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璞作品_宗璞散文
紫藤萝瀑布作者简介宗璞
本文以“紫藤萝瀑布”为题,但文 章的主要内容显然不仅仅是描写紫藤萝。 作者面对盛开的紫藤萝花,深受启示, 抚今追昔,感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
生动形象细腻地写出紫藤萝每一朵花不同部 位的深浅颜色,显得亮丽可爱、玲珑剔透既有动感 又有情趣。
3).“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 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 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用“花”比喻“帆” ,用“花托”比喻 “舱” ,形象、生动、具体地写出盛开的紫藤萝 花的形状,显出生机勃勃。
紫藤萝
不是的,因为,它是很多
很多的紫藤萝花组成的,因为 像瀑布一样从空中垂下来,不 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所 以文章叫《紫藤萝瀑布》。
作者简介
宗璞,当代女作家,原名 冯钟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 自幼生长于清华园,吸取了中国 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 养深厚,气韵独特。她的小说刻 意求新,语言明丽而含蓄,流畅 而有余韵。她的散文情深意长, 隽永如水。
8.记叙文中的记叙顺序有:
顺序、倒叙、插叙、(补叙)
文中有一段是插叙,你找找看?
“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大株紫藤萝”一段
插叙的内容有什么作用呢?
用十多年前紫藤萝幸遭遇,与人的不幸遭遇形成 类比,说明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
6.第9自然段,“紫色的瀑布……人的心底”?
这段文字既写出了花的壮丽,又抒发 了作者被生机勃勃的花所感染,愉悦欢畅 的心情。
7.面对紫藤萝, 作者的感情有怎样的变化, 对生命又有怎样的感悟?
紫藤萝花的命运,从花的稀落到毁掉, 再到如今的繁花似锦,正是几十年来整个 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作者回顾花和人 的命运,感悟到生命的永恒,更不能沉湎 与个人的不幸中不能自拔,应与祖国人民 同呼吸共命运。
现代名家宗璞精美散文
现代名家宗璞精美散文宗璞对创作情有独钟,她说:“读小说是件乐事,写小说可是件苦事。
不过苦乐也难截然分开。
没有人写,读什么呢?下辈子选择职业,我还是要干这一行!”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现代名家宗璞精美散文,供大家欣赏。
现代名家宗璞精美散文:报秋似乎刚过完春节,什么都还来不及干呢,已是长夏天气,让人懒洋洋的像只猫。
一家人夏衣尚未打点好,猛然却见玉簪花那雪白的圆鼓鼓的棒槌,从拥挤着的宽大的绿叶中探出头来。
我先是一惊,随即怅然。
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
以后便是处暑便是白露便是秋分便是寒露,过了霜降,便立冬了。
真真的怎么得了!一朵花苞钻出来,一个柄上的好几朵都跟上。
花苞很有精神,越长越长,成为玉簪模样。
开放都在晚间,一朵持续约一昼夜。
六片清雅修长的花瓣围着花蕊,当中的一株顶着一点嫩黄,颤颤地望着自己雪白的小窝。
这花的生命力极强,随便种种,总会活的。
不挑地方,不拣土壤,而且特别喜欢背阴处,把阳光让给别人,很是谦让。
据说花瓣可以入药。
还有人来讨那叶子,要捣烂了治脚气。
我说它是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算得一种玉簪花精神罢。
我喜欢花,却没有侍弄花的闲情。
因有自知之明,不敢邀名花居留,只有时要点草花种种。
有一种太阳花又名死不了,开时五彩缤纷,杂在草间很好看。
种了几次,都不成功。
"连死不了都种死了。
"我们常这样自嘲。
玉簪花却不同,从不要人照料。
只管自己蓬勃生长。
往后院月洞门小径的两旁,随便移栽了几个嫩芽,次年便有绿叶白花,点缀着夏末秋初的景致。
我的房门外有一小块地,原有两行花,现已形成一片,绿油油的,完全遮住了地面。
在晨光熹微或暮色朦胧中,一柄柄白花擎起,隐约如绿波上的白帆,不知驶向何方。
有些植物的繁茂枝叶中,会藏着一些小活物,吓人一跳。
玉簪花下却总是干净的。
可能因气味的缘故,不容虫豸近身。
花开有十几朵,满院便飘散着芳香。
不是丁香的幽香,不是桂花的甜香,也不是荷花的那种清香。
它的香比较强,似乎有点醒脑的作用。
宗璞经典散文:柳信,作文
宗璞经典散文:柳信,作文宗璞经典散:柳信今年的春,得特别踌躇、迟疑,乍暖还寒,翻复去,仿佛总下不定决心。
但是路边的杨柳,不知不觉间已绿了起,绿得这样浅,这样轻,远望去迷迷蒙蒙,像是一片轻盈的、明亮的雾。
我窗前的一株垂柳,也不知不觉在枝条上缀满新芽,泛出轻浅的绿,随着冷风,自如地拂动。
这园中原有许多花木。
这些年也和人一样,经历了各种斧钺虫豸之灾,只剩下一园黄土、几株俗称瓜子碴的树。
还有这棵杨柳,年复一年,只管自己绿着。
少年时候,每到春,见杨柳枝头一夜间染上了新绿,总是兴高采烈,觉得欢喜极了,轻快极了,好像那生命的颜色也染透了心头。
曾在中学作里写过这样几句:嫩绿的春天又了看那陌头的杨柳色世界上的生命都聚集在那儿了不是么?那年轻的眼睛般的鲜亮呵--老师在这最后一句旁边打了密密的圈。
我便想,应该圈点的,不是这段字,而是那碧玉妆成绿丝绦般的杨柳。
于是许多年,便想写一篇《杨柳辩》,因为历并不认为杨柳是该圈点的,总是以松柏喻坚贞,以蒲柳比轻贱。
现在呢,"辩"的锐气已消,尚幸并未全然麻木,还能感觉到那柳枝透露的春消息。
抗战期间在南方,为躲避空袭,我们住在郊外一个庙里。
这庙坐落在村庄附近的小山顶上,山上蓊蓊郁郁,长满了各样的树木。
一条歪斜的、可容下一辆马车的石板路从山脚蜿蜒而上。
路边满是木香花,春结成两道霜雪覆盖的花墙。
花墙上飘着垂柳,绿白相映,绿的格外鲜嫩,白的格外皎洁,柳丝拂动,花儿也随着有节奏地摇头。
庙的右侧,有一个小山坡,草很深,杂生着野花,最多的是野杜鹃,在绿色的底子上形成红白的花纹。
坡下有一条深沟,沟上横生着一株柳树,据说是雷击倒的。
虽是倒着,还是每年发芽。
靠山坡的一头有一个斜生的枝杈,总是长满长长的柳丝,一年有大半年绿阴阴的,好像一把撑开的绿伞。
我和弟弟经常在这柳桥上跑跑去,采野花;捉迷藏,不用树和灌木,只是草,已足够把我们藏起了。
一个残冬,我家的小花猫死了。
昆明的猫很娇贵,养大是不容易的。
初一语文《紫藤萝瀑布》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与赏析
初一语文《紫藤萝瀑布》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与赏析【作者简介】宗璞,1928年生,女,原名冯钟璞,笔名有任小哲、丰非等。
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自幼生长于清华园,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
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
曾在中国文联、文艺报等单位工作。
1960年调《世界文学》编辑部。
“文革”前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红豆》《桃园女儿嫁窝谷》《不沉的湖》《后门》《知音》等,《红豆》曾受到不应有的批判。
“文革”后,有短篇小说《弦上的梦》、中篇小说《三生石》,获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
1981年北京出版社出版了《宗璞小说散文选》。
后来又抱病奋力创作反映中华民族知识分子命运的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其第一部《南渡记》已于1987年问世,获得了好评。
她的小说,刻意求新,语言明丽而含蓄,流畅而有余韵,颇具特色。
她的散文情深意长,隽永如水。
宗璞(1928—)女,原名冯钟璞,笔名有任小哲、丰非等。
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1928年7月生于北京,十岁时随家庭南迁到昆明。
上过南菁小学和西南联大附中。
1946年考入天津南开大学外文系,后转入清华大学外文系,1951年毕业。
曾在中国文联、文艺报等单位工作。
1960年调《世界文学》编辑部。
“文革”前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红豆》《桃园女儿嫁窝谷》《不沉的湖》《后门》《知音》等,《红豆》曾受到不应有的批判。
“文革”后,有短篇小说《弦上的梦》、中篇小说《三生石》,获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
1981年北京出版社出版了《宗璞小说散文选》。
后来又抱病奋力创作反映中华民族知识分子命运的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其第一部《南渡记》已于1987年问世,获得了好评。
1948年开始发表作品,成名作为1957年的短篇小说《红豆》。
新时期她开始大量发表作品,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弦上的梦》(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中篇《三生石》(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童话《总鳍鱼的故事》(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蜗居》、《我是谁》等。
《废墟的召唤》宗璞
甲 zh òu (胄 热 ch én (忱
2.词语积累
) )
) )
yǐ l ǐ(迤
)( 逦
(1)________ 甲胄 :盔甲。
(2)停滞: 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 。
废墟 :城市、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凉地 (3)________
方。 (4)凝固: 比喻固定不变;停滞
迤逦 :曲折连绵。 (5)________ 嗫嚅 :形容想说话而又吞吞吐吐不敢说出来的样子。 (6)________ (7)凭吊: 。
4.从文中找出作者与年轻人的辩论,谈谈自己的理 解?
作者满怀爱国之心,也想为祖国的振兴尽到 自己的责任。他与年轻人的辩论,反映了两 代人的不同看法。辩论的结果是意见达成一 致,这正是这蒙受着民族耻辱的废墟给后人 的启示。
齐读最后两段,讨论这两段的含义和作用。
作者再一次强调要留下这废墟,要记住废墟的召唤, 因为它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因为它能激励一代又一 代人为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而奋斗。
作者简介
宗璞,原名冯钟璞,笔名 还有绿蘩、任小哲等。现 代女作家。1928年7月生于 北京。1984年当选为中国 作家协会理事,现列入 1986年国际名人录和国际 著名作家名人录。
•主要作品有:《弦上的梦》、《三生石》、《丁香 结》。其中《三生石》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 说奖, 《弦上的梦》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童话《老鳍鱼的故事》获得中国作家协会首届全国 优秀儿童文学奖。
1.阅读第一段景色描述给我们呈现出怎样的一 幅画面,指出其作用?
第一段描绘了一幅清冷凄凉的画面,为 全文奠定了基调,总领全文。
阅读文章第二段回答以下各题
1.怎样理解“这一组建筑遗迹宛如一列正在覆没的 船只”这句话? 运用比喻形象的写出了圆明园已经成为了 废墟,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历史已经在这 里停滞。 2.作者用三十年前心中的念头和三十年后“他还是 停泊在原野上”的现实,表达出怎样的一种情绪? 本段中还有那些场景的描绘也表达出这样的情绪?
平芜尽处是春山宗璞散文集
这些摘录只是《平芜尽处是春山》中的一部分,这本书中还有许多其他精彩 的段落和句子。阅读这本书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水平,还可以让 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生和世界。
宗璞的散文在营造意境方面表现出色,她善于运用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感官 描写,将读者带入到一种特定的情感氛围中。在《平芜尽处是春山宗璞散文集》 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生活的细微观察和深入体验,如《冬至的梦》中对于冬 天景象的生动描绘,《秋韵》中对秋季景色的诗意表达。这些文章不仅使人领略 到自然之美,更让人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深情厚意。
除了对自然与人生的诗意描绘外,《平芜尽处是春山宗璞散文集》还包含了 许多具有深刻思辨色彩和哲理内涵的文章。例如,《真实与幻境》探讨了真实与 虚构的关系,《命若琴弦》则通过讲述一个悲惨的故事来阐述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这些文章体现了宗璞对人生、命运的独到见解和深邃思考。
宗璞的散文艺术风格独特,她的文字既流畅自然,又富有表现力。在她的笔 下,每一个字句都仿佛有着丰富的内涵和生命力。例如,《西湖漫笔》中对于湖 光山色的描绘,《墨城红月》中对古城墙的诗意呈现,都展现了宗璞独特的艺术 风格和语言魅力。
“大自然的美是一种永恒的美,它不需要人类的赞美和修饰。就像那朵盛开 的野花,它并不因为没有人欣赏就停止开放。人类只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我们的 生命和存在都依赖于大自然的恩赐。”这段话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 的尊重,提醒我们要珍惜大自然赋予我们的一切。
“文化是一种积累,是一种力量。它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现在,更 好地面对未来。文化不是一种装饰,而是一种内在的品质。”这段话强调了文化 的重要性,认为文化是一种力量,能够让我们更好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宗璞散文5篇
宗璞散文5篇
宗璞(字景璞)是中国明代文学家,他的散文作品流传广泛,被誉为"山水人文之最"。
以下是宗璞的五篇著名散文作品:
1. 《醉翁亭记》:这是宗璞最著名的散文之一,记述了他在江南游历时,在醉翁亭欣赏山水、观察民情的经历,以及对人生、自然和人文的思考。
2. 《登岳阳楼记》:宗璞在岳阳楼登高,饱览楚汉之地的壮丽景色,他通过对楼的历史、地理和文化的描述,表达了对楚汉文化的敬仰和思考。
3. 《祭侄文》:这篇散文是宗璞为了纪念已故侄儿而写的,表达了他对亲人的深情和对生命的思考,感慨万物变化,人生短暂。
4. 《陈情表》:宗璞撰写的一封陈述忠诚之情的表章,表达了他对朝廷的忠诚和愿意为国家尽忠的决心,被誉为忠义之文。
5. 《枕上诗》:宗璞在睡梦之中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对逝去爱人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这些作品体现了宗璞对自然、人文和生命的独特感悟和艺术表达,
展现了他优美的文笔和深邃的思想。
建议您在图书馆、书店或互联网上寻找宗璞的作品集,以更全面地了解和欣赏他的散文作品。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专题训练——宗璞的散文
散文专题训练----宗璞的散文一、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三幅画宗璞①戊辰龙年前夕,往荣宝斋去取裱的字画。
在手提包里翻了一遍,不见取物字据。
其实原字据已莫名其妙地不知去向,代替的是张挂失条,而连这挂失条也不见了。
②业务员见我懊恼的样子,说,拿走罢,找着以后寄回来就行了。
③我们高兴地捧了字画回家。
一共五幅,两幅字三幅画,一幅幅打开看时,甚生感慨,现只说这三幅画。
三幅画均出自汪曾祺的手笔。
④老实说,在1986年以前,我从不知汪曾祺擅长丹青,可见是何等的孤陋寡闻。
原只知他不只写戏还能演戏,不只写小说散文还善旧诗,是个多面手。
40年代初,西南联大同学上演《家》。
因为长兄钟辽扮演觉新,我去看过戏。
有两个场面印象最深。
一是高老太爷过世后,高家长辈要瑞珏出城生产,觉新在站了一排的长辈面前的惶恐样儿。
哥哥穿一件烟色长衫,据说很潇洒。
我只为觉新伤心,以后常常想起那伤心。
一是鸣凤鬼魂下场后,老更夫在昏暗的舞台中间,敲响了锣,锣声和报着更次的喑哑声音回荡在剧场里,现在眼前还有那老更夫的模样,耳边还有那声音,涩涩的,很苦。
⑤老更夫是汪曾祺扮演的。
⑥时光一晃过了40年。
80年代初,《钟山》编辑部要举办太湖笔会,从苏州乘船到无锡去。
万顷碧波,洗去了尘俗烦恼,大家都有些忘乎所以。
汪兄忽然递过半张撕破的香烟盒纸,上面写着一首诗:“壮游谁似冯宗璞,打伞遮阳过太湖,却看碧波千万顷,北归流人枕边书。
”我曾要回赠一首,且有在船诸文友相助,乱了一番,终未得出究竟。
而汪兄这首游戏之作,隔了5年清晰地留在我记忆中。
⑦1986年春,偶往杨周翰先生家,见壁悬画图,上栖一只松鼠,灵动不俗。
得知乃汪兄大作时,不胜惊异。
又有一幅极秀的字,署名上官碧,又不知这是沈从文先生笔名。
杨先生则为我的无知而惊异,笑说:“你怎么什么都不知道?”⑧实在是的,我常处于懵懂状态,这似乎是一种习惯。
不过一经明白,便有行动,虽然还是拖了许久。
初夏时,我修书往蒲黄榆索画,以为一年半载后可得一张。
高考散文阅读——《爬山》 宗璞
——《爬山》 宗璞
《爬山》 宗璞
我喜欢爬山。 山,可不是容易亲近的,得有多少机缘凑合,才能来到 山的脚下。谁也不能把山移到家门前。它不像书,无论内容多 么丰富高深,都可以带来带去,枕边案上,随时可取。置身于 山脚,才是看到书的封面,或瑰丽,或淡雅,或雄伟,或玲珑, 在这后面蕴藏着不可知。若要见到每一页的景象,唯一的办法, 是一步步走。 山是老实的。山也喜欢老实的、一忆。我们终于到了。洞里会怎样?因 为谁也不曾到过这类的洞,大家都很兴奋。(记叙)进洞了,甬道不宽,地上 湿漉漉的,洞顶也在滴水。灯光很弱,显得有些神秘。(描写)
前面的人忽然发出一阵惊叹之声,我们进入了一个大厅堂。头上是一个 大圆顶,这样的高大!似乎山也没有这样高。(抒情)“那么山是空的了。” 谁说了一向。我们还没有来得及惊叹,灯光灭了,眼前漆黑一片,惊叹声变作 惋惜的叹声。我们看到石的帐幔,又是这样高大!(抒情)像是它撑住了黑色 的天空。看到洞顶垂下的石钟乳,如同小小的瀑布。看得最清楚的是路边的一 只骆驼。它站在那里,不知有几千万年了。第五厅较小,身旁石壁上缀满了闪 亮的雪花,头顶垂着一穗穗玉米,不知出自哪一位能工巧匠之手。等我们赶到 第六厅——最后一厅时,看到了一座座玲珑剔透的山峰,在明亮的灯光下,宛 如仙境,据说这里有十八罗汉像。又是正要惊叹时,灯倏地灭了,只妤慨叹缘 悭,不得识罗汉面。但是得睹仙山,也算是到了西天吧。
我登上了始信峰,那是我登山的最终级处。这峰较小,却极秀丽,只容 一人行走的窄石桥下,深渊无底。远看石笋矼,真如春笋出土,在悄悄地生 长。峰顶是一块大石,石上又有石,我没有想到,上面又写着“从容”二字。
我从容地下了山。因为未上天都,有人为我遗憾。想来我虽不肯半途而 废,却肯适可而止,才得以从容始,又以从容终。
部编版六年级第一学期《丁香结》
部编版六年级第一学期《丁香结》《丁香结》作者简介作者:宗璞,1928年生于北京,女,原名:冯钟璞,笔名有任小哲,丰非等。
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
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退休于中国社会科学业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既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学厚渊源,又得外国文化长期耳濡目染,她的作品蕴含东方传统哲学文化和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相结合的精神内涵,具有独特的艺术气质和高雅格调。
主要作品有小说《红豆》《鲁鲁》《三生石》;童话《寻月记》《花的话》《总鳍鱼的故事》;散文《西湖漫笔》《奔落的雪原》《花朝节的纪念》《三松堂断忆》等,出版了多种小说散文童话选集。
由《南渡记》《东藏记》《西征记》《北归记》组成的四卷本长篇小说《野葫芦引》是宗璞创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丁香结》写作背景《丁香结》是作家宗璞的一部散文集。
作者以丁香结象征生活中解不开的愁怨。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
我们既有赏花的情调,又有解结的心志。
生命给你芬芳的丁香的同时,也给你幽怨的“丁香结”。
这就是生活的常态,也是本文给我们的深刻启示,显露了作者对世事的洞明和对人生的洒脱。
宗璞散文的特点是清新轻盈,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来形容,是很贴切的。
宗璞从清华大学外文系毕业,在一个中国哲学家庭受到传统哲学文化很深的熏陶,然而,她的散文创作却不是引经据典的那种文化散文,而是在自己的感受和体验之上的从笔端流出的心灵之语。
《丁香结》正是这样的作品。
作者笔下的丁香,它承载着苦难和愁怨,是作者刻意寻找的寄托情思攀升思维的依凭。
春天一来,丁香,这自然中的普通花束就充满了城里城外、校内校外,也充满了作者的斗室,“照耀着文思和梦想”。
丁香的脉脉香气驰骋了作者的想象,给之以尺幅千里的功效。
读起来,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字里行间因丁香而带来的欢愉。
作者多少年来心里一直装着丁香,装着古人吟咏丁香的诗句,在一次春雨中忽然发现一柄柄的花蕾恰似一个个的“结”,于是联想到“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开始了作者的人生体悟。
宗璞《柳信》-散文
宗璞《柳信》-散文宗璞《柳信》-精选散文精选散文:宗璞《柳信》今年的春,来得特别踌躇、迟疑,乍暖还寒,翻来复去,仿佛总下不定决心。
但是路边的杨柳,不知不觉间已绿了起来,绿得这样浅,这样轻,远望去迷迷蒙蒙,像是一片轻盈的、明亮的雾。
我窗前的一株垂柳,也不知不觉在枝条上缀满新芽,泛出轻浅的绿,随着冷风,自如地拂动。
这园中原有许多花木。
这些年也和人一样,经历了各种斧钺虫豸之灾,只剩下一园黄土、几株俗称瓜子碴的树。
还有这棵杨柳,年复一年,只管自己绿着。
少年时候,每到春来,见杨柳枝头一夜间染上了新绿,总是兴高采烈,觉得欢喜极了,轻快极了,好像那生命的颜色也染透了心头。
曾在中学作文里写过这样几句:嫩绿的春天又来了看那陌头的杨柳色世界上的生命都聚集在那儿了不是么?那年轻的眼睛般的鲜亮呵--老师在这最后一句旁边打了密密的圈。
我便想,应该圈点的,不是这段文字,而是那碧玉妆成绿丝绦般的杨柳。
于是许多年来,便想写一篇《杨柳辩》,因为历来并不认为杨柳是该圈点的,总是以松柏喻坚贞,以蒲柳比轻贱。
现在呢,"辩"的锐气已消,尚幸并未全然麻木,还能感觉到那柳枝透露的春消息。
抗战期间在南方,为躲避空袭,我们住在郊外一个庙里。
这庙坐落在村庄附近的小山顶上,山上蓊蓊郁郁,长满了各样的树木。
一条歪斜的、可容下一辆马车的`石板路从山脚蜿蜒而上。
路边满是木香花,春来结成两道霜雪覆盖的花墙。
花墙上飘着垂柳,绿白相映,绿的格外鲜嫩,白的格外皎洁,柳丝拂动,花儿也随着有节奏地摇头。
庙的右侧,有一个小山坡,草很深,杂生着野花,最多的是野杜鹃,在绿色的底子上形成红白的花纹。
坡下有一条深沟,沟上横生着一株柳树,据说是雷击倒的。
虽是倒着,还是每年发芽。
靠山坡的一头有一个斜生的枝杈,总是长满长长的柳丝,一年有大半年绿阴阴的,好像一把撑开的绿伞。
我和弟弟经常在这柳桥上跑来跑去,采野花;捉迷藏,不用树和灌木,只是草,已足够把我们藏起来了。
初中语文《宗璞散文》阅读练习
课外阅读宗璞文章,完成下面问题一、丁香结①今年的丁香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
城里街旁,尘土纷嚣之间,忽然呈现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
有的宅院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树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②城外校园里丁香更多。
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有十数棵白丁香和紫丁香。
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
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③在我断续住了近二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
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见檐前积雪。
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
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样浑浊笨拙了。
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
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株丁香联系在一起的。
那十字小丁香,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
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④古人词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
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妖媚。
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⑤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
今年的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⑥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
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她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
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
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⑦小文成后一直搁置,转眼春光已逝。
要看满城丁香,须待来年了。
来年又有新的结待人去解——谁知道是否解得开呢?(选自《小作家选刊》2009年第4期)1.分析第①节画线的句子,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感情赋予在这些丁香花身上的?2.第①②节分别从什么角度描写了丁香花?联系第⑥节,说说作者的用意。
秋韵宗璞读后感
秋韵宗璞读后感《秋韵宗璞》是一部以秋天为主题的散文集,作者宗璞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感悟,描绘了秋天的美丽和深刻的内涵。
读完这部书,我深受感动,对秋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首先,宗璞在书中对秋天的描写非常细腻和生动。
他用“秋风扫落叶,一片金黄”、“秋水澄澈,如镜如画”等形象的语言,将秋天的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
在他笔下,秋天不再是单调的萧瑟和凄凉,而是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的季节。
读到这些描写,我仿佛就能置身其中,感受到秋天的清新和美丽。
其次,宗璞在书中对秋天的内涵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他认为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是一个充满了丰收和希望的时刻。
他用“丰收的喜悦,如火如荼”、“希望的种子,在秋风中飘荡”等生动的比喻,表达了对秋天的赞美和敬畏。
在他的笔下,秋天不仅是一片金黄的景色,更是一种丰富的情感和内涵。
读到这些文字,我对秋天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对生活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
最后,宗璞在书中对人生的思考也让我深受触动。
他认为人生也有四季,而秋天则是一个收获和希望的时刻。
他用“生命如秋水,澄澈而明晰”、“人生如秋叶,虽凋零却依旧美丽”等比喻,表达了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在他的笔下,人生不再是一帆风顺的旅程,而是充满了坎坷和曲折的旅途。
读到这些文字,我对人生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也对未来有了更加深刻的期待。
总的来说,《秋韵宗璞》是一部充满了智慧和感悟的散文集,它不仅描绘了秋天的美丽和深刻的内涵,更让我对生活和人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感悟。
读完这部书,我仿佛对秋天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也对生活有了一种全新的感悟。
希望以后能够多读一些这样的书籍,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更多的滋养和启发。
精选最新丁香结课文原文
今年的丁香花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
城里街旁,忽然呈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
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城外校园里丁香更多。
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那儿有十多棵白丁香和紫丁香。
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
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在我断断续续住了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
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
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
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
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人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
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
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
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古人词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
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
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
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
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
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
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
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
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丁香结》是作家宗璞的一部散文集,作者以丁香结象征生活中解不开的愁怨。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
我们既有赏花的情调,又有解结的心志。
生命给你芬芳的丁香的同时,也给你幽怨的“丁香结”。
这就是生活的常态,也是本文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丁香结》是作家宗璞的一部散文集,荣获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首届新时期散文集嘉奖,作者以丁香结象征生活中解不开的愁怨,这篇散文的蕴意与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有关,而人们对这篇文章也有较好的评价。
宗蹼的散文
紫藤萝瀑布宗璞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紫色的大条幅下,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
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
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
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
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但是我没有摘。
我没有摘花的习惯。
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
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
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
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
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
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
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西湖的绿--宗璞散文
西湖的绿--宗璞散文写景作文:西湖的绿--宗璞散文我要说的地方,是多少人说过写过的杭州。
六月间,我第四次到西子湖畔,距第一次来,已经有九年了。
这九年间,我竟没有说过西湖一句好话。
发议论说,论秀媚,西湖比不上长湖天真自然、楚楚有致;论宏伟,比不上太湖烟霞万倾、气象万千。
好在到过的名胜不多,不然,不知还有多少谬论。
奇怪得很,这次却有炯乎不同的印象。
六月,并不是好时候,没有春光,没有秋意,也没有雪。
那几天,有的是满湖的烟雨,山光水色俱是一片迷蒙。
西湖,仿佛在半醒半睡。
空气中,弥漫了经了雨的栀子花的甜香。
记起东坡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便想,东坡自是最了解西湖的人,实在应该仔细观赏、领略才是。
正像每次一样,匆匆地来,又匆匆地去。
几天中我领略了西湖的“绿”。
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一扑眼而来。
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都是绿的。
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
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
在冷泉亭上小坐,直觉得遍体生凉,心旷神怡。
亭旁溪水波光粼粼,说是溪水,其实表达不出那奔流的气势,平稳处也是碧澄澄的,流得急了,水花飞溅,如飞珠滚玉一般,在着一片绿色的影中显得分外好看。
西湖的胜景很多,各处有不同的好处,即使一个绿色,也各有不同。
黄龙洞绿的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溪十八涧绿得闲。
不能一一去说。
漫步苏堤,两边都是湖水,远水如烟,近水着了微雨,也泛起一层银灰的颜色。
走着走着,忽见路旁的树十分古怪,一棵棵树身虽然离得较远,却给人一种莽莽苍苍的感觉,似乎是从树梢一直绿到了地下。
走近看时,原来四树身上布满了绿茸茸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可爱,使得绿阴阴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
有的青苔,形状也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有的整片看来,布局宛然一幅青绿的山水画。
这种苔绿,给我的印象是坚韧不拔,不知当初苏公对他们印象怎样。
宗璞:好一朵百合花
宗璞:好一朵百合花
宗璞(1914年-1970年)是中国著名的诗人和散文家,被誉为“百合花诗人”,他的作品以温婉清新、含蓄典雅而著称。
生平
宗璞出生于一个文化世家,在青年时期就展现了出色的文学天赋。
他广泛涉猎古代文学经典,并在诗词鉴赏方面有着极高的造诣。
他的诗作洋溢着深情厚意,以及对自然和人类的思考。
作品
宗璞的作品充满了哲理和感悟,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
索贯穿于他的诗歌和散文中。
他善于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内心的共鸣。
宗璞的作品风格多样,既有抒情诗,又有写景诗,还有对人性
和社会议题的思考。
百合花成为了宗璞作品中一个重要的象征,它
代表着纯洁、高贵和优雅。
百合花是他诗歌中的主要意象,通过它,他表达了对理想美好的追求和对人类精神境界的崇高赞美。
影响
宗璞对中国现代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诗作被广泛传颂,并被称为中国文学的瑰宝之一。
他的作品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思潮之
间建立了桥梁,融合了传统诗歌的明朗和现代诗歌的激昂,形成了
独特的风格。
宗璞的诗歌和散文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创作精
神和艺术追求激励着后人追求艺术的真实和美的追求。
结论
宗璞凭借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和独特的创作风格,被誉为“百合
花诗人”。
他的作品散发着纯净和高尚的美,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
了重要的影响。
通过他的诗歌和散文,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生活和
人类的热爱,同时也能够领略到他对美的追求和理想的讴歌。
宗璞经典散文:我爱燕园,作文
宗璞经典散文:我爱燕园,作文宗璞经典散文:我爱燕园,作文宗璞经典散:我爱燕园考究起,我不是北大或燕京的学生,也从未在北大任教或兼个什么差事。
我只是一名居民,在这里有了三十五年居住资历的居民。
时光流逝,如水如烟,很少成绩;却留得一点刻骨铭心之情:我爱燕园。
我爱燕园的颜色。
五十年代,春天从粉红的桃花开始。
看见那单薄的小花瓣在乍暖还寒的冷风中轻轻颤动,便总为强加于它轻薄之名而不平,它其实是仅次于梅的先行者。
还没有得及为它翻案,不要说花,连树都难逃斧钺之灾,砍掉了。
于是便总由金黄的连翘迎春天。
因它可以入药,在校医院周围保住了一片。
紧接着是榆叶梅热闹地上场,花团锦簇,令人振奋。
白丁香、紫丁香,幽远的甜香和着朦胧的月色,似乎把春天送到了每人心底。
绿草间随意涂抹的二月兰,是值得大书特书的。
那是野生的花,浅紫掺着乳白,仿佛有一层亮光从花中漾出,随着轻拂的微风起伏跳动,充满了新鲜,充满了活力,充满了生机。
简直让人不忍走开。
紫色经过各种变迁,最后便是藤萝。
藤萝的紫色较凝重,也有淡淡的光,在绿叶间缓缓流泻,这时便不免惊悟,春天已老。
夏日的主色是绿,深深浅浅浓浓淡淡的绿。
从城里奔走一天回,一进校门,绿色满眼,猛然一凉,便把烦恼都抛在校门外了。
绿色好像是底子,可以融化一切的底子,那眼则是红荷。
夏日荷塘是我招待友人的保留节目。
鸣鹤园原有大片荷花,红白相间,清香远播。
动乱多年后,寻不到了。
现在勺园附近、朗润园桥边都有红荷,最好的是镜春园内的一池,隐藏在小山之后,幽径曲折,豁然得见。
红荷的红不同于桃、杏,鲜艳中显出端庄,就像白玉兰于素静中显出华贵一样。
我曾不解为什么佛的宝座做莲花状,再一思忖,无论从外貌或品德比较,没有比莲花更适合的了。
秋天的色彩令人感到充实和丰富。
木槿的花有紫有白,紫薇的花有紫有红,美人蕉有各种颜色,玉簪花则是玉洁冰清,一片纯白。
而最得秋意的是树叶的变化。
临湖轩下池塘北侧一排高大的银杏树,秋成为一面金色高墙,满地落叶也是金灿灿的,踩上去不由生出无限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