授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17 杜蕾张建华副教授合作学习策略在高三英语写作教学的应用研究18 张贤任庆梅教授小组合作学习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9 李红玲杨建华副教授高中生英语阅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 杨炜丽张建华副教授高中英语课堂师生互动教学探究21 乔秀平任庆梅教授中职英语校本教材的开发-以济宁第一职业中专幼师专业为例22 赵慧敏孙华祥教授“新五环节”教学模式在英语阅读中的应用全日制教育硕士23 王晓来宋维华副教授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导入状况的调查报告24 闫素华梁文花教授农村新手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需求调查研究25 闫旭寻阳副教授初中英语教师反思性教学的个案研究26 张静王秀卿副教授思维导图在高一英语学困生英语单词记忆中的应用研究27 张玉如王秀卿副教授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以平泉县为例28 张媛寻阳副教授高中英语教师信念的个案研究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学位论文答辩流程1.主席介绍本场答辩委员会成员。

感知的空间——论《洪堡的礼物》的叙事艺术

感知的空间——论《洪堡的礼物》的叙事艺术
5在传统的小说中地域空间描写的主要作用在于提供故事发生的背景并有助于揭示人物的性格但在洪堡的礼物中作者贝娄没有采用传统的因果线性叙述模式而是通过把不同阶层的人置于同一环境中加以考察充分利用不同的地域空间来展示他们相互间的各种矛盾和融合进而阐释小说的主题
2018年第 2期
浙江师范大学学者简介:王 喆(1969-),男,甘肃庆阳人,四川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教授,英语语言文学硕士。 基金项目:外教社全国高校外语教学科研项目“索尔·贝娄小说叙事艺术研究———以《洪堡的礼物》为镜像”(2016SC0001B)
94
接”到了一起。这些明确的地域空间与作者贝娄 的生活阅历和创作态度密不可分,因而使得它们 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极高的审美价值。
说不仅呈现出立体的空间效果,同时也迂回地展 现了小说的现实意义———“在功利社会和技术世 界里,我们从进步开始,而以停滞结束。”[4]
一、地域空间的“焊接”式扩张与叙事广度的延展
“地域空间可以是静态实体的空间,也可以是 一系列对立的空间概念。它包括了种种关系,内 和外,远和近,中心和边缘,城市和乡村等等。”[5] 在传统的小说中,地域空间描写的主要作用在于 提供故事发生的背景并有助于揭示人物的性格, 但在《洪堡的礼物》中,作者贝娄没有采用传统的 因果线性叙述模式,而是通过把不同阶层的人置 于同一环境中加以考察,充分利用不同的地域空 间来展示他们相互间的各种矛盾和融合,进而阐 释小说的主题。贝娄的文学地域空间与主人公的 情感精神相互关联,与主人公的生命深度直接对 应。虽然该小说每个章节间没有明显的时间引导 词,但不同 的 主 要 地 域 空 间———芝 加 哥、纽 约、西 班牙、巴黎等,却把犹如一盘散落的珠子般的、并 无必然联系的、各自独立的场景轻而易举地 “焊
第 43卷

读后感 读书笔记 人文经典作业 精神的礼物——试分析《洪堡的礼物》人物特性

读后感 读书笔记 人文经典作业  精神的礼物——试分析《洪堡的礼物》人物特性

精神的礼物——试分析《洪堡的礼物》人物特性前言《洪堡的礼物》是美国作家索尔·贝娄的代表作之一,发表次年获普利策奖与诺贝尔文学奖,一直以来引发了国内外对其研究的热潮。

但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这部作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艺术特色、叙事策略、父与子的关系、犹太知识分子等方面,对作品本身的内容解读却显得相对匮乏。

本文意图通过对《洪堡的礼物》中主要人物特性、人际关系进行探究,解读作品所体现的思想,希望能得到一些反思与启发。

一、洪堡与西特林的异同:物质冲击与精神探求《洪堡的礼物》以西特林为第一人称,使用了大量的插叙回忆往事,描写了以洪堡、西特林为代表的两代作家的命运。

在小说对二人的描写中,不难发现有许多相似之处:富有才华,在文学领域有过一定的造诣与权威;与爱人以不愉快的方式分道扬镳;面对外界物质文明冲击,从人生巅峰跌入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深渊,等等。

但具体而言,二人的具体经历、对精神的探求又有着较大差异的。

洪堡,具有诗人的浪漫气质,因写出才华横溢的美妙诗篇而盛极一时。

由于无法顺应社会潮流,在遭到诽谤后,他带着妻子隐居郊外,表面上淡出文学界,却难掩内心的不甘寂寞,企图通过政治改变社会、成就自我。

他支持开明派人士史蒂文森竞选总统,自信能成为第二个歌德。

他乐于支配、控制他人,在西特林面前喋喋不休、谈天论地,以获得五体投地的敬佩与仰慕,连提携西特林也蕴含着这层意味。

他甚至监管、限制妻子凯丝琳的自由,几乎将她幽禁,“没有他作伴,他很少让凯丝琳自己开车去逛超市,他把汽车商的钥匙藏起来,凯丝琳也被他关在深闺中,与世隔绝”。

他暴力,对凯丝琳一次又一次地施虐;他一开始连西特林的女友黛西都想要“保护”,干涉他们之间的关系。

直到政治生涯失利、诗歌被砍掉,他发现自己的生平被特西林写成了剧本并获得成功,他将指责曾称为是自己的“情同兄弟”的西特林是“叛徒”,他是暴怒的,他是抓狂的。

最后凯丝琳受不了虐待、选择离开并另嫁他人,他变得穷困潦倒、孤独一人,仍未曾好好反思自己的失误,最终在一家小旅馆默默离世。

《洪堡的礼物》中的异化主题研究

《洪堡的礼物》中的异化主题研究

《洪堡的礼物》中的异化主题研究《洪堡的礼物》是美国犹太作家索尔·贝娄最杰出的代表作之一。

贝娄是文学界继海明威、福克纳后最具魅力的人。

小说自1975年问世以来,在国内外文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获得了1976年的普利策文学奖。

同年贝娄因“对当代文化富于人性的理解和精妙的分析”获得了诺贝尔奖。

通过对现代知识分子的描写,贝娄的作品深刻反映了当代美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危机。

在《洪堡的礼物》这部小说中,贝娄描写了诗人洪堡和传记作家兼剧作家西特林两位作家的不同命运,揭露了当代社会的文明破坏与精神危机。

这部小说描写了19世纪60年代人们的异化与疏离,忠实地反映了现代人的困境、痛苦和挣扎。

本文重点以《洪堡的礼物》为研究对象。

研究者已经从多个角度对这部小说进行了分心,如小说的艺术特色、写作技巧、复调研究、叙事时间研究等等。

国内已经有学者从异化的角度对贝娄的作品《赫索格》进行了分析,但是很少有学者从异化角度对《洪堡的礼物》做深入、全面的分析。

本文采用马克思和弗洛姆的异化理论,尤其是文本分析的方法,详细地对小说中的异化主题进行分析,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更加清晰彻底地理解贝娄作品主题的新视角,同时也是对《洪堡的礼物》研究的补充。

本文包括六个章节。

第一章是引言部分,对贝娄及其作品研究状况加以简要介绍,同时介绍了研究目的及论文框架。

第二章总结了异化理论的起源及其发展,尤其是马克思和弗洛姆的异化理论,同时介绍了贝娄和异化主题的渊源。

第三章主要从自我的异化、与外部世界的异化、人际关系的异化三个方面来分析小说中人物的异化。

第四章讨论了引起主人公异化的原因。

犹太身份、混乱喧嚣的社会、物质主的盛行,这些都是引起异化的主要原因。

第五章讨论了小说中人物走出异化的途径——精神复苏。

第六章为结论,总结全文,阐释了本研究的意义并指出存在的不足。

通过对《洪堡的礼物》这部小说中异化主题的分析,揭示了美国知识分子的生活状况及精神危机,反映了贝娄一贯的对人类命运的关怀,同时本文希望能对中国的知识分子敲响警钟。

评《洪堡的礼物》中人性的异化

评《洪堡的礼物》中人性的异化

评《洪堡的礼物》中人性的异化索尔·贝娄是美国最有影响力的犹太作家之一,他是继海明威和福克纳之后又一位文学大师。

由于他的作品对当代文化进行了富于人性的理解和精妙的分析,一九七六年他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这不仅是对他创作才能的肯定也是对他作品之于社会贡献的褒奖。

几乎贝娄的每一部作品都关注着现代人的生活和命运问题,对人物在瞬息万变的美国社会中的生存状况及精神危机给予了深切的关怀,并帮助他们摆脱困境,开始新的生活。

《洪堡的礼物》是贝娄最杰出的长篇小说之一,自从问世就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并且帮助贝娄获得了一九七六年的普利策奖。

小说中,主人公西特林以独白的形式描述了艺术家,尤其是美国犹太作家在拜金主义盛行的现代社会中经受身体及心理上的双重折磨而产生异化,变得忧虑、困惑、孤独、无力。

作为一个有着犹太背景的作家,贝娄无疑对犹太知识分子投入了更多的关怀与同情,并努力帮助他们摆脱异化,完成精神的救赎。

本文主要包含导言、主体和结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导言,主要介绍国内外学者对索尔·贝娄作品的评价及研究。

通过不同作家对该作品的分析,确立本文的主题。

主体部分由四章构成,第一章介绍本文的理论依据—异化理论。

阐述了异化理论的提出与发展过程,对其进行深刻的理解,从而为之后的分析奠定基础。

第二章介绍《洪堡的礼物》中人物的异化。

主要表现为对生活及创作的无法掌控,在这个扭曲的世界里生活失去了意义,他们甚至感到孤独和自我疏离。

洪堡是美国三十年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充满了纯真和浪漫的气息,受到很多名人的盛赞。

然而到了四十年代末,随着物质主义在美国的盛行,他的那些诗歌就成了过时的玩意儿,但是洪堡希望用他那柏拉图精神和爱心来改造社会,事实证明一切都是徒劳。

逐渐被人们遗忘的洪堡变得异化了,他内心充满了孤独感继而转向女人和酗酒,并且心中充满了猜疑,最后在绝望中死去。

而小说的另一位主人公,西特林,取得了成功,他的作品不断地在百老汇上演,为他赢得了财富与名誉。

《洪堡的礼物》的写作技巧与主题分析

《洪堡的礼物》的写作技巧与主题分析

《洪堡的礼物》的写作技巧与主题分析
本论文从两个方面分析索尔·贝娄(Saul Bellow,1915-)的长篇小说《洪堡的礼物》(Humboldt’s Gift,1975)。

全篇论文共分四章,第一章简要介绍美国当代享有盛誉的小说家索尔·贝娄的生平、作品以及《洪堡的礼物》的创作背景和小说的内容。

第二章探讨《洪堡的礼物》的写作技巧。

一,论文从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定义入手,重点分析《洪堡的礼物》小说中的意识流和象征手法。

二,论文作者利用巴赫金的复调理论分析小说的叙事技巧,较为全面地分析《洪堡的礼物》中的复调视角、复调结构、复调时空和复调文体。

三,论文探讨小说的语言技巧,着重分析小说的喜剧风格和一些修辞的应用。

第三章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

首先,论文概述了主人公洪堡和西特林各自的人生奋斗历程、失败之处和惊人相似的结局。

然后,论文探讨贝娄关注现代知识分子精神迷茫的一些问题。

第四章对全篇论文做概要性总结。

《洪堡的礼物》的复调研究

《洪堡的礼物》的复调研究

《洪堡的礼物》的复调研究《洪堡的礼物》是索尔.贝娄1975年所写的一部小说,它获得1976年的普利策奖。

在叙述风格方面,很多评论家把小说的叙述称作独白或者自传。

此论文反驳了把贝娄此作中的叙述者看作贝娄代言人的说法。

通过探察《洪堡的礼物》中叙述者,论文表明小说中没有特定的叙述话语真正代表的作者的话语。

叙述者的语言展示了其他人物语言和与各种文化力量有关的话语的矛盾倾向。

表面来看是独白,但是其后隐藏着对话的可能性。

此论文应用了巴赫金关于一个说话者语言内部作为多声部对话的概念。

因为每种声音都能成为其他声音的背景,所以并无一种声音是绝对的。

这样,尽管贝娄的叙述者最初承认那些被主流文化所掌控的几种话语方式,叙述行为却将他指向他方。

尤其是,在把不同话语方式集中在一个说话者语言中的时候,各种解释起到揭露主流文化影响下的语言的作用。

第一章关于被分析怀疑主义所影响的几种话语方式,包括商业用语,激进话语和心理学话语方式。

表面上西特林使用了消费社会的商业话语方式,但那实际上是为激进话语提供了背景。

尽管西特林代表了小资产阶级,他同时也接受了洪堡的激进话语方式。

这种方式表现为对奴化了工人阶级的社会的一种反抗,使用了粗俗的语言批评社会结构。

心理分析话语方式也是基于分析怀疑主义的意识形态的。

它是现代关于人作为实体这一特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分析话语方式取代宗教解释人的行为和人的存在。

它盛行到被它的范畴之外的人使用。

西特林还使用了合法化话语,分析怀疑主义的自圆其说为人自己的行为和错误提供了借口。

叙述者也试图斯泰纳神秘主义,但是他最终放弃。

第二章是关于被分析怀疑主义影响的叙述者的男性话语方式。

这种话语方式中,男性怀疑主义观点占主导地位,唯一神圣的是利益集团间的互助关系。

西特林的男性怀疑主义观点最终导致了啊与莱娜塔关系的失败。

西特林被洪堡的教化影响,因此他对传统价值会觉得无所适从。

互助利益集团的所谓友爱也是男性独裁社会的一个特征。

第三章提出叙述中几种对待死亡的态度。

不同的对立 统一的整体——评索尔·贝娄《洪堡的礼物》

不同的对立 统一的整体——评索尔·贝娄《洪堡的礼物》

作者: 洪一江
作者机构: 不详
出版物刊名: 出版广角
页码: 86-87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2期
主题词:�洪堡的礼物》 贝娄 诺贝尔文学奖 六十年代 出版时间 获得者 作品 代表作
摘要:索尔·贝娄《洪堡的礼物》从二十个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作者就开始构思,在一九六八年时开始动笔,最终出版时间是一九七五年。

这部作品也是美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著名的犹太裔作家索尔·贝娄的代表作。

索尔·贝娄在创作这部作品的过程中,美国的文化经历是比较复杂且尖锐的。

索尔·贝娄在这样的一个时代背景下创作的作品自然会受到社会的影响。

在《洪堡的礼物》中,。

《洪堡的礼物》中女性形象表现的矛盾性

《洪堡的礼物》中女性形象表现的矛盾性
然而,西特林的反思和对妻子的同情让他挣扎于内心的矛盾中。最后,步入中年的西特林视其与情人的关系为金钱交易,利用情人的年轻和美貌来抵抗中年危机,最终导致了情人的离去,这让一直对其情人有偏见的西特林开始思索他对女性的不公正待遇。
笔者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对《洪堡的礼物》中贝娄对女性形象表现矛盾性的研究,能使读者进一步了解女性形象在贝娄小说中的发展,并引起读者对贝娄小说中女性形象创作的思考。
本论文采用女性主义的视角,以《洪堡的礼物》中的女性形象为研究对象,探讨贝娄对女性的矛盾情感在女性形象表现中的体现。论文首先探讨了矛盾性的根本原因和男主人公对其过去生活中的女性的矛盾情感。
西特林深受男权思想的影响,沉溺于逝去的美好的家庭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固步自封,陷入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并把这种情感体现在对女性的态度和看法上。其次,面对失败的婚姻,西特林试图将妻子妖魔化并以“受害者”的身份来维护自己强烈的男性优越感。
《洪堡的礼·贝娄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持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贝娄早期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一直为女权主义者所诟病,贝娄也为此被划入了男权作家的行列,而对于他后期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评论界则给予了高度评价。
评论界的种种质疑和争议源于贝娄本人对女性的复杂情感。《洪堡的礼物》创作于贝娄文学事业的巅峰时期,男主人公查理·西特林是索尔·贝娄在小说中的代表,因此西特林表达出对女性的矛盾情感和态度可以反映出贝娄当时对女性的特殊感情。

《洪堡的礼物》的叙事艺术分析

《洪堡的礼物》的叙事艺术分析

《洪堡的礼物》的叙事艺术分析《洪堡的礼物》是美国作家索尔贝娄(1915-2005)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在叙述风格方面,很多评论家把小说的叙述称作独白或者自传。

小说自1975年问世以来,在国内外文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获得了1976年的普利策文学奖。

同年,索尔贝娄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更加奠定了《洪堡的礼物》在索尔贝娄作品中的重要地位。

这部小说着重描写了美国不同时代的两位作家,诗人洪堡和西特林的命运,并且通过他们不同的遭遇,深刻揭示了物质世界对精神文明的摧残。

作品的描述显示作者对艺术家在科技发达、物质丰富的现代社会的地位问题给予了充分的关注。

那么,如何从适当的角度或方面分析这部作品中的艺术家形象及命运就显得尤为重要。

深入分析作品之后表明运用小说叙事学理论可以实现对艺术家人物的分析并能恰当的揭示他们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这一问题。

本文从小说叙事学角度来分析该作品,可以帮助读者更全面了解作品内容,更清晰的展现主题。

本文由三部分组成: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主要介绍了论文的理论即:小说叙事学理论。

此外,还介绍了《洪堡的礼物》的主要内容,作者概括以及国内外对作者索尔贝娄的研究现状。

其中,正文包括三章。

第一章分析小说的叙述声音。

在《洪堡的礼物》这部小说中,索尔贝娄主要采用了象征手法和意识流手法为语言增添色彩。

这两种手法的使用让本来平淡无奇的语言显得深奥而形象。

象征是二十世纪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

意识流是文艺作品的内容要素之一,即小说中具体描述并且反映主题思想的感性生活和心理现象。

在《洪堡的礼物》中,索尔贝娄主要使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方法,以第一人称讲故事的方法是一种精巧的方法。

第一人称叙述增加了叙事的亲历性,其目的和效果是富于变化的。

主人公用自己的话来塑造自我形象。

第一人称有助于读者直接听其言,观其行,了解主人公的内心活动,作品显得自然、真实和亲切。

采用这种视角,作者有效地避免了直接介入和操纵读者,从而让读者自己去认识主人公。

《洪堡的礼物》叙事技巧

《洪堡的礼物》叙事技巧

《洪堡的礼物》叙事技巧
《洪堡的礼物》以现当代美国思想、知识界为背景,以主人公查理·西特林为叙述者,展示了那个年代美国人与人之间尔虞我诈、互不信任的人性危机。

深入刻画了美国社会生活动荡变化的常态,深刻揭示了美国物质世界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摧残。

本文运用经典叙述学的理论从叙述者,叙述聚焦,人物刻画三个方面对小说进行了叙事技巧分析。

小说中的叙述者通过对情节和人物的组织,从叙述层,故事层,描写和感知层三个层面进行了全面构建。

叙述者通过对思想哲理的组织编排,集中体现了两位诗人不同的人生轨迹、精神追求与物质追求的冲突与转化,揭示了深刻的哲学思想。

叙述者利用评论功能告诉读者如何看待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如何更好的领悟作品的意义。

《洪堡的礼物》通过独到的零度聚焦和内聚焦,多方位、多层次地在读者面前展现一个性格复杂的艺术家形象,不仅克服了传统第一人称叙事视角的不足和缺陷,而且使得叙述呈多元化展开。

在人物刻画方面,小说通过对人物行为细节和心理描写,折射出人物的极端性格,揭示了两种不同人物的悲情人生。

人物刻画中的反讽和对比的手法,展现出当代美国知识分子在思想上的两重性,深化了小说主题。

从_洪堡的礼物_看物质主义对艺术心灵的摧残与腐蚀

从_洪堡的礼物_看物质主义对艺术心灵的摧残与腐蚀
小说 的 叙 述 者 作 家 查 理·西特 林 是 俄 国 犹 太 移 民的儿子, 故事发生时他已56岁。贝娄主要通过叙 述5年中发生在西特林和诗人朋友洪堡身上的遭遇, 试图说明美国的实用主义、物质主义扼杀了艺术家 的想象力, 并劝导艺术家们要保持高洁, 不要被物 质主义击倒。
贝娄首先通过塑造洪堡这个形象揭示了物质主 义的美国 摧 残 有 崇 高 精 神的 诗 人 这 个 事 实 。冯·洪 堡·弗 莱 谢 尔 出 生 于 匈 牙 利犹 太 移 民 家 庭 。20世 纪 30年 代 因 发 表 了 《滑 稽 歌 谣》 而 成 为 闻 名 全 美 国 的大诗人。他的歌谣“节奏明快, 妙趣横生, 纯正 而 富 于 人 道 气 息 ”⑤。 他 的 诗 甚 至 还 博 得 了 T.S.艾 略 特的赏识; 他渴望以柏拉图的美的观念改造“实用
物质主义和实用主义的美国对艺术心灵的摧残 和腐蚀 的 悲 剧 从 未 停 止 过。查 理·西 特 林 可 以 说 是 受物质主义腐蚀的新一代艺术家的代表。贝娄让我 们看到查理·西 特 林 由 一 个朝 气 蓬 勃 的 文 学 青 年 逐 步发展为一个被物质社会的名、利、性所诱惑折磨 并被俘获, 几近崩溃的过程。
风华正茂的大学生西特林是有着高尚的文学理 想的 。当 年 他 “整 天 向 往 文 学事 业 ”, 渴 望 “瑰 丽 的 纱 幕 、虚 幻的 境 界 ”。那 时 的 西 特 林 纯粹 是 为 了 高尚的目的而从事文学: “我并不热衷于金钱, 啊, 老天, 对啦, 我一心想的是做好事。我想做好 事想 做 得 要 命 。”后 来 , 在 洪 堡的 帮 助 下 , 西 特 林 进入了文学圈子, 并以洪堡为原型创作了一部历史 剧 《冯·特 伦 克》。就 在 洪 堡 贫 穷 潦 倒 之 时 , 这 出 戏在百老汇引起轰动并被改编成电影。他获得了丰 厚的经济收入和很高的名望。 《冯·特伦克》 获普 利策奖, 他获得过法兰西“骑士”勋章, 还成了肯 尼迪总统的座上客。然而, 正是这些金钱和名誉使 他走进了实用主义的物质世界, 并一天天地陷进 去, 难以自拔。金钱给了他荣誉、女人、挥霍无度 的生活, 也钳制了他的肉体和心灵。也正是名和利 使 他 和 洪 堡 反 目 成 仇 。 现 在 50多 岁 的 他 一 直 处 于 他 所 称 的 “芝 加哥 状 态 ”, “模 模 糊 糊 地 觉 得 有一 种 无名的空虚, 心在扩张, 感到一种难以忍受的渴 望, 灵魂的知觉要求表现自己, 有些像服用过量的 咖啡因的那种症状。同时我还有这样一种感觉, 觉 得 自 己 成 了 外 力 的 工 具 ”。 他 现 在 也 忙 得 不 可 开 交 , 但不是忙文学, 而是应付外界给他带来的压力和烦 恼。“全部问题就是如此严重, 无可回避而富有悲 剧色彩, 以至于我真心向往的结局就是躺下睡觉。” 可见, 西特林被外部世界的纷扰弄得心烦意乱, 体 累心疲。他无奈地感慨道: “我的生活真是一团混

视觉里的声音:《洪堡的礼物》中“内聚焦”叙事模式探究

视觉里的声音:《洪堡的礼物》中“内聚焦”叙事模式探究

视觉里的声音:《洪堡的礼物》中“内聚焦”叙事模式探究王喆【摘要】索尔·贝娄的小说视角常采用独白的形式,叙述者处于被动地位,这种独特叙事视角在其代表作之一《洪堡的礼物》中表现得尤其明显.作者索尔·贝娄将叙述中心置于故事叙述者查理·西特林的意识中,全力刻画聚焦主体,充分运用“内聚焦”的叙事手法——固定式内聚焦、不定式内聚焦和多重式内聚焦,让观察者处于故事之内,关注着自己的过去,追问着生存的意义.贝娄通过不断变换聚焦者的时空位置来感知叙述声音,进而妥善处理叙述者西特林的视野,客观分析叙述者的思想和感受.借用叙事视角变化的互补关系排除各种不可靠因素,减少读者认识上的偏差,彰显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丰富性,从而赋予小说极强的互文性.【期刊名称】《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7(029)006【总页数】6页(P134-139)【关键词】《洪堡的礼物》;固定式内聚焦;不定式内聚焦;多重式内聚焦【作者】王喆【作者单位】四川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四川达州63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106.4当代小说理论奠基人之一珀西·卢伯克(Percy Lubbock,1879-1965)曾经说过:“在小说技巧中,整个错综复杂的方法问题,我认为都要受到观察点的问题,也就是在其中叙述者相对于故事所站的位置的关系问题所制约。

”[1]在传统的叙事作品中,作者常常采用旁观者的视角、视野和视点等方法来写人陈情和表现主旨。

一般说来,“故事是由叙述者用词语来表达出来的(不一定是他的言语),这种表达必须经过某个‘折射体’、‘透视’、‘视角’的中介作用,它必然被表现在文本之中”[2],这种中介作用就是读者们所熟知的“聚焦”。

按照与故事相关的位置,聚焦通常被分为内聚焦和外聚焦;根据聚焦的持续程度,聚焦又可分为固定式、不定式和多重式。

然而,无论从什么视角观察故事都少不了眼睛和意识,而讲故事则更少不了声音。

艺术学毕业论文探析洪堡的礼物中典型的犹太文学主题

艺术学毕业论文探析洪堡的礼物中典型的犹太文学主题

探析《洪堡的礼物》中典型的犹太文学主题【摘要】美国犹太作家索尔·贝娄的作品《洪堡的礼物》描绘了美国犹太裔两代学问分子在美国当代社会所阅历的诸如忧虑、困惑、受难等生存窘境,深入揭露了物质世界对肉体文化的戕害。

本文将从犹太文化动手,深化剖析这部作品中的“履约”、“漂泊”、“受难与救赎”三个典型的犹太文学主题。

【关键词】索尔·贝娄;《洪堡的礼物》;犹太文化美国著名犹太作家索尔·贝娄(1915-2005)在世界文坛享有盛誉,他以“对当代文化富于人性的了解和精妙的剖析”荣获了一九七六年诺贝尔文学奖,其第六部小说《洪堡的礼物》出版于一九七五年,被一些评论家称为是“贝娄最重要的小说”。

本文将基于索尔·贝娄的犹太经历,从犹太文化传统动手,着重剖析《洪堡的礼物》中三个典型的犹太文学主题,深化发掘其中的犹太文化价值。

一、“履约”主题犹太人以为,人之所以存在是由于与上帝签署了存在的契约,所以犹太民族又被人称为“契约的民族”。

深受犹太文化熏陶的索尔·贝娄在《洪堡的礼物》中胜利地塑造了西特林与洪堡这两个具有犹太血缘的美国学问分子形象。

合理两代犹太学问分子与各自命运抗争之时,犹太伦理中的契约观在暗中审视检验着二人的伦理道德。

当他们二人结下了亦师亦友、亲如兄弟的关系后,为表示对彼此的信任,互换了签有各自名字的空白支票,意即以此为约,确立兄弟盟约般的感情。

但40年代,洪堡开端走下坡路,西特林却声名鹊起,西特林的剧本取得了普利策奖,并在百老汇演出,赚了个盆满钵满。

此时洪堡由于嫉妒西特林的一夜成名,一气之下取走了西特林那张支票中的六千七百六十三元五角八分钱。

二人关系自此开端疏远并走向决裂,二人的兄弟盟约从此也中缀了十五年之久。

由于西特林在洪堡离世前见死不救使他内心愧疚不已。

当西特林良知发现之时,他接到了洪堡在临终前给他留下的一封信和一份礼物——一个剧本大纲。

洪堡留下的剧本大纲不只协助西特林渡过了经济艰难,也让西特林开端重新审视兄弟盟约的意义。

后现代性的英雄和牺牲品——《洪堡的礼物》中人物形象再评介

后现代性的英雄和牺牲品——《洪堡的礼物》中人物形象再评介

后现代性的英雄和牺牲品——《洪堡的礼物》中人物形象再
评介
王喆
【期刊名称】《江苏外语教学研究》
【年(卷),期】2016(000)001
【摘要】朝圣者、观光者与流浪者是后现代性的人格类型。

美国作家索尔·贝娄笔下《洪堡的礼物》中的人物正是这些人格类型的隐喻,朝圣者是后现代性的大众英雄,观光者是后现代性的个人英雄,而流浪者则是后现代性的受害者。

或许我们生活在后现代时期,或许我们没有,但我们确实已处在这一连续谱的某个位置。

今天的英雄可能变成明天的牺牲品,人类的生存困境注定是两难的,我们本应该汲取这一教训,但是,我们并没有做到这一点。

【总页数】4页(P37-40)
【作者】王喆
【作者单位】四川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4
【相关文献】
1.存在的迷惘——《洪堡的礼物》中洪堡的命运探析 [J], 李长亭
2.存在的迷惘——《洪堡的礼物》中洪堡的命运探析 [J], 李长亭
3.都市人的现代性救赎--以《洪堡的礼物》为例 [J], 何亦可
4.《洪堡的礼物》中的女性与自然——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的《洪堡的礼物》 [J], 赵玲玲
5.《洪堡的礼物》中的女性与自然——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的《洪堡的礼物》 [J], 赵玲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成功”与“失败”的悖论——《洪堡的礼物》之分析

“成功”与“失败”的悖论——《洪堡的礼物》之分析

“成功”与“失败”的悖论——《洪堡的礼物》之分析
籍晓红
【期刊名称】《语文建设》
【年(卷),期】2014(0)03Z
【摘要】索尔·贝娄小说《洪堡的礼物》对人类生存困境进行了深刻揭示,对物质主义进行了强烈抨击,对人们对"成功"狂热追逐的现象进行了尖锐批判。

小说通过对主人公洪堡和西特林不同命运的刻画,深刻地揭示了"成功"和"失败"的二元悖论。

小说中多维度呈现的悖论使得小说具有了一种叙事张力。

【总页数】2页(P4-5)
【关键词】索尔·贝娄;悖论;成功;失败
【作者】籍晓红
【作者单位】天津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712.074
【相关文献】
1.《洪堡的礼物》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J], 姜杨;张秀梅
2.西方消费社会中文人的前途命运分析——以小说《洪堡的礼物》为例 [J], 邵秀荣
3.《洪堡的礼物》中的"成功"与救赎 [J], 刘兮颖
4.空间、资本与知识分子:《洪堡的礼物》中的三重空间分析 [J], 周彦; 高扬
5.从消费主义视角分析《洪堡的礼物》中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和生存策略 [J], 薛陈敏;张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洪堡的礼物》中异化形象的艺术建构研究《洪堡的礼物》是美国犹太作家索尔·贝娄最杰出的长篇小说之一。

小说主要描写了诗人洪堡和传记作家兼剧作家西特林两位作家的命运。

在拜金主义盛行的现代社会中,他们经受身体及心理上的双重折磨而产生角色、价值和习惯性行为上的异化。

本论文结合异化理论,采用文本分析法,试从异化表现的三个方面,即角色异化、价值异化和习惯性行为异化入手,重点分析《洪堡的礼物》中三种异化形象的体现以及其艺术构建方式。

全篇论文共分为三部分,即前言、论文主体和结论部分。

前言简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贝娄的生平、作品以及国内外学者对《洪堡的礼物》的研究、研究目的及意义并且阐述了异化理论的起源及发展。

本论文首先重点探讨小说中角色异化的体现以及作者构建角色异化的手法。

洪堡和西特林本都是应该专注于知识和创作的知识分子的代表,但在物化的社会中,他们的身心发生了异化,逐渐疏远了他们的角色,不再关注学术研究。

在角色异化的建构中,尤其是西特林的角色异化,贝娄打破了传统的小说创作技巧采用意识流的构建技巧。

文中描写西特林发生的角色异化是由片段组成的并且场景变化迅速,从而深刻地描写了西特林发生角色异化后的内心世界;其次阐述了价值异化在小说中的体现和价值异化的构建方式。

在小说中,主人公洪堡和西特林的价值在不同程度上被异化,他们将自己与现实世界分开,并被流行的主流文化所疏远。

他们做的一些事情也与他们的价值观背道而驰。

在价值异化的构建方面,贝娄采用了反讽和幽默的方式描写出了洪堡和西特林发生价值异化后的行为、对白和内心世界,将价值异化后的主人公的境遇描写
的栩栩如生;最后则对习惯性行为异化及其构建方式进行了分析。

主人公的习惯性行为异化与他们的犹太身份密切相关。

洪堡和西特林都是犹太裔美国人,深受犹太文化、思想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但在忽视精神文明,只重视物质发展的美国,他们开始做一些不同于先前的习惯行为的事情,逐渐发生异化。

在习惯性行为异化的构建中,贝娄采取了大量的对比手法,尤其是在在主人公的理想与客观现实之间形成强烈的对比,进一步突出了主人公的异化,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另外,小说中的对比还包括生与死的对比,精神追求与物质追求的对比,以及一些场景的对比,也在一定程度上构建了习惯性行为异化。

最后得出结论:小说中的异化形象可归为三类—角色异化、价值异化和习惯性行为异化,角色异化通过意识流的创作手法来构建,价值异化通过反讽和幽默的方式来构建,而习惯性行为异化则是通过对比的方式进行艺术地构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