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虞美人》原文和译文

合集下载

虞美人李煜古诗解析

虞美人李煜古诗解析

虞美人李煜〔五代〕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译文春花秋月的美好时光什么时候结束的,以前的事情还记得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能忍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都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那滚滚东流的春江之水没有尽头。

注释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春花秋月:指季节的更替。

了:了结,完结。

故国:指南唐故都金陵(今南京)。

砌:台阶。

雕栏玉砌:即雕花的栏杆和玉石砌成的台阶,这里泛指南唐宫殿。

栏,一作“阑”。

砌,台阶。

应犹:一作“依然”。

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君:作者自称。

能:或作“都”、“那”、“还”、“却”。

几多:多少。

鉴赏《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

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

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

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

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

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

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

李煜《虞美人》的翻译及赏析

李煜《虞美人》的翻译及赏析

李煜《虞美人》的翻译及赏析李煜《虞美人》的翻译及赏析李煜的《虞美人》是一曲生命的哀歌,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语语呜咽,令人不堪卒读。

接下来店铺搜集了李煜《虞美人》的翻译及赏析,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李煜《虞美人》的翻译及赏析篇1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释1、虞美人: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

此调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2、了:了结,完结。

3、故国:指南唐故都金陵(今南京)。

4、砌:台阶。

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应犹:一作“依然”。

5、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朱颜,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

6、君:作者自称。

能:或作“都”“那”“还”“却”。

译文这些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又知道有多少呢?昨天晚上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创作背景此词与《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均作于李煜被毒死之前,为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是时李煜归宋已近三年。

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年),宋军攻破南唐都城金陵,李煜奉表投降,南唐灭亡。

三年后,即太平兴国三年,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煜对徐铉叹曰:“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大概是在这种心境下,李煜写下了这首《虞美人》词。

赏析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政事”的国君,李煜是失败的;但正是亡国成就了他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地位。

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

虞美人原文译文及赏析

虞美人原文译文及赏析

虞美人原文译文及赏析虞美人原文译文及赏析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

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虞美人原文译文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虞美人原文译文及赏析 1原文:虞美人陈与义张帆欲去仍搔首,更醉君家酒。

吟诗日日待春风,及至桃花开后却匆匆。

歌声频为行人咽,记著樽前雪。

明朝酒醒大江流,满载一船离恨向衡州。

虞美人字词解释:1、搔首:以手搔头,意为有所思的样子。

如:《诗·邶风·静女》“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2、满载一船离恨向衡州:化用苏轼《虞美人·波声拍枕长淮晓》词的“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表达不忍惜别。

虞美人春翻译:船已经挂起帆来了准备离去,可作者却搔首踟蹰不忍离去,一杯杯地饮着好友送别之酒。

以前天天写诗作词翘首盼望春天的到来,可等到了春天桃花刚了却要与友人匆匆离别。

歌姬的歌声常常因离别之人而呜咽,还清楚记着离别席上的情形。

明天酒醒后就要随着大江行舟离去,只能满满带着一船的离别之恨驶向衡州。

虞美人创作背景:这首词是在席益举行的告别宴会上所作。

席益字大光,洛阳人,是陈与义的同乡。

与义宣和六年(1124)在汴京任符宝郎时与他相识,不久与义遭贬,别后还有诗札。

建炎三年(1129)席益离郢州知州任,流浪于衡山县(今属湖南),与义同时躲避金兵至湖南。

同年腊月,两人相遇于衡山。

次年元旦后数日,与义离衡山赴邵阳,有《别大光》诗,别宴上并作此词。

虞美人赏析:这首词的写法是:“紧扣别宴,思前想后”。

他把离别的情绪融贯到对过去的回忆和对前途的想像之中去,不同一般,别有一番风味。

词的上片由别宴写起,进而追忆到过去相聚的时日。

一开就说船已经挂起帆来了准备离去,久久不能离去,只是一杯杯地饮着好友送别的酒。

这就把不得不离去又不忍离去的矛盾心理形象地表现出来。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原文翻译及赏析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原文翻译及赏析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原文翻译及赏析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原文翻译及赏析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原文翻译及赏析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翻译」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注释」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了:了结,完结。

砌:台阶。

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应犹:一作“依然”。

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君:作者自称。

能:或作“都”、“那”、“还”、“却”。

「赏析」《虞美人》是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李煜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意思是,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

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

李煜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

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词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

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原文、译文及赏析—高考必修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原文、译文及赏析—高考必修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原文、译文及赏析—高考必修原文: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五代〕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栏同:阑)译文:春花秋月的美好时光什么时候结束的,以前的事情还记得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能忍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都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那滚滚东流的春江之水没有尽头。

注释: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春花秋月:指季节的更替。

了:了结,完结。

故国:指南唐故都金陵(今南京)。

砌:台阶。

雕栏玉砌:即雕花的栏杆和玉石砌成的台阶,这里泛指南唐宫殿。

栏,一作“阑”。

砌,台阶。

应犹:一作“依然”。

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君:作者自称。

能:或作“都”、“那”、“还”、“却”。

几多:多少。

创作背景:此词与《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均作于李煜被毒死之前,为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是时李煜归宋已近三年。

宋太祖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宋军攻破南唐都城金陵,李煜奉表投降,南唐灭亡。

三年后,即太平兴国三年,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煜对徐铉叹曰:“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大概是在这种心境下,李煜写下了这首《虞美人》词。

赏析:《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

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

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

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原文、翻译及赏析_李煜_古诗文网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原文、翻译及赏析_李煜_古诗文网
赏析二
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政事”的国君,李煜是失败的;但正是பைடு நூலகம்国成就了他千古词坛的“南面 王”(清沈雄《古▼
参考教案
教学目标: 1、将李煜的词纳入中国古代帝王诗歌文学这个背景中去品味,增加其文化积淀 韵味和历史厚重感▼
赏析四
这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 生命落空的悲哀,语▼
赏析
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 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
赏析三
这首词,是李煜被俘到汴京后所作。开头说,春花秋月的美好时光,何时了结。因为一看到春 花秋月,就有无数往▼
简析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 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
收藏 app下载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 空的夜晚,怎承受得▼
参考赏析
鉴赏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 夕”),在寓所命▼
创作背景
此词与《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均作于李煜被毒死之前,为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年), 是时▼
作者介绍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 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
这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语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原文、翻译及赏析 _李煜 _古诗文网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
(6876人评分) 8.6 朝代:五代 作者:李煜 原文: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雕栏 通:阑)

高二语文必背古诗词《虞美人》的原文、译文、注释和赏析

高二语文必背古诗词《虞美人》的原文、译文、注释和赏析

高二语文必背古诗词《虞美人》的原文、译文、注释和赏析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仅仅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仅仅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注释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了:了结,完结。

砌:台阶。

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应犹:一作“依然”。

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君:作者自称。

能:或作“都”、“那”、“还”、“却”。

赏析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水准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

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能够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

因为“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

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

“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翻译及欣赏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翻译及欣赏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翻译及欣赏《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原文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翻译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注释⑴虞美人: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

此调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⑵了:了结,完结。

⑶故国:指南唐故都金陵(今南京)。

⑷砌:台阶。

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应犹:一作“依然”。

⑸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朱颜,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

⑹君:作者自称。

能:或作“都”“那”“还”“却”。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赏析此词与《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均作于李煜被毒死之前,为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是时李煜归宋已近三年。

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年),宋军攻破南唐都城金陵,李煜奉表投降,南唐灭亡。

三年后,即太平兴国三年,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煜对徐铉叹曰:“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大概是在这种心境下,李煜写下了这首《虞美人》词。

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

李煜《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李煜《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李煜《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

①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前在,池面冰初解。

②烛明香暗画楼深,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

③【注释】①庭芜:庭院丛生的杂草。

柳眼:刚生的柳芽。

元稹《寄浙西李大夫》四首其一:“柳眼梅心渐欲春”。

李商隐《二月二日》:“花须柳眼各无赖”。

②尊前:指酒筵。

③思(si四)难任(ren人):愁思难堪。

【译文】东风吹回小小的庭院,丛生的杂草变绿,柳树也舒展细小的嫩芽,可说是春光相续。

独自凭栏远眺,默默无言,竹声响动、新月一弯都似当年。

笙歌未散去,酒筵仍然在,池面上的冰刚刚解冻。

烛光明亮,暗香浮动,画楼深深,满鬓清霜,发如残雪,愁思难忍。

【集评】明·沈际飞:“此亦在汴京忆旧乎?”又:“华疏采用,哀音断绝”(《草堂诗余续集》卷下)明·卓人月、徐士俊:“此君‘花明月暗’之外,复有‘烛明香暗’”(《古今词统》卷八)清·谭献;“二词(指此阕及‘春花秋月’一阕)终当以神品目之。

”又:“后主之词,足当太白诗篇,高奇无匹”。

(徐珂《历代词选集评》引)近代·俞陛云:“五代词多高浑,而次句‘柳眼春相续’及上首〔采桑子〕之‘九曲寒波不溯流’琢句工炼,略似南宋慢体。

此词上、下段结句,情文悱恻,凄韵欲流。

如方干诗之佳句,乘风欲去也”。

(《唐五代两宋词选释》)【赏析】这一阕也是抚今追昔之词,可与“春花秋月”比并赏读。

大凡情感丰富的诗人词家,对物候移换的感受都十分敏锐,自然界景物的细微变化,往往牵惹他们的情感,故刘勰《文心雕龙·物色篇》云:“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

”后主词自称“独无言”。

其实何尝真的无言?“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一吐而为此词。

后主自为臣虏,到写作此词,最多不过二、三个年头而已。

庭院芜绿,柳眼相续,竹随风响,月芽新吐,风物一仍当年,可是朱颜已经憔翠,“满鬓清霜残雪”,变故何其巨大!对于往事今情,确实不堪言,或觉得大可不必言,但凭栏既久,物色摇心,任情纯真如后主,心中之言又有如骨鲠在喉,不能不吐。

李煜《虞美人》原文及翻译

李煜《虞美人》原文及翻译

李煜《虞美人》原文及翻译翻译是在准确(信)、通顺(达)、优美(雅)的基础上,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行为。

翻译是将一种相对陌生的表达方式,转换成相对熟悉的表达方式的过程。

下面为大家带来了李煜《虞美人》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参考!《虞美人》原文: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翻译: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虞美人》注释:⑴虞美人: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

此调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⑵了:了结,完结。

⑶故国:指南唐故都金陵(今南京)。

⑷砌:台阶。

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应犹:一作“依然”。

⑸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朱颜,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

⑹君:作者自称。

能:或作“都”“那”“还”“却”。

《虞美人》创作背景:这首《虞美人》是李煜的绝命之词,当作于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

是时李煜幽囚汴京已近三年。

相传李煜于七月七日生日当晚,在寓所命故妓作乐唱此词,宋太宗闻知而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

宋代王铚《默记》云:“后主在赐第,因七夕,命故妓作乐,声闻于外。

太宗闻之,大怒。

又传‘小楼昨夜又东风’及‘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句,并坐之,遂被祸。

”据这些记载可知,宋太宗一直对李煜心存怀疑,杀之而后快之心由来已久,这首词是导致李煜被毒死的直接原因。

《虞美人》赏析:此词与《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均作于李煜被毒死之前,为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是时李煜归宋已近三年。

李煜《虞美人》原文及赏析

李煜《虞美人》原文及赏析

李煜《虞美人》原文及赏析李煜《虞美人》原文及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shǎng xī,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李煜《虞美人》原文及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虞美人南唐·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作者简介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

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

开宝八年,国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

后为宋太宗毒死。

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

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

被称为“千古词帝”。

南唐中主李璟之子,公元961年嗣位,继位时南唐已对宋称臣,处于属国地位。

李煜在位15年,不修政事,屈辱苟安,沉湎于奢靡逸乐的宫廷生活。

975年,宋灭南唐,李煜肉袒投降,被俘到宋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封违命侯,成了“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阶下囚,相传三年后被宋太宗毒死。

赏析《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在写下这首《虞美人》后,宋太宗恨其“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而毒死了他。

写的是处于“故国不堪回首”的境遇下,愁思难禁的痛苦。

全词不加藻饰,不用典故,纯以白描手法直接抒情,寓景抒情,通过意境的创造以感染读者,集中地体现了李煜词的艺术特色。

以“一江春水向东流”比愁思不尽,贴切感人。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夕,后主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

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

李煜虞美人全词翻译赏析

李煜虞美人全词翻译赏析

李煜虞美人全词翻译赏析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李煜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

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

烛明香暗画堂深,满鬓青霜残雪思难任。

注释⑴虞美人:词牌名。

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⑵风:指春风。

庭芜:庭院里的草。

芜,丛生的杂草。

⑶柳眼:早春时柳树初生的嫩叶,好像人的睡眼初展,故称柳眼。

李商隐《二月二日》诗中有“花须柳眼多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之句。

春相续:一年又一年的春天继续来到人间。

⑷凭阑:靠着栏杆。

⑸竹声:竹制管乐器发出的声音。

竹,古乐八晋之一,指竹制管乐器,箫、管、笙、笛之类。

一说“竹声”为风吹竹叶之声。

⑹笙歌:泛指奏乐唱歌,这里指乐曲。

尊罍(léi)在:意谓酒席未散,还在继续。

尊罍,一作“尊前”。

尊,酒杯,罍,一种酒器,小口大肚,有盖,上部有一对环耳,下部有一鼻可系。

⑺池面冰初解:池水冰面初开,指时已初春。

⑻烛明香暗:是指夜深之时。

香,熏香。

画堂:一作“画歌”,一作“画楼”;一作“画阑”。

指华丽而精美的君室。

深:一作“声”,指幽深。

⑼清霜残雪:形容鬓发苍白,如同霜雪,谓年已衰老。

思难任(rèn):忧思令人难以承受,即指极度忧伤。

思,忧思。

难任,难以承受。

任:一作“禁”。

参考译文春风吹回来了,庭院里的杂草变绿了,柳树也生出了嫩叶,一年又一年的春天继续来到人间。

独自依靠着栏杆半天没有话说,那吹箫之声和刚刚升起的月亮和往年差不多。

乐曲演奏未完,酒宴未散,仍在继续,池水冰面初开。

夜深之时,华丽而精美的君室也变得幽深。

我已年老,忧思难以承受啊。

创作背景这首词应作于李煜亡国之后,宋太祖开宝九年(976年)正月,李煜打了败仗,失去属国君主的地位,离开江南、宫廷,后妃、臣子由战胜军带到汴京(今河南开封),当了宋王朝的俘虏。

五代十国南唐李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原文、译文及注释

五代十国南唐李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原文、译文及注释

五代十国南唐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原文、译文及注释
题记:
此词与《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均作于李煜被毒死之前,为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是时李煜归宋已近三年。

太平兴国三年,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煜对徐铉叹曰:“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大概是在这种心境下,李煜写下了这首《虞美人》词。

原文: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五代十国·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翻译: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注释:
选自《南唐二主词校订》(中华书局2007年版)。

〔虞美人〕,词牌名。

〔李煜〕(937—978),字重光,徐州(今属江苏)人,南唐后主,世称李后主。

〔春花秋月〕指季节的更替。

〔往事知多少〕意思是多少往事都难以忘却。

〔故国〕指南唐。

〔雕栏玉砌〕雕饰华美的栏杆与用玉石砌成的台阶,指宫殿建筑。

〔朱颜改〕红润的容颜改变了,指人已憔悴。

〔几多〕多少。

李煜《虞美人》的翻译及赏析

李煜《虞美人》的翻译及赏析

李煜《虞美人》的翻译及赏析李煜的《虞美人》是一曲生命的哀歌,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语语呜咽,令人不堪卒读。

接下来店铺搜集了李煜《虞美人》的翻译及赏析,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释1、虞美人: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

此调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2、了:了结,完结。

3、故国:指南唐故都金陵(今南京)。

4、砌:台阶。

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应犹:一作“依然”。

5、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朱颜,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

6、君:作者自称。

能:或作“都”“那”“还”“却”。

译文这些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又知道有多少呢?昨天晚上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创作背景此词与《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均作于李煜被毒死之前,为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是时李煜归宋已近三年。

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年),宋军攻破南唐都城金陵,李煜奉表投降,南唐灭亡。

三年后,即太平兴国三年,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煜对徐铉叹曰:“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大概是在这种心境下,李煜写下了这首《虞美人》词。

赏析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政事”的国君,李煜是失败的;但正是亡国成就了他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地位。

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

《虞美人》就是千古传诵不衰的著名诗篇。

这首词刻画了强烈的故国之思,取得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效果。

虞美人李煜文言文翻译

虞美人李煜文言文翻译

原文: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译文:
春日的花朵与秋日的明月,何时才能了结?往昔的往事,又有多少值得回忆。

昨夜小楼之上,春风又吹过,那故国的景象,实在难以在月明之夜回首。

精美的雕栏与洁白的玉砌,应该还在那里,只是那些美丽的容颜已经改变。

问您能有几许的忧愁?恰似那滔滔的春水,永远向东流去。

这首诗以春花秋月为引,抒发了诗人对往昔时光的无限怀念以及对故国沉沦的深切哀愁。

诗中“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两句,描绘了诗人在春风中思念故国的情景,月明之夜,更是触发了诗人对故国的无限追忆,同时也流露出对现状的无奈和哀伤。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这两句,以雕栏玉砌象征故国的繁华,而“朱颜改”则暗示了人事已非,物是人非的悲凉。

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

最后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江水东流的形象,比喻诗人心中无尽的忧愁,如同春水般绵延不绝,流向远方,永不回头。

这句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成为千古传颂的名句。

整首诗以深情的笔触,抒发了诗人对故国的深切思念和对个人命运的悲叹,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充分展现了李煜诗歌的艺术魅力。

《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李煜-译文、注释、赏析

《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李煜-译文、注释、赏析

《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李煜〔五代〕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

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

烛明香暗画堂深,满鬓青霜残雪思难任。

(画堂一作:画楼)译文:春风回来,吹绿庭院杂草,柳树萌新芽,一年又一年的春天继续来到人间。

独自依靠着栏杆半天没有话说,虽然竹声新月一如当年,却再无当年赏月时的处境和心绪。

乐曲还在继续演奏,酒宴未散,池水冰面开始溶解。

夜深之时,华丽而精美的君室也变得幽深。

我已鬓发斑白,年老体衰,难以承受这极度的忧思啊。

注释:虞美人:词牌名。

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风:指春风。

庭芜:庭院里的草。

芜,丛生的杂草。

柳眼:早春时柳树初生的嫩叶,好像人的睡眼初展,故称柳眼。

春相续:一年又一年的春天继续来到人间。

凭阑:靠着栏杆。

竹声:竹制管乐器发出的声音。

竹,古乐八晋之一,指竹制管乐器,箫、管、笙、笛之类。

一说“竹声”为风吹竹叶之声。

笙歌:泛指奏乐唱歌,这里指乐曲。

尊罍在:意谓酒席未散,还在继续。

尊罍,一作“尊前”。

尊,酒杯,罍,一种酒器,小口大肚,有盖,上部有一对环耳,下部有一鼻可系。

池面冰初解:池水冰面初开,指时已初春。

烛明香暗:是指夜深之时。

香,熏香。

画堂:一作“画歌”,一作“画楼”;一作“画阑”。

指华丽而精美的君室。

深:一作“声”,指幽深。

清霜残雪:形容鬓发苍白,如同霜雪,谓年已衰老。

思难任:忧思令人难以承受,即指极度忧伤。

思,忧思。

难任:难以承受。

任:一作“禁”。

赏析:宋朝王銍《默记》称太宗派徐铉去看李煜,信有老卒守门。

徐铉说奉旨来见,“老卒往报。

徐入,立庭下”。

可见李煜住处实况。

“又后主在赐第因七夕命故妓作乐,声闻于外。

太宗闻之大怒。

”李煜赐第中还有故妓,能作乐。

这首词里正反映了这种生活。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

”开头两句是说,春风吹回来了,庭院里的杂草变绿了,柳树也生出了嫩叶,一年又一年的春天继续来到人间。

古词《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作者李煜)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

古词《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作者李煜)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

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李煜[五代]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

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

烛明香暗画堂深,满鬓青霜残雪思难任。

标签宋词三百首、写景、春天、怀旧译文春风吹回来了,庭院里的杂草变绿了,柳树也生出了嫩叶,一年又一年的春天继续来到人间。

独自依靠着栏杆半天没有话说,那吹箫之声和刚刚升起的月亮和往年差不多。

乐曲演奏未完,酒宴未散,仍在继续,池水冰面初开。

夜深之时,华丽而精美的君室也变得幽深。

我已年老,忧思难以承受啊。

注释风:指春风。

庭芜:庭院里的草。

芜,丛生的杂草。

柳眼:早春时柳树初生的嫩叶,好像人的睡眼初展,故称柳眼。

春相续:一年又一年的春天继续来到人间。

凭阑:靠着栏杆。

竹声:竹制管乐器发出的声音。

竹,古乐八晋之一,指竹制管乐器,箫、管、笙、笛之类。

一说“竹声”为风吹竹叶之声。

笙歌:泛指奏乐唱歌,这里指乐曲。

尊罍在:意谓酒席未散,还在继续。

尊罍,一作“尊前”。

尊,酒杯,罍,一种酒器,小口大肚,有盖,上部有一对环耳,下部有一鼻可系。

池面冰初解:池水冰面初开,指时已初春。

烛明香暗:是指夜深之时。

香,熏香。

画堂:一作“画歌”,一作“画楼”;一作“画阑”。

指华丽而精美的君室。

深:一作“声”,指幽深。

清霜残雪:形容鬓发苍白,如同霜雪,谓年已衰老。

思难任:忧思令人难以承受,即指极度忧伤。

思,忧思。

难任,难以承受。

任:一作“禁”。

赏析这是一首抒写伤春怀旧之情的作品。

从全词看,充满着往事不堪回首的怨愁情思,应是李煜后期的作品,故也有人称其为是后主绝命词第二首。

此词追昔抚今,在对生机盎然、勃勃向上的春景中寄寓了作者的深沉怨痛,在对往昔的依恋怀念中也蕴含了作者不堪承受的痛悔之情。

周汝昌评之曰:“沉痛而味厚,殊耐咀含。

学文者细玩之,可以识多途,体深意,而不徒为叫嚣浮化之词所动。

”词的上片,写春景以引抒出对过去岁月的追忆。

作者以景入情,用细腻的观察、清丽的语言极力刻画出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光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