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Cs的本土化诉求及其应对
MOOC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MOOC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作者:朱海林来源:《经营管理者·上旬刊》2016年第10期摘要: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又称为“慕课”在高校中迅速发展,对高校的教学管理、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文章通过对国内慕课课程实践的研究,总结了MOOC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发展中面临着慕课建设政策支持不完善、课程建设效率与质量不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能力不足等问题,相应地可以从加紧制定“慕课”教育发展的规划、组建专业化的教学团队、培养学习自主学习能力这三方面入手解决现存问题,推动我国高校MOOC的迅速发展。
关键词:慕课问题对策一、慕课的起源与发展MOOC又称为“慕课”,是英文“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首字母缩写,直译为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
“大规模”是指不仅参与课程学习者数量众多,规模达到数以万计,而且每一个课程有比以往更多的教师与助教参与。
“开放”是指教育资源包括视频课件、课堂练习与测验、教学材料、互动讨论区,通过互联网供全世界的人们使用。
“在线”是指整个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包括教师讲课、观看教学视频、进行学习测验、参与互动都通过互联网在线进行。
“课程”是指在与传统课堂上所教授的课程一样,慕课具有完整的课程结构,因此教师与学生可以共同的参与到整个教与学的活动中。
1.国外慕课的发展。
在教育国际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基于开放共享理念的开放教育资源运动是全球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2001年4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正式启动开放式课程(OCW)项目。
该项目通过互联网,开放了大量MIT的优质课程[1]。
此后,由于第四代网络技术的更新和社会化教学媒体的不断发展提供了新的环境基础和技术支持,新的开放教育资源的概念与实践模式的不断进步与演化。
MOOC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新发展和突破,它不仅延续并深化了开放、共享的教育理念,而且创造了一种新型的课程模式。
本土化下中国慕课学习者困境及改进措施
本土化下中国慕课学习者困境及改进措施摘要: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慕课”(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于20XX年诞生,并在20XX年引进中国,目前初步形成了以中国大学MOOC、网易云课堂、学堂在线等网站为主要平台的慕课教育体系,但是中国学习者依然面临着一些慕课本土化过程中带来的困境。
通过深入研究当前中国学习者面临的困境,提出改进措施,认为可通过强化师资力量、设置课程签到制、建设考试诚信系统等途径进行完善,以促进慕课在中国的本土化进程。
作为互联网教育的重要体现,慕课对中国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慕课;互联网;教育;不适应困境;本土化自20XX年慕课诞生于美国并在次年引入中国后,大量乐于接受新生事物的学生、教师加入慕课运动,诸多金融投资机构予以注资,更有学者称慕课是“哥白尼式的革命”。
目前中国慕课学习者主要分布在一线城市和教育发达省市。
慕课作为“互联网+教育”的代表,势必对中国教育局面产生影响。
当前,中国慕课平台本土特征明显,中国大学MOOC、网易云课堂、慕课网等慕课平台开始上线。
一些高校,尤其是重点高校开始加入到慕课的制作和教学中来,好课程也受到了学习者的青睐。
如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柳肃教授的《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截至20XX年已有7.3万学习者修读,在全球5000多门慕课中,排名第三。
同时,由于深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中国学习者在面对网络慕课教学时,依然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适应困境。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内研究现状国内慕课相关实践的数量在逐年攀升,有关慕课的学术研讨活动也丰富多彩。
20XX年4月,以“MOOC引领中国未来教育新常态”为主题的20XX(第二届)中国MOOC大会在北京举行,教育机构齐聚一堂,共商中国慕课发展大势。
总的来说,慕课研究紧追慕课实践的脚步,并且都处在上升期,已收获了丰富的成果,但仍存在巨大上升空间。
2.国外研究现状就英文文献的总体来看,与慕课相关的文献总体数量并不算多:以“MOOC”为关键词获得英文文献5,680条;以“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为关键词获得英文文献39,200条。
“慕课”(MOOCs)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
“慕课”(MOOCs)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慕课”(MOOCs)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兴起已经对我国高等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慕课以其灵活、自主学习的特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其中。
然而,慕课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制定应对策略。
首先,慕课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高等教育的模式。
传统的高校教育注重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接受,而慕课则强调自主学习和互动。
这种变革的潜在优势在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了学习效果。
然而,对于一些依赖于授课老师的学生来说,慕课可能会带来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因为没有强制性的学习要求和监督。
其次,慕课的普及和发展可能会对高校的招生和教学质量产生一定的冲击。
由于慕课的特点是大规模开放和免费,吸引了大量的学生参与其中。
这导致高校招生规模减少,甚至招生困难,影响了高校的生源和财政收入。
此外,慕课的普及也可能使高校教师面临压力,因为他们需要通过创新和提升教学质量来留住学生。
针对慕课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带来的这些影响,我们需要采取以下对策。
首先,高校应积极融入慕课的发展,将其作为一种补充和扩展传统教育的手段,而不是完全抵制。
高校可以通过开设与慕课相关的课程或专业,吸引学生参与到高等教育中。
同时,高校教师也应加强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通过创新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以吸引学生选择传统高等教育。
其次,高校和政府应合作加强慕课的评估和质量监控。
慕课的普及给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和机会,但也存在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
因此,高校和政府应建立一套科学的慕课评估标准和质量监控机制,确保慕课的质量和有效性。
高校可采取与企业或其他慕课平台合作的形式,通过双方的资源共享和合作评估,提高慕课的教学质量。
再次,高校可以加强与慕课平台的合作,共同建立和推动慕课的发展。
我国高校慕课发展的困境及选择路径
我国高校慕课发展的困境及选择路径慕课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慕课在发展过程中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
如何应对当前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高校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校慕课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的优势,并提出了慕课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进而提出了我国高校慕课发展的路径选择。
标签:高校慕课;优势;困境;路径选择0 引言“慕课”(Moocs,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是指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是一种新的教育模式,是主讲教师负责的、通过互联网开放支持大规模人群参与的,以短视频、作业、论坛、邮件、测试等要素交织有一定时长的教学过程,是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以及教育技术的一种“集成创新”。
现代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人类跨入了信息时代,社会各行各业都在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高校在教育教学方面也开始致力于信息化建设,其中慕课教学模式就是高校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表现,这给高校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新方法。
1 慕课相对于传统教学的优势1.1 教学规模庞大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慕课教学的规模更加庞大。
传统的高校教学是教师将学生集中在一个固定的教室里,教师通过面对面的方式进行授课。
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容纳的学生人数是有限的。
慕课教学模式在高校教学中应用以后,大大增加了学习者的人数。
学生只要在网络上注册一个账号就可以通过在线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不用专门在某个时间、场所等候,增加了学习的灵活性。
另外,慕课教学的学习对象不只是学生,一些参加工作的人员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因此,我们可以说慕课的教学规模非常庞大。
1.2 教学效果提高慕课的另一个特点是提高了高校教学的效果。
由于慕课是通过网络进行授课,教学内容可以通过图片、视频、声音等形式来表现。
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
传统的高校教学采用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上很难长时间注意力都很集中,导致了学习效果不理想。
慕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慕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1. 引言1.1 慕课教学的定义慕课教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许多学校和机构都推出了各种各样的慕课课程,吸引了大量的学生参与。
慕课教学的盛行给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同时也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慕课教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其效果和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能够通过慕课教学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和知识水平提升。
1.2 慕课教学的盛行慕课教学的盛行是当今教育领域的一大趋势。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通过网络平台来进行学习。
慕课教学具有课程种类丰富、灵活自主学习、时间空间无限制等优势,受到了众多学生的青睐。
尤其在疫情期间,慕课教学更是成为了许多学生的首选,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
慕课教学的盛行不仅带来了便利和福利,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面对慕课教学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并积极探索解决对策,以提高慕课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在今后的发展中,慕课教学将会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我们必须正视问题,寻找解决之道,促进慕课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慕课教学存在的问题问题一:缺乏互动性慕课教学通常是以视频或文字资料为主导,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缺乏与教师或其他学生的互动交流。
这种单向传递的教学模式容易让学生产生学习疲劳和缺乏兴趣的问题。
问题二:学习效果难以保障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并进行针对性辅导,但慕课教学很难实现这一点。
学生在没有及时指导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学习成绩下滑或对知识掌握不牢固的情况。
问题三:知识传递不完整慕课教学往往只能涵盖知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而在深度和广度上却无法与传统课堂相比。
学生可能会因为缺乏更深入的讨论和拓展知识的机会而感到困惑和失落。
针对以上问题,需要我们积极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提升慕课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2.2 问题一:缺乏互动性慕课教学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缺乏互动性。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和老师可以直接进行面对面交流和互动,学生也能够随时提出问题和与同学讨论。
MOOC课程建设的本土化前景_李世平
MOOC课程建设的本土化前景笮李世平/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开封475004)MOOC课程建设的本土性问题当前不少高校主动开设了一些MOOC课程,课程门类迅速增加,课程涉及学科逐步扩展。
这些MOOC课程教学目标清晰,教育内容针对性强,教育对象适用性广,但还存在不少问题:其一,重建设轻使用思想严重,课程使用率过低。
课程建设的本来价值不是为了建设而建设,而是MOOC契机来了解社会需求,优化与调整教学过程,进行教学效果测量,在教学质量评估上让有直接发言权的学生和雇主说话。
同时,高校要利用MOOC契机在考核评价体制上做出改变,做到真正影响教师利益的不再是科研成果而是教学效果。
4.合作才能共赢,深度参与是最好的选择。
中国高校林立,资源丰富,但不同学校之间差异明显。
即使同一所高校,不同学科和专业之间的发展也不平衡。
因此,各高校要保持开放的心态,积极开展合作,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中国2000多所高校要打破校园和区域界限,形成跨校园、跨地域的MOOC网络联盟,学生由此可以自由流动。
以此为基础,学科之间、学校之间、地区之间、东西部教育发展之间的不平衡也可以得到缓解,教学质量有了更坚实的保障基础。
可以说,MOOC为中国高校参与高校国际教育联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对于各国知名高校而言,都希望通过MOOC平台向全世界传播知识,提升国际地位,谁都不希望失去这样的机会。
对于中国高校而言,通过这个平台可以自我学习、相互学习,这既有助于国际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互补,又有助于国际交流合作效率与效益的提高。
5.中国要规划和建设自己的MOOC平台。
由于文化和价值观念的不同,西方高校MOOC的教学内容中国学生不能全盘接收。
从意识形态的角度讲,MOOC可以成为在全球国际化过程中保存和宣扬自己的语言、文化、价值和信仰的重要阵地。
因为,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属性,自然科学可能全世界都通用,而人文社会科学却有国别属性。
站在国家的角度讲,研发自己的MOOC平台,这是一个国家教育主权的实现方式,也是一个国家教育改革的战略抉择。
蒙台梭利教学思想的本土化问题的解决策略
学产 生 了重要 的影 响。同样在 中国也掀起 了一 场蒙台梭利教 学热, 出现 了许 多蒙台梭利 幼儿园和 蒙台梭利 班。然而 ,蒙 台梭 利教 学思想在 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中 出现 了许 多的问题和误 区,因此我 们必须对蒙 台梭 利教 学思想进行 本土化 的研 究 ,使 蒙 台
梭利教 学思想真正地适 用于中国,给 中国的幼儿带来益处 ,为 中国的一线幼儿教 师提供 先进合理 的教 学理论指 导。 关 键 词 :教 学 ;思 想 ;策 略
一
的语 言 教 育 。 三 合理改造教学 内容和教学方式 1 、结合 中国的五大教育领域 除 了蒙 台梭 利提 出的 日常生活 教育 、感 官教 育 、数学 教育 、语文教育 和文化 教育外 ,还应 与我国的 《 幼儿园教育 指导纲要 ( 试行 )》中提出的五大领域相结合 ,即与健康 、 语言 、社会 、科学 、艺 术五大领 域相结合。可以开设这十个 方 面的教学活 动 ,也可以开设更 多的综合活动。另外还应本 着让 孩子从生活 中得到经验 , 从经 验中得到能力 , 让 能力转化 成 智慧 的教 育理念 , 设计 更贴 近幼儿生 活 、新颖 实用 的教学 内容 。例 如通 过教 具操 作刺激启发孩子智慧的感官教育 ;加 入涉及交 通安 全 、身体 保护 、性知识等 内容的安全教育 ;通 过E t 常生活 的练习, 培养 孩子生活 自理能力 , 增强 自信 心 、秩 序感 的生活教育 ;融合 天文 、地理 、人文 、历史 、环境等 内 容 的文化教育 以及双语教育等 。 2 、增 加语 言讲述 的教学 内容 在 蒙氏语 言教学设 置 中注重 听觉练 习 、视 觉练 习 、运 笔 练习以及认字 和阅读等感官 教育, 但 和幼儿想象 思维紧密 关联 的看 图讲 述 、创编 、仿 编故事 、词语接龙等 以讲述为 主 的课程 内容却 较少 。这不利于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的发展 。在 这方 面, 我 们可 以大量 吸取传统语言 教学 中诸多有 益的教学 内容, 在 生成性材料 中加入各种故事 、散文 、诗歌 等文学作 品的内容 , 使材料更加生 动、富有创造性 。如: 在晨 间谈话活 动 时 可 以分 享 图 书 活动 , 幼儿 将 有 意 义 的 图 书和 大 家 分 享 , 相 互之间充分展 开想象和表达 ;在语文 区域中, 投放 大量可 以 锻炼 幼儿想象力的相关阅读材料 ;在班级 中开展讲故事活 动 等, 可 以促进幼儿想象及语言表达的能力的发展 。 3 、丰富教学方式 蒙 台梭 利强调 个别教 学 ,在 其教学 方式 下很少 有集体 活动。尽管个别教育十分重要 ,且有利于 因材施教 ,能有效 促进 每个儿童的发展 ,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 ,靠个别教学 来促 进儿童社会性行为的形成和发展是远远不够 的。因此 , 我们可以不必拘泥于个别教学活动 ,而可 以采取小组活动 、 集体活动 、个别活动三种教学方式相互结合 、相互交替 的方 法。这样既有利于 因材施教 ,又有利于促进儿童社会性行 为
MOOC时代成人教育的机遇、挑战与发展策略
MOOC时代成人教育的机遇、挑战与发展策略什么是MOOC?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中文名为“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是指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远程教育方式。
MOOC的课程内容开放,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自主学习,通常包含大量视频教学、在线测验、互动讨论、作业练习等。
MOOC的出现,极大地拓展了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解决了传统教育中课程资源严重匮乏的问题。
同时,也让教育更加公平,让更多不同背景的人拥有了获取高质量教育的机会。
MOOC给成人教育带来的机遇更为灵活的学习方式成人教育通常面临一些诸如时间不充裕、无法长途出差、家庭责任等问题,MOOC的出现,使这些问题不再成为留学生们学习的障碍。
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课程,节约了往返学校的时间和交通成本。
不受地域限制,实现教育公平许多城市的成人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某些人要在工作后,才能够前往大城市上课。
而MOOC可以在任何地方实现在线教育,不受地理条件的限制。
一位生活在乡村的学生,同样可以通过网络上的MOOC平台获得与城市学生同样的高质素教育资源。
更全面的课程选择MOOC拥有更广泛的课程类型,样式更加丰富,更加有针对性。
学生可以更灵活地选择课程,寻找自己需要的优质资源。
提高实际应用技巧MOOC不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的传授,更加注重实际技能的教授,如计算机编程、设计软件操作等。
实践课程有时可以提供实训机会,使学生能够近距离接触相关行业,并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MOOC给成人教育带来的挑战缺乏协作与交流MOOC缺乏面对面的同步课堂交互。
这种交互通常可以对学生有所帮助,例如教师主持的问答环节等等。
此外,无论学生或教师,都无法进行面对面、有针对性的沟通。
这也提醒我们,MOOC可以提供廉价而有效的教育,在某些情况下,但并非在所有情况下。
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在线课程的形式,通常需要学生通过自我管理来完成对时间的掌控,但有时可能有些困难。
由于教师在MOOC课程中缺乏“追着学生跑”的方式,很多学生会缺乏动力并抛弃学习。
mooc本土化
2011年“慕课”在美国发端后迅速蔓延,并风靡海外,引发了国际性的教育变革。
而在国内这一新型教学模式则不温不火,尽管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在内的高校以及一些教育机构都十分关注并着手推广慕课,这一概念仍然比较小众,而未获得广泛认知。
直到今年5月31日,央视《新闻调查》栏目播放了一期关于慕课(MOOC)的特别节目——“慕课来了”,才让慕课走进了公众视野,随着“慕课”的搜索指数暴涨至原来的300%,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慕课”这一前沿教育模式。
与国外相比,国内慕课尚不成熟,在各个方面都存在诸多痛点,如何以创新的方式实现慕课的“本土化”成为高校及教育机构共同面对的问题。
痛点一:欠缺实用性本土化策略:垂直技能领域&颁发慕课证书“慕课”的产生主要基于美国的文化背景和价值体系,很多学习者由于兴趣使然学习课程。
而在国内,学习的动机则更倾向于实用性和功利性。
学习者往往会考虑这门课程是否能够让自己从中获益——有利于升学、出国?还是有利于求职就业?如果要获得广泛的用户群体,那么国内的慕课教育需要融入更多实用的元素。
目前,已经有不少教育机构从垂直领域切入,面向不同的用户群体,创新的推出在线学习平台。
比如垂直于IT技能领域的学习平台慕课网,专门提供IT类视频课程,并以“只学有用的”为口号。
此外还有针对K12教育、英语培训、考试题库类的在线学习平台,都算得上是创新式的“本土化慕课”。
不少高校也开始进行慕课改革,比如在部分课程上承认慕课学分。
未来承认并颁发慕课证书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痛点二:师资薄弱本土化策略:付费回报教师付出无论是传统教育还是慕课形式的在线教育,师资力量都是留住学生、留住用户的根基,所以前段时间YY才上演了抢新东方老师的戏码。
从全球范围来看,慕课的发展需要更多老师的参与,在国内更是如此,据调查显示,国内仅有50%的大学教授愿意花时间去录制慕课并提供分享,仅有10%的名教授愿意加入慕课行列,大量的时间、精力投入是其中重要的原因。
“慕课”建设本土化问题及对策探析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 18 卷第 6 期Journal of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16 年 11 月(Social Science Edition)Vol.18 No.6 Nov.2016•高等教育•“慕课”建设本土化问题及对策探析刘志超,雷雪(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641)摘要:“慕课”在线教育新模式风靡全球,掀起了教育改革的新浪潮。
然而在“慕课”建设本土化的过程中,渐渐暴露出教学研究跨学科创新难、教学模式课联网突破难、教学主体新模式适应难以及教学设施本土化配合 难四个方面的问题。
文章分析总结了“慕课”本土化建设现存问题和挑战,并从跨学科团队组建、课联网运营 管理、新模式场景激励以及本土化生态建设四个方面探究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促进“慕课中国”的可持续 发展。
关键词:“慕课”建设;教育改革;本土化;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 -055X(2016)06 -0086 -06doi:10.19366/ki.1009 -055X.2016. 06. 015“慕课”(MOOC),是“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 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简称,是目 前国际上最受瞩目的在线教育模式。
如果说“慕 课”受孕于2〇〇8年Siemens和Downes教授开设 的《关联主义与联系知识》[1],按照《纽约时报》所称,2012年是它出生的“慕课元年”,2013年则是“慕课中国元年”。
m这个诞生于web2.0时代 的产儿,一出生便深深烙印上互联网、社交媒体等 的特点。
再加上移动互联网的冲击,短短两年多时 间“慕课中国”便声名鹊起、成果丰硕。
然而,“慕课中国”只有两岁,自身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 决,慕课本土化问题的深入研究对于我国教育改革 探索很有必要。
一、慕课本土化建设的发展现状2014年是美国“慕课”走向成熟的一年,是 中国“慕课”活跃发展的一年。
我国高校慕课教育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
我国高校慕课教育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一、本文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慕课(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作为一种新型的在线教育模式,已经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作为一种开放、大规模、在线的课程,慕课为我国高等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拓宽了教育途径。
然而,在我国高校慕课教育快速发展的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慕课教育的质量和效果,阻碍了慕课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我国高校慕课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
通过对慕课教育现状的梳理,我们将重点关注课程设置、教学资源、师生互动、学习效果评估等方面的问题,以期为我国高校慕课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详细介绍这些问题的具体表现,深入剖析其产生的根源,并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我们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我国高校慕课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我国高校慕课教育现状分析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慕课(MOOC,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在我国高校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慕课以其开放、共享的特性,为我国高等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然而,在快速发展的背后,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和困扰。
现状分析表明,我国高校慕课教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越来越多的高校加入到了慕课的开发和推广行列,各种类型的慕课层出不穷,涉及学科广泛。
这既反映了高校对于教育改革和信息技术应用的高度重视,也满足了学生对于多元化、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然而,问题也随之而来。
慕课的质量参差不齐,一些课程在内容设计、教学方法、技术应用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慕课的参与度和完成率普遍较低,许多学生在开始课程后很快便失去了兴趣,导致课程无法有效完成。
慕课教育中的师生互动、学习评价等方面也存在诸多挑战,如何有效地进行在线教学和学习评价,是当前慕课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浅析MOOC本土化视野下的用户体验提升策略
浅析MOOC本土化视野下的用户体验提升策略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出发,探讨MOOC本土化视野下的课程定位策略以及内容、交互、情感三个关键体验要素在MOOC产品开发过程中的价值和运用方法,讨论其对MOOC学习者的影响,学习者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的策略如下:基于用户研究的内容设计;立足用户需求的交互设计;满足用户心理的情感设计。
标签:用户体验;本土化;内容体验;交互体验;情感体验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简称MOOC,中文翻译为慕课,它是一种技能、知识与信息快速扩散的新型教育系统,能让大量的学习者同时在线互动参与课程学习,并对学习过程进行跟踪、辅助和反馈。
MOOC 可实现低成本快速复制与传播,为社会提供优质共享资源,使教育趋于民主化和社会化。
一、MOOC的发展趋势与本土化问题从“慕课元年”2012年至今,全球范围内开设MOOC的机构数量、课程数量和学习者数量持续增加,目前已有Coursera 、edX 、Udacity、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MOOC学院等近百个MOOC平台,其中仅Coursera就有一千五百多万注册用户和一千四百多门课程(数据截至2015年9月底)。
中国政府部门近年相继出台了若干引导政策来顺应世界范围内的慕课发展趋势:2015年2月发布的《教育部2015年工作要点》中着重提到加强慕课的建设、使用和管理;2015年4月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中指出要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学分认定和学分管理制度创新。
政策的扶持和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以及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与教育领域的融合,使得MOOC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并开始发挥巨大的影响力与号召力。
尽管MOOC在全球范围内旋起了这场“数字海啸”,但其存在的历史较短,成熟度相对较低,尚在不断演变发展。
作为舶来品,MOOC在中国本土化建设进程中必然面临一些水土不服的问题,比如“一哄而上”的低水平重复建设[1],盲目地追求开发速度和课程数量,贪大求全,造成课程质量参差不齐、课程同质化、“学习者缺失”等现象。
高职院校“慕课”本土化建设与推广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职业教育2021年第2期323“慕课”的引进起源于先进思想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
“慕课”引进高职院校日常知识教学和讲解过程,会增强课堂教学过程的多元化,尊重学生的能力差异,让个性化教学理念得到有效落实,促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引下和理念的践行中掌握一定的经验,保障学生在教师教学方法的变革中形成技巧、形成基本学习动力。
教师在“慕课”本土化建设推广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会塑造优秀环境,使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1 高职院校“慕课”建设与开发推广中面临的问题分析1.1 技术落后,师资匮乏“慕课”思想的推进和运行需要先进的技术准备。
教师要基于教学环节、教学模式的变化不断增强自身的教学水平,以及自身对先进思想、先进理念的接受水平。
但是,根据目前教学现状调查显示,在高职院校落实“慕课”,推进本土化建设和宣传的过程中,实际缺乏相应的基础设备,难以达到良好效果。
此外,教师的教学能力较差,先进水平、先进思想的引进度不够,导致课堂教学过程的受重视程度较低,成效降低。
1.2 推广难度大,缺乏竞争意识在具体的推广过程中要树立一定的品牌意识、竞争意识,要尽量缩短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与985、211等学校之间的距离;要通过时间上的缩短和成效上的缩短,实际提升“慕课”的推行质量,保证教学效率和工作效率的提升,以此塑造优秀的意识。
但是,在实际的推广过程中呈现难度大、竞争意识匮乏等现象,逐步限制了“慕课”的推广和运行,不利于校内成效的显现。
1.3 合作平台宣传力度不够要通过合作平台、合作方法提升宣传效果,减少在传统指引中“单打独斗”现象的发生。
在理念的塑造中,要通过不同方法引进营造优质环境,以此推进方法和效率的提升。
在教师教学成效的塑造下,合作的匮乏、以及宣传力度的降低,使其运作和发展过程呈现一定的差异,各自为战,单打独斗的现象导致“慕课”实际的本质丧失,涉及面呈现狭窄状态。
2 “慕课”的本土化建设过程、推广过程的策略分析2.1 优化课程改革理念,增强课程教学的信息化“慕课”的推广和落实需要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
MOOC在我国高校本土化建设初探共3篇
MOOC在我国高校本土化建设初探共3篇MOOC在我国高校本土化建设初探1MOOC在我国高校本土化建设初探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MOOC)已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学习方式和教育工具。
MOOC具有高效、开放、传递教育信息的特点,被越来越多的大学和机构采用。
而在我国,随着大众互联网使用的普及,MOOC在高等教育领域中也开始逐渐受到关注和使用。
然而,在我国高校中,MOOC的本土化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
因此,本文将探讨MOOC在我国高校本土化建设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MOOC的本土化建设MOOC在全球高校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
但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同情况,MOOC的本土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MOOC的本土化建设包括多种因素,例如教学模式、文化背景、学科特性和语言等。
在我国,MOOC的课程基本上是来自于国外大学和机构。
这些课程主要以英文教授,容易导致语言、教材和文化等方面的矛盾。
例如,英语不是我国的母语,难免会存在理解上的障碍。
此外,英文教材还难以满足我国学生的需求,例如注重学术知识而缺乏实践经验的问题等等。
因此,在MOOC的本土化建设方面,有必要建立针对我国特点和需求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模式。
二、MOOC在我国高校的应用现状目前,在我国高校中,MOOC已经逐渐受到关注和应用。
MOOC不仅能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学科选择和教学资源,还能避免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地域限制,打破传统教育的局限性。
近年来,不少高校已经开始在MOOC方面进行一些探索和实践。
例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开设的课程都在使用MOOC。
另外,不同省份的高校也在积极探索MOOC的应用,例如山东大学、深圳大学等。
尽管MOOC在我国高校的发展还比较初级,但可以看出高校在MOOC应用方面的重视和努力。
三、MOOC在我国高校本土化建设的对策1. 建设本土MOOC平台。
在我国高校应用MOOC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引入国外MOOC平台,例如Coursera和edX等。
MOOC在我国高校本土化建设初探
MOOC在我国高校本土化建设初探一、概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一股新兴力量。
MOOC以其开放、共享、自主等特点,为广大学子提供了优质的学习资源和广阔的学习平台,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实现了教育的普及化和民主化。
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对于MOOC的引入和本土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高校纷纷开展MOOC建设,通过与国际知名MOOC平台的合作、自主研发MOOC课程等方式,积极探索MOOC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应用与发展。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MOOC本土化建设也逐渐成为高校教育创新的重要方向。
MOOC在我国高校本土化建设的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
由于文化差异、教育体制不同等因素,国际上的MOOC课程难以完全适应我国高校的教学需求;另一方面,我国在MOOC建设方面的实践经验相对较少,缺乏成熟的建设模式和评价体系。
如何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推动MOOC的本土化建设,成为当前高校教育创新的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探讨MOOC在我国高校本土化建设的现状、问题及策略。
分析MOOC在我国高校的发展现状和本土化建设的必要性;剖析MOOC 本土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提出针对性的策略和建议,以期为我国高校MOOC本土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 MOOC的起源与发展概述MOOC,即“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中文译为“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简称“慕课”,是一种新兴的在线教育形式。
它起源于21世纪初的开放教育资源运动,该运动旨在通过信息通信技术为全球的教育者、学生及自学者提供非商业性的、免费的教育资源。
MOOC的核心理念在于开放与共享,它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使得优质教育资源得以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和应用。
MOOC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多个阶段。
它主要基于联通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的网络化与动态性,以及学习者在知识网络中的连接与互动。
本土化环境下高校慕课初探
本土化环境下高校慕课初探慕课教育的现状慕课教育在国内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高校中。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慕课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慕课教育的普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已经发生了改变,他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教室授课,而是更喜欢在时间和地点灵活的情况下接收教学内容。
在慕课教育的发展过程中,高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力量。
高校作为社会精英的培养者,承载着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
因此,高校必须把慕课教育作为重要的发展方向,同时也要注重本土化的因素。
本土化环境带来的挑战尽管慕课教育已经在国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慕课教育的发展需要考虑到本土化的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语言、文化差异和法律法规等方面都会对教育的实施和推广带来不同的挑战。
一方面,高校在慕课教育的实施中需要考虑到本地学生的语言和文化习惯差异。
学生在接受教育时需要考虑到教育内容是否能够适应他们的习惯和需求。
因此,教育的本土化成为了慕课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
另一方面,在慕课教育的推广中,高校必须考虑到本地政策和法律法规的适应性。
虽然慕课教育得到了国家的支持,但是在具体操作中,还需要对当地教育的法律法规进行深入了解。
只有在教育的推广方案建立在本土法律法规和规定的基础之上,才能够有效地实施。
如何推动本土化环境下高校慕课?因此,在本土化环境下,如何推动高校慕课教育成为了教育研究的新话题。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1. 本地化教学内容高校必须认真研究地方文化的特点和本地化教学的需求,针对学生本地化需求提供相应的课程和教材。
2. 适应本地教学法律法规在教学推广过程中,需要了解当地的教育法律法规和规定,确保推广方案建立在当地法规制度的基础之上,保证教育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3. 建立本地教育支持体系高校慕课教育推广需要建立支持体系,通过与当地的教育机构、企业合作,协助学生和家庭了解高校慕课教育的实施情况,并提供学习资源和咨询支持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OOCs的本土化诉求及其应对
[摘要]近年来,简称为MOOCs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受到国内外教育研究者的普遍关注。
由Coursera、edX和Udacity等组成的MOOCs联盟几乎成为了聚集国际顶级大学的俱乐部,给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带来极大冲击以及参与的压力。
在中国的知名高校开始加入这些顶级大学俱乐部的同时,更多的是跃跃欲试地进行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本土化尝试。
面对MOOCs的这一本地化发展态势和现状,审视当前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本地化吁求,对如何实现本土化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所引发的真正的挑战以及如何应对这些挑战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关键词]MOOCs;本土化;学习分析;在线教育;开放教育资源
一、引言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简称MOOCs)是近一两年的教育流行语,成为“地平线报告”预测的将在未来一年之内普及的技术[1],并且被认为是网络学习的“下一个革新之举”。
在2012年获得井喷式爆发的MOOCs,被称为一场教育的风暴[2]。
MOOCs的产生,最初是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实践产物。
2008年,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创导者加拿大学者乔治·西蒙斯(George Siemens)和斯蒂芬·唐斯(Stephen Downes)为马尼托巴大学开设了一门名为“联通主义和连接性知识”的网上课程(简称CCK08),参与课程学习的有25个在校注册学生,以及2300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未注册学生,他们运用网络学习工具(例如,RSS订阅、博客、虚拟学习环境以及同步在线会话软件等)参与完成了这门课程的学习[3]。
由于这门课程结合了“大规模、开放性和提供学分(for-credit status)”三个特点,因此被称为“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4]。
或许首创者没有意料到的是,他们的这一实践,会引发影响如此巨大的MOOCs热潮。
这种影响,是由于以Udacity、Coursera、edX为代表的高等教育联盟在MOOCs领域的投入。
如果说2012年是MOOCs井喷一年的话,那么2013年可以说是MOOCs在中国的本土化元年。
2013年的早些时候,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宣布加入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发起的MOOCs平台edX,成为国内率先试水的高校[5];两个月之后,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宣布加盟由耶鲁、MIT(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等大学共建的MOOCs平台Coursera[6]。
无论是清华和北大,还是复旦和上海交大,加盟MOOCs都是因为认识到MOOCs对高等教育所带来的冲击,并希望以加盟MOOCs为契机,推动课程教学改革以及提高教学质量。
随后出现的是真正的MOOCs本土化的诸多尝试。
就在6月,本届教育技术与方法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上,主任委员、同济大学校长裴钢建议,将大规模在线课程(MOOCs)纳入到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工作中。
其他委员也进一步提出,以教指委为载体,从跨校选课、多校合作共建这两个角度启
动MOOCs的本土化实践。
7月初,在上海交大举办的在线教育发展国际论坛上,真正可谓本土化的MOOCs联盟宣告成立,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大等12所国内高校宣布携手打造“在线开放课程”共享平台[7]。
这一举措,或许可以看作本土化MOOCs实践的高调宣言。
其他的MOOCs本土化实践也正在蠢蠢欲动。
例如,7月晚些时候,北京大学宣布将与德稻集团共同开展MOOCs 课程研发,打造世界同步的MOOCs课程体系[8]。
目前,除了上述这些本土化MOOCs的声势之外,真正能够提供大规模(Massive)、开放(Open)和在线(Online)学习的本土化MOOCs尚需假以时日。
那么,MOOCs的本土化为什么如此迫切?本土化如何能实现?以及MOOCs 所引发的真正的挑战是什么,该如何应对?在本文中,笔者将就这些问题展开探讨。
二、MOOCs的本地化吁求
(一)狼来了?
由于担心受到MOOCs的挑战,国内的知名大学开始了积极参与MOOCs的行动,先后有北大、清华、复旦和上海交大等跨出了第一步加入MOOCs的行动,并且宣告启动本土化的MOOCs联盟。
我们不禁试问是什么让中国的高等学府感受到了不得不参与的压力?
1.“大规模”以及“开放”
首先,MOOCs所带来的是来自地球上任一角落的学子能够全程参与国际一流大学的课程学习,与名校学子共同完成上课、分享观点、做作业、参加考试、得到分数、拿到证书的全过程。
这对于中国的高等教育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风险和压力。
这种竞争风险来自多个方面。
一方面,是乏善可陈的课程与教学在MOOCs面前会彻底失去吸引力。
在中国大学的教学质量普遍有待提高的背景下,当学生能够通过MOOCs参与世界高水平大学的优秀课程学习的时候,这样一种冲击和压力对中国的大学来说是巨大的。
另一方面,由于允许大规模学习者群体参与课程,MOOCs联盟犹如一张巨大的网,在世界范围内吸引学习者的势头也是巨大的。
实际上,当前的几大MOOCs联盟都已经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扩张其势力。
例如,MOOCs联盟之一的Coursera机构计划进行进一步的国际化拓展,其主要运用的手段包括课程的本土化和翻译、采用分销机制、运用混合学习技术等[9]。
这种“超级高校联盟”以开放在线方式所提供的课程,势必会挤压传统高校的领地,这种压力势必也是巨大的。
2.谁是主要玩家
其次,与以往的网络教育不同,MOOCs是国际一流大学联盟所推行的在线教育方式。
当前的三大MOOCs联盟Coursera、edX和Udacity,几乎是一个国际顶级大学俱乐部,最初由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密西根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众多美国顶级名校主导组织。
目前,已经
涵盖了来自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中国、韩国和日本等国家众多大学的参与[10][11]。
虽然有诸如牛津和剑桥这样的知名高校仍然拒绝以“旅鼠般冲动”的方式加入MOOCs[12],但是,更多的高校是被超级高校联盟的这种趋势所吸引或被震慑,从而形成了目前这种世界各地高校争先恐后加入这个大学俱乐部的景观。
正如《经济学人》引用Coursera创始人之一、斯坦福大学教授Daphne Koller 的评论所述,“很高兴看到有这么多的人争相加入”,在她看来,像Coursera这样的联盟应该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数量有限的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