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 第3单元---第5课
必修2第三章直线与方程第五课: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思考已知直线 . l : 3x 5 y 15 0 求它在x轴上的截距.
直线Ax By c 0在坐标轴上截距如何 计算?如何求斜率?
能力提高: 设直线l方程为(a 1) x y 2 a 0 (a是常数). (1).若l在两坐标轴上截距相等 ,求直线l的方程. (2).当l不经过第二象限时, 求实数a的范围.
思考1: 以上三个方程是否都是二元一次方程?
所有的直线方程是否都是二元 一次方程?
思考依据: (1).斜率存在.(2).斜率不存在
思考2: 对于任意一个二元一次方程 Ax By C 0( A、B不同时为零) 能否表示一条直线?
依据:方程系数所具有的几何特征.
A C B 0,方程为y x ( ) B B C B 0,则:A 0,方程为x A
3.一般式方程与其他形式方程的转化
(一)把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和截距式转
化为一般式,把握直线方程一般式的特点
注意: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一般不需要转化.
适应性练习: 根据下列条件,写出直线的方程, 并化为一般式. 4 (1).过点A(6, 4),斜率为 . 3 (2).经过点P (3, 2),Q(5, 4). 3 (3).在x、y轴上截距分别是 、 3. 2
(1).4 x 3 y 12 0. (2).x y 1 0. (3).2 x y 3 0.
直线方程一般式的再认识:
-----------(1)、含参数的一般式方程
直线: (a 1) x y 2 a 0 判断无论a为何值,直线恒过哪个定点?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5课《开辟新航路》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历史素材
必修2第5课《开辟新航路》导与练[重点讲解]浅谈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及其过程十五、十六世纪之交,西欧各国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通往东方的新航线,通常被叫做。
而把发现新新航路。
西方史学界在欧洲中心论的影响下,一般都将这一过程称为“地理大发现〞航路的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称为“扩X的时代〞、“发现的时代〞。
一、新航路开辟的必要性及其可能性新航路的开辟有着深刻的经济根源、社会根源,还有一定的思想根源和某某根源,商路不畅和转运本钱过高造成的贸易危机那么是一个直接原因,以上因素构成了新航路开辟的必要性;同时,欧洲生产力的发展、科技知识的进步、皇室的支持说明新航路开辟的主客观条件也已具备,远洋航行是可行的、有希望的,构成了新航路开辟的可能性。
1.必要性:新航路的开辟的原因〔1〕新航路的开辟有着深刻的经济根源和社会根源经济根源──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社会根源──黄金或寻金热。
15世纪欧洲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导致自然经济日趋解体,作为普遍交换和支付手段的货币,不仅取代土地日益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象征,而且也日益成为衡量社会地位和权力的重要标志。
因此社会各阶层人士无不醉心于搜寻黄金和财富。
十五世纪转向金本位制以后,黄金成为国内外贸易的惟一支付手段,需求量急增,但是西欧贵金属产量本来就不高,它的很大一部分黄金是靠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商队从非洲中部转运而来,这种传统的供给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
同时,与东方贸易中出现的巨额逆差又使某某大量外流,加剧了西欧市场货币的普遍短缺。
当时的欧洲人渴望看得到黄金,并由于《马可·波罗行纪》在欧洲广泛流传的影响而认定只有到中国等东方国家才可以实现他们梦寐以求的黄金梦,到东方往寻金成为一股社会高潮。
哥伦布就曾阅读过《马可?波罗行纪》,并在书中作了很多批注,可见深受其影响。
“黄金〞是咒语,是魔鬼,是驱使欧洲人不顾一切投向海洋的原动力,由此可见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动机并不纯。
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2)
地印度的相关政策。密尔认为印度处于文明发展的铰低阶段,东印度公司的殖民统治
给印度人民带来更多的善,东印度公司的统治比所有印度人自己的政府要好得多。密
尔的说法意在(
)
A.强调文明交流的必要性
B.论证自由贸易的合理性
C.宣扬西方文明的优越性
D.肯定市场经济的可行性
即学即练
5.在19世纪末,英格兰和威尔士因患肺结核造成的死亡率达到2.22‰,英国伦敦患儿
一、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
概念阐释
机器大生产→生产力的发展
工厂制度→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动
“以机器取代手工工具,以蒸汽机取代人力、兽力、水力、风力……把大量的机器和 人力集中在厂房里,实现劳动分工的高度专业化,把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机器合理 地组成机器系统,形成生产的流水线,科学计算每道工序需要的时间,合理安排劳动力。 这样,一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诞生了……”
即学即练
3.1824年前,英国议会和政府多次下令,严禁人才、技术和机器外流,以没收家产、
剥夺国籍、高额罚金和坐牢等法律严惩违令者。1824年以后,英国逐渐撤销了这些法
律。这一变化反映出英国(
)
A.工业优势地位逐渐确立 B.法律的制定宽对技术设备的限制
4.经济学家约翰·密尔1823~1858年曾在东印度公司任职,他一度制定和决策了殖民
人们普遍认为,阿克莱特可以被称为“现代工厂体制的创立人”。在1961年出版的《18 世纪的工业革命》一书中,作者保罗·曼多盛赞阿克赖特“体现出了一个新型的大制造 业者,既不是一个工程师,又不只是一个商人,而是把两者的主要特点加在一起,即有 他自己特有的风格:一个大企业的创造者、生产的组织者和人群的领导者的风格。”
积极影响:1.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空间;2.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进 步,便利了人们的出行;3.促进了乡村的改变,开阔了人们的眼界;4.促进了初等教育 的推广,提升了人们的文化素养;5.促进了生活节奏的加快,增强了人们的时间观念。 消极影响:1.工人劳动时间过长,其工作与生活环境恶劣,传染病与职业病严重危害产 业工人;2.环境污染严重;3.社会问题严重,犯罪率急剧上升等。
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 第5课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教师用书 苏教版必修2-苏教版高一必修2语文教案
第5课一个人的遭遇〔节选〕第5课一个人的遭遇(节选) (一)作者简介生平经历肖洛霍夫(1905-1984),苏联作家。
出生在顿河维申斯克镇,他仅受过4年教育,靠自学成才,是顿河哥萨克地区多姿多彩的生活给予了后来成为作家的肖洛霍夫取之不尽的创作素材。
他的创作,继承和发展了19世纪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优良传统。
作品短篇小说集《顿河故事》《浅蓝的原野》,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被开垦的处女地》《他们为祖国而战》,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等。
评价他的创作构成了一个独特的艺术世界,是贯穿从孕育诞生到解体前不久整个苏维埃时代百年历程的宏伟篇章。
他在苏联叙事文学中开创了悲剧史诗的艺术先河。
1965年,因其“在描写俄国人民生活各历史阶段的顿河史诗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力量和正直品格〞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二)人物轶事传世之作引发争议1926年肖洛霍夫开始构思长篇巨著《静静的顿河》,经过14年的时间,小说四卷本分别于1928、1929、1933、1940年出版。
小说记述了自1914年开始的政治大风暴对一个哥萨克村镇和一户哥萨克人家的猛烈冲击。
从一开始,小说就很受欢迎,再版达百次之多,并被译成60多种语言。
这部小说空前的销售量虽然可以说明读者对它的推崇和热爱,但也正是由于这部小说,肖洛霍夫受到了来自不同方面的攻击。
第一次发生在小说第一卷出版之后,有人散布谣言,说该书是一部抄袭之作。
1999年,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手稿面世,谣言不攻自破了。
对肖洛霍夫的第二次攻击是政治上的,发生在斯大林时期。
在斯大林对语言改革甚感兴趣的阶段,肖洛霍夫使用哥萨克人的简洁语言自然要受到当局的审查。
他前几部作品的语言比后面几部带有更多的地方色彩,因而也更粗犷有力。
但经过苏联有关方面严格的删削,1953年再版时小说的语言便苍白无力了。
而且,每一阶段的审查都延迟了肖洛霍夫作品的出版。
(一)背景链接前苏联卫国战争时期,肖洛霍夫作为随军记者耳闻目睹了战争的残酷、人民的苦难、战士的英勇。
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总结拓展
从历史解释的角度,比较工场制度与工厂制度的异同
工场制度
工厂制度
不 时期 16世纪中叶到18世纪中叶
工业革命时期
同 生产手段 以规章制度
有严格的规章制度
总结拓展
相对于城市手工业作坊和家庭手工 不 规模
业而言,规模较大 同
成为城市手工业作坊和家庭手工业 点 影响
提示 (1)特点:①工人:工人集中,实行倒班制; ②管理:严格的规章制度,强化纪律意识;工厂主监督管理整个生产过程; ③生产:流水线作业、分工细致、协作高效; ④原料:生产资料集中,原料由工厂统一供应,合理调配; ⑤生产方式:使用机器进行大规模生产。 (2)作用:①生产组织形式发生变化,工厂代替手工工场,机器生产大量取 代人工劳动,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②工厂制度下,近代标准化生产出现,使各个生产环节有机联系起来,促 进了科学管理,为社会化大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返回
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
基础落实
任务:阅读课本P26第二目,依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工业革 命的影响。
提示 积极影响:①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空间; ②交通运输业的进步,便利了人们出行; ③促进了乡村的改变; ④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时间观念增强; ⑤初等教育不断推广,人们文化素质逐渐提升。 消极影响:①工人劳动时间过长,工作与生活环境恶劣; ②传染病与职业病严重危害工人的身体健康; ③资源过度开发,导致环境污染等问题。
任务二:工业革命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将下图补充完整。
生产方式 生产组织形式 生产动力
任务三:结合图片信息,说明工厂制度引入中国的概况。
图一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图二 张謇 图三 范旭东 提示 (1)洋务派:19世纪中后期,洋务派创办了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 州船政局等一系列近代企业,引进了西方的工厂制度,进行机器大生产。 (2)民族资本家:张謇、范旭东等一批民族资本家主张实业救国,开办工 厂并借鉴西方工厂的管理经验,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起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5课《离骚》课件 (共25张PPT)
7-12节除了使用比喻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政治 理想,还使用了什么手法?
对比手法。如:古代遇明君王举用群贤“遵 道而得路”与昏庸君王狂乱不羁“路幽昧以险隘” 形成对比,以此告诫楚王要任人唯贤:“党人” 贪图个人享乐与自己为国为民不惜身遭灾祸形成 对此,表达自己九死不悔,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离骚者,犹离忧也”(就是“遭受忧愁”。离,通“罹”,遭受,遭遇) ——《史记·屈原列传》(司马迁)
“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 ——《离骚赞序》(班固)
“离,别也;骚,愁也。”(意为“离别之愁”) ——《楚辞章句》(王逸)
“‘离骚’即‘劳商’,相当今语‘牢骚’” ——《楚辞论文集》(游国恩)
从3-6节中找出有内在含义的物象,说说诗人用 他们分别比喻什么。
用各种香草比喻内在的美好品德, 用采摘和披挂江离秋兰比喻修身养性, 用美人比喻理想中的君王, 用乘骐骥比喻追求和实现美好的政治理想。
不是直抒情感想法,而用诗化的物象去表现内在的 美,这是今后鉴赏的重要思路。
诗人高唱“来吾道夫先路”可以看出 屈原是怎样的一个人?
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 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 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 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 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 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 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 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屈原的作品,据《汉书·艺 文志》所记25篇,具体篇目,据王 逸《楚辞章句》为: 《离骚》 《 九歌》(11篇) 《九章》 (9篇) 《天问》 《远游》《卜居》《渔父 》等。其中,晚年创作的《离骚》 是《楚辞》中的名篇,是屈原的代 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 的一首抒情诗。
重点讲解下列实词的意义
修 姱 :修洁而美好。 羁: 喻指束缚、约束。 谇:谏诤。 怨: 恨。(“恨”在文言中多为“遗憾”义) 浩荡:多义词,这里为“荒唐”义。 民心:人心。(前文“民生”可解释为“人生”) 溘: 突然。(“溘然长逝”中的“溘”即为此义。)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2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教案(1)
1、知识目标:
①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②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理解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重要性;
③了解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④明确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方略,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2、能力目标
①尝试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学生分析比较鉴别的能力。
介绍有关中国共产党的常识
展示学习目标
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62-64页,在课本做好标记。
1、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完成和推进的三件大事?P63
2、党的地位和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意义?P63
3、依法治国的总目标?P63
4、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的关系P63-64?
5、中国共产党治国的基本方略和执政的基本方式P64?
②培养和提高全面看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人民创建新中国的光辉历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培养一种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②培养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努力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教师设问
教师总结
激发学生兴趣
自主学习
联系历史知识
探究分析
引出重点
自主阅读
概括总结
阅读图片
自主分析
讲解总结
阅读
分析
讲解总结
阅读
分析
总结分析
总结
教学反思
本节学习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不是十分密切,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双向互动,鉴于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中尽量挖掘一些能打动学生的正面事例,让学生深入实际了解情况,联系现实生活体会教材的政治学道理。在教学案例的选取上,坚持把国家大事和学生身边小事结合起来的原则,既让学生了解当前的时政,关注国家政治生活大事,培养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努力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5课《离骚》教案
《离骚》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赏文:反复吟诵古诗词,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把握节奏。
2.品人:疏通文意,理解并掌握关键语句,体悟诗人情感,背诵诗歌。
教学重难点:1.重在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粗通文意。
2.在粗知文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情读”诗歌。
教学方法:1.运用讲读法、逐节诵读、讲讲背背,指导朗读,指点难字读音、难字词义。
2.运用讨论法,让学生理解诗中作者的爱国忧民感情及他为追求理想而九死未悔的精神。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步骤: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由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导入,屈原是世界文化名人。
为什么屈原能够赢得全世界人的尊重呢?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一问题一起走进历史上的宏伟诗篇《离骚》赏其文,品其人,寻找答案。
板书课题:《离骚》二、三读三求,理解文本。
(一)听读,读准字音,感受一段音乐美。
1.听配乐朗读,要求学生听准字音并关注重点字词的读音,并且给句子划分节拍。
(投影展示读要求及骚体诗的诵读指导)2.听生试读第一段,注意字音和句读,让学生评价;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句读;再找一位学生范读进行前后比较。
3、全班同学齐读课文。
(二)意读,读通文意,触发一份《离骚》情。
1.解题:“离骚”,“遭忧也。
”多媒体展示关于屈原和《离骚》的文学常识。
(1)简介屈原屈原,名平,字原。
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上个世纪中,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诗人屈原,生活在时代大动荡,社会大变革的战国中期。
当时,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集团的残余势力,在宗国内部和宗国之间进行着内外交错的复杂斗争。
据《史记屈原列传》记载,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义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付诸侯。
王甚任之。
”还曾“使屈原造为宪令”。
屈原力主革新政治,举贤授能,除残去秽,励精图治。
这就突破了贵族阶级的局限,而适应了新兴阶级的政治要求。
楚国贵族集团中的顽固派不断打击和排挤屈原,使他一生为之奋斗呼号的政治理想不能得到实现。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离骚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5课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就是这样一位诗人,忧国忧民;“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就是这样一位清士,信念坚强;“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屈原就是这样一个勇士,斗志昂扬;“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就是这样一个英雄,不畏强暴。
不管历史如何嬗变,不管时代如何变迁,自屈原投入汨罗江的那一刻起,他在楚国百姓心中就牢牢凝固和沉淀了,也注定他的灵魂将得到洗礼和超度,割之不断、挥之不去,进而升华成为一个伟大民族的精神象征,穿越时空,年年相继,代代相传。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名平,字原。
战国时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曾任楚国的左徒和三闾大夫。
杰出的政治家,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开创者。
1953年,被世界和平理事会确定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屈原创立了“楚辞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
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其中《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他创作的“楚辞”的代表《离骚》,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深远影响。
他的诗歌标志着我国诗歌创作由民间集体创作向作家个人独立创作的转变,作品洋溢着对楚地楚风的眷恋和报国为民的热情。
他强烈的爱国思想、高洁的品格和为追求理想而九死不悔的执着精神,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
战国时期,已经归并成为了七个大国,这七个大国都想统一中国。
在七国中,秦国最强,楚国最大,齐国最富,韩、赵、魏三国较小。
屈原是楚王的同姓贵族,起初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
同时主持外交事务,主张联齐抗秦。
在屈原的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
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
公元前305年,屈原因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盟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流落到汉北。
《离骚》是诗人在流放期间所作的一首长篇抒情诗。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5课 开辟新航路 课件
(4)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
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
葡萄牙的扩张方 向:
非洲和亚洲
澳 果门 阿马
六 甲
西班牙殖民重点:
以美洲为主
秘 鲁
澳菲
果门 阿马
律 宾
六
甲
3.引起“价格革命”: (1)货币贬值、物价上涨 (2)社会分化
①封建主衰落 ②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得暴利
总结: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 形成和发展
世界市场概念:在世界范 围内通过对外贸易联系起
来的各国市场的总和。
课标要求:概述开辟新航路的原因、 条件和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 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何为新航路?
十五、十六世纪之交,西欧国家 探寻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 的航路,这些航路通常被叫做“新 航路”。西方史学界在欧洲中心论 的影响下,一般都将这一过程称为 “地理大发现”,而把发现新航路 的 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称为“扩 张
6、有一本名为《归来没有统帅》的传记, 记述欧洲航海家环球航行的事迹,其主 人公肯定是
A.迪亚士 B.哥伦布 C.达·伽马 D.麦哲伦
7、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最重要的是
A.大西洋沿岸取代地中海区域成为欧洲商路和贸易 的枢纽 B.打破了各个文明区域间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 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联结通道 C.大量贵金属流人西欧,加速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 D.冲击了西欧的思想文化领域,沉重打击了教会的 威信
主观:葡萄牙、西班牙王室的支持
西 东
多桅帆船 地圆说
二、新航路的开辟
时 间 国别 航海家 支持国 方向 到达地
1487
葡萄牙 迪亚士 葡萄牙 向东 好望角
1497 ~1498葡萄牙 达·伽马 葡萄牙 向东 印度
必修2第5课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高三复习教案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根本构造与特点第5课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开展扶沟高中整理人:谢献华审核人:戴全林2021-09-5★考纲课标考纲: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课标:理解“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开展缓慢的原因。
★知识构造一、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开展1.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2.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的继续开展3.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特点及缓慢原因二、“重农抑商〞政策1.“重农抑商〞政策的目的及作用2.明清“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及后果三、“海禁〞与“闭关锁国〞1.“海禁〞2.“闭关锁国〞★知识梳理一、“重农抑商〞政策1.概念:重视开展农业,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以农为“本〞,商业为“末〞。
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根本的经济政策。
2.开端: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时,首倡重农抑商政策,后历代封建王朝沿用。
⑴原因:①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根底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农业是最具决定性的消费部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
②国家可以通过征收稳定的土地税来保证财政收入。
③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之上,有利于社会的安定。
④春秋战国时期,民营手工业和商业开场兴起,人从事商业活动的增多,开场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消费甚至危及封建政权统治等问题〔商周时期,国家曾一度支持商业的开展〕。
⑤商业的不稳定性和商人流动性大等特点,与战国时期强调耕战、加强中央集权的取向发生矛盾。
⑤根本原因:消费力程度低。
商品经济不兴旺,不如经营土地有保障。
⑵目的: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到达稳固封建统治的根本目的。
3.“重农抑商〞的表现⑴重农:奖励农耕,劝课农桑,抑制土地兼并,兴修水利,恤贫救灾,减轻税收,制止弃农经商,以农为本、以商为末等。
⑵“抑商〞:①限制商人的政治权利和社会地位,堵其仕途之路,不许其后代做官;②限制民营商业范围,重要行业实行官营专卖制度,不许商人染指,压制民营工商业的开展;③利用重税惩罚商人,不断加征商税,而且关卡林立;④从日常生活方面对商人进展限制,对其穿衣、建房、乘车都有歧视性规定,〔如西汉初年政府规定制止商人穿丝绸、乘车骑马;直到唐代,西汉确立的商人另入市籍——商人的特殊户籍,一入市籍那么不许为官仍然继续实行〕;⑤明清时期制止对外贸易。
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阅读材料,思考曼彻斯特棉纺织工厂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至一百年后的十八世纪初,英国纺纱技术还很原始,……为了保护本国纺织 业的发展,1700年英国议会通过法令,禁止从中国、印度输入染色的棉织品。 棉纺织品一时在英国“洛阳纸贵”,技术创新迫在眉睫。
一七六四年,兰开夏郡的纺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这是人类 历史上手工生产工具向机器生产工具发展的开端,由此拉开了英国工业革命的 序幕。十八世纪八十年代,第一家棉纺织厂在曼彻斯特诞生。当伯明翰等英国 传统工业城市的纺织厂仍为是否采用新技术而犹豫不决时,曼彻斯特的棉纺织 业已经迅速将一系列新技术运用于生产。一七八二年詹姆斯·瓦特发明蒸汽机, 从此这里的棉纺业发展得更为迅速。到一八三○年,曼彻斯特的棉纺织厂已达九 十九家,产量占据英国棉纺织工业的近百分之五十。
2.机器大生产的形成
机器大工业,是指以机器和机器体系从事社会化大规模生产的工业。它有两大基本特征: 一是建立在 高度的科学技术基础之上,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更新自己的技术基础; 二是高度的社会化大生 产,表现为生产资料的使用、生产工艺过程和产品的市场实现过程的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
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引发了从手工劳动到机器大生产的巨大变革。
3.促进乡村改变 (1)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农业___机_械____日益普及,普遍建立了大 农场,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 (2)大量人口从乡村田园生活中走出,人们的眼界开阔了。 4.生活节奏加快,时间观念增强 (1)守时,_准_时_准__点___成为现代生活的准则。 (2)佩戴手表,城市中大量设置_标_准__钟____。 5.初等教育推广,文化素质初等提升 持(。1)西方国家通过立法推行_“_癸__卯_学_制__”教育,加大政府对教育的经费支 (2)20世纪初,清政府推行____________,对普及初等教育起到重要 作用。
第5课《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现存七篇十四卷。总字数三万五千余字,260章。相传另有《孟子外书》四篇,已佚(今本《孟子外书》系明姚士粦伪作)。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古代考试主要考《四书》与《五经》。
以:介词,用行:施行治:治理运:运转,转动
原文
翻译
状语后置+省略句
1.分析本部分的特点及作用。明确: 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提出中心论点--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心明确,言简意赅,并提纲挈领地引起下文的论证。2.我们该如何看待孟子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明确: 孟子是从人性的前提推导政治,从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的仁心推导仁政。由于这种“不忍人之心”是人本身所固有的,所以,仁政也应该是天经地义的。3.这个观点体现了孟子的哪一个主张?明确: 性善论。
【答案】(1)人皆有不忍人之心(2)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3)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
孟子名言1、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2、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4、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5、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历史部编版高中选择性必修二(2019年新编)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教案
《第5课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选自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教材《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二单元第5课,主要涉及两个学习要点: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对人类劳作方式及生活方式的影响,生产方式的变革给人类社会带来的革命性意义。
第一子目探讨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对生产方式的影响;第二子目重点探讨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的巨大影响。
在教材的文本表述与材料研读的基础上,适当补充课外材料,有助于在叙史见人中凸显劳动人民对历史的推动作用,在材料研读中渗透生产方式变革对人类社会的革命性意义,帮助学生理解唯物史观。
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已经过高一《中外历史纲要》的学习,对于工业革命的背景、过程与世界性影响的概貌已有基本了解,而且工业革命的影响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对此问题的探究有一定的兴趣。
但本课涉及的理论性较强,内容较多,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将努力化繁为简,努力将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情境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在研读史料、小组讨论中理解主干知识,感悟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教学目标根据以上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并结合2017版新课标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认识大机器生产、工厂制度对人类劳作方式及生活方式的影响,理解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带来的革命性意义。
2.通过讲述工业革命中的大机器生产、工厂制度传入中国带来的经济、思想观念变化,理解工业革命对全球联系增强的巨大作用,初步体会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带来的革命性意义。
难点:工业革命带来生产方式的变化对生活方式的巨大影响。
导入新课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时代?讲授新课【回顾】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一、生产方式之变: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一)机器大生产1、背景:①生产专业化:工业革命前,英国分散的手工工场已经向集中的手工工场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生产专业化。
②工业革命的推动:18世纪60年代以来,以改良蒸汽机为代表的一系列技术革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2013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配人教政治
主干梳理 自测感悟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1.含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 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 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基本内容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 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 ,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等等。 3.优势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体作主。 (2)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 (3)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4)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菜 单 隐 藏
2013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配人教政治
主干梳理 自测感悟
2.全国人大拥有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和最高监督 权
核心考点 精讲精析
社会热点 高考预测
3.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对本行政区域内的一切重大问题有权进行讨论
决定,并由它监督实施 [特别提示]
典题演练 知能提升
界定全国人大的四项职权
菜 单 隐 藏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2013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配人教政治
主干梳理 自测感悟
人大代表 1.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代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2.人大代表的职责与权利
A.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典题演练 知能提升
B.代表人民意志的国家权力机关 C.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D.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试解:____________ [解析] 人大常委会立法计划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关心广大人民 的生活问题,体现了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意志,B项正确。AC两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则是监督权;如果是关于国家大政方针、规划的通过,则是决定权。
菜 单 隐 藏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2013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配人教政治
主干梳理 自测感悟
[例2] (2012年无锡模拟)2011年2月2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 提高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委员会批准后执行。将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菜 单 隐 藏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2013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配人教政治
主干梳理 自测感悟
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核心考点 精讲精析
社会热点 高考预测
典题演练 知能提升
1.民主集中制的含义 民主集中制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 度。其中,集中必须以民主为基础,才能充分反映人民的利益和意志 ;民主必须以集中为保障,才能集中统一人民的意志,代表人民统一 行使国家权力。没有民主的集中和没有集中的民主会导致专制独裁和 无政府主义。 2.民主集中制的具体表现
核心考点 精讲精析
社会热点 高考预测
典题演练 知能提升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菜 单 隐 藏
2013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配人教政治
主干梳理 自测感悟
[特别提示] 人大代表的权利(审议各项议案、表决各项决定、提案权和质询权)≠ 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公民的政治 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察等机关,具体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力。
菜 单 隐 藏
2013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配人教政治
主干梳理 自测感悟
2.人民代表大会体系
核心考点 精讲精析
社会热点 高考预测
典题演练 知能提升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菜 单 隐 藏
2013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配人教政治
主干梳理 自测感悟
项指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项是指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答案] B
菜 单
隐 藏
2013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配人教政治
主干梳理 自测感悟
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1.人民代表大会拥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
核心考点 精讲精析
社会热点 高考预测
典题演练 知能提升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菜 单 隐 藏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2013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配人教政治
主干梳理 自测感悟
核心考点 精讲精析
(3)“根本政治制度”等于“基本政治制度”吗?
社会热点 高考预测
提示:不等于。根本政治制度其地位更加基础,专指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如我国的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
2013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配人教政治
主干梳理 自测感悟
核心考点 精讲精析
社会热点 高考预测
典题演练 知能提升
[例4] (2010年高考上海文综)初春三月,来自全国各地区、各民族 的近3 000名人大代表肩负全国人民的重托,云集一堂,商定国是。人 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在于(多选)( ) A.保障亿万人民当家作主 B.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C.保证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D.便于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试解:________ [解析]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有利 于从根本上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充分发扬民主,以便更好地实现党的 领导,故AB两项正确。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对其他国家 机关拥有监督权,有利于国家机关之间协调工作,C项符合题意。在 我国,人民通过人大代表间接行使国家权力,D项错误。故选ABC三 项。 [答案] ABC
统一领导国家事务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代表大会制
度的组织形式。
菜 单
隐 藏
2013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配人教政治
主干梳理 自测感悟
[特别提示]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制异同
核心考点 精讲精析
社会热点 高考预测
典题演练 知能提升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菜 单 隐 藏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菜 单 隐 藏
2013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配人教政治
主干梳理 自测感悟
核心考点 精讲精析
一、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 1.人民代表大会 (1)性质:人民行使 国家权力 的机关。 (2)体系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社会热点 高考预测
典题演练 知能提升
(1)“最高权力机关”与“权力机关”有什么区别? 提示:前者在我国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后者则是指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3)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 、监督权。
菜 单 隐 藏
2013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配人教政治
主干梳理 自测感悟
核心考点 精讲精析
(2)“全国人大的职权”与“人大的职权”是一回事吗? 提示:全国人大的职权和人大的职权提法不同,全国人大的职权是
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013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配人教政治
主干梳理 自测感悟
核心考点 精讲精析
社会热点 高考预测
典题演练 知能提升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菜 单 隐 藏
2013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配人教政治
主干梳理 自测感悟
核心考点 精讲精析
社会热点 高考预测
典题演练 知能提升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党的领导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社会热点 高考预测
提示: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组织建立起
来的;党的意志要变成国家意志,都必须通过人大行使职权来保证。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菜 单 隐 藏
典题演练 知能提升
2013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配人教政治
主干梳理 自测感悟
核心考点 精讲精析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
社会热点 高考预测
典题演练 知能提升
1.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1)人民的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 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人民行使权力的途径。广大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各级人大代表 ,由他们组成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 全国和各级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并由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审判、检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
菜 单 隐 藏
核心考点 精讲精析
社会热点 高考预测
典题演练 知能提升
2013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配人教政治
主干梳理 自测感悟
[例3] 《问计于民》表明人大代表(
)
核心考点 精讲精析
社会热点 高考预测
典题演练 知能提升
①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②接受人民监督 ③代表人 民的意志和利益行使国家权力 ④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试解: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人大代表的职责。从漫画看,人大代表问计于民 ,表明人大代表听取和反映群众意见;代表人民的意志和利益行使国 家权力,故①③符合题意;漫画并未表明人大代表受人民监督以及人 大代表的产生方式,因而②④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特别提示] 我国的立法机关 我国的立法机关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只有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才能行使国家立法权,省、直辖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制订地方性 法规,但不是各级人大都有立法权。国务院作为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可以依法制定有关行政法规,但不是立法机关。 山 东 金 太 阳 书 业 有 限 公 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