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农村地区人口健身特点的研究
1前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0%以上。
改革开放20年来,尤其是近几年,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农村体育有了较大的发展。
但是也应该看到,农民的整体身体素质不高,农村的体育事业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虽然改革开放后我国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受区域特点、经济条件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农村人口健身意识比较淡薄,农民身边的健身场地器材仍旧十分匾乏。
国家体育总局将2004年定为”农村体育年”,并启动以体育场地设施、体育健身指导和体育科普知识为内容的体育三下乡”活动。
“体育三下乡”活动旨在改善和提高广大农体育健身的物质条件,最大限度地满足亿万农民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增进农民的身心健康。
了改善农村体育设施的基础条件,使农民能够就地就近参加体育锻炼,国家体育总局将把实施第八批“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的体育彩票公益金绝大多数用于农村,各省、区、市体育局也将加大对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的投入力度。
但是农村地域广阔,地形地貌复杂,而且农民的思想意识也参差不齐,“路径工程”要走进农村,从选址到使用管理都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
所以说搞好国家农村体育运动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去完成。
希望国家能够多在乡村开展一些竞技运动,让农民体会和了解到体育运动给他们带来的不止是快乐还有健康,让农民对体育运动有充分的了解和兴趣,毕竟我国是农民大国,农民体制的好坏对国家稳定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我国农村地区人口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大量查阅相关背景资料和研究理论,乃相关研究论文、学术专著、政府文件和体育文史资料,特别是近两年的相关研究成果为本文提供依据。
3 结果与分析
3.1从消遣方面谈农民健身
国内农民人群当中:无所事事(67%)、找老乡聊天(40%)、打牌或者打麻将(19%)、喝酒(11%)。
女性农民的主要消遣方式有:找老乡聊天(28%)、看书读报(27%)、吃完就睡(20%)。
国外农民人群当中,18%的农民选择了“散步、慢跑、跳绳”,17%的人选择了“跳舞”,16%的人选择了“游泳”,还各有13%的人选择了“乒乓球、羽毛球”和“足球、篮球、排球等项目。
3.2从国情方面谈农民健身
我国多数农民在农村的文化娱乐支出为零,其闲暇时间的文化生活堪称空白。
农民
文化素质不高,没有熟悉的环境可以进行交流,单调乏味的生活方式极易造成他们心理的孤独与无助,精神上的空虚和处境的艰辛使得部分人容易出现精神崩溃,或导致犯罪,成为社会的隐患。
国外注重农民素质的提高,在大力加强农村群众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同时,增加对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管理部门十分强调健身方式,将全民健身放在与政治同等重要的位置,在评定农民的健康状况时,不以终结性评价为唯一的评判标准,对农民进行体育锻炼知识和技能教育,不断提高农民体育认识水平。
美国身为发达国家十分注重体育事业的发展,农村地区也经常有体育活动,使农民更多的参与到健身当中。
3.3从教育方面谈农民健身
我国教育部建议农村健身方式以促进农民劳动积极性为目标。
应该说我们的理念一点都有不比美国落后,只是实践跟不上理念,说到底是我们对农村健身的认识还不够到位,是国情与健康的评价体系没有真正为农民服务。
国外教育主管部门对农村地区健身方式重视程度充分体现了以国外以发展为本,注重公民个体自身素质提高。
3.4 我国农村人口健身的意义
3.4.1 加快全面进入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
农村体育是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
满足广大农民的体育需求,提高社会体育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是建设小康社会体育的核心。
我国大多数人生活在农村。
但我国农民体质明显比城市居民的体质要差,农村常年锻炼的人口仅为7%。
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影响,农村体育经费投人有限、体育场地设施短缺、体育组织不健全等问题长期制约着农村大众体育的全面发展。
小康社会建设为我国农村大众体育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但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在当前有限的条件下,充分发挥社会各方力量,解决好农村大众体育需求与社会体育资源不足的矛盾,建设好我国农村亿万人口的小康体育,为我国农村大众体育的发展出谋划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问题。
3.4.2 小康社会趋于完善的要求
我国农村大众体育需求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自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奋斗目标以来,我国不断深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减轻农民负担,农民收人不断增加,农村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然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农民生活水平的真正提高,不仅仅表现为满足农民基本的物质生活需求,还应该更多的体现在满足其精神生活需求方面。
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建设几亿农村人口的小康体育,是能否创造性地将社会发展战略与本省具体情况相结合的时代需要。
3.5分析我国农村人口健身的特点及原因
3.5.1 农村体育人口分布
我国农民体育人口为农村人口总数的6.17%,其中85%以上的农村体育人口集中分布在地处平川,经济比较发达或靠近城郊、铁路、公路洽线的村镇。
从调查材料显示,农民经常参加健身活动的人数占3.81%,农闲参与健身人数占8.11%。
体育在他们余暇时间生活安排顺序上只占第7位,总的来说农民真正用来消遗、娱乐、健身的时间仍然是十分有限的。
3.5.2 农民健身的场所
农村从事健身活动的场所,仅有74%分布在村镇文体室或文化院,多数聚集在街道两旁。
非正规运动场地上进行。
公路、地埂、院宅是农民健身的主要场所,锻炼的组织形式基本上是自发、松散的。
3.5.3 农民体育健身的内容
男性青年对篮球、台球、武术、摔胶等项目兴趣最浓,女性中青年对健身操、健美操、舞蹈和秧歌等颇有兴趣;中老年人则以散步、棋牌活动为主。
调查中还发现农闲季节,贫困地区的农民多数在街头聊天、晒太阳,不懂得如何健身,缺乏体育娱乐和健身强体的意识,基本上还是旧的生活方式,浅薄的健身意识深深地侵蚀着最需要锻炼的农民。
3.5.4 农民体育的竞赛形式
我国以春节、庙会为主,由地方政府或社团组织村与村、镇与镇的篮球、武术、摔跤、健身舞等项比赛。
3.6 我国农村地区人口健身现状
3.6.1 我国农村锻炼季节及时间特征
我国农民健身受地域、季节、气候变化的影响很大。
我国农村参加锻炼人数最多的季节是冬天和夏天,春天和秋天锻炼的人较少。
这是由于春天与秋天是农忙季节,大部分人无暇顾及锻炼所致。
3.6.2 我国农村地区人口健身的时间及强度
我国农民真正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并形成习惯持之以恒的人还较少,大部分人还未养成锻炼习惯。
从每次锻炼所持续的时间看,大部分人都是在10分钟左右。
在锻炼时间和运动负荷方面很不科学需要各级体育管理部门加强对农村群众体育锻炼的组织管理及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积极引导与指导,使那些每年或每季、每月参加锻炼次数较少的人能够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参与健身,并合理地安排每次运动的负荷量,最大限度地体现出体育的健身与健心功能,从而增加实际体育人口,并带动不参加体育锻炼的群众参与健身活动。
3.6.3 农民参加体育锻炼活动的场所
我国农民参加体育锻炼活动在场所选择上,表现出较大的一致性,大多选择在“自家庭院”和“公路街道边的空地”以及“天然场地”。
这说明我国农村的体育场地设施比较缺乏,农村群众在锻炼场地的选择上没有可选择性,而且表明农民在锻炼场地选择
上的随意、就近和方便原则。
3.7导致我国农村地区人口健身现状的原因
3.7.1农村群众的锻炼意识及价值取向
我国农村中大部分农民头脑中都存在着“小富即安”、“知足常乐”的小农经济思想。
甚至农村领导干部认为农民是体力劳动者,不需要体育锻炼。
其实农民虽然长期进行繁重的体力劳动,但劳动代替不了体育,应坚持经常进行身体锻炼,并选择一些能弥补不同季节、不同农活体力劳动所致不足的全面发展身体的练习形式,如柔韧性和灵活性方面。
3.7.2我国社会发展总体水平
我国由于历史原因、文化背景差异,特别是近二十多年的经济政策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最终导致了我国东西部地区社会总体发展的不平衡。
西部社会整体发展水平低于东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研究所朱庆芳研究员根据各地人口素质、基础设施现状、科研实力等项指标计算的社会综合发展水平排名显示,东部省市一马当先,西部地区位处末流。
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是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基础。
业已形成的东西部社会总体发展水平的差距,是全民健身活动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
从某种意义上讲,东西部地区农民健身发展不平衡根源于历史差距的存在。
3.7.3农村地区体育人才匮乏,场地设施短缺
体育事业的发展必须有配套的体育设施,有相当的竞技水平,有广泛的全民健身活动,所有的这一切都需要体育人才作保证。
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我国广大农村体育专门人才严重缺乏。
《体育事业统计年鉴》有关数据显示,全国体委系统中直接从事全民健身工作或与之有较密切关系的职工人数为2300人。
他们中的大多部分分布在城镇地区,我国地区仅占总数人口的20%,差距十分惊人。
3.8 农民健身面临着新的发展方向
3.8.1 我国农村生活水平提高,对精神文明需求增长
我国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将使农村的体育需求增大。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改变,最显著的标志就是农民收人较以往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据统计,2001年我国农村居民的年均纯收人达到2 366元人均消费性支出1 741元,恩格尔系数47.7%。
全国的农民整体上不仅基本过上了温饱有余的生活,而且消费结构发生变化,整体生活正逐步迈向小康。
同时得益于农业科技进步战略的实施,农业生产效率普遍提高,农民的闲暇时间也较以前有了较大的增多,这使得农民在财力和时间上具备了追求物质消费和文化娱乐活动的前提条件,农民更加注重身体健康,对体育活动的需求急剧增长。
这就要求农村体育工作必须切实起到丰富广大农民业余文化生活和提高农民素质的作用,这是中国农村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3.8.2农村体育发展的目标
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农村体育的总体要求和目标是以“三个代表”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积极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努力建设社会主义
新农村。
农村体育工作应当坚持从实际出发,以农民为主要对象,以乡镇为重点,面向基层,服务农民;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为基础,以加强体育设施建设、繁荣农村体育为中心,深化体育改革,推动体育发展,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提高农民身体素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为农村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3.8.3今后农村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
贯彻国家有关体育和农村工作的法规及方针政策,发展体育事业,增进农民的身心健康,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新型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紧紧围绕发展经济、建设小康的目标,全面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大力倡导和推广适合农村特点、科学、文明、健康的健身方式,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健全业余训练体系,发现和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加强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和管理,改善和提高群众体育健身的物质条件;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健身产业,培育和发展体育市场。
4 结论
4.1 我国农村人口健身的意义
我国大多数人生活在农村。
但我国农民体质明显比城市居民的体质要差,解决好农村大众体育需求与社会体育资源不足的矛盾,建设好我国农村亿万人口的小康体育,为我国农村大众体育的发展出谋划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问题。
4.2 分析我国农村人口健身的特点及原因
我国农村体育人口偏少,健身场所不规定或在非正规场地上进行。
政府在农村举行的体育活动较少。
4.3 我国农村地区人口健身现状
我国农民健身受地域、季节、气候变化的影响很大,锻炼所持续的时间短,选择场地方面比较随便。
4.4导致我国农村地区人口健身现状的原因
我国由于历史原因、文化背景差异,特别是近二十多年的经济政策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最终导致了我国东西部地区社会总体发展的不平衡。
4.5农民健身面临着新的发展方向
我国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将使农村的体育需求增大。
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为基础,以加强体育设施建设、繁荣农村体育为中心,深化体育改革,推动体育发展,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提高农民身体素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加快几亿农村人口的小康体育建设。
参考文献
[1] 张国良,陈虹主编,农民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指导手册[M]. 开明出版社,2001
[2] 张天德.农村体育改革热点探究[M]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3] 李晓伟. 抓住机遇,开创农村学校体育新局面[J]. 中国学校体育 2007, 2
[4] 李书乐.谁为农民孩子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买单[J]. 中国学校体育 2007
[5] 王立刚.关于农村常规必须坚持的讨论[J]. 中国农村现状 2007, 7
[6] 王波. “失业”体育教师的困惑[J]. 中国学校体育 2007, 11
[7] 田华伟. 国民素质改革对农民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J]. 中国经济论说 2007
[8] 黄世军. 全民健康状况体育多数农民“满分”忽悠了谁[J]. 中国体育杂志 2007
[9] 姚蕾. 农村体育良好心理气氛的构建[J]. 体育学刊,2002, 2
[10] 王喜.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
学出版社.1997
[11」刘德龙.中国人口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12] 同英.试论中国不同年龄人群体育现状[J].体育科学 2000
[13] 陈绍艳,蒋春笋,吴平主编.中南地区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M].
中国体育科技,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