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虞美人》

合集下载

李煜《虞美人》赏析

李煜《虞美人》赏析

李煜《虞美人》赏析令狐采学【古诗今译】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又知道有多少!小楼上昨天夜里又刮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朱红的颜色已经改变。

若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赏析一】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

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

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

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

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

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

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

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李煜《虞美人》的翻译及赏析

李煜《虞美人》的翻译及赏析

李煜《虞美人》的翻译及赏析李煜《虞美人》的翻译及赏析李煜的《虞美人》是一曲生命的哀歌,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语语呜咽,令人不堪卒读。

接下来店铺搜集了李煜《虞美人》的翻译及赏析,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李煜《虞美人》的翻译及赏析篇1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释1、虞美人: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

此调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2、了:了结,完结。

3、故国:指南唐故都金陵(今南京)。

4、砌:台阶。

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应犹:一作“依然”。

5、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朱颜,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

6、君:作者自称。

能:或作“都”“那”“还”“却”。

译文这些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又知道有多少呢?昨天晚上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创作背景此词与《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均作于李煜被毒死之前,为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是时李煜归宋已近三年。

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年),宋军攻破南唐都城金陵,李煜奉表投降,南唐灭亡。

三年后,即太平兴国三年,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煜对徐铉叹曰:“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大概是在这种心境下,李煜写下了这首《虞美人》词。

赏析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政事”的国君,李煜是失败的;但正是亡国成就了他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地位。

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

李煜《虞美人》全诗赏析

李煜《虞美人》全诗赏析

李煜《虞美人》全诗赏析李煜《虞美人》全诗赏析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的最后一个君主,史称“李后主”、“唐后主”。

这首诗词是李后主对自己身世和遭遇的感叹,诉说自己人生的无奈和痛苦。

接下来店铺为你带来李后主《虞美人》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虞美人作者:李后主年代:五代十国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赏析:《虞美人》是李后主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诗词,在写下这首《虞美人》后,宋太宗恨其“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诗词而毒死了他。

写的是处于“故国不堪回首”的境遇下,愁思难禁的痛苦。

全诗词不加藻饰,不用典故,纯以白描手法直接抒情,寓景抒情,通过意境的创造以感染读者,集中地体现了李后主诗词的艺术特色。

以“一江春水向东流”比愁思不尽,贴切感人。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夕,后主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诗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

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

这首诗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

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时候才能完结呢?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据史书记载,李后主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

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

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

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透露出他内心多少凄楚和无奈!夜深人静,倚楼远望,只见月光如水。

虞美人原文译文及赏析

虞美人原文译文及赏析

虞美人原文译文及赏析虞美人原文译文及赏析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

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虞美人原文译文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虞美人原文译文及赏析 1原文:虞美人陈与义张帆欲去仍搔首,更醉君家酒。

吟诗日日待春风,及至桃花开后却匆匆。

歌声频为行人咽,记著樽前雪。

明朝酒醒大江流,满载一船离恨向衡州。

虞美人字词解释:1、搔首:以手搔头,意为有所思的样子。

如:《诗·邶风·静女》“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2、满载一船离恨向衡州:化用苏轼《虞美人·波声拍枕长淮晓》词的“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表达不忍惜别。

虞美人春翻译:船已经挂起帆来了准备离去,可作者却搔首踟蹰不忍离去,一杯杯地饮着好友送别之酒。

以前天天写诗作词翘首盼望春天的到来,可等到了春天桃花刚了却要与友人匆匆离别。

歌姬的歌声常常因离别之人而呜咽,还清楚记着离别席上的情形。

明天酒醒后就要随着大江行舟离去,只能满满带着一船的离别之恨驶向衡州。

虞美人创作背景:这首词是在席益举行的告别宴会上所作。

席益字大光,洛阳人,是陈与义的同乡。

与义宣和六年(1124)在汴京任符宝郎时与他相识,不久与义遭贬,别后还有诗札。

建炎三年(1129)席益离郢州知州任,流浪于衡山县(今属湖南),与义同时躲避金兵至湖南。

同年腊月,两人相遇于衡山。

次年元旦后数日,与义离衡山赴邵阳,有《别大光》诗,别宴上并作此词。

虞美人赏析:这首词的写法是:“紧扣别宴,思前想后”。

他把离别的情绪融贯到对过去的回忆和对前途的想像之中去,不同一般,别有一番风味。

词的上片由别宴写起,进而追忆到过去相聚的时日。

一开就说船已经挂起帆来了准备离去,久久不能离去,只是一杯杯地饮着好友送别的酒。

这就把不得不离去又不忍离去的矛盾心理形象地表现出来。

2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2021年高考语文必背72篇古诗文(原文+注释+赏析+默写)(解析版)

2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2021年高考语文必背72篇古诗文(原文+注释+赏析+默写)(解析版)

2021年高考必备72篇古诗文合集(原文+注释+赏析+默写)(全国通用版)22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原文翻译注释赏析青山遮春花秋月何时了(liǎo),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春花秋月的美好时光什么时候结束的,以前的事情还记得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能忍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了:了结,完结。

砌:台阶。

雕阑玉砌(qì)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阑同:栏)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都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那不尽的春江之水滚滚东流。

雕阑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应犹:一作“依然”。

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君:作者自称。

能:或作“都”、“那”、“还”、“却”。

【赏析】《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

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

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

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

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

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

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

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

李煜《虞美人》

李煜《虞美人》

李煜词《虞美人》赏析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多少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翻译】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小楼上昨夜又刮来了春天的东风,在月明中对已亡的本国不忍回首去想念。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朱红的颜色已经改变。

问您能有多少愁?正象一江春水向东流。

〔说明〕李煜(yù)(公元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等,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的君主,故又被称作南唐后主或李后主。

当他即位之时,赵宋已代周建国,南唐形势岌岌可危,他在对宋王朝委曲求全中过了十五年偷安、享乐的生活。

公元975年,南唐被宋朝消灭,李煜成了俘虏,被从南唐都城金陵(今江苏南京)押到宋都汴京,过了两年多的囚徒生活,最后被宋太宗派人毒死。

李煜工书,善画,洞晓音律,诗、词、文皆通,以词的成就最为突出。

由于从南唐君主降为宋朝囚徒的巨大变化,他的词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词主要叙写原先宫廷豪华生活和男女欢爱之情,后期词几乎都是抒写对昔日生活的怀念和倾泄变为囚徒后的深哀巨痛。

李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主要取决于他的艺术成就。

他的词艺术成就很高。

他善于用白描手法抒写自己的感情,善于用贴切的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

他的词语言明净,优美,生动,在题材和意境上均突破了“花间词”派镂金刻翠,以写艳情为主的狭窄意境,对词的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近代学者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中对他作了很高的评价。

李煜的词,与他父亲李王景(南唐后主)的词收在一起,称为《南唐二主词》。

⑴虞美人: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取名于项羽宠姬虞美人。

因李煜填此词的名句,又名“一江春水”。

此外又名“玉壶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阙均两仄韵转两平韵。

⑵春花秋月:春花开秋月圆的省语,比喻人生最美好的时刻。

⑶了:完结。

⑷往事:这里指过去寻欢作乐的宫廷生活。

⑸小楼:自己被俘降宋后在汴京(今河南开封)所居之楼。

虞美人李煜

虞美人李煜

虞美人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作者:李煜【五代】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注释: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②了:了结,完结。

③砌:台阶。

雕阑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应犹:一作“依然”。

④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⑤君:作者自称。

能:或作“都”、“那”、“还”、“却”。

⑥王国维《人间词话》谓此句可作后主词的评语。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意思:春花开落秋月圆缺年年岁岁,往往复复到何时才算完呢?人生短暂,转眼多少往事成空。

小楼昨夜又东风,不忍回首啊,月下故国在我手中毁灭,宫中亭台楼阁也许还在吧,只是流连于那的人容貌已改,人生就意味着无尽的悲愁,若问你的愁苦有多少,我知道,恰如一江春水不分昼夜,滚滚东流。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写作背景: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

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

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鉴赏:“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

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

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

李煜的《虞美人》赏析

李煜的《虞美人》赏析

李煜的《虞美人》赏析李煜的《虞美人》赏析导语:对李煜作品《虞美人》,各位也可以作出自己的赏析。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李煜的《虞美人》赏析,欢迎各位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赏析1《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

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

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

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

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时候才能完结呢?“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

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

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

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

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

“又”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词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

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

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的象征。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精选15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篇1虞美人·玉阑干外清江浦玉阑干外清江浦,渺渺天涯雨。

好风如扇雨如帘,时见岸花汀草、涨痕添。

青林枕上关山路,卧想乘鸾处。

碧芜千里思悠悠,惟有霎时凉梦、到南州。

翻译独倚栏杆向远处望去,清江浦在哪里呢?大雨迷蒙,连天涯都一片苍茫。

好风像扇子,好雨似挂着的珠帘。

只见岸上红花开放,汀洲覆满绿草,浸水的印痕在不断上涨。

想象自己的梦魂进入了关山之路,那游冶的旧处在哪里呢?如今只剩梦影依稀,不堪回首。

碧绿的平野延伸至天际,引起离人无尽的归思。

只有在偶然的美梦中,才能回到长期思念的南方。

注释清江浦:清江,又名沙河,在今江苏淮阴市北淮河与运河会合处。

浦,水滨。

渺渺:形容雨大,迷漾一片。

汀草,水边的野草。

青林:喻梦魂。

乘鸾:指仙游。

秦穆公女弄玉好乐,萧史善箫,穆公为筑凤楼,二人吹箫,凤凰来集,遂乘而仙去。

南州:南方。

鉴赏这首词,是写春夏的雨景并由此而勾起的怀人情绪。

上片从近水楼台的玉阑干写起。

清江烟雨,是阑干内人物所接触到的眼前景物;渺渺天涯,是一个空远无边的境界。

“好风如扇”比喻新颖,未经人道,春夏,往往有这样的景色。

陶渊明诗“春风扇微和”的扇字是动词,作虚用;这里的扇是名词,作实用;同样给人以风吹柔和的感觉。

“雨如帘”的绘景更妙,它不仅曲状了疏疏细细的雨丝,像后来杨万里诗“千峰故隔一帘珠”那样地落想;而且因为人在玉阑干内,从内看外,雨丝就真像挂着的珠帘。

“岸花汀草、涨痕添”,也正是从隔帘看到。

“微雨止还作”(苏东坡句),是夏雨季节的特征。

一番雨到,一番添上新的涨痕,所以说是“时见”。

“涨痕添”从“岸花汀草”方面着眼,便显示了一种幽美的词境。

虞美人_诗词赏析_唐_李煜

虞美人_诗词赏析_唐_李煜

赏析
“雕栏玉砌应犹在”一句承上,写得是回首故国
的情景。这句与上片一、三句相应。上文说“故国不 堪回首”是不能忍受“回首”之悲苦,但这句“雕栏 玉砌应犹在”,说明虽“不堪回首”,却又不能不 “回首”,而是时时刻刻都在“回首”。“只是朱颜 改”一句揭示出物是人为。这句与上片二、四句呼应, 全从人生短暂、变幻无常一面下笔,表现出“往 事”“故国”“朱颜”都已经长逝不复返的哀痛。这 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朱 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 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
赏析
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
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 宫闱秘事。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 到之处。
“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 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 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 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 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惆怅,衬托出他囚 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 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 切而又深刻的。
赏析
以上六句,作者竭力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
今,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尤其是通过自然 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的强烈对比,把蕴蓄于胸中的 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凝成最后的千古绝 唱——“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作者以其奔放之笔用问答的形式吐露心中深长的愁 恨: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 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满江的 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 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 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虞美人李煜内容赏析

虞美人李煜内容赏析

虞美人李煜内容赏析《虞美人》是李煜词作中最负盛名的佳作,艺术上有其独到之处。

下面是关于虞美人李煜内容赏析的内容,欢迎阅读!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释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了:指了结,完结。

砌:即台阶。

雕栏玉砌:指的是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应犹:可以作“依然”。

朱颜改:指的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君:作者的自称。

能:或作“都”、“那”、“还”、“却”。

虞美人李煜内容赏析《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这一首词大约作于南唐后主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978年)。

据《五代诗话》(卷一)中《蓉槎蠡说》一文里写道:“‘小楼昨夜又东风’歌声未毕,牵机随至。

”牵机是指毒药,从这里我们足以看出这首词是致李煜于死地的直接原因之一。

在《虞美人》这首词中,李煜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以问为起句,以答为结句,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使作者自己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同时表达了作者自己对故国的思念之情。

《虞美人》这首词的起句以问的形式劈空而下,似乎有点没头没脑。

其实这一句蕴含的感情,十分深沉。

由于作者李煜是南唐后主,在位时花天酒地。

后来南唐灭于宋,李煜当了俘虏被囚禁起来。

昔日的荣华宝贵变成了今日的冷落孤凄,这种经历使他厌倦岁月的周而复始,冲口道出了“春花秋月何时了”这样的幽怨之词。

词的第二句“往事知多少?”从字面上看上去,与第一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好象没什么联系,但从感情上,与第一句表现的感情互为因果。

年年月满,岁岁花开,前途茫茫,苦无出路,回过头看看自己的过去,反过来更增添了绝望的哀愁。

词的第三句:“小楼昨夜又东风”,从感情的脉络来说,与词的第一句“春花秋月何时了”隔句相承。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

《虞美人》五代十国.李煜一、本篇原文: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二、文章翻译:春天的花朵和秋天的月亮,这样美好的时光何时才能结束?那些过去的事情,我知道的有多少呢?就在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东风,明亮的月光下,我不忍回头去看那已经失去的故乡。

那些精美的栏杆和玉石铺成的台阶应该还在那里,只是我那红润的面容已经改变了。

我想问你,你能有多少忧愁呢?我的忧愁就像春天里江水一样,不停地向东流淌。

三、关键词句: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的关键词句富含深刻的情感和哲理,以下是对这些关键词句的解析:1. “春花秋月何时了?”:- 这句话通过提问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春花和秋月分别代表了春天和秋天的美好时光,诗人感叹这样的时光无法长久,终将结束。

2. “往事知多少。

”:- 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和怀念。

往事指的是过去的经历和记忆,诗人感叹自己无法完全知晓或记住所有的往事,表达了对过去的无限留恋和无奈。

3. “小楼昨夜又东风”:- 这句话描绘了诗人在小楼上感受到的东风,东风通常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但在这里却可能带有变迁和失落的意味,因为紧接着提到了“故国不堪回首”。

4.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这句诗通过明月这一意象,强调了诗人对故国的深切思念。

在明亮的月光下,诗人无法忍受回忆故国的痛苦,这种情感的强烈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悲剧色彩。

5.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 这句话通过对比物质的持久与人的易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感慨。

雕栏玉砌代表不变的建筑,而朱颜的改变则象征着人的美丽和青春的消逝。

6.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这是诗歌的高潮和核心,诗人用“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意象来比喻自己的忧愁。

春水东流无法挽回,正如诗人对往事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无奈。

高考古诗文名句默写《虞美人》李煜

高考古诗文名句默写《虞美人》李煜
高考古诗文名句默写 《虞美人》李煜
原文呈现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名句默写 1. 李煜的《虞美人》中,“ 小楼昨夜又东风 ,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两句写 词人夜晚在月光下迎着东风深切怀念故国的情景,悲伤之情溢于言表。 2. 李煜《虞美人》中的“ 问君能有几多愁 ,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与 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都是以水写愁,以表现愁绪的无穷

《虞美人》文意理解及情景式默写(含答案)

《虞美人》文意理解及情景式默写(含答案)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文意理解及情景式默写一.文意理解1.原文填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回首()()中。

()栏玉()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文本分析(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译文:春花年年开放,秋月年年明亮,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在过去的岁月里,有太多令人伤心难过的往事。

小楼昨夜又有东风吹来,登楼望月又忍不住回首故国。

春花秋月愈美好,词人作为阶下囚便愈悲伤,故而希望它早点结束,也好早日结束这种屈辱的生活。

以乐景衬哀情。

上阕写词人身居囚屋,愁绪万千、夜不能寐,引发了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2)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译文:旧日金陵城里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都在吧,只不过里面住的人已经换了。

“朱颜”一词既是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

暗含词人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传达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惆帐之感。

(3)问君能有几多愁⑹?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译文:要问心中的愁恨有多少,大概就像东流的滔滔春水一样,无穷无尽。

把抽象的愁绪形象化,既写出了愁之汹涌浩荡、奔流不息,又写出了愁的连绵不断、无尽无休。

下阕写词人感叹物是人非,抒发了无尽的愁情。

二.情景默写1.李煜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词中一个诗句惊心动魄,把李煜的愁闷劈空倾泻下来,这个句子是:“?。

”这其中包含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无常之意。

2.李煜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词中直接抒发亡国之恨的句子是:“,。

”3.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词中词人遥望金陵,并传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的感叹的句子是:“,。

”4.李煜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词中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的多与深广的句子是:“?。

”5.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词中用对比手法,反衬出人生无常的句子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体感知】
全词的词眼是:
“愁”
往事之叹 亡国之恨 离家之痛 思家之苦
【词义分析】
“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 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 呢?
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 侯,过着囚徒般的生活,他 对人生已经绝望,所以见了 春花秋月的无尽无休反而觉 得厌烦。
“往事知多少”长叹一声 ,开始回忆往事的美好。 李商隐有诗云“此情可待 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只为慨叹去日美好,来日 不多,美好的往事只能成为 追忆,当时却只是惘然虚度 。
恰问只雕故小往春虞 似君是阑国楼事花美 一能朱玉不昨知秋人 江有颜砌堪夜多月 春几改应回又少何 水多 犹首东 时 向愁 在月风 了 东 明 流 中
【古词今译】
春花秋月,年年开花,岁岁月圆,要到什么时候 才能完了呢?以往的一切都没有了,都消逝了,都 化为虚幻了。归宋后又过了一年,夜阑人静,幽囚 在小楼中的人,倚栏远望,对着那一片沉浸在银光 中的大地,多少故国之思,凄楚之情,涌上了心头, 不忍回首,也不堪回首。 他遥望南国感叹,“雕栏”“玉砌”也许还在吧; 只是当年曾在栏边砌下流连欢乐的有情之人,已不 复当年的神韵风采了。人生啊人生,不就意味着无 穷无尽的悲愁么。愁思如春水的汪洋恣肆,奔放倾 斜;又如同春水之不舍长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 的思想感情?
“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 断地流逝,与开头句呼应。季节的变化引起他无 限的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 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历代文人对李煜的评价】
王国维: 唐五代之词,有 句而无篇;南宋名 家之词,有篇而无 句。有篇有句,唯 李后主之作及永叔 、少游、美成、稼 轩数人而已。Leabharlann 做 个 词 人 真 绝 代
谢谢!
可 怜 薄 命 做 君 王
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 字重光,号钟隐,徐州人,他精于书 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尤以词著 名,词尤为五代之冠,世称李后主。 其词大体以南唐灭亡为界,分为前后 两期。其前期词多表现宫廷男女和离 愁别绪,后期词则多追忆往事,伤怀 故国,风格沉郁苍凉。语言自然精炼, 境界开阔,词风舒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