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我国_比较城市规划研究_的引领者_张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增刊27
做我国“比较城市规划研究”的引领者Become a Leader for Comparative Study of Urban Planning
我们这个年龄的规划师,接受城市规划专业教育恰逢改革开放后思想文化非常活跃的一个时期。
大学一年级还懵懵懂懂的时候,从老师那里就听说了对物质性规划的批判和反思。
张庭伟老师推荐我们读彼得·霍尔(Peter Hall )的《城市和区域规划》译本——没想到邹德慈和金经元先生合译的这本著作一直能读到博士研究生的阶段——,当看到“规划是一个过程”的时候,至少我还是不太明白的。
这些观点的接受开始是作为一种信条,不需要什么太多的理由,就如同后现代主义建筑理论的代表性人物詹克斯宣布现代主义建筑死亡了,我们这些建筑城规学院一年级的学生心里就相信现代主义建筑真的呜呼哀哉了。
今天想起来当然幼稚,但是思想认识绕不过这个阶段。
等读到高年级开始专业学习时,有几本重要的杂志开始帮助我们理解低年级理解不了的一些道理,理解进步的规划思想究竟意味着什么,这其中就有《国外城市规划》。
我没有见过《国外城市规划》杂志的创刊号,1980年代中期的《国外城市规划》已经印得比较好了,王文克先生题写的刊名下配一幅精美的国外城市照片,这
个封面特色保留到今天更名后的《国际城市规划》。
这本刊物是在什么样的情形下创办的不得而知,但这本刊物反映了改革开放时代我国专业技术发展的一种思路和模式,那就是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
在我的印象里,作为国内一本有代表性的专业刊物,1980年代中期以后《国际城市规划》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一个阶段是在没有版权约束情况下,选译重要的书刊文章,或者发表一些出国考察报告。
那个时期出国太难,国外资料获取也比较难,这本杂志因此成为一个重要的窗口。
有些文章质量很高,但通常令人遗憾的是,限于杂志篇幅,编辑对译文有所删减,有的文章读到好看的段落,往往不能尽兴。
接下来一个阶段就到了1990年代中后期。
改革开放促进了知识产权制度的正规化,刊物一度在文章选择方面受制于版权,没有版权问题的文章可能更容易发表些。
个人认为这个阶段杂志的领导和编辑们做出了最难能可贵、意义深远的坚持,杂志在质量上不但没有下滑反而上升。
编辑们对科研院所和学校各种力量和资源进行挖掘整合,杂志的信息类型丰富起来,而且每期开始选择主题,通过邀请专家组稿和撰写“我看主题”一类的导读文章,使刊物的思想内容更加活跃。
进入新世纪,我们国家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中国经济实力增强了,出国留学人员迅速增加,留学人员也大量回归,中国问题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之一。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与历
史名城规划研究所所长,教授级高级城
市规划师张兵
做我国“比较城市规划研究”的引领者
2008年7月欧洲规划学校联合会(AESOP)和美洲规划学校
联合会(ACSP)在芝加哥联合举办年会。
在这样一个欧美学
者主导的学术会议上,关于中国主题的分会就有三个,这足
以说明几个问题:第一,由于中国国力的逐步强盛,已经成
为全球化格局中不可忽略的一股力量,客观上使中国问题研
究成为世界规划理论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是我们留在海
外工作的中国学者经过一二十年的努力,逐步形成为一个有
所作为的共同体,他们正开辟出属于自己的话语领域;也正
是在这样一个新的发展状态下,《国际城市规划》杂志可以把
握的资源空前地丰富,她正经历着一个前所未有的成长时期。
国外重要的学者可以接受我们海外联络站记者的专访,大牌
的学者愿意帮助我们解决版权问题,把自己多年的学术论文
精选出来全文翻译发表,这些无疑巩固和扩大了刊物的读者
群。
回顾我们所目睹的20多年杂志的发展,杂志的装帧印刷
质量提高了,遵守知识产权的水准提高了,各方协助编辑杂
志的力量更加充实了,下一步要做什么呢?我个人感到《国
际城市规划》应当扮演“比较城市规划研究”引领者的角色。
《国际城市规划》最早创立了国内“比较城市规划研究”
的园地,早期“介绍国外”的学术信息为规划界了解国际城
市规划的发展历程和最新动态发挥了很大作用。
但是多年以
来相当多的文章仍然处在一个“介绍”、“经验与借鉴”、“对
我们的启示”这样一种状态下,距离系统的比较研究还有相
当远的距离。
很多文章作者注意到这种特点,在自己的文章
中也采用了先介绍一通,最后谈一点对中国的启示的章法,
时间一长,影响到杂志文章的质量。
进入全球化的时代,中国成了世界上经济最活跃的国家,
于是在思想文化上的创造发展越来越多地成为学术界的诉求。
过去30年中,早期留学海外的同行不少成了国外的教授,他
们在研究中国,国外的教授也在研究中国,但主要基于国外
的概念;修正和颠覆这些概念的毕竟还是少数。
我们的《国
际城市规划》有没有能力为这类国际视角的中国研究开辟新
的场地,需要我们思考。
近10年留学海外的学生很多返回国内工作,加上网络条
件的改进,信息已经变得越来越易得,甚至还让人体会到“信
息爆炸”的感觉。
《国际城市规划》的前景在介绍国外情况的
基础上,不仅需要拓展介绍的领域,增加信息量,还需要有
所升华。
比较城市规划研究领域的开辟、建立、界定和塑造
正成为我国城市规划重要的学术需求。
在这个中国城市规划
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我们的《国际城市规划》是否能够有所
担当,为中国城市规划的发展创新带来新的动力,是我们这
个集体需要深入思考、努力探索的大问题。
(2009-9-11)
28。