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师大附中2018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西汉政府在丝织业发达地区设置官营丝织作坊,如齐郡有“三服官”主管制作“天子之服”,所属“作工各数千人,一岁所费数巨万”。长安有东、西织室,汉元帝时,每年花费五千反映出汉代
A. 丝织业的生产技术高超
B. 官营生产超过私营作坊
C. 官营丝织业生产规模大
D. 丝织业为政府垄断专卖
【答案】C
【解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官营纺织业生产规模大,耗资多,故C符合题意;A项材料无法体现,故排除;BD两项均不符合历史史实,故排除。
2. 欧阳修在《新唐书》的《五行志》三卷中,只记历年灾异而不书其应何事。他在序中说;从董仲舒到刘向与其子刘歆,都以《春秋》、《洪范》为学而失圣人本意。这表明欧阳修
A. 反对君权神授
B. 维护纲常伦理
C. 反对天人感应
D. 维护圣人道统
【答案】C
【解析】由材料“只记历年灾异而不书其应何事。”、“董仲舒到刘向与其子刘歆”、“为学而失圣人本意”可以得出,欧阳修反对董仲舒等人的天人感应学说,应该探讨天灾发生的原因等,C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君权神授,A不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儒家纲常伦理,B不正确;材料只是强调董仲舒等人的做法失去了圣人的本意,与维护圣人道统无关,D不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了欧阳修对待天人感应思想的态度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只记历年灾异而不书其应何事。他在序中说;从董仲舒到刘向与其子刘歆,都以《春秋》、《洪范》为学而失圣人本意”的理解和掌握。
3. 明代的乡试和会试,考试内容除了经义和八股文外,还有史、策、论、律诗等。其中策一项,对其内容
明确界定:“凡对策,须参详题意,明白回答,如问钱粮即言钱粮,如问水利即言水利,孰的孰失,务在典实,不许敷衍繁文。”据此可知明代的科举考试
A. 形式僵化限制严格
B. 考核内容注重“经世致用”之学
C. 不再重视儒家经典
D. 要求考生所学的知识全面务实
【答案】D
【解析】由材料“考试内容除了经义和八股文外,还有史、策、论、律诗等。”可以得出,明代的科举考试内容比较全面务实,在传统内容之外,加了一些实用之学,D符合题意;AB说法均比较片面;C与材料“考试内容除了经义和八股文外”不符。
4. 康熙年间,清政府设立江、浙、闽、粤四处海关,关署分别设在上海、宁波、厦门和广州。其中,以上海和广州发展最为迅速。嘉道年间每年进出上海港的南北海船约在4000艘左右,上海成为南北洋贸易的重要枢纽。这表明上海的发展得益于
A. 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位置
B. 清初海禁政策的放宽
C. 鸦片战争之后的五口通商
D. 清政府鼓励对外贸易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允许广州十三行从事海外贸易活动,阻碍了中国和外国的往来,材料“清政府设立江、浙、闽、粤四处海关,关署分别设在上海、宁波、厦门和广州。”表明康熙年间闭关锁国政策有所放松,进而推动了上海对外贸易的发展,B符合题意;C与材料信息不符;材料没有体现政府对对外贸易的鼓励,D不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了古代中国对外政策的相关知识,明清时期我国实行了闭关锁国和海禁政策,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使中国失去了向西方学习的机会,是导致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原因之一,但闭国锁国政策在某些时期有所松动,材料即是闭关锁国政策松动的表现。
5. 晚清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政府对军队采取湘军战时临时征用,战完就地解散回家的方法,成本低效率高。但在中日甲午战争中遇列经过德式训练的日本军队却吃了大败仗。这本质上反映了
A. 湘军的发展方向和军事近代化的方向背道而驰
B. 湘军的编练方法不能提升清政府军队的战斗力
C. 清政府军队武器装备落后是失败的关键
D. 清政府政治腐败导致军队训练方法落后
【答案】A
【解析】由材料“但在中日甲午战争中遇列经过德式训练的日本军队却吃了大败仗”可以得出湘军的临时征用的做法不能和经过正规训练的日本军队相抗衡,说明湘军的发展不符合军事近代化的发展方向,A正确;B与材料“成本低效率高”说法不符;材料没有涉及武器装备问题,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政府是否腐败,D不正确。
6. 康有为断言:“政治之学最美者,莫如吾《六经》也。尝考泰西所以强者,皆暗合吾经义者也。”这表明康有为意在
A. 肯定中国传统文化的进步性
B. 复兴传统文化
C. 认同西方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D. 推动社会变革
【答案】D
【解析】据材料“政治之学最美者,莫如吾《六经》也。尝考泰西所以强者,皆暗合吾经义者也”可知康有为将西方先进的学说同中国传统儒家相结合,宣传变法推动社会变革,D符合题意;AC说法均比较片面;B说法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
点睛:本题考查了维新思想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掌握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康有为思想的特点之一为,将西方先进的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变法,以减轻变法的阻力。
7. 1945年12月27日,苏、美、英三国外长发表公报:“在国民政府下,有一统一与民主之中国,国民政府各级机构中民主党派之广泛参与以及内部冲突之停止,均属必要。”该公报
A. 符合中美苏英共同利益
B. 促进了政协会议的召开
C. 加速了国共内战的爆发
D. 反映了美苏冷战的局势
【答案】B
【解析】材料“在国民政府下,有一统一与民主之中国,国民政府各级机构中民主党派之广泛参与以及内部冲突之停止,均属必要。”体现了公报主张协调国民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以维护国民党的统治,为此国民党召开了重庆政协会议,B符合题意;国民党统治的确立与苏联没有共同的利益关系,实质上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