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为主治疗黄褐斑Meta分析

合集下载

黄褐斑外治疗法进展

黄褐斑外治疗法进展

黄褐斑外治疗法的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519-02黄褐斑系由多种原因所致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多对称发生于颜面颧部及颊部而呈蝴蝶形,亦可累及前额、鼻、口周。

典型皮损为黄褐色或深褐色斑片,大小不一,边缘清楚,无自觉症状,病程不定,可持续数月或数年。

中医称之为“肝斑”或“黧黑斑”。

本病好发于中青年女性,影响美容,进而影响病人的心理健康。

目前,虽然国内外尚无满意的疗法,但是也取得了一定进展。

由于本病的病位在皮肤,因此外治的方法成为本病治疗的一个关键方面,故将近年来的相关外治疗法综述如下:1 中医外治疗法1.1 中药外治:中药外治法治疗黄褐斑多是将中药制成膏剂或面膜粉,直接进行面部按摩或面膜粉敷面,从而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药物的直接吸收,抑制皮肤黑色素的生成,使黄褐斑逐渐消退。

另外,还有中药封包、敷脐、外薰、外洗、外敷等疗法,均有一定效果。

1.1.1 中药药膏:孙树枝等[1]使用自制芦荟美容膏(取干僵蚕、何首乌、当归各100g,白芷、蝉蜕各60g,桔梗30g,共研细末,过120目筛备用。

再取新鲜芦荟榨汁,加入以上药末中均匀搅拌成面糊状膏剂)于每晚临睡前敷面,4周为1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总有效率86.48%。

1.1.2 中药面膜:廖燕等[2]采用中药山慈菇30g,白芷、白附子、白术、白茯苓各50 g,白蔹、白蒺藜、白芨、山药各150g,白僵蚕15g,川芎100g,黄芩60g,蛇蜕20g,绿豆300g烘干研末,制成面膜,治疗黄褐斑患者54例,痊愈18例,有效26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1.53%。

1.2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有补虚泻实,调理阴阳,使脏腑功能恢复正常,从而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还可调节内分泌功能,恢复体内性激素的平衡,减少黑色素的产生。

1.2.1 针刺:吴丽莎[3]根据整体治疗原则,取穴大椎、风池、肝俞、脾俞、肾俞、命门、太冲、三阴交。

穴位埋线治疗黄褐斑24例

穴位埋线治疗黄褐斑24例
1 临床 资 料
穴位中, 出针后, 针孔处敷医用敷贴, l 5天治疗 1 每 O1 次。
3 疗效观察 ’
3 1 疗效标准 .
参照 《 黄褐斑的临床 诊断及疗效标准》1 【 拟 ]
定。 治愈: 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9% 颜色基本消失。 0, 显效 : 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 >6% 颜色 明显变淡 。 0, 好转: 肉眼视色 斑面积消退 >3 % 颜色变淡。 0, 无效: 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 3% 颜色变化不 明显 。 0,
显 改 善 。 嘱 患者 平 时 多 食 新鲜 蔬 菜 水 果 。 生活 规 律 , 免 日 避 晒 。随 访 半年 未 见 复 发 。
5 讨 论
2 2 选穴 .
双侧足 三里 、 三阴交、 膈俞、 肝俞。肝郁气滞型
加太冲, 兼见腑热便秘加大肠俞、 天枢 ; 肾阴虚型加太溪 、 肝 肾俞、 关元 ; 胃虚弱型加脾俞、 脾 中脘 、 关元。 2 3 操作方法 . 选择好拟埋线穴位, 7% 用 5 酒精常规 消毒
腹 部穴位深度 因患者脂肪薄厚而 有所不 同, 一般 要 求 腹 部 埋 线应 到达肌 层 , 当出现 针感 后边 推针 芯 边退 针 , 线 体埋 在 将
的产物 , 羊肠线作 为一种异体蛋 白, 入穴位 后, 体 内软 埋 在 化、 液化 、 分解、 吸收, 对穴位产 生生理及生物化学刺激 , 通 过调整经络气血 , 疏通瘀滞 , 养血滋 阴, 健脾 益气 , 从根本上 消除黄褐斑。 笔者 从 2 0 年开始采用穴位埋线治疗黄褐斑 07 n 2 , 4例 收到了较好 的疗效, 现总结报 告如下 :
栽 仲 座 0 年 2卷 4 au uafC, 1V. . 2 0 第 3 第 期GsJrl T 20o3o 1 n n M 0 1 N4 o o 2

穴位埋线的源流及其机理探讨

穴位埋线的源流及其机理探讨

穴位埋线的源流穴位埋线是在传统针具和针法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历经了留针和埋针时期的雏形期、穴位埋线的萌芽期、临床推广应用的发展期和以辨证选线取穴为特征的成熟期。

1.雏形期针具最初形式是砭石和草木刺,后来发展到骨针、竹针、陶针、金针、银针、马衔铁针、合金针等金属针具。

现今临床广泛采用的针具多由不锈钢制成,坚韧而不易生锈,造价低廉。

针法与针具相辅相成,从最初的《黄帝内经》“九针”理论,到金元时期的何若愚的时间针法、窦汉卿的“针刺十四法”,再到现代的许多分支疗法,诸如电针、水针、穴位照射、挑治、割治之类,方法日趋成熟。

医者运用不同的方法对穴位进行刺激,使患者经脉疏通,脏腑平衡,气血调和,从而扶正祛邪,在医疗实践中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单纯采用针刺的一般方法来治疗一些顽固性慢性疾病,效果往往不尽人意,或者虽有疗效但不能巩固和持久。

于是,又产生了“留针”的方法来巩固疗效,而留针正是穴位埋线诞生的重要基础。

其多为了得气或诱发循经感传,延长针效时间。

留针时间的长短,视病情轻重而定。

一般病证,只要针下得气,留置15~20rain即可,而对于一些慢性、顽固性、疼痛性、痉挛性病症,可适当增加留针时间,或在留针过程中做间歇运针。

有些病证,如急性腹痛、破伤风角弓反张、三叉神经痛、痛经等,可留达数小时或一天至数天。

基于留针后来又演变出埋针,用来进一步加强针刺效应,延长刺激的时间。

2.萌芽期埋线疗法正是在留针和埋针的基础上形成与发展的。

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我国当时的针灸工作者在治疗小儿脊髓灰质炎的过程中摸索出一种疗效显著的方法:他们将羊肠线埋藏在体内腧穴中,发现每埋线一次,治疗时间可持续1个月以上,治疗次数大大缩减。

至20世纪70年代初,各类中西医刊物上发表的关于埋线治疗小儿脊髓灰质炎的报道已达十余篇。

3.发展期随后,穴位埋线的治疗范围不断扩大,涉及到哮喘、胃炎、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肠炎、癫痫、中风偏瘫等慢性、顽固性、免疫力低下性疾病,效果都很显著。

穴位埋线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

穴位埋线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

穴位埋线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
马必委;黄玉环;卢兴温;徐宝旦
【期刊名称】《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年(卷),期】2015(000)001
【总页数】3页(P61-62,63)
【作者】马必委;黄玉环;卢兴温;徐宝旦
【作者单位】浙江省苍南县第二人民医院针灸科苍南 325802;浙江省苍南县第二人民医院针灸科苍南 325802;浙江省苍南县第二人民医院针灸科苍南 325802;浙江省苍南县第二人民医院针灸科苍南 325802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微针联合皮内注射氨甲环酸谷胱甘肽治疗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J], 唐华明; 美合日阿依; 张成英; 周杰; 李超
2.果酸联合口服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观察 [J], 杨洪秋;邓映;杜宇;杜晓霜
3.氨甲环酸联合强脉冲光治疗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J], 任祥文;高成华;龚川玲;邹薇
4.氨甲环酸联合中药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观察 [J], 汤连君;赵俊丹
5.氨甲环酸联合外用富含滇山茶、三七以及马齿苋的外用精华溶液治疗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J], 樊一斌;王雨桐;李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穴位埋线结合自血疗法治疗黄褐斑临床观察

穴位埋线结合自血疗法治疗黄褐斑临床观察
黄褐斑病中医名为蝴蝶斑黧黑斑等其病因病机为邪犯肌肤经脉阻滞局部气血不和脏腑功能失调脏腑精气不能上荣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vol37no32015journalofyoujiangmedical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jun2015于面导致颜面失于荣养而发病针灸治疗黄褐斑目前在临床中已经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穴位埋线疗法是针灸疗法的延伸一种融针刺放血埋针组织疗法等多种疗法多种效应于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
摘 要 :目 的 观 察 穴 位 埋 线结 合 自血 疗 法 治 疗 黄 褐 斑 的 临 床 疗 效 。 方 法 将 确 诊 黄 褐 斑 8 O例 患 者 随 机 分 为 两 组 。 治疗组 4 0例 : 先 选 取 面部 穴位 、 背俞穴及 夹脊穴为主行穴位埋 线, 然 后选 取 手 足 阳 明 经 穴 为 主 行 自血 疗 法 治 疗 ; 对 照 组 4 O例 , 采 用 内服 维 生 素 c、 E。结 果 治 疗 组 总 有 效 率 8 7 . 5 O , 对照组总有效 率 4 O . O O , 经 统 计 学分 析 ,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第 3 7卷 第 3 期 2 0 1 5年 6月
右江 民族 医学 院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Yo u j i a n g Me d i c a l Un i v e r s i t y f o r Na t i o n a l i t i e s
Vo 1 . 37 NO. 3
J u n . 2 0 1 5
穴位 埋 线 结 合 自血 疗 法 治疗 黄 褐 斑 临床 观 察
苏霞辉 , 潘琦 虹 , 覃兴 乐
( 1 .右 江 民族 医学 院附 属 医院 , 广 西 百色 5 3 3 0 0 0 E—ma i l : 9 9 5 1 3 8 6 0 0 @q q . c o n; r 2 .江 西 中 医药大 学科技 学院 , 江西 南 昌 3 3 0 0 2 5 )

雷火灸联合穴位埋线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观察

雷火灸联合穴位埋线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观察

CJCM 中医临床研究 2017年第9卷第1期 -31-雷火灸联合穴位埋线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观察Clinical observation on treating chloasma by Leihuo moxibustion plusacupoint catgut embedding陈茂森徐经涛(赤坎中医院,广东湛江,524023)中图分类号:R758.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017)01-0031-03【摘要】目的:探讨雷火灸联合穴位埋线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黄褐斑患者14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2例,观察组进行雷火灸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使用一般针灸治疗。

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皮损面积、皮损颜色积分,并比较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皮损面积积分为(0.67±0.16)分,低于对照组的(1.59±0.8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损颜色积分为(0.74±0.35)分,低于对照组的(1.95±0.6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雷火灸联合穴位埋线治疗黄褐斑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优于一般针灸治疗。

【关键词】雷火灸;黄褐斑;穴位埋线;联合治疗【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linical effect of Leihuo moxibustion plus acupoint catgut embedding on chloasma. Methods: 144 patients with chloasma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72 cas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by Leihuo moxibustion plus acupoint catgut embedding.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by general acupuncture. Results: The score of skin lesion was (0.67±0.16)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1.59±0.82)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color score of the lesion was (0.74±0.35)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1.95±0.63)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total efficiency (94.44%)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66.67%), P<0.05. Conclusion: Leihuo moxibustion plus acupoint catgut embedding therapy has significant curative effect on chloasma.【Keywords】Leihuo moxibustion; Chloasma; Catgut implantation; Combination therapydoi:10.3969/j.issn.1674-7860.2017.01.012黄褐斑多见于女性,临床表现为面部对称性的黄褐色色素沉着。

穴位埋线在面部皮肤病中的应用

穴位埋线在面部皮肤病中的应用

穴位埋线在面部皮肤病中的应用
张理梅
【期刊名称】《中国民间疗法》
【年(卷),期】2006(014)004
【摘要】穴位埋线疗法是根据针灸经络学说,用特制的一次性专用器具将人体可吸收载体蛋白线注入相应的腧穴和特定的部位,较长久地刺激穴位,达到疏通经络、祛
病强身、保健美容的一种治疗方法。

穴位埋线治疗面部皮肤病是通过埋入的异种蛋白组织对穴位产生较为持久而柔和的生理物理和生物化学的刺激来达到治疗各种损美性面部皮肤病的目的。

由于载体蛋白线在穴位内要经过软化、液化、吸收的过程,会对穴位产生持久的刺激,起到了穴位刺激的持续效果,即埋针的作用,又弥补了一般针灸毫针刺激时间短、疗效不持久、疾病愈后不易巩固,并要天天来医院诊治的缺点。

【总页数】2页(P26-27)
【作者】张理梅
【作者单位】浙江中医学院,杭州,31005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穴位埋线在消化疾病中的应用及机理初探 [J], 韦艳碧
2.中国穴位埋线疗法系列讲座(82)应用“眠五针”穴位埋线治疗失眠临床观察 [J],
陈娟娟;杨才德
3.穴位埋线结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眩晕的近期效果 [J], 李少敏;谢继萍;徐向阳;敬然
4.二氧化碳激光器在治疗面部皮肤疾病中的应用 [J], 柴传银;刘成银
5.穴位埋线配合面部皮肤护理治疗痤疮50例体会 [J], 平丽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穴位埋线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

穴位埋线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

穴位埋线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马必委;黄玉环;卢兴温;徐宝旦【期刊名称】《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3页(P61-62,63)【关键词】黄褐斑;穴位埋线;氨甲环酸;疗效观察【作者】马必委;黄玉环;卢兴温;徐宝旦【作者单位】浙江省苍南县第二人民医院针灸科苍南 325802;浙江省苍南县第二人民医院针灸科苍南 325802;浙江省苍南县第二人民医院针灸科苍南 325802;浙江省苍南县第二人民医院针灸科苍南 325802【正文语种】中文黄褐斑是临床上常见而又难治的面部色素沉着性疾病,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尤以育龄期妇女多见,多对称分布于双面颊,形如蝴蝶亦称蝴蝶斑,中医称“肝斑”、“黧黑癍”,无自觉症状,有碍美观,影响患者身心健康[1]。

笔者采用穴位埋线联合氨甲环酸口服治疗黄褐斑,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2011年1月—2014年1月本院针灸科门诊患者60例,均为女性,根据患者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 30 例,年龄 23~55 岁,平均(38.0±7.2)岁,病程 0.5~9.0 年,平均(4.8±2.1)年;其中蝶形型11例,上部型8例,下部型4例,泛发型7例;伴睡眠障碍10例,大便异常9例,月经不调13例。

对照组30 例,年龄21~49 岁,平均(36.5±6.9)岁,病程1~7年,平均(4.9±2.2)年;其中蝶形型 10例,上部型 9例,下部型3例,泛发型8例;伴睡眠障碍9例,大便异常11例,月经不调12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2]符合2003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修订的《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和疗效标准》[2]。

同时符合以下特征:①面部淡褐色至深褐色、界限清楚的斑片,通常对称性分布,无炎症表现及鳞屑;②无明显自觉症状;③主要发生在青春期后;④病情可有季节性,常夏重冬轻。

穴位埋线治疗常见顽固性皮肤病的研究概况

穴位埋线治疗常见顽固性皮肤病的研究概况

穴位埋线治疗常见顽固性皮肤病的研究概况
廖人燕
【期刊名称】《中医外治杂志》
【年(卷),期】2017(026)001
【摘要】顽固性皮肤病一直是医学界待解决的难题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穴位埋线治疗此类疾病具有操作简便、患者依从性较好、疗效尚佳等优势,其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就穴位埋线对黄褐斑、白癜风、湿疹、慢性荨麻疹、痤疮、脱发等常见顽固性皮肤病的治疗概况、作用机制及操作与注意进行了概述,以供研究者借鉴.
【总页数】3页(P46-48)
【作者】廖人燕
【作者单位】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四川雅安62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51
【相关文献】
1.穴位埋线疗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概况
2.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治疗周期的研究概况
3.穴位埋线及其联合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研究概况
4.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研究概况
5.穴位埋线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概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穴位埋线治疗白癜风效果观察及护理

穴位埋线治疗白癜风效果观察及护理

穴位埋线治疗白癜风效果观察及护理摘要】目的:探讨穴位埋线治疗白癜风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有效的护理措施。

方法:将58例白癜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标记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29例。

对照组患者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中西医治疗的基础上予以穴位埋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55%。

对照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总有效率为68.97%,两组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穴位埋线治疗白癜风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而且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利于患者病情康复,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穴位埋线白癜风效果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1-0339-02白癜风在中医学中被称为“白驳风”,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皮肤病之一。

它多以局部或者广泛性色素脱失导致病变部位皮肤出现白斑,虽不危及生命,但严重影响患者的美观,给患者的生活及心理带来压力。

白癜风具有皮肤色素脱失、皮肤白斑特征性病变,使得该疾病的临床诊断非常容易,但是目前临床上治疗白癜风仍然没有较为理想的方法。

本实验研究穴位埋线治疗白癜风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月~2013年9月我所中医科的58例白癜风门诊患者进行研究。

将58例白癜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标记为观察组、对照组。

对照组29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15~60岁,平均年龄(35.6±15.5)岁,病程3个月~5年,原发性20例,继发性9例;观察组29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14~58岁,平均年龄(34.7±15.7)岁,病程2个月~4年,原发性19例,继发性10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如烟酰胺、维生素AD及桃红清血丸等药物;观察组患者在中西医治疗的基础上予以穴位埋线治疗,采用剪成1cm长的3.0的羊肠线于大椎、足三里、曲池、风门等穴位进行穴位埋线治疗,15天埋线一次,三次为一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