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时间的脚印(新人教版教案)11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8时间的脚印 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8时间的脚印 教案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8时间的脚印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熟记重要词语,学会并能正确运用;把握文章基本内容,分析文章的说明方法及作用,了解更多的科普知识和说明文知识,加深学生对说明顺序的认识,并能适时总结。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分组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对信息筛选整合的能力和理性思考、自主探究的精神。

通过拓展迁移,增强学生认真阅读的自觉性,提高学生对地质学和古生物学的认知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岩石记录时间的原因、方式、意义的了解,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培养他们理性思考、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2.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把握文章基本内容,分析文章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难点: 激发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培养理性思考、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过程(一)读诗解疑,激趣导入:(PPT展示)时间伯伯,你是最伟大的旅行家,你从不犹豫你的脚步,你走过历史的每一个时代。

—高士其《时间伯伯》教师提问:诗中把时间比作旅行家,你是如何理解的?(时间,虽然我们看不到、触不着,但它是物质存在的客观形式,无处不在,绵亘千古)我们如何记录它走过的脚步?(学生自由发言,不同时期的照片、写日记等)其实万事万物都有记录时间的方法,比如大树的年轮、化石、大山的岩石等。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陶世龙的《时间的脚印》,去看一下岩石是如何记录时间的。

(教师板书课题)解题:“时间的脚印”在文中具体指什么?(岩石记录时间)过渡:学习有目标,效率才更高。

请大家齐读学习目标,明确说明文体。

(二)检查预习积累词语1.浏览作者简介。

陶世龙,我国著名的科普作家,出版有《打开地下宝库的钥匙》《揭开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画像》《火山和地震》《多变的地球》等科普读物。

2.检查字词读音、识记字体。

腐蚀()浑浊()帷幕()龟裂()沟壑()楔形()强调“龟裂”的“龟”的读音,并了解它的另外两个读音。

强调“楔形”的“楔”的读音,提醒学生只有一个读音。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8 时间的脚印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8 时间的脚印教案 新人教版

8 时间的脚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弄清本文的说明层次。

2.找出本文的说明方法。

3.体会本文语言的生动性、准确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感情。

2.教引学生善于观察自然现象并从中悟出一定道理。

教学重点:1.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说明的层次。

2.学习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3.掌握说明顺序。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说明的层次。

2.掌握说明顺序。

教法学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图片欣赏第一张“恐龙化石”、第二张“三叶虫化石”、第三张自然界中的沉积岩。

我们看到的这些岩石,在保存古代生物的同时,还记下了时间的痕迹。

那么,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时间的脚印》。

二、作者简介陶世龙,男,1929年4月出生于四川省安岳县。

1948年入北京大学地质系学习,1951年到北京市团委机关工作,次年参与建立北京地质学院,历任教务处科长、副处长,学报副主编、编审,地质学史研究室主任,图书馆馆长等职。

1949年开始写作普及地质矿物知识的文章,之后,陆续发表科普小品及其它科普作品数百篇,部分结集《揭开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画像》和《时间的脚印》出版。

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评为有突出成就的科普作家。

“文革”中因发表讲述太阳黑子的文章,被定为“影射攻击党”的罪名,1979年取消并恢复名誉。

1980年参加中国科协科普考察团赴美国考察,此后致力于科普创作事业,主要从事自然科学与中国文化的融合的研究。

参与主编了《科普创作》、《科技写作》、《科普创作概论》和《黄河文化》。

编辑出版了《中华文化纵横谈》。

现侨居于加拿大之弗利德里克顿(Frederic ton)。

自行开辟网上新天地——“五柳村”网站,可谓“老骥未伏枥,壮心犹不已”!三、检查预习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踪.迹( zōng ) 装置.( zhì)腐蚀.( shí)沙砾.( lì)山麓.( lù)粗糙.(cāo )龟.裂( jūn )帷.幕( wéi )海枯.石烂( kū)浑浊.( zhu ó)钟鼎.文( dǐng )楔.形( xiē)四、图片展示在山东临朐县山旺由硅藻土沉积而成的其薄如纸的岩层(上图)中,保存着大量古动物和古植物化石,左图为玄武蛙的化石,右为拟银鹊树的叶子的化石。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时间的脚印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时间的脚印教学设计

《时间的脚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刨刮、龟裂、楔形文字”等词语的读音和意义。

2.明确说明对象,理清文章思路与说明的逻辑顺序,体会说明语言的生动有趣。

3.培养与训练学生的速读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巧妙剪裁法”:长文短教,引导学生充分朗读,选点进行评说,引导学生趣味学习。

“关键词句学习法”:抓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把握文章层次。

抓中心句,把握关键部分的中心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懂得珍惜时间,为人生留下更多有价值的印记。

2激发与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1.明确说明对象,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

2.体会并会赏析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难点:理清层次关系与掌握说明顺序中的逻辑顺序【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漫谈时间,总有一些时间值得我们期待和铭记。

3月14日,140年前的这一天,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诞生;140年之后,继爱因斯坦之后最著名的物理学家霍金去世。

这是时间的记忆和巧合。

霍金一生致力于探索时间和宇宙的起源。

霍金先生去世了,但他对时间宇宙的探索与他那旷世的科普巨著《时间简史》却被文字永远铭记在了时间里。

那么在地球上还没有人类文明出现的时候,到哪里去寻找时间的踪迹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下陶世龙的《时间的脚印》,去书中寻找答案吧。

二、感知文章,品味语言1.扫清字词障碍腐蚀(sh í) 山麓(l ù) 粗糙(c āo ) 龟(j ūn )裂 刨(b ào )刮 沟壑(h è) 地壳(qi ào ) 楔(xi ē)形文字2.速读,贴标签,理清说明顺序 老师这里有4个小标题,“岩石是时间的脚印”、“岩石的毁灭与新生”、“石头上的历史痕迹”、“岩石我们寻宝藏”。

它们分别可以归纳一些段落的内容,请将它们写到对应段落的开头,作为小标题。

在同学们贴标签的同时,分析各部分作用并板书A 岩石是时间的脚印——引出说明对象B 岩石的毁灭与新生——记录岩石的方式之一C 石头上的历史痕迹——方式之二(ppt 呈现几种痕迹)D 岩石我们寻宝藏——重要意义 3.寻读,说过渡,把握层次衔接 严密的逻辑顺序,脉络清晰地给我们介绍了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2019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时间的脚印教案新人教版20190221211

2019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时间的脚印教案新人教版20190221211

8 时间的脚印1.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本文单句成段的作用。

2.品味语言,体会生动的写法。

3.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及其意义,培养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一、导入新课播放导入视频。

如视频中所言,通过一撮沙子,就能得知地球的年龄。

这看起来十分不可思议,岩石为何有如此奇异的记录历史的功能呢?它是怎么记录那些已逝的时间的?让我们在《时间的脚印》一文中寻找答案。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关注单句成段,把握文章内容1.请同学们花三十秒迅速扫读课文,说说本文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有不少单句成段。

2.在说明文中,单句成段很有可能意味着这个句子起着总结性作用,把握这些句子,能让我们更加迅速、清晰地把握文章内容。

请同学们给正文部分的自然段标上序号,重点关注这些单句成段的句子,把握文章内容,给课文划分层次。

明确:重点单句引导把握:第1段:“时间一年一年地过去。

”引出后文,后三段文字都在记叙如何记录时间的痕迹。

第5段:“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这是一个总起句,与下段一问一答说明了岩石在被破坏与重生的过程中记录时间。

第7段:“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

”这是一句提示语,后文则围绕岩石如何被破坏展开。

第11段与第13段:“水和空气还能够进入岩石内部的孔隙中造成破坏。

”“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也没有放弃对岩石的破坏。

”此两段明显是对第7段的进一步阐述。

第18段:“经过长期的重压和胶结,那些碎石和泥沙重新形成了岩石。

”回应第5段内容,同时引起后文岩石形成的具体过程。

第22段:“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

”引出下文的具体举例。

……结合对上述单句成段句子的综合分析,可将全文31个自然段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4段) 引出话题: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之一。

第二部分(5—29段) 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又分为两层:第一层(5—21段) 岩石的厚度和顺序可以记录时间。

第二层(22—29段) 岩石保存了历史的痕迹。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 下册 第二单元 8 时间的脚印 教案(表格式)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 下册 第二单元 8 时间的脚印 教案(表格式)
课时计划
课题
8时间的脚印
课时
1
班别


时间




1.激发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培养理性思考、自主探究的习惯;文章举出了许多地质学和古生物学的事例来说明“时间的脚印”,教学中要充分激活学生的自主思考,引导他们理性思考、自主探究。
2.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要通过本文的学习,加深学生对于说明顺序的认识,并适时总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1、明确目标
1、组织教学
2、导入新课
3、出示目标
同学们,考古学家通过一撮沙子,一块石头,就能得知地球的年龄。这听起来不可思议,岩石为何有如此奇异的记录历史的功能呢?它是怎么记录那些已逝的时间的?让我们在《时间的脚印》一文中寻找答案。
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时间的脚印》,了解一下岩石是如何记录时间的。
(5)“时间的脚印”具体指什么?为什么用这个标题?
教师讲解:地球变迁留下的印记。比喻,形象具体,吸引读者。
教师总结:本文语言生动形象,把时间拟人化,既给人以知识,又给人一种亲切感。说明文语言既可以是通俗平实的,也可以是生动形象的,这要根据说明内容和读者对象来定。
学生精读,小组内讨论,预期引导:作者并不是以静止的观点去看待岩石的变化,而是将岩石的变化纳入辩证唯物主义的宏观视野中,这是一种辩证的科学主义精神……
(3)本文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进行复述。教师点评。
学生举手,交流,预期引导:陶世龙,1929年4月出生于四川省安岳县。1951年到北京市团委机关工作,次年参与建立北京地质学院,历任教务处科长、副处长,学报副主编、编审,地质学史研究室主任,图书馆馆长等职。
学生小组内互读互听,借助字典等工具,掌握识记。

八年级语文下册08 时间的脚印(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08  时间的脚印(教案)
难点
把握本文的说明顺序,掌握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品味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PPT
学生准备:课下预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师:时间是没有脚的,而人们却想出了许多法子并用一些载体记录下它的踪迹,用钟表、用日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介绍了一种奇特的记录时间的载体——岩石!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时间的脚印》,去看看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吧!
3.你如何理解题目《时间的脚印》?说说它的作用。
四、课堂检测
1.下列词语中,画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腐蚀(shí) 棘手(là) 迥乎不同(jiǒnɡ)
B.喑哑(yīn) 稽首(qǐ) 楔形文字(xiē)
C.龟裂(ɡuī) 慰藉(jí) 骇人听闻(hài)
D.狡黠(xiá) 山麓(lù) 锲而不舍(qì)
尔·柯察金说的那样:“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让时间在我们身上留下值得回忆的脚印吧!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本文大量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如“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
它……”请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文字。
课后反思
亮点:逻辑清晰,结构明确,由浅入深
④一棵树被锯倒了,数一数树墩上有多少圈条纹,人们就知道这棵树有多大年龄了。
A.②④①③B.④②①③ C.②④③①D.④②③①
学生结合课下预习,回答问题。
根据问题引导,思考并回答问题,互相补充、纠错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找到相关语句,一起思考、探究,回答问题,互相补充、纠错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单元第8课《时间的脚印》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单元第8课《时间的脚印》教案
5.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时间在历史、科技、生活中的重要性;
6.阅读课文《时间的脚印》,理解作者的观点,并进行讨论。
本节课将结合课本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时间观念,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体会到时间的重要性。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1.提高学生的时间观念,使其认识到时间的重要性,懂得珍惜和合理安排时间;
有效克服这些困难的方法:
1.采用游戏化学习:通过有趣的游戏和活动,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
2.增强互动性:鼓励孩子参与课堂讨论,与他人用英语交流,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3.创设语言环境:在家中为孩子创造一个英语学习的环境,如播放英语儿歌、看英语动画片等。
4.鼓励模仿和重复:孩子通过模仿和重复练习,可以逐渐提高发音准确性。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单元第8课《时间的脚印》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单元第8课《时间的脚印》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了解时间的基本概念,如时刻、时段、时序等;
2.掌握时间的计量单位,如年、月、日、时、分、秒;
3.学习时间的变化规律,如闰年的判断、时间的推算等;
4.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规划时间的意识;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时间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时间观念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5岁的孩子开始学习英语时,他们通常会遇到哪些困难?如何有效克服这些困难?
5.个性化教学:关注每个孩子的学习进度和兴趣点,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6.定期反馈和鼓励:教师和家长应及时给予孩子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8课《时间的脚印》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8课《时间的脚印》教案

时间的脚印8 【教学目标】整体感知课文,训练默读文章和概括课文要点的能力。

1.打比方等形象说明事物的方掌握运用拟人、了解本文借用诗歌增强说明效果的特点,2. 法。

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说明的层次。

3. 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及其意义,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4.5. 学习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教学重点】打比方等形象说明事物的方掌握运用拟人、了解本文借用诗歌增强说明效果的特点,1. 法。

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说明的层次。

2. 【教学难点】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及其意义,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1. 学习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2. 【授课类型】略读课【教学方法】自主互助【教学手段】电子白板课时1【课时安排】【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那你们知道人类有哪些记录是年轮。

你们知道树是用什么记录时间的吗?对,同学们,,一起来看一看时间是怎么时间的方法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陶世龙的《时间的脚印》留下它的脚印的。

)(板书课题《时间的脚印》二、解题目的是说明认识岩其主要任务是介绍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本文是一篇科普作品,《时间的文章的题目激发青少年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

石这一奇异功能所具有的重要意义、脚印》,是从高土其《时间伯伯》一诗中引申借用来的。

其拟人化手法的运用,形象地说明以引起人们的探究欲望和阅读兴大大小小的岩石中都潜藏着时间的踪影,了那些形形色色、趣。

三、自读课文,解答字词。

小组内完成,组内完成不了的,全班解决。

四、研习课文组内提问,班级展示。

问题示例:接着写了一段介绍北京故宫“铜壶滴漏”的内容,课文在说明岩石可以记录时间后,1.这样写是否偏离了主旨?为什么?因为这篇文章的主旨是说明时间是如何被记没有偏离主旨,教师补充订正:学生回答,但它只是大自然中保山野里每一厘米厚的岩层便代表着几十年到上百年的时间,录下来的。

二者相而“铜壶滴漏”则是这其中的另外一种,存着的许多种记录时间的“重要的一种”,会说明目的是让学生体这是课后练习中的一道题,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时间的脚印》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时间的脚印》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会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他们的反馈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课堂
作业评价: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和点评,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在学生完成课后作文后,我会认真阅读并给出具体的评语,指出他们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和能力。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8课《时间的脚印》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时间的脚印》
2.教学年级和班级:八年级(2)班
3.授课时间:2022年3月25标
1. 语言能力:通过阅读和分析《时间的脚印》,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自己的感悟。
分享交流: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可进行补充和评价。
教师点评:针对学生的分享,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 巩固练习(5分钟)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与课文相关的作文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语言技巧进行创作。
3. 实验器材:本节课不涉及实验操作,无需准备实验器材。
4. 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将教室布置成适合小组讨论和分享的环境,如设置分组讨论区和共享展示区。
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环节(5分钟)
情境创设:播放一段关于时间流逝的视频,如日出日落、季节更替等,让学生感受时间的无形流逝。
问题提出:引导学生思考,“时间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时间?”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时间的脚印》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时间的脚印》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时间的脚印》教学设计——跟随时间的脚印,走向科学的宝库教学目标:1、理解“时间的脚印”的含义及其特点2、通过思考讨论,理解全文结构,品析语言特色3、学生自己质疑问难,激发学生的科学好奇心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全文结构,品析语言特色难点:激发学生解学好奇心教学环节:一、温故知新(2分钟)《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中,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对新墨西哥州拉顿地区的岩层的研究,让我们知道了地壳活动,看到了历史痕迹。

看似普通的岩石,为何可以记录一个时代呢?这背后的科学道理是怎样的?我们一起到陶世龙的《时间的脚印》中去寻找答案。

二、发现时间的脚印(18分钟)1、齐读《时间伯伯》这首诗。

这首诗(引出了时间话题)。

时间走过历史的每一个时代,留下了哪些脚印(时间的踪迹)呢?结合预习,快速阅读课文,看谁能以最快的速度回答这个问题。

【岩石,砾岩,化石】2、时间是如何留下这些印记的?细读课文,圈点勾画出岩石、砾岩、化石是如何形成的,结合书中关键词,用自己的话说说时间是如何留下这些印记的。

【学生结合文章内容概述这些岩石的形成过程。

如果学生解释不清砾岩,由老师解释。

最后板书文章结构顺序。

】【独立成段的单句有提示文章结构的作用。

并讲设问的作用。

】【边板书,边总结:作者举出大量的例子,说明时间的大幅度变化引发的种种岩石的变化。

自然界中,地壳的运动、气候的变化、生物的繁衍生息等,都在岩石中留下了痕迹。

侵蚀、瓦解、搬运、沉积、新生,无论是毁灭还是新生,都透露出时间的踪迹。

要了解地球的过去,就要读懂这“时间的脚印”。

】3、“时间的脚印”具体指什么?为什么用这个标题?【地球变迁留下的印记。

比喻,形象具体,吸引读者。

】三、欣赏时间的脚印(18分钟)科学小品文,逻辑周密,语言严谨的同时,不乏形象具体的描绘。

难以察觉的地球时代的变迁,作者如何用形象具体的文字描绘出其深深浅浅、清晰明了的脚印的?跳读课文,划出文中生动形象的描写时间的脚印的句子,联想一下画面,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精品教案8 时间的脚印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精品教案8 时间的脚印

《时间的脚印》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感知文章丰富的内容,把握灵动的说明结构,体会语言的生动性。

2.能力目标:培养理性思考、自主探究的习惯。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1.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文章丰富的内容2.学习说明的结构、语言特色。

课时:一课时一、导入:(PPT展示时钟倒计时的动画,让学生感受时间的踪迹。

)1.(上课起立坐下后,可以用手指放嘴上,或用手放耳边,示意学生用心听钟表秒针运动动画中发出的滴答声。

)教师: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什么?(学生答)。

感受到了时间的脚步吗?而后谈感受,并交流自己积累的有关时间的句子。

学生交流:①.“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俗语)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③.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朱自清《匆匆》)④.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庄子)2.教师:同学们,时间,我们看不见,摸不着。

但是,我们能感受到时间的飞逝;我们不能让时间停止,但是我们会用各种方法记录时间。

现在我们有手表、手机、日历等等先进科学的手段记录时间,那以前的人们怎么记录时间的呢,同学们,说说看你所知道的古代人们记录时间的方式。

(古代的日冕、圭表、沙漏、漏壶、人们也用二十四节气、十二时辰等记录时间。

)3.教师:人们感受到的时间,无论是过去的还是现在的,都是与人类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但在地球上还没有出现人类的时候,我们到哪里去寻找时间的踪迹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我国著名科普学家陶世龙的《时间的脚印》,一起去找寻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全文共2200多字,请同学们用6分钟的时间快速阅读全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完成一个任务,课文标题为《时间的脚印》,这是比喻的说法,读完课文后请根据课文内容给课文拟一个副标题。

(学生可能拟题:“石头记”、“岩石的变迁”、“岩石的奇异功能”、“岩石如何记录时间”等等。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八年级下第2单元第8课《时间的脚印》教案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八年级下第2单元第8课《时间的脚印》教案
4.增进语言表达能力:学习课文中精准、优美的词语和句式,提高学生的书面及口头表达能力,强化语文基本素养。
5.塑造正确价值观:通过感悟时间的珍贵,引导学生树立珍惜时间、合理安排生活的观念,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时间的脚印》的主题:课文通过对具体事物和时间变化的描绘,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一主题,体会作者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时间的珍贵,培养珍惜时间、珍爱生命的价值观。
教学内容:
1.课文《时间的脚印》的阅读与理解。
2.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探讨作者如何通过具体事物和时间的变化,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4.学习课文中的优美词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5.结合实际生活,讨论如何珍惜时间,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观念。
首先,我发现学生在理解时间流逝这一抽象概念时,确实存在一定难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从具体实例入手,帮助他们逐步建立起对时间流逝的直观感受。此外,通过对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讲解,让学生学会运用这些手法来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悟,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其次,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写作练习的积极性很高,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运用修辞手法时仍然显得有些生疏。为了加强学生对这些修辞手法的掌握,我打算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增加一些针对性的练习和讲解,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提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理解时间流逝的基本概念。时间流逝是指时间在不断地前进,它影响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的一些具体描述。这些描述展示了时间流逝是如何被作者观察和表达的,以及它如何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变化。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8时间的脚印》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8时间的脚印》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8时间的脚印》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8时间的脚印》是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时间的变迁,让学生认识到时间的宝贵和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哲理性,适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接触过类似的主题,对时间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如何更深入地理解时间的价值,如何合理安排时间,仍然是学生需要学习和提高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找到时间的痕迹,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词和短语。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从生活中寻找时间的痕迹,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时间的宝贵,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词和短语。

2.难点:深入理解课文的哲理,学会从生活中寻找时间的痕迹,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时间的变化,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寻找时间的痕迹,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3.讨论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时间的价值,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2.与课文相关的案例素材3.PPT课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整体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引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PPT课件,呈现与课文相关的案例素材,引导学生关注时间的变迁。

同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时间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探讨如何从生活中寻找时间的痕迹,如何合理安排时间。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

4.巩固(10分钟)教师邀请几名学生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让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时间的脚印教学设计2新人教版20190531399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时间的脚印教学设计2新人教版20190531399

《时间的脚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筛选信息,感知课文内容。

2.寻找关键,理清文章思路。

3.赏析妙点,探索表达之趣。

教学重难点1.感受表达之妙,是本文学习重点。

2.理清文章层次探究章法之妙,是难点。

教学创意本教学设计着眼于学法实践,在阅读中,通过“发现、赏析、创造”的方法进行语言探究式阅读。

教学步骤一、导入。

今年春节档最热门的电影,当属科幻片《流浪的地球》,大家都看了吗?它讲述的是地球的未来,太阳即将毁灭,地球必须去寻找新的家园。

今天,让我们循着时间的足迹,去探寻地球的过去,一起学习《时间的脚印》。

板书课题。

二、感知内容与层次——说发现的话这是一篇很有趣味的说明文。

知识链接: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或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

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

1.浏览,圈点勾画,本文介绍了哪些科学知识呢?说说你的发现。

交流。

结论:这些知识都是围绕着“岩石”进行的介绍。

板书:岩石2.跳读,发现三句话,这三句话具有以下特征:独立成段;具有提示内容的作用;分别介绍了“岩石”的三个方面。

交流,结论: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经过长期的重压和胶结,那些碎石和泥沙重新形成了岩石。

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

板书:记录时间岩石的形成保存痕迹研究意义小结:从课文内容的角度来看,本文内容丰富,结构清晰。

这是从大处着眼的趣味。

三、鉴赏语言与表达——说赏析的话。

1.从说明方法的角度赏析一个句子。

每1厘米厚的岩层便代表着几十年到上百年的时间。

赏析:这里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这里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这里使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朗读。

读出其中的情味。

注意读出轻重。

每1厘米厚的岩层便代表着几十年到上百年的时间。

1厘米岩层记载的时间长;岩石形成的过程漫长、不易……2.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一个段落。

大块的石头破碎成小块的石子,小块的石子再分裂成细微的沙砾、泥土。

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碎石、沙砾、泥土被它们带着,开始了旅行。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时间的脚印》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时间的脚印》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导语】《时间的脚印》是⼀篇科普作品,其主要任务是介绍岩⽯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的是说明认识岩⽯这⼀奇异功能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激发青少年探索⾃然奥秘的热情。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部编版⼋年级下册语⽂第8课《时间的脚印》课⽂原⽂ 时间伯伯, 你是最伟⼤的旅⾏家, 你从不犹豫你的脚步, 你⾛过历史的每⼀个时代。

——⾼⼠其《时间伯伯》 时间⼀年⼀年地过去。

时间是没有脚的,⽽⼈们却想出了许多法⼦记录下它的踪迹,⽤钟表、⽤⽇历……但是,在地球上还没有出现⼈的时候,或者在⼈还不知道记录时间的时候,到哪⾥去找寻时间的踪迹呢? 然⽽,时间仍然被记下来了。

在⼤⾃然中保存着许多种时间的记录,那躺在⼭野⾥的岩⽯,就是其中重要的⼀种。

每⼀厘⽶厚的岩层便代表着⼏⼗年到上百年的时间。

在北京故宫,我们还可以看到⼀种古⽼的计时装置:铜壶滴漏——⽔从⼀个铜壶缓缓地滴进另⼀个铜壶,时间过去了,这个壶⾥的⽔空了,那个壶⾥的⽔却⼜多了起来。

时间是看不见的,但是我们⽤⽔滴记下了逝去的时间。

岩⽯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 ⼤⾃然中的各种物质都时时刻刻在运动着:这⾥在死亡,那⾥在⽣长;这⾥在建设,那⾥在破坏。

就在我们读这篇⽂章的时候,地球上某些地⽅的岩⽯在被破坏,同时它们⼜被陆续搬运到低洼的地⽅堆积起来,开始了重新⽣成岩⽯的过程。

真的有“海姑⽯烂”的时候。

到过⼭⾥的⼈都看见过,在那悬崖绝壁下⾯,往往堆积着⼀⼤摊碎⽯块。

碎⽯是从哪⾥来的呢?还不是从那些⼭崖上崩落下来的!再仔细瞧瞧,还会发现有些还没有崩落的⼭崖也已经有了裂缝。

不要认为岩⽯是坚固不坏的,它⽆时⽆刻不经受着从各⽅⾯来的“攻击”: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打着它……空⽓和⽔中的酸类,腐蚀了岩⽯中的⼀部分物质。

⽔流和风还不断地冲刷、吹拂着它。

特别是刮风沙的时候,就像砂轮在有⼒地转动,岩⽯被磨损得光溜溜的,造成了许多奇形怪状的⽯头。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8时间的脚印精品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8时间的脚印精品教案

8时间的脚印1.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本文单句成段的作用。

2.品味语言,体会生动的写法。

3.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及其意义,培养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一、导入新课播放导入视频。

如视频中所言,通过一撮沙子,就能得知地球的年龄。

这看起十分不可思议,岩石为何有如此奇异的记录历史的功能呢?它是怎么记录那些已逝的时间的?让我们在《时间的脚印》一文中寻找答案。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关注单句成段,把握文章内容1.请同学们花三十秒迅速扫读课文,说说本文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有不少单句成段。

2.在说明文中,单句成段很有可能意味着这个句子起着总结性作用,把握这些句子,能让我们更加迅速、清晰地把握文章内容。

请同学们给正文部分的自然段标上序号,重点关注这些单句成段的句子,把握文章内容,给课文划分层次。

明确:重点单句引导把握:第1段:“时间一年一年地过去。

”引出后文,后三段文字都在记叙如何记录时间的痕迹。

第5段:“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这是一个总起句,与下段一问一答说明了岩石在被破坏与重生的过程中记录时间。

第7段:“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

”这是一句提示语,后文则围绕岩石如何被破坏展开。

第11段与第13段:“水和空气还能够进入岩石内部的孔隙中造成破坏。

”“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也没有放弃对岩石的破坏。

”此两段明显是对第7段的进一步阐述。

第18段:“经过长期的重压和胶结,那些碎石和泥沙重新形成了岩石。

”回应第5段内容,同时引起后文岩石形成的具体过程。

第22段:“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

”引出下文的具体举例。

……结合对上述单句成段句子的综合分析,可将全文31个自然段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4段)引出话题: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之一。

第二部分(5—29段)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又分为两层:第一层(5—21段)岩石的厚度和顺序可以记录时间。

第二层(22—29段)岩石保存了历史的痕迹。

【最新推荐】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8时间的脚印》教案

【最新推荐】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8时间的脚印》教案

8时间的脚印1.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说明的层次,体会本文单句成段的作用。

2.品味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3.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及其意义,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一、导入新课播放导入视频。

如视频中所言,通过一撮沙子,就能得知地球的年龄。

这看起来十分不可思议,岩石真的有如此强大的记录历史的力量吗?它是怎么记录那些已逝的时间的?让我们在《时间的脚印》一文中寻找答案。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关注单句成段,把握文章内容1.请同学们花三十秒迅速扫读课文,说说本文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有不少单句成段。

2.在说明文中,单句成段很有可能意味着这个句子起着总结性作用,把握这些句子,能让我们更加迅速、清晰地把握文章内容。

请同学们给正文部分的自然段标上序号,重点关注这些单句成段的句子,把握文章内容,给课文划分层次。

明确:重点单句引导把握:第1段:“时间一年一年地过去。

”引出后文,后三段文字都在记叙如何记录时间的痕迹。

第5段:“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这是一个总起句,与下段一问一答说明了岩石在被破坏与重生的过程中记录时间。

第7段:“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

”这是一句提示语,后文则围绕岩石如何被破坏展开。

第11段与第13段:“水和空气还能够进入岩石内部的孔隙中造成破坏。

”“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也没有放弃对岩石的破坏。

”此两段明显是对第7段的进一步阐述。

第18段:“经过长期的重压和胶结,那些碎石和泥沙重新形成了岩石。

”回应第5段内容,同时引起后文岩石形成的具体过程。

第22段:“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

”引出下文的具体举例。

……结合对上述单句成段句子的综合分析,可将全文31个自然段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4段)引出话题: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之一。

第二部分(5—29段)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又分为两层:第一层(5—21段)岩石的厚度和顺序可以记录时间。

第二层(22—29段)岩石保存了历史的痕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时间的脚印
1.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本文单句成段的作用。

2.品味语言,体会生动的写法。

3.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及其意义,培养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一、导入新课
播放导入视频。

如视频中所言,通过一撮沙子,就能得知地球的年龄。

这看起来十分不可思议,岩石为何有如此奇异的记录历史的功能呢?它是怎么记录那些已逝的时间的?让我们在《时间的脚印》一文中寻找答案。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关注单句成段,把握文章内容
1.请同学们花三十秒迅速扫读课文,说说本文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有不少单句成段。

2.在说明文中,单句成段很有可能意味着这个句子起着总结性作用,把握这些句子,能让我们更加迅速、清晰地把握文章内容。

请同学们给正文部分的自然段标上序号,重点关注这些单句成段的句子,把握文章内容,给课文划分层次。

明确:重点单句引导把握:
第1段:“时间一年一年地过去。

”引出后文,后三段文字都在记叙如何记录时间的痕迹。

第5段:“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这是一个总起句,与下段一问一答说明了岩石在被破坏与重生的过程中记录时间。

第7段:“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

”这是一句提示语,后文则围绕岩石如何被破坏展开。

第11段与第13段:“水和空气还能够进入岩石内部的孔隙中造成破坏。

”“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也没有放弃对岩石的破坏。

”此两段明显是对第7段的进一步阐述。

第18段:“经过长期的重压和胶结,那些碎石和泥沙重新形成了岩石。

”回应第5段内容,同时引起后文岩石形成的具体过程。

第22段:“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

”引出下文的具体举例。

……
结合对上述单句成段句子的综合分析,可将全文31个自然段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4段) 引出话题: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之一。

第二部分(5—29段) 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又分为两层:
第一层(5—21段) 岩石的厚度和顺序可以记录时间。

第二层(22—29段) 岩石保存了历史的痕迹。

第三部分(30—31段) 读懂岩石记录的意义。

目标导学二:理解课文,发扬科学精神
1.课文的第一部分告诉我们,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之一。

但是一开始并
未说岩石是怎么记录时间的,而是描述岩石有生灭过程,这是为什么?
明确:点明岩石的生灭过程,也是为了说明物质时刻都在运动着这一普遍规律。

作者并不是以静止的观点去看待岩石的变化,而是将岩石的变化纳入辩证唯物主义的宏观视野中,这是一种辩证的科学主义精神。

2.岩石的运动规律是什么?
明确:被破坏——被搬运、被堆积——重新生成岩石。

3.岩石这样顽强的东西竟然也被破坏,请同学们说说,导致岩石被破坏的因素有哪些?从被破坏到生成新的岩石,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明确:破坏因素:阳光烘烤,霜雪冷冻,空气与水中的酸类腐蚀,风的吹拂,水流的冲刷,冰河的移动,生物破坏,人为破坏。

形成过程:岩石→小石子→沙砾、泥土→沉积→重压→胶结→新岩石。

4.请以沉积岩为例,说说为什么根据岩石的形成过程,我们能知晓过去的年月。

(展示沉积岩照片)
明确:“岩石在最初生成的时候,像书页一样平卧着,一层层地叠在一起,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

”根据层与层的顺序,我们就可以知道过去的年月。

5.岩石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是它保存了许多的历史痕迹,请阅读第22到29段并分组讨论,说说岩石保存了哪些历史痕迹,它对人类有着怎样的意义,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明确:①记录了地壳的活动;②记录了气候的变化;③记录了古代生物状况;④记录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⑤记录了自然界某些转瞬即逝的活动。

意义与启示:对岩石的研究,不仅使我们增长了知识,对自然界与史前历史有了更多的认识,同时也拥有了开发史前资源的可能性,为人类谋取幸福。

我们要秉承这种辩证主义思想观念,发扬科学探索的精神,在人类前行的历史上,贡献出一份心力。

目标导学三:品味语言,感受说明文艺术特色
1.说明文以向人们传授知识为主,所以,说明文的语言必须准确、严密。

请同学们找出几个例子加以说明。

明确:“根据计算,大约3000到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一米厚的岩石。

”如果去掉“大约”,就表示形成一米厚的岩石就需要3000到10000年的时间。

事实上,人类读懂岩石的年龄,不论方法有多精确,也不论有多科学,都是推测出来的。

所以,“大约”一词,恰恰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2.一篇有艺术性的说明文,除了注重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还会注重语言的艺术性,本文语言十分具有艺术特色,请结合课文实例进行分析。

明确:文章在叙述中大量运用拟人化的写法,语言生动有趣。

(1)将“炎热的阳光”“严寒的霜雪”以及风雨等对岩石的破坏说成是“攻击”,仿佛是有意识的行为。

这样就强化了它们与岩石的敌对性。

形象地说明了岩石“无时无刻不经受着磨难”。

(2)三个并列短语构成排比句,生动地描绘了“狂风”“洪水”“冰河”等几种自然力的气势。

“冲来了”“爬来了”也是一种拟人化的表述,增强了“洪水”“冰河”的动感和目的性,表现了它们势不可挡的威力。

(3)说“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轻小的沙砾”去“旅行”,也是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岩石被分解后的不同命运。

这样写,增强了事物的主动性(沙砾)或被动性(石块),生动有趣。

(4)用“躺”字形容岩层的生成状态,化动为静。

准确而又形象地说明了岩石新生的过程。

小结:本文语言生动形象,把时间拟人化,既给人以知识,又给人一种亲切感。

说明文
语言既可以是通俗平实的,也可以是生动形象的,这要根据说明内容和读者对象来定。

三、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