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压强和浮力 单元集体备课记录
盱眙王店中学集体备课-“压强和浮力”复习
教后记:
表1
表2
表3
实验
序号
压力
/N
受力面积/cm2
实验
序号
压力
/N
受力面积/cm2
实验
序号
压力
/N
受力面积/cm2
1
6.0
10
4
3.0
10
7
3.0
20
2
9.0
15
5
4.5
15
8
4.5
30
3
12
20
6
6.0
20
9
6.0
40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和4(或2与5、3与6)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压力
压力:的力。
压强的物理意义:是反映物理量。
压强
压强的定义:叫做压强。公式:
各个符号表示的物理量及单位
p表示,单位符号;
F表示,单位符号;
S表示,单位符号;
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在受力面积不变的情况下方法来增大压强的。例如
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方法来增大压强的。例如
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方法来减小压强的。例如
课题
“压强和浮力”复习
课型
复习
课时
主备人教学目标
1.理清本章的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
2.知道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了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和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3.认识液体压强的特点及浮力,了解流体的压强和流速的关系
4.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巩固学生对科学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的认识和应用。
压强集体备课
5、阿基米德原理:(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浮= G排=ρ液V排g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6:漂浮问题“五规律”:(历年中考频率较高,)规律一: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受的重力;规律二: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所受浮力相同(密度计、轮船等);规律三: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规律四:漂浮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规律五: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力。
7、浮力的利用:(1)、轮船:工作原理:要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把它做成空心的,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
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
单位t 由排水量m 可计算出: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 m/ ρ;排开液体的重力G排= m g ;轮船受到的浮力F浮= m g 轮船和货物共重G=m g 。
(2)、潜水艇:工作原理: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
(3)、气球和飞艇:工作原理:气球是利用空气的浮力升空的。
气球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氢气、氦气或热空气。
为了能定向航行而不随风飘荡,人们把气球发展成为飞艇。
(4)、密度计:原理:利用物体的漂浮条件来进行工作。
构造:下面的铝粒能使密度计直立在液体中。
刻度:刻度线从上到下,对应的液体密度越来越大二、例题分析:例1 甲、乙、丙三支相同的试管中都装有相同质量的水,现在把甲竖直放置,乙、丙倾斜放置(水未流出),如图14-142所示,则哪支试管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大 ( )A.甲试管 B.乙试管 C.丙试管 D.甲、乙、丙试管受到水的压强相同【解题策略】液体的压强决定于液体的密度和相应的深度,与容器的形状、液体的重力、体积等无关,因此在分析这类问题时,务必抓住这两个关键的物理量去分析.例2 小晨同学注意到新闻经常说国际原油价格涨至多少美元一桶,又说我国进口每吨原油提高多少元.他不知道原油的单位“桶”和质量常用单位“吨”之间有什么关系.他设法获得原油样品若干,将密度为0.6×103 kg/m3、体积为100 cm3的木块放入原油中,木块漂浮在油面上,有13的体积露出油面.(g取10N/kg)(1)求木块受到的浮力. (2)若每只桶的容积为16m3,则1吨原油等于多少桶?计算浮力的四种方法【解题策略】(1)浮力等于物体受到液体对它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即F浮=F 向上-F向下.(2)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减去物体浸在液体中受到的拉力,即F浮=G-F拉.(3)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F浮=G排液=ρ液gV排.(4)根据物体漂浮在液面或悬浮在液体中的条件F浮=G物,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求物体受到的浮力.例3 给你如下器材:一个圆形塑料吸盘、一块玻璃、一根细线、一把刻度尺、一只量程足够大的弹簧测力计,你能否用这些器材粗略地测出大气压的值?要求:(1)写出实验步骤.(2)写出大气压强的计算公式.【解题策略】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识,拉力与大气压力相等,运用等量代换法求出大气压力.三、专题练习1.甲、乙、丙三支相同的试管中都装有相同质量的水,现在把甲竖直放置,乙、丙倾斜放置(水未流出),如图14-142所示,则哪支试管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大( )A.甲试管 B.乙试管 C.丙试管 D.甲、乙、丙试管受到水的2.如图14-145甲所示,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圆柱体金属块缓慢浸入水中(水足够深),在圆柱体接触容器底之前,能正确反映弹簧测力计示数F和圆柱体下表面到水面距离h的关系图像是如图14-145乙所示的 ( )3.双休日,小段一家人去动物园游玩时,小段给妈妈和小象拍了一张合影,如图14-156所示,在拍摄现场的沙地上,留下了小象和妈妈的脚印,小段发现小象的脚印还没有妈妈的脚印深.如果小象的质量是2 t,此时小象的触地面积为2500 cm2;妈妈的体重为500 N,所穿的“远征牌”皮鞋每只触地面积为20 cm2,请你通过计算解释这个现象.(g 取10 N/kg)4.如图14-157所示,小莉同学用水桶给刚刚栽上的树苗浇水.桶装满水时,水桶、水和漂浮在水面上的水勺的总重为120 N,水面距桶底高度h=0.3 m.(g取10 N/kg,ρ水=1.0×103kg/m3)问:(1)桶装满水时,水对桶底的压强多大?(2)小莉将水桶提离地面0.2 m后,沿平地行走20 m到栽树处,求整个过程中人对水桶所做的功.(3)若水勺的质量为0.5 kg,且完全漂浮在水面,求水勺受到的浮力大小.。
九年级物理组压强复习集体备课教案
九年级物理组压强复习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压强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压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压强的定义及计算公式。
2. 压强的单位及换算。
3. 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4.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5. 压强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单位及换算、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2. 教学难点:压强的大小计算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2. 利用实验和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压强的概念和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压强的概念。
2. 讲解:讲解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单位及换算。
3. 实验:安排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4. 应用:分析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运用压强的知识进行解释。
5. 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一些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8. 反馈:收集学生的作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
9. 复习:在下一节课开始时,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复习。
10. 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实验报告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2.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3. 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企业代表,进行专题讲座或实地考察,拓宽学生的视野。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研究,深入探究压强的应用领域,如工程设计、医学等领域。
八、教学资源1. 教材:《九年级物理教材》。
2. 实验器材:压力计、受力面积不同的物体、实验桌等。
《压强和浮力》优秀教案集
2.请同学们观察自己的书包带子。
想一想平时背书包时,觉得宽带子好,还是细带子好,为什么?二.新课教学1.压力①压力概念: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压力的方向怎样?②压力与重力的关系(结合图10-2画出压力示意图)③演示图10-3实验。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
力面积有关。
2.压强①压力的作用效果用压强来表示。
学生回答总结得出结论(一)课题大气的压强(二)课时一课时(三)教学目标1、知道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了解大气压强存在的实例。
2、知道托里拆利实验的方法及结果,记住大气压强的值。
3.能用大气压强的知识解释有关现象,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四)重点和难点重点是理解大气压强的现象,难点是大气压强知识的应用。
(五)教学方法实验探索,分析对比,指导应用。
(六)教(学)具演示用:玻璃杯、硬纸片,水,可口可乐瓶1个,广口瓶,浸过酒精的棉球,细砂,煮熟剥壳鸡蛋一个,注射器,钩码,约1米长的玻璃管,水槽水银,皮碗,米尺,烧瓶,两用气筒。
学生用:皮碗(每两位学生一对)。
(七)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1、演示实验;实验置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1)将硬纸片平放在平口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硬纸片掉下)(2)将玻璃杯装满水,仍用硬纸片盖往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硬纸片没有掉下来)。
再慢慢按下图1把杯口向各个方向转一圈,又看什么现象?(硬纸片仍没有掉下来)。
2、引题:同学们想知道实验中硬纸片不会掉下来的原因吗?学习了本节课的知识,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二、新课教学(一)大气压强的存在:1、阅读课本中马德堡半球实验的故事,并要求学生用两个皮碗作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学生照课本中图11—2做实验,两个皮碗口对口挤压。
然后两手用力往外拉,发现要用较大的力才能拉开。
讨论如何操作,拉开皮碗的力更大。
2、师生讨论:马德堡半球实验和模拟实验的共同点是:将金属球内和皮碗内的空气抽出或挤出;实验效果(表现为拉力的大小)取决于抽出和挤出的空气的多少。
九年级物理组压强复习集体备课教案
九年级物理组压强复习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单位。
2. 使学生理解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的关系。
3. 培养学生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压强的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2. 压强的计算公式:p = F/S,其中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
3. 压强的单位:帕斯卡(Pa)。
4. 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压力大小、受力面积。
5.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单位及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
2. 教学难点:压强公式的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压强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压强的概念及其应用。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 运用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压强现象,引发学生对压强的兴趣。
2. 讲解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单位,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基本知识。
3. 分析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引导学生通过实例验证这些因素。
4. 运用压强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6.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有关压强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压强概念、计算公式和影响因素的掌握情况。
2. 练习题:布置课堂练习题,评估学生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合作能力和交流技巧。
七、教学反思2.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后续课程做好准备。
3.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八、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压强知识。
2. 收集生活中的压强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一节《压强》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一节《压强》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什么是压强,能够用正确的单位表示压强。
2. 掌握计算压强的方法,并能够解决与压强相关的问题。
3. 了解压力和压强的区别,并能够正确运用这两个概念。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压强的概念以及计算压强的方法。
压强的概念压强是单位面积受到的压力,在力学中用P表示,其计算公式为:P = F / A,其中P表示压强,F表示受力大小,A表示受力面积。
压强的单位压强的单位有帕斯卡(Pa)、千帕(kPa)等,其中1帕斯卡等于1牛/米^2。
计算压强的方法计算压强的方法为:将受力大小(单位为牛)除以受力面积(单位为平方米)。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在黑板上写下"压强"二字,引发学生的兴趣。
2. 通过实物和图片的展示,让学生感知压强的概念。
3. 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案例,寻找压强的体验。
4. 制定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计算压强的方法。
5. 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要点。
教学资源- 教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实物展示:压力计、气球等- 彩色图片:压力计示意图、压力计使用实例等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其对压强概念的理解。
2. 小组活动: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计算压强的方法是否正确。
3. 结对互评:让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对方的表现,提供及时的反馈。
参考资料1.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材2. 人教版教辅资料:八年级物理教师用书3. 国家教育部教学大纲:八年级物理教学内容说明。
压强和浮力集体备课
《压强和浮力》复习课教案教学目标:1、本部分考查要求理解压强概念,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能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认识生产和生活中的连通器;2、知道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浮力的作用;会用称重法求解物体受到的浮力;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会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物体受到的浮力 教学重难点:中考题型分析和处理课时安排:4课时(知识结构梳理1课时、典型习题讲解1课时、学生课堂训练2课时)第一课时1、压强知识结构梳理:压强2、浮力知识结构梳理浮力第二课时教程:典型考题精讲 1、(09江苏)25.置于水平地面上的石柱,高为0.4m ,横截面积为0.15m 2,质量为150kg ,g 取10N/kg .求:(1)石柱的重力; (2)石柱的密度;(3)石柱对水平地面的压强.2、(09四川绵阳)19.长江三峡大坝上下游水位差最高可达113 m ,上游的船要在船闸中经过5个闸室使船体逐渐降低,每个闸室水位变化二十多米,因而三峡船闸的闸门非常大。
其首级人字闸门每扇高39.5 m ,宽20.2 m 。
倘若门外的水位高30 m ,则这扇闸门所受水的最大压强是 Pa ,已知闸门所受水的平均压强是最大压强的一半,则这扇闸门所受水的压力是 N 。
(g 取10 N/kg ) 3、(09成都)发生在山区的大地震,往往会形成很多的堰塞湖(如图14所示),这些堰塞湖随时有溃堤的可能,严重的威胁着下游群众的生命安全。
若某堰塞湖湖堤底部的水深已达到55 m ,水的密度为1.0×l03 kg/m 3,g 取10 N/kg 。
5、浮力的应用: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密度计6、计算浮力的方法 1.称重法:F 浮=G-F 拉2.压力差法:F 浮=F 上-F 下3.阿基米德原理:F 浮=G 排=ρ液gV 排4.利用浮沉条件(平衡法)(1)求上述情况下湖堤底部受到的水的压强。
压强与浮力集体备课
中考复习《压强与浮力》(九年级物理科集体备课稿)主备人:曾志兵(一)复习方法指导1、压强压力和压强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这一单元的内容有三个部分:(1)压力压强的概念,固体压强的计算;(2)液体的压强;(3)大气压强;压强是贯穿这一单元的主干,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也是考试重点。
学习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抓住特点:对比进行复习。
将有联系,而又不同的概念、公式等对比分析是学习物理常用的方法。
例如将压力与重力进行对比分析便于找出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学习压强时,可将压强和压力进行对比分析;再如P=F/S,P=ρgh都是计算压强的公式,在运用它们分析、计算压强时,要注意它们的条件和适用范围,P=F/S 适用于固体、液体和气体,常用来计算固体的压强,公式变形后,F=P·S常用来计算液体和气体对受力面的压力。
而P=ρgh是液体压强计算公式,不能用它来计算气体压强。
二、由于固体和液体的性质不同,在计算它们的压力和压强时,要采用不同的方法。
在计算固体的压力、压强时,要先算压力后算压强,压强一般用P=F/S计算。
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不一定等于液体重力,所以在计算液体的压力,压强时要先用P=ρgh求压强,利用公式F=P·S求出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
三、抓特性,简化分析和计算过程:P=F/S一般用来求固体对受力面的压强。
P=ρgh一般用来计算液体在某一深度时的压强,但对于上下截面相同,密度相同的柱形物体、长方体等也可用P=ρgh计算固体压强,若容器为柱形容器,则容器内所盛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大小等于液体重,可以用公式P=F/S求液体的压强。
在归纳解题思路和方法时,不但要总结出一般规律,还要找出它们的特性,特殊的解题方法。
2、浮力:浮力是初中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中考的热点,涉及到的知识有,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浮沉条件及应用,知识综合性强,题目难度大,复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采用对比的方法,弄清容易混淆的概念。
初中物理压强公开课集体备课教案
初中物理压强公开课集体备课教案
压强
袁桥镇中心初中冒维华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压力的概念及压力与重力的区别。
(2)理解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3)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及单位。
(4)应用压强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小孩意外落水的事件,培养学生见义勇为的精神及科学观念。
(2)以我国先进的坦克为例题背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二、设计思路
由生活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观察归纳建立压力概念→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类比速度得出压强概念及公式→由
物理走向社会
三、教学资源:
小瓷盆、沙子、小方桌、钩码、多媒体设备和课件
四、教学设计。
压强浮力教案
压强浮力教案教案标题:压强浮力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压强和浮力的概念,并能够区分它们之间的关系。
2. 掌握计算压强和浮力的方法,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3.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验证浮力的存在,并理解浮力对物体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理解压强和浮力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实验观察和验证浮力的存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现象,引出浮力的概念,并与压强进行比较,引发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压强和浮力的概念及计算公式,引导学生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举例说明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实验: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测量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力,验证浮力的存在,并让学生通过实验数据计算浮力的大小。
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计算压强和浮力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浮力对于船只、潜水艇等物体的应用,并展示相关实例,拓展学生对于浮力的应用理解。
6.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压强和浮力的重要性及应用。
四、教学手段:1. 实验器材:水槽、不同重量的物体、测量工具等。
2. 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压强和浮力的概念及应用。
3.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估:1.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设计、数据记录和分析等内容。
2. 练习成绩:通过练习题的成绩评定学生对于压强和浮力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压强和浮力的概念,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同时,通过实验的设计和实施,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压强集体备课
饶峰中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备教学设计(一)引入新课:展示两幅图片:1.啄木鸟捉虫2.鸭子划水请同学们从图片中总结出各自的特点示问:如果把啄木鸟的嘴换成鸭子的嘴、把啄木鸟的脚换成鸭子的脚,会出现什么现象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道理。
(二)新课教学1、展示本节课学习目标2、对物体受力分析得出压力①小孩对地面的压力(如图)结论:小孩垂直压在地面上②图钉对墙壁的压力(如图)结论:图钉垂直压在墙面上③木块对斜面的压力(如图)结论:木块垂直压在斜面上总结三条结论:小孩垂直压在地面上的力图钉垂直压在墙面上的力压力集体备课研讨记录:展示生活图片,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情景设置较好。
通过让学生对生活中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理解压力的概念,但不能太多,否则耽误时间,影响进度。
木块垂直压在斜面上的力得到压力的概念: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3、练习画出压力的示意图并与重力进行比较对比项名称施力物体受力物体方向两者关系重力压力分析归纳:课本受到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桌面受到压力的施力物体是课本。
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压力的方向是垂直于接触面的。
4、练习3、压力作用效果复习提问:力的作用效果;压力从生活走向物理:师:举生活中的例子:(1)用手按皮肤,手指对皮肤有压力,皮肤被按进一些,用的力越大,陷入越深;(2)用手按图钉帽,手对图钉有压力,图钉尖扎进桌面。
师:用物理的语言描述这些事例,找出这些事例中所包含的共同特征?(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引导提出:相同之处,都有压力产生,都产生了作用效果)师:请同学们分析这些现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引导提出:不同之处,压力的作用效果、力列举生活实例,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的大小、受力面积等不同)师:谁能够根据这些现象提出一个可探究的问题?(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引导提出: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学生自行实验:利用桌上的实验器材教师演示实验,选用器材:小桌、砝码盒、钩码盒和一海绵。
压强教学教研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物理学科的教学改革也在不断推进。
压强作为物理学科的重要知识点,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压强教学效果,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我校物理教研组于近日开展了压强教学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的1. 分析压强教学现状,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 探讨压强教学的有效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4. 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三、活动时间2022年9月15日四、活动地点学校物理实验室五、活动内容1. 压强教学现状分析教研活动开始,首先由教研组长对压强教学现状进行分析。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观察课堂实际教学情况,发现目前压强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1)教师对压强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导致教学过程中对概念讲解不透彻。
(2)教学方式单一,缺乏趣味性,学生参与度不高。
(3)实验操作不规范,实验数据不准确,影响教学效果。
(4)评价方式单一,无法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2. 压强教学有效方法探讨针对以上问题,教研组展开了深入的讨论,提出了以下有效方法:(1)加强教师对压强概念的理解,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应深入学习压强相关知识,掌握压强的概念、性质和应用,以便在教学中准确讲解。
(2)丰富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参与度。
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实验、游戏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氛围。
(3)规范实验操作,确保实验数据准确。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指导,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提高实验效果。
(4)多元化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学习成果。
教师可以采用课堂表现、实验报告、作业、测试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3. 教学资源分享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研组鼓励教师分享优质教学资源。
在本次活动中,多位教师分享了他们在压强教学中的优秀案例和经验,为其他教师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4. 教学研讨教研组针对压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提出了以下教学建议:(1)注重压强概念的理解,引导学生掌握压强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利用浮力测密度集体备课记录
利用浮力测密度集体备课记录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液体压强和气体压强的进一步延伸。
综合应用了力,二力合成。
力的平衡,密度等知识。
因此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要求较高。
学情分析:学生较难将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重力联系起来,所以要安排充分的实验。
教法设计:引导学生从实验中总结物理规律。
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列图表,明确文章结构层次。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②理解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②经历探索浮力大小过程;
③从日常生活现象入手,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兴趣;
②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在实验过程中勇于创新精神。
1.浮力的方向
问题:水面上的天鹅受到浮力的方向向那?它的施力物体是谁?
(利用二力平衡只是解答)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是液体
2.下沉的物体是否也受到浮力
创设情境:将木块,别针,笔帽,粉笔头投入水中,有的漂浮,有的下沉。
问题:沉入水中的物体受浮力吗?
验证: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钩码的重力,将钩码浸入水中,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有无变化。
结论:下沉的物体也受浮力。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测浮力的方法: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
九年级物理组压强复习集体备课教案
九年级物理组压强复习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压强的计算公式;(2)掌握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3)能够运用压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2)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3)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爱好;(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3)培养学生关心生活、关注社会发展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压强的概念及计算公式;2.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3. 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应用;2. 教学难点: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以及如何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压强的思考,导入新课;2. 知识讲解:讲解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3. 实验演示:进行相关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压强的变化;4.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压强现象,让学生学会运用压强知识解释实际问题;5.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复习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应用;2. 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压强现象,试着用所学知识解释;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压强概念和计算公式的理解程度;2. 实验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压强的奥秘;2. 利用实验教学,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压强的变化,提高学生的兴趣;3.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八、教学拓展:1. 探讨压强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工程、医学等;2. 引导学生关注压强技术的发展,了解国家在压强领域的研究成果;3. 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竞赛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章共分6节,新授课及练习用12课时,复习检测用4课时。
第一节压强1-2课时
第二节液体的压强2课时
第三节大气压强2课时
第四节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1-2课时
第五节浮力2课时
第六节浮力的利用1-2课时
总结和复习2课时
单元测试和讲评2课时
从教学内容的呈现来看,教材还注意了体现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方式,突出了科学探究在教学中的地位,本章的主要内容都是通过学生的探究得出结论的。例如: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液体压强的特点;气体压强跟流速的关系;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等等。教材尽可能多地安排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的探究活动,是为了让学生在观察实践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感悟科学研究的方法
2.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3.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
4.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5.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压强、压强的简单计算、压强的探究。
浮力的应用、理解压强、实验探究
பைடு நூலகம்教学措施:
本章教材中各节开篇都是从学生感兴趣或学生熟悉的现象人手,注意从生活走向物理。例如:比较小小的蝉的口器和庞大的骆驼产生的压强;潜水艇为什么要用厚钢板制,我们为什么没见过在深水中生活的活带鱼……这样很容易将学生带人学习的情境,让学生体会物理是有用的。教材关注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兴趣,期望学生在现象的对比中,提升对科学理念本质的认识,在对科学的理解和应用中,获得和发展兴趣。
本章的内容核心是压强,它是学习液体压强、大气压强、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基础。因此,处理好压强的教学是搞好本章教学的关键环节。
课程标准对浮力的要求较为宽松,教材的编写也有了不小变化,这是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的。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滕家学校单元集体备课记录
年级
初三
学科
物理
时间
3月
地点
初三办公室
参加人员
理化组全体教师
中心发言人
张长庚
课题
第七章压强和浮力
主持人
欧良波
教材分析:
本章的内容包括压强、液体的压强、大气压强、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浮力和浮力的利用。这些内容具有很强的规律性,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也有广泛的作用。学生对于跟这些知识相关的现象较为熟悉,但对其中的道理却不一定理解。因此,对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利于学生理解身边的科学,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就给教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打下了较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