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哲
中哲术语
【非攻】墨翟的战争观,是兼爱思想最集中、最突出的表现。认为兼并和侵略战争于民危害最大。
【名实】名,指名称、形式,实,指内容。最早产生于先秦。春秋战国之际,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旧有之名已不能容纳新的现实,于是产生了名实之辩。孔子主张“正名”,用周礼固有之名去纠正已经变化了的内容。墨子则强调不是名决定实,而是实决定名。后墨继承发展了这一观点,认为名是事物的概念。名的作用在于指谓、描绘内容,名实的关系是“以名举实”,并从逻辑学的角度对名实关系作了深入探讨,极大地促进了名实论和形式逻辑理论的发展。后来荀子也提出“制名以指实”(《荀子·正名》),认为名是用来指谓实的、约定俗成的概念,它决定于实,一旦形成也不能轻易改变。
【道法自然】中国春秋末期思想家老子用语。《老子》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否定了宇宙间有意志的主宰存在,但老子由此反对人为,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神器】中国春秋末期思想家老子用语。器,物。神器,神秘之物,代指国家政权。
【逍遥】中国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子用语。指一种个人精神的绝对自由状态。庄子认为,真正的自由是无待即不依赖于任何条件的,如果借助了一定的条件,则会“为物所役”、“所累”,从而不自由。
【法】①指法律、法令、法规等。体现统治阶级意志,具有强制执行性质的行为规范。先秦法家强调法,商鞅提出,法是治理国家的根本手段。《管子》明确以法为行为的标准和规范,并视之为“圣君之宝用”。韩非对法作了更深入、全面的规定,认为法是由统治者制定并公开颁行的法律条文,是赏罚的依据,必须具有兑现的效力,并使百姓明了、遵守。②佛教名词。通指一切事物。又指佛、法、僧三宝之一,即佛教的经典和教义。
622中西哲学史中哲的范围
622中西哲学史中哲的范围(实用版)目录1.引言2.中西哲学史的概述3.中哲的范围及其特点4.西哲的范围及其特点5.结论正文【引言】哲学作为人类思考世界的一种方式,自古以来就在中西方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对中西哲学史的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两种文化背景下的哲学思想。
本文将对中西哲学史中哲的范围进行探讨。
【中西哲学史的概述】中西哲学史是对中西方哲学发展的历史过程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
中国哲学史(中哲)主要包括先秦诸子、汉代经学、魏晋玄学、唐代佛教、宋明理学、清代朴学等阶段的哲学思想。
西方哲学史(西哲)则主要包括古希腊哲学、古罗马哲学、中世纪基督教哲学、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启蒙时代的理性主义、19 世纪德国古典哲学等阶段的哲学思想。
【中哲的范围及其特点】1.范围:中哲的发展历程中,涉及了诸多学派和思想家。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儒家的孔子、孟子,道家的老子、庄子,法家的韩非子等。
此外,佛教、道教等宗教哲学也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2.特点:中哲强调道德伦理和人的内在修养,重视实践和感性认识,讲求天人合一、和谐共生。
同时,中哲具有较强的历史性和民族性,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西哲的范围及其特点】1.范围:西哲的发展历程中,涌现出了诸多著名的哲学家,如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古罗马的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等。
此外,文艺复兴时期的但丁、彼特拉克,启蒙时代的伏尔泰、卢梭等哲学家也是西哲的重要代表。
2.特点:西哲强调理性和科学的方法,追求普遍真理和客观规律,关注个体自由和人权。
同时,西哲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系统性,深受古希腊哲学和基督教文化的影响。
【结论】总之,中西哲学史中哲的范围涵盖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学派,中哲和西哲在发展过程中各具特点,相互映照。
古希腊哲学中的逻各斯(logos)和中哲的“道”是一个概念吗?
当我们谈到古希腊哲学中的逻各斯(logos)和中哲的“道”,我们不可避免地会想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逻各斯(logos)是古希腊哲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代表着理性、智慧和知识。
在希腊哲学中,逻各斯(logos)被认为是宇宙的本质和秩序的基础。
而中哲的“道”则是中国哲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代表着宇宙的本质和秩序的基础,同时也代表着人类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
那么,逻各斯(logos)和中哲的“道”是否是一个概念呢?我们需要了解逻各斯(logos)和中哲的“道”之间的共性和区别。
逻各斯(logos)和中哲的“道”都代表着宇宙的本质和秩序的基础,二者都是哲学中的核心概念。
逻各斯(logos)更加强调理性和知识,而中哲的“道”则更加强调道德准则和人类生活的方式。
逻各斯(logos)是一种理性的概念,它代表着人类理性的本质和能力。
而中哲的“道”则是一种道德准则,它代表着人类应该遵循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
我们需要考虑逻各斯(logos)和中哲的“道”之间的联系。
逻各斯(logos)和中哲的“道”都代表着宇宙的本质和秩序的基础,二者都是哲学中的核心概念。
逻各斯(logos)和中哲的“道”都强调人类应该遵循一定的准则和规范,以此来达到宇宙秩序的和谐和稳定。
逻各斯(logos)和中哲的“道”都强调人类应该追求真理和智慧,以此来达到宇宙秩序的和谐和稳定。
我们可以说逻各斯(logos)和中哲的“道”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我们需要回答逻各斯(logos)和中哲的“道”是否是一个概念。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虽然逻各斯(logos)和中哲的“道”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但它们并不是完全相同的概念。
逻各斯(logos)更加强调理性和知识,而中哲的“道”则更加强调道德准则和人类生活的方式。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逻各斯(logos)和中哲的“道”不是一个概念。
逻各斯(logos)和中哲的“道”虽然都代表着宇宙的本质和秩序的基础,但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区别和联系。
中哲奖学金申请条件
中哲奖学金申请条件
中哲奖学金是一项旨在鼓励和奖励对中华文明和哲学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学生
的奖学金计划。
该奖学金计划设有一系列严格的申请条件,以下是申请该奖学金的条件要求:
1. 学术成绩优秀:申请人必须具备卓越的学术成绩,包括在哲学领域的研究和
学习。
学术成绩单和奖状可以作为评估申请人学术水平的重要参考。
2. 研究项目或论文:申请人需要提交一个突出的研究项目或论文,该项目或论
文应在哲学领域有原创性和创新性贡献。
申请人应清楚地描述项目的主题、目标和方法,并展示其对中华文明和哲学的理解和思考。
3. 推荐信:申请人需要提供至少两封推荐信,推荐人应是申请人在学术界或研
究领域的导师、教授或其他专业人士。
推荐信应强调申请人的学术能力、研究潜力和对中华文明和哲学的贡献。
4. 论坛或会议经历:申请人被鼓励有参加国内外学术论坛、研讨会或会议的经历。
这些经历能够展示申请人与其他学者的交流、学术合作和学术责任感。
5. 社区服务和领导力:申请人需要展示自己对社区服务和领导力的关注和参与。
这可以通过志愿者活动、社区项目参与或学术组织的领导角色等方式体现。
6. 面试:根据申请人的材料和综合评估,在某些情况下,申请人可能会被邀请
参加面试环节。
面试将进一步评估申请人的学术能力、研究项目、学习动机和对中华文明和哲学的理解。
总之,中哲奖学金的申请条件非常严格,要求申请人具备卓越的学术成绩、研
究项目或论文,并展示对中华文明和哲学的理解和思考。
此外,社区服务、领导力和面试等方面的综合评估也是申请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中哲复习资料
中哲复习资料中国哲学史复习资料第一章中国古代哲学的诞生殷周时期的宗教天道观一、中国早期宗教的发展1、自然神崇拜2、图腾崇拜每个氏族或部落成员承认自己与某个图腾有血缘关系而对它加以崇拜体现人对先祖的寻根3、祖宗神崇拜4、上帝崇拜阶级社会帝/天帝廷天命例:“五十而知天命”天命:自然的力量二、殷周时期的宗教天道观1、商朝的上帝授命思想绝地天通:指一个部族在征服另一个部族时强令败者放弃自己的宗教,剥夺其与神相通的权利而进行的具有重要社会意义的宗教改革,即绝地民与神想通之道。
2、周朝“以德配天”思想周攻打商“恭行天之罚”周人认识到“天命靡(不)常”,唯有“保享于民”才能“享天之命”“敬德保民”“敬德安民”是一种充满责任感的忧患意识,从把责任、信心交给神转而为自我担当,是中国人文精神的最早体现“民心无常,唯惠是怀”“天不可信,我道为宁王德廷”——《周书》“为善不同,同归于治”“为恶不同,同归于乱”《易经》体现朴素辩证思想现存《周易》一书,分为经、传两部分,经即《易经》,传是对经的解释,它们虽同属一部书,却产生于不同的年代。
一般认为,《易经》是殷周之际的作品,而《易传》是战国时期的作品。
内容:《经》包括卦象、卦辞、爻辞,分上、下二部。
上经三十,下经三十四。
共有八卦(经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六十四卦(别卦)《传》包括__辞、象辞、系辞、文言、说卦、卦、杂卦、序,共十篇,旧时称“十翼”。
成书:据说伏羲作八卦,文王演《周易》,即重叠八卦成了六十四卦而形成了《易经》,而挂爻辞大约编纂于殷末周初,殷周之际。
孔子作传思想:1、朴素辩证2、矛盾对立与转化3、变化发展关于矛盾转化与人的能动性的联系第二章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姓孔名丘,字仲尼,鲁国人。
三岁丧父,少时“贫且贱”。
长大后,当过管仓库的“委吏”和管畜牧的“乘田”等小官。
30岁左右,他开始兴办私学,50岁时,他当上了鲁国的“中都宰”。
后升任“大司寇”,摄行相事。
中国哲学简史(插图修订版)
目录分析
1.1哲学在中国文明 中的地位
1.2中国哲学的问题 和它的精神
1.3中国哲学家表述 思想的方式
1.4语言的障碍
2.1中华民族的地理 环境
2.2中华民族的经济 背景
2.3 《上农》—— 农业的价值
2.4 “反者道之动”
2.6家族制度
2.5对自然的理想 化
2.7入世和出世
2.8中国的艺术与诗 歌
24.1程颢对“仁” 的认识
24.3程颐的“理” 的观念
24.4陶冶感情 的方法
24.5寻孔颜乐 处
25.1朱熹在中 1
国历史上的地 位
2
25.2 “理” 或原理
3
25.3太极
4
25.4 “气”
5
25.5性和心
25.6政治哲学
25.7修心养性 的方法
26.1陆九渊关于 “心”的概念
26.2王守仁的“宇 宙”概念
17.6历史哲学
17.8社会进步的三 个阶段
18.1思想的统一
18.2孔子在汉代思 想界的地位
18.3古文经学与今 文经学的分歧
18.4扬雄和王充
18.5道家与佛 家
18.6政治和社 会背景
19.1名家再次引起 人们的兴趣
19.2对孔子的重新 诠释
19.3向秀和郭象 19.4道是“无”
01
19.5万物 的“独化”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其实我是先从涂又光先生翻译的版本看起来的,说实话前面部分,对于我一个古文功底不够扎实的人来说, 着实有点晦涩难懂,大段大段的富有思考逻辑的古文引用,几乎都不太读得懂,得一点一点的搜索翻译,一点一 点的扒拉开来看。
不论你在什么搜索引擎里问:想学中哲应该看那本书?冯老的中哲简史一定是那个最多人所推崇的版本,其 专业与精炼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赘述。常读常新!。
北大中哲考研推荐书目
北大中哲考研推荐书目
以下是北大中哲考研推荐的书目,没有标题:
1. 《西方哲学史》作者:罗素·伯特兰德
这本书可以帮助考生系统地了解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它包含了古希腊哲学、中世纪哲学、现代哲学等各个时期的重要思想家和他们的观点。
2. 《中国哲学简史》作者:冯友兰
这本书将中国哲学的发展进行了简明扼要的概括,重点介绍了儒家、道家、墨家等主要流派的思想特点和学说。
3.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作者:恩格斯
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之一,介绍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是非常重要的。
4. 《论人的本质》作者:西奥多·阿多尔诺
这本书通过对人的存在和自由的探讨,引导读者思考人的本质和自我实现的意义,对于深入理解人类存在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5. 《论理性与行动》作者:约翰·朗梅尔
这本书探讨了道德、理性和行动之间的关系,旨在揭示人类行动的道德意义和伦理学的基本原则。
6. 《论自然的边界》作者:彼得·辛格
这本书从哲学的角度研究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了关于环境伦理学的思考和解决方案。
7. 《论思维的本质》作者:爱德华·费尔伯恩
这本书通过对思维的本质和机制的研究,揭示了人类思维过程的规律和特点,对于认知科学和心理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8. 《论美学的本质》作者:亚瑟·德桑托
这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帮助读者理解和鉴赏艺术作品的本质和审美价值。
以上书目可以全面了解哲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对于备考北大中哲考研是很有帮助的。
中哲复习资料
(仅供参考)一、先秦哲学1、“五行”范畴在文字上见于《尚书》的《甘誓》和《洪范》。
五行:水、木、金、火、土(一)孔子1、思想体系的核心---仁(“仁”是孔子思想的中心观念):①以“爱人”为“仁”。
这种爱人、同情人、关切人,包括爱、同情、关怀下层百姓,是“仁”的主旨。
爱是有差等的爱。
②以“克己复礼”为“仁”。
“仁”是内在性的道德。
其第二义是修己,通过实践礼而有教养,同时不拘泥于礼,努力体认礼之内核,达到实现仁德的自觉、自愿、自律,挺立道德的主体。
③“忠”与“恕”接近于“仁”。
“忠”就是中,讲的是人的内心“忠”又是尽己之心,“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恕”讲的则是接人待物,是推己之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综合起来就叫忠恕之道。
忠恕未足以尽“仁”,是为仁之方,所以说为道不远。
④孔子仁道是人文主义的价值理想。
⑤孔子之“仁”的不同层次。
仁者的境界,以至善至美的“圣”(圣人)为最高。
第二层次的仁叫“成人”(全人、|贤人)。
第三层次的仁人叫君子,是超越于自然人的道德人,即与小人儒相区别的君子儒。
2、什么是中庸?在一般方法论上,孔子主张“中庸”。
“中庸”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一般人很难达到。
“中庸”又是普遍的方法学。
“庸”有三义,一是“不易”,二是“用”。
“中”是指中和,适中,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标准。
(文质关系、哀乐情感表达、和性情、仪表上)。
中庸之道不是不要原则,不是迎合所有人,那是滑头主义的“乡愿”。
孔子说:“乡愿,德之贼也。
”“时中”的要求是指与时偕行,与时代的要求相符合。
孔子提出了“权”,即通达权变的思想,强调动态的平衡统一,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其“中和”、“中庸”的原则在美学和艺术学上也有反映。
孔子有“叩其两端而竭焉”的方法(《子罕》),即不断地从两个不同的方面去启发问题,又提倡“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在两个极端之间找到动态平衡统一的契机,具体分析,灵活处理,辩证综合。
(二)老子、庄子1、无为2、老子的“反者道之动”讲了什么,如何理解老子认为,道的变化、功用有一定的规律:“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中哲 第六章(宋明理学)
张载、程颢、程颐、邵雍;南宋时主要是朱熹、陆九渊;明代最有
影响的是王守仁。
四、宋明主要哲学家思想简介
(一) 北宋五子的哲学思想
1.周敦颐的太极说
周敦颐(1016-1073), 宋代理学的开创者,“北宋五 子”之一。著有《太极图说》、 《通书》等,后人编为《周子
全书》。由于周敦颐号濂溪先
生,故其学说又称作“濂学”。
(2)心性论
二程在心性论上主张将性与气统一起来讨论,
从性之本而言,“性即理”(《遗书》二十二上); 从气禀而言,人有贤愚善恶之分。人心中有知,但 心不能直接认识自己,必须用“格物”的工夫, “格物”就是“至物”,就是就物而穷其理。而穷
理的具体途径就是读书讨论和应接事物。二程提倡
“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要求“合内外之
三、宋明理学的发展线索
1.按传统分类,宋明理学主要有两大派:
其一是宋代占统治地位的道学,其中以洛学为主 干,至南宋发展到高峰,在明代仍有很大影响,并维 持着正统地位。因其主要代表为程颐、朱熹,故常称 为程朱派;又因皆以“理”为最高范畴,故又称之为 “理学”。 其二是产生于宋代,在明中期后占主导地位的以 “心”为最高范畴的思想体系,代表人物为陆九渊、 王守仁,故又称为陆王派或陆王心学。广义的宋明理 学包括道学和心学。
(1)理本论 二程反对张载的气本论,提出了以“理” 为最高范畴的理本论体系,并把道、天、天命、 心、气、性、物都用理贯穿起来,认为“理” 是世界的根源,永恒的客观存在,不会因人为 而加以改变。 “理”是万事万物所根据的法则,是物质 世界的“所以然”。万物一理,“理一分殊”。 “理”还是社会的最高原则,是父子君臣封建 伦理关系的标准。
第六章 宋明时期的哲学
一、背景和概说
中哲名词解释
王霸之辩:中国古代两种统治方法和政治理想的争辩。
王指王道,即先王之正道。
孟子以王道与霸道相对,认为施行仁政,以德服人者为王道。
霸指霸道,即凭借武力假行仁义以征服别人的政治统治方法。
霸道以武力压服别人,不能使之心悦诚服。
孟子提倡王道,反对霸道。
韩非则提倡霸王之道。
秦汉以后王霸并用。
到宋代,王霸之辩更演为社会历史观的争论。
朱熹和陈亮进行了数年的争论,在中国思想史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天人感应:中国古代神学术语。
古代认为“天道”和“人道”、“自然”和“人为”是合一的,天人感应思想源于《尚书洪范》,孔子作《春秋》言灾异述天道,到西汉时董仲舒即强调“天人之际,合而为一”,他据《公羊传》集天道灾异说之大成。
董仲舒认为,天和人同类相通,相互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
董仲舒把天视为至上的人格神,认为天子违背了天意,不仁不义,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和警告;如果政通人和,天就会降下祥瑞以鼓励。
天人感应与灾异说最终在《白虎通德论》中规定下来,给汉代政事带来很大的影响。
在汉代,天人感应思想占了统治地位,刘向,刘歆、班固都承认政治得失,可以导致灾异变怪。
天人感应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
宋儒程颢则说:“天人本无二,不必有合”。
天人感应中国古代关于天人关系的一种神秘学说。
认为天和人相类相通,天具有意志,能干预人事,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
战国时学阴阳家者有持此说。
西汉董仲舒加以系统化、哲理化。
后导致谶纬神学的出现,故受到王充的批判。
“反者,道之动”反者道之动是老子辩证法思想的总纲,同时也是道的第二层含义,意思是说,任何事物的某些性质如果向极端发展,这些性质一定转变成它们的反面。
三表墨子提出的检验言论与认识是非的标准。
表,指法、仪;三表即三条标准。
墨子认为,人们的言论与认识是非必须有一个客观的标准来衡量,即:“有事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
以历史经验判断言论事非;以广大民众的直接感性经验为是非依据;以言论和认识的实际效果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名词解释中体西用论
中西哲学与东方思维方式的比较引言中西哲学是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的两种不同方式,它们在思维方式、观念体系以及价值观念上存在着明显差异。
本文将对中西哲学进行比较,着重探讨中西哲学中体现出来的不同思维方式。
一、中西哲学的基本概念1. 中西哲学的定义•中哲:指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哲学思想体系,如儒家、道家、墨家等。
•西哲:指欧洲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哲学思想体系,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等。
2. 中西哲学的特点•中哲: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注重人伦关系和道德修养。
•西哲:强调理性思维和科学方法,追求普遍真理和个体自由。
二、中西哲学思维方式的比较1. 形而上与形而下•中哲:形而上,强调整体性和宇宙观念,追求天人合一。
•西哲:形而下,强调分析性和个体意识,追求理性思维。
2. 实用主义与理论主义•中哲:实用主义,注重实践经验和应用价值,强调道德伦理。
•西哲:理论主义,注重逻辑推理和理论体系,强调科学方法。
3. 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中哲:集体主义,强调社会整体和人伦关系,追求和谐共处。
•西哲:个人主义,强调个体自由和权利保障,追求个人发展。
4. 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中哲:相对真理,认为真理是多元的、相对的,并随着时代变化而发展。
•西哲:绝对真理,认为真理是客观存在的、普遍适用的,并可以通过推导获得。
三、中西哲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1. 教育领域•中哲: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人伦关系意识,在教育过程中强调师生关系。
•西哲: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科学方法,在教育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2. 政治领域•中哲:强调社会整体和谐发展,注重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
•西哲:强调个体自由和权利保障,注重民主制度和法治建设。
3. 经济领域•中哲: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倡导节约资源和可持续发展。
•西哲:注重市场经济和竞争机制,追求效率和利润最大化。
结论中西哲学在思维方式、观念体系以及价值观念上存在明显差异。
中哲强调整体性、实用主义、集体主义和相对真理;而西哲则强调分析性、理论主义、个人主义和绝对真理。
中哲名词解释
中哲名词解释诸子百家1名各顺于天2道法自然3反者道之动4无为而治5道常无为无不为6玄同玄览7绝四8三表9以说出故1坐忘2有待3物化4齐物论5齐万物为一6辩无胜7飞鸟之影未尝动8生之谓性9中庸1四心四德2天爵大体3浩然之气4尽心知性5合同异6离坚白7名实论8白马非马9物莫非指而指非指1虚一而静2静因之道3化性起伪4奇正相生5一阴一阳之谓道人副天数6天人感应7春秋繁露8天人三策9事各顺于名1六理2参验3抱法处势魏晋玄学1玄学2正始之音3言不尽意4崇本息末5以心原物6圣人体无7独化8物不迁9般若无知1即万物之自虚2三法印3理事无碍4事事无碍5形神相即6言尽意7神灭论8物偶自生9本性即佛1自行真空2无念为宗宋明理学1理学2道统说3以生人为己任4新故相除5道立于两成于两变于五6一物两体7凡象皆气8太虚即气9德性之知1民胞物与2体用一源3理一分殊4万理具于一心5心即理也6四句教7致良知8童心说9淮南格物1良知即性2气者理之依3能必附其所4理载于气5气化即道6日新之化7血气心知8理存于欲9宙轮于宇1四几泯随统2反因交轮几3天道生生4重玄之道5事功之学6经世致用7内箍外箍8俱分进化9即物实测1破对待2元知推知3公德私德中哲大题孔子:正名、仁学、中庸老子:道论墨子;政治思想、宗教思想后墨:逻辑理论管子;道论、庄子:相对主义、道论荀子:礼法群、自然观、认识论、逻辑思想韩非:法术势、参验认识论、道论贾谊:礼法董仲舒:大一统、天人感应白虎通王充:无神论、命定论王弼:名教无为、以无为本、得意忘象、裴頠:崇有郭象:独化、因果各自成体、冥然自合僧肇:不真空论、物不迁论、般若无知论四法界范缜:神灭论韩愈:道统、仁学柳宗元:气一元论刘禹锡:天人交相胜王安石:五行、人性论周敦颐:太极二程:天理、人性张载:气一元论、人性朱熹:理一元论、格物穷理、人性陆九渊:心即理、朱陆之争浙东事功学派王守仁:心外无理、知行合一罗钦顺:理一分殊、人性、批判陆王王廷相:理在气中、认识论、人性论黄宗羲:气外无理、心即是气王夫之:气者理之依、认识论、知行论、人性论颜元:理气融为一片、六府三事、习行格物、功利主义戴震:气化即道、血气心知、理存于欲谭嗣同:仁学现代西方哲学名词解释1唯意志主义2生命意志3权力意志4重估一切价值5力比多6实证主义7多数人的暴政8最大幸福原则9证实原则1宽容原则2语言学转向3逻辑原子主义4摹状词5罗素悖论类型理论6命题函项家族相似7绵延8两种时间9生命冲动1纯粹经验2信仰意志3实用主义翻译原则4意向性5悬隔判断6生活世界7回到事物本身8此在91存在先于本质2自在自为大全3临界状态4自由与超越存在5荒谬6效果历史7视域融合8能指所指9语言的共时态和历时态1语旨力言语行为理论2戴维斯纲领异常一元论3范畴错误4范式5无公度性6知识型7描述的形而上学8非自然意义理论9证伪原则1三个世界2科学的内部史和外部史3作为公平的正义4译不准定理5逻各斯中心主义6原型写作现代西方哲学论述孔德:思想发展三阶段及其问题穆勒:逻辑体系、多数人的暴政叔本华:世界是我的表象、人生三层次尼采;重估一切价值、权力意志克尔凯郭尔:孤独的个人、存在三环节、人生道路三阶段柏格森:绵延、时间弗雷格:语境原则、含义与指称、真理论罗素:逻辑原子主义、摹状词以及后人批判维特根斯坦:逻辑论、图式论、语言的界限、可说与不可说、语言游戏、家族相似、意义即用法、遵守规则悖论、私人语言、治疗哲学逻辑实证主义胡塞尔:意向性、现象学还原(本质还原、先验还原)、回到事物本身、目的论的历史解释、解释学循环、生活世界、对存在主义的批判、表述海德格尔:对传统存在论的批判、存在论的现象学此在、先行到死中去、此在与时间、时间观、真理观、良心论、思想和语言、解释学的现象学及利科批判、理解筹划解释、解释学循环(前有前见前设)萨特:现象学一元论、意识理论、自在自为、自由观、人生处境梅洛庞蒂:身体主体、知觉观、可逆性雅斯贝尔斯:大全、存在与超越存在、交往理论、临界处境伽达默尔:对海德格尔继承发展、偏见是合理的、解释学与自然科学、效果历史与视域融合加缪:荒谬马塞尔:奥秘与问题、第一反思与第二反思罗蒂:基础主义批判、本质主义批判、表象主义批判波普尔:证伪证实异同、知识增长模式、三个世界理论德里达:解构主义、写作的意义。
中哲物产集团有限公司介绍企业发展分析报告
Enterprise Development专业品质权威Analysis Report企业发展分析报告中哲物产集团有限公司免责声明:本报告通过对该企业公开数据进行分析生成,并不完全代表我方对该企业的意见,如有错误请及时联系;本报告出于对企业发展研究目的产生,仅供参考,在任何情况下,使用本报告所引起的一切后果,我方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报告不得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需引用或合作,请与我方联系:中哲物产集团有限公司1企业发展分析结果1.1 企业发展指数得分企业发展指数得分中哲物产集团有限公司综合得分说明:企业发展指数根据企业规模、企业创新、企业风险、企业活力四个维度对企业发展情况进行评价。
该企业的综合评价得分需要您得到该公司授权后,我们将协助您分析给出。
1.2 企业画像类别内容行业空资质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产品服务:棉、麻销售;金属矿石销售;金属材料销售;1.3 发展历程2工商2.1工商信息2.2工商变更2.3股东结构2.4主要人员2.5分支机构2.6对外投资2.7企业年报2.8股权出质2.9动产抵押2.10司法协助2.11清算2.12注销3投融资3.1融资历史3.2投资事件3.3核心团队3.4企业业务4企业信用4.1企业信用4.2行政许可-工商局4.3行政处罚-信用中国4.4行政处罚-工商局4.5税务评级4.6税务处罚4.7经营异常4.8经营异常-工商局4.9采购不良行为4.10产品抽查4.11产品抽查-工商局4.12欠税公告4.13环保处罚4.14被执行人5司法文书5.1法律诉讼(当事人)5.2法律诉讼(相关人)5.3开庭公告5.4被执行人5.5法院公告5.6破产暂无破产数据6企业资质6.1资质许可6.2人员资质6.3产品许可6.4特殊许可7知识产权7.1商标信息最多显示100条记录,如需更多信息请到企业大数据平台查询7.2专利7.3软件著作权7.4作品著作权7.5网站备案7.6应用APP7.7微信公众号8招标中标8.1政府招标8.2政府中标8.3央企招标8.4央企中标9标准9.1国家标准9.2行业标准9.3团体标准9.4地方标准10成果奖励10.1国家奖励10.2省部奖励10.3社会奖励10.4科技成果11 土地11.1大块土地出让11.2出让公告11.3土地抵押11.4地块公示11.5大企业购地11.6土地出租11.7土地结果11.8土地转让12基金12.1国家自然基金12.2国家自然基金成果12.3国家社科基金13招聘13.1招聘信息感谢阅读:感谢您耐心地阅读这份企业调查分析报告。
中哲
第二章孔子孔子第一节天命论“天”关涉到人的类本质和类特性,首先是宗教性和道德性。
孔子讲:“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通过对生命活动的体验以自身的实践为中介来体悟天命与人的关系,从而把外在的“天命”同内在的人联系起来。
孔子把对超越之天的敬畏与主体内在的道德律令结合起来,把宗教性转化为内在道德性。
一方面孔子延续三代时期的传统,认为“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即主张对天的敬畏、信仰;另一方面,他也讲到人本着自己的天性,在道德实践中可以符合主体内在的道德律令。
从而实现对“天”的敬畏和主体内在道德律的统一,亦即“天道”与“性”的统一。
孔子强调要在人事活动中,特别是到的活动中去体认天命,与此,才能“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宪问》)正因为生命有了这一超越的根据,所以儒者才有了积极有为的担当意识和超越生死的洒脱态度:“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卫灵公》)孔子的人性、天命、天道的思想有深刻的哲学形而上学与宗教的终极关怀的内容。
在孔子那里,“天”有超越之天(宗教意义的终极归宿)、道德之天(道德意义的秩序与法则)、自然之天(自然变化的过程与规律)、偶然命运之天等不同的内涵。
他在肯定天的超越性、道德性的同时,又把天看作是自然的创化力量。
但是,虽然天有创造精神,是万物的创造之源,采取的确是默运的方式,而不是强行干预。
④同时,天的这一品格也对象化给了人类,尤其是圣人。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孔子思想中的“无为”之处。
既然天都不能干预尘世的运作,那么那些统治者就更不能假借“天”的名字恣意妄为了。
第二节“仁”学意涵孔子重“礼”重“仁”,继承了三代以降的文化成就,但是其超越前代思想家的地方在于他把作为“礼”的内核“仁”,即人文价值理想确立起来并作了多层次、多维度的发挥。
“仁”不仅仅是孔子思想的中心观点,也是中国哲学的中心范畴之一。
北师大中哲考研科目
截至我所知的信息,北京师范大学(北师大)的哲学系在中国哲学领域有着深厚的学术积累和教学资源。
对于考研科目,通常会根据具体的专业方向和该年度的招生简章来确定。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考研科目:
1. 中国哲学史
2. 中国哲学思想
3. 中国哲学与文化
4. 中国哲学名著选读
5. 中国哲学专题研究
6. 中国哲学方法论
7. 中国哲学与现代社会
8. 中国哲学与伦理学
9. 中国哲学与政治哲学
10. 中国哲学与美学
除了上述科目,还可能包括英语、政治理论等公共课程,以及一些专业选修课程。
中哲考试知识点总结
中哲考试知识点总结中哲考试是中国哲学专业的考试,考察考生对中国哲学史和中国哲学思想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中哲考试的知识点涉及到中国哲学的起源、发展、思想体系、重要思想家及其思想等内容。
下面我们将从这些方面对中哲考试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中国哲学的起源和发展中国哲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的周易哲学。
周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源头之一,它的基本思想是“易是造物者的智慧之作,也是造物的法则”。
周易影响了后来的儒家、道家和墨家等思想,为中国哲学奠定了基础。
随后,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不同的思想流派相继形成。
其中,儒家强调仁爱之道,追求道德修养和政治理想;道家主张隐逸自然,追求自由自然的生活方式;法家崇尚法治和实用主义,强调法律的制度和实施;墨家则主张兼爱、非攻、尚同和济世。
随着历史的发展,汉代的儒家成为主流,儒家学说逐渐成为国家的官方哲学。
隋唐时期,儒家、道家、佛家三家并称为中国哲学的三大流派。
宋明清时期,儒家成为正统,但佛教和道教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二、中国哲学的思想体系中国哲学的思想体系主要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等多元的思想流派。
1. 儒家思想体系:儒家思想主张仁者爱人,忠敬君父,尊孝弟兄。
儒家思想注重人际关系、政治伦理和社会秩序,提倡礼、乐、义、礼等价值观。
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中的《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成为儒家思想的重要表现。
2. 道家思想体系:道家思想主张无为而治、隐逸自然,强调谦和柔顺、顺应自然、追求自由自然的生活方式,并提出“道”、“无为”、“无为而治”等重要理念。
道家经典《道德经》和《庄子》成为了道家思想的代表作品。
3. 墨家思想体系:墨家思想强调兼爱、非攻、尚同和济世等理念,提倡“兼爱”和“非攻”作为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主张“济世安民”理念。
墨家经典《墨子》等著作反映了墨家思想的主要内容。
4. 法家思想体系:法家思想主张法治和实用主义,强调法律的制度和实施,以法治国家和约束人民,提出“法治”、“权谋”、“法非仁”等重要思想。
中哲孟子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哲孟子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其理论依据是()。
A. 人之初,性本善B. 人之初,性本恶C. 人之初,性本空D. 人之初,性本无2. 孟子提出的“四端”指的是()。
A. 仁、义、礼、智B. 孝、悌、忠、信C. 礼、乐、射、御D. 智、信、勇、严3. 孟子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中“人和”指的是()。
A. 团结一致B. 地理优势C. 气候条件D. 军事力量4. 孟子提出的“性善论”是指()。
A. 人性本恶,后天教化可以向善B. 人性本善,后天环境可能使其变恶C. 人性本恶,后天环境可能使其向善D. 人性本善,后天环境不改变其善5. 孟子认为“仁政”的核心是()。
A. 以德治国B. 以法治国C. 以武力治国D. 以经济治国6. 孟子提出的“民贵君轻”思想,强调的是()。
A. 君主至上B. 人民至上C. 法律至上D. 道德至上7. 孟子认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的“道”指的是()。
A. 道德B. 道路C. 道理D. 道教8. 孟子提出的“义利之辨”主张()。
A. 重义轻利B. 重利轻义C. 义利并重D. 义利无关9. 孟子认为“君子不器”的意思是()。
A. 君子不使用工具B. 君子不拘泥于一种形式C. 君子不从事工艺D. 君子不使用武器10. 孟子提出的“养气”是指()。
A. 培养勇气B. 培养志气C. 培养正气D. 培养和气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孟子认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这句话体现了孟子的_________思想。
2. 孟子提出的“________”是指通过教育和修养,使人的本性得以发展和完善。
3. 孟子认为“________”是实现仁政的基础。
4. 孟子认为“________”是治国的根本。
5. 孟子认为“________”是达到理想社会状态的关键。
中哲名词解释
中哲名词解释
仙人掌的发展:
仙人掌是一种古老而传奇的变异植物,它拥有强壮的刺和细小的叶子,可以像軒濾族(Khangarid)一样活在任何天气的环境中。
仙人掌的发展几乎就像它们的变异基因一样
多样化,它们可以被视为植物界的可爱物种,被称为“植物星球”。
仙人掌是植物界中最古老也是最重要的植物,有许多仙人掌类型可以适应多种环境,
如沙漠、湿地、海岸和山地,这使它们在植物领域中独树一帜。
仙人掌的分布普遍而广泛,范围从南美洲到亚洲。
仙人掌最近出现了一些变异,这种变异使它们可以适应在昼夜温差较大的地区,也就
是小型环境变化不足以杀死它们,而大型变异使这些植物能够改变一些形态和特性。
有了
这种变异,仙人掌可以更好地抵抗寒冷和太阳紫外线,使它们可以适应更多种地形环境。
同时,这也让人们发现它们有很多不同的种类,包括颜色不同的叶子,花的种类,以及更
复杂的器官如果可以说的话,这就 really is a galaxy of plants 。
有些仙人掌甚至可
以产生出花来,尽管它们早已失去了自身授粉功能。
仙人掌也是一个强有力的生物学研究课题,因为它们具有极强的环境和生存能力,例如,当太阳照射它们时,它们的特性可以使它们的叶子变薄,大大减少太阳紫外线的伤害。
正是由于它们的特殊性,仙人掌也被发现可以适应较为极端的温度,例如在低温的环境下
他们的叶子仍然可以储存水分以维持生存。
总之,仙人掌的发展可以说是十分惊人的,它们的变异基因使它们可以适应各种环境,而它们也成为了生物学家们研究的受益对象之一。
中哲重点
《哲学导论》1、什么是哲学反思?哲学反思就是指思想以自身为对象反过来而思之。
显然,反思的对象就是“思想本身”。
就是要表明我们在思维中借助感性对象,以反过来追溯他之所以产生的根源。
2、本体和本体论?本体就是指存在,这种存在不是规定的具体的而是不规定的超验的存在。
本体论就是关于一般存在或存在本身的哲学学说,也称为存在论。
3、时间先在性与逻辑先在性时间先在性是易于理解的;它是对经验事实(包括科学事实)的陈述,即表述经验对象之间在时间序列中的先后顺序。
具体说,一事物先于他事物而存在,这一事物较之他事物就是具有时间上的“先在性”。
逻辑先在性是相对于时间先在性而言的。
他所陈述的并不是事物之间在时间上的先后顺序,而是事物之间在“逻辑”上的“优先地位”。
“逻辑先在性”可分为“自在”与“自为”两种情况:前者是指事物的本质对事物的现象在“逻辑”上具有优先地位,即事物的本质决定事物的存在。
后者是指人的认识活动中的主-客体关系,主体对客体具有“逻辑”上的“优先地位”。
4、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人本主义是指14世纪下半叶发源于意大利并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的哲学和文学运动,它构成现代西方文化的一个要素;专指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哲学;泛指承认人的价值和尊严,把人看作万物的尺度,或以人性、人的有限性和人的利益为主题的任何哲学。
如生命哲学、哲学人类学、存在主义等。
科学主义是指“科学主义”是指19世纪中叶以来逐步形成的一种哲学思潮或哲学运动。
近代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认为:“精确”的科学是伟大的,而“思辨”的哲学是渺小的;只有忽视甚至否认传统的哲学,才能使科学从“形而上学”中解放出来;只有用实证科学(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去改造哲学,才能使哲学从传统的“形而上学”变成“科学的哲学”。
哲学中的科学主义思潮的实质是改变传统的关于哲学与科学的相互关系的理解,“拒斥”传统意义上的哲学,把哲学变成科学的“副产品”。
5、逻辑学是以人的思维为对象、研究人的思维规律的科学。
中哲博士书目
中哲博士书目中哲博士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哲学家,他的研究领域跨越了历史、宗教、伦理、政治、人类学等多个方面。
他的思想深刻而具有启迪性,对于我们认识世界、认识自己,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而中哲博士书目中的重要作品更是深入人心,令人震撼。
本文将结合中哲博士书目,讨论与之相关的内容。
一、《人类伦理学》《人类伦理学》是中哲博士的代表作之一,它是一部深入探讨人类伦理道德问题的著作。
其中涉及的问题包括人的尊严、人的自由、人的责任等,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面对的,而且也是我们应该认真对待的。
因此,阅读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伦理道德问题,并为我们今后的生活提供指导思想。
二、《历史的终结》《历史的终结》是中哲博士的另一部代表作,该书论述了自由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崛起,以及在这一进程中,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变化。
这本书的存在对于我们了解一个国家的政治发展,以及世界政治体系的变迁都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人类社会的进化过程,以及如何从历史的角度解读当代的国际政治和社会问题。
三、《道德的本质》道德是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保持社会秩序和人类的道德观念至关重要。
《道德的本质》是中哲博士的第三部代表作,本书的研究主题是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道德的本质定义及其来源,为读者提供了一种深入思考道德这个伦理道德问题的切入角度,对于我们理解人类对于道德观念的养成和认知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宗教哲学》宗教是人类非常重要的精神文化和信仰体系,它对于人类文明和人类自身的存在感具有深远的影响。
《宗教哲学》是中哲博士的第四部代表作,本书研究的是宗教的哲学意义以及在人类文化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阅读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宗教的内涵和外延,了解宗教与人类的关系,这对于我们认识世界、认识自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五、《人类文明研究》人类文明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了人类在历史进程中不同阶段的思想观念、技术水平和生产方式,这对于我们理解人类历史进程和文化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2][考博]北京大学——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北京大学——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北大中国哲学专业博士入学试题招生专业:中哲(国内)导师;李中华一、简论《易传》与《老子》思想之异同(30分)二、试论支遁与郭象对庄子逍遥义的不同解释(30分)三、简述先秦时期儒、道、法三家对春秋以来百家争鸣的评论与总结(40分)考试科目:中国哲学史招生专业:中国哲学(国内)导师:陈来(共五题,任选四题每题25分)一、荀子对先秦诸子的评论二、张载的心性论三、程颢的生之谓性说四、王畿的良知异见说五、康有为与谭嗣同仁思想之异同考试科目:中国哲学史招生专业:中哲导师:魏常海一、分析并比较《老子》与《庄子》对道、有、无的论述(25分)二、解释分析《坛经》中的三科法门(25分)三、论述并比较《大乘起信论》和《成唯识论》中的阿赖耶识(阿黎耶识)概念(25分)四、论述分析《传习录》中的四句教说(25分)考试科目:中国哲学史招生专业:非中哲专业(共四题,每题25分)一、孟子人性论及其论证二、张载的气一元论三、罗钦顺的心性论四、方以智哲学中的辨证思想考试科目:中国哲学史招生专业:中哲(国内)导师;李中华一、简论《易传》与《老子》思想之异同(30分)二、试论支遁与郭象对庄子逍遥义的不同解释(30分)三、简述先秦时期儒、道、法三家对春秋以来"百家争鸣"的评论与总结(40分)考试科目:中国哲学史招生专业:中国哲学(国内)导师:陈来(共五题,任选四题每题25分)一、荀子对先秦诸子的评论二、张载的心性论三、程颢的生之谓性说四、王畿的良知异见说五、康有为与谭嗣同"仁"思想之异同考试科目:中国哲学史招生专业:中哲导师:魏常海一、分析并比较《老子》与《庄子》对道、有、无的论述(25分)二、解释分析《坛经》中的"三科法门"(25分)三、论述并比较《大乘起信论》和《成唯识论》中的阿赖耶识(阿黎耶识)概念(25分)四、论述分析《传习录》中的"四句"教说(25分)考试科目:现代中国哲学史招生专业:中哲(胡军)研究方向:现代中国哲学(共五题,每题20分)一、评述胡适的实验主义方法论二、谈谈你对梁漱溟前期文化理论的看法三、金岳霖共相理论的意义及评价四、贺麟知行观的内容及意义五、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研究方面的贡献是什么2006厦门大学中国哲学史考题一、解释与分析(1)考的是一段殷周宗教改革的引文,出自《国语》(2)这题是考荀子的那段名言了,“天行有常”那段二、简答(1)《周易》书名的由来与要义(2)墨家思想的主要观点(3)《汉书.艺文志》论法家(4)王弼在魏晋玄学中的地位(5)陆九渊的"心即理"与朱熹的"性即理"的区别(6)王夫之的主要著作与思想特点三、论述题(1)中国哲学的基本特点概说(2)朱熹理学的集大成特点北京大学2006中国哲学史试题名词微明静因之道抱法处势形质神用淮南格物内籀和外籀论述后期墨家“辩”的目的和逻辑原则华严宗四法界学说程颢和程颐人性论比较孙中山知行观标点并翻译故万物虽众,有时而欲遍举之,故谓之物,物也者,大共名也。
推而共之,共则有共,至於无共然后止。
有时而欲偏举之,故谓之鸟兽。
鸟兽也者,大别名也。
推而别之,别则有别,至於无别然后止。
名无固宜,约之以命。
约定俗成谓之宜,异於约则谓之不宜。
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
名有固善,径易而不拂,谓之善名。
物有同状而异所者,有异状而同所者,可别也。
状同而为异所者,虽可合,谓之二实。
状变而实无别而为异者,谓之化。
有化而无别,谓之一实。
此事之所以稽实定数也,此制名之枢要也。
后王之成名,不可不察也。
名词解释试题检索马非马(人大1997,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南开2000,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浩然之气(武大2000,中国哲学)绝地天通(厦大1999,中国哲学)否极泰来(厦大1999,中国哲学)温故知新(厦大1999,中国哲学)道法自然(厦大1999,中国哲学;南开200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美学;浙大1999、2000,中国哲学)虚壹而静(厦大1999,中国哲学;人大1998,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武大2000,中国哲学)三表(人大1997,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复旦1999,中国哲学;浙大1998,中国哲学)效验(人大1999,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无为(人大2000,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中庸(吉大2000,中国哲学)有无(复旦1997,中国哲学)离坚白(吉大2000,中国哲学)道统论(复旦1997,中国哲学)抱法处势(南开2000,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五德终始(复旦1997,中国哲学;浙大1998,中国哲学)化性起伪(复旦1997,中国哲学;浙大1998,中国哲学)天人相分(复旦1999,中国哲学)仁(北师大200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不忍人之心(北师大200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和而不同(北师大200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厦大2001,中国哲学)涤除玄览(厦大2001,中国哲学)克己复礼为仁(厦大2001,中国哲学)尽心知性知天(浙大1998,中国哲学)参验(浙大1998,中国哲学)制天命而用之(浙大1998,中国哲学)克己复礼(浙大1999,中国哲学)兼爱(浙大1999,中国哲学)天人合一(浙大2000,中国哲学)有待无待(人大200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宗教学) 名实(浙大2001,中国哲学)三玄(浙大2001,中国哲学)试题分析【考点】先秦哲学诸子百家的基本哲学命题。
【难点】先秦哲学思想十分丰富,注意积累,深刻记忆。
【重点】儒、法、道、墨、名诸家之基本命题、思想。
填空题试题检索写出下列哲学著作的作者:《天问》(复旦1999,中国哲学)《坚白论》(复旦1999,中国哲学)下列命题出于何书?亢龙有悔(复旦1999,中国哲学)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吉大2000,中国哲学)试题分析【考点】哲学家、著作、主要命题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
【难点】基本知识,无难点。
【重点】各家各派代表人物及其观点、著作。
标点、释词、翻译试题检索将以下原著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武大2000,中国哲学)将以下原著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人大1997,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 将以下原著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吉大2000,中国哲学)将以下原著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颜回曰回益矣仲尼曰何谓也曰回忘仁乐矣曰可矣犹未也他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忘礼乐矣曰可矣犹未也他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坐忘矣仲尼蹴然曰何谓坐忘颜回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仲尼曰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而果其贤乎丘也请从而后也(吉大2000,中国哲学)将下面古文释成现代汉语并注释画线部分:故治之要在于知道。
人何以知道?曰:心。
心何以知?曰:虚壹而静。
心未尝不臧也,然而有所谓虚;心未尝不(满)[两]也,然而有所谓一;心未尝不动也,然而有所谓静。
人生而有知,知而有〖ZZ(Z〗志〖ZZ)〗。
志也者,臧也,然而有所谓虚;不以所已臧害所将受谓之虚。
心生而有知,知而有异,异也者,同时兼知之,同时兼知之,两也,然而有所谓一;不以夫一害此一谓之壹。
心卧则梦,偷则自行,使之则谋。
故心未尝不动也,然而有所谓静,不以梦剧乱知谓之静。
未得道而求道者,谓之虚壹而静。
作之,则将〖ZZ(Z〗须〖ZZ)〗道者之虚,则入;将事道者之壹,则尽,尽将思道者静,则察。
知道:察,知道;行,体道者也。
虚壹而静,谓之大清明。
万物莫形而不见,莫见而不论,莫论而失位。
坐于室而见四海,处于今而论久远,疏观万物而知其情,参稽治乱而通其度,经纬天地而材官万物,制割大理,而宇宙里矣。
恢恢广广,孰知其极!广广,孰知其德!涫涫纷纷,孰知其形。
明参日月,大满八极,夫是之谓大人,夫恶有敝哉!(吉大2000,中国哲学)分析以下著作中的哲学思想。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
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
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孟子曰:“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
尽其道而死者,正名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
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助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
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吉大2000,中国哲学)试题分析【考点】先秦儒、法、墨、道诸家的经典著述。
【难点】能考查考生研究古代哲学的古文阅读功底。
注意平时多阅读、练习。
【重点】标点、翻译。
简答题试题检索评述孟子的性善论思想。
(人大1997,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简述庄子的相对主义认识论思想。
(人大1998,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简述庄子的相对主义哲学。
(复旦1999,中国哲学)简述孟子的仁政学说。
(人大2000,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易经》的性质及其三大原则。
(厦大1999,中国哲学)试分析先秦儒家的义利观。
(人大1999,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简论道家的无为而无不为思想。
(人大1999,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孙子兵法》中的哲理思维。
(南开200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美学)《齐物论》的逻辑思路。
(南开200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美学)墨子的“兼爱”思想。
(厦大2001,中国哲学)简论孟子的“四端”说。
(人大2001,中国哲学、伦理学、宗教学)《老子》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有什么特色?(浙大2000,中国哲学)庄子的是非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