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北师大版数学六上生活中的比教案教学设计
6.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在小学阶段,分数的认识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初步认识分数,侧重理解分数的份数定义,即从把整体平均分后部分与整体的数量关系上认识分数;第二阶段分数的再认识,侧重理解分数的商的定义,即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的商;第三阶段理解分数的比的定义,即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的比,所以,比的认识也是对分数认识的丰富,本单元就是第三阶段,借助比的认识,发展学生对除法和分数的认识,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加强对现实生活中数量关系的理解和认知,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比例以及其他有关方面的知识打好基础本节课的内容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在学生已经学过了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百分数的意义及应用的基础上学习的,这些都为学生学习比奠定了基础,教科书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结合“哪几张图片与图A比较像”,从几何的角度探究“长方形的长与宽有什么关系”,引人比,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借助“甘蔗汁”“树高和影长”“速度“苹果价格”等现实背景,进一步理解比,感受比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同时理解比的数学意义,探索比与除法分数等的密切联系.二、学生情况1.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习了除法的意义;在五年级上学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在五年级下学期学习了百分数的意义及应用,这些都为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奠定了基础。
2.学生的能力基础:本节课受教的是六年级的学生,他们在经过了小学阶段的学习之后,有了一定的思考、理解、分析、抽象概括、合作与交流的能力,这些学习能力也是完成本节课学习的重要基础,学生喜欢探索有趣的、生活中存在的、有挑战性的问题,喜欢探究的、合作的学习方式。
因此,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借助“变形的照片”“货比三家买苹果”等素材,设计了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使学生在丰富的学习背景中逐步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3.学生的生活基础:比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如食品包装袋上配料表的说明、饮品包装盒上内容物的说明、一些小家电的使用说明书……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比的存在,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对于比的存在形式不会感觉到陌生,在平时的生活中一定接触或使用过比,学生基本上都会读比,能基本了解它所表示的意思,并有一些相关的活动经验,但学生对比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形式上,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没有用数学语言表述过,这些生活基础为本节课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也正因此,教学设计中力求通过具体的材料帮助学生达成对比的概念的真正理解.4.学生学习的困难之处:本节课最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这也是必须经历的过程,然而,这个过程也是最困难的,所以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来帮助学生完成这一重要的过程三、教学目标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体会认识比的必要性,理解比的意义.2.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3.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四、教学重点1.理解比的意义2.正确读写比.3.比各部分的名称、求比值五、教学难点1比与除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体会比存在的必要性,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六、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自学卡片.3.探究题单.4,变形放大照片.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人新课情境一:洗照片“事件”1.变形的照片师:同学们,老师刚刚去洗了几张照片,现在很愿意和大家一起来分享,看看照片洗得怎么样,好吗?【设计意图】出示真实的照片,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进而导入新课,学生在看到细长和短粗的两张照片时,一定会发出笑声。
生活中的比-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生活中的比-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1.掌握比的概念;2.熟练掌握比的表示方法;3.熟悉生活中常用的比较大小的方法;4.学会通过图表解读比例关系。
二、教学重点1.比的概念;2.比的表示方法。
三、教学难点1.生活中比的大小关系的运用;2.图表解读比例关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图片中存在哪些比。
例如,通过展示挂钟的图片,问学生长针和短针的长度比例是多少,这是哪一种比。
2. 概念讲解(15分钟)•比的定义:比是两个有共同性质的数的比较。
•比的表示方法:冒号表示法和百分号表示法。
例如,m:n和m/n都可以表示比。
•比的大小:可以用除法比大小,也可以通过交叉相乘法比大小。
3. 比的运用(3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了解到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货比三家:超市中不同品牌的相同商品之间,根据价格比较选择更优惠的品牌。
•人口比较:根据不同地区的人口数量比较,了解人口结构、经济发展情况等。
•身高体重比例:根据身高和体重的比例,判断体重是否偏轻或偏重。
4. 图表解读比例关系(30分钟)通过展示某一个图表,例如用柱状图表示读书时间和娱乐时间的比例,让学生通过对图表的解读,了解比例关系的应用。
5. 小结(5分钟)教师通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复习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
五、作业假如你现在在一条街上,左右两边分别有三家商店,你想买东西,但是左右两边的价格不一定相同。
你会怎样选择?(用比的方式回答)六、教学反思通过上述教学过程,学生通过生活中实际例子的演绎,与自身生活联系紧密,进一步理解比的概念和运用,更好的将所学知识融入自己的生活当中。
教学通过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让学生更加开心和愉悦的接受了知识。
同时,教学中所加入的游戏环节,降低课程的严肃性,让学生学习更加轻松自然,提高了兴趣的激发。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教学目标的落实和学生评估的加强。
《生活中的比》(教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生活中的比》(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态度,增强学生对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比的意义: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的一种关系,比可以用分数、小数和整数表示。
2.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两个数相乘或相除,比值不变;比的倒数;比的大小比较。
3. 比的应用:速度问题、浓度问题、比例尺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2. 难点:比的应用,尤其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视频等。
2. 学具:练习本、草稿纸、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比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比的意义、基本性质,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活动设计:分组讨论,让学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巩固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板书设计1. 《生活中的比》2. 内容:比的意义、基本性质、应用等。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比的意义、基本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2. 提高题: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运用比的知识。
3. 拓展题:研究比的其他性质和应用。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比的意义、基本性质和应用有了较好的理解和掌握,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导入、活动设计和巩固练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改进措施: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适当调整教学难度和教学进度,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提高教学效果。
生活中的比(教案)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生活中的比(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比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比的概念: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的一种关系。
2. 比的计算:掌握比的计算方法,包括求比值、化简比、求比中的未知数等。
3. 比的应用:能运用比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比较物体的大小、速度、价格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比的应用,尤其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黑板、粉笔等。
2. 学具:教材、练习本、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比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比的概念、计算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理解比的意义。
3. 练习:设计丰富多样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比的理解和运用。
4. 应用:引导学生运用比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比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提纲:比的概念、计算方法、应用。
2. 关键点:比的定义、比值、化简比、比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比值、化简比、求比中的未知数。
2. 提高题: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3. 拓展题:研究比与其他数学概念的联系。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检查学生对比的理解和运用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2.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反思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方法是否有效,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3. 学生参与度:分析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对比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 教学效果:评估学生对比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生活中的比》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比例”中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理解比的概念,能正确地写出比,求比值,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以及应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相关知识,对数学概念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是,对于比的概念和应用,部分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的实例和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并能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比的概念,能正确地写出比,求比值,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概念,能正确地写出比,求比值,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2.教学难点:理解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2.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2.实例材料:准备一些生活中的实例,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比的概念;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衣服的尺寸、赛车的速度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实例中存在的比例关系。
让学生举例说明,并引导学生总结比的概念。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生活中的比》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概念,学会求比值,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本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小数等基本数学知识,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生活中的比的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求比值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比的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2.求比值的方法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比的概念。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和实践中掌握求比值的方法。
3.采用问题解决法,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比的概念和求比值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实例。
2.准备投影仪和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比赛成绩的比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引入“比”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生活中的比,如身高、体重、物价等,让学生观察和分析,理解比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求比值的练习,如给定两个数,求它们的比值。
引导学生发现求比值的方法。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的概念和求比值的方法解决问题。
如购物时,如何比较商品的价格。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比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如比赛、评价等。
引导学生发现比的重要性。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比的概念和求比值的方法的理解。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设计一个简洁明了的板书,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2019年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比优质课教案.doc.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生活中的比
课题:四比的认识——生活中的比。
教学目标: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经过,理解比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3、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重点、难点:理解比的意义,会求比值。
课前准备:淘气的大小照片两张。
教学方法:“三勤”“四环节”
教学过程:
一、定向诱导。
1、师:同学们你们看过乒乓球比赛吗?在比赛中裁判会说0比
2、3比2、、、、这些有关比的语言吗?今天我们共同探索生活中的比。
板书课题【生活中的比】
2、出示学习目标。
指名读后要求学生自学课本48——51页内容。
二、自学探究。
1、出示自学提纲。
(1)、观察ABCDEF五张照片,那几张图片与图A比较像?
(2)、这些照片的长与宽之间有什么关系?
(3)、怎样求速度,谁的速度快?
(4)、怎样求单价,那个摊位上的苹果便宜?
(5)、什么叫比,怎样读写?比的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6)、怎样求比值?
先自学,再小组交流后,展示自学成果。
2、把前面有关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写成比,并求出比值。
三、讨论解疑。
比与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
四、反馈总结。
1、共同完成课本50页的说一说,用来了解比的含义。
2、这节课你有何收获?
五、作业51页的练一练。
1《生活中的比》(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生活中的比导入引出生活中的比,例如:“小明和小红一起参加了长跑比赛,小明用的时间是小红的2倍,那么小明和小红的用时之比是多少呢?” 通过这个问题导出本节课主题。
新知•定义:比的大小关系就是两个数用冒号连接,左右顺序不能变。
如:2:5表示2比5小,5:2表示5比2大。
•等比例:两个比相等,则这两个比是等比例的。
如:4:8和6:12是等比例的。
•利用比解决问题:通过一些实际例子,引导学生使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如:学生之间的身高比较、书本的价格比较、家庭中用电量和用水量的比较等。
教学流程•教师引导学生看到周围生活中的比例关系,并引出比的定义和举例。
•通过图表、数据等形式,让学生感受不同比例大小关系的数学意义。
•在课堂上,老师还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各种实例,如课本上的图表,明星之间的比较,举例体育比赛、记录学生成绩等,进行比的大小关系的口算。
•给学生提供多种不同形式的比练习题目练习,如:口算、填空、判断等,让他们能够熟练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
•常见的题目类型包括:1.比的大小问题:根据所给的两个数字计算比的大小,或者结合实际情景进行推断。
2.比例的应用问题:根据所给的比例,求出另一个值,或者根据所求的值,推出比例,适用于计算实际问题。
拓展练习由于比是数学中非常基础和重要的知识点,所以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的实际问题使用比的知识来解决。
在今后的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多读书、多看期刊杂志、多关注新闻等途径来积累比的应用案例,依托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总结生活中到处可见比的关系,学习比的概念和应用非常重要。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什么是比,能够判断、比较各种比的大小,也会利用比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
《生活中的比》第一课时(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生活中的比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时教授生活中的比的概念、比的基本性质、比的表示方法及比的比较。
二、教学目标1.理解比的概念及比的基本性质;2.掌握比的表示方法;3.学会比的比较;4.能够在生活中运用比。
三、教学重点1.比的概念及比的基本性质;2.比的表示方法。
四、教学难点比的比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与学生谈论生活中的比,引出本次课的学习内容。
2. 理解比的概念及比的基本性质(10分钟)1.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概念;2.讲解比的基本性质;3.在黑板上写出比的定义及基本性质。
3. 掌握比的表示方法(15分钟)1.将小数、分数等的表示方法与比作对比;2.讲解两个数值之间的比的表示方法;3.以实际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比的表示方法。
4. 比的比较(20分钟)1.用阶梯式法、交叉法等方法进行比的比较;2.以实际的例子帮助学生掌握比的比较方法。
5. 能够在生活中运用比(10分钟)1.帮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比的运用;2.发放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比的例子。
6. 常见问题解答(5分钟)解答学生可能会遇到的疑惑及问题。
六、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练习来检查学生对比的理解程度;2.通过生活中比的寻找,评估学生对比的运用能力及水平。
七、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作业;2.在找到的生活中的比例示例中,写出比的表示方法及比的大小关系。
八、教学用具黑板、粉笔、教案。
九、教学建议本课时重在深入学生对比的认知,需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将抽象的概念应用到实际场景中,使学生更易理解比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在教学过程中,需特别注意比的比较,以多种方法进行比的大小关系的验证,以使学生掌握比的比较方法。
并针对学生的不同理解能力,引导其寻找生活中的具体例子,以此来对比的常见型及其表达方法进行进一步学习及讨论。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生活中的比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生活中的比 | 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掌握比的概念,能够解决简单的比例问题。
2.能够用比来解决实际问题。
3.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运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1.比的概念理解、差比与同比的区分。
2.用比例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教学PPT。
2.教学素材:与生活相关的图片。
3.教学环境:课堂。
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利用幽默的语言,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生活中的比”。
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与比相关的有趣图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起学习的兴趣。
二、讲解基本概念(10分钟)1.教师使用黑板和粉笔等教具,讲解比的基本概念,例如“比”的定义、以及比的表示方式等。
2.讲解差比和同比的区别,引导学生理解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情况下它们的应用。
三、列举相关实例(15分钟)1.举例解释比的应用场景:比如铅笔、鞋子等大小之间的比较。
2.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比的具体例子,以帮助学生感知比的实际应用。
四、引导学生思考与实践(15分钟)1.提问:根据老师列出的各种配料,怎么才能得到一杯正宗的奶昔呢?学生需要思考并找到实现方法。
2.转化概念:通过实践,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在实际问题中比的应用方法,包括比的意义、保持比的比值,并学会使用行程表等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五、课堂练习(15分钟)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将比例应用于实际问题的练习任务交由学生完成,辅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作业布置(5分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完成课堂笔记,并布置作业,让学生熟练掌握比的概念,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其运算能力。
教学下结论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概念,并学会将比例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比的应用与实际意义,运用所学技能解决现实问题,让学习的知识更具实际意义。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生活中的比》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求比的方法,以及能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有助于学生巩固比的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比的概念可能有所了解,但可能还没有深入理解比的实际意义和运用。
学生在学习本课时,需要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进一步理解比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求比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求比的方法,以及能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比的存在,并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并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2.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分享自己对比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比的存在,并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求比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际生活例子,用于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概念。
2.准备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比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图片,如美食、衣物、交通工具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图片中存在比的关系。
让学生举例说明,并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来找出这些比的关系。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购物、烹饪等,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些例子中的比的关系,并让学生尝试用比的形式来表示这些关系。
3.操练(15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比来解决。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生活中的比(一)》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生活中的比(一)》一、教学目标1.理解比的概念和意义。
2.能够用“比”的形式来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进一步认识到数的大小关系。
3.运用比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理解“比”的概念和意义。
2.能够用“比”的形式来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三、教学难点1.运用比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向学生出示一组图片,例如两个不同大小的橘子,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并用语言描述出来。
让学生思考一下用什么形式来表示这两个橘子的大小关系可能更加准确。
在学生的帮助下,引出比的概念。
2. 讲解比的概念及表示方法1.定义比:比是一个数与另一个数相比所得的商数,用冒号“:”表示。
例如,两只狗的体重比为5:3,表示第一只狗重5千克,第二只狗重3千克。
2.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一些比,例如某天气温为15℃,而昨天气温为10℃,那么今天气温比昨天高多少?可以让学生用“比”的形式来表示,也可以用算式来表示。
3.给学生发一些水果,让学生分组比较各组内水果的重量比,然后用比的形式表示出来。
3. 学生练习1.练习册上的练习题,不要求完成全部,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题目抽查。
2.在生活中找一些例子,让学生用“比”的形式来表示。
4. 教学总结简要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出比的概念,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了练习。
学生参与积极,能够基本理解“比”的概念和表示方法,但在具体问题上运用还有一定的难度。
下一步需要加强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训练,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比教案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比》教案教学设计上课解决方案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本节课的知识点比较多,但是难度都不大,因此根据六年级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设计如下:1.借助情境,引入新知。
结合教材情境图,创设一个出示班级新同学照片的情境引入新课,让学生通过观察不同的照片,使学生对相关问题产生思考。
2.自学合作,丰富知识。
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组织学生通过自学及合作探究的方式,总结出比的读写方法及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实践能力。
3.比较发现,建立联系。
结合课件,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掌握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弄清楚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道理,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课堂活动卡学生准备长方形卡片教学过程第1课时比的意义和读写法。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情境引入。
同学们,咱们班又来了一位新同学,老师想介绍他给大家认识,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想)可是这位新同学现在没有来,但是老师带来了他的照片,大家想不想看?(想)2.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教材69页图片A)咱们学校美术小组的四位同学分别为这位新同学画了一张画像(依次出示&& D、E四张图片),观察这些图片,你们发现了什么?与小组的同伴说一说。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之间的观察与交流,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习兴趣。
师生合作,探究新知(一)教学生活情境一:照片相像问题。
1.组织学生观察图片,说一说你的发现。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1)如果以图A为标准,观察这四张图片,哪几张图片与图A比较像呢?(2)为什么图B、图D与图A比较像?试着说一说。
(图B、图D都与图A的形状相同,图B是把图A缩小了,图D是把图A放大了)(3)这些图片都是什么形状?(长方形)下面我们研究一下这些长方形。
研究长方形我们通常从哪些方面入手?(长方形的长和宽)3.探究规律。
(1)指引探究思路。
生活中的比(教案)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生活中的比(教案)
适用对象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学科
学习目标
1.理解比的含义和比值的概念;
2.掌握比的大小和运算;
3.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巩固比的应用。
教学内容
1.比的含义和比值的概念;
2.比的大小和运算;
3.生活中的比的应用。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新知
1.通过多张图片展示不同物品的大小,引出“比”的概念;
2.以具体实例讲解比的定义和比值的概念;
3.鼓励学生动手画比的图形,加深理解。
第二步:理解比的大小和运算
1.给出若干比的例子,引导学生计算比的值;
2.在计算中强调同量纲的重要性;
3.通过比的大小进行分类和排序的练习,培养综合思维能力。
第三步:掌握生活中比的应用
1.通过实物和图片展示不同场景下的比的应用;
2.指导学生分析应用场景,运用比的概念进行计算;
3.引导学生搜索并分享自己身边的比的例子,加深理解和印象。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比的大小和运算;
2.生活中的比的应用;
3.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教学评价
通过本次教学,期待学生能够:
1.理解比的含义和比值的概念;
2.掌握比的大小和运算;
3.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巩固比的应用。
《生活中的比》教案优秀8篇
《生活中的比》教案优秀8篇《生活中的比》教案篇一教学内容《生活中的比》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的认识》的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生活中的比》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比的认识》这一单元的起始课。
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是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
教材没有采取给出几个实例,就直接定义“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以系列情境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案例。
本课的教学设计是“图形放大缩小”“速度与水果价格”三个情境中的内容,让学生充分体验生活中的比,在这样的基础上再抽象出比的概念,这样处理更能让学生体验比的意义、价值和引入比的必要性,为今后学习比的应用,以及比例的知识奠定基础。
学生分析有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或使用过比,并有一些相关的活动经验。
但学生对比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形式上。
因此,教学力求通过具体的材料帮助学生达成对比的概念的真正理解。
学生喜欢探索有趣的、自己熟悉的有挑战性的问题,喜欢探究的、合作的学习方式。
因此,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借助“图形放大缩小”“速度与价格”等情境,设计了各种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合作探究,使学生在丰富的学习背景中逐步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思路本课的教学设计在教学内容的处理方面有以下几点思考:1.精选典型情境,帮助学生初步体会学习比的必要性、比的意义。
教材中提供了三个情境,每个情境都是同时出现两组、三组或四组相对应的量进行研究,最后对比的结果进行比较。
考虑到过多的情节不便于学生集中精力对问题作深入有效的研究和讨论,因此,我选取了“比较速度”“图形放大”两个情境,一个是生活情境,一个是数学情境(在数学中使用比和比例式最多的就是几何);一个是不同类量的比较,另一个是同类量的比较。
每个情境只研究一组相对应的量的变化规律,这样处理更能凸显比的意义和引入比的必要性。
其他素材和任务可以在后面的课时完成。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6.1《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 (2)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6.1《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 (2)一. 教材分析《生活中的比》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例来理解比的概念,学会求比值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比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比的存在,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意义,体会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比例的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比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实例来加深对比的理解,通过实践活动来提高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求比值的方法。
2.能够运用比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求比值的方法。
2.运用比来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实际情境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通过启发式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生活中的比的实例。
2.学习材料:学生分组合作的素材。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情境,如购物时比较商品的价格,引入比的概念。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理解比的意义。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系列生活中的比的实例,如身高、体重、速度等,让学生观察、操作,求出比值。
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总结求比值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运用比来解决实际问题。
如比较不同水果的重量,求出它们的比值。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及时给予反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体育比赛、科学研究等。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生活中的比-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生活中的比-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能够识别生活中的比。
2. 培养学生运用比进行大小、长短、高低等比较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比进行问题解决的能力。
4. 培养学生运用比进行数据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比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比是两个数的比较,可以是大小、长短、高低等。
2. 比的表示方法:让学生掌握比的表示方法,如分数、百分数、比例等。
3. 比的性质:让学生理解比的基本性质,如比的反比例、比例的传递性等。
4. 比的应用:让学生运用比进行实际问题解决,如比较两个物品的价格、比较两个人的身高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和性质,能够运用比进行实际问题解决。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比的反比例和比例的传递性,能够运用比进行数据分析和推理。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实物模型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直尺等。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比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和作用。
2. 讲解:讲解比的概念、表示方法和性质,让学生掌握比的基本知识。
3. 演示:通过实物模型或教学PPT演示比的应用,让学生学会运用比进行实际问题解决。
4. 练习: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比的概念和性质,提高运用比进行问题解决的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比的概念、性质和应用。
板书设计1. 板书生活中的比2. 板书内容:- 比的概念- 比的表示方法- 比的性质- 比的应用作业设计1. 填空题:让学生填写比的表示方法和性质。
2. 判断题:让学生判断比的陈述是否正确。
3. 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比进行实际问题解决。
课后反思1. 学生对比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程度如何,是否需要进一步讲解和练习。
2. 学生对比的应用是否熟练,是否需要进一步练习和指导。
3.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为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生活中的比-北师大版的内容,希望能够满足您的需求。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6.1《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 (1)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6.1《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 (1)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6.1《生活中的比》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实例,了解比的概念及其应用。
教材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以实际情境为背景,引导学生探究比的含义,学会求比值,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比例的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际应用中,求比值和解决实际问题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深入理解比的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了解比的概念,学会求比值。
2.培养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理解比的概念,学会求比值,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求比值的方法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比的概念,感受比的应用。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求比值的方法。
3.问题解决法:引导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交流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与同伴交流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图片、实例,以及求比值的练习题。
2.教学工具:课件、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图片,如衣服、水果、车辆等,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这些图片中的数学信息。
让学生说说这些图片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引出比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际情境,如购物、运动等,让学生求出其中的比值。
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概念,并学会求比值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要求求出各组数据的比值,并解释实际意义。
小学数学新北师版六年级上册《6.1生活中的比》教案第一课时
小学数学新北师版六年级上册《6.1生活中的比》教案第一课
时
小学数学北师版六年级上册
《6.1生活中的比》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比的意义,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掌握比的读写法,掌握求比值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求出比值。
2.经历从具体的情景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的,理解比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能利用比的知识生活中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方法
讲授法,引导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与课文相关的精品练习题。
使用“学乐师生”APP 拍照,和同学们分享。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谈话:(欣赏神九的视频)同学们,刚刚我们看到的是今年6月16日发射的“神舟九号飞船”的壮观景象。
当然说到神九我们就会想到“神女”——谁啊?谁来说说你了解刘洋多少?
开课:刘洋生于1978年10月,今年34岁。
谁能告诉我你今年几岁了的?
师:今年刘洋34岁,同学11岁。
看到这两个信息,从数学的角度,你会想到哪些问题?。
《生活中的比》(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生活中的比》(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和应用生活中的比。
2. 能够根据生活中的情景应用比的概念进行计算。
3. 能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生活中的比的概念。
2. 根据情景应用比的概念计算。
教学难点:1. 能够熟练地应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够深刻地认识到生活中的比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本课采用任务型教学方法,通过情境模拟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一、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幻灯片或PPT课件,便于展示生活中的比的相关情景。
2. 课堂上需要准备足够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集体或个人思考和练习。
3. 准备黑板、彩笔、擦子等教学工具。
二、引入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海报、图片、视频等方式,使学生先对生活中的比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找寻生活中的比例,例如:找到一个比例最近的事情、物品或人。
三、讲授1. 什么是生活中的比例教师介绍什么是比例,什么是生活中的比例,以及它们在各个实际领域中的应用。
2. 根据情境应用比的概念教师可以给出一些生活中的情景,让学生根据比例的概念进行计算。
例如:根据某个水果市场的价格表,计算出不同数量的水果的价格比。
3. 生活中的比例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比例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例如:在购物时,如何通过比例的概念来选择合适的商品?4. 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生活中的比练习题,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总结教师通过总结讲课内容,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和技能,强化教学效果。
五、作业教师布置一些生活中的比作业,以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记忆。
六、板书生活中的比例:根据情境应用比的概念生活中的比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七、教学反思本课采用了情景模拟的方式进行教学,生动具体,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习惯。
通过多次练习,学生对生活中的比例有了深入的认识,对比的概念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时生活中的比
教学内容生活中的比课时
教学目标: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2、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
3、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体会事物之间的联系。
4、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觉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求比值。
教学难点: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补评:教学过程:智慧是可以分享的,而分享是一种快乐!当
你困惑时,你已在思考了;当你在思考时,你已在悄悄成长
了!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天老师想介绍一位小朋友让大家认识,你们
想知道他是谁吗?这位朋友现在没来,但是老师带来了他的
相片,大家想不想看?(出示A 、B、C、D、E四张照片)
看看哪几张照片和A比较像,哪几张照片和A不像?为什
么有几张照片和照片A比较像,有几张不像?你猜猜大概和
什么有关?
二、交流研讨,探究新知
1.为了研究方便,我们把这几张照片放在格子图中,请
看,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厘米,那么照片A长是(),
宽是()。
请大家数一数每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几厘
米?为什么有几张照片比较像,有几张不像?看看能不能
从这些长和宽之中找到答案。
2. 我们观察一下,看这些长方形的长和宽之间有什么
关系?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小组的成员。
3.学生观察、讨论,教师巡视,了解各小组讨论的情况,并加以引导。
学生汇报讨论成果,反馈交流。
预设一:A、B、D三幅照片长和宽都是同时缩放相同的倍数。
预设二:A、B、D三幅照片长都是宽的1.5倍。
A : 6÷4 =1.5
B: 3÷2 =1.5
C: 3÷8 = 0.375
D: 12÷8 =1.5
E: 12÷2 =6
现在谁解释一下为什么图片C和E不太像?
4.观察这里所有的算式,有什么共同点?(都用除法)
5.归纳特征,总结思辨比的意义
像上个那样,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如6÷4又可以说是6:4
读了这句话,你觉得最关键的词是什么?(相除)所以两个数的比实际上就表示两个数之间的什么关系呢?(相除关系)
反过来,具有相除关系的两个数量进行比较,都可以说成是这两个数的比。
如12÷8可以说成12:8,路程÷时间=速度,可以说路程:时间=速度等等。
6.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
“:”是比号,读作“比”。
比号前面的数叫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数叫“比值”。
7.播放PPT,了解比的历史。
8.了解生活中的比。
(1)学生展示搜集到的比。
(2)PPT展示生活中的比。
(3)体育赛事中的比分不是数学课上探讨的比。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理解了比的意义,请用比的知识解决下面的问题。
(1)请同学们完成书本第70页“练一练”的内容。
(2)组织学生集体反馈交流。
2.你能说一个用3:4表示的情景吗?
3.六(1)班有50名同学,其中男生26人,女生24人。
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
4.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比是()。
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的比是()。
四、畅谈收获,渗透美育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听说过黄金比吗?大家下课以后查一查有关资料,我们下一节课再交流。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比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
6 : 4 = 1.5 读作:6比4
6 : 4=6÷4= =1.5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