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学习5,22

合集下载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2课《四季之美》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2课《四季之美》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2课《四季之美》优秀教学设计22.《四季之美》优秀教学设计文本解析《四季之美》是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单元的内容主题是“四时景物皆成趣”,单元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这是一篇写景散文,全文以简短的篇幅、简单的结构,按照四季的顺序写景,每段开头作者都开门见山点明在这个季节中最美的时刻——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秋天的黄昏、冬天的早晨。

然后抓住这一时段中自己认为最美的景物进行描述。

本文选择独特的视角,运用动态描写,结合精妙的语言表达,写出了四季所具有的独特韵味,也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作者对自然、对生命、对生活的热爱。

在设计本文时,我把本文定位为“语用型”,引导孩子从结构和用词上来学习运用。

结构上来说,四个自然段都用“……最美是……”的句式开头,齐齐整整,后文描写则或长或短,错落有致。

从用词上来说,“微微、红紫红紫、漆黑漆黑、蒙蒙、翩翩”等叠词,读来朗朗上口,具有音韵美。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旷、怡”等5个生字,会写“黎、晕”等9个生字,会写“黎明、红晕”等13个词语。

2.通过寻找景物、品味语言、读出韵味的方法,感受动态描写,体会春天黎明独特的韵味。

迁移此法,感受夏夜之美。

3.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运用动态描写将生活中的景色写具体。

教学过程一、抓住主题,破题引入1.出示篇章页,谈话导入: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交流四季之中富有特色的景物,感受“四时景物皆成趣。

”2.板书“四季之美”,指名读、齐读课题3.学生自由交流对作者清少纳言的了解。

教师相机补充,并解释《枕草子》中“草子”的含义。

通过书名感受散文的随性美。

二、初读感知,理清脉络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

教师明确要求:(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写了四季的哪几方面的内容,同步完成作业本91页上第3题第一行填空。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1)PPT出示词语,指名领读。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2课《看云识天气》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2课《看云识天气》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看云识天气》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文章思路。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学会观察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体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课前准备学生搜集有关云和天气的谚语,有关云的成语、诗词、文章片断等,解决课文中的生字。

教学内容《看云识天气》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

作者在说明的过程中,选取了恰当的说明角度和说明顺序,因此显得层次清晰,条理分明。

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教学重点抓关键句,理清结构,把握说明事物特征。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794年深秋拿破轮同荷兰作战,荷兰人决堤放水阻住拿破轮军队前进的步伐。

正当拿破轮下令撤退时,一位士兵报告:天将变寒,可以踏冰而过,因为河岸到处是蜘蛛忙于织蛛网的情景。

后来拿破轮依此攻破荷兰首都。

这位士兵就是根据自然现象——蜘蛛织蛛网来预测天气的状况。

除此以外,大家还知道哪些自然现象能预测天气情况?(学生七嘴八舌地说:竹根、蚂蚁、潮气、云……)对,我们还可以云来预测天气状况。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说明文《看云识天气》,看一看,如何根据云来推测天气的阴晴雨雪。

二、整体感知1.题目是《看云识天气》,那么云具有什么特点?云与天气是什么关系?请从文中找出一句话加以说明。

(姿态万千,变化无常——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2.听课文录音,思考:作者看到了哪些云?看云识天气的最基本经验是什么?(用圈点勾画法划出答案,并给以分类。

)(课文将云分为两大类,按云的形态可分为睛天云和雨雪天的云,每大类下再各细分为四种,按云的光彩也可分为四种。

)3.跳读课文,给课文分段: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云就像是天上的“招牌”,从而说明为什么可以看云识天气。

第二部分(第2-6段):具体介绍云的形态变化,云上的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从而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2课《散步》导学案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2课《散步》导学案苏教版




《散步》的写作契机(莫怀戚)
《散步》写于1985年;因为是发一种“生命的感慨”,所以注定了它的抒情色彩,因我不善诗作,它就成了散文。所以说体裁这东西,往往非作者的刻意选取,实在只是一种自然结果。
这篇文章写作的契机,现在回想,应该是两个。
第一个就是一次全家三辈四口人的散步,的确如文中所说:初春,南方的原野,哄了一阵才将母亲带上路……当时我儿子正上幼儿园,他叫“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也是真的。但是当时我们的笑,是为小家伙的出语机灵而兴奋,像所有年轻的父母一样,以为自己的孩子是天才,或者至少也有过人之处——你看他小小年纪便懂得归纳,将来岂不是个哲学家?
第二个契机则较有理性色彩。我与来西南政法学院进修中国民事诉讼法的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相熟后,常就中西文化的异同进行浅层次交谈。出我意料的是他对中国文化中的“孝悌”的看法——他将其拆开,反对“悌”(他说弟弟没有必要高看兄长),而对“孝”,却大加赞赏,说中国人的敬老爱幼,是“文化的精髓”,又说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云云。他还同我一起看过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说这种“由政府出面召集,全国像一家人在过年的事,在美国是不可想像的”。
明确: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我”是一家人的主心骨,核心。平日“我”就是一个讲原则的人,家人都信任“我”。这里面包含着母子情、父子情、夫妻情。
委屈儿子,走大路。
②透过文章浅显质朴的语言,品味文章深刻含蓄的意蕴,即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五年级上册第22课四季之美课堂讲解

五年级上册第22课四季之美课堂讲解

第一节课程概述1.1 课程名称:四季之美1.2 适用年级:五年级上册1.3 课程内容:通过本课程,学生将了解四季的特点、变化和美丽之处,培养对大自然的感悟和情感,激发对美的热爱和追求。

第二节课程目标2.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春夏秋冬的自然特征和变化。

2.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感知大自然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四季美的感悟和表达能力。

2.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促进学生保护自然的意识和行动。

第三节课程内容3.1 春天的美丽春天,大地回春,万物复苏。

春风吹拂,百花盛开,树木吐翠,小草抽芽,春雨滋润,江河湖泊恢复生机。

春天是一派生机勃勃、美丽动人的景象。

3.2 夏天的美丽夏天,日头炎炎,大地一片绿意盎然。

草长莺飞,百鸟欢歌,蝉鸣蛙叫,江水汇成一片碧绿的海洋。

夏天是一个充满热情和活力的季节。

3.3 秋天的美丽秋天,天高气爽,一片丰收的景象。

金黄的稻田、丰硕的果园、硕大的南瓜,处处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一片片红叶如火,铺天盖地,层林尽染。

秋天是一个充满丰富与喜悦的季节。

3.4 冬天的美丽冬天,寒风刺骨,大地一片银装素裹。

雪花飘飘,白雪皑皑,屋檐、树枝挂满冰片。

万物休眠,宁静而美丽。

冬天是一个寂静而神秘的季节。

第四节教学方法4.1 情景教学:通过图片、视瓶或实地考察等形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四季的变化和美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4.2 讨论引导:组织学生就各季节的美丽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自由表达对四季的感悟和理解,培养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

4.3 作文训练:组织学生进行四季美的作文创作,引导学生用文字表达美的感悟,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写作能力。

第五节教学重点与难点5.1 教学重点:春夏秋冬的自然特征和美丽景色。

5.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用适当的语言和词汇描述四季的美丽,培养学生对美的感悟和表达能力。

第六节学习评估6.1 课堂讨论: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就四季之美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自由表达对四季的感悟和理解。

小学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2课《四季之美》优秀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2课《四季之美》优秀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2课《四季之美》优秀教学设计22.四季之美优秀教学设计课前解析课文按一年四季的顺序描写了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秋天的黄昏和冬天的早晨等不同时间的景致。

作者用细致的笔触描写出不同时间、不同景物的动态变化,营造了美的氛围。

本文作者感受细腻、选材视角独特,字里行间蕴含着独特的韵味。

本文作者善于捕捉景致瞬间微妙的动态变化。

春天黎明时分的天空颜色的变化,夏夜萤火虫飞舞的情景,秋天黄昏时分的画面,冬天的早晨,作者手捧火盆穿过长廊的场景,不仅写出了冬季早的情趣,还写出了作者闲适的心情。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想象,感受画面感,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目标1.认识“旷、怡”等5个生字,会写“黎、晕”等9个字,会写“黎明、红晕”等13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初步体会景物的动态描写。

教学重点:能借助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初步体会景物的动态描写。

教学难点:能借助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初步体会景物的动态描写。

课前准备1.教学课件。

2.让学生预习课文,自主学习生字新词,搜集有关清少纳言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旷、怡”等5个生字,会写“黎、晕”等9个字,会写“黎明、红晕”等13个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并背诵第一自然段,体会春天的黎明天空颜色的变化。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了解作者1.课件出示四季的图片。

教师导入:一年四季各有不同的特点,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独特的美。

你最喜欢哪一个季节?为什么?预设1:我最喜欢春天,鸟语花香,万物复苏,到处都透着生机。

预设2:我最喜欢冬天,白雪覆盖下的世界实在是太美好了。

预设3:我最喜欢秋天,丰收的季节,瓜果飘香。

预设4:我最喜欢夏天,绿树成荫,荷塘清波。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近日本女作家清少纳言,看看她眼中的四季有着怎样独特的韵味。

板书课题:四季之美2.了解作者师引导: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清少纳言。

第22课《看云识天气》教案_1

第22课《看云识天气》教案_1

第22课《看云识天气》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识记一些关于天气方面的谚语,增加生活常识。

(二)能力目标:1.学习并启发学生运用条分缕析的方法去观察研究事物。

2.理解生动的比喻对说明事物特征的作用,体会说明语言准确性。

(三)德育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总分结构顺序及分类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生动的说明表现抽象、复杂天气特征。

课文类型:讲读课教法设计:引导学生从实践中观察和总结,激发丰富的联想,鼓励说出更有创意的理解。

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列图表,明确文章结构层次。

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步骤:一、出示小黑板、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二、板书课题、导入新课:“云”和“天气”有着密切关系,看云可以辨别,推测天气的好坏,这篇说明文是怎样把有关云和天气的气象知识告诉我们的?三、讨论全文结构。

四、着重研究一、二部分层次及语言特色。

(二)分析第二自然段。

1.朗读并背诵指出概括说明作用。

2.往往”、“常常”两个副词起什么作用(三)详细研究各种云同天气的关系。

1.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形状、位置、厚度怎样,是什么样天气?2.雨天的“招牌”呢?三种云的特点、高度、厚度、颜色在怎样变化?3.“改名换姓”、“躲藏”是什么修辞手法?4.从积云到积雨云,则是夏天出现的一种特殊情况,它的变化速度和以上有什么不同呢?5.归纳与第二节关系。

(四)讨论如何根据云的光彩,推测天气的情况。

1.云上有哪几种光彩?(晕、华、虹、霞)2.这些光彩特征怎样?预示着什么天气?3.引用谚语有什么作用?五、讨论最后一段作用。

1.观察云的形状、光彩对我们有什么意义?2.如何才能掌握它的变化规律呢?3.最后告诉我们局限性作用?六、总结课文。

七、布置作业:1.说出收集的有关气象谚语试辨识天气。

2.完成练习二。

八、板书设计:看云识天气(观察)(推测)(天气的变化)总说:看云可以识天气。

[总—分—总][现象]条理清楚高、轻、薄层次分明形态分类)分说:怎样看云识天气。

22《读不完的大书》(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

22《读不完的大书》(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

22读不完的大书【课前解析】《读不完的大书》这篇课文以儿童的视角描写了野外与自家房前屋后的自然环境,并且融入了丰富的想象,展现出一幅幅生动有趣的大自然画面。

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借助课文优美的句子走进大自然,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本课重点是借助第二题的学习,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且通过朗读、想象画面、联系生活等方式,感受课文中生动的语言并积累摘抄,结合课后第三题写一写从这篇课文中读到了什么。

关注文本:本文以“读不完的大书”为题,既能激发起读者的阅读期待来,又提示读者只要用心“读”就能感受大自然带来的乐趣。

课文描写的事物较多,但层次清晰。

第1自然段简单介绍了“我”在大自然中寻找的“好玩的东西”,引出来全文。

第2-5自然段重点描写了各种好玩的东西,如小麻雀、老鹰、蚂蚁及各种花草树木,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大自然的乐趣。

结尾第6自然段总结全文呼应课题,赞美了大自然中的无尽乐趣。

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的句子,在教学中,让学生在朗读想象中走进大自然,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关注生字:本课需要书写的生字13个,可以根据字的结构进行归类学习,从整体上把握书写规律,从字形结构入手,先引导学生自己观察,教师再有的放矢重点指导,提高写字教学效率。

会认11个生字,可以根据已学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生字。

关注生动的语言:本文语言生动优美,值得体会和积累。

一是表达方式变化多样,突出了大自然带给人的乐趣。

如第2自然段写小麻雀、老鹰和蚂蚁的语句,先写动物的样子,再写给人留下的印象;第5自然段写竹子、棕榈的句子,运用了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事物人的感情。

二是使用了许多精彩绝伦的四字词语,如“浮云飞鸟”“展翅滑翔”“雄健勇猛”“井然有序”,既突出事物的特点,又让语言具有节奏感。

三是“暑寒荣枯,有着不同的趣味”“另一种境界”等语句蕴含着无限张力,带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

关注插图:课文配有一幅插图,空中有浮云飞鸟,地上有房屋、池塘和棕榈、竹林,一个小男孩在沉思、遐想。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手指》优秀PPT课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手指》优秀PPT课件

感悟提升
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 头,就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人也是这样, 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战胜一切困难。我们要 学习手指们的精神,善于合作,精诚团结, 共同进步!
结构梳理
手指
大拇指—— 形状不美,最肯吃苦
食指—— 直直落落、做事机敏
团结
就是
中指—— 相貌堂皇、扶衬做事
力量
无名指和小指—— 秀丽、附庸
22 手指
课堂小结
1.这一节课,我们通过初读课文学习了文 中的生字和新词,并阅读了解了课文内容, 理清了文章结构。
2.请同学们课下继续阅读课文,了解五根 手指各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22 手指
课堂作业
在加点字正确的读音下画横线。 1苦窕·.我的 (发t;iǎ现食oz大h指ǎ拇的o·)(姿,m态他ǔ可的m不ǒ工u如)作其指比他在大三五拇指指指窈·中复(是杂·yò最(uy肯zǎho吃á) z他á)们;只无是名其指他和手小指指的能附力庸·最(薄rō·n(g byóōnbgá)o)弱,
22 手指
深入探究
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 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 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这句以 手指的全体比喻人的全体,阐明“团结就是力量” 的人生道理,是文章表达的主旨。
22 手指
课堂小结
丰子恺先生在散文中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 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就以风趣幽 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和性格。最后阐明 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 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 美丑之分了”。 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全文紧 紧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运用多种表达 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 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

全册课前预习《学生预习学案》(学案)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全册课前预习《学生预习学案》(学案)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学生预习学案》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全册课前预习一、前言为了帮助五年级学生更好地适应数学学习的难度和深度,提高学习效率,我们编写了这套《学生预习学案》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本学案以人教版数学教材为基础,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预习内容和思考题目,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思维。

二、预习内容本学案的预习内容分为以下几部分:1. 知识点梳理:对每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理解数学概念、性质、法则等。

2. 例题解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3. 习题训练:设计不同难度的习题,让学生在训练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率。

4. 思考与拓展:针对教材内容,提出思考题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5. 学法指导:介绍一些学习数学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使用建议1. 提前预习:学生在上课前要认真阅读学案,提前预习相关知识,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 主动思考:在预习过程中,学生要积极思考,遇到问题可以查阅资料或请教同学,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3. 及时复习:课后要及时复习所学知识,对照学案检查自己的掌握情况,查漏补缺。

4. 定期总结:每个单元结束后,学生要对照学案进行总结,梳理知识点,巩固所学内容。

5. 家长参与:家长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鼓励孩子独立完成学案,及时解答孩子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四、结语《学生预习学案》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旨在为五年级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课前预习指导,帮助他们在数学学习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希望广大师生和家长能够充分利用本学案,共同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使用建议”。

使用建议是指导学生和家长如何有效地使用《学生预习学案》的关键部分。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利用学案进行课前预习,提高学习效率,以下是对使用建议的详细补充和说明。

一、提前预习的重要性提前预习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尤其在数学学习中。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2课《看云识天气》教案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2课《看云识天气》教案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看云识天气知识与能力:1、了解云与天气的关系(筛选信息)。

2、积累一些与天气相关的谚语、诗词。

3、学习常用的说明方法,如打比方、分类别等。

4、品味文章生动优美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朗读课文,识记一些关于天气方面的谚语,增加生活常识。

2、练习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重点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分析本文写作层次清晰的特点。

教学难点分析、把握课文主体部分怎样看云识天气的内容和结构层次。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805年深秋拿破轮同荷兰作战,荷兰人决堤放水阻住拿破轮军队前进的步伐。

正当拿破轮下令撤退时,一位士兵报告:天将变寒,可以踏冰而过,因为河岸到处是蜘蛛忙于织蛛网的情景。

后来拿破轮依此攻破荷兰首都。

这位士兵就是根据自然现象蜘蛛织蛛网来预测天气的状况。

除此以外,我们还知道哪些自然现象能预测天气情况?(学生七嘴八舌地说)我们还可以通过观察云来预测天气状况,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文章《看云识天气》,看一看,如何根据云来推测天气的阴晴雨雪。

二、作者简介。

1、作者朱泳燚(yì),当代科普作家。

2、说明文知识小解定义:以说明的表达方式为主,向人们介绍事物或事理的文章。

说明文的特点:议论文以理服人,哲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记叙文以情感人,形象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说明文以知识喻人,知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

说明文的分类①、以说明对象为标准可划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②、以表达方式为标准可划分为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

说明的顺序一般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可以综合运用。

说明的方法常见的有九种: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作诠释、下定义、分类别、列数字、画图表、摹状貌三、初读课文,扫清字词1、注音峰峦(luán) 一霎间(shà) 预兆(zhào) 轻盈(yíng)匀(称)chân 丝丝缕缕(lǚ) 崩塌(tā)弥(mí)漫征兆(zhào)2、释词峰峦:山峰和山峦。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第22课《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第22课《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教学效果评价:学习活动是学生主动认知、主动发现的过程。

他们是这一过程的操作者、反思者和主体。

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在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体现出来;学习目标的达成,也只能在学生自我认识和发展的学习活动中体现出来。

只有在自由愉快的学习空间中,学生的身心才能完全解禁,思绪才能尽情放飞,学习的欲望才能被激起,生命的活力才能得以体现,个性化阅读也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他们,也正是在这样的空间中自如地享受学习,才能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基于这一教学思想,我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活动因素,为学生创设各种有效机会,并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发展。

通过多媒体直观教学,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阅读、搜集有关资料,掌握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丰富学生的知识;通过积累、仿写精彩句段,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探究、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培养合作能力,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另外,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

没有学生的参与体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就不会有良性的师生互动,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也就只能成为一句空话。

为此,我在教学设计中采用了“激趣导入——感知平台——对擂开赛——余音绕梁”四个环节,尽量放飞学生的灵感和智慧,最大限度地给他们提供合作、沟通、展示的平台,让他们自主体验和探究,逐步推进教学进程,真正落实了综合性学习的课改要求。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当语文教学从情感、思维、课程内容等方面为学生的发展拓宽了空间时,我们会惊喜地发现,孩子们变得更会思考,更会表达,更会写作了,而语文教学的境界也就更开阔,内涵更丰富,课堂更充满情趣和活力了。

教学之后,我对新课改对教师教学方式以及师生互动形式的变革感受很深。

它要求教师由知识的权威变为学生开展活动或研究的平等参与者,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

我认为,只有教师角色的转变,才能确立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实现教学相长的共同发展。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5单元 第22课 看云识天气导学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5单元 第22课 看云识天气导学案 新人教版

第22课看云识天气【学习目标】1.积累文章优美的语言。

2.通过精读,学习常用的说明方法,特别是打比方和分类别。

3.学习运用比喻形象描绘事物。

【学习重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体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学习难点】分析、把握课文主体部分怎样看云识天气的内容和结构层次。

【学习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要点:整体感知课文,积累文章优美的语言。

导学过程使用备注一、课前自主先学1.自主阅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1)圈画你认为需要积累的词语,理解并会默写;(2)理清文章层次,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3)搜集积累有关云的成语、俗语、谚语。

2.有感情朗读地朗读文章片段(组长组织比赛,看谁读得好)。

自评:以上任务完成好的有等级:二、课中互动学习(一)学习活动1:预习检测任务1:給加点的字注音(1)峰峦.()(2)凌.纱()(3)粼.波()(4)弥.漫()(5)点缀.()(6)谚.语()(7)一霎.时()(8)棉絮.()(9)模.糊()活动指导:注音全部正确的小组加1分。

任务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活动指导:思路清晰,内容概括合理的小组加1分。

(二)学习活动2:感知课文内容任务1:云和天气到底有怎样的关系?明确: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活动指导:回答正确的小组加1分。

任务2:作者从两个方面来写云和天气的关系:明确:(1)云的形状与天气的关系。

(2)云的光彩与天气的关系。

任务3:本文主要介绍了哪些云及其光彩?它们各有怎样的特征?分别预示怎样的天气情况?晴天云简表云名云的形态变化高度厚度天气征兆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云名变化过程形状位置天气征兆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云的光彩简表光名产生和分布情况色彩天气征兆晕华虹霞活动指导:回答正确的小组加1分。

任务3:请大家任选一种云或光彩,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对它作自我介绍。

介绍要求:Ⅰ充分利用描写云彩的语言材料;Ⅱ让别人明白你将会带来怎样的天气。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22 狼牙山五壮士》 公开课教学课件_1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22 狼牙山五壮士》 公开课教学课件_1

填空练习:
1、顿时,石头像( )一样,带着 ( ),带着( ),向敌人砸去。
2、五壮士胜利地完成了任务,他们 带着( ),带着( )昂首 挺胸,相继从悬崖上往下跳。
在五勇士坚守的棋盘坨主 峰顶建立了纪念塔,塔为五角 形,共五层,高十余米,塔真 正面有聂荣臻手书的“狼牙山 五勇士纪念塔”九个红色大字。
2、课文怎样抓住五壮士的特点具体描写他们痛击敌人的?这说
明什么?
神态 语言 动作 说明五壮士英勇无畏,对敌人无比仇恨。
学习第三段,朗读:
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 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 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 另一条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儿三面都 是悬崖绝壁。走那条路呢?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 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 “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 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 路。
读课文完成填空
• 故事发生的时间 1941年秋天
• 地点
晋察冀根据地
• 人物是
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
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 林、胡福才
• 故事发生的起因_日寇_集_中兵_力_向我_根据_地_大举_进_犯

经过_为了_掩_护群_众_和连_队_转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五_位战_士诱_敌上山英
勇杀敌


结果_最_后把_敌_人引_上_狼_牙山_顶_峰_英勇_跳

学习第一段,朗读:

日本侵略者
地点、事 情

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
举﹏﹏进﹏犯。当时,七连奉命在狼牙山一带坚持游击战争。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2课《看云识天气》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2课《看云识天气》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看云识天气教学目标:1、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 理清文章的思路。

2、了解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获得识别阴晴雨雪天气的知识,提高收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3、品味文章准确、生动、优美的语言,领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4、培养自己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重点1、了解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获得识别阴晴雨雪天气的知识,提高收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2、品味文章准确、生动、优美的语言,领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教学设想:《看云识天气》是一篇科普小品文,有许多教师把它当做标准的说明文来处理,扎实进行说明文阅读训练,这固然没错。

我们根据这套新教材的教学建议,淡化文体,重点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练习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要点;巩固学习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的作用和妙处。

并体现“四环节循环教学”教学模式的灵活运用。

课前准备学生通读课文,了解大意;查字词典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准备课上展示。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一循环导入新课,检查预习导入新课:同学们,谁能给大家说说今天的天气情况呢?(生说)你是怎么知道的?对,“观察(看)”,也就是“看(观察)”,我们可以看(观察)到是阴是晴还是雨雪,风向如何等,当然,还有体验,如气温、风力。

今天,我们请朱永燚先生教给大家一招识别天气的方法:看云识天气(板书课题)。

出示学习目标1、积累字词2、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 理清文章的思路。

3、了解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获得识别阴晴雨雪天气的知识,提高收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4、品味文章准确、生动、优美的语言,领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展示评价教师抽取几组的学困生到黑板上展示,抽取几组的学优生到黑板上换组评改,教师对重点字词点评。

(1)峰峦()(2)凌纱()(3)粼波()(4)弥漫()(5)点缀()(6)谚语()(7)一霎时()(8)棉絮()(9)模糊()第二循环理清思路,感知内容。

自学质疑:阅读要理清作者的思路,理清了思路,看文章才不盲目。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2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2

板书设计
春天 拂晓:天空 云彩
动态美
四 季
夏天 夜晚: 萤火虫 细雨
动态美
热爱自然
之 美
秋天 黄昏:夕阳 归鸦 大雁 风声 虫鸣 动静结合
赞美自然
冬天 早晨:雪 霜 火盆
动静结合
问题归纳
春天,最美的 夏天,最美的 秋天,最美的 冬天,最美的
时间是拂晓 景物有天空、彩云。 时间是夜晚 景物有、萤火虫。 时间是黄昏 景物有归鸦、大雁、风声、虫鸣。 时间是早晨, 景物有雪、霜、火盆。
主题归纳
课文通过按时间顺序描写四季之美,表达了 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四季的感情,启发人们从 四季的变化中去细细品味人生的真谛。
膝(膝盖 ) 暮(暮色 ) 矿(矿石 )
词语释义 拂晓: 天快要亮或刚亮的时候。 固然: 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 朦胧: 月光不明。 心旷神怡:旷,心境开阔;怡,愉快。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凛冽: 刺骨的寒冷。
词语释义
红晕: 中心浓而四周渐淡的一团红色。 成群结队: 许多人或动物聚集成群体。
新知讲授 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
匆地朝窠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 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
第一句话描写乌鸦归窠,乌鸦数量不 多,且散布散乱,所以用点点,这是 视觉描写,突出“动人”。第二句话 描写大雁南飞,成群结队,比较真实 可感,点出其让人“感动”。这些动 态的景物描画,赋予景物以运动感、 活力感、变化感,使景物栩栩如生, 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1、字词识记 2、朗读课文并思考下面的问题:
1、这篇短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2、说一说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第二课时
第 二 课 时
回顾旧知
朗读课文并思考下面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 题 回 顾
• 1.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6分) • (1) ,波涛如怒,山 河表里潼关路。(《山坡羊·懂关怀古》) ,梦回吹角连营。 • (2) (《破阵子·为陈同南赋壮词以寄之》) • (3) ,不亦乐乎? (《论语·学而》) • (4)先达德隆望尊, , 未尝稍降辞色。以送东阳马生序》) • (5)请从学过的古诗中选出一个含有“霜”字 的完整诗句: ,———。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某4分) • 繁花似锦的夏季来临,她牵着我的手慢步在田纳西河 的岸边,望着田野、山坡,人们正在田间地头翻上播种。 我们在河边温软的草地上坐下,开始了人生新的课程。 在这里,我明白了大自然施与人类的恩慧,我懂得了阳 光雨露如何使树木在大地上茁壮成长起来;我懂得了鸟 儿如何筑巢,如何繁衍,如何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徙; 也懂得了松鼠、鹿等动物如何觅食,如何栖息。我了解 的事情越多就越感到自然的伟大和世界的美好。 • (l)给下面词语中加着重号的字注音。(2分) • ①繁衍( ) ②栖( )息 • (2)这段文字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2分) 应改为 。 ② 应改为 。 • ①
• 6.阅读下面的图表,回答后面的问题。(共5分) • (1)从左面的图表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3 分) 6.(1)我国公民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趋于多元化:其中,从电 • 答: 视、报纸、与人交谈等渠道获取科技信息的比率较高,而从一般 杂志、图书、科学期刊等渠道获取的科技信息的比率较低 • • (2)你最喜欢从哪个途径获取科技信息?请说出 理由。(2分) • 答: 。(2)示例:因特网:快捷、方便、信息量大。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