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2006级用汇总
实验指导书
![实验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4f089a1a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8c.png)
实验指导书篇一:实验指导书《测树学实验》指导书李凤日编二00五年三月实验一测树工具的使用一、目的熟悉和掌握几种常用的测树工具的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
二、仪器、用具轮尺、围尺、勃鲁莱测高器、超声波测高器、DQW—2型望远测树仪、二米测竿、记录夹、记录用表、计算工具。
三、仪器的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一)测径器 1.轮尺轮尺构造十分简单,如图1—1,可分为固定脚,游动脚和测尺三部分。
测尺的一面为普遍米尺刻度,一面为整化刻度。
在森林调查中,为简化测算工作,通常将实际直径按上限排外法分组,所分的组称为径阶,用其组中值表示。
径阶大小(组距)一般可以为1cm、2cm或4cm。
当按1cm、2cm或4cm分组时,其最小径阶的组中值分别为1cm、2cm或4cm。
径阶整化刻度的方法即是将各径阶的组中值刻在该径阶的下限位置。
图1—1 轮尺1.固定脚 2.滑动脚 3.尺身 4.树干横断面使用注意事项:(1)在测定前,首先检查轮尺,必须注意,固定脚与游动脚应当平行,且与尺身垂直。
(2)测径时,轮尺的三个面必须紧贴树干,读出数据后,才能从树干上取下轮尺。
(3)测立木胸径时,应严格按照1.3m的部位进行测定。
如在坡地,应站在坡上部,确定树干上1.3m处的部位,然后再测量其直径。
树木若在1.3m以下分叉时,按两株测算。
(4)当树干横断面不圆时,应测相互垂直的两个直径,取平均数作为测定值。
2.围尺(直径卷尺)围尺有布围尺,钢围尺和蔑围尺三种,围尺上除标有普通米尺刻度外,还标有对应于圆周长空的直径刻度。
使用时,必须将围尺拉紧平围树干后,才能读数,应使围尺围在同一水平面上,防止倾斜,否则,易产生偏大的误差。
(二)测高器测高器的种类较多,但根据原理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利用几何相似形原理设计的,如克里斯顿测高器,圆筒测高器等;另一类是利用三角原理设计的,如勃鲁莱测高器等。
1.几何原理测高:如图1-2所示,当BC//B’C’时,则有:EC?B'C'EC?BC''若EC、B’C’,为定长(一般EC用2m测竿, B’C’用30cm 测尺取代),则将BC(树高) 值代入上式,(树高)值代入上式,即可计算出相应的E’C’值。
牛顿环实验指导书
![牛顿环实验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ca976bab76eeaeaad1f330e7.png)
牛顿环实验指导书
上海电力学院
物理实验指导书
所属课程:大学物理实验
实验名称:牛顿环的测定
面向专业:电力、热动、信控实验室名称:物理实验室
2006年5 月
一、实验目的:
1、观察光的干涉现象;
2、用牛顿环测定透镜的曲率半径。
二、实验仪器、设备:
三、原理摘要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
六、数据处理:
七、实验指导要点及注意事项:
八、实验中某些现象的分析讨论
九、实验尚存在待解决的问题:
十、预习题:
十一、复习思考题:
十二、参考教材、文献
十三、备注。
可编程控制器及应用实验指导书1
![可编程控制器及应用实验指导书1](https://img.taocdn.com/s3/m/a95f07e4a1c7aa00b52acb49.png)
可编程控制器及应用实验指导书可编程控制器及应用课程组2006年3月目录实验平台软、硬件系统说明 (1)实验一基本逻辑指令实验 (2)实验二计时器、计数器指令实验 (4)实验三十字路口信号灯控制实验 (8)实验四混料罐控制实验 (10)实验五传输线控制实验 (11)实验平台软、硬件系统说明PLC控制实验平台是以S7-200控制器为控制核心,配以两块实验板TS1、TS2和电源模块。
TS1实验板有三个实验区,分别为交通灯实验区、旋转运动实验区、直线运动实验区。
TS2实验板上有两个实验区和两个辅助信号实验区,分别为输料线实验区和混料罐实验区;现场电器操作辅助信号实验区、常用辅助信号实验区。
电源模块给S7-200控制器和两块实验板供电。
在实验时,首先要给S7-200控制器和两块实验板供电。
具体操作如下:实验板上的输入元件的公共端要接到24V电源的负极上(24VG),PLC上的输入信号的公共端(COM)要接到24V电源的正极上(+24V);实验板上的输出元件的公共端要接到5V 电源的负极上(5VG),PLC上的输出信号的公共端(COM)要接到5V电源的正极上(+5V)。
操作时,要注意板上的输入和输出信号器件,因电压和电路不同,尽量不要接错,以避免器件损坏。
实验平台各控制器件和被控器件均靠导线连接,在连接前,要测试导线的好坏。
硬件系统还需要软件的支持,此系统软件执行环境是在计算机的支持下,运行MicroWinV3.2软件,输入实验所需程序,编译后输入PLC控制器,方能完成设计的控制功能。
腹有诗书气自华实验一基本逻辑指令实验一、实验目的:掌握可编程程序控制器的操作方法,熟悉基本指令以及实验设备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设备:1.可编程序控制器教学实验台2.计算机及编程软件3.电源板、PLC元件板、TS1和TS2实验板三、实验任务:按照下面给出的控制要求编写梯形图程序,调试并修改,完成控制要求,并将调试成功的程序记录下来,完成实验报告。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实验指导书汇总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实验指导书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bb06b36801f69e314332941f.png)
《公差配合与测量实验指导书》吴学农主编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实验一用内径百分表测量孔径一、实验目的1.了解内径百分表的结构及原理。
2.掌握用内径百分表测量孔径的方法。
二、量仪简介和测量原理内径百分表是测量孔径的通用量仪,用具有确定内尺寸的标准环规或用装在量块夹子中的量块组成的确定尺寸作为基准,采用相对测量法测量内径,特别适宜测量深孔。
内径百分表由钟表型指示表(如图1-1)和杠杆系统组成,内径百分表的结构如图1-2所示。
图1-1 钟表型百分表1—测杆;2—游丝;3—弹簧如图1-1,用钟表型百分表测量时,具有齿条的测杆1作直线运动,带动与该齿条啮合的小齿轮Z2转动,从而使与小齿轮Z2固定在同一根轴上的大齿轮Z3及短指针转动。
大齿轮Z3又带动小齿轮Z1及固定在同一根轴上的长指针转动。
这样,测杆的微量直线位移经齿轮传动放大为长指针的角位移,由分度盘指示出来。
当测量杆1直线移动0.01mm时,长指针在刻度盘上相应转动一格。
为了消除齿轮传动中齿侧间隙引起的空程误差,在百分表内装有游丝2。
由游丝产生的扭力矩作用在与小齿轮Z1啮合的齿轮Z4上,以保证齿轮无论正转和反转都在同向的齿面啮合。
在百分表内还装有弹簧3,它用来控制测量力。
图1-2 内径百分表结构1—可换(固定)测量头;2—等臂直角杠杆;3—活动测头;4—挺杆;5—隔热手柄;6—定心板;7、8—弹簧;9—指示表(百分表)用内径百分表测量时,活动测头3和固定测头1(也称可换测量头)分别与被测孔孔壁接触。
活动测头3向内移动时,其位移经等臂直角杠杆2,推动挺杆4向上移动,使弹簧8压缩,并推动指示表9的测杆,使它的指针回转。
该弹簧的反作用力使活动测头3对孔壁产生测量力。
在活动测头的两侧有定心板6,它在两只弹簧7的作用下始终对称地与孔壁接触。
定心板6与孔壁的两个接触点的连线与被测孔的直径线互相垂直,使两个测头位于该孔的直径方向上(如图1-6a )。
量仪附有一组长短不同的固定测头,可根据被测孔直径大小来选择使用。
机械工程《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
![机械工程《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e0e4b95e680203d8ce2f24df.png)
机械工程《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罗烈雷编机械工程系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一、测试技术实验的地位和作用《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在高等理工科院校机械类各专业的教学打算中,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而实验课是完成本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
其要紧任务是通过实验巩固和消化课堂所讲授理论内容的明白得,把握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爱好。
其目的是使学生把握非电量检测的差不多方法和选用传感器的原则,培养学生独立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应达到的实验能力标准1、通过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把握理论课上所讲授的应变片的工作原理,并验证单臂、半桥、全桥的性能及相互之间关系。
2、通过差动变压器静态位移性能测试和差动变压器零点残余电压的补偿电路设计,把握理论课上所讲授的差动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和零点残余电压的补偿措施。
3、通过电涡流式传感器的静态标定和被测体材料对电涡流式传感器特性的阻碍实验,把握理论课上所讲授的电涡流式传感器的原理及工作性能,验证不同性质被测体材料对电涡流式传感器性能的阻碍。
4、通过差动面积式电容传感器的静态及动态特性测试,了解差动面积式电容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特性。
5、通过磁电感应式传感器的性能和霍尔式传感器直流静态位移特性的测试方法,把握磁电感应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性能和霍尔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特能。
6、通过压电式传感器的动态响应和引线电容对电压放大器与电荷放大器的阻碍实验,把握压电式传感器的原理、结构及应用和验证引线电容对电压放大器的阻碍,了解电荷放大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7、通过光敏三极管和光敏电阻的性能测试,把握光电传感器的原理与应用方法。
8、热电偶和热敏电阻的性能测试的方法,把握热电偶的原理和 NTC 热敏电阻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并对传感器灵敏度线性度进行分析。
9、通过差动放大器和低通滤波器设计和测试,把握差动放大器和滤波器的设计方法和性能测试方法。
软件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
![软件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e1b345ae6bd97f192379e96a.png)
软件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软件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实验1、自由测试一、实验目的1.理解软件测试的概念。
2.提高反向思维的能力。
二、实验任务针对某产品Beta的版本,对照其竞争对手的产品,进行测试,以发现该软件产品潜在的任何问题,记录下来。
Discuz! X beta 对比 PHPWind实验2、黑盒测试方法:等价类划分法+边界值分析方法一、实验目的1.掌握等价类、有效等价类、无效等价类、边界值等概念。
2.掌握边界值分析法、等价类划分法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3.能够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灵活运用二、实验任务以下三个任务、至少完成一个1、对三角问题综合运用边界值分析方法、等价类划分方法设计测试用例。
三角形问题:void Triangle (int a, int b, int c)函数规定输入三个整数a、b、c分别作为三边的边长构成三角形。
通过程序判定所构成的三角形的类型(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一般三角形、构不成三角形),并在屏幕上输出。
1<=a,b,c<=200。
实验步骤:①划分等价类,得到等价类表。
等价类表格式如下:②综合运用这两种方法设测试用例,得到测试用例表:③综合运用这两种方法设测试用例,得到测试用例表:④根据上述测试用例表,能否进行优化,获得最小测试用例集合:2、对于找零钱最佳组合问题运用边界值分析法设计测试用例。
实验步骤:①分析边界值。
②运用健壮性边界条件法设计测试用例,得到测试用例表(测试用例表格式同实验1)。
③执行测试,填写软件缺陷报告(软件缺陷报告格式同实验1)。
3、现有一个程序int CheckTel(char *rc, char *n)执行电话号码有效性检查功能,中国的固定电话号码由两部分组成。
这两部分的名称和内容分别是:地区码(rc):以0开头的三位或者四位数字(包括0)。
电话号码(n):以非0、非1开头的七位或者八位数字。
《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
![《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a3ea154558fb770bf68a5500.png)
测试在冲击载荷下的受力最大值及变化过程。 三、实验原理
LC1004 动态应变仪为八通道采用电子自动平衡技术,其主要技术指标处于 国际领先水平,配接不同类型的应变片及应变式传感器,除了测量结构和材料 的应变外,还可以测量力、压力、扭矩、温度、加速度、速度、位移等多种物 理量。桥路零点自动平衡 测试方便快捷;自动修正长电缆测量时引入的误差。 1、 测量系统方框图:
2
实验一 电阻应变片的粘贴技术
实验项目性质:验证性实验 实验计划学时:2 学时 一、实验目的
1、初步掌握常温用电阻应变片的粘贴技术。 2、为后续电阻应变测量的实验做好在试件上粘贴应变片、接线、防潮、检查等 准备工作。 二、实验内容 掌握应变片的粘贴方法与技巧。 三、实验方法和步骤 1、选片:
在确定采用那种类型的应变计后,用肉眼或放大镜检查丝栅是否平行,有 否霉点、锈点、用数字式万用表测量各应变片电阻值,选择电阻值差在土 0.5 欧姆内的 8~10 枚应变片供粘贴用。 2、测点表面的清洁处理:
图为 一应变片方式 2 线系统
图为二应变片方式 2 线系统
6
图为四应变片方式 在连接成三种接线方式时,必须使用 120 的应变测量片,为防止电磁干扰, 特别是 50Hz 干扰,桥盒与应变片之间的连线要用屏蔽线,并且屏蔽网要做好接 地处理。
四、实验仪器设备 1、悬臂梁 ,加载砝码。 2、应变片、数字万用电表、502 胶水等贴片材料及在补偿块一个。 3、 LC1004 动态应变仪。
为防止在导线被拉动时应变计引出线被拉坏,可使用接线端子,接线端子相 当于接线柱,使用时先用胶水把它粘在应变计引出线前端,然后把应变计引出线 及导线分别焊于接线端子的两端,以保护应变计,如上图所示。 6、防潮处理:
软件测试实验指导书
![软件测试实验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9b8d3324192e45361066f5b4.png)
第一章实验要求1.1 实验总体要求1.1.1 实验意义和目的本实验课程配合《软件测试技术》理论课同步开设,其中包括验证型、设计型和综合型实验。
本实验课程着眼于理论与应用的结合,注重培养学生软件测试的实际动手能力,增强软件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意识。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软件测试的方法和技术,并能运用软件测试工具进行自动化测试。
本实验课程要求学生完成适当的上机实习,并写出相应的实验报告。
验证和设计题单独完成,综合题任选一题。
验证型题目使学生熟悉常用的软件测试工具。
设计型题目使学生掌握软件测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基本的应用能力。
综合型题目在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工程项目的测试能力和管理能力。
1.1.2 实验内容安排实验内容安排如表1-1 所示。
表1-1 实验内容安排表1.1.3 实验过程要求实验前要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复习和掌握与本实验有关的知识内容;●预习、思考实验内容;●对实验内容进行分析和设计。
实验过程中,实验者必须服从指导教师和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排,遵守纪律与实验制度,爱护设备及卫生。
在指定的实验时间内,必须到实验室内做实验。
对于上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尽量先独立思考和解决;对于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和同学交流或询问老师;对于同一个实验题目,可以考虑多种方法来实现,然后比较并选择出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来实现。
对于设计型和验证型实验,实验时一人一组,独立上机。
对于综合型实验,每四人组成一个小组,由组长来组织管理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实验内容。
1.2 实验报告要求实验后,应及时整理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提交电子文档和纸质报告。
1.3 实验成绩评价1.3.1 实验成绩评价结构及比例实验课程的总成绩由实验考勤和实验报告成绩组成,其中实验考勤占20%,实验过程占20%,实验报告占60%。
1.3.2 考核方式实验考核主要是三个方面:1.上机实验考勤。
每次上机应主动在指导老师处签到,冒签等不诚信行为一旦被发现,取消本次实验成绩。
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实验三悬臂梁应变综合实验)
![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实验三悬臂梁应变综合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b3e0063f561252d380eb6e5b.png)
实验三悬臂梁应变综合实验一、试验目的1)掌握电阻应变片的粘贴工艺过程及方法。
2)掌握应变传感单元(电桥)测量的工作原理。
3)通过对悬臂梁的应变测量,掌握动静态应变测量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电阻应变测量技术是一种确定构件表面应力状态的实验应力分析方法。
其原理是将电阻应变片粘贴在被测构件表面上,当构件受力变形时.应变片的电阻值发生相应的变化。
通过电阻应变仪测定应变片中电阻值的改变,井换算成应变值或者输出与应变成正比的电信号,用模拟或数字记录设备记录信号,就可得到被测量的应变或应力。
目前,电阻应变测量技术已成为实验应力分析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具有如下特点:应变片尺寸小、重量轻.一股不影响构件的工作状态和应力分布。
测量灵敏度、精度高。
应变最小分辨率可达1微应变。
测量应变的范围广。
可由1微应变到几万微应变。
频率响应好。
可测量0 ~ 10万赫的动应变。
可在高温、低温、高速旋转及强磁场等环境下进行测量。
由于测量过程中输出的是电信号,因此容易实现自动化、数字化,并能进行远距离测量和无线电遥测。
通用性好。
不但适用于测量应变,而且可制成各种高精度传感器,用于测量载荷、位移、加速度、扭矩等力学量。
不过该测量方法也有它的缺点,主要表现在只能测量构件表面某一方向的应变,应变计有一定栅长,只能测定栅长范围内的平均应变。
在应力集中的部位,若应力梯皮很陡,则测量误差较大。
电阻应变片由于构件变形而发生的电阻变化ΔR用惠斯顿电桥来测量,如图所示。
电阻应变片是将被测点的应变量转换为电阻变化率ΔR/R(以应变片的灵敏度S g来衡量)。
电阻应变仪是将这电参量,经放大处理后再转换成应变量。
电阻应变测量分析系统(仪),主要由传感单元(应变计与电桥)、信号放大/调理器、数据采集和输出(显示/记录)三部分所组成。
电桥的输出电压u y与各桥臂上应变片的应变(ε1、ε2、ε3、ε4)代数和成线性关系,计算公式如下:其中:S g — 应变片的灵敏度 u 0 — 供桥电压(V) 上式表明:相邻桥臂的电阻变化率(或应变)相减,相对桥臂的电阻变化率(或应变)相加。
实验指导书
![实验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a3255d23a5e9856a5612601b.png)
2.2.10 正弦稳态交流电路相量的研究1. 实验目的1) 研究正弦稳态交流电路中电压、电流相量之间的关系。
2) 掌握日光灯线路的接线,了解日光灯的工作原理。
3) 理解改善电路功率因数的意义并掌握其方法。
4) 学会使用功率表和功率因数表2. 原理说明1) 图10-1所示的RC串联电路,在正弦稳态信号U的激励下,U R与U C保持有90º的相位差,即当R阻值改变时,U R的相量轨迹是一个半园。
U、U C与U R三者形成一个直角形的电压三角形,如图10-2所示。
R值改变时,可改变φ角的大小,从而达到移相的目的。
图10-1 RC串联电路图10-2 RC串联电路相量图2) 日光灯线路如图10-3所示,图中A 是日光灯管,L 是镇流器,S是启辉器,C 是补偿电容器,用以改善电路的功率因数(cosφ值)。
有关日光灯的工作原理请自行翻阅有关资料。
图10-3 日光灯线路图3.实验设备1) 交流电压表、交流电流表2) 数字万用表VC9801A+3) 功率功率因数表4) 自耦变压器5) 日光灯管(40W)6) 镇流器、起辉器(与40W日光灯管配套)7) 40W白炽灯泡8) 电容器模块9) 电流插座板4.实验内容1) 按图10-1 接线。
R为40W /220V白炽灯泡,电容器为4.7μF/450V。
经指导教师检查后,接通实验台电源,将自耦变压器输出( 即U)调至220V。
记录U、U R、U C值,验证电压三角形关系,并计算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填入表10-1中。
表10-1表2) 按图10-4接线。
经指导教师检查后接通实验台电源,调节自耦变压器的输出,使其输出电压缓慢增大,直到日光灯刚启辉点亮为止(此电压为日光灯的启辉值)。
然后将电压调至正常值220V,分别测出日光灯在启辉值和正常值时的有功功率P、功率因数COSφ、电流I、和输入电压U、镇流器端电压U L、日光灯管端电压U A等值,并通过测量数据计算出日光灯镇流器内阻r和功率因数填入表10-2中。
矿物加工实验技术实验指导书
![矿物加工实验技术实验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29de8d22700abb68a882fbbe.png)
矿物加工实验技术实验指导书实验指导书张文军陈增强李延锋编写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资环系2006年9月学生实验守则依照中国矿业大学学生实验守则规定,结合本室实际情形,特制订以下规定:一、学生进入实验室必须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遵守课堂纪律,衣着整洁,保持安静,不得迟到早退,严禁喧哗、吸烟、吃零食和随地吐痰。
如有违反,指导教师有权停止事实上验。
二、实验课前,要认真阅读教材,做好实验预习,依照实验要求写出预习报告,明确实验目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三、实验课上必须用心听讲,服从指导教师的安排和指导,遵守操作规程,认真操作,正确读数和记录实验现象,不得草率敷衍,拼凑数据。
四、预习报告和实验报告必须独自完成,不得互相抄袭。
五、因故缺课的学生,可向指导教师申请一次补做机会,不补做的,该实验以“0”分运算,作为总成绩的一部分,累计3次者,该课实验以不及格论处,不得参加该门课程考试。
六、在使用大型周密仪器设备前,必须同意技术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使用,使用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详细填写使用记录。
七、爱护仪器设备,不得动用与本实验无关的仪器设备。
要节约用水、电、试剂药品、元器件、材料等。
如发生仪器、设备损坏要及时向指导教师报告,属责任事故的,应按有关文件规定赔偿。
八、注意实验安全,遵守安全规定,防止人身和仪器设备事故发生。
一旦发生事故,要赶忙向指导教师报告,采取正确的应急措施,防止事故扩大,爱护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重大事故要同时爱护好现场,迅速向有关部门报告,事故后尽快写出书面报告交上级有关部门,不得隐瞒不报,不得隐瞒事实真相。
九、实验完毕要做好整理工作,将试剂、药品、工具、材料及公用仪器等放回原处,洗刷器皿,清扫实验场地,切断电源、气源、水源,经指导教师检查合格后方可离开。
目录1 细粒物料粒度组成筛分分析 (1)2 物料可磨度测定试验 (4)3 粒群密度组成与重选可选性分析 (7)4 异类粒群悬浮分层的规律研究 (11)5 细粒物料螺旋分选试验 (14)6 细粒物料摇床分选实验 (16)7 磁性物料的分选回收(弱磁分选实验) (19)8 高梯度磁选机磁选实验 (21)9 散体物料磁性物含量测定(磁选设备性能评判) (25)10旋流器分级(选)试验 (27)11接触角测定(材料表面润湿性测定) (29)12液体的表面张力测定 (31)13小浮选实验........... ........... . (34)14浮选分步开释试验 (36)15微细矿物油团圆分选(超细颗粒浮选实验) (39)16悬浮液絮凝沉降特性研究(污水净化实验) (41)17悬浮液的过滤脱水研究(滤饼过滤特性试验) (45)18简振系统动力学参数试验 (48)19粗煤泥TEETER-BED干扰床分选实验 (50)20细粒煤Falcon离心重力分选实验 (53)21涡流电选实验 (54)22电选实验 (57)23微细物料的摩擦电选 (59)24 铁矿浮选25 铁矿化验26 铝土矿浮选27铝土矿化验28湿筛(一) 细粒物料粒度组成筛分分析一、试验目的学习使用振筛机(振筛仪)对松散细粒物料进行干法筛分的方法;学习筛分数据的处理及分析方法,分析物料的粒度分布特性;学习、训练利用筛分试验结果进行数学分析及粒度特性曲线分析。
《构造地质学》060102实验指导书
![《构造地质学》060102实验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a63ab848f7ec4afe05a1df07.png)
《构造地质学》课程实验指导书(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用)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学期南京工业大学岩土工程实验室编2006年1月目录实习一分析地质图,作剖面图(水平、倾斜岩层)实习二分析褶皱区地质图实习三绘制和分析节理玫瑰花图实习四分析断层地区地质图实习五构造地质综合实验实习一分析地质图,作剖面图(水平、倾斜岩层)一、目的要求初步认识地质图(水平、倾斜岩层)。
学习作地质剖面图。
二、说明图名表明图幅所在地区和类型。
一般采用图内主要市镇、居民点及主要山岭、河流等命名。
如果比例尺较大,图幅面积较小,地名不为人们所知,则在地名前要写上所属省(区)、市或县名。
如《北京市门头沟区地质图》。
地质图的比例尺与地形图或地图的比例尺一样,有数字比例尺和线条比例尺。
图例是地质图上各地质现象的符号和标记,用各种规定的符号和色调来表明地层、岩体的时代和性质(见附录Ⅰ“地层代号和色谱”以及附录Ⅱ“各种常用构造符号”)。
图例要按一定顺序排列。
地层图例在前,次为代号图例,构造图例一般排在最后。
地层图例的安排从上到下由新到老;如横排,一般由左向右从新到老。
确定时代的喷出岩、变质岩可按其时代排列在地层图例相庆的位置上。
岩浆岩体图例放在地层图例之后。
已确定时代的岩体可按新排列,同时代各岩类按酸性到基性顺序排列。
构造图例,如地质界线、断层应区分是实测的还是推断的。
地形图的图例一般不列于地质图图例中。
2.图切地质剖面图正规地质图均附有一幅或几幅切过图区主要地层、构造的剖面图。
如单独绘剖面图时,则要标明剖面图图名,如周口店(指图幅所在地区)太平山-升平山地质剖面图。
如为图切剖面并附在地质图下面,则以剖面标号表示,如Ⅰ-Ⅰ′地质剖面图或A-A′地质剖面图。
剖面在地质图上的位置用细线标出,两端注上剖面代号,如Ⅰ-Ⅰ′或A-A′等。
在相应剖面图的两端也相应注上同一代号。
剖面图的比例尺应与地质图的比例尺一致。
垂直比例表示在剖面两端竖立的直线上,按海拔标高标示。
《变形监测数据处理》课程实验课指导书(含实验报告).
![《变形监测数据处理》课程实验课指导书(含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ed0d8056bd97f192279e9fd.png)
《变形观测数据处理》实验指导书吉林大学地探学院测绘工程系2006年01月10 日测量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之前必须阅读有关的教材及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内容要求和步骤。
2.实验记录应用正楷填写,不可潦草,并按规定的填写日期、仪器名称、仪器号码、使用人、仪器状态。
3.使用计算机过程中要按照指导教师的要求去做,不可随意删除计算机内其它文件。
不可随意更换页面。
4.没经过指导教师与实验室老师的允许不可随意拷入其它软件。
5.实验结束后应把实验报告上交指导教师审阅,符合要求方可离开。
6.实验结束后应关闭电源,清理桌面、清扫地面。
实验室仪器操作细则1.对实验室内的计算机必须爱护,不可随意搬动。
2.使用时先打开电源。
3.点击所要使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有关软件。
4.实验完成之后保存实验图象,退出使用界面。
5.实验完毕应关闭计算机电源。
6.一切仪器若发生故障,应及时向指导教师或实验室工作人员回报,不得自行处理,若有损坏,遗失应写书面检查,进行登记、酌情赔偿。
实验一、变形监测数据处理认识实习实验类别:演示实验学时:2学时实验地点:建筑工地实验依据:《变形监测数据处理》实验课教学大纲实验仪器与工具:无实验目的与要求:通过对变形监测点布设的认识实验内容与步骤:参观变形监测点的布设以及观测方法实验注意事项:由于是到建筑工地参观,注意安全实验耗材:无应交成果:实验结果与实验报告一、实验报告要求实验报告主要是针对实验过程和结果对实验目的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对所得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评价,指出注意事项和对本实验提出建议。
《变形监测认识实习》实验报告实验二、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实验类别:常规实验学时:2实验地点:计算机实验室,地质宫108实验依据:《变形监测数据处理》实验课教学大纲实验仪器与工具:计算机,打印机实验目的与要求:利用MATLAB软件判断是否变形监测数据间是否线性相关,并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实验内容与步骤:见后面的详细实习指导实验注意事项:由于数据量比较大,输入数据时要仔细认真实验耗材:打印纸应交成果:实验结果与实验报告二、实验报告要求实验报告主要是针对实验过程和结果对实验目的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对所得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评价,指出注意事项和对本实验提出建议。
热工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
![热工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34788f4d69eae009581bec7b.png)
实验指导书广东海洋大学工程学院李锐赖学江实验一. 各种传感器的性能测试及标定1.金属泊式应片:直流单臂、半桥、全桥比较实验目的:验证单臂、半桥、全桥的性能,比较它们的测量结果。
实验所需单元:直流稳压电源、差动放大器、电桥、F/V(频率/电压)表。
实验注意事项:(1)电桥上端虚线所示的四个电阻实际并不存在。
(2)在更换应变片时应关闭电源。
(3)实验过程中如发现电压表过载,应将量程扩大。
(4)接入全桥时,请注意区别各应变片的工作状态,桥路原则是:对臂同性,邻臂异性。
(5)直流电源不可随意加大,以免损坏应变片。
实验步骤:(1)直流电源旋在±2V档。
F/V表置于2V,差动放大器增益打到最大。
(2)观察梁上的应变片,转动测微头,使梁处于水平位置(目测),接通总电源及副电源。
放大器增益旋至最大。
(3)差动放大器调零,方法是用导线将放大器正负输入端与地连接起来,输出端接至F/V表输入端,调整差动放大器上的调零旋钮,使表头指示为零。
(4)根据图1的电路,利用电桥单元上的接线和调零网络连接好测量电路。
图中r及w1为调平衡网络,先将R4设置为工作片。
(5)直流电源打到±4V,调整电桥平衡电位器使电压表为零(电桥调零)。
(6)测微头调整在整刻度(0mm)位置,开始读取数据。
图1 应变片直流电桥电路(8)保持差动放大器增益不变,将R3换为与R4工作状态相反的另一个应变片,形成半桥电(9)保持差动放大器增益不变,将R1、R2两个电阻换成另外两个应变片,接成一个直流全1 2 3 4 5 6 7 8 9 10X(mm)V (mv)(10)观察正反行程的测量结果,解释输入输出曲线不重合的原因。
(11)在同一坐标上描绘出X—V曲线,比较三种接法的灵敏度。
思考题1.根据X—V曲线,计算三种接法的灵敏度K=∆V/∆X,说明灵敏度与哪些因素有关?2.根据X—V曲线,描述应变片的线性度好坏。
3.如果相对应变片的电阻相差很大会造成什么结果,应采取怎样的措施和方法?4.如果连接全桥时应变片的方向接反会是什么结果,为什么?2.霍尔式传感器、霍尔传感器的直流激励特性霍尔元件的结构中,矩型薄片状的立方体称为基片,在它的两侧各装有一对电极。
自控原理实验指导书
![自控原理实验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128c0363a45177232f60a2b4.png)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2006年5月目录实验一典型线性环节的暂态特性 (1)实验二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 (3)实验三线性系统稳定性研究 (5)实验四线性系统稳态误差的研究 (7)实验五控制系统的校正(设计性实验) (9)实验六典型非线性环节的静态特性 (10)实验七非线性系统的描述函数法 (14)实验八采样控制系统的分析 (17)实验九单闭环温度恒值控制系统(选作实验) (20)实验十单容水箱液位定值控制系统(选作实验) (24)实验一典型线性环节的暂态特性一、实验目的1. 熟悉THBDC-1型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平台及上位机软件的使用。
2. 熟悉各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及其特性,掌握典型环节的电路模拟。
3. 测量各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并了解参数变化对其动态特性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1. THBDC-1型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平台;2. PC机一台(含上位机软件)、USB数据采集卡、37针通信线1根、16芯数据排线、USB接口线;三、实验内容1. 设计并组建各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2. 测量各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并研究参数变化对其输出响应的影响;四、实验步骤1. 比例(P)环节根据比例环节的方框图,选择实验台上的通用电路单元设计并组建模拟电路,如下图所示。
图中后一个单元为反相器,其中R0=200K。
若比例系数K=1时,电路中的参数取:R1=100K,R2=100K。
若比例系数K=2时,电路中的参数取:R1=100K,R2=200K。
当u i 为2V阶跃信号时,用上位软件观测并记录相应K值时的实验曲线,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另外R2还可使用可变电位器,以实现比例系数为任意值。
注:实验操作前必须先熟悉“THBDC-1 使用说明书”部分。
2. 积分(I)环节根据积分环节的方框图,选择实验台上的通用电路单元设计并组建模拟电路,如下图所示。
图中后一个单元为反相器,其中R0=200K。
视错觉实验报告
![视错觉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6e15095d4d8d15abe234efd.png)
人体测量实验报告书实验一错觉实验1、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了解人体测量学的基本知识,证实最典型的缪勒-莱伊尔(muller--lyer)视错觉现象的存在和研究错觉量大小。
2、实验器材:错觉实验仪3、成员:某某4、实验内容:(1)仪器有三种不同箭羽线夹角的线段,实验时选择一种做实验,其余的二种用挡板挡住。
(2)仪器直立于桌面,被试位于一米以远,平视仪器的测试面。
主试移动仪器上方的拨杆,即调整线段中间箭羽线的活动板,使被试感觉到中间箭羽线左右两端的线段长度相等为至。
可以验证箭头线与箭尾线的长度错觉现象,并读出错觉量值。
5、实验数据:6、实验小结:本实验中,通过对错觉实验的实施,我们测试了小组成员的长度错觉,差值数据普遍在3mm左右,我们了解到了人体错觉的基本测量方法。
实验二大小常性测量器实验1、实验目的:(1)用比对法验证视觉大小常性现象;(2)学习测定大小常性的方法;(3)讨论距离对大小常性的影响;(4)讨论标准刺激大小对大小常性的影响。
2、实验用具:ep510大小常性测定仪两台。
3、小组成员:某某4、实验内容:(1)选择长度为2m以上的场地,让被测者站在距离实验仪器1.5m位置。
(2)测试员调节手边大小常性测量仪,改变两个测量仪三角形大小,使其不同,注意应有时从大到小调,有时从小到大调,采用abba的序列。
指导语如下:“请你注意正前方屏幕上三角形的大小,并照此大小指挥测试员调节手边的测量器,直到你主观感知到一样大小为止。
”报告记录员记下你调节后图形的数值。
(3)记录员将读得的数据记入大小常性记录表。
实验中,记录员不得将测量数据告知被试。
5、实验数据:(单位:mm)(1)根据两个三角形面积的实际差别计算大小常性系数。
kb=(r―s)/(a―-s)或 kt=(lgr―lgs)/(lga―lgs)式中,a:标准三角形高;r:被试匹配的三角形高;s:完全没有常性时三角形应有的高 s= d /(a* d)(式中d:被试与标准刺激的距离,d:被试与比较刺激的距离)(2)我的测量数据(差值,单位:mm)6、实验小结:实验结果发现:无论是在标准刺激下还是在标准距离下,人对物体的大小直觉恒常性系数都能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A指导书(06材料)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A指导书(06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8d59181fc281e53a5802ff0e.png)
(2)旋转晶体,观察其面、棱、点有无上下交错现象,如有并垂直此直线且没有对称面,则此直线可能是Li4或Li6;
(3)通过晶体中心,垂直该直线作一假想平面;
(4)在晶体上半部,认定一个晶面(或晶棱),将晶体围绕该面(或直线)旋转90°或60°,并假想上述认定的晶面(或晶棱)仍留在原来的位置,则在其下部有一晶面(或晶棱)与之成镜像反映,则此直线为Li4或Li6。
3.划分晶族、晶系
在模型上找出全部对称要素后,根据对称特点,确定其晶族、晶系。
五、结果处理与分析
整理上述实验观察的内容并列表加以分析。
『1.立方晶系和斜方(正交)晶系各属于哪个晶族?都分别有几种布拉维格子?请分别指出是哪几个?2.图示立方晶系的布拉维格子』
思考题
1.什么是晶体对称性?
2.三方柱晶体为什么属于六方晶系?对称型L3P、L33L24P属何晶系?为什么?
实验装置如图2.7-2所示。
四、实验操作
1.泥浆制备
称取若干粘土加在盛有适量水(3倍于粘土)及磨球的球磨罐内,研磨24h以上即可制得泥浆。
2.泥浆ζ-电位的测定
先将水加入U形管至刻度至0.5mm处;再将泥浆加入盛有一定量水的U形管内至刻度至5mm处(切勿使界面混浊);将铂金电极插入U形管两端内;将线路接好,由教师检验后,合闸供电;然后按秒表计时,观察5min时U形管内界面刻度的变化,并记录。
四、实验报告要求
1.实验目的?
2.实验原理?
3.完成实验内容1中的⑷,⑸部分内容;
4.完成实验内容2中的⑸,⑹部分内容;
5. 完成实验内容3中,萤石(CaF2)型晶体和钙钛矿(CaTiO3)型晶体的⑴,⑵,⑶,⑷部分相关内容。
山东大学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
![山东大学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1d19b856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c4.png)
实验一信号分析一、实验目的1.掌握信号时域参数的识别方法,学会从信号时域波形中观察和获取信号信息。
2.加深理解傅立叶变换的基本思想和物理意义,熟悉典型信号的频谱特征,掌握使用频谱分析提取测量信号特征的方法。
3.理解信号的合成原理,观察和分析由多个频率、幅值和相位成一定关系的正弦波叠加的合成波形。
4. 初步了解虚拟仪器的概念。
二、实验原理1.信号时域分析信号时域分析又称为波形分析或时域统计分析,它是通过信号的时域波形计算信号的均值、均方值、方差等统计参数。
信号的时域分析很简单,用示波器、万用表等普通仪器就可以进行分析。
通过本实验熟悉时域参数的识别方法,能够从信号波形中观测和读取所需的信息,也就是具备读波形图的能力。
2信号频谱分析信号频谱分析是采用傅里叶变换将时域信号x(t)变换为频域信号X(f),从而帮助人们从另一个角度来了解信号的特征。
频谱是构成信号的各频率分量的集合,它完整地表示了信号的频率结构,即信号由哪些谐波组成,各谐波分量的幅值大小及初始相位,揭示了信号的频率信息。
信号频谱X(f)代表了信号在不同频率分量成分的大小,能够提供比时域信号波形更直观,丰富的信息。
工程上习惯将计算结果用图形方式表示,以频率f为横坐标,X(f)的实部和虚部为纵坐标画图,称为时频-虚频谱图;以频率f为横坐标,X(f)的幅值。
和相位为纵坐标画图,则称为幅值-相位谱。
附:软件介绍机械工程测试实验程序是以LabVIEW为平台开发的虚拟仪器软件,程序包含了信号分析、信号合成、采样定理、窗函数、相关分析等子程序。
程序可以按照设定的信号类型、频率、相位等参数生成仿真信号,并可以对生成的信号进行频谱分析、信号合成、滤波等操作。
波形可以通过显示窗口中呈现出来(如图1-1所示)。
图1-1波形显示缩放的操作坊法在显示窗口中的工具栏,可以对窗口中的波形现实进行调整。
1 拖动工具:用来对波形进行拖动;2 缩放工具:来实现对波形的多种形式的缩放,此包括图1-2所示的选择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压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学号:班级:姓名:安徽理工大学能源与安全学院采矿工程实验室实验一常用矿山压力仪器原理及使用方法第一部分观测岩层移动的部分仪器☆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计一、结构简介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计是监测巷道在掘进和受采动影响的整个服务期间,围岩内部变形随时间变化情况的一种仪器。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包括孔内固定装置、孔中连接钢丝绳、孔口测读装置组成。
每套位移计内有5~6个测点。
其结构及其安装如图1所示。
二、安装方法1.在巷道两帮及顶板各钻出φ32的钻孔。
2.将带有连接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由远及近分别用安装圆管将其推至所要求的深度。
(每个钻孔布置5~6个测点,分别为;6m、5m、4m、3m、2m、lm或12m、10m、8m、6m、4m、2m)。
3.将孔口测读装置,用水泥药圈或木条固定在孔口。
4。
拉紧每个测点的钢丝绳,将孔口测读装置上的测尺推至l00mm左右的位置后,由螺丝将钢丝绳与测尺固定在一起。
三、测试方法安装后先读出每个测点的初读数,以后每次读得的数值与初读数之差,即为测点的位移值。
当读数将到零刻度时,松开螺丝,使测尺再回到l00mm左右的位置,重新读出初读数。
☆顶板离层指示仪一、结构简介:顶板离层指示仪是监测顶板锚杆范围内及锚固范围外离层值大小的一种监测仪器,在顶板钻孔中布置两个测点,一个在围岩深部稳定处,一个在锚杆端部围岩中。
离层值就是围岩中两测点之间以及锚杆端部围岩与巷道顶板表面间的相对位移值。
顶板离层指示仪由孔内固定装置、测量钢丝绳及孔口显示装置组成如图1所示。
二、安装方法:1.在巷道顶板钻出φ32的钻孔,孔深由要求而定。
2.将带有长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用安装杆推到所要求的位置;抽出安装杆后再将带有短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推到所要求的位置。
3.将孔口显示装置用木条固定在孔口(在显示装置与钻孔间要留有钢丝绳运动的间隙)。
4.将钢丝绳拉紧后,用螺丝将其分别与孔口显示装置中的圆管相连接,且使其显示读数超过零刻度线。
三、测读方法:孔口测读装置上所显示的颜色,反映出顶板离层的范围及所处状态,显示数值表示顶板的离层量。
☆DY—82型顶板动态仪一、用途DY-82型顶板动态仪是一种机械式高灵敏位移计。
用于监测顶底板移近量、移近速度,进行采场“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的预报,探测超前支撑压力高峰位置,监测顶板活动及其它相对位移的测量。
二、技术特征(1)灵敏度(mm) 0.01(2)精度(%) 粗读±1,微读±2.5(3)量程(mm) 0~200(4)使用高度(mm) 1000~3000三、原理、结构其结构和安装见图。
仪器的核心部件是齿条6、指针8以及与指针相连的齿轮、微读数刻线盘9、齿条下端带有读数横刻线的游标和粗读数刻度管11。
当动态仪安装在顶底板之间时,依靠压力弹簧7产生的弹力而站立。
安好后记下读数(初读数)并由手表读出时间。
粗读数由游标10的横刻线在刻度管11上的位置读出,每小格2毫米,每大格(标有“1”、“22'’等)为10毫米,微读数由指针8在刻线盘9的位置读出,每小格为0.01毫米(共200小格,对应2毫米)。
粗读数加微读数即为此时刻的读数。
当顶底板移近时,通过压杆3压缩压力弹簧7,推动齿条6下移,带动齿轮,齿轮带动指针8顺时针方向旋转,顶底板每移近0.01毫米,指针转过1小格;同时齿条下端游标随齿条下移,读数增大。
后次读数减去前次读数,即为这段时间内的顶底板移近量。
除以经过的时间,即得此段时间内顶底板的平均移近速度。
显然读数次数越多越能精确得到各段时间内的移近速度值,相应地也要耗费较多的劳动。
读数时间间隔要依具体情况决定。
平时每隔2小时读一次,临近来压时可适当增加次数.如每小时一次等。
四、使用说明1、使用前准备1)制作安装铁钎,数量略多于安设的动态仪台数。
2)熟悉读数。
粗读数从刻度套管上读出,每两相邻刻线距离2毫米,故读数为偶数毫米数;微读数由刻线盘上读出。
每格0.01毫米,共200小格(2毫米),两读数直接相加即为顶底板某一距离里的读数,经过一段时间后的新读数减原读数,即得此段时间内的顶底板移近量(单位为毫米),通常为正。
若相减为负,则表示顶板回弹。
2、安装1)一般安装。
选好安装地点,顶板岩石较完整、较平为好,将铁钎在对应位置打入底板,选择适当的接长杆,安到动态仪上,调整动态仪接长杆长度,使动态仪全长略大于铁钎顶端到顶板的距离。
然后将动态仪底部尖锥对准铁钎上端圆孔,手握压杆压缩弹簧,到直立安装位置,然后逐渐减力放手,动态仪即站立。
2)顺槽安装。
为避免动态仪易被碰动,应在煤壁上刨一槽,在槽底打好铁钎,然后安装。
3)注意事项:a.在工作面安装动态仪要靠近柱子,必要时用铁丝将动态仪系在柱子上,以防碰倒摔坏部件。
b.卸动态仪时,一定注意切不可突然放手,以免弹力冲击损伤齿轮和指针。
第二部分观测矿山压力的部分仪器☆测力计标定一、实验目的与要求了解液压枕的结构、原理,通过实验求出液压枕的特性曲线。
二、实验设备压力试验机1台;测力计1台;垫板若干块。
三、实验步骤(一)准备;1、测定测力计的零读数是否符合要求。
2、测力计置于试验机下承压板正中,测力计上下各放一块相互平行的垫板,使加压过程中不致损坏指示器等附件。
3、以较快速度预压1~3次至满荷,以消除加工时残余应力或检查加载情况。
(二)分级加载1、加载级数为0;25;50;75;100;125;150;175;200;225;250;275kN。
记录每一加载级之液压表读数,填入表格中,加载速度要均匀,每一加载级约1分钟左右(用进油阀控制)。
至最大值后保持10分钟。
2、卸载按相同级数记录读数(用回油阀控制)。
3、分级加载要反复3次,如同一加载级读数变异不大即可停止。
(三)绘制测力计特性曲线根据三次加、卸载之平均读数,以纵坐标为压力(KN),横坐标为压力表读数,进行绘制测力计特性曲线。
测力计标定记录表仪器名称:校验人:日期:☆KYJ—200型压力自动记录仪一、用途KYJ—200型压力自动记录仪是用来测量、记录液体的压力随时间变化情况。
特别适用于综采液压支架受力状态的测量。
该仪表具有结构合理,密封性能好,体积小,重量轻便于安装等特点。
1.管部连接采用快速接头。
2.表内设有专用密封圈,表盖锁紧,表内完全密封,解决了使用环境、湿度对表内机构影响。
3.记时部分采用机械记时机构。
机械记时采用不锈钢(1CN8NiqTi)材料的8日记时器,平均日差小于±30秒,走时可靠,误差小,上弦孔设在盘板上,每上一次弦可连续定时8日,且上弦方便。
4.记录笔架采用高弹性合金材料,弹性大,调零螺钉设在侧面,调零方便,记录笔采用新型小笔,纤维棉作笔材料,划线计时准确,灵敏度高。
二、使用安装与维修1.仪表出厂时,已按标准调校好,使用时请勿拆卸。
2.使用时,机械式用上弦钥匙上满;即可听到转动的声音,然后装好记录纸取下记录笔帽压下记录笔架,仪表便可正常工作。
3.仪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更换记录纸,以免重复记录。
4.当记录笔迹不清晰时,应更换记录笔头,更换时将笔头沿笔架方向拨出即可。
安装时要注意使笔头到位,以确保记录的准确性。
5.仪表每年至少鉴定一次,两年保养一次。
三、主要参数1.记录走纸速度:24小时/转;2.精度等级:1.5级:3.测量范围:0-60MPa;四、思考题1.分别简述本次实验所介绍仪器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2.测力计特性曲线是如何使用的?3.分别说明观测岩层移动和矿山压力对矿山开采具有什么指导意义?4.谈谈你对当前岩层移动和矿山压力观测的看法。
实验二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制作一、传感器工作原理电阻应变式传感器通常是由电阻应变片、弹性元件、导线等制作而成。
其工作原理是:弹性元件受力后产生变形,这时紧贴在弹性元件上的电阻应变片也随之产生一定的应变,该应变可由电阻应变仪测定。
较好的弹性元件在一定的范围内产生的变形与所需要的外力是成正比关系的。
据此,可由事先标定的应力-应变曲线测得传感器所受的力。
二、传感器制作1.实验材料电阻应变片,弹性元件,接线端子,导线,瞬干胶,电烙铁,其它辅助材料等。
2.弹性元件表面处理弹性元件(弹性钢片)表面要进行去污除锈、细砂纸打磨、丙酮清洗,使其表面清洁、光滑。
3.应变片粘贴与焊接1)检查应变片的电阻值,一般电阻应变片的阻值为120Ω左右,用于组成同一电桥的电阻应变片其阻值差应小于0.5Ω。
2)准备连接导线,一般情况下每一个应变片用一种颜色的两根导线。
3)粘贴应变片,在弹性元件两侧对应位置分别粘贴两个电阻应变片,并在相应位置粘贴接线端子。
如下图。
4) 焊接,首先将应变片与 接线端子之间的基底进行绝缘处理,避免应变片引出线与基底短路,然后在接线端子的铜铂上和导线的金属丝上镀一层焊锡,最后将应变片的引出线和导线分别焊接于接线端子的铜铂上。
5) 用万用表检查各应变片的阻值是否正确。
三、思考题1. 实验目的是什么?2. 简要写出你制作传感器的过程。
3.谈谈你对该实验的体会。
实验三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标定一、桥路连接接线方式为1/4桥 1/2桥 全桥二、实验记录及数据整理根据平均值做出应力-应变图,并求出应力-应变曲线的近似直线方程式(如:P=Kμε+C)。
荷载(P)0 应变(με)三、思考题1.传感器为什么要标定?标定的应力-应变曲线如何使用?2.简要写出你所使用的桥路连接及标定的过程。
3.通过本次实验你有何体会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