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心理学本土化发展的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心理学本土化发展前景的思考

东西方文化的不同造成西方心理学的理论和东方生活现实之间存在差异,由于西方主流心理学解释力的局限性,我国心理学者探讨研究中国文化的角度下的中国人的心理和行为是必要的。就像荣格的“集体无意识”概念,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是沉淀在我们的“骨血”之中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心理。

我国心理学学者们一直致力于开展中国心理学的研究工作,也出版了了大批研究成果,包括大量专著、教科书以及论文等。遗憾的是,中国文化里所蕴涵的丰富心理学思想至今未能引起中国心理学界的关注。个人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这些资料大部分是属于对中国心理学“史”的研究,是将中国哲学家和教育学家们与心理学有关的思想进行“整合”。然而,哲学理论往往都是深奥难懂的,涉及的境界特别高,很难引起大众的兴趣。再从社会环境来看,当代社会过于浮躁,物欲横流,一方面我们不习惯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同时也很难静下心去认真体会先哲思想;另一方,我们常常希望有立杆见效的、可以操作的方法来改善我们的心理状态,而中国心理学思想强调的是一种状态、境界,是通过“领悟”去改善自身状态和心境,涉及的具体可实施的方法并不多。西方心理学将西方哲学做为思想基础提出心理学理论,并且往往有相关的实证研究方法,在对改善或者提高人类心理状态上,大部分西方心理学理论都有具体可操作的方法。心理学有四大基本任务“描述、解释、预测、控制”,中国心理学思想大部分是在前三者,而对心理学的应用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现在对于国人的心理咨询和治疗上很大层面上还是引用西方的方法,只是在内容上丰富了中国人的特点;就像是精神分析法,只是在无意识的“象征”里添加了中国文化的象征。

心理学本土化到底应该从哪里开始?我们都知道中国人典型的特征有注重“人情”、要“面子”、强调“以和为贵”等,这些都是中国文化框架下中国人社会化的问题。中国当代社会有农村留守儿童、失独、二胎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具有时代特性的热点问题。在心理诊断和治疗方面,除了修订西方的一些心理诊断量表外,我们对于针对中国人独特心理特点的量表的开发问题。中医对心理治疗有很多独到的思想,注重身心一体、阴阳调和,但是存在如何普及此类思想从而让它被大众所熟知并应用的问题。还有就是,对于世界心理学界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如何去定义智力?中国心理学是否能有独到的见解?种种问题等待着我们去探讨研究。目前中国心理学的本土化研究似乎还不够规范,对做此方面研究的人才的培养力度也不够,高校中“中国心理学史”甚至不是一门必修课。在中国,心理学的发展与西方相比本来就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更何况是本土化的研究。目前来看,虽然本土化工作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还是任重道远的。毕竟,现在还是西方主流文化入侵中国较深,我想,等到中国越来越强大了,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时,心理学的本土化发展也会越来越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