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压强和浮力单元备课
《压强和浮力》优秀教案集
2.请同学们观察自己的书包带子。
想一想平时背书包时,觉得宽带子好,还是细带子好,为什么?二.新课教学1.压力①压力概念: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压力的方向怎样?②压力与重力的关系(结合图10-2画出压力示意图)③演示图10-3实验。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
力面积有关。
2.压强①压力的作用效果用压强来表示。
学生回答总结得出结论(一)课题大气的压强(二)课时一课时(三)教学目标1、知道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了解大气压强存在的实例。
2、知道托里拆利实验的方法及结果,记住大气压强的值。
3.能用大气压强的知识解释有关现象,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四)重点和难点重点是理解大气压强的现象,难点是大气压强知识的应用。
(五)教学方法实验探索,分析对比,指导应用。
(六)教(学)具演示用:玻璃杯、硬纸片,水,可口可乐瓶1个,广口瓶,浸过酒精的棉球,细砂,煮熟剥壳鸡蛋一个,注射器,钩码,约1米长的玻璃管,水槽水银,皮碗,米尺,烧瓶,两用气筒。
学生用:皮碗(每两位学生一对)。
(七)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1、演示实验;实验置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1)将硬纸片平放在平口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硬纸片掉下)(2)将玻璃杯装满水,仍用硬纸片盖往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硬纸片没有掉下来)。
再慢慢按下图1把杯口向各个方向转一圈,又看什么现象?(硬纸片仍没有掉下来)。
2、引题:同学们想知道实验中硬纸片不会掉下来的原因吗?学习了本节课的知识,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二、新课教学(一)大气压强的存在:1、阅读课本中马德堡半球实验的故事,并要求学生用两个皮碗作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学生照课本中图11—2做实验,两个皮碗口对口挤压。
然后两手用力往外拉,发现要用较大的力才能拉开。
讨论如何操作,拉开皮碗的力更大。
2、师生讨论:马德堡半球实验和模拟实验的共同点是:将金属球内和皮碗内的空气抽出或挤出;实验效果(表现为拉力的大小)取决于抽出和挤出的空气的多少。
压强和浮力的物理科目教案
压强和浮力的物理科目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压强的定义和计算公式;2. 理解浮力的概念和原理;3. 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4. 能够应用压强和浮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压强的概念和计算公式;2. 浮力的原理和计算方法;3. 压强和浮力在实际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入压强和浮力的概念,引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
2. 理论讲解(15分钟)讲解压强的概念和计算公式,通过示意图和实例进行解释。
引导学生理解压强是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公式为P=F/A。
3. 实验演示(20分钟)进行一个压强实验演示,利用一个小面积的物体和一个大面积的物体施加相同的力,让学生感受到面积对压强的影响,并观察实验结果。
4. 概念讲解(10分钟)讲解浮力的概念和原理,解释为什么物体能够浮在液体上。
引导学生理解浮力是由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强差所产生的。
5. 计算练习(2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掌握如何计算浮力的大小,进一步理解浮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6. 应用实例(20分钟)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引导他们应用压强和浮力的知识解决问题。
比如,为什么潜水员可以在水下呼吸,为什么大型船只可以浮在水面上等等。
7. 总结(10分钟)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压强和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鼓励学生继续探索物理世界。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了压强和浮力的概念,了解了它们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些课后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五、板书设计:- 压强:P = F/A- 浮力的计算公式- 压强和浮力的应用六、教学资源:- 实验用具:小面积物体、大面积物体- 习题练习册七、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习题练习册上相关练习;2. 思考并回答一个与压强和浮力相关的问题。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理论讲解与实验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亲身参与实验,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压强和浮力的概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一节《压强》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一节《压强》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什么是压强,能够用正确的单位表示压强。
2. 掌握计算压强的方法,并能够解决与压强相关的问题。
3. 了解压力和压强的区别,并能够正确运用这两个概念。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压强的概念以及计算压强的方法。
压强的概念压强是单位面积受到的压力,在力学中用P表示,其计算公式为:P = F / A,其中P表示压强,F表示受力大小,A表示受力面积。
压强的单位压强的单位有帕斯卡(Pa)、千帕(kPa)等,其中1帕斯卡等于1牛/米^2。
计算压强的方法计算压强的方法为:将受力大小(单位为牛)除以受力面积(单位为平方米)。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在黑板上写下"压强"二字,引发学生的兴趣。
2. 通过实物和图片的展示,让学生感知压强的概念。
3. 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案例,寻找压强的体验。
4. 制定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计算压强的方法。
5. 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要点。
教学资源- 教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实物展示:压力计、气球等- 彩色图片:压力计示意图、压力计使用实例等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其对压强概念的理解。
2. 小组活动: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计算压强的方法是否正确。
3. 结对互评:让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对方的表现,提供及时的反馈。
参考资料1.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材2. 人教版教辅资料:八年级物理教师用书3. 国家教育部教学大纲:八年级物理教学内容说明。
压强和浮力教材分析教案
压强和浮力教材分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的关系。
2. 让学生掌握浮力的概念,理解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液体密度有关。
3. 培养学生运用压强和浮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压强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
2. 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的关系。
3. 浮力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
4.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液体密度有关。
5. 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大小影响因素;浮力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大小影响因素。
2. 教学难点:压强和浮力在实际应用中的计算和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并探究压强和浮力的概念及大小影响因素。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压强和浮力的原理。
3. 结合实际案例,培养学生运用压强和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力学基础知识,为新课学习压强和浮力做铺垫。
2. 讲解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大小影响因素,结合实验演示进行讲解。
3. 讲解浮力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大小影响因素,结合实验演示进行讲解。
4. 分析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运用压强和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压强和浮力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压强和浮力概念、计算公式及应用的掌握情况。
2. 注重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实验操作、问题探讨和实际应用中的表现,给予及时的指导和鼓励。
3. 结合课后访谈或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压强和浮力知识的兴趣和认识程度。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企业人士,进行专题讲座或实地考察,加深学生对压强和浮力知识的理解。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研究,深入探讨压强和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创新和实践。
3. 开展校园科普活动,如科普讲座、科普展览等,提高学生对压强和浮力知识的兴趣。
压强和浮力集体备课
《压强和浮力》复习课教案教学目标:1、本部分考查要求理解压强概念,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能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认识生产和生活中的连通器;2、知道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浮力的作用;会用称重法求解物体受到的浮力;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会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物体受到的浮力 教学重难点:中考题型分析和处理课时安排:4课时(知识结构梳理1课时、典型习题讲解1课时、学生课堂训练2课时)第一课时1、压强知识结构梳理:压强2、浮力知识结构梳理浮力第二课时教程:典型考题精讲 1、(09江苏)25.置于水平地面上的石柱,高为0.4m ,横截面积为0.15m 2,质量为150kg ,g 取10N/kg .求:(1)石柱的重力; (2)石柱的密度;(3)石柱对水平地面的压强.2、(09四川绵阳)19.长江三峡大坝上下游水位差最高可达113 m ,上游的船要在船闸中经过5个闸室使船体逐渐降低,每个闸室水位变化二十多米,因而三峡船闸的闸门非常大。
其首级人字闸门每扇高39.5 m ,宽20.2 m 。
倘若门外的水位高30 m ,则这扇闸门所受水的最大压强是 Pa ,已知闸门所受水的平均压强是最大压强的一半,则这扇闸门所受水的压力是 N 。
(g 取10 N/kg ) 3、(09成都)发生在山区的大地震,往往会形成很多的堰塞湖(如图14所示),这些堰塞湖随时有溃堤的可能,严重的威胁着下游群众的生命安全。
若某堰塞湖湖堤底部的水深已达到55 m ,水的密度为1.0×l03 kg/m 3,g 取10 N/kg 。
5、浮力的应用: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密度计6、计算浮力的方法 1.称重法:F 浮=G-F 拉2.压力差法:F 浮=F 上-F 下3.阿基米德原理:F 浮=G 排=ρ液gV 排4.利用浮沉条件(平衡法)(1)求上述情况下湖堤底部受到的水的压强。
物理教案:压强与浮力
物理教案:压强与浮力一、介绍压强与浮力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教案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压强和浮力的概念以及其背后的原理,并探索其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
二、压强1. 概念与定义:压强是一个物体表面上单位面积受到的力。
它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压强 = 力 / 面积2. 单位:压强的国际单位为帕斯卡(Pascal,简称Pa)。
3. 压强传递:压力在液体或气体中是均匀传递的,即无论在什么位置施加压力,该液体或气体内所有地方受到的压力一样。
4. 实例展示:通过实验设备演示压强产生过程,并观察不同物体受到外力时的变化。
例如,在一个平衡上放置一个小钉子,然后逐渐增加放置在钉尖上方的重物数量。
学生可以观察到当重物数量增加时,小钉子对支撑面积产生更大压力的现象。
三、浮力1. 概念与定义:浮力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作用力。
它的大小等于所处液体或气体重量的大小。
当一个物体浸入液体或气体中时,该液体或气体对该物体施加向上的浮力,使得物体能够浮在液面或漂浮在空中。
2. 原理与条件: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当一个物体完全或部分浸入在静止不动的流体中时,所受到的浮力等于所排开流体的质量。
物体能够漂浮的条件是:其平均密度小于液体或气体的密度。
3. 实例展示:制作一个密度不同的模型,在水中观察模型是都会漂浮、沉没还是悬停。
通过调整模型内部材料和形状来改变其密度,进而探究什么样的物质可以浮在水面上,并让学生理解密度对于浮沉行为影响的根本原因。
四、应用1. 潜水艇原理:潜水艇利用调节铁锭(压水舱)中注满海水以改变潜水艇的重力,通过压强和浮力之间的平衡来控制潜水艇在水中的深浅。
2. 高空飞行原理:空气密度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因此高空飞行器需要考虑压强和浮力的影响。
例如,飞机利用翼面产生升力并通过控制气动舵调整飞行姿态,以维持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平衡状态。
3. 浮力在人体中的应用:浮力在人体解剖学中也有重要作用。
第七章压强和浮力 单元集体备课记录
四:课时安排:
本章共分6节,新授课及练习用12课时,复习检测用4课时。
第一节压强1-2课时
第二节液体的压强2课时
第三节大气压强2课时
第四节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1-2课时
第五节浮力2课时
第六节浮力的利用1-2课时
总结和复习2课时
单元测试和讲评2课时
本章的内容核心是压强,它是学习液体压强、大气压强、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基础。因此,处理好压强的教学是搞好本章教学的关键环节。
课程标准对浮力的要求较为宽松,教材的编写也有了不小变化,这是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的。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第一节压强12课时第二节液体的压强课时第三节大气压强课时第四节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12课时第五节浮力课时第六节浮力的利用12课时总结和复习课时单元测试和讲评
滕家学校单元集体备课
地点
初三办公室
参加人员
理化组全体教师
中心发言人
张长庚
课题
第七章压强和浮力
主持人
欧良波
教材分析:
本章的内容包括压强、液体的压强、大气压强、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浮力和浮力的利用。这些内容具有很强的规律性,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也有广泛的作用。学生对于跟这些知识相关的现象较为熟悉,但对其中的道理却不一定理解。因此,对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利于学生理解身边的科学,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就给教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初中物理《压强和浮力》单元教学计划
初中物理《压强和浮力》单元教学计划课程标准的要求1.知识与技能(1)了解压强的概念。
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2)理解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了解压强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来。
(4)了解压强的增大与减小的主要方法。
(5)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以及液体内部压强听方向。
(6)了解液体压强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7)认识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形形色色的连通器。
(8)了解由于大气压强的客观存在而产生的现象。
(9)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了解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
(10)了解抽水机的工作原理。
(11)了解生活中利用大气压强的现象。
(12)了解气体的压强跟流速的关系。
(13)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14)了解生活中跟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相关的现象。
(15)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16)理解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17)知道浮力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的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解读课本图13.1—1、13.1—2,了解压强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广泛性。
◎解读课本图13.1—4、13.1—5、13.1—6的内容,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了解改变压强大小的基本方法。
◎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
◎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知道液体内部不同深度处压强的大小和方向。
◎体验和感悟游泳时身体受到水产生的压强。
◎观察跟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感知大气压强一种客观存在。
◎观察演示实验现象,感知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
◎通过观察感知人类是如何利用大气压强的。
◎通过观察,认识气体压强跟流速有关的现象。
◎体验由气体压强差产生的力。
◎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压强和浮力复习教案
压强和浮力复习教案一、固体的压力和压强•1.压力:•⑴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⑵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F=物体的重力G。
•⑶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
•⑷重为G的物体在承面上静止不动。
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3.压强:•⑴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⑵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⑶公式P=F/S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帕斯卡(Pa);F:牛顿(N)S;米2(m2)。
•A、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一般F=G=mg)和受力面积S(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
•B、特例:对于放在桌子上的直柱体(如:圆柱体、正方体、长放体等)对桌面的压强P=ρgh。
•⑷压强单位Pa的认识: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0.5Pa。
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Pa。
它表示:人站立时,其脚下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脚的压力为:1.5×104N。
•⑸应用: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
也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缝衣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4.一容器盛有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求压力压强问题:•处理时:把盛放液体的容器看成一个整体,先确定压力(水平面受的压力F=G容+G液),后确定压强(一般常用公式P=F/S)。
•二、液体的压强•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2.测量:压强计用途: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
•3.液体压强的规律:•⑴液体对容器底和测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⑵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⑶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⑷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4.压强公式•⑴推导压强公式使用了建立理想模型法,前面引入光线的概念时,就知道了建立理想模型法,这个方法今后还会用到,请认真体会。
压强和浮力教案讲义
压强和浮力教案讲义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压强的计算方法。
2. 让学生了解浮力的产生原因,掌握浮力的计算公式。
3. 培养学生运用压强和浮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压强的定义及计算公式2. 影响压强的因素3. 浮力的产生原因及计算公式4. 影响浮力的因素5. 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应用;浮力的产生原因、计算公式及应用。
2. 教学难点:压强和浮力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压强和浮力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压强和浮力的产生原因及应用。
3.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实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讨论生活中的压力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压强的概念。
2. 讲解:讲解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影响因素。
3. 实验:安排学生进行压强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巩固压强的概念。
4. 引入:通过讨论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浮力的概念。
5. 讲解:讲解浮力的产生原因、计算公式及影响因素。
6. 实验:安排学生进行浮力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巩固浮力的概念。
7. 应用: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运用压强和浮力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案附件:1. 压强实验:使用U型管、金属块等器材,观察金属块在U型管中产生的压强。
2. 浮力实验:使用浮力计、物体等器材,测量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通过课堂讲解、实验演示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压强和浮力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评价方法: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压强和浮力基本概念的理解。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运用压强和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压强和浮力概念、实验过程和应用实例的课件。
2. 实验器材:准备压强实验和浮力实验所需的器材,如U型管、金属块、浮力计、液体等。
压强浮力教案
压强浮力教案教案标题:压强浮力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压强和浮力的概念,并能够区分它们之间的关系。
2. 掌握计算压强和浮力的方法,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3.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验证浮力的存在,并理解浮力对物体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理解压强和浮力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实验观察和验证浮力的存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现象,引出浮力的概念,并与压强进行比较,引发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压强和浮力的概念及计算公式,引导学生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举例说明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实验: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测量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力,验证浮力的存在,并让学生通过实验数据计算浮力的大小。
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计算压强和浮力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浮力对于船只、潜水艇等物体的应用,并展示相关实例,拓展学生对于浮力的应用理解。
6.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压强和浮力的重要性及应用。
四、教学手段:1. 实验器材:水槽、不同重量的物体、测量工具等。
2. 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压强和浮力的概念及应用。
3.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估:1.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设计、数据记录和分析等内容。
2. 练习成绩:通过练习题的成绩评定学生对于压强和浮力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压强和浮力的概念,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同时,通过实验的设计和实施,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第七章 压强备课
第七章压强和浮力单元备课1.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的概念。
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
知道物体浮沉的条件。
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
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3.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全章概述本章学习压强和浮力的知识。
内容包括:压强、液体的压强、大气压强、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浮力。
本章力图体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突出以下特点:1.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为了使学生的知识来源扎实,本章对压强、浮力的规律性知识的学习,尽量安排探究性的学习,主要安排了以下的探究活动: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气体的压强跟流速的关系;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使学生获得关于压强、浮力的基本认识。
2.本教材的编写力求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首先,注意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引入教学内容,或回应教学内容,例如生活中常见的连通器、浮力现象、抽水机等。
第二,注意从学生的认知能力出发,在现象的对比中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比较小小的蝉的口器和庞大的骆驼产生的压强,期望学生在现象的对比中,提升对科学理念本质的认识,在对科学的理解中,获得和发展兴趣。
第三,注意把现代科技材料展示给学生,使学生理解新闻事件和生活中的科学技术,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体会物理知识是有用的,驱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使学习兴趣得到发展。
第四,在学生的学习中,尽量保护他们学习自信心,使学生在自信中获得对物理知识追求的愿望,例如通过探究方法得到阿基米德定律,等等。
3.强调实验的作用。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它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是实验。
本章一如既往,仍然突出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尽量安排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演示实验和自己亲身的实验中,经过观察、体验的过程,从中获得最直接的、生动的实验事实,为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打好基础。
课本不仅对教师的演示实验提出要求,还提供了大量的照片图,还在想想做做、动手动脑学物理等栏目中,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性的活动,期望学生在实践性学习活动——实验过程中,体会和感悟实验方法对物理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压强和浮力教材分析教案
压强和浮力教材分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压强的计算方法。
2. 让学生了解浮力的产生原因,掌握阿基米德原理。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压强的定义及计算公式2. 影响压强的因素3. 浮力的产生原因及阿基米德原理4. 浮力的计算公式及应用5. 物体的沉浮条件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应用;浮力的产生原因、计算方法及应用。
2. 难点:压强和浮力的综合应用,物体的沉浮条件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并探索压强和浮力的原理。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压强和浮力的现象。
3. 运用案例分析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压强和浮力的好奇心。
2. 理论讲解:介绍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影响因素;讲解浮力的产生原因、阿基米德原理及计算公式。
3. 实验演示:进行压强和浮力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原理。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运用压强和浮力的知识解决。
5.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这五个章节的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掌握压强和浮力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及应用,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教学拓展1. 让学生了解压强和浮力在工程应用中的重要性,如船舶设计、建筑结构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压强和浮力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如医学、环保等。
七、课程思政1.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品质。
2. 教育学生珍惜资源,关爱环境。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巩固所学知识。
3.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动手操作能力。
《压强和浮力》主题单元教学实施计划
学生展示各自的实验方案并展开讨论。
播放托里拆利实验
教师点评各种方案的优劣,播放相关课件,指出长水管实验最接近科学家的思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实验的可操作性更强,更方便,引入托里拆利实验
实施后
成果评价
小组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等多元化评价方式
思考下一专题的开展
下一专题的学习做准备
专题2: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教学条件准备
提前准备好上课使用的相关材料:
多媒体,纸,漏斗,乒乓球,烧杯,水槽,饮料吸管,轻质小勺,电吹见,硬币,泡沫塑料,塑料带,机翼模型等
实施中
情景引入
课件展示三个生活情景
1.一阵秋风吹过,地上的落叶像长了翅膀一样飞舞起来。
2.冬天,风越刮越大,带烟囱的炉子里的火越着越旺,火苗越蹿越高。
3.居室前后两面的窗子都打开着,过堂风吹过,居室侧面摆放的衣柜的门被吹开了。
放手让学生运用结论,利用身边的器材再自行设计一两个小实验。
比如,“吹硬币”、乒乓球被水流吸住、电吹风向上对着乒乓球吹、越吹越不跑等实验。
(这个实验也可演示,由学生解释现象)
实验后讨论分析下列问题:
1.在火车站或地铁站的站台上,离站台边缘1m左右的地方标有一条安全线,乘客必须站在安全线以外的地方候车,这是为什么?
2、进一步提高实验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
3、能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相结合。
教学条件准备
提前准备好上课使用的相关材料:
多媒体电脑,投影机,皮碗,筷子,报纸,水杯,硬纸板,水槽,水管,钩码,弹簧管秤,烧瓶,热水,烧杯,鹌鹑蛋,针筒,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等)
实施中
课件演播
激起悬念
学生判断
念虚拟现象
巧断竹筷
第7章《压强和浮力》全章复习学案第5节浮力doc初中物理
第7章《压强和浮力》全章复习学案第5节浮力doc初中物理【学习目标】1.明白水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作用.2.会用称重法求解物体受到的浮力.3.明白得阿基米德原理.4.会用阿基米德原理运算物体受到的浮力.【重点难点】1.阿基米德原理的明白得.2.称重法求物体受到的浮力.【自学指导一】1.称重法测量物体受到的浮力:(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G;(2)把物体浸入液体中,记下现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示;(3)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G-F示2.用溢水杯探究浮力的大小:(1)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G;(2)把物体浸入液体,测出物体所式表示为F浮=_______=__________.其中被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体积【典型例题】1.称重法求解浮力.例1.一个金属球在空气中称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14.7N,浸没在水中称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4.9N,求金属球浸没在水中时所受浮力的大小?【针对练习1】1.一个1N的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钩上,当钩码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0.87N,那个钩码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_N.2.弹簧测力计下挂着一个铁球,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21.9N,把铁球浸没在水中时,铁球受到浮力是4.9N,那么现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N.3.(选作)一个铁球挂在弹簧测力计挂钩上,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0N,当把铁球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24N,现在铁球受到的浮力是_____N;当把铁球的一半没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________N.2.阿基米德原理法---利用F浮=G排求解浮力.例2. 一个重为2.5N的物体,放入盛满水的杯中,从杯中溢出0.5N的水,那么物体受到水的浮力为________N.【针对练习2】1.质量为0.3kg的物体全部浸没在盛满水的容器中,溢出的水是100g,那么物体所受到的浮力是______N.(g=10N/Kg)2.(选做)一个物体的质量为0.5kg,放入盛有水的容器(中水未满),溢出水0.1kg,那么物体受到的浮力为( )A 小于1NB 等于1NC 大于1ND 无法确定3.(选作)放在水平桌面上的量筒中盛有110cm3的水,当把挂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小金属块完全浸入量筒中后,量筒中的水面上升到160cm3处,那么小金属块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_N. 【自学指导二】阅读课本P49的例题,看课本上是如何样解答浮力咨询题的,重点看一下解题过程,明白得每一个解题步骤.看完后合上课本,自己解答以下例题.3.阿基米德原理法-----利用公式F浮=ρ液gV排运算浮力.例3.边长为10cm的一个立方体铜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多少?假如立方体铜块处于更深的位置,浮力又是多少?假如把那个铜块压扁再让它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会可不能发生变化?假如把它浸没在酒精中,它受到的浮力变大依旧变小?从那个例题中我们能够得出: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只与____________和________有关.与物体的__________和物体在液体中的_________无关.4.运用公式F浮=ρ液gV排分析浮力的变化.例4.水球运动员把漂在水面上的水球慢慢压入水下0.5m的过程中,水球受到的浮力变化情形是( )A 逐步增大B 逐步减小C 始终不变D 先增大后不变思路引导:运动员把水球慢慢压入水下的过程中,水球在水中的体积逐步______,排开水的体积逐步______,因此水球受到的浮力逐步_______,当水球全部浸入水中后,排开水的体积不再改变,因此受到的浮力_______.应选_____.【针对练习3】1.一个物体的体积为60cm3,当其体积的一半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_N;当其全部浸没在水中时,所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N.2.一个铁球先后浸没在盐水、水、酒精中,受到的浮力分不是F1、F2、F3,那么三者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3.一个圆柱形物体悬浮在密度为1.2×103kg/m3的盐水中,圆柱体的横截面积为10cm2,高为15cm,物体上表面到液面的距离为5cm,物体受到的浮力多大?(g=10N/kg)4.质量为5.4kg的实心铝球,假设将它浸没在水中,那么铝球受到的浮力是多大?(g=10N/kg)(ρ铝=2.7×103kg/m3)第五节 浮力练习题(第二课时)1.浸没在水中的乒乓球露出水面之前,受到的浮力( ) A 不变 B 变小 C 变大 D 先变小后变大2.关于物体受到水的浮力,下面讲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A 漂在水面上的物体比沉在水底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 B 没入水中的物体在水中的位置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 C 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D 物体的密度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小3.跳水运动员离开跳台后,从接触水面到全部浸入水中,他受到的浮力将_______;在他全部浸入水中下沉的过程中,受到的浮力将________.4.一个物体受到的重力是10N,将其全部浸没在水中时,所排开的水受到的重力为20N,现在它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N.5.不同材料制成的相同体积的三个小球,放入同种液体中,最后静止时如下图,那么它们受到的浮力的大小关系是( )A F 甲=F 乙=F 丙B F 甲<F 乙<F 丙C F 甲<F 乙=F 丙D F 甲=F 乙<F 丙6.(选作)用弹簧测力计测得一石块重5N,将石块全部浸没在水中,测力计的示数为3N,那么物体受到的浮力为______N,石块排开水的体积为________m 3,石块的体积为_________m 3,石块的密度是_________kg/m 3;假设将那个石块浸没在密度为0.8×103kg/m 3的液体中,它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N,现在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_______N.(g=10N/kg)7.。
压强和浮力复习教案
压强和浮力复习教案
一、单元复习目的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说出压力和压强的定义,说明压强的物理意义。
(2)写出压强的公式,单位,会灵活运用压强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3)说明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复述液体内部压强规律。
(4)写出液体压强公式并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会用液体压强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解释连通器的原理及应用实例。
(5)进一步了解浮力的现象,加深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浮力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物理语言分析问题和表达观点的能力。
(2)学会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学会与同伴的合作交流
二、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1)说出压力和压强的定义,说明压强的物理意义。
(2)浮力的应用和物体的浮沉条件。
(3)说明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复述液体内部压强规律。
(4)解释连通器的原理及应用实例。
难点:(1)会灵活运用压强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2)液体压强公式并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会用液体压强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压强和浮力单元备课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的概念。
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2、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3、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
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
知道物体浮沉的条件。
4、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5、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单元重点、难点:
1.压强是贯穿这一单元的主干,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
对初中学生学习难度比较大,原因是:压强的知识比较抽象,特别是液体压强的知识需要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感性经验较少;学习本单元知识又需要综合运用力的概念、密度、二力平衡等知识;解释有关现象、解答问题需要一定的分析表达能力。
由于固体、液体、气体它们的性质不同,因而对不同物态的压强量度和测量方法等都各不相同,那么,液体的压强是教学的难点。
2、浮力这一知识牵连的概念多,需要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
认识浮力是教学的重点,探究浮力产生的原因是难点。
学生有不少生活经验干扰学习正确的知识,在教学中既要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又要注意纠正那些非科学的经验和观念。
如容易混淆的概念:“浸在”和“浸没”的区别;“排开液体体积”和“物体体积”的关系;“悬浮”和“漂浮”的区别。
对于“浮力”的学习,要让学生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
在探究“浮力产生的原因”要运用二力平衡和液体内部压强等知识进行分析,有一定的难度。
可利用演示实验(或多媒体课件展示)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减少抽象性,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降低难度。
全章概述
本章学习压强和浮力的知识。
内容包括:压强、液体的压强、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浮力等。
本章教材在学生已经具有了一些力学初步知识的基础上,讲述压强和流体力学的有关内容。
压强和流体力学的知识,在工程技术上的应用十分广泛。
在初中物理中,压强和流体力学的初步知识都是重要内容。
过去这一部分内容在初二年级学习,由于各种原因,学生感到有较大的难度。
新教材把这部分内容安排在九年级,是对教材传统编排的突破。
相信学生们由于具备了较好的基础,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应有较好的表现。
本章教材比过去增加了“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内容,以使学生在初中阶段能更为全面地了解流体力学的知识。
教材的结构、编写的线索清晰。
在学习压强概念的基础上,学习流体力学的初步知识。
全章以压强为主线,把固体、液体、大气压强、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浮力等知识贯穿在一起。
本章继续体现着课标新教材的鲜明特色。
除安排了有特色的章首图,每一节开始时都编
入了一些能引起学生思考的图片;学习内容中安排了取材便利、易于开展,只需较少时间即可完成的实验探究活动或演示。
另外,这一章教材也注意了所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注意了物理知识与现代科学技术的联系,如介绍我国的三峡船闸等。
全章的编写都注意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潜移默化的总起来看,这一章教材的编写,注意从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出发,既注重探究式学习的开展,又为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便利条件。
我们要充分认识教材的这些特点,结合自己的实际,创造性地搞好本章的教学。
让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都能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本章的知识核心是压强,它是学习液体压强、大气压强、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基础。
因此,处理好压强的教学是搞好本章教学的关键。
本章教材中各节开篇都是从学生感兴趣或学生熟悉的现象入手,易将学生带入学习的情境中。
另外,本章的主要知识点都是通过学生动手探究得出结论的。
这对于学生进一步熟悉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自学能力都是非常有益的。
单元知识结构:
课时划分:
本章共分6节,建议8课时。
第一节压强 1课时
第二节液体的压强 1课时
第三节大气压强 2课时
第四节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课时
第五节浮力 2课时
第六节浮力的应用 1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