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手工业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手工业

中国古代手工业

司母戊鼎
四羊方尊
三星堆青銅器
青銅立人像
山西黎城西周 墓地出土铁剑 的青铜手柄
春秋时期的铁锄 (1953年在湖南出土)
战国时期铁锄 (湖南长沙出土)东汉杜诗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
南朝时发 明灌钢法
用生铁的溶液灌入未 经锻打的熟铁中,然 后反复锻打,能大大 提高钢的质量。 用“灌钢法”炼制的简装直刃唐横刀
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
1.官营手工业的发展历程
(1)夏、商、西周时期以青铜铸造为代 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 (2)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 展。 (3)西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 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 (4)由于管理落后,明朝中期以后,在 某些行业,被民营手工业超过。
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
民营 手工业
家庭 手工业
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 主。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 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 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 桥以待。……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 食无所矣. ——引自《苏州府志》卷三
①背景: ②时间: ③地点: ④标志: 清朝时,资本主义萌芽继续缓慢发展; 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萌芽遭到摧残。
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和西欧几乎是同时 出现的 (中国只比西欧晚了一两个世纪)。 然而,它们的命运却截然不同。在西欧,资 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壮大,强有力地推动着 自己的国家冲破封建牢笼,步入近代社会的 门槛。在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终究难以冲破 自然经济的藩篱,几百年间仍处在萌芽状态, 最后被西方列强所摧残。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命运与西欧截然不 同的原因何在?
中国古代手工业有何特点?
(1)技术先进,工艺精湛,长期领先世界; (2)多种经营方式(官营、民营、家庭)长期 并存。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统治地位,明中后期 不断萎缩;民营手工业艰难发展,但后来居上, 在明中后期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家庭手工业在 漫长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代,占有相当的比 重。 (3)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分工越来越细; (4)手工业布局随经济中心南移相应变化 (5)与农业发展紧密结合,为农业发展服务而 处于从属地位。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历程:原始社会后期: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夏商周三朝:手工业由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手工业出现官营、民营(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是出现最晚的手工业)、家庭手工业(出现在原始社会后期,是最早的手工业)三种形态。

一、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主要经营形态:1.家庭手工业和田庄手工业、2.“工官”和“匠户”(“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经营形态产品流通方式剩余部分出售家庭手工业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的产品田庄手工业民间消费的产品部分在市场流通官营手工业武器军用品和官不在市场流通府贵族生活用品3、官营手工业——“工官”(1)含义:专门负责制造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的物品的手工业,从汉武帝开始。

(2)影响:①对民间市场:无明显影响;②对朝廷财政:是一大支出;③对手工业发展:利:代表手工业技术水平弊:技术封闭,推广不够;“匠户”劳动创造性受到束缚二、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主要部门:纺织业1、新石器时代:纺织技术萌芽2、商周时期: -有负责指导桑蚕生产的专职官员 - “妇功”(国有六职之一)出现斜纹提花织物,还出现了刺绣。

3战国:纺织业取得新进展,长沙楚墓出土的战国麻布残片,纤维相当细密。

4魏晋:曹魏在纺织中心襄邑、洛阳设有专门的织造机构;吴国缫丝质量高,蜀锦、邺锦、回纹锦著名。

吴国培育出八辈之蚕。

蜀锦遐迩闻名。

5汉代:远销海外 (丝绸之路、“丝国”)、品种多、技艺高、(素纱禅衣、绒锦) 丝织水平很高,能织出锦、绣、罗、纱等许多品种的丝绸。

6唐代:私营作坊出现;官营规模大丝麻织品遍布全国,品种繁多,吸引了波斯的织法、图案风格。

丝麻织品遍布全国各地。

北方以来州、毫州最著名,南方以吴越、宣州出名;另外丝织品种类增多。

7宋代:棉纺织业开始发展(棉布逐渐取代麻布,成为主要衣被原料)8明代:雇工和劳动力市场(资本主义萌芽)苏州丝织业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

清代,丝织业兴盛起来。

9明清:棉纺织业成为农民的主要副业,棉布成为广大人民的主要衣料;明代浙江嘉兴使用新式“纱绸机”;双色套印技术得以广泛传播,出现许多颜色的秋色印刷品;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纺织业兴起,苏州等地丝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畜力
水力
(皮囊鼓风) (马排鼓风) (水排)
1.1米
司母戊鼎
鼎重832.84公斤
司母戊鼎是目前 已发现的中国古 1.33米 代形体最大和最 重的青铜器,在 世界上也是仅见 的,反映出商代 青铜冶铸业具有 极高水平。
四羊方尊
蕉叶形 纹理清晰
四只大卷角羊
羊的前腿
商晚期的贮酒器。原器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是我国现已发现的较大的方尊。此尊造形简洁 优美,采用线雕、浮雕手法,把平面图像与立体浮雕,器物与动物形态有机的结合起来。整个 器物用快方法浇铸,一气呵成,鬼斧神工,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在商代的青铜器方尊中, 此器形体端庄典雅,无与伦比。羊在古代寓意吉祥,四羊方尊以四羊、四龙相对的造型展示了 酒礼器中的至尊气象.被誉为青铜器“十大国宝”之一
4、清代:发明粉彩瓷器工艺和珐琅瓷。 (康熙、雍正)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手工业是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 工具的小规模器时代:纺织业起源 (原料:麻、葛、丝 工具:骨梭、骨针等)
2、商周时期:丝织业在经济生产中地位重要 (“妇功”)
3、汉代:品种多、技艺高、(素纱禅衣、绒锦) 远销海外 (丝绸之路、“丝国”)
4、唐代:私营作坊出现;官营规模大
三、攻金之工---冶炼业发展历程
1、冶铜业: (1)新石器时代: 铜器起源,但不是主要的生产工具 (2)商周时期: 青铜器制造水平世界领先
2、冶铁业:
(1)春秋晚期产生
(2)战国时期推广:①块炼铁(锻铁) 生铁(铸铁)
②炼钢、淬火技术
(3)汉代:汉武帝推行官营:
①燃料变化: 木炭 煤炭
②供风技术: 自然通风 人力
三、夺得千峰翠色来---陶瓷业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一览表

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一览表
北魏相州以制造军刀着称;百炼钢技术已相当成熟;且发明了把生铁和熟铁合炼成钢的灌钢法。
制瓷业
魏晋南北朝
南方生产青瓷,器皿型制美观;北方创制白瓷。
白瓷的产生,为我国制瓷业开辟了广阔前景。
造纸业
魏晋南北朝
纸张白度增加,表面平滑,质地细薄,且产量大增;洛阳、长安、建业、扬州为着名的造纸业中心
纸逐渐取代简牍、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
青铜铸造工艺
①莲鹤方壶是春秋中期的珍品,精美绝伦。②金银错技术和雕铸艺术
漆工艺
战国
夹纻技术
纺织业
春秋战国
长沙楚墓出土的战国麻布残片,纤维相当细密
煮盐业
春秋战国
山西池盐、山东海盐和四川井盐
酿酒业
春秋战国
已能用曲造酒
这是我国古代酿造技术的重要发明
手工业专着
战国
《考工记》记述了齐国官营手工业各个工种的设计和制造工艺
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一览表
夏商周手工业发展成就
类别
朝代
成就
意义
青铜铸造业

夏、商、周三代被称为我国的“青铜时代”。

是青铜时代的繁盛时代,生产规模大,作坊集中在王都,产品供国王和贵族使用。

是青铜时代的繁盛时代,产品趋向生活化,日用器具数量增多,有些动物形状的器皿栩栩如生。
玉器

雕刻精美,数量多,仅安阳妇好墓就出土玉器七百多件。
造船业
汉代
水军拥有用途不同、类型多样的舰船,其中楼船高达十余丈;发明了橹、舵和布帆,且使用锚。
汉代造船航海技术已臻成熟。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手工业发展成就
类别
朝代
成就
意义
纺织业(丝织业)
曹魏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
(“工官”为秦汉时期管理官府手工业的官署)
特殊行业的垄断性(盐、铁等)
特点
服务对象的特殊性 不计成本的奢侈性 技术工艺的高超性 技术传承的封闭性
利: 技术水平高
影响 弊
加重了政府的财政支出
使新的生产技术难以推广 匠户的劳动创造性受到严重束缚
在一定时期,工匠被编入专门户籍,被称为匠户。
一、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主要经营形态
技术不断进步,分工细化,规模不断扩大
• 材料:清朝雍正帝谕: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 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将多用工匠。市肆中多一工作之 人,则田亩中少一耕稼之人。 ——范文澜 《中国通史》
发展长期受制于农业,居依附地位
提示
明朝中后期出现“机 户出资、机工出力”、 “计工受值”的劳动关系。
亚欧非地区
二、主要的手工业部门
(一)纺织业的发展 1、新石器时代: 纺织技术萌芽(原料、工具) 2、商 3、汉 4、唐 5、宋 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 祭祀蚕神;专职官员;发现玉蚕;“妇功” 代:
妇女地位相对较高
品种多、技艺高(素纱褝衣、起绒锦)、 朝: 远销海外( “丝国”) 朝: 官营规模大;私营兴起。
青花瓷指一种在瓷胎上用钴料着色, 然后施以透明釉,以1300℃左右高温一 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由于釉下钴料在 高温烧成后,呈现出蓝色,故习称“青 花”。瓷质细洁纯白,配以釉下彩的蓝 色彩绘,幽菁雅淡,深受人们喜爱。
青花瓷的无穷魅力
奥运地铁支线中 青花瓷风格的车站
奥运颁奖礼服中 青花瓷元素
定窑
官窑
朝: 棉织业发展,棉植已经推广到闽粤等地区。
6、元 朝: 黄道婆革新;棉布成为民众主要衣料。 7、明 朝:资本主义萌芽;丝织中心——苏杭;

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一览表

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一览表
吴国
培育出八辈之蚕,缫丝质量很高
蜀汉
蜀锦遐迩闻名,行销魏、吴。
冶铁业
魏晋 南北 朝
北魏相州以制造军刀著称;百炼钢技术已相当 成熟;且发明了把生铁和熟铁合炼成钢的灌钢 法。
制瓷业
魏晋 南北 朝
南方生产青瓷,器皿型制美观;北方创制白瓷。
白瓷的产生,为我国制 瓷业开辟了广阔前景。
造纸业
魏晋 南北 朝
纸张白度增加,表面平滑,质地细薄,且产量 大增;洛阳、长安、建业、扬州为著名的造纸 业中心
造船业
北宋
江南和东南沿海是造船业最发达的地 区;制造万石船;海船设有隔离舱,并 在局部撞坏时可抢修。
造船技术在世界上处于领 先地位
南宋
明州、泉州、广州是造船业中心;制造 大型远洋海船
明清时期手工业进步表现
一、生产工具的革新,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二、生产技术的提高,增加了产品种类。
三、分工日益细密,促进了地区或行业新的社会分工。
不但在我国工程技术发展史上有 重要地位,在当时世界上也是独一 无二的。
两汉时期的手工业辉煌成就
类别
朝 代
成就
意义
纺 织 业



西 汉
水平很高,能织出锦、绣、罗、纱灯许多品种的丝绸;西 汉的长安、临淄等地拥有全国最重要的官营纺织业;陈宝
光妻是西汉民间最优秀的纺织家;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 土了素纱禅衣等大量丝织品
纺织 业
西周
出现了刺绣
陶瓷 业
商、西 周
出现了原始瓷器
这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次 飞跃
制漆 业

漆工艺大量用于车的制造,车身、车篷都
用来装饰
我国是世界上用漆历史最悠久 的国家。商周漆器制造已达到较 高水平。

中国古代手工业

中国古代手工业

中国古代手工业中国古代手工业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一行业涵盖了众多领域,包括纺织、陶瓷、造船、铁器制作等等。

古代手工业在中国的发展历史悠久,不仅为经济的繁荣做出了贡献,也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纺织业古代中国的纺织业是中国手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最早的蚕桑养蚕、缫丝纺织,到丝绸的制作,纺织业一直是中国古代经济的支柱之一。

中国的丝绸被誉为世界上最好的丝绸之一,其制作工艺独特而精湛。

古代的染色技术和纺织工具的不断改进,使得中国的丝绸业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

二、陶瓷业中国的陶瓷业也是古代手工业中备受瞩目的一部分。

中国的陶瓷制作技术源远流长,陶瓷作品不仅在国内广受欢迎,也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古代中国的陶瓷工艺包括瓷器的制作、釉色的研制等等环节,对陶瓷的材料选择、制作工艺的改进都有着独特的见解和创新思维。

三、造船业在古代,造船业对于海运贸易的繁荣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古代造船技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古代造船业从最早的木制船只到后来的铁质船只的制作,不断创新和改进。

中国古代的造船工艺技术远近闻名,造船业的发展也进一步促进了中国的海外贸易和文化交流。

四、铁器制作业中国古代的铁器制作业是另一个重要的手工业领域。

古代中国铁器的制作技术不断改进,并且在创新中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古代中国的铁器制作工艺包括冶炼、锻造、磨削等多个环节,古代铁器在规模、质量、工艺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特点。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凝聚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为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繁荣和文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手工业不仅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与文明的传播。

古代手工业的技术创新和质量提升对于后世的工艺制作和技术进步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尽管机械化生产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已经取代了很多传统的手工业,但中国古代手工业的遗产依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古代手工业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技艺和文化精神仍然在当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知识拓展:中国古代八大手工业

知识拓展:中国古代八大手工业

知识拓展:中国古代八大手工业(1)纺织业的发展概况:丝麻织业:半坡氏族时,产生了麻纺织业;大汶口文化中晚期,丝织技术有了进步,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丝织业的国家。

以后经历历代尤其是汉代、唐朝、宋代和明清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丝麻织业不断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例如两汉,能织出锦、绣、罗、纱等许多品种;西汉的长安、临淄等拥有全国最重要的官营手工业;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单衣以及丝绸之路大量丝绸遗物的出土等都充分说明汉代丝织业的成就。

丝织业的发展,为著名的丝绸之路的开辟提供了物质条件;唐代丝麻织品遍布全国各地;明清时期丝织业空前发展,并产生了新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棉织业:汉代时棉织业产生,如新疆地区种植棉花;会嵇地区出产的葛,是当地著名的越布汉光武帝将它列为贡品;南宋时,棉织业扩展到江南地区,逐渐取代麻布,成为主要的衣料;元朝时,松江成为棉纺织中心,江南的一批小镇也因棉纺织业而兴盛起来。

认识:中国是一个传统的男耕女织的封建国家,纺织业历史源远流长,它的发展特点大体是:北宋以前,中国纺织业以丝麻织业为主,南宋以后,棉布逐渐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纺织业主要体现封建自然经济的特点,是中国自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明中期以后,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纺织业逐渐兴盛起来,并且纺织业的发展由量变到质变,产生了新的生产关系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但由于封建生产关系的阻碍,它始终得不到健康成长。

(2)陶瓷业:原始社会如半坡的彩陶、大汶口的黑陶和白陶等都是精美的工艺品;商周时期是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创制出白瓷,为国制瓷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隋唐时,瓷窑分布于中原和江南许多地区著名的唐三彩和青瓷中的秘色瓷在唐朝出现;北宋的制瓷业水平大大超过前代水平,出现定窑、汝窑等五大名窑,江西景德镇的青白瓷行销海内外,南宋元朝时它成为全国著名的瓷都。

认识:中国陶瓷业的产生、发展源于生活,为生活服务,实现了实用性和观赏性的统一,同时又是对外交往中的重要物品,为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清朝珐琅彩瓷
碗黄 地 珐康 琅熙 彩年 花 间 瓷
黄地珐琅彩兰石纹碗 (清雍正年间)
珐琅瓷是一种极名贵的宫廷御用瓷器。 其制造过程,一般是先在景德镇用高 温烧成白瓷,然后送到北京清宫内务 府造办处绘彩,再在彩炉中以低温烧 成。在上彩上,从康熙开始的珐琅瓷, 一改中国传统瓷器中施彩用胶水或清 水的方法,而开始用油施彩,这是借 鉴了西洋油画绘画的道理,反映珐琅 瓷吸收了外来的影响。
特点:自给自足,依附于农业,以小农经济为基础 评价:(积极)稳定封建经济 (消极)阻碍商品交换,新经济因素发展缓慢
家庭(田庄)手工业的基本特点 • 经营方式:和小农经济结合,属个体农业 的副业活动。 • 产品流向:主要供自己消费和缴纳赋税, 少部分进入流通领域。 • 发展情况:一直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中 • 都是自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营 制瓷 民间私人 民间消费 艰难 手工 自主经营 的产品 发展 业 的民 纺织 间手 家庭 农户的 供自己消费 工业 手工 副业 和交纳赋税 业 的产品
在市场 流通
剩余部 分出售
材料一: “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 —— 《国语〃晋语》 材料二: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 典制六材 。 —— 《礼记〃曲礼》 材料三:(官府工匠)相语以事,相示以功,相陈以巧,相高以 知。 —— 《管子·小匡》 材料四: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 民窑不过20座。但官窑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很快衰弱下去。 材料五:长期以来官营作坊的工匠主要来自官奴婢、刑徒和征调 来无偿服役的民间工匠。在强制劳动、囚徒式管理下,工匠常常 怠工、逃亡和起义。 1、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古代官营手工业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优势:国家扶持;资金充足,设备先进;经营规模大,分 工细密;工匠技术水平高。 劣势: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工匠劳动积极性低。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

古代手工业发展特征 (参考360)
技术水平、经营模式、生产规模、分布情况等
①源远流长且生产技艺独特,产品精美,长期领先世界。
②春秋战国前,手工业主要由官府经营,春秋战国后, 逐渐形成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的格局。(官+私+家) ③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明清时期手工业中的某些行业已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④手工业生产布局随经济重心南移而变化
(一)、金属冶炼
1、冶铜技术 2、冶铁技术 3、冶金燃料的演变
春秋 木炭 汉代 焦炭

南宋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煤的国家
四、中国古代的手工业
(二)、纺织业
1、【上古】 开始养蚕缫丝 丝织工艺突飞猛进 丝绸远销欧洲,获“丝国”称号 出现缂丝
2、【西周】
3、【汉代】 4、【唐代】
5、【宋元】 棉纺织业兴起(黄道婆推广、革新棉纺 织技术,发明脚踏三锭纺车,使松江成 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 6、【明清】 鼎盛时期:丝织中心—苏州、杭州
明清:五彩瓷,珐琅彩
明代五彩瓷器
五彩云鹤纹罐
镂空云凤纹瓶
清代珐琅彩瓷器
米色地花卉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白地人物瓶
紫地折枝莲纹瓶
(四)、手工业的经营方式和特点
形态
方面
家庭手工业 官营手工业
私营手工业
西周到明代前期, 春秋战国兴起; 管理 农户的副业 官府统一管理 民间自主经营 唐宋后显著发展, 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匠户集中生产 从帮工到雇工 方式 商品化程度大大 明中叶萎缩。 自己消费 加深;明代中叶 产品 官家专用 后,超过官营手 民间消费 交纳赋税 用途 皇家私用 工业,占据主导 地位。 流通 很少进入市场 不在市场流通 在市场流通 方式

古代中国手工业

古代中国手工业
丝绸之路,丝国
汉代推行盐铁官营
燃料变化:木炭到煤炭
供风技术:东汉南阳太守杜诗—水排
东汉出现成熟青瓷
魏晋南北朝
灌钢法
北朝白瓷
隋唐
官营纺织业规模扩大,私营作坊出现(定州商人何明远)
制瓷业成为独立部门
南青北白(越窑/浙江绍兴青瓷、邢窑/河北邢台白瓷);唐三彩 (艺术陶制品)
唐朝晚期:长沙铜官窑首创釉下彩绘
宋元
植棉区从两广和福建推广到长江和淮河流域
棉纺织业成为新兴手工业元代纺织家黄道婆北宋出现 Nhomakorabea煤冶铁记载
南宋焦煤冶铁
松江/上海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
汝窑、官窑、哥窑、定窑、钧窑(五大名窑);景德镇、龙泉、耀州窑
元代青花瓷
明清
明代中后期棉布成为主要衣料(代替麻)
明代:斗彩瓷和五彩瓷
清代:粉彩瓷和珐琅彩(康熙雍正)
宋代窑址
汝窑:河南汝州/青瓷为主官窑:杭州(南宋)/青瓷哥窑:金丝铁线
钧窑:河南禹州/钧红定窑:河北曲阳/白瓷
宋代窑址
汝窑:河南汝州/青瓷为主
官窑:杭州(南宋)/青瓷
哥窑:金丝铁线
钧窑:河南禹州/钧红
定窑:河北曲阳/白瓷
手工业
纺织业
冶铁业
陶瓷
新石器时期
纺织业萌芽
原料:麻葛丝
工具:骨梭、骨针
早期铜器
彩陶(仰韶/西安、大汶口/山东)
黑陶(龙山/山东)
白陶(二里头/河南)
商周
妇功
青铜器(四羊方尊,后母戊鼎/礼器和烹饪用具)
西周晚期出现铁
春秋时期冶炼生铁和钢
战国时期炼钢淬火
商代出现原始青瓷
秦汉
汉代:素纱禅衣(私营生产),绒锦

中国古代手工业

中国古代手工业

手工业
一、夏商西周
①青铜铸造是商和西周手工业的主要部门,夏、商、西周被称为青铜时代
②商代玉器雕刻精美
③西周除丝织品外,已出现提花织物、刺绣
④上周的陶瓷业飞速发展
⑤商周的漆器制造以及达到较高水平,用于车制造
二、春秋战国
①冶铸也出铸铁柔化技术
②青铜器铸造工艺出现金银错技术和雕铸技术
③漆器出现夹芢技术
④山西的池盐、山东的海盐、四川的井盐
⑤酿酒业已用去酿酒
三、魏晋南北朝
⑴丝织业:①曹魏在纺织中心襄邑、洛阳等地设专门的织造机构
①吴国培养出八辈之蚕
②蜀汉所产的蜀锦
⑵冶炼技术:①北魏相州以制造军刀著称
①百炼钢技术已相当成熟
②发明生铁和熟铁合成得灌钢法
⑶制瓷技术:北方创制出白瓷,南方盛产青瓷宋代
⑷造纸业:纸张百度增加,表面平滑,逐渐取代简牍,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

北方的洛阳、长安,南方的建业、扬州都是著名的造纸中心
四、隋唐时期
①能制造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有“海上霸王”之称
②冶铸业以普遍采用切削、抛光、焊接等工艺
③造船业能制造使用推进器的战舰
④丝织业吸收博斯织法和图案风格
⑤陶瓷业出现唐三彩,青瓷出现秘色瓷
五、明清时期
①明代嘉兴使用新式纱绸机
②双色印套的到广发传播,出现多种颜色的彩色印刷品
③明朝中后期,江南苏州出现以丝织业为主的“织户”、“机工”,以资本主义萌芽
④清代的广东冶矿业、云南的采矿业、台湾的熬糖业、山西的伐木业、北京的采煤业都出
现资本主义萌芽。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及缓慢发展
⑴产生:明朝中后期在纺织业发达的苏州等地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机户”与“机工”之间形成雇佣与被
雇佣的关系。

⑵历史地位:只出现在少数地区的少数行业中,直到鸦片战争前夕,资本主义萌芽始终未成长为独立的经济力量;代表了中国社会
发展的历史趋势,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反映。

⑶缓慢发展的原因:封建的自然经济的阻碍;重农抑商政策的限制;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根本原因是日益腐朽的封建制度的阻碍。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手工业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手工业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手工业中国历史悠久,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其中手工业作为重要的一部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手工业以其精湛的技艺、独特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传统。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手工业进行探讨。

一、陶瓷制造技艺陶瓷是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手工艺品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就开始使用陶器。

通过数千年的发展,中国的陶瓷工艺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

其中,汝窑、定窑、钧窑等窑口被誉为中国古代陶瓷的顶峰。

汝窑以其独特的釉色和纹饰而闻名于世。

汝窑的瓷器胎质坚硬,釉色丰富多样,有青灰、天蓝、豆青等多种颜色。

其纹饰常采用“犁痕纹”、“雷纹”等装饰手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定窑是北方地区的制瓷窑口,以其白瓷而著称。

定窑的瓷器胎质较细腻,釉色晶莹剔透,给人以高贵典雅之感。

其瓷器常常采用刻花、划花等技法,加上精致的器型设计,成为中国古代陶瓷的经典之作。

钧窑则以其多种多样的色彩而备受世人赞誉。

钧窑的瓷器以釉色丰富、斑斓多变而闻名,有妃子黄、天蓝、铁线红等多种釉色。

钧窑的瓷器制作工艺复杂,需要多次施釉和多次烧成,但最终呈现出的效果却异常绚丽。

二、丝织技艺丝绸是中国的国宝,而丝织技艺则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手工业之一。

中国的丝织历史悠久,早在秦汉时期,中国就开始盛产丝绸。

丝织技艺通过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技巧。

中国古代的丝织技艺主要包括织造和染色两个方面。

其中,织造技艺以刺绣和织锦为代表。

刺绣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刺绣技艺之一,以其精美绝伦的手工艺而著称。

刺绣采用细针、彩线在织物上进行刺绣,通过精湛的刺绣技艺表现出各种图案和纹饰。

中国的刺绣可追溯到汉代,历经宋、元、明、清等朝代的传承与创新,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品牌。

织锦是中国古代丝织技艺的重要代表,以其独特的工艺和精湛的织造技巧而闻名。

织锦通常采用多种不同颜色的丝线进行织造,在织锦上形成各种图案和图景。

中国的织锦品种繁多,有宋锦、元锦、明锦等,每一种都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中国古代手工业

中国古代手工业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专题二中国古代经济考点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主干梳理】一、三大手工业的发展(一)冶金业1.冶铜业:青铜时代是指从二里头文化时期到春秋末期,代青铜技术已臻于成熟。

2.冶铁业①产生:春秋时期人们发明了冶炼和钢的技术。

②燃料:汉代开始用作燃料冶炼。

时,用煤冶铁已相当普遍,南宋末年,我国开始用冶铁,明朝流行开来。

(二)纺织业1.丝织业①时代:人们就已经学会养蚕缫丝了。

②后:丝织工艺有突飞猛进的发展。

③汉代:丝绸远销欧洲,中国获得“”称号。

④唐代:出现技艺。

2.棉纺织业①以来,边疆地区种植的棉花迅速向内地传播。

②元代推广先进棉纺织技术,使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

③到后期,棉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

(三)陶瓷业1.制陶业:陶器发明是时代手工业最重要的成就。

种类有彩陶、黑陶、白陶。

2.制瓷业①东汉晚期:烧出了成熟的。

②南北朝时期:烧制出,是制瓷技术上的重大突破。

③隋唐时期:陶瓷工艺臻于成熟,制瓷业成为的生产部门。

④宋代:成为“瓷都”,全国出现了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

⑤元代:开始进入生产时期。

⑥明清时期:创造出更丰富多彩的制瓷工艺,瓷器与一起成为对外出口的大宗商品。

二、经营形态的变迁(一)家庭手工业1.特点:与农业相结合,其产品多供自己消费和,很少进入市场。

2.影响:家庭手工业生产对于稳定起了一定作用,但妨碍了市场发育。

(二)官营手工业1.概况:西周时期,手工业由统一管理,直到明代前期为止,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地位。

2.特点:资金雄厚,规模经营,分工细密,从征役制到。

(三)私营手工业1.产生:时期,私营工商业蓬勃兴起,工、商与士、农并称为“”。

2.发展过程:中叶以后,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3.经营方式变化:以来,私营手工业的商品大量进入市场;明朝中后期出现关系。

【课堂探究案】探究一:手工业三种经营方式的特点史料一凡执技以事上者,祝、史、射、御、医、卜及百官。

凡执技以事上者,不贰事,不移官。

——《礼记•王制》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利,便备用,使雕琢、文采不敢专造于家,工师之事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农业(1)历代农业生产工具的改革与进步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处在石器时代和金石并用时代,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处在旧石器时代;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处在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开始进入了金石并用时代。

奴隶社会生产工具有了进步,西周晚期出现铁器;春秋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标志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

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得到推广,牛耕的运用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

两汉时,牛耕广泛使用,并有了改进,出现了两牛抬杠式和一牛挽犁式,铁农具和牛耕都向边疆传播;西汉时发明了翻土、碎土的犁壁,这比欧洲早一千多年;西汉农学家赵过发明了播种机械耧车。

三国时,魏国马均发明了灌溉工具翻车;唐朝,发明了灌溉工具筒车和曲辕犁。

认识:工具改进是生产力发展的最显著的标志,经济发展最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社会变革最活跃的因素,是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

我国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都由于生产力的进步(即生产工具的进步)引起的。

(2)历代政府重视农业发展的措施春秋,齐国管仲改革,发展生产;战国时,秦国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两汉时,推行休养生息,轻徭薄赋,奖励农耕;三国时推行屯田制;北魏孝文帝改革,推行均田制;隋唐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重视生产工具的革新,重视兴修水利;北宋王安石变法中的农田水利法,有利于农业的发展;明清统治者调整生产关系,鼓励生产,如明朝的“一条鞭法”、康熙的“更名田”、雍正的“摊丁入亩”的赋税制度,都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认识:封建经济的特点是自然经济,这种经济的主要部门是农业,它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兴衰存亡,因此,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农业,“农本” 和“以农立国“思想是历代统治者一贯的指导思想,从战国的商鞅变法,到清朝统治者,都在推行“重农抑商”政策,这种做法,是中国古代封建自然经济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产物,它的实行,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国家安定、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起过一定积极作用,应该给予肯定,但该政策把工商业和农业对立起来,进行压制,其结果必然是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农业长期停止在自然经济的低水平上,其弊端在明清时期更加严重,它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是中国落后于世界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古代政府采取的鼓励、重视农业发展的措施,直接目的是为了发展经济,根本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

一般说来,每个王朝建立的初期,统治集团比较奋发向上,励精图治,都有自己的治理目标,他们的政策往往行之有效,也充分说明了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3)水利事业春秋时期:淮河流域,楚相孙叔敖修的芍陂;连接淮水和长江流域的运河;战国时期:郑国渠和都江堰;秦朝:灵渠沟通湘水和漓水;两汉时期:农田水利的地区特色明显,黄河流域以营建灌溉渠为主,著名的工程如六辅渠、白渠、龙首渠等;江淮、江汉之间以修建天然陂池为主;西北修筑坎儿井;汉武帝和汉明帝都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黄河工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隋唐时期:隋朝的大运河;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各地兴修的水利超过六朝的总和;北宋时期:王安石变法推行农田水利法,兴修水利工程一万多处;元朝:开凿了会通河和通惠河将几大水系贯通起来。

认识:中国历代王朝都重视水利工程建设,这与水利在古代经济中的地位是分不开的,因为古代中国最重要的生产部门是农业,农业受自然因素影响极大,在生产力不发达,人们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下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同时,兴修水利不仅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发展,而且可以扩大到交通运输和商业的发展,因此,修筑水利工程,是古代中国国家管理经济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内容和职能的体现。

(4)重要的土地制度井田制:是西周时实行的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周王将土地分赐给诸侯臣下,受田者只能享用,不能买卖,必须向周王纳贡,跟随周王作战,服从周王的命令。

井田制是分封制的经济基础;春秋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诸侯争霸战争,井田制逐渐瓦解,被封建土地私有制代替。

屯田制:东汉末年以来,战乱频繁,社会动荡,经济凋敝,为了恢复发展农业生产,曹操在许下实行屯田制,以后,三国都实行屯田制,统治者招募流亡农民,按军事编制,开垦荒地,并设官管理。

屯田民只有土地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他们按比例向官府交纳一定的收获物,它是封建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它使流民与土地结合,稳定了社会秩序,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均田制:西晋以来,北方战乱频繁,经济破坏严重,为了恢复发展经济,北魏孝文帝实行均田制,隋唐时继续沿用,唐中期由于土地兼并现象严重被破坏。

它是一种比较完备的土地制度,是封建社会的土地国有制,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保证了国家兵役、徭役的征发和国家的财政收入。

认识:封建土地私有制大体分为三种类型:即国有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

其中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要地位,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

土地国有制在封建社会总归要被破坏,因为封建土地制度的本质是土地私有,只要有土地所有制存在,土地兼并是不可能抑制的,而土地兼并现象的发展必然要使土地国有制破坏,因而井田制、屯田制和均田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但随着土地所有制的产生、发展,它们必然被破坏。

(5)重要的赋税制度:春秋时期:齐国管仲实行的“相地而衰征”和鲁国的“初税亩”实质是承认土地私有,促进了井田制的瓦解。

编户制度:是汉代对百姓的一种严格的管理制度,也是比较完备的赋税制度。

被编入户籍的平民百姓称为“编户齐民”,他们依据人口和资产向国家人口税、田租、徭役和兵役,国家对他们控制十分严格。

租调役制:北魏均田制规定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租即土地税和调即户税,还要服兵役和徭役。

租庸调制:隋朝沿用北魏的租调役制,后规定50岁以上可以缴纳一定绢代替劳役,叫“庸”。

唐朝在隋的基础上实行轻徭薄赋的思想改革赋税制度,“庸”不再有年龄限制。

这样,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也保证了国家的赋税收入。

两税法:天宝年间,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无法实行,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国家的财政收入得不到保证,为了解决国家的财政困难,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即按照土地和资产向交税,每户按资产交户税,按土地交地税,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

它的实行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表面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了。

扩大了税源,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也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土地兼并不再受到限制,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正式废除。

一条鞭法:为了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缓和阶级矛盾,1581年,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在全国推行,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并为一条”,折成银两,分摊在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来分担。

“一条鞭法”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大变革,纳银代役的规定,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说明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赋役征银的办法,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需要,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摊丁入亩”的“地丁银”:雍正帝规定,把丁税平均摊入田亩,征收统一的地丁银,这样,我国的人头税制度废除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控制进一步松弛,隐蔽人口的现象也逐渐减少,它的实行,对我国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认识:我国的赋税制度与土地制度相适应,随土地制度的变化而变化。

我国赋税制度的变化呈现出两种趋势:一是以人丁为主逐渐变为以土地为主,说明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松弛;一是纳税物品由实物和力役为主逐渐变为货币地租,说明我国商品经济在不断的发展。

2、手工业(1)纺织业的发展概况:丝麻织业:半坡氏族时,产生了麻纺织业;大汶口文化中晚期,丝织技术有了进步,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丝织业的国家。

以后经历历代尤其是汉代、唐朝、宋代和明清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丝麻织业不断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例如两汉,能织出锦、绣、罗、纱等许多品种;西汉的长安、临淄等拥有全国最重要的官营手工业;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单衣以及丝绸之路大量丝绸遗物的出土等都充分说明汉代丝织业的成就。

丝织业的发展,为著名的丝绸之路的开辟提供了物质条件;唐代丝麻织品遍布全国各地;明清时期丝织业空前发展,并产生了新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棉织业:汉代时棉织业产生,如新疆地区种植棉花;会嵇地区出产的葛,是当地著名的越布汉光武帝将它列为贡品;南宋时,棉织业扩展到江南地区,逐渐取代麻布,成为主要的衣料;元朝时,松江成为棉纺织中心,江南的一批小镇也因棉纺织业而兴盛起来。

认识:中国是一个传统的男耕女织的封建国家,纺织业历史源远流长,它的发展特点大体是:北宋以前,中国纺织业以丝麻织业为主,南宋以后,棉布逐渐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纺织业主要体现封建自然经济的特点,是中国自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明中期以后,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纺织业逐渐兴盛起来,并且纺织业的发展由量变到质变,产生了新的生产关系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但由于封建生产关系的阻碍,它始终得不到健康成长。

(2)陶瓷业:原始社会如半坡的彩陶、大汶口的黑陶和白陶等都是精美的工艺品;商周时期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创制出白瓷,为我国制瓷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隋唐时,瓷窑分布于中原和江南许多地区著名的唐三彩和青瓷中的秘色瓷在唐朝出现;北宋的制瓷业水平大大超过前代水平,出现定窑、汝窑等五大名窑,江西景德镇的青白瓷行销海内外,南宋元朝时它成为全国著名的瓷都。

认识:中国陶瓷业的产生、发展源于生活,为生活服务,实现了实用性和观赏性的统一,同时又是对外交往中的重要物品,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3)造纸业发明:西汉发明了造纸术,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绘有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上所知的最早的纸;改进:105年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发展:魏晋南北朝时,纸张白度增加质地细薄,产量大增,逐渐取代简牍,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传播:几个世纪后,向东传到朝鲜、日本;唐朝时向西传到大食(阿拉伯),经阿拉伯传到欧洲、北非。

四大发明是我国成为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发展和进步作出的重大贡献。

(4)冶铁业:西周时开始使用铁器;春秋战国时期,发明了铸铁柔化处理技术,是世界冶铁史的一大成就,比欧洲早两千多年;两汉:西汉时冶铁业分为官营和私营。

煤成为冶铁的燃料,人们发明了淬火技术;东汉时,杜诗发明水排,使中国冶铁水平长期领先世界。

宛和巩是著名的冶铁中心;隋唐时期:普遍采用了切削、抛光、焊接等工艺;辽宋时期:辽和金的冶铁业水平较高;明朝中后期,广东佛山冶铁业,一天出铁六七千斤。

认识:在农业文明时代,冶铁业的发展是生产力进步的明显标志,它有力地推动着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